国学商道:如何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
孙子兵法中的HR管理之道
孙子兵法中的HR管理之道拿破仑将《孙子兵法》作为必备的军事书籍随身携带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威廉皇帝悔称不早知有《孙子兵法》而战败,世界著名军校美国西点军校将其作为军事战略学、战术学的必备教材。
如今,国学正成为企业自 MBA热潮之后又一畅谈的话题,且看“品三国”“讲论语”成为时髦,集结成册更成为畅销书。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蕴含着许多哲理和管理之道,只要认真学一学,与现实结合起来思考,也会熏陶出许多理性的东西和值得玩味的思考点。
比如孙子兵法中有句话:道、天、地、将、法五字表述,笔者尝试从中寻悟出一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道”的智慧我们所讲的“道”是企业之道,是企业人真正追求的经营目标和做事宗旨,在“道、天、地、法”当中,以“道”为首,那么,其着陆在何处?什么才是能够统御企业资源、人力和管理的方法呢?可以这样说,企业经营最终是人的经营,而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人与事的管理,如何能促使企业人找到共识并朝着既定的方针和目标不断前进,成为行之有效的“ 道”呢?有一则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很久以前有位得道高僧,身边聚集着一群虔诚的弟子。
有一天,他吩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弟子们都无功而返,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就顺手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回来。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企业人是大写的人,同样需要有摘“苹果”的智慧,无论是在河的哪一边。
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特点,以至自身产品的结构和市场运作模式,自然是“道”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其“硬件”毫无疑问是企业的厂房、设备等,而“软件”恰好是企业文化的统称和着陆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方法
(五)朴素自然的人性说
庄子思想渊源于老子的自然主义。庄子推崇 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对儒墨提供的的仁义道 德否定。庄子以彻底否定的眼光来审视社会 人生,他所能观察到的主要是人性的自然状 态被破坏,而没有看到这种破坏中也有人性 的提高和发展的内涵。庄子崇尚朴素的人性, 并不是主张返回到愚昧蛮荒未开化的远古时 代,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返璞归真。庄子的 自然朴素之人,基本上是形体健全、精神健 全的人。庄子反对礼乐仁义对朴素人性的浸 染和戕害,表明他尊重人性,希望每个人都 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有德有才的人,往往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对于这类 贤才,瞎指挥或命令式的管理是不能奏效的,因此墨子讲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 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孔子也提出“君子不 器”的观点,不能把人才当做器具使用,而应以礼相待, 尊重他们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主权。杰出人才虽然不是 惟命是从的人,但只要以礼相待,即尊重他们,就能充分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管仲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而争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 意即高明的统治者应甘心居于贤人之下,这就是“礼贤下 士”。他还说:对贤者要“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 德,结之以信,待之以礼”。这里所说的“仁、义、德、 信、礼”主要是指对人才要关心、要尊重、要信用。老子 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认为善于用人的人,待人必谦 下,不盛气凌人。孔子也说:“群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认为只有国君做到了以礼待臣,臣子才会忠心地辅 佐君主。 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以礼招才”思想,已被历史证明是非 常正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礼遇、尊重比高官厚禄更能 吸引人才。
第二、知人善用,唯才是举。
要想真正选好人、用人就必须做到知人于识人。有知人之 明,方能用人之才。用人之才,方能人尽其才。人尽其才, 方能事业兴旺。三国时期的刘邵根据古代的圣王贤君的用 人之道,明确提出了“人才不同,能各有异”,必须“量 能授官,不可不审也”的用人准则。这里的“审”就是审 视人才特长所宜,深度人才能力大小,然后根据人才的不 同专长委以不同的事任,做到人尽其才。若用人不审专长 就会造成才非所宜的人才浪费。刘邵还提出,在用人的时 候,不仅要为位人以才,使才其位,而且还应注意授官以 能,使能当其职。 知人善用的前提是必须有人可识,有人可认,否则这一用 人举措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招才寻才供选择,古人提 出并实践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在古代,有为的君 主还意识到“唯才是举”不仅要“外举不避嫌”,而且看 重其才“兼文武两器”。
企业管理用之十大用人之道
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引言: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
一流的人:品格为方毅刚勇,做人如山,以不变应万变,性格为柔韧圆通,做事如水,以万变应不变。
这就是德行。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
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
企业家都很头痛,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而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你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一、用人标准: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么基层员工就是运动员,中层管理人员就是教练员,高层管理人员就是裁判员。
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多做少说!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免谈。
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做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考核中层员工,就是考核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情也要做人。
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速记公司文化的传统,也有创新能力,这样的教练员,必须即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合格的中层!而考核高层,就是考核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
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是下属迅速成长。
千万不要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还要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有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就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
才能和胸怀大家都能理解,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德行,什么是德?即品格;什么是行?即性格。
精华资料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
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
现代的社会中,不过是把其中的名词改了一下罢了。
就是:学成数理化,聘与企业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研究所谓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是因为古代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土地肥沃,重视农业,政治上轻商重农,所以现代工商社会就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在管理上的精义。
是故“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管理理论,而是现代的人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领会和发扬;中国管理理论并不是落后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王者之道,只是因为人们难以窥其全貌,而误认为如此。
