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务求取胜——省财政厅厅长夏清成谈1994年财税改革
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
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在不断地演变,1980—1993年间采用了三种财政承包的财政体制。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一改革显著提高了中央政府利用税收和支出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但它也存在着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起源和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主线是“搞活、放权”。
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集中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这种包干的财政体制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经济性,增加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透明度,扩大了地方财政自主权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权。
我国经济的空前发展和沿海地区的迅速崛起无不受惠于这种体制。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是:1、地方政府控制了有效税率和税基。
一是地方政府利用合法的和不合法的税收减免来调节其实际税收努力。
从名义上讲,几乎所有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均由中央决定。
但在承包制下,地方政府只要完成了承包合同中规定的上缴指标,其各种减免税的行为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
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多元化,并有自主权。
由于预算外收入既不需与中央分享,又不受中央控制,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收费和基金增加预算外收入。
从1978年至1991年,地方预算外收入与地方预算内收入的比例由0.66:1上升到了0.84:1。
1993年一些地区的企业要向各级地方政府缴纳上百种的税费,实际税收负担达90%以上。
2、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按企业隶属关系来划分收入,而企业利润仍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所属企业多收入多上缴,必然对外封锁市场,排斥外地产品流入,阻碍本地原材料外流,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造成人为的体制性“诸侯经济”。
3、国家财力趋于分散,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下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制度安排不规范,地方组织预算内收入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藏富于民”。
深化财税改革 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两个确保”——夏清成同志在全
为 了 鼓励各地努力组织收入 调动市地县
, ,
发 展经济 培养财源 努力增收的积极性 比 照 中 央对各省的办法
6
、
抓好 以 下几 项工
:
省对市地税收返还的递增率改
。 ,
为与市地上划 中央收入增长率挂钩 一
、
认真核
为了维 护社会安定 促进全省经济 协调 稳
,
根 据中央对各省税收
, 。
定发展 力不足
7
,
、
并按 净上划收 入数核 定市地税 收返还 基
, , 。
“
两个确
,
按 照 财政部规定 核定税收返还基数时 不考
2
、
即确保财税
虑 税负增减变化及 转移 因素
,
改革取 得 成功 成
。
关 于税收返还基数的计算依据
,
。
分税制财
确保预 算任 务完 根 据全 国财
,
政 体制的各项基数 以 1 9 9 3 年实际数字为计算依 据 ; 涉及税制变 化的流转税 按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决定 》 和省政府 《 关 于 省对市地 实行分税制财政 管理体制的决定 》 执行 新老体制 事
。
关 于 省对市地部分 固定结算项 目的处理
, ,
按 照 分税制体制方案规定 实行分 税 制后 省对 市 认 为 再上项 目就吃亏了 这种 思想要不得
, , 。 , , 。
要强化 预算 约束 进一步完善分级决策 分级
、
省政府决定对少数财政特别 困难 的县 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还 基数确定办法 经省政府认真研究 确定按 以 下原则核定市地的税收返还基数
1
、 。
予适当补助
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中央 省 市
财政部 财政厅 财政局
部属高等院校(200多所降到76所) 省属高等院校, 市属高等院校
(二)中央与地方在财力分配上和责任承 担上讨价还价
由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中央和地方政 府之间在“事权与财权”分配上严重不 对称,中央与地方在责任承担上讨价还 价成为常态.
