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兼论实证社会科学视域“道德滑坡”言说的得与失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研究综述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研究综述
《 代 价论 》 ( 生活 ・ 读书 ・ 新 知 三联 书 店 1 9 9 5年 版) , 李刚 、 张 晓芒 合 著 的 《 社 会 转 型 代 价 论 》( 山
西 教 育 出版 社 1 9 9 5年 版 ) , 丰子义的《 现 代 化 进
明地 指 出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社会 的道德状 况 确实
李静 ( 1 9 9 0一) , 女, 湖北鄂州人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科学技 术哲 学专业 2 0 1 3级硕士 研究生 , 研究 方 向:
科技伦理学 。
8 6
报》 1 9 9 4年第 4期 上 发 表 的 《 试析道德代价论》 。
这 些早 期 的“ 道德 代 价论 ” 多结 合 马克 思关 于 “ 历
国 内伦 理学 研究 中夺 目的篇章 。本 文试 图对 近些 年 的相 关研 究进 行综 述 。

历史进程中付 出的必要道德代价 。
较早 的研 究 成果有 罗元 1 9 8 8年 发表 在《 思想 战线》 第 1 期 上 的《 代价 问题探 索 》 一文 , 王永清、 杜 大 宁二人在 《 百 科知识 》 1 9 9 0年第 1 0期 上发 表
以来我 国社 会 道 德 的现 状 便 给予 了 关 注 。到 了
牺牲 掉某些 固有 的道 德 观 念 为 代价 , 因 而 对市 场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出 现 的一 些 离 经叛 道 、 道 德沦 丧 现象 大可 不必 过分 地惶 恐不 安 。
“ 道 德代价 论 ” 最 先 解 释 了发 展 市 场 经 济 初
发展 的 曲折性 和复 杂性 。
控 。党 的十六 大 以后 , 我 国 开始 进 入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会 时期 , 新 一 届 中央 领 导对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提 倡 也促 使学 界 对道 德 代 价 有 更 系 统 、 更 完 善 的研 究, 代 表 性 的 著 作 有 周 显 信 著 的 《目标 与 代 价 》 ( 人 民出版 社 2 0 0 3年 版 ) , 袁 吉 富著 的《 社 会 发 展 的代 价》 ( 北 京 大学 出版 社 2 0 0 4年 版 ) , 刘 福 森 著 的《 西 方文 明 的危机 与发 展 伦 理学 》 ( 江西 教 育 出 版社 2 0 0 5年 版 ) , 邱 耕 田著 的 《 低代 价发展 论》 ( 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6年 版 ) , 毛 园芳 著 的《 社 会 发 展 与社会 代 价 》 ( 浙 江 大 学 出版 社 2 0 0 9年 版 ) 以 及

道德难题与立法选择_法律道德主义立场及实践检讨_孙海波

道德难题与立法选择_法律道德主义立场及实践检讨_孙海波

文章编号:1674-5205(2014)04-0003-(010)收稿日期:2013-11-14基金项目:2013年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课题项目(CZ201309)“疑难案件的裁判经验和方法”作者简介:孙海波(1986—),男,江苏徐州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英美法哲学、司法制度及法律方法。

道德难题与立法选择———法律道德主义立场及实践检讨孙海波(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传统的法律道德主义者认为国家对道德事务享有判断权,并且在必要时为了保护社会可以动用法律限制公民的道德自由。

然而该理论却无法回应“道德民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法律道德主义理论尽管精致,但仍然面临着“帕累托挑战”和“权衡难题”。

有关法律道德主义的主要争议并不在于道德是否能够入法,而在于其入法的限度和具体方式。

中国的立法、执法及司法的各阶段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法律道德主义形态,隐藏于其背后的“道德的法律强制”值得警惕,我们无法一劳永逸地确定出一条自由社会的道德底线,而注重各种价值之间的权衡却实属重要。