再或者有其它的什么缘由。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
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
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贤者则民不能自理也。
是故辩于爵位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
为之有道。
”不论是企业、集团或是国家,其理皆可用之。
如果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而没有办事的人,就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中的那个“小偷公司”了。
苏东坡有篇文章叫《论养士》,(“养士”这个名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点像是现在的“参谋”,唐宋元明清的“幕府”。
)文中提到了该重视和培养哪些人。
苏轼提出的分类是智、辩、勇、力四种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两种人,用头脑的和用力气的。
用社会学来研究,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人才、专才),用头脑非常行,让他去劳动就总会出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
反之,也是如此。
苏东坡说这四类人,往往需要人家来养他,不能自立。
人力资源管理的孙子之道
人力资源管理的孙子之道人力资源管理的孙子之道商场如战场,许多企业家把《孙子兵法》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我们用人力资源经理的眼光来阅读这本兵书时,不难发现,其中许多的原则都可以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孙子兵法》写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军事战略的最早、最全面、最著名的著作,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受推崇的军事战略经典著作之一。
从管理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有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即对任何企业来说,优秀的人力资源都是其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真正的生产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组织有序、积极主动的团队。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孙子兵法》的某些思想,并探讨其在一个新领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价值与应用。
《孙子兵法》中的以人为本俗话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从董事长到基层,以金字塔结构组成的官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它就像枢纽,最为精彩的悲喜剧就在这里上演,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层。
它是由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业务代表组成的一级向上一级负责的关系。
而纵观《孙子兵法》,孙子把人放在胜利决定因素之首的观点及正确处理君、将、民关系的指导思想对现今的企业经营管理无疑具有一种未卜先知的预见。
试想,如果每一个管理者能像《孙子兵法》中的将一样,在企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成规模的时候,考|试/大就已洞识先机,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且能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勤政爱民,眼光远大,胸怀大志,能容人之过用人之能,这样炼就的企业将更加有可能基业长青。
孙子在兵法的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尤其重点提到君与将的重要作用。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孙子兵法》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在《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才能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
同时对将帅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认为必须以智、信、仁、勇、严作为衡量将帅的标准。
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
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
一、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与伦理道德紧密相关。
它涉及到构建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文化,以及员工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道与德是管理的基础和灵魂。
二、遵循道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1. 公平公正:人力资源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公正的招聘和晋升机制,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尊重与关怀:人力资源管理应尊重并关怀员工的个人权益和利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3. 诚信守信: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诚信守信的品质,信守承诺,秉持诚信原则,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4. 培养和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应向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引导员工积极进取,实现自身价值。
三、道德领导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1. 以身作则: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激励和引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以激励和引导为手段,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
3. 问题解决与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善于处理各类道德问题和纠纷,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道德风险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1. 道德风险的预防:人力资源管理应预防和控制道德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2. 道德风险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应对道德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和管理道德问题,维护组织的声誉。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 增强员工凝聚力:良好的道与德能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2. 增加组织竞争力:道与德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推荐下载】论老子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论老子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本文讲述了关于老子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老子《道德经》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诸多启示,本文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解决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人力资源管理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道德经》一书中,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
文章只有五千余字,但是他的理念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策略和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参照老子的学说,观察他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深处的许多固有观念,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丰富的智慧之书,包含深刻的管理思想,借鉴《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一、道的理念 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老子认为的世界本原。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道虽然无形,无声,无色,无为,但是它却是存在而且能被感知的。