..\..\..\财政厅资料汇编\预算处\工作间\分处 预算\2004年\部门报二上专项表\(2004 年)“二上”基本支出(李伟).xls
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倪志良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994年,中国对财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重大的改革,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 总体税负的前提下,将税种由原来的37个简并为23个。并将23个税种分 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国家首先将主体税种中增值税的75%、消 费税的100%上划为中央级收人,从2002年又将增长较快的企业所 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60%上划作为中央级收人,使得中央财政收 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提高到2005年的54.5%。财 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大幅度 提高意味着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衷已经实现,“双低问题”基本 解决。[1]
[1] “双低”是指1994年税制改革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
表1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doc
表2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doc
中国历年GDP增速.doc
表1和表2数据表明:1994年财税改革使得中央财政的调控 能力得以强化,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所需要的资 源配置调提供了便利,比如:加大“三农”投入等。
财政分权改革积累的问题与县乡财政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
感谢观看
第三阶段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03至今)。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 括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的政府 预算体系等。其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国家宏观 调控需要,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体制。
总的来说,中国财税改革30年来,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财税制度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制度。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财税 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体发展。然而,财税改革仍然 面临诸多挑战,如财政收支矛盾、税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政策协调和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税改革也逐步深化。1994年,中国实行了 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并建立了国税和地税两套 税务机构。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强中央政府的 宏观调控能力。
近年来,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主要涉及税收制度、预算制度、财政支出等 方面的改革。例如,2012年,中国启动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减轻了企 业的税收负担;2014年,政府出台了《预算法》,加强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了 财政透明度。
4、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推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 们应该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 我国教育的创新发展。
总结:
40年课程改革历程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 了许多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坚持 素质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未来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一、本文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税改革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
这四十年来,中国的财税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单一税制向复合税制的转变,从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的升级。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这四十年来中国财税改革的基本轨迹,挖掘和提炼其中的基本经验,以及探寻和揭示财税改革背后的基本规律。
我们将概述中国财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描绘出财税改革的基本轨迹。
我们将从税制改革、税收管理、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以揭示财税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
再次,我们将总结财税改革的成功经验,提炼出对未来财税改革有指导意义的基本经验。
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财税改革的基本规律,以期对未来的财税改革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中国财税改革四十年的回顾和总结,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财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同时也为全球的财税改革提供中国的经验和智慧。
二、中国财税改革40年的基本轨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税改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历程。
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财税体系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调整。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重建税制,初步引入市场经济元素。
通过扩大税基、简化税制、调整税率等措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
1994年,中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
同时,这一阶段还注重税收法制化建设,加强了对税收征管的规范和管理。
进入新世纪,中国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税制,优化税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
通过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财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通过实施税收法定原则、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
深化财税改革 努力完成1994年财政收支任务
”
,
同
时 积极改革现行的公费 医疗 劳保 医 疗制度 普遍 建立企业工伤 保险制度 农民的各项保险要根据经 济发展水平 和农 民 自愿原则逐步试行 进一步搞好
。 、 。
妥善安排好离退休人员和停 产 半停产企业职
。
、
工的生活间题 保险为重点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 以 完善养老保 险和 失业 养老保险要逐步覆 盖城镇企事业 行
、
保护农 民种粮的积极性
。
,
从今年起省和 市
,
地都要建立粮食 风险基金 省级风 险基金主要从粮 食加价款和省级粮食退库指标中解决 各县 ( 市 ) 如 何建立 由市地人民政府和行政公署确定
, , 。 , 。
措施顺利出台并取得预期效果 要根据财税改革 的 新形势 研究财源结构的变化 修订 两扭两创 规
。
“
”
,
严格
,
路 银行 保险 ) 和农业特产税等 留在地方 并且增 长潜力较大 因此 今后应 把财源建设的重 心放在 开拓效益 型财源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和 开发农林特 产资源等方 面 上来 快速的增长
二
、 。 , 、 , ,
、
、
,
收人征管
,
由于 1 9 9 3
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比较 高
, 。
今年收入进 一步增长的难度很大 特别是 一季度 和 上半年 收入形势十分严峻
、 、 、 , 、 , ,
,
经济发 展 的重大举措 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心环节 实行财税改革 中央集中财力 从长远看对
于调节地 区 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支持中西部地 区 的发 展是有利的
。 , 。
: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回顾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回顾作者:刘仲藜来源:《百年潮》2009年第04期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多次征求意见,慎重决策,从1994年开始实行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财税改革。
我当时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94年初又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是这场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感到其中值得回顾之处很多,现选取相关的几个片断,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和体会。
