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资信评级业现状与建议研究

我国资信评级业现状与建议研究
角 色。 本文 由资信评 级这 一概念 引 出
分析我 国资信评 级现状 ,对 其取得的成 绩 以及 所 面临的主要 问题 作 系. 的阐 . 统 述 ,并结合 自己的看法 ,联 系实际 ,对 我 国资信评 级未来 发展之路 进行探 究 ,
提 出建 议 。 【 关键 词 】 资信 评 级 ;概 念 ;现 状 ;问题

资信评级相关概念
以下就有关的四个关键概念进行解析 , 即资信评级机构、 评级方法、 评级对象以及资 信评级的市场价值,以助全面了解资信评级。 我国的资信评级产生于 2 世纪 8 年代 0 0 ( 一)资信评级机构 后期 , 早期的评级机构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 资信评级机构是评估资信风 险的专业 各省市分行系统的评级机构。 伴随着债券市 机构 ,向市场中所有的参与主体提供一致的 场的统一、规范, 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
和 认 可度 。 我国监 管 部 门先 后将 评 级机 构 的 观点纳入到相关的监管条例之 中, 发挥评级 在资本市场 中的积极作用 。 评级结果已经在
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 目评级 、 企业资信评 级 、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等级评 级 、 险及 证券 公司 等级评 级 等 。从 目前 的 保 发展 隋况看 ,以安博尔、中诚信和大公为代 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 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 的领先地位 , 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表现出较 好的发展前景。 就我国资信评级的发展现状来看 ,归 纳起来共有 以下几点特征。 ( 一)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已初具规模 我国资信评级业务种类随着金融资本市 场的发展逐渐增加 ,从开始的企业债券,以 后逐渐增加了借款企业 、可转化公司债券 、 证券公司债券、银行债券、证券化债券等。 为满足债券市场的发展 ,满足评级机 构独立超然的第三方信 息加工地位, 经过多 年的研究、学习、模仿、实践,我国主要评 级机构的评级理念、 方法与程序等基本与国 际惯例接近 , 初步培养了一批具有评级经验 的专业评级人员 ,在市场上初步建立 了独 立 、客 观 的 良好评 级 形象 。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对策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对策
约率 数据 、回收率 数 据等都 很 少 ,评级 方法 特别 是评 级模 型 的研究
缺乏 相关 的历 史数 据 ,评级 方法 的创 新难 度大 ,评 级方 法容 易受 到 市场 的质 疑 。
五年规 划纲 要 》提 出要 “ 加快 社会 信用 体 系建设 ,规 范发 展信 用评 级 机构 ” 。谁掌 握 了信用评 级 的话 语权 ,谁 就掌 握 了资本 市场 的定
RESEA RC H
中国信用评 级机构发展对策
一 蒋 来 用
2 l年 3 ,全 国人 大通 过 的 《 民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第 十 二个 0 月 1 国
之 间互不 兼容 ,信 用 信息 分散 不能 共享 。有 的从 狭 隘的本 位利 益 出 发 ,对本 应公 开 的信 息进 行屏 蔽 。信用 评级 机构 正常 获取 数据 信息 的途径 有 限 ,可 以依 赖 的公共 信息 比较 少 。评级 机构 自身 积 累的违
普尔 与新世 纪签 订 了技 术 服务协议 。三大 国 际信用评 级 巨头通 过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些 信用 评 级 机 构 与 评 级 对 象存 在 特 殊 利 益 关 系 ,发 行 者 付
费 的收 费 模 式 和信 用 评 级 机 构 同 时开 展 评 级 、咨询 、产 品设 计 等
多项 业 务 使 利 益 冲 突在 所 难 免 ,评 级 机 构 受 到委 托 方 的影 响和 来
分 析人 员 的 岗 位 机制 ,一 般 按项 目临 时 组 班方 式 确 定 项 目小组 人 员 。项 目人员行 业 知识 欠缺 ,评 级经 验积 累不 足 ,对 国 内外 宏观 经
担机 制不 健全 ,实 际上 对这 些债 券评 级意 义并 不很 大 ,市场 对信 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我国,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其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信用评级成为了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

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评级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各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也存在差异,导致了企业在不同评级机构处得分不同的现象。

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费用。

对策一:加强评级标准协调。

评级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协调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各评级机构,在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时达成一致。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公信力,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评级成本。

问题二:评级机构不专业。

在我国,很多评级机构只是盲目地根据企业财务数据评级,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深入了解。

这使得评级结果存在误差,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对策二: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

为提升评级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可以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这些机构不受任何利益驱动,能够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评级活动的合法合规。

问题三:评级结果得出方式单一。

目前,很多评级机构仅仅通过财务数据等简单的指标进行评级,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发展等。

这使得评级结果相对单一,不够全面。

对策三:综合评估。

评级机构应该在评估过程中,不仅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其他因素。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评级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问题四:评级信息公开不透明。

评级机构的评级信息不仅要为评级对象所知道,也要公开给社会各界。

然而,现实中,评级机构公开评估结果的频率不够,透明度不够高。

对策四:加强信息公开。

评级机构应加强信息公开,披露评级结果、评级标准和评估报告等信息。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展状 况 比较
誉 国际—— 擅长 金 融机构 与 资产证 券 化 评级 。这三 家公 司 可 以说垄 断 了国 际评级 行业 。
( ) 内信 用评 级行 业 的发展 状 况 二 国
( ) 一 国外信 用评级 行 业 的发展 状 况
10 年 , 9 9 美国的穆迪 投资者服务公 司( od M oyS I e o e i ) n s r Src 创始人 约翰 ・ 迪首创对 铁路债 v ts v e 穆
作者简介 : 郭卫 东(9 6一) 男, 17 , 河南 内乡人 , 师, 讲 经济 学博 士, 主要 从事资本市场与风 险管理研 究。

7・
【 金融理论】
郭卫东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 上海远东) 和联合资信评估 有限公司( 联合) 等为代表的极少数独立的评级机构 已初步奠定了行业 内的领先地位, 独立的信用评级机
度和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同时, 监管部 门只认可
少 数几 家评 级机 构 。据 国家 清 算银 行 ( I) 08年 BS 20
资格 ;05年 ,中 国人 民银行 关 于发 行企 业 短 期 融 20
资券的管理办法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 了重新 的认可 和确认 , 确认具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信
国际信用评级行业 的发展情况看 , 国的评级行业 美
是经 过百 年 的市场 检验 逐 步积 累而 成 的 , 础 非 常 基
合的发展过程 。在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方面 , 最
初 对 评级 机构 的 资格认 定做 出规 定 的是 中国人 民银
厚实 , 相对而言 , 其他 国家的评级行业或多或少掺 杂了一些政府政策的推动 因素。但是 , 各国监管部 门为了在实施监管中使用被认可信用评级机构 的评