人在社会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行为结果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正如老子在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1章)。
道乃规律,就是说管理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违背规律必遭惩罚; 顺道的思想还强调:顺道首先要辨道,即要去认识事物规律,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顺道。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对人的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无规律可循,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只能是以人为本,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正因为这道具有的只是一种共性的特征,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条件、问题不一样,唯一所能做的也只是正确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失败的教训,结合自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遵循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则,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此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遵循客观规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国学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培训心得
国学文化管理与人力资源培训心得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所担负的岗位职责、任务、管理职能和应掌握管理技巧与应具备的素质、技能。
同时也让自己的思维、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拓,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也这到了很多管理知识、理念、与人沟通谈判的技巧,华为思维与新时代下的创新营销模式等,华为张总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对于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岗位履责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与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也为我今后自学管理理论知识、新方法、新工具及专业技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介绍在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部分具体谈谈本次的心得体会。
通过第一场“人力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到了做为一领导要必备4个特征,真诚、有前瞻性、有激情。
第一、让员工有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尊重的感觉会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当企业有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工更能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一旦员工对企业产生了“依恋心”、“归属感”,就会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完的事业。
反之,如果员工对企业不信任、欠缺对团队的归属感,他们就不可能会以在团队中工作为傲,工作的热情和实力都不会被完全激发,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只会“做完”工作而不是“完成”工作;为了确保竞争和发展,就会有另一种情况随之产生,那就是企业的流动性会相对增大,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给员工定心,让员工在企业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用薪酬管理,给员工注力,让员工以工作换取对等劳酬;用绩效考核,给员工加力,送员工一程,实现个人提升;用培训,给员工注魂,让每个员工在企业找到归属感。
第二、价值度:为学校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目标一致,需求一致,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创造利益最大化;管企业在于管人,管人在于关心。
通过管理手段来激励员工、开发员工、凝聚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只有通过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才能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浅议《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浅议《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思想内容丰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浅议《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无为而治”,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因势利导而治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亦应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应该僵守传统,而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员工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只有顺应潮流,因势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以德为先,尊重员工道德经中提倡“以德服人”,意思是要以德待人,以诚待人。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以德为先,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安全,注重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只有正大光明地对待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才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忠诚度,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三、兼顾公平,激发员工的潜能《道德经》中提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上帝的网络广袤,疏漏却无。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兼顾公平,激发员工的潜能。
要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付出得到公正的回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员工才会有动力,全力以赴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尊重自然,节约资源《道德经》中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自然无情,万物皆为天地的孩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尊重自然,节约资源。
要注重员工的生态福祉,提倡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只有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五、持之以恒,培养员工的品德和能力《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任何伟大的目标都要从脚下开始。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持之以恒,培养员工的品德和能力。
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员工的品行和业务水平,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孙子兵法》、《吕氏春秋》、《三国演义》等阐述的管理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先哲们智慧的光辉。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实践相融合,更产生了不少奇迹。
