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些事迹和思想。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的家庭背景,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
叶圣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着,文章讲述了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他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章还介绍了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文章总结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贡献,了解到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
这篇文章也鼓励我们在学习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群文阅读小标题,大作用——理解文章的标题本文的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是近几年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联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⒉.标题是否能用《××》替换?(或:哪个标题更好?>3.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技法点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采用以下方法: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语义双关,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各个击破,取得最后的成功。
⒉.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具有象征义,要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
3.寻找文章的文眼。
有些文章的标题透露着文章的情感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主题来分析。
如《秋天的怀念》,题目中的“怀念”就是文眼,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标题常见的作用:1.点明写作的对象,如《邓稼先》《济南的冬天》。
2.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中心,如《纪念白求恩孙权劝学》。
4.充当全文的线索,如《散步》。
5.语带双关,如《再塑生命的人》。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窃读记》。
【真题演练】(一)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一、背景与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二、人物形象叶圣陶先生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他具有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品质和风范。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如茶水招待、听差送客、稿费退还、校对稿件等,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始终坚持“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深受作者的敬重和缅怀。
三、写作手法1.回忆性叙述:本文采用回忆性叙述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2.细节描写: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生动有趣,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3.侧面烘托: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衬托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修养,进一步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四、情感表达1.敬重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之情。
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种敬重之情贯穿全文。
2.缅怀之情:作者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缅怀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启示与思考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严谨自律、待人宽厚地做人处事。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与身边朋友的交往,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 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 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 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 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 ——繁密细碎 修润——修改润色 • 商酌——商量斟酌 • 遵嘱——遵照嘱咐 • 违理——违背情理 商讨——商量讨论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 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 常想到他的业绩。”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 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 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 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 己严。
•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 生,提出向他学习的语文主张。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 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 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 不行。”
七下语文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七下语文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摘要:
一、叶圣陶先生的简介
1.叶圣陶先生的名字和称谓
2.叶圣陶先生的职业和成就
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三、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
1.叶圣陶先生在学校的教育改革
2.叶圣陶先生对学生的指导和关爱
四、叶圣陶先生的影响和启示
1.对我国教育的贡献
2.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正文: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我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叶圣陶先生始终坚持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助手。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还提倡启发式
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精神。
叶圣陶先生不仅提出了先进的教育观念,还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实践。
他在学校中推动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同时,他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悉心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 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 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 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 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 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 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 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示例:(1)“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 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 竟越来越少了。”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 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 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 面。
(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 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 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 ,叶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希望大家做到文风简洁, 规范写话等,其实是反对浮夸的文风。
(二)深层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体现? 【交流点拨】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 )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风格;(第7段)文风简洁;(第 8段)重视语文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激趣导入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 个终极目标。这句话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他影响了无 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叶圣陶先⽣⼆三事》是张中⾏回忆叶圣陶的⽂章。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交往中的⼏件⼩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律、待⼈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3课《叶圣陶先⽣⼆三事》课⽂原⽂ 叶圣陶先⽣于1988年2⽉16⽇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晚上得知这消息,外⾯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响亮的声⾳也把他送⾛了,⼼⾥⽴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则说说⾃⼰的⼼情,⼆则作为纪念。
可是⼀拖延就三个⽉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是他业绩多,成就⼤,写不胜写;⼆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平》的⽂本,⼀⽣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为⼈,以及⽂学、教育、语⽂等⽅⾯,⾜以沾溉后⼈的,都明摆着,⽤不着再费辞。
但纪念⽂是还要写。
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是写与我有关的,⼆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典册的。
我第⼀次见到叶圣陶先⽣,是五⼗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量读新⽂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如与鲁迅、郁达夫相⽐,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只是平实规矩⽽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位的是⽴德。
在这⽅⾯,就我熟悉的⼀些前辈说,叶圣陶先⽣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是儒⽽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儒⽽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则不搀合,⽽是单⼀的儒,思想是这样,⾏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处是:“躬⾏君⼦,则吾未之有得。
”⼀处是:“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夫⼦认为虽⼼向往之⽽⼒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却偏偏做到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zhui 累赘
tà 拖沓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 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第四部分(9)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人之师表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待人厚
1.修改文章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
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
恢复。
2.送客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
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 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 谢。
3.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
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
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
到很悲伤。
律己严
1.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 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6张PPT)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 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十一、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照应开头;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 的怀念之情。
十二、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 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 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 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 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 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 格要求自己。
打拱gǒng
譬pì如
拖沓tà
不耻chǐ下问
累léi赘zhuì 监督dū
生疏shū
朦méng胧lóng
哉zāi
颠沛pèi流离
六、学习词语
修润xiū rùn修改润色。 南腔北调nán qiāng běi diào形容人口音不 纯。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 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商酌shāng zhuó商议,斟酌,简单易懂。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 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 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 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 心。
九、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 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 成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编 辑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 贡献。他就是叶圣陶,今天我们就 学习张中行写的关于他的文章。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重难点探究
2.怎样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那些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有 种醇厚的味道。文字简练,但内蕴深,需要细细品味。如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这句中 的“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 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感到纷乱,直至“ 双层的悲哀”。
写作借鉴
第四、五自然段中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 往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 生待人厚的过人品行。还有第六、七、八自然段中的典 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 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 了人物的全貌,表现了文章主题。
写作借鉴
结尾则照应开头叶老的逝世和前文所写的业绩,提出人 们要重视写话的主张。虽然标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实际上则写了七八件,但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没 有纷繁芜杂之感,处处彰显了叶圣陶先生的伟大品格。
写作借鉴
2.以小见大的写法。
叶圣陶先生在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可以算得上是泰斗级 的人物。按照通常的思维,我们似乎应该更多介绍他的 成就。作者另辟蹊径,从微末的小事入手,如第三自然段 写吕叔湘先生看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 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
写作借鉴
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写起,由内心“双层的悲哀” 引出下文,分别写他“待人厚”和“律己严”两大方面 。为了充分表现他“待人厚”的崇高人格,作者又从文 字工作和日常交往两个侧面选取了四件小事,突出他的 为人;对“律己严”的一面,重点选取三件小事,予以表 现。
写作借鉴
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部编七下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哪些过人的品行?