浅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

浅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

创新 、 评级 业务 监管 模式 、 评 级业 务 向国际 市 场拓 展 方 面存 在 很 多 不 足 。2 0 0 7年 由 于 美 国次 债 危 机 引
发 全球 金 融危 机 , 各 国金 融 监 管机 构对 信 用 评 级 的 地 位 和作 用 进 行 了 重 新 认 识 , 并进 行 了系列改革 。
摘 要: 2 0 0 7年 美国次债危机 引发 了世 界各 国金融监 管机 构加 强 了对评级机构 和评 级业务 的监 管。 目前 , 我 国资 信评级 业一方面存在立 法不 完整 、 监管不 明确 、 恶性竞争现 象突出、 评 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不够等 问题 ; 另一方 面, 面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 中小企业担保体 系的建设 需求、 双评 级制度 的 实施 、 行 业 内资产重组 、 政府 的大力扶 持 等发展机遇 。 因此 , 应借鉴发达 国家的先进经验 , 结合 自身实际情况 , 从 立法方面、 政府监 管、 行 业 自律 、 评 级机构 、
多年 的 发展 , 评级 机构 数量 、 市 场规 模 、 社 会公 信 力 、 监管 模式 都 已形 成 一 定 的 基 础 , 评 级 业 务 逐 渐 渗 透 进各 行各 业 , 对 社会 经 济 的影 响 日益显 著 。 当然 , 同
次债 危机 后 , 美 国证 监 会 ( S E C) 在 评 级 机 构 的 内部控 制 、 业务 流 程 、 评级技术和方法、 评 级 专 业 人
( 三) 对信 用评 级机 构监 管 的加 强
金融 危机 , 对 全 球 经 济 造 成 了 巨 大 影 响 。 国 际上 三
大评 级机 构对 次 债 产 品 的评 级 , 在 危 机 发 生 前 评 的
最高 A A A级 , 当危机发生后 , 又不断降低这些金融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21 0 1年
第2 9期
S IN E&T C NO O YI O MATO CE C EH LG NF R IN
O高校讲坛 0 科技信息 Biblioteka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王 迎
( 旦大 学经济 学 院 复
中国
上海
203 ) 0 1 5
【 要 】 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 以便 于投 资者作 出投 资决策 的一种 经济活动, 用评级在 降低投 资者风险 , 摘 信 信 解决发行人 和投 资者之 间的信息不对称 、 宽企业 融资渠道、 拓 利于管理层的监 管、 更好地 实现债券价格发现等  ̄ ̄ A 面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世 h g- 界 各国在 2 0 0 8年次贷危机后都更加 重视评级业 , 均加大 了对本 国信 用评级业的扶持 力度 , 以争取政治经济活动 中的话语权 。本文将从 中国的 实际情况 出发 . 对发展我 国的信用评级业提 出针 对性的建议 。 【 关键词】 用评级 ; 信 评级 市场 ; 发展思路 建立全国统一 的债券市场 . 改变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 信用评 级距今 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 界上第一 家真正意义上的评 世 级公司是 10 年美 国人约翰 ・ 99 穆迪 ( h od ) J n oy 成立 的. 于对 美国 场长期分裂的局 面 同时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 o M 始 扩大全 铁路公 司债券 的评估 , 除穆迪公 司外 , 1 l 6年美 国的标准 普尔公司开 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 9 统一的债券市场将更加有利于各 种新 品种 的 始涉足评级业 . 惠誉公司则 于 12 年开始进行评级工作 国证券交 推 出. 94 美 而不断发展的债券市场将为信用评级发挥其客观公正 的作用提 易委员会在 1 7 年将 当时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 、标准普尔和惠 供更好 的发展空间 95 中国债券市场 自上世 纪 9 年代被人为分割成银行间债券市场和 0 誉 公司确 认 为全 国认 可 的评 级机 构 (ai al rcgie ttt a nt n l eonzds i i l o y a sc r n gn a o s N S O , a g rai t n, R R ) 认可这些机 构的评级结 果 , t f 0 zi 从而 确立 了 交易所债 券市场 .而交易所 还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 这三大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 和作用 , 由此给全球 的金融市场带 所 在央行 、 并 证监会 、 发改委三分 天下 的市场管理格局 中, 同期发行 的 来 了深远 的影响 . 目前三大评级公 司控制 了全球 8 %的银行评级 和主 债 券被冠以不同 的名称 . 过不同 的准人挂牌 到银行 间市场 、 0 通 深圳交 权 国家 10 0 %的评级 。 易所和上海交易所 . 台的交易平 台是分立 的 . 台的托管清算也是 前 后 信用评级在降低投资者风险 . 解决发行人和投资者之 间的信息不 分 离 的 。 长期 以来 . 市场投资者都认 为这种分割 的监管格局不利 于市 场效 对称 、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利于管理层 的监管 、 更好地实现债券价格发 现等功能方 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率的提高 . 促进两个市场合并统一的呼声 1趋强烈 各个 相关 部门也 3 2 0 年席 卷全 球的金 融危机 . 08 使评级业巨头穆迪 、 标准普尔 和惠 做 了一些工作 . 了一些进展。2 0 年初证监会 、 民银行 、 取得 09 人 银监会 誉 的形象在公众 面前瞬间崩塌 这些评级 机构给经过层层包装的次级 联合发布《 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 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 关 明确表示 . 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核准 , 经 我国 l 4家 债和普通抵押债券 以 A A的最高信用级 别 . A 使得 这些 金融资产在全 题的通知》 世界的金融体系广泛流通 . 助长了次级债 的非 理性 繁荣 . 使全球 的金 上市商业银 行 . 可以向证券交易所 申 请从事债券交易 试点期间 , 商业 融 市场充斥着巨大的泡沫 .而 当危机初露端倪 时 . . 评级机构又迅速大 银行可以在证券交易所 固定收益平台 , 事 国债 、 从 企业债 、 公司债等债 幅调低评级 . 引起投 资者的恐慌性抛售 . 最终酿成 了这次席卷 全球的 券 品种的现券交易 . 以及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品种交易 。这标 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始于美 国新世纪金融公 司 . 在该公 司 2 0 志着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 06 向建立全 国 年底出现 问题 的时候三大评级机构并没有 引起 足够 重视 .直到 2 0 统一的债券市场迈 出关键一步 07 年 4月 21 3新世 纪金融公 司申请破产保 护三大评级机构 才意识 到 自 20 0 9年 5月发布的《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 委关 于 2 0 09年深化经 身评级 的失误 20 年 7月开始 . 07 三大评级机构调低 了几乎全部次贷 济 体制改革工作意见 的通知》 国发 {0 92 ( 2 0 16号 ) . 明确 提出要逐 中 也 金融产品的信用级别 . 穆迪在 2 0 仅 0 7年 7月 1 0日就调低 了 4 0多种 步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规则 和标准 。 0 明确指 出了加快债券 市场统 次级债的信用级别 监管这项工作主要由证 监会 、 发改委 、 财政部和人 民银行负责 , 中 其 尤其是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 . 三大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除财政部 之外的三个监管机 构恰好是企业债务融 资工具发行 的主要 受 到了极 大地质 疑和挑战 . 欧盟 . 国等 已经着手对上 述机构展开调 监 管部 门。 美 查 ,以确定其在金融危机中是否出现过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 的行 为. 在 刚刚结束 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上. 国务 院总理 温家宝 同时各 国也联手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中国如何在国际评级巨头饱 在今年的政府报告 中提 出把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作 为“ 十二五 ” 间资 期 受诟病 、 公信力受损之时抓住后 危机 时代的大好机 遇 . 大力发展我 国 本市场发展 的重点 明确提 出要“ 完善监管体制 . 加强市场基础设 施建 的信用评级业 . 在世界评级市场 占有一席之地也迫切地提到 了议事 日 设 , 实现互联互通 。在制度上将建立 职责 明确 、 中统一 的监 管体制 . 集 程。 在信息披露 、 发行 、 交易等方面统一现有不 同部 门的监 管规则 . 最终实 目前世界上 的信用评 级业的监管模式 不外乎两种模 式——市 场 现集中监管 在交易市场方面 . 促进银行 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 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 。以美 国为代表 的市场驱动 型发展模式 在 20 场互联互通 . 08 根据公 司债 自 身特点加强交易系统和托管系统等债券市 年金融危机后正遭受 史无前例地质疑和诟病 . 因为这种模式 主要靠 评 场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实现交易所 和银 行间市场 的统一 托管” 2 1 (0 1 级机构 的 自 和社会舆论监督来约束 . 律 而舆论监督有 盲点 因此吸取 年 3 9日出版 的《 月 中国证券报》 。以上都表明促进两个债券市场统 ) 美国次贷危机 中美 国监管模式的教训 .同时从 中国的具体 国情 出发 . 的改革以提上议事 日 , 程 将后仍将进一步地推进和细化 中国适合采取政府驱 动型的发展模式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 的数据显 2 制定统一的评级业监管法规 示 ,0 0年 中国境 内首次公 开发行股 票全年融 资额达 4 8 21 8 3亿元 : 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2 1 年 中国的信用类债 券( 00 包括企业债 、 中期 在该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全 国统一的监管体系 . 改变 目前多头管理 票据 、 短期融资券 和可转换债券 等) 共计融 资规模 超过 1 . 6万亿 元 . 远 的局面 . 促进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远超过 同期 的股票融 资额 , 是股票融 资额的 3 倍多 显示 了中国债券 虽然 目前我国的信 用评级业没有一部基础性的法规 . 对信用评级 市场 的巨大潜力。 机 构的监管和监督都出 自 各部 委的条例 中. 但其 中最有影响 的是 中国 信用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将催生我 国信用评级市场的 巨大需求 . 债 人 民银行 2 0 年公布的 《 06 中国人 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 银 ( 券市场是信用评级市场赖以发展 的基础 . 无论是从千载难逢 的外部发 发【069 号 ) 这是监管部门针对中国的信用评级业颁发的首部 比 20 】5 。 展机遇来看 . 是蓬勃发展 的国内债 券市场来看 。 还 中国的评级业正 面 较完整 的管理规定 , 对信用评级 工作制度 、 评级原 则 、 评级程序 、 内部 临大好 的发展机遇 . 如何抓住这一 时机 . 打造我 国具有 国际竞争力 的 管理制 度、 评级机构禁止行为等都作 出了明确规 定。该 �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缺的金融中介服务 为此 ,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
础上 , 分析总结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十余年来发展 的经验教训 , 发现问题 , 提出对策, j促进资信 刈
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 、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推进
中的信用失虢现象仍 然相 当严重 , 恶意逃债、 合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同违约、 债务拖欠、 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现象 日
益增多, 严重制约 了信用功 能的发挥, 大大提高 r 市场交易的成本 , 降低 _ 『 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
力, 了市场信用 环境和市场秩序, 恶化 直接影响