新加坡经济的开拓者李光耀指出,儒家文化的应用对新加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享誉全球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集团,则在管理中强调“中道”原则的运用。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个性、意志和情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今天,人情味正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人们强调现代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仁爱精神的大家庭。
当代管理学的这种新发展和儒家“仁爱”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
儒家在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爱人”(《论语?颜渊》),即管理者要爱被管理者。
孔子之所以主张以仁爱来对待管理对象,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爱”才有利于缓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在二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在管理内部各成员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整体力,从而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目标。
“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
日本的丰田公司是日本汽车行业中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它成功的原因,除了流程卡和自动化的丰田生产方式,追踪时代的创新精神之外,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的仁爱管理,注重培养职工忠诚的企业意识是很重要的一环。
丰田公司非常关心职工的生活,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
工人一进入丰田公司,就成为“丰田人”,生老病死都由公司负担,工人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因此,企业形成了一种和谐协调的经营环境,公司具有强大的内聚力。
员工热爱丰田,为丰田增光彩,以“我是丰田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这种强烈的丰田信念,为丰田公司的成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内部基础。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探析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出发点和三条主线1.中国传统思想的出发点。
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修己安人〞。
管理者要先修己,用良好的个人行为感召被管理者实现自我改变。
双方积极参与,形成互动,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
中国传统式管理的整个过程充满着“〞精神。
2.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条主线。
一是以人为本。
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只有以人为本才有办法把事做好,中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的管理。
二是因道结合。
认为制度不如理念能更好地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
只有大家有共识,才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集聚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
三是依理而变。
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是比依法办理更为合理的管理方式。
中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二、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主要包括: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人才等。
1.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中华传统的重要内容。
孔子在(论语)一书中,全面提出“以人为本〞的“仁学〞。
孔子认为人不同于自然物,人具有某些共同性,理想的与道德的行为要靠人去实现。
因此,提出“为仁由己〞,强调了人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孟子认为:“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先务本而后务末。
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仁人无敌于天下〞的管理理念,这是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2.培养人才的思想。
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是完善人性、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孔子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可以看成是我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和人力资本理论的雏形;王安石将复杂的“树人〞过程概括为养、教、取、任四个环节,把培养人才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工程的最早表述;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即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可看成是最早的终身思想;孔子提出的扬长补短、因人而教始终是育人和培训的重要原则。
企业领导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术
企业领导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术.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资源,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在新时期获得成功的关键,尤其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而言,组织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领导者管理员工的能力。
正如惠普总裁维斯-普莱特所言:“21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尽力开发、储蓄并平衡员工知识的组织。
”新的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主要有全球化、新技术、信息化、成本抑制等挑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具有更强领导能力,《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积极借鉴《韩非子》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多方面准确观察员工的言行《韩非子》认为领导者首先要“众端参观”:企业领导者为保证及时准确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首先必须尽可能认真观察员工的行为,只有准确了解员工的行为才能做好员工的管理。
第二,必须听取员工的说法,领导者不能完全听信左右或亲信的说法,必须尽可能亲自观察领导者应该知道的一切,特别是不要在进行观察之前发表意见,以免下属投其所好,使得领导者不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第三,有时可将观察到员工的行为与说法进行验证,进一步保证管理者能正确全面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准确把握员工的言行,这是企业领导者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同时企业领导者还须正确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分析企业自身优劣,根据观察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认真做好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制定岗位规范,为更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打下基础。
二对该受罚员工果断进行处罚《韩非子》认为通过“必罚明威”:领导者管理人力资源重要的手段之一即进行适当处罚,只有对该惩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树立起领导者、管理制度的威严。
首先,企业领导者不能过分仁慈,过分仁慈企业管理制度就无法得到切实的执行,领导者也不苁髁⑼牛 笠到 钜簿筒荒艿玫焦岢怪葱小5诙 葱衅笠倒芾碇贫仁北匦胍皇油 剩 凰坎还叮 斓颊卟荒艽 ?包括亲信、亲威)以宽,待人以严,否则即使是严历的制度也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浅议《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浅议《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道德经》中挑选出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道德经》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并追求卓越。