机不可失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应地,财政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集权过多,管得太死,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强经济活力必然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当然也就成为财税改革的逻辑起点。
事实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总是首当其冲;不管进行何种改革,都离不开财税的参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3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以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为导向,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形成了两个包干体制:一是财政包干制,二是企业承包制。
无独有偶,二者最后都落脚到“大包干”。
大包干体制对激发地方和企业的活力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所谓企业经营承包实际上是“包盈不包亏”,即使包上来的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物价一涨财政就又缺了一块,这些都造成了税收来源困难。
同时,地方承包了以后,就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我增收一块钱,你还要拿走几毛,如果不增收不就一点都不拿了吗?于是就出现了“藏富于企业”、“藏富于地方”的现象,给企业减免税,造成“不增长”,然后通过非财政途径的摊派,收取费用。
最后生产迅速发展,而税收不上来。
这一财政体制的弊病,从北京和上海可窥见一斑。
北京当时内部规定在包干期内,财政收入每年只增长4%,绝不多收,因为如果多收,超过部分就要与中央分成,分税制之后才发现北京隐瞒了八九十亿元的收入。
1994分税制改革具体内容
1994分税制改革具体内容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改革旨在解决当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权力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为实现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财政收入划分:分税制改革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进行了调整。
通过取消原来的覆盖全国范围的税种和地方附加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划账,将税收收入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并明确了各自应负责的税种。
2. 税种划定:分税制改革对税种进行了明确划定,中央政府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中的部分、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这种税种划分确保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上的相对平衡。
3. 划账和分成机制:分税制改革采用统一划账和分成机制,即中央政府将符合划归地方的税收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地方政府。
这种机制保证了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4. 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推动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分税制改革还引入了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给予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更多的税收自主权和减免税费的政策支持,鼓励当地吸引外资、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总的来说,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上实现了一定的平衡,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这项改革为中国后续的财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深化财税改革 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两个确保”——夏清成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深化财税改革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两个确保”——夏清成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佚名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1994(000)009
【摘要】<正> 今年下半年全省财税工作的重点是“两个确保”,即确保财税改革取得成功,确保预算任务完成。
根据全国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要求,今年全省财税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上划中央收入要保证完成国家核定的增长12.5%的目标,增值税和消费税总额达到×××亿元,地方收入
【总页数】4页(P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坚定信心采取措施确保全年财税目标任务的完成——周伯华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98年8月11日 [J], ;
2.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税管理努力搞好我省1995年财政工作——省财政厅厅长夏清成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
3.副省长范钦臣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求巩固财税改革做好财税工作为发展经济服务——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J], 万忠芝;
4.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王连清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
5.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目标做好二○○五年全省财税工作——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周坚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4年的税制改革
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根本性的改革,在时间上也体现了一揽子推出的特点。
其改革力度之大、利益调整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在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从世界上看也是十分罕见的。
相对而言,当前启动的新的税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分步实施”的改革策略,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由当前的经济体制环境决定的。
1994年税制改革方案设计之时,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刚刚确立,税制改革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必然要求有一套全新的税收制度来与之相适应,必然要求税收制度摒弃计划经济的色彩,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这就决定了当时的税制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革故鼎新,必须采取一揽子推出的方式,而不能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当前正处于一个逐渐完善的阶段,与此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制度在我国也已初步建立,但同样还需要逐渐完善。
因此,当前实施税制改革的重心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对现行税制进行结构性、渐进式的调整,而不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突进式的变革。
第二,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的。
1994年的税制改革除了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框架外,还面临着一个治理通货膨胀,促使宏观经济尽快“软着陆”的迫切任务,这必然要求加大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力度,以适应当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而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调控的重心应该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护好当前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必要地调节,以促使经济更加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并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适应这一要求,税收政策也应该在不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调整,而不宜有过于剧烈的波动。
全省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全省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卞洁
【期刊名称】《安徽税务》
【年(卷),期】1999(000)012