资信评级 的功 能和作用
资信评级 ( r iR t g 也称 为信 H评级 、 Ce t an , d i {
百年来的发展, 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 降低交 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所发
维普资讯
缠J 毒 20 年第 1期I 第 1 3 扦 珥 l 考 02 7 皂 5 期 9
挥的重要 作用 , 日益被投 资 苦和 监管 机构所认 同 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 1揭示债务发行 凡的信用风险, 降低交易成
步加强 _ r 对跨国融资主体或品种的评级要求 如
今包括穆迪 、 标准普尔在内的儿家全球性信用评 级公司的评级结果, 一 在 定程度上往往决定 _各 r 国金融机构发行外债的筹资成本 国际性 资信评 级公司的存在适应 r 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本 信用评级 的 目的并不是向市场 的参与者推
( l 即 猬H级 以下) 债券 : 二是根据信用评级制 定
管部门在有关规定中广泛使用资信评级结果 , 特
别是美 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17 95年肘标准普尔 、

关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体制 改革 的不 断 深入 推 进 , 国新 型经 济 主体 不 断 我
统 一开 发 , 依托 其 强 大 的 网 络资 源 可 随 时 对 借 款企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 1 — 2— 2 作者简介 : 颜 凌 (9 1 , , 西靖 安 人 , 济 师 , 士 , 16 一) 女 江 经 学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信 用 管理 与金 融风 险 ; 合 洪 (9 2一) 男 , 朱 16 , 江
信贷 市场 信用评 级主要 分 为银 行 内部评 级 和外
部 评级 。在 我 国 , 内部 评 级 长期 处 于主 导 地 位 。按
业 实 行贷款 跟 踪 和管 理 , 态 掌握 贷 款 质 量 的 实 时 动
变化 情况 。全 国性 股 份 制 银行 紧 随其 后 , 内部 评 级
照《 巴塞尔协 议 》 新 的要 求 , 内商业 银 行 计 量信 用 国
相结合 的制 度 , 成 为商 业银 行 提 高 风 险 管 理 水平 将 和降 低信贷 风 险控 制成 本 的必 然趋 势 。