管理者应引导员工从内心自律、积极向上,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道德经》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谦逊。
《道德经》中有很多关于领导者智慧和谦逊的篇章,这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领导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正直、勇敢、公正、谦虚等为核心,以礼仪、智慧、胸怀等为辅助。
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实现组织的目标。
《道德经》强调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道德经》中有很多关于适应性和灵活性的论述,强调顺应自然、变通应变。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时调整和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道德经》强调和谐和平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经》中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了平衡和谐的重要性。
管理者应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倡导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解决内部冲突和矛盾,实现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领导者的智慧和谦逊,注重适应性和灵活性,强调和谐和平衡。
这些思想和智慧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养和能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者应该注重学习和借鉴《道德经》中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为组织和员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与稳定。
以下是几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1. 仁爱和人情关怀: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关怀。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观念,强调个体之间的和谐与协作。
2. 忠诚与责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忠诚和责任。
忠诚是一种道德伦理,对家族、朋友和社会的义务和承诺有着高度的重视。
责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追求真实和信任。
3. 尊敬与孝道: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敬和孝道。
尊敬他人,尊重年长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4. 和谐与稳定: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关系。
它倡导个体之间的协作、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1. 着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人事招聘和团队构建中,企业可以更加关注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信任,避免内部矛盾和不和谐。
2. 倡导员工的忠诚与责任: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诚观念与现代企业的员工忠诚度和责任感密切相关。
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 强调尊敬和孝道: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敬和孝道,这对于企业建立健康和谐的内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倡导员工之间的尊重和关爱,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团队合作。
4. 追求企业的和谐与稳定: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谐与稳定,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在管理层面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三、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启示1.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应注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管理思想,挖掘其中的管理精髓,结合企业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定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在对道家学派有关管理思想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员工管理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等方面予以积极借鉴。
标签:道家管理思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启示古代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国管理思想遗产中珍贵的内容,“以人为本”、“自然无为”的道家管理原则,知人者智、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无相生等具体的管理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够给现代企业管理者以深刻的启迪。
因此积极借鉴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选拔方面的启示道家主张领导者要知人,且要自知。
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家不仅指出“知人者智”(《老子·三十三章》),而且总结了知人方法。
庄子认为知人甚难,“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天犹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
人者,厚貌深情。
”只有通过反复地观察,试探,考验,才能够辨明贤愚:“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忠诚),近使之而观其敬(礼节),烦使之而观其能(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知识),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诚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仁爱),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气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行为),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否好色)。
九徵至,不肖人得矣”(《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企业在选拔、任用管理者时,应注意以下素质:①知。
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等理论,而且要具有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择人任势等综合利用所有资源创造综合实力的“知”。
②信。
即“信任”和“信用”。
“信任”是指管理者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才能与决策,另一方面要相信他人的能力和品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方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方略作者:李瑞芳来源:《现代企业》2008年第12期世界名企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顶级企业,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能力使用各种方法,把一流的人才招至麾下,为自己效力。
分析和研究其成功之道,深刻挖掘其经验,更好得揭示企业管理的真谛,将会给广大企业管理者在充分发挥人才潜能方面,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一、聚才有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此语在任何领域内几乎都是铁打的定律,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同时也说明了选拔和招募人才的难度。
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猎取人才。
1.发现优秀人才的有效方法(1)发掘内部人才。
目前在人才使用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狭隘观念,即总是把眼睛盯在企业的外部,盯在社会上,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实际上,在一些企业内部,尤其是大企业内部,往往蕴藏着大批未被发现的“潜在人才”。
通过招聘,正是发现他们的好机会。
同时可以杜绝和克服企业内部存在的巨大人才浪费现象。
(2)择优选拔,惟实取才。