〔关键词〕法律道德主义;道德强制;伤害原则;政治至善主义;价值权衡Abstract :Traditional legal moralism argu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entitled to judge on moral matters ,and when neces-sary ,it may utilize the law to restrict citizen's moral freedom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ociety.However ,this theory is unable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moral populism and empiricism ,the new legal moralism theory developed on this basis also still faces “Pareto challenge ”and “problem of weigh ”.Major controversies about legal moralism lies not in whether morals can get into laws ,but in the limits of its penetration and concrete ways.Different forms of legal moralism do exist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a ’s legislative ,executive and judicial process ,the “legal enforcement of morals ”hidden in the above three proces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eriously.We are unable to determine the moral bottom line for a free society once for all ,but focu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a variety of values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 :legal moralism ;enforcement of morals ;harm principles ;legal theory ;political perfectionism ;measure-ment of value中图分类号:DF081文献标识码:A一、导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被誉为“法哲学的好望角”,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派法律学者必争之地。

怎样看待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

怎样看待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

怎样看待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作者:葛洪泽? 编辑:刘莹? 日期:2003-07-29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关于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被一些人奉为人生信条,“一切向钱看”的利己主义思想膨胀,诸如见利忘义、制假造假、贪污受贿、坑蒙拐骗、制黄贩黄、走私贩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人情冷漠等等。

一句话:社会的道德陷入危机之中,因而提出要“救救道德”。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要被某些局部的道德滑坡现象所迷惑,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处在“爬坡”之中。

主要表现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旧的小农经济、封建等级的思想残余观念进行了根本性的冲击,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从总体上说,社会正在向文明、富裕、民主的方向发展,因而不能笼统地说我们的社会道德陷入了危机,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

如果简单地就事论事,把上述所谓“道德滑坡”现象归因于改革开放或搞市场经济,则更是错误的。

????我认为,对上述这两种观点,都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大破坏的基础上起步的。

尽管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一套十分宝贵的道德规范,并在50年代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05页)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左”的错误逐渐加剧,直至发动“文化大革命”,搞阶级斗争为纲,最终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道德水准下降。

这是必须正视和不能忘记的历史曲折。

明乎此,就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前的道德水准理想化,就不能把现在社会存在的种种不道德行为简单地说成是“道德滑坡”。

浅析当今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

浅析当今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

浅析当今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第一篇:浅析当今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妨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而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精心构建社会信用制度,使之能与各种禁止规则配套运行,将成为有效摆脱“诚信危机”.实现社会诚信的转折点。

一、杜会诚倍缺失的严重态势社会诚信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品格.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么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评价标准中.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睦,业无诚信不兴旺.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宁.当今时代,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交往的基本伦理原则.还是经济交往的必然要求,是建构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伦理基石。

然而,随着我国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处于严重缺失状态,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既所谓“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以经济领域作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非诚信现象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生产消费方面,生产经营者、销售者制假、售假、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令消费者如屡薄冰;在市场进人方面。

有假出资、假注册、假地址、假担保等坑蒙拐骗现象;在市场交易中则虚假广告到处有,合同欺诈满天飞,侵权违约、赖帐不还、偷逃税金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市场监察中假审计、假处罚、假查真放,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在市场退出方面,作假帐、报假亏、假破产等五花八门.如此等等.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猖撅,问题之严重、性质之恶劣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或诚信经济.信用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支柱.因此,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急需新制度的供给来保障诚信的实现。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
马庆
【期刊名称】《哲学分析》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是在对各种以往道德实在论的批评中形成的。

它把
道德客观性看成是非个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用投射论下的第二属性作为客观性的依据,自称是一种弱的实在论。

虽然它得到了不少认可,但也遭到了不少挑战。

在对主流道德实在论的批评和反思中,另一种以“善”为核心的道德实在论得以呈现。

【总页数】8页(P92-99)
【作者】马庆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当代英美哲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语境中的他心问题 [J], 江怡
2.荀子如何调解\"其善者伪也\"与道德实在性的冲突\r——荀子的道德理论是道德
建构论还是道德实在论? [J], 刘纪璐
3.实在论的“思辨转向”——当代欧陆哲学视域下的思辨实在论 [J], 郝苑;孟建伟
4.追求道德“至善”,还是退守道德“底线”?——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 [J], 翟