以小见大,
待人厚
律己严
通过小事看 出大节。
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8) 列举具体事例,赞扬叶圣陶先生的 品德:待人厚、律己严。
第三部分(9) 作者谈对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 的思考。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的写作原因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
错过了作者的拜访时间而感到懊悔。
为人宽厚,不摆架子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 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 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 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叶圣陶先生的“悲伤”和“我”的“悲伤” 是否相同?
2.重视“简洁”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 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 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一是偏 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 不该繁。
简洁程度:可简就绝不该繁。
3.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
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必 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当合适。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泛指零星片段的事情。
快速读课文(5分钟内读完),说说
从这些小事情中,你看出了叶圣陶先生有
核心是什么?
此二者是我们每
“写话”与“简洁” 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及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
2.阅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3.分析课文中所采用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教育理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敬业、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如“以身作则”、“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等,这些词汇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以身作则”和“教是为了不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叶圣陶先生品质或教育理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来自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场景,体验他的教育方法。
-人物品质的感悟:学生可能难以将叶圣陶先生的品质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课文及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解析】选C。
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读tà。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解析】选B。
“出板”应为“出版”。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解析】选B。
“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中起什么作用?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张中行通过记叙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即“待人厚,律己严”。
接下来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
这些事例包
括:第一件是关于茶水的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道,体贴周到;第二件是关于听差送客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格,严谨认真;第三件是关于稿费退还的事,同样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甚严、严于律己的品质;第四件是关于校对稿件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这些小故事通过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在写作上,本文采用了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无华地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
力。
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的佳作,通过对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运用得当,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入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品质;结合课文,进行人物描写和记叙文写作练习。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他们尊重和敬仰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的记叙文写作打下基础。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重复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传承叶圣陶先生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别扭 )。 (6)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 变tuō tà( 拖沓 )无理为简洁合理。 (7) 一 处 是 : “ 学 而 不 厌 , huì rén bù juàn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8)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bù chǐ xià wèn ( 不耻下问 ),让我帮他修润。 (9)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 颠沛流离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0)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 力求完美,并且yǐ shēn zuî zé( 以身作则 ),鞠 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示例:①诗词歌赋,颂不尽他们的忠诚;②日 月星辰,说不完他们的事迹;③春夏秋冬,唱 不完他们的颂歌。
目录 contents课内精读课内精读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 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 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 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 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 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 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 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 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 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
达标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 定清清楚楚,不敢cǎo shuài(草率 )了事。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shāng zhuï( 商酌 )性的意见。 (3)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 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kěn qiè( 恳切 ) 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4)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méng lïng( 朦胧 )的,对 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5)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 在了前排”,显得既léi zhui( 累赘 )又biè niǔ
达标自测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绕着熊熊 篝火歌舞狂欢。(在结尾处加“的场景”) B.由于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基 本建成。(删去“由于”) C.得益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积极防疫措施,甲型 H1N1流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把“改善” 改为“控制”) D.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 更体现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将“道德”调到 “基本”前面)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和“公民的基本 道德素质”位置对调
达标自测
4. 下面是“最美教师”颁奖词,请你根据语境, 仿写画线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三尺讲台,竖起了他们高大的形象,两尺教鞭,挥 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加减乘除,算不出他们的奉 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们用学识与热情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把看似枯燥 的知识绘成了最美的风景。
课外拓展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 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 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 “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 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 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 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 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 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 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 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
课内精读
4.叶圣陶先生关于“写话”的主张,你是否赞成? 谈谈你的理由。 言之成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contents
课外扩展
4
课外拓展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 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 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 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 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 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 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 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 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
达标自测
达标自测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C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 · B.妈妈出门前,总要把奶奶安排妥帖。 · ·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 · ·· D.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 · ··· 毕生精力。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对老师不能用“不耻下问”, 可用“虚心求教”。
课外拓展
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 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 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 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 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 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 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 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 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 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课内精读
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 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 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 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 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③凡是同叶圣陶 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 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 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
学习导航
1.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 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 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考点 2. 理解含义:表层意思 + 深层意思 ( 结 链接 合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及文章主旨分 析)
目录 contents
课前自学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 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 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三、达标自测
整体感知
一、请在书本上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 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修改文章 恭敬送客
严于律己
整体感知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 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重视“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而有诚实的心。” 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 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 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 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 “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 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 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 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 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 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 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
课内精读
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 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 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 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中所叙的两件小事。 叶圣陶先生修标点触动吕叔湘;叶圣陶先生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请“我”大胆修改文章,自己却常客气来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双层的悲哀”既指年的逝去使人悲哀,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叶圣陶的逝世使人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 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 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 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 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 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 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 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 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 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
课内精读
3.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你从 选文中画出评价他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看法。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叶老既是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从文中所叙述的种 种小事中,我的确看到了这样一个叶圣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