我国信 贷市场 信用 评级 业发展 现状
地方 性 金融机 构 的 内部 评 级 体 系 还处 于建 设 初 期 ,
其 完善 还有待 于一 个 长期 积 累和 不 断 改 进 的过 程 。
部评 级人 员多 由信 贷 人 员 兼任 , 易 出现 信 贷 任 务 容
完成 的利益 激 励 与信 用 风 险揭 示 之 间的 矛 盾 、 信用 风险 控制 与企 业信贷需 求 之间 的矛 盾等 。在 利益 冲 突下 , 产生 较大 道 德 风 险诱 发 下 的信 用 风 险 的可 能
增加 。此外 , 着 全球 经 济 一 体 化 和我 国经 济 金 融 随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多家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新兴的信用评级机构。

从现状来看,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国有控股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等获得了较高的评级,但其他领域的评级还相对较少。

同时,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行业壁垒高、市场不完全竞争、评级标准不统一等。

然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政府和个人的债券等信用需求不断增加,提供信用评级业务的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信用评级业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

最后,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面临未来的挑战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并积极创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级标准,为金融市场发展做出贡献。

加快发展信用评级业的建议

加快发展信用评级业的建议

三、 结合市场实际 。 开发 出更适合客户
如, 要求对债券 发行人 、 对贷款企业进行信 求参 与投 标竞 标者 必须 提供 信用 评 级结 需求的产品。信用评级机构要 与企业及银 用 评级 等 , 以便 投资人 以及商业银行 在进 果 : 程 招 标 过 程 中 , 获 得 A 级 或 A 工 对 A级 行加强沟通 , 定期 了解其需求 , 以便不断调 行投资和授信活动时参考中介机构的信用 以上资质的企 业适 当予 以加分 ,或者在税 整 , 开发 出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信用产品。 要 评级报告 , 控制 防范投资风险和金融风险。 收上给予一定 的减免 . 通过各种方法 , 促进 加强后期 服务 .包括跟踪评级产 品使用结
为了加 快发展信用评 级业 , 特提 出以下建 我 省 评级 行 业 的 发展 。 议:

果 、根 据受评 对象 的业务经营 发展情况动
二 、 习借 鉴 其 他 地 区 的成 功 经 验 。 学 根 态调整信用等级 ,并且在此过程 中对其发

加 大宣传 力度 。 培育信 用评级产 品 据相 关资料 , 上海市 、 浙江省等地为推进信 展前景提出有益建议 。 四、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信用评
的市场需求 。随着 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用评级行业 的发展 .采取 了行政力量推动
信 用评级行业发展 的空间很 大 . 目前信 与市场运 作相结合 的方法 , 但 无论是评级信息 例如 : 规定所有 级是技 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 用产品在社会上的使用却十分有 限。据统 贷款企业 必须在专业评估机构参加资信等 的采集 , 还是评级报告书的撰 写 都需要从 计 ,0 5年前三季度我省参 加信用评级 的 级评估 ; 20 信用评级质量 在企业信用评级上实行“ 五统一” 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 企 业 为 12 9户 ,仅 占全 省 企业 总 数的 即 :统一 质量 管理 ” “ 16 “ 、统一评估 程序” “ 、统 的提高离不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目前 . 1 也 就是说 。 %, 仍有 9 %的企业 尚未参加 9

我国外部评级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外部评级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 二) 信 用等 级 是 债 券 发 行 审 批 、 核 准、 注 册 的 重要 门槛 , 存在 过度依 赖 的 问题
虽然 监管 部 门没 有 明确表示 债券 的信用 等级 与
债券 发行 之 间有 必然 联 系 , 但 从 以往 的债 券 发 行 情 况看 , 不论 债券 发行采 用 的是审批 、 核 准 还是 注册 的
2 0 1 3年 第 1 2期 总第 1 7 9期


CREDI T REF ERENCE
No . 1 2 2 01 3 S e ia f l NO. 1 7 9
【 信用评级 】
我 国外部评 级使 用现状 和发展方 向
李振 宇 , 李 丹 ,聂 逆
( 联合 资信评估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2 2 )
种 的利差 分析 结 果 来 看 , 信用 等级 与债 券 发 行 利 率 有着 显 著 的负相关 关 系。但 是过 于机 械地 使用 信 用 等级 对债 券进 行 定 价 , 不 能 真 实地 反 映市 场 对 于 债
评估有限公 司研 究部副总经理 , 主要研 究方向为金融机 构信 用风险、 信 用评级 ; 聂逆 ( 1 9 8 2一) , 男, 辽宁鞍山人 , 分析 师 , 国际金
融学硕士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信 用评 级 。

38 ・
【 信用评级 】
李振宇 , 李
丹, 聂

我国外部评级使用现状和发展方 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融 资工 具 , 其 信 用 等级 大 都 在 A A 一级及 以上 , 且 独 立发 行债 券 的主体 信 用 等 级 都 在 A +级 及 以上 , 这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较多,其信用评级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信用记录由于中小企业通常在成立初期就开始经营,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设备不完善等经济困难,难以按时按量履行贸易合同、清偿债务等情况。

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和获取,并对信用评级工作产生了影响。

2. 建立信用体系的难度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需要建立适合其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后的维护仍是一个难题。

3. 评级数据不够全面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涉及行业广泛,因此在进行信用评级时,想要获取拥有全面、客观的数据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导致在评级中出现数据不够全面、难以准确的情况。

4. 评级标准不统一由于国内各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也无一个行业标准可供参考。

因此,在信用评级时评级标准不够统一,给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建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建立行业标准化信用评级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可以规范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确保评级数据客观公正。

同时,建立的信用评级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用评级服务,为金融机构等创建合规的中小企业信贷系统提供客观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以企业为维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的信用记录、社会信誉、经营历程和经营质量等方面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信用记录,形成较为客观准确的信用评级数据。