5.当代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论战述评 [J], 张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

当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是提高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社会处于激烈而探刻的变革之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矛盾都在调整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道德滑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道德滑坡表现原因应对措施道德是人与人价值关系的一个领域、一个层面,它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对于人伦关系的意义,即:在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定结构、秩序和规则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它的合理、稳定和发展。

如果是这样,就被人们和社会所肯定、接受,判定是合乎道德的、善的;反之则被否定和排斥,判定是不道德或恶的。

这一理解来自对道德实践的观察和描述。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一)诚信缺失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较短,发展尚不完善,加之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

以企业道德缺失为例,“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老酸奶事件”等等一系列企业的道德缺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国人的心理极限。

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了。

(二)职业道德缺失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

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和从事职业的主体奉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

_道德滑坡_的社会学分析

_道德滑坡_的社会学分析
一般地说 这种现象具有一种道德反叛 的含义 是对一种已经过了时的道德的反叛 许多西方国家在经历急剧的社会变迁的时候 都曾发生过类似的现象 嘻皮士 性解放 吸 毒 都是伴随着这样的一个时代而来的 因 此 如果用这个思路来解释目前我们生活中 存在的 蹂躏道德 现象 似乎也说得通 因 为中国也在经历变革 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 期 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 就可以发现 这 种解释未免失之简单 因为目前我国的情况 毕竟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类似现象发生的 背景有着截然的区别
个系统的不同取向的功能 造成了整体的和 谐 但在我们的社会中 往往是在一个中心 之下 不同结构体的功能取向高度趋同 并 由此造成功能的变形与扭曲 市场中拉开不 应该拉开的差距 政府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 文化则在对大款顶礼膜拜 于是 就 造成了个人收入分配的全面混乱
道德问题也是如此 有相当一部分人 将道德的重建寄托于一种想象中的 完善的 市场 在他们看来 目前的道德滑坡是一种 必须的代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有 关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不错 发育
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对目前严重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 有人 将其归之于 文化大革命 对道德观念的破 坏 有人将其说成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的 结果 我认为 当务之急并不在于追踪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因 而是需要分析一下造成道 德滑坡的那些具体的因素或机制是什么 为讨论问题 首先我们要做两个最基本 的假定 一是承认绝大多数的人在选择自 己行为的时候 是要对这种行为所要付出的 代价和可能获得的收益进行计算的 只有在 他认为收益可能会高于代价的时候 才可能 选择这种行为 二是承认就绝大多数的人 而言 由于对社会中的某些占支配地位的价 值观念的内化与认同 在不需要付出很大代 价的情况下 是愿意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 情的 从上述两个基本的假设出发 我认为 造成当前道德滑坡的一个主要原因 是社会 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

分析哲学和心理学视角下的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论考察

分析哲学和心理学视角下的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论考察

分析哲学和心理学视角下的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论考察
阎建锋;肖甦
【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一致
认同的,但是,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人们观点不一。

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自然伴随着道德的进步,而有些人则从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道德危机事件中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和道德危机。

如何准确地说明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时代问题。

综合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的语言研究成果和道德心理学理论,可以发现,道德认知水平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大,相对独立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在同等的道德认知水平上,经济发展有助于道德行为的发生,并且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才会普遍出现道德认知转换为相应的道德行为现象。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阎建锋;肖甦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4.5
【相关文献】
1.分析哲学和心理学视角下的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论考察 [J], 阎建锋;肖(更生);
2.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 [J], 张运桥
3.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 [J], 张运桥
4.社会道德的滑坡与爬坡——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 [J], 谈天
5.共和后期罗马公民社会道德滑坡原因的历史考察 [J], 杨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应用伦理学论文---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完整版】应用伦理学论文---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法学旅游与新闻系课程论文(设计)学院:法学旅游与新闻系学期: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班级: 11401班学生姓名:吴忧学号: 1141010128题目: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课程名称:应用伦理学任课教师姓名:谢俊2013年12月9日【摘要】作为目前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我国现在正处于向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由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道德建设发展的不想适应从而导致发展失衡,并且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当今社会中某些社会道德滑坡问题频频的出现。