【摘要】11月7日,做好全省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肥召开,省领导张平、陈兰志等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省国税局局长程伯勤、省地税局局长沈卫国及公安厅、检察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平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分析了我省财税形势,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财税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2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了376倍,年递增297%,全省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平衡状况明显改善,财政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在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目前财政收入形势还十分严峻,收人增幅低、进度慢,组织收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各级政府、各级财税部门要振奋精神,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卞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任务——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J], 易继元;肖念涛;
2.省财政厅厅长童道友在全省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努力多收多超确保收支平衡 [J], 童道友;
3.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财税工作任务 [J],
4.全省军转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确保今年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J],
5.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2008年1月15日在杭州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可华厅长谈财税体制改革
每次改革都是
,
中心任务 要 圆满完成这一 任务 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
观念
,
这次财税改 革属 利
。 ,
在工 作指导上理 清思路 周密计划 抓住重 点
。 、 、 ,
,
干 深层次改革 涉及到国家 企业 个 人各个方面
, ,
全面推进
益调整范围比较 广 纵横交错 情况 复杂 难 度相当大
, ,
一 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艰 巨性 增强改革的
, ,
改革的最
。
对可能 出现的问题 比如增值税发票不
、 ,
、
,
终 目的 是调动 各级增收节 支的积极性 促进生 产力发
展
。
及时 收 入错 库 混 库等 各级要 早研 究 早准 备 采取
,
按照这个原则 中央充分考虑 了地方的既得利益
,
,
。
相 应的对策 避免造成混乱 税务机构分设是关 系分税 制改革 全局 的一 个重 大 问题 也是对 我 们 各级 税务部
, 。
之深 是建 国以来少有 的 这次财税改革 重 在转换 机
制 理顺 分配关 系 创造公平竞争的 良好环境 促进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
,
,
,
还要看到改革 的艰 巨性
,
。
这是
,
1 9 94
年财税工 作的
, , ,
财 税改 革涉及到方方面面 利益 的调 整 处在前 沿阵地和 各种 矛盾的焦 点上
黄 可 华 厅 长 谈 财 税 体 制 改 革
4
年 是全面推进 各项改革 加快建立 社 会主 义
。
,
,
表明了财税改革的重要 性
夏清成: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夏清成: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王银安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2002(000)008
【摘要】<正>(本刊记者王银安)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税改办主任夏清成同志在全省农村税费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作为今年全国16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主要表现在:【总页数】3页(P7-9)
【作者】王银安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8
【相关文献】
1.坚持“减轻规范稳定”基本实现“三个确保” 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J],
2.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J], 无
3.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J], 无
4.我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J],
5.我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财税改革 努力完成1994年财政收支任务
深化财税改革努力完成1994年财政收支任务
夏清成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正>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于1994年元月一日起全面推进财税改革,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双轨并行的分税制体制。
我省现行收入递增包干体制继续执行,按5%的递增率上解中央,新体制中央从我省上划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1993年基数全部返还;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逐年环比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夏清成
【作者单位】省财政厅;厅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努力完成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J], 《财会研究》编辑部
2.认清形势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完成2000年全省财税工作任务——在全省财税工作 [J], 程映萱
3.弘扬抗非精神努力完成今年财税工作任务——全省财税工作会议报道(一) [J], 无
4.认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完成全年财税任务——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在汉召开[J], 邹贤启;王祺扬;
5.深化改革履行职责努力完成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 [J], 白世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多次征求意见,慎重决策,从1994年开始实行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财税改革。
我当时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94年初又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是这场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感到其中值得回顾之处很多,现选取相关的几个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和体会。
机不可失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应地,财政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集权过多,管的过死,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因而,如何最大限度的增强经济活力必然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当然也就成为财税改革的逻辑起点。
事实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总是首当其冲;不管进行何种改革,都离不开财税的参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3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以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为导向,以放权让利为主线,形成了两个包干体制:一是财政包干制,二是企业承包制。
无独有偶,二者最后都落脚到“大包干”。
大包干体制对激发地方和企业的活力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所谓企业承包经营实际上是“包盈不包亏”,即使包上来的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物价一涨财政就又缺了一快,这些都造成了税收来源困难。
同时,地方承包以后,就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我增收一块钱,你还要拿走几毛,如果不增收不就一点都不拿了吗?于是出现了“藏富于企业”、“藏富于地方”的现象,给企业减免税,造成“不增长”,然后通过非财政途径的摊派,收取费用。
最后生产迅速发展,而税收上不来。
这一财政体制的弊病,从北京和上海可窥见一斑。
北京当时内部规定在包干期内,财政收入每年只增长4%,绝不多收,因为如果多收,超过部分就要与中央分成,分税制之后才发现北京隐瞒了八九十亿元的收入。
又如上海,中央对其包干体制规定,以1988年核定的作为基数,超过部分中央与地方打五分成。
转变职能 改进作风 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夏清成同志在1994年度厅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夏清成同志在1994年度厅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佚名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正> 一、充分肯定1994年的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 1994年对财税战线来说是十分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厅机关的同志们和全省广大财税干部职工一道,肩负着组织财政收支和实行财税改革的双重任务。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财政收支预算的完成和财税体制改革成功。