3. 加强信用管理人才培训信用评级需要有高水平的评级机构和专业的评分人才支撑,需要加强对于信用评级人才的培训,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评级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关于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也 改 对 于现 代市 场 经 济 , 有一 个 健 全 人 员 素质 参差 不 齐 。 由于 人才 不 足 , 风险 , 善 金融 生态 环 境 。 没 的社 会 信用 体 系和 信用 制 度 , 难 以健 缺 乏对 指 标体 系的研 究 与 开发 , 响评 是 影 4加 强 信 用 评 级 的 宣 传 工 作 , 高 . 提 康 、 速 、 定地 发 展 的。 用 评 级是 信 信 产 品质 量 。 快 稳 信 全社 会对 信 用评 级 的认 知程 度 。 信用 在 用体 系建设 的 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育 培 2外 部 评 信 结 果 影 响 力 小 , 乏 公 体 系 建 设 中 , 仅 宣 传 失 信 惩 治 , 要 . 缺 不 还 和 发 展 信 用 评 级 业 对 全 社 会 信 用 体 系 信 力 , 被 商 业 银 行 普 遍 认 可 。 现 行 商 积 极 宣 传 、 导 全 社 会 认 识 信 用 记 录 的 不 引 不 利 建 设 、 范 与 化 解 信 用 交 易 风 险 、 低 业 银 行 信 贷 管 理 制 度 中 , 有 把 由 第 三 重 要 性 , 断 积 累 良 好 信 用 记 录 , 用 防 降 没 市 场 主 体 的 融 资 成 本 、 高 市 场 经 济 和 方 中 介 机 构 评 级 作 为 贷 款 风 险 管 理 的 良好 的 信 用 为 企 业 和 个 人 的 发 展 服 务 。 提 金 融 市场 的运 行 效 率 、 化 金融 生态 环 必 要条 件 。这 表 明 , 信公 司 的外 部 评 优 评 5进 一 步 树 立 市 场 化 运 作 的 理 念 。 . 境 等方 面都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意义 。 级 还缺 乏 独立 性 和权 威性 , 评级 结 果 在 国际知 名评 级 公 司 的发展 过 程 中 , 其 市 当前 信用评 级 业 存在 的 问题 难 以被 商业 银 行所 按受 。 场 的启 动 和认 可 完 全是 依 靠 市 场 经 济 ( )评 信 市 场 缺 乏 政 府 引 导 、 一 推 3收 费 标 准 不 统 一 。评 信 公 司 收 费 的 法 则 和 运 作 机 制 , 行 业 的 自我 管 理 . 靠 动 , 业 监 管 制 度 尚未 确 立 , 业 立 法 情 况参 差 不 齐 , 多数 评 信公 司在 收费 而成 长壮 大 的 。 分地 区评 信 机构 市场 行 行 大 部 相对 落 后 , 效 的市 场需 求不 足 。 有 问 题 上 , 本 上 以 被 评 信 企 业 所 评 出 的 化 运 作 的 程 度 比 较 高 , 后 也 不 要 过 多 基 今 即 以 地 寄 希 望 于 依 靠 政 府 或 监 管 部 门 创 造 1我 国 信 用 立 法 尚 未 完 善 , 用 评 信 用 等 级 结 果 来 规 定 收 费 标 准 , “ . 信 。 级 的 应 用 、 业 管 理 等 方 面 都 缺 乏 法 律 级 定 费 ” 通 常 是 对 被 评 为 A级 以 上 的 市 场 需 求 来 维 持 生 存 和 实 现 发 展 。 行 依 据 。 由于缺 乏 法律 依 托 , 用 评级 行 企业 收 费 , 信 A级 以 下 的 根 本 不 评 或 不 收 ( ) 信 机 构 要 有 科 学 的 、 有 市 二 评 具 业 ,管和 规范 都难 以开展 。 g x 费情 况普 遍 存在 。 场 公 信 力 的 信 用 评 级 指 标 体 系 和 评 估 2评 级 市 场 没 有 明 确 的 监 管 部 门 , . 4 由 于 市 场 原 因 , 级 机 构 为 了业 标 准 , 立 自 己 品 牌 , 高 竞 争 能 力 。 . 评 树 提 行 业 监 管 与 自律 处 于 真 空 状 态 。由 于 行 务 开 展 和 生 存 需 求 , 往 不 自觉 地 强 调 往 1规 范 和 加 强 公 司 的 内 部 管 理 , . 健 业 监 管 部 门没 有 明 确 , 致 评 级 市 场 缺 了 为 被 评 主 体 服 务 的 导 向 , 且 在 评 级 全 组 织 结 构 , 实 资 本 金 。 吸 引 高 素 质 导 并 充 乏 准 人 和 淘 汰 机 制 , 无 人 口 , 无 出 过 程 中 也 往 往 是 过 多 地 考 虑 被 评 企 业 的 评 信 业 务 人 才 , 证 信 用 评 级 人 员 的 既 也 保 口, 本上 处 于无 序 发展 状 态 。 由于没 的需求 , 而忽 略 了为 投 资者 服 务 的最 质量 , 而 保证 信用 评 级 的质 量 。 基 反 进 有 统 一 的 行 业 行 为 规 范 , 致 评 级 机 构 基 本 原 则 , 响 了 评 级 结 果 的 公 信 力 。 导 影 2 .设 计 并 完 善 科 学 的 信 用 评 级 指 的 经营 行 为不 受 约束 , 低 了评级 服 务 降 二 、 一 步 促 进 信 用 评 级 业 发 展 的 标 体 系 和 评 级 标 准 是 信 用 评 级 业 的 立 进 和 产 品的质 量 。 几点 建议 身之 本 。 入 研究 信用 评 级和 征信 行业 深 3信 用 系 统 建 设 宣 传 仍 需 加 强 , . 全 ( ) 加 强 法 律 体 系 与 市 场 机 制 的 市 场 的 国 内 外 发 展 现 状 、 律 、 验 , 一 规 经 加 社 会 和 企 业 对 征 信 、评 信 认 识 有 待 提 建 设 ,创 造 资 信 评 级 业 发 展 的 良 好 环 大 产 品 创 新 力 度 , 自己 的 指 标 体 系 和 以 高。 当前 , 用 产 品 的市 场 尚未 真 正形 境 , 快 培 育 有效 的市 场需 求 。 信 加 评 估 标 准 进 行 评 级 , 立 起 自己 的 业 务 树 1 .建 立 完 备 的 法 律 体 系 是 信 用 评 品牌 , 取 商 业 银 行 和 企 业 对 评 级 结 果 成 , 府 的 一 些 部 门 和 媒 体 对 征 信 体 系 政 争 征 建 设 和 企 业 信 用 评 级 的 宣 传 不 够 , 企 级 业 发 展 的 保 障 。 信 法 律 体 系 的 建 立 的 认 可 。 对 业 和 个 人 失 信 惩 戒 等 方 面 宣 传 较 多 , 与 完 备 可 以 使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的 权 利 与 在 3成 立 行 业 自律 组 织 , 进 信 用 评 . 促 使 组 正 确 引 导 企 业 和 个 人 积 累 信 用 , 极 使 义 务 更 加 明 确 ,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的 行 为 级 业 规 范 运 作 。 织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共 同 积 用信 用产 品等方 面 相对 较少 。 有 法 可 依 。 府 及 其 相 关 部 门 应 积 极 探 制 定 和 遵 守 执 业 规 章 制 度 , 到 统 一 收 政 做 4 有 效 的 市 场 需 求 不 足 , 信 公 司 索 , 快 出 台 有 关 信 用 法 规 , 立 健 全 费 标 准 , 一 执 业 规 范 , 免 行 业 内 部 . 评 尽 建 统 避 难 以做 大 。 业 获得 贷款 的机 会 和融 资 信 用 法律 体 系 , 进信 用 评级 行 业 的健 恶性 竞争 , 加 外 部信 用 评 级结 果 的公 企 促 增 成 本 与 企 业 信 用 等 级 称 号 的 关 联 度 比 康 发 展 。 信力 。 较 弱 ,企 业 主 动 申请 评 级 的 意 愿 不 强 , 2 .建 立 健 全 的 市 场 机 制 是 信 用 评 4进 一 步 明 确 评 级 的 服 务 对 象 , . 确 造 成 贷 款 企 业 对 中 介 机 构 外 部 评 级 的 级 业 发 展 的 基 础 , 关 信 用 评 级 行 业 的 立 信 用 评 级 为 投 资 者 服 务 的 理 念 。 用 有 信 需 求 不旺 。 监管 部 门应 加快 制 定行 业 行 为规 范 、 有 评 级 是 对 企 业 偿 还 债 务 能 力 及 意 愿 的 5 .部 分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缺 乏 市 场 化 效 的 市 场 准 人 和 淘 汰 。 强 评 信 市 场 监 分 析 , 根 本 上 说 , 为 交 易 对 手 即 授 加 从 是 运 作 的 理 念 , 动 开 拓 信 用 评 级 市 场 的 督 管 理 , 导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成 立 行 业 自 信 者 或 投 资 者 服 务 的 。 果 说 它 也 是 为 主 指 如 愿 望 不 强 , 有 的 机 构 目前 没 有 开 展 业 律 组 织 , 强 行 业 自律 , 进 信 用 评 级 企 业 服 务 的 话 , 也 是 因 为 企 业 由 于 获 加 促 那 务 , 待 人 民银 行 出 台 政 策 创 造 市 场 需 业 健 康 有 序 发 展 。 等 得 了较 高 的信 用 等 级 从 而 得 到 了融 资 求 , 些错 误 观念 都 不 利 于信 用评 级 机 这 3发 展 和 培 育 信 用 评 级 市 场 , 导 的 便 利 , 以 说 资 信 等 级 为 企 业 服 务 应 . 引 所 构 和评 级市 场 的健 康发 展 。 社 会 对 信 用 评 级 产 品 的 有 效 需 求 。 方 该 是 从 属 的 、 主 要 的 , 此 , 整 经 营 一 非 因 调 信 (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需 要 进 一 步 规 面 需 要 政 府 及 其 相 关 部 门 采 取 积 极 有 理 念 , 用 评 机 机 构 应 建 立 以 用 户 为 核 二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洪芳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10期关键词: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监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规模和服务水平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形成了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中证鹏远等大型评级机构和80多家中小型评级机构并存的机构发展格局。