当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是提高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道德滑坡表现原因应对措施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也曾说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先人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而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丰富内涵和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一直以中华传统美德引以为傲的中国人们,在当今社会中却频频发生社会伦理道德、职业伦理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等危机。

让我们不经驻足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今的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势利、缺乏信任……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无人扶、李天一案、校长猥亵小学生、十岁女童将1岁男童丢下25楼……一件比一件骇人听闻,一件比一件更挑战人们的底线,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我们不禁要问,社会到底怎么了?中国到底怎么了?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人们把种种道德滑坡现象或归于市场经济发展太迅速、或归于社会环境的发展缺陷、或归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归于学校教育不得力,或归于个人自我修养差,等等,众说纷纭,观点不一[1]。

对于当今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

对于当今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

对于当今道德滑坡现象的反思姓名:关甜甜学号:201230127002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仁爱有礼、热爱祖国的拥有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这是先人追求大义的心声;“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前辈追求仁爱的表现;“民无信不立”、“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这是前人恪守诚信的名言······中华民族,多么让人钦佩民族,但是当代的越来越多的坏事却让她蒙羞,给人们的心上洒下一片阴影。

去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举国震惊。

2011年10月13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小悦悦事件给国人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

然而让人心寒的不止这一件,多地曾发生有人欲跳楼楼下围观群众起哄;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各种彭宇案让人们看见摔倒的老人辟而远之;船夫不救人,挟尸要价······这么多的坏事让给人们当头一棒,先是感到愤怒,愤怒当事人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不守诚信、冷酷无情,感到同情,同情被害者的无辜可怜,在群众铺天盖地的责骂声后,人们开始反思,对这个事件、对这类事件、对这个社会的反思。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步伐?为什么会出现社会道德冷漠现象?该如何解决社会道德滑坡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层地思考这些问题,并积极地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改善这种现象。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尤其是步入新世纪来的急速转型时期,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很多人的价值观在改变,而西方思想的涌入也带来消极的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腐朽落后的思想侵入人们的心里。

论文——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路径

论文——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路径

09715班武琼0907614028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路径当代道德滑坡主要指的是整个人类社会道德的缺失和不断流失,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社会重大的的道德迷失。

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道德研究家卖金太尔在他的论著《德性之后》详细的阐述了全球道德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失衡,道德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作用,以及就当代社会中道德的变化做了很明确的阐述。

从我们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社会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被损益变化的过程,从一个长期的的过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道德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一个很长的或者相当长的过程中逐渐的完善的,这一点从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原始社会的早期我们看到当时的道德只不过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定,规章,其实说得明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社会里所说的法律的作用,然后到了社会的的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道德进一步的发展,以百家争鸣的形成而产生的新一代的社会伦理道德的从新建立和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不断发展到而后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机制的社会道德核心体系发展,形成。

同时柔和着其余的外加思想比如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他强调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说人类社会的法制道德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基于这以思想的儒家思想也融合了这一思想,儒家也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同时儒家的准则是多样的,这一点孔子的言行种都有所体现,当时的的社会道德整体上是较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大到一个国家而言,言论,诚信,行为都是很重要的国家立国之本。

当时的社会经济并不是如现在的如此繁荣,但是当时的道德准则的诚信度是相当高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人,无信者不立”等等,到近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比较缓慢,自1949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进程发展出现的了明显的道德波动,在1949年刚解放时期我国社会的道德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从1978年来到现在我国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向下滑坡的现象,而且滑坡的速率在很大的一种程度来说是相当大的。

浅谈高校德育领域中道德叙事的缺失、回归与误区(一)

浅谈高校德育领域中道德叙事的缺失、回归与误区(一)

浅谈高校德育领域中道德叙事的缺失、回归与误区(一)摘要:近年来,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并逐渐渗透到学校德育领域。

叙事的道德教育魅力伴随着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而逐渐被一些学者重视起来。

谊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指出道德叙事为道德教育开拓了一条方式上的新途径,探讨了道德叙事缺失的表现及道德叙事的误区,提出高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叙事主体必须回归多元化,叙事内容必须回归知识和经验的统一。