按财政体制改革前老口径,1994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7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3%;按改革后新口径,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1亿
【总页数】8页(P5-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刘金树同志在省档案局(馆)2005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J], 刘金树
2.在黑龙江省水利厅机关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J], 肖友
3.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开创我市科教兴市的新局面——在1996年度呼和浩特市旗(县、区)科技工作目标化管理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J], 刘朴
4.总结过去开拓未来努力开创全省会计工作新局面——赵吉成同志在全省会计工作会议暨全省会计工作“双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J], 赵吉成
5.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新局面——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罗辉同志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罗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思考
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思考作者:李佳容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2年第06期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也在不断调整完善。
我国近年来的财税收入平稳快速增长,特别是财税收入增速超过GDP 增速,应该说与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在社会各界普遍感觉税负偏重,而税收增速又年年超过GDP增速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行税收征管体制的成效分析1.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措施1994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
在税收征管制度方面,要求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积极推行税务代理。
2.税收征管环境的法制化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在坚持依法治税,保证国家依法征税权力,尊重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和执法权力。
同时,加强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税务机关的监督,规范征纳关系。
比如明确公民生存所需基本用品不得查扣,税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5种关系应当回避,以及实行上下级互相纠错机制等。
1997年,为继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
3.税收征管手段的科技化1994年,我国实施了以加强增值税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金税工程”建设。
通过引入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增值税等的监控管理。
目前,我国正在根据一体化原则,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局高度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等四大子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1994年税改,“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1994年税改,“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作者:金鑫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9期1994年税制改革1994年我国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性、结构性的改革。
此次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新税制建立起了与国际基本接轨、与国情基本吻合、与市场经济基本适应的税收体制平台,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
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回顾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我为自己亲历1994年的税制改革感到自豪,也为自己在当年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感到欣慰。
1994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朱镕基总理曾经说过,对1994年的财税改革,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什么是财税改革呢,经常看到有人写文章说财税体制改革就是分税制改革。
这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分税制改革是为了调整和规范中央政府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而税制改革则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和企业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由此可见,这两项改革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改革的对象、改革的内涵所涉及的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步骤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这两项改革具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但它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1994年为什么要进行税制改革呢?建国以来我国的税制经历了不断改革的过程。
建国初期我国的税制继承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某些做法,也沿用了国民党时期的某些做法,又学习了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以后又几经反复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形成了以工商统一税为主体,辅之于几个小税种的为特点的单一税制,国营企业只上交利益不交所得税。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格局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到1984年完成两部“利改税”,又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对税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改变了工商统一税一统天下的做法,设置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的、辅之于若干小税种的税制体系。
应切实抓好地方税工作——夏清成同志在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应切实抓好地方税工作——夏清成同志在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佚名
【期刊名称】《财税与会计》
【年(卷),期】1994(000)010
【摘要】<正> 一、新机构要有新风貌,树立地税局良好形象 (一)要树立良好的局风。
地税局工作领导新、人员新、工作新,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干好地税工作,关键是要打好基础,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局风。
全体同志都要围绕团结求实、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廉洁高效、依法治税、服务经济、干事创业。
这既是组织要求,又是每一个同志的责任。
所有地税局的干部职工,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树立地税局的良好风气和良好形象而努力。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
【相关文献】
1.加强基础建设增强综合素质全力推动沈阳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局长邱维林同志在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邱维林
2.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夏清成同志在1994年度厅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J], ;
3.深化财税改革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两个确保”——夏清成同志在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
4.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做好国税局的工作——王连清同志在河南省国家税务局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J], ;
5.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确保完成今年地方税收工作任务──张辉喜同志在全省地市地方税务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