但从地方评级机构来看,大部分地方评级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弱、小、多、散的问题。

找出现行体制下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巩固评级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促进地方评级机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截至2020年5月,H省共有已备案信用评级机构9家,其中5家地方法人评级机构,4家全国性评级机构分支机构。

由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自身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并不需要参考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H省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尚未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地方法人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下,信用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融资、防范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近年来H省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逐渐趋缓。

中小企业参与评级意愿不高,大部分金融机构评级需求降低,信贷评级市场逐步萎缩。

2015年全省信贷市场评级有5780笔,而到了2019年只有2461笔,较2015年下降57.42%。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共评级139笔,同比下降了76.91%,预计2020年信贷市场评级数量将大幅下降。

(一)评级产品相对单一,对市场需求的覆盖面不足经调查,H省评级机构主营业务为信贷市场主体评级。

评级机构基于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格式化的作业模式出具评级报告,这对于保证评级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市场多样性需求缺乏业务设计,缺少有特点、有重点的评级报告。

譬如,股东和高管对公司内部治理、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等更为关注;银行机构对合作对象具体风险控制措施的更为关注;而行业主管部门对机构合规经营和行业发展政策的更为关注。

中国当前资信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当前资信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j期
豁 — N R HE O O N R D O T C N MYA DT A E