高校道德教育形式向叙事的方向转化,必将为道德教育带来一个新发展。

关键词:叙事;道德叙事;道德教育美国学者戴蒙和考贝曾指出:“过去几十年里,德育领域面临着一个令人不快的困境:领域本身‘欣欣向荣’,新方法、新理论层出不穷。

同时这个领域所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无论用哪种标准来衡量都在下降。

”西方国家的德育与我们国家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但两位学者所说的情况确有某种程度的类同表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品格教育运动重新使“道德叙事”运用到核心价值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新形势下,以何种方式来传授和学习符合我国社会的价值观,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们借鉴西方道德叙事方式,重续中国的道德叙事传统,以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核心价值教育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

一、道德叙事缺失的表现叙事原本是一个文学中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引入了教育领域。

教育叙事以“教学故事”、“课程故事”的方式走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并不断地渗透到各个不同的领域。

因此,近年来中国有学者把叙事的方法引入到了道德教育中,并认为叙事是当前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道德叙事,就是指叙事主体描述自我的或他人的道德故事,通过对道德生活事件的表达关注人们既有的道德经验,从而获得对道德的理解。

因此,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道德规范的灌输和约束,而是更加关注人们道德经验的存在意义,在充分尊重个体生活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口述、日记、访谈、自传等多种形式的叙事,来逼近人们的道德生活本身。

面对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

面对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

面对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作者:李红兵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3期近几年在上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的农学专业实践课时,都会碰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近1/4的学生不愿动手,尤其不愿跟锄头土地打交道。

究其原因,有的认为跟土地打交道是乡下农民的事情,有的怕弄脏了手。

同类事情在校园里也越来越常见,学校里的劳动课,只要班主任不在场,干活的就只有班干部和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

学校搞困难学生补助时,要求平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垃圾随意丢、粗话随意说的现象比比皆是。

德育质量的滑坡,已成为职业中学的一道尴尬风景。

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如何面对德育滑坡,已成为西部地区职业中学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形成原因及表现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期,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的行为时有发生;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在严重存在。

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干扰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东西都在侵蚀着我们的教育肌体,学校德育的内容与社会的一些现象严重脱节。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的影响是职业中学学生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很多家长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这种条件使不同的家庭有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家长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孩子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有些家长则在家大摆麻将宴,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也置之不理,这类家长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不惹太大的乱子,学习不是最差就行,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庭只负责孩子的学习费用及其他日常支出。

再者,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过分溺爱也使当代职中生中有不少人形成在家耍少爷脾气,在外摆公子威风的不良习气。

职业中学学生道德品质的滑坡,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原因。

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使公民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相继出台,为教育者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也为一些爱钻空子的学生家长提供了借口,以往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一些中职学生根本不起作用。

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

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

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作者:李建森刘顿来源:《中州学刊》2013年第09期摘要:对诸如“道德滑坡”之类的道德命题进行实证言说,使道德命题的对象、道德命题的运思方式以及道德命题发挥的积极作用都发生了异变,也减弱了道德命题的普遍确定性。

这种实证言说方式,在逻辑上是有缺漏的,其得出的结论是经验的,其后果是非道德的甚至是恶的。

在道德认识论上,实证社会科学的道德阐释只是研究的开始而非结论的形成。

道德命题只有在一种审慎的道德文化自觉性的基调上,其叙述才是可以接受的,其境界才是值得努力追求的。

关键词:道德命题;实证叙述;“道德滑坡”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9—0095—05面对当代哲学向社会学转向的趋势,反思实证社会科学对诸如“道德滑坡”之类的道德现象的言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这种实证社会科学的言说方式对“道德滑坡”的阐释是所谓“科学”的,但是其理论大多只是关注现象,且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它们或者是未加批判的简单化的似善而恶的“宏大叙事”①,或者是未经反思的“自然思维”②。

这些言论表面上看头头是道,可实际上是很难经得起道德哲学的追问的。

对道德命题进行实证言说实际上是使用非道德语言,甚至使用恶的语言,来叙述善和美德,这种实证言说方式,在逻辑上是有缺漏的,其得出的结论是经验的,其后果是非道德的甚至是恶的。