以绩效为标准,择优选拔、惟实取才是比较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方法,它可以避免其他方法的一些偏差。
这主要是防止在考试中,有人可能因临场发挥不好而名落孙山;在招聘中,也许会有一些华而不实者混进来,大智若愚者被排斥在外。
因此,一般来说,用绩效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人才相对是比较可靠的。
(3)通过面谈面试识别人才。
面谈面试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考察出一个人的风度气质、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等。
当然,要使这种考察结论更具客观性、准确性,关键还要看用人者是否有识才之能。
(4)见微知著,从小事入手选拔人才。
人的整体形象反映在一个个有意的小动作、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中。
精明的企业家就应该具有从这些小动作、小事情中了解一个人的本质的特殊本领。
2.成功者聚才有方(1)诚请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将越来越频繁,而每一个人才的选择一定是经过思索、比较后才做出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
摘要: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既可参透老子学说,以察其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观念,明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一书。
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既可参透老子学说,以察其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观念,明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道德经》管理思想对企业领导者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曾主编点评:礼治君子、法治小人、无为而治治圣人。
礼治君子,儒家讲教化之方法引导人向善;法治小人,用刑法对付那些作奸犯科、屡教不改的顽固之人。
我们敢于提出“无为而治”这句口号并不是说我们都是圣人,而是希望我们的员工都能“持圣人之心”。
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1章)。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的概念,作为《道德经》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这里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事物发展的本原和实质,或说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达的意思。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有重要借鉴意义。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是否有绝对、一成不变的管理规则或方法呢?显然没有。
如:西方近现代管理学家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动人”等,都在不断变化,而且至今无法证明哪种对人本性的假定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
从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看,西方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三个阶段,无论哪一种管理理论都无法生搬硬套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之中。
曾主编点评:什么是人性?人性是相对于兽性来说的。
人性没有单纯的善恶之分,而是善与恶的结合,人性的核心是生存至上,也就是利己。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让员工为自己的梦想与利益干。
在中国自古有“性本善”及“性本恶”之争,近几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有“学海尔学张瑞敏、学海尔不学张瑞敏”等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之争。
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象归根结底不是学不学谁、怎样学的问题,而是怎样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益处。
著名管理学家席酉民认为:管理的基本规律、原则、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
普遍性,可以学。
根据老子“道”的思想,只有正确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借鉴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失败教训,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企图一劳永逸地找到一成不变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规则,最终只能“东施效颦”,甚至一无所获,最佳的管理之道是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客观规律,因时、因地、因人、因境而定的“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力资源管理之德
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即说:大德的内容,就是遵循“道”而行动。
历代解《老》名家皆曰:“德者,‘道’之功也。
”“德者,‘道’之用也。
”“德者,‘道’之见(现)也。
”总结其含义,即:“德”是“道”的具体体现形式,而“道”则为“德”的内容。
我们将人力资源管理之“道”解释为:要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客观规律,那么,作为“道”的体现形式的“德”则应理解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曾主编点评: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就是洞察人性,顺应人性,用好人性;所谓人力资源的“德”,就是不要把员工当机器与工具,而是要着眼于员工的成长与进步。
所谓:“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第51章)道生育了万物,而德蓄养万物,物质构成了万物,外形完成了万物的种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先有了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道”,通过“德”具体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最终就能实现企业的目标,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如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即使拿走我的所有机械设备和资产,只要留下企业的人力资源,那么我只要用五年时间又可成为世界钢铁大王。
就是说“道”与“德”对企业才是最重要的。
怎样德对企业而言才算“贵德”呢?“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道德经》第51章)创造他但不占有他,提高他但不认为是自己功劳,培训他但不去主宰他,这便是最人力资源管理之高的“德”。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抱持“士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重情立身信念,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已沉淀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所以,对于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号施令,监督控制,这种强制管理的功能是“治表不治里”,应当在更加强调“德”的管理,运用撼人心灵的艺术手法实施管理,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每一项管理措施既合乎道理,又激发民情;理治于外,情感于内,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以为,这才是现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艺术的精髓,也是合乎老子“大道”的“上德”。
曾主编点评:管理要做到无为而治也不难,关键是做好分配。
事实上,管理很简单,只需要做一个分配,即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三样东西。
管理者只要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就不需要管理了,员工会自己管理自己。
总之,老子《道德经》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有诸多启示,本文仅做一点粗浅的探索,只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能根据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状况,正确认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与德,理论联系实际,对解决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具有更大启迪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