经 济 策 论
中 国 当前 谤 伤 评 组 业

直 瘟 囤 阃 魁
曹 晋 文
凰 副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系 ,北 京 1(7 ) 0 31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摘
要]现代 市场经 济是信 用经济 ,信 用是整个市场 经济 大厦 的基石 ,信 用秩序 紊乱 ,信 用环境 恶化将导致
市场妊济运行 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资信评缎作为监护 市场经济运行 的 “ 第三 只眼” ,有利 于建 立促 进 经济发展 的 艮
好 信 用秩序 和环境 ,堆护广大投 资者 的利益 。我 国的资信评缎业起步较晚 ,发展 还 不完善 ,存在着许 多亟待解决的 问题。分析 了中国资信评 级业 目前所 出现 的问题 ,提 出了相应 的解决方法 ,以促 进 中国资信评缎业 的发展 。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是 信 用 经 济 ,维 持 和 发 展 信 用 关 系 ,是 维 护 社 会 经 济 秩 序 的 重 要 前 提 。资 信 评 级 是 指 经 济 学 家 、银 行 家 、 投 资 家 基 于 证 券 管 理 和 维 护 投 资 人 和 筹 资 人 双 方 的 合 法 权 益 ,促 进 金 融 市 场 稳 定 健 康 发 展 的 需 要 ,形 成 的 一 整 套 对 经 济 组 织 及 金 融 工 具 履 约 能 力 及 其 可 信 任 程 度 的 综 合 分 析 与评 定 方 法 。 资 信 评 级 机 构 通 过 综 合 考 察 影 响 经 济 组 织 或 金 融 工具 的不确定 因素 ,通过科 学 的评 估程序 和分 析 方 法 ,对 他 们 履 行 各 种 经 济 承 诺 的 能 力 进 行 综 合 的 分 析 与 判 断 , 并 以 简 单 明 了 的 符 号 ( AA 如 A、 AA、BB B等 ) 表 示 出 来 。 资 信 评 级 的 重 点 是 提 供 种 风 险 信 息 的预 测 和 咨 询 服 务 ,揭 示 被 评 对 象 的 信用风 险 ,以保 障投 资行 为 的可靠 性 和安全性 。 在 信用 体 系中 资信评 级机 构 主要扮 演这样 一些 角 色 :第 一 ,协 助 证 券 的 定 级 和 结 构 。 信 用 等 级 与 债 券 的 利 率 是 成 反 比的 。 对 一 些 比较 复 杂 的结 构 性 融 资 债 券 ,发 债 主 体 及 投 资 者 都 要 听 取 信 用 评 级 公 司对 证券结 构 的 意 见 。第 二 ,提 高 资 金 分 配 的效 益 。信用评 级能够 为 国内和 国际 的投 资者提供 一个 可 比性 的信 用 风 险 指 标 。 在 一 个 开 放 和 自由 的 资 本 市 场 体 系 里 ,若 每 一 种 证 券 能 够 正 确 地 被 定 位 ,有 限 的 资 金 便 会 流 到 其 最 能 发 生 作 用 的地 方 ,并 产 生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第 三 ,有 助 于 投 资 者 确 定 合 理 的 投 资 组 合 。 评 级 报 告 的 分 析 和 研 究 , 有 助 于 证 券 的 销 售 。 同 时 ,分 析 报 告 能 帮 助 一 般 大 众 投 资 者 增 加 他 们 对 一 些 结 构 比 较 复 杂 的 证 券 的理 解 。第 四 ,是 监督 机构 维护市 场经 济 正 常 运行 的重 要 监 管工 具 。 在 发 达 国 家 ,资 本 市 场 和 机 构 的 监 管 部 门无 不 充 分 利 用 信 用 评 级 来 协 助 他 们 执 行 监 管 任 务 。第 五 ,加 强 市 场 的 透 明度 ,促 进 资 本 市 场 的公 正 、公 平 和 效 率 。 评 级 行 业 的 发 展 ,往 往 会 间 接 提 高 会 计 水 准 和 公 司 披 露 信 息 的 程 度 ,使 得 资 本 市 场 和 监 管 部 门 从 中 得 益 。加 强 市 场 透 明 度 的 最 好 办 法 之 一 就 是 把 评

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国内外ESG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日益成为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ESG评级作为衡量企业非财务绩效的重要工具,对于引导资本流向、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国内外ESG评级的现状,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概述ESG评级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主流ESG评级机构的深入研究,分析其在评级标准、方法论、数据来源等方面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国内外ESG评级的优缺点,并指出当前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和监管政策的变化,文章将展望ESG评级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ESG评级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ESG评级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ESG投资理念的逐渐普及,我国也开始重视ESG评级体系的建设。

目前,国内ESG评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家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ESG评级体系,以满足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从评级方法来看,国内ESG评级体系大多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评级指标涵盖了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员工权益保护、社区关系、反腐败等。

同时,国内ESG评级体系还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ESG表现。

从评级覆盖范围来看,国内ESG评级已经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能源、制造、金融、房地产等。

这些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在ESG表现上存在差异,因此评级结果也各不相同。

但总体来看,国内ESG评级结果呈现出企业ESG表现普遍偏低的特点,这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从市场反馈来看,国内ESG评级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和关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3 .9 8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 — 6 8 F( 0 00 — 0 2 0 4 1 1/ 2 1 )6 0 4 — 3
近年 来 , 国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进 一步发展和深 我 化, 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趋显现。
5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 ,评 级水 平不高 . 目前 ,我 围的信 用评 级机构和银行 系统的信 用评
且关于评级 的强 制件规定较 少。另外 ,我 国的信用评 级部 门在 开展信 用评 级工作时进行得 并不普遍 、深入 级行业缺少统一 的行业规范和 伞同性的市场 ,带有较 和 系统 ,而 日它们之 间缺乏相互联 系和信息互通 。各
正 、客观 、科 学 ”的原 则 ,以评 级事 项的 法律 、法 它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 、逐步发展。诸如中国诚信证 规 、制度 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 ,采用规范化的 券评估有限公 司 、北京大 公国际资 信评估有限公司 、 程 序和科学化的方法 ,对企业 、债券发行者 、金融机 上海远东 国际资 信评估 有限公 司等一 些独立 或相对独 构等市场参与主体 ,就其将来完全 、按期偿还债务的 立 的资信评估机 构纷纷 成立 ,并在 信用评级行业中具 相 应的经济承诺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 、审核 有一定的影 响力。 和测定 ,经过同评级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 向比较 果 ,公布给社会大众 的一种评价行 为。 目前, 信用日益成为联系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 和综 合评 价 ,并 以简单 、直 观 的符号 表示 其评 价结 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 , 如何对各种经济主体的

用风险程度 的信 息 ,因而有助 于投资 者 ( 信人 )判 授 断某一固定收入 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 。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朱荣恩郭继丰鞠海龙中国评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国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控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会受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既会因生态环境的优化而快速发展,也会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步履蹒跚。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生态环境在部分历史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又涌现出了诸多的新问题,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倾向。

对此,资信评级行业亟需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资信评级机构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优化行业的生态环境,共同促进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国资信评级业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产生而诞生,随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改委等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在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资信评级业的诞生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债券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为规范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发展资信评级机构,各地开始组建资信评级机构,其中以人民银行系统内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为主。

1988年,中国第一家独立于金融系统的外部资信评级机构成立。

199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将资信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确立了资信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中的地位。

随后,一批外部评级机构相继成立。

1997年12月,人民银行为了进一步规范资信评级业的发展,颁布了《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银发【1997】547号),初步确认了远东、新世纪、中诚信等9家评级机构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资格,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走上了认可制的发展道路,标示着人民银行系统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退出了资信评级行业,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走上独立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信用评级行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

作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评级在促进资本流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规模逐步壮大。

截至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已经达到30多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 评级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债券和企业信用评级外,逐渐出现了房地产信用评级、政府债务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等新的评级产品和服务。

3. 评级机构的能力逐步提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评级机构加强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升了评级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4. 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加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1. 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2. 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评级机构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

3. 评级行业的竞争格局不够理性。

目前评级行业存在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现象,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国信用评级行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评级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行业秩序。

2. 完善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提升评级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3. 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防范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4. 提高行业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并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总之,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加快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评级机构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评级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亟待完善发展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亟待完善发展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亟待完善发展摘要:信用评级作为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信用风险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近年来,我国评级业务稳步增长、评级品种逐步增加、评级行业发展不断规范。