对此,彰显辩证的否定性实践理性的道德哲学不能对其作壁上观,而应当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发掘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本性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以对“道德滑坡”的实证社会科学言说的得失分析为例展开讨论,希望这个探讨能对纯化道德舆论语境、对建立一种基于审慎的道德文化自觉性的基调上的道德命题的言说方式有所裨益。

一、道德命题实证社会科学阐释的非道德可能对道德现实始终保持关注的一些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等)对“道德滑坡”等伦理现象的研究,无论是从逻辑看还是从结论和影响看,都是不容易令人满意的。

道德的滑坡优秀范文精选

道德的滑坡优秀范文精选

道德的滑坡优秀范文精选道德的滑坡优秀范文1以队长的身份带领球队赢得赛季冠军,在与俱乐部合同到期后为实现自我更高的人生价值到转会至竞争对手之处,此举或许有人不解,批评指责,也能理解,但令我没想到的是,球迷们的责骂铺天盖地而来,甚至以“白眼狼”的攻击伤人。

因此,我不得已以文章回应,希望大家保持冷静,莫再对此事进行道德绑架,损人伤己。

我自觉问心无愧。

带领全队顺利夺冠,我在合同期内尽己所能把球队带上巅峰,若我之前不尽力招致骂声或许情有可原,但我既已履行自己合同期内的义务,在合同终止后加盟他队又有什么错?北兴俱乐部多年栽培之恩,我很感激,也以此冠军报答,但若要以此作挟,束缚我走向更高的阶段,恕我无法答应。

我的离开或许让俱乐部有所损失,但仍有许多优秀球员的,它不会元气大伤,而于我,一个球员就是一个向往更多挑战、更多磨砺的战士!目光若只浮于眼前情义,而忘却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不断超越自我的目标,这又何曾不是一种勉强?身为队长,顺利夺冠且恩已报,身为球员,追求超越而意不改,我认为我已尽力平衡二者并努力做到最好。

球迷们的责骂,我可以理解,无非是因喜爱而感到遭到“背叛”而产生的愤慨。

但其中言语不禁令我想到“道德绑架”四字。

曾有富豪未捐巨款被网友围攻,补捐后却又冷嘲热讽:“现在晚了”。

曾有明星晒娃被怒批“不爱国”,曾有名人未及时为受灾人民祈福惹来一群键盘侠问,“你有没有同情心”,如此种.种,和我如今处境岂无相似之处?道德绑架是对别人的行为提高到道德层面进而批判的行为,也许有人认为我如此定义心有不诚,但道德绑架处理对被指责者本人造成心理阴影外,对社会也有不容忽视的危害,强制人们捐款,祈福不仅使本出自内心本善的行为套上生硬的枷锁,还使这样应称赞的善意举动被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加重视,而这种动不动道德绑架的行为也会使严戾之气散播在社会上,人人自危,以道德制高点批人自己却不反省,最终不利于社会和谐。

我知道仍有许多人不赞同我的做法,但请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我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与否定。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道德行为对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和秩序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能够目睹一些严重的道德失范的行为,这引发了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检讨。

道德失范是指个体在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出现严重的偏差和错误。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到个体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对于道德失范的思考和检讨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

人们的道德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等。

在一些情况下,个体可能因为利益冲突、道德心理失衡或道德伦理观念不清而产生道德失范的行为。

此外,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也给人们的道德行为带来了挑战。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预防和纠正道德失范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家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身教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此外,社会应该鼓励公民参与道德建设,通过法律和道德约束,加强对于道德失范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同时,我们还需要检讨自身的道德行为。

个体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

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道德观念是否明确,道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准则。

在面对诱惑和利益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人的道德行为,对于道德失范的现象持有批评和不容忍的态度。

此外,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还需要从社会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建立健全的法律与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约束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各类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打造清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同时,媒体应该承担起道德宣传的责任,宣传道德典范,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word版,《德育十论》读书心得

word版,《德育十论》读书心得

十篇德育论著的阅读领会《我谈德育》一书的作者孙学策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中国学者他是有名的道德教育专家。

他向来从事于德育研究多年。

本文按照的教育原则是和睦、民主、人性,多视角谈新局势下的德育工作。

作为一个头部道德教育前沿的教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好多。

第一,老师在班主任应拥有金光闪闪的地位》《我谈道德教育》一书的作者孙学策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中国的德育教师专家,多年从事德育研究。

在这个第三条按照和睦、民主、公正的原则,民主与和睦人性教育原则谈道德教育从多角度商讨新局势下的教育。

作为最初进的德育老师,我有从这本书中获取了好多。

一是班主任要有“金视线”的定位“我说德育”的一个重点是,每一个人学生能够塑造使国家变得实用。

他给每个班主任的灵感是:班主任我们应当增强工作岗位。

认可全部人阶级是黄金每个学生都能获取一枚闪亮的金牌。

班主任是正在锻造黄金的工匠。

它需要一种有这样的勇气和勇气更努力的工作。

尽人皆知,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有较强的责任心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是公正的实质教育与素质教育。

“成功塑造每一个学生”,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很难做到。

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些不尽善尽美的问题学习和工作怎样办理这些问题,不单是一个艺术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工作定位与心理问题定位问题。

她要求老师宽容她同学的错误和他们的不满不出所料,连学生都犯了错误。

二是班主任要让学生升华自己在“活”和“动”“我讲德育”重申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活动. "“控制学生”和“规范学生”不不过是一个问题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手段我们的目标之一。

听从和纪律不过外在的学生素质的表现。

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生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其余方面要想发展,班主任一定组织丰富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好机遇让学生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在“活”与“动”中升华自己。

学校应当尽是学生欢歌笑语的花园。

真善美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和感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实领会到。

让学生学会赏识并生活在喜悦中. 每一次活动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量的启示对生命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 命题 实证社 会科 学 阐释的 非道德 可能
对道 德现 实始终 保 持 关注 的一些 社 会 科 学 ( 如
难经得起道德哲学的追问的。对道德命题进行实证 言说 实际上 是使 用非 道德 语言 , 甚 至使用 恶 的语 言 , 来叙述善和美德 , 这种实证言说方式 , 在逻辑上是有 缺漏的, 其 得 出的结论 是 经验 的 , 其 后果 是非 道德 的 甚 至是 恶 的 。对 此 , 彰 显 辩 证 的 否定 性 实 践 理 性 的 道德哲学不能对其作壁上 观, 而应 当对其进行深入 分析 , 在发 掘 其 积 极 意 义 的 同时 , 指 出其 存 在 的 问 题, 并提出根本性治疗方案。下面 , 我们就 以对“ 道
面对 当代哲学向社会学转 向的趋 势, 反思实证
社会 科学 对 诸 如 “ 道 德 滑坡 ” 之 类 的道 德 现 象 的言 说 方式 是 十分必 要 的。虽 然这种 实证 社会 科 学 的言 说 方式 对 “ 道 德 滑坡 ” 的 阐释是所 谓 “ 科学” 的, 但是
德滑坡” 的实证 社会 科 学 言说 的得失 分 析 为例 展 开 讨论 , 希望 这个 探讨 能对 纯化道 德舆论 语 境 、 对建 立
2 0 1 3年 9月
中 州 学 刊
Ac a d e mi c J o u m ̄ o f Z h o n g z h o u
第 9期 ( 总第 2 0 1 期)
S e p. , 2 01 3 No . 9
【 伦 理与道德 】
对 道 德 命 题 实 证 叙 述 的 反思木
7 1 0 1 2 7 ) 。
刘 顿, 男,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 西安
7 1 0 1 2 7 ) 。
9 5
中州 学 刊 2 0 1 3年 第 9 期
第一, 道 德命 题 的对 象异 变 了。在 道德 哲 学 的
评 判上 , 道 德 哲 学 被 不 太 恰 当地 、 普 遍 地 引 入 了观
研 究方 法 的殖 民地 。在 主 流哲 学 家 看 来⑨ , 美 德 与
类似 于 “ 我为 人 人 , 人人为我” 的道 德பைடு நூலகம்命 题 , 其 背 后
运行 的程 序是价 值 交换 思 维 、 回报 意识 、 互 惠 意识 ,
而非结论 的形 成。道德命题 只有在一种审慎的道德文化 自觉性 的基调上 , 其叙 述才是 可 以接 受的, 其境界才是 值
得 努 力追 求 的 。
关键词 : 道德命题 ; 实证 叙述 ; “ 道德 滑坡 ”
中 图分 类 号 : B 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0 7 5 1 ( 2 0 1 3 ) 0 9 —0 o 9 5 —0 5
法” , 完全 否认 道 德 社 会 作 用 的观 点 是 不 妥 的 。但
是, 这里 面也包 含着一定 的积极 的道德智 慧 因素 , 它 使我 们 明 白 : 算 计 既 不是 道 德 也 不 会 “ 引发 道 德 ” ,
学 视域 的实 证言说 使道 德哲学 变成 了高深 的经 济学 理论 、 心理 学原理 或 者社 会 学 范 畴等 实 证社 会 科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3 1
社会学等 ) 对“ 道德滑坡” 等伦理现象 的研究 , 无论 是从逻辑看还是从结论和影 响看 , 都是不容易令人 满意 的。它们使用了“ 另类的” 隐喻、 描述和评价道 德行 为 的方法 , 这样 , 它 们就把 道德 活动 变成 了别 的 东西 , 从 而改 变 了道德 行 为 发 生 于其 中并 借 此 而被
点 间接证 明 了经 济学 “ 计算 ” 、 “ 算计 ” 式 的道 德践 履
是 虚伪 的 , 是 非 道 德 的 。在 此 , 韩非 “ 不 务 德 而 务
察、 经验、 实验、 社 会 调查 等 在 自然科 学 或社 会 科 学
研 究历 史上 的成 功 的实 证 方法 , 道德 哲 学 的社 会 科
— —
兼 论实证 社会科 学视域 “ 道德滑坡” 言说 的得与失 李 建 森 刘 顿