然而信用评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没有参评动力、评级市场业务拓展受到限制等诸多困境,本文将通过介绍我国评级市场的现状,分析信用评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用评级;评级市场;完善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一、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信用评级是由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和评级事项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化的规定,采用规范程序和科学方法,对评级对象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同评级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达,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

信用评级按评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债券信用评级和主体信用评级。

主体信用评级又分专业评级机构开展的信用评级和银行开展的内部信用评级。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评级结果供银行内部使用,不对外公开;外部信用评级是专业评级机构做出的评级,评级结果提供给他人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企业融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述的是专业评级机构开展的信用评级情况。

二、国内评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在人民银行“行政引导、市场主导”的指导思想推动下,信用评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具体表现为:评级业务稳步增长,据人民银行总行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6年间,主体评级业务从31885笔增加到45702笔,增长了43%;评级机构发展不断规范,评级质量逐年提高,内控管理持续加强,评级方法有效改进;评级市场初具规模,已逐步发展形成包含大中小企业主体评级、债项评级、商票评级、担保机构评级等多种评级产品的层次分明、竞争有序、形式多样的信用评级体系,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IXUN财讯
-4-
对于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 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 胡东旭 / 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所面临的的发展现状,并且分别从发展历史、市场监管、付费方式、数据采集等方面分析了现状产生原因。

同时提出要建立高效、快捷的评级市场,就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场化水平、改革收费方式、加强信息公开,塑造一批高质量的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市场市场监管
评级机构市场构建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所面临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评级市场正在逐步不断发展,形成良好势头。

2015年,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阿里旗下“芝麻信用分”,拉卡拉卡信用“考拉分”等相关产品相继上市,并且背后公司已经为之做好准备。

而且,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的申请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有百度、京东金融、快钱、北京安融征信、拍拍贷等。

由此可见评级市场主体增多,市场进一步活跃。

与此同时,评级业的立法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

我国在2002年就草拟了《征信管理条例》,并于2011年获得通过;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法律的约束,要建立更加开放、完善的评级市场。

多项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我国信用评级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法律支持,市场不断完善。

虽然我国评级市场在不断发展,各项基础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我国评级市场还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且寻找解决方案,以便为我国建立高水平评级市场提供借鉴。

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因素
(1)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政策不确定
虽然针对我国评级市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

但是,其中都很少有建立完整信用评级市场的表述,这就使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建立缺乏立法保护,很容易走向岔路口。

此外有消息透漏称,虽然第一批民营个人征信机构牌照正在加紧审理中,但是8家机构是否都能获得验收通过还未可知。

还有已向央行上报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的其他几十家机构也未得到明确回应,相关部门对此一直三缄其口,并未明确表示是否会进一步发放牌照。

政策的不
确定性减缓了评级市场的建立速度,不
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充分发展。

(2)评级市场化水平较低,监管标
准不尽统一
与全球评级市场相比,国内评级机
构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数量较少,评级
水平不高,市场还未完全放开,发展受
到政策压制。

与美国的邓白氏公司,英
国的益百利公司,还有日本的帝国征信
公司等知名公司相比,我国评级标准,
评级体系没能经过多重检验,得到了广
泛认可。

此外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监管
主体较为繁杂,分散于证监会,发改委
和中国人民银行。

并且每个监管机构都
采取核准制,各自从人员构成、从业年
限、评级流程等方面分别评价,标准不
尽统一,这就将市场拆分成多个细分市
场,缺乏统一管理,无法形成联动效应,
很难相互共享资源。

(3)付费方式不合理,市场畸形竞
争严重
我国现行的收费制度是向发行人收
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评级机构并支付
费用。

但是各个评级机构收费标准不一
样,主观性较大,甚至有些评级机构为
了利益会给予发行人部分回扣,形成“评
级购买”现象。

这就使得拥有实力的评
级机构丧失大量客户,利润下降,从而
降低评级标准,进而“声誉机制”失效,
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中。

对于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建议
(1)推进相关法规建设,个人牌照
尽快落地
评级市场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
法制环境,要充分发挥法制环境这一上
层建筑对经济市场的反作用,逐步完善
评级制度构建,规范评级信息来源,提
升评级方法。

加快评级监管主体领域的
法律法规建设就需要:一是制定收集信
用信息的标准,以便为评级市场的建立
提供更为广泛和更为深层次的信息来
源;二是统一监管体系,建议立法授权
人民银行做统一监管机构,作为央行,
其本身目的就是为了调控经济运行,而
评级市场的建立恰恰有助于市场平稳运
行;三是尽快推进牌照落地,建立相应
试点工作,为建立良好的市场提可借鉴
的经验。

(2)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机
构,提高评级市场水平
为了应对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
市场的抢夺和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的稳
定,我们急需建立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
的评级机构,这就需要政府构建一个自
由竞争的市场,并与此同时提供必要帮
助。

一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比如税收
减免、资金补贴、加大资金支持或者可
以通过国家参与投资持股,提高评级机
构活力,从而促进机构发展;二是提供
相关业务指导,引导机构在统一市场上
差异化发展,应当在具有优势的方面精
耕细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从而形成
规模市场,进而再带动其他方面发展;
三是应当招募和培养知晓并熟悉评级市
场的人才,夯实市场基础。

(3)改革原有付费方式,设立新的
激励机制
要改变评级市场现状,就要改变付费
方式,缓解过度竞争。

其一应由现有发行
者付费转向由投资者付费或者可以由消费
者决定,这样有利于评级机构在市场激励
的措施下更加注重内部评级体系构建;其
二应统一收费标准,使其在合理的空间内
上下浮动,避免“评级购买”现象,提高
我国评级机构的质量,避免信用发行人的
“道德风险”;其三成立非盈利监管机构,
使评级机构以会员身份加入其中,定期接
受检查监督,使其受到制约,达到预防恶
性竞争的目的。

(4)建立信息公开化制度,提高评
级市场信息透明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提高信
息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
正的信用评级市场。

同时也有利于监测
风险,完善市场。

建立透明市场就要定
期公布相关评级信息,定期公开评级机
构内部标准,定期公开内部评级流程等。

除此之外,还应引进市场评价质询体制,
定期接受市场质询,并做出回答,这才
能从根本上督促评级机构更好开展工
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1]对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
的思考. 征信2016.(10).
[2]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及对我国
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启示. 征信
2011(6).
[3]征信市场市场发展:国际趋势、
我国的差距与对策.南方金融
2016(482).
[4]对《征信管理条例》的几点认识.
中国金融2012(2)
[5]信用评级的规制与监管. 当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
[6]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信用评级
机构监管改革研究. 德国研究2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