要: 对诸如“ 道德滑坡” 之类的道德命题进行实证言说 , 使道德命题 的对象、 道 德 命 题 的运 思 方 式 以及 道 德 命 题
发挥 的积极作 用都 发生 了异变 , 也减 弱 了道德命题 的普遍 确定 性。这种 实证 言说 方式 , 在逻辑上是 有缺漏 的, 其得 出的结论是经验 的, 其后果是非道德 的甚 至是 恶的。在 道德认 识论上 , 实 证社会科 学 的道德 阐释 只是研究 的开始
判定 为善 或恶 的道 德语 境 ; 同时 , 它们忽 视 了用 来描 述 和评价 道德 实 践 的专 业 语 言 及其 体 系 。于是 , 在 对道 德 实践 的研究 中 出现 了诸 多 非 道 德 问题 , 这 些 问题 归纳 起来 主要 体现 在下 面 四个 方面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 目《 历史虚无 主义 思潮对 青年 学生 的影 响及其对 策研 究》( 1 3 C K S 0 3 5 ) 、 陕西省教 育厅科 学 研 究项 目《 历史虚无主义对 陕西大 学生的影响研 究》 ( 1 1 J K 0 0 3 5 )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李建森 , 男, 西 北 工 业大 学 人 文经 法学 院 博 士 生 ( 西 安 7 1 0 1 2 9 ) , 西北 大 学 哲 学 与社 会 学学 院教 授 ( 西安

种 基 于审慎 的道德 文化 自觉 性 的基 调 上 的道 德命
题 的言说 方式 有所裨 益 。

其理论大多只是关注现象 , 且建立在“ 定量分析” 的 基 础之 上 , 它们 或者 是 未 加 批判 的简 单 化 的似 善 而
恶的“ 宏 大叙 事” , 或 者 是 未 经 反 思 的 “自然 思 维” ( 2 ) 。这 些 言论表 面上 看头 头是 道 , 可 实 际上 是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