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奇: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

合集下载

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何处?

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何处?

新观察P2P平台持续爆雷,互联网金融将归于 何处?文丨孟永辉P2P平台的持续爆雷让行业内一片风声鹤唳,互 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如果我们完整梳理P2P平台的发展不难发现,遭遇当前的发展困境有些在情理之中。

一味地做平台,不去深度参与到项目实际运作过程当中,缺少对项目的整体把控最终让P2P成为一片布满地雷的领地。

正是由于P2P平台不断爆雷,所以人们开始对于互金产生了怀疑,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其他的互金类型。

这显然有些以偏概全了。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不仅仅诞生了P2P,还衍生出了众筹、网络保险等诸多金融类型。

尽管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来讲并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因此,对于将P2P爆雷看作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衰退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看待P2P平台爆雷,我们应当关注的是这些平台因何爆雷,而不是去思考爆雷本身。

不断爆雷,P2P究竟做错了什么?对于究竟是什么造就了P2P平台的爆雷,外界有很多的说法。

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虚假标的上,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投资人的培养上,还有人将P2P爆雷归结在平台本身……不同类型的P2P平台存在着不同的现实情 况,最终导致了他们也存在不同的爆雷原因。

从本质上来看,造成P2P平台爆雷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风控的缺失。

金融行业最关键的部分在于风控,一旦 风控缺失,金融行业便会出现诸多问题。

当前P2P平台爆 雷很多是由于虚假标的造成的,这些虚假标的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出现投资人恐慌,恐慌发酵之后便会出现问题。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下虚假标的的原因就会发现,之所 以出现虚假标的就是因为风控的缺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P2P平台一味地获取金融两端项目方和投资者的流量,而 不做好项目方的风控,一旦有一个项目出现问题,相互关联的项目便会“传染”。

此外,平台自身的风险控制也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安全 发展的关键所在。

“钱宝网跑路”事件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的启示及建议

“钱宝网跑路”事件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的启示及建议

I:D国信用 -ll j Ui7 J
同时 退还 全部保 证金 。钱 宝 网的 收 益 组 成 :任 务 收 益 十 签到 收 益 + 推 广 收 益 +体 验 任 务 收 益 ,其 中 签 到 收 益 只 需 签 到 即 可 获 得 年 化 35% 的收益 ;投 入 5万 元 ,完成 看 广 告 任 务每 月还 能 获 取 1100元 利 息 ,年化收 益达 25%。缴纳 保证 金 越 多 ,可 领取 的任 务 越 “大 ”,报 酬越 多 ,极 具诱 惑性 ,短短 5年 内 钱 宝 网在 全 国 10余 个 省 市 吸 引 2 亿会 员注册 。
2.在 多个 省 份 设 立 大 量 关 联 皮包 公 司 ,以分 销 QBll股 权 任 务 为 名 诱 使 投 资 者 向 其 旗 下 虚 假 空 壳公 司购买 股权
钱 宝 网 为 了 向投 资 者 营 造 其 背后 有 实 体 经济 经 营 支撑 的假 象 , 在 多 个 省 份 设 立 了大 量 关 联 皮 包 公 司。天 眼 、企 查查等 平 台数据 显 示 ,钱 宝 网 在 多 个 省 份 设 立 了近 200家没 有 实 质业 务 的 关 联 企 业 , 当无法 偿还 保证 金时 ,就通 过虚 设 的 投 资 计 划 和 高 额 投 资 回 报 ,忽 悠 用 户 买 股 权 归集 资 金 。如 2015 年 钱 宝 网 旗 下 的 苏河 实 业 推 出 了 投 入 20万 元 ,2年 到 期 连 本 带 利 拿 回 80万 元 、3年 后 拿 回 144万 元 的 买 股 计 划 ,平 均 年 利 息 高 达 200% 以上 ;再 如 ,钱 宝 网 曾发 布 的 分 销 任 务 编 号 为 “QBII任 务 一 雷 达 43.4%,该项 目任 务 虽为分 销 ,但 钱 宝 网 公 布 的 投 资 人 与 其 签 订 的 合 同范 本却 为股权 投资 协议 ,意味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6)2.1 金融科技的起源与发展 (8)2.2 金融科技的主要领域 (9)2.3 金融科技的企业类型 (10)三、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3.1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13)3.2 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14)3.3 改变金融服务模式 (16)3.4 促进金融创新 (17)3.5 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19)四、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4.1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 (22)4.2 促进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融合 (24)4.3 培育金融科技人才 (25)4.4 推动金融科技标准化 (26)4.5 加大金融科技政策支持力度 (27)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研究结论 (30)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1)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引擎。

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入渗透和革新,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我们将分析金融科技如何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包括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资产管理、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

我们将深入剖析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如信息安全、监管合规、市场竞争等问题。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指导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金融科技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为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精准施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并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作出重要部署。

统筹金融机构化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我国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果断处置高风险企业集团和高风险金融机构,有效压降影子银行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但也要看到,金融风险形势仍复杂严峻。

比如,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债务风险突出等。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给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带来挑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重点工作之一,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尚未完全出清。

金融机构化险不仅有助于金融行业自身稳健发展,也有助于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考虑到开放条件下跨境金融风险的积累与传导,以及前期防范化解风险成果巩固扩大,需要继续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积极稳妥压降存量高风险机构,强化风险监测、预警、评估,推动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说。

“要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促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房地产“灰犀牛”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目前,政策加大金融对保交楼、保民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强化落地,满足了优质龙头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可引导其探索新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

此外,政策在支持优质国企和民企改善资产负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防止无序扩张的同时,也应着眼于正确处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道德风险。

”庞溟建议。

娄飞鹏分析,房地产领域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推动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仍是重点。

要继续落实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通过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化解风险。

数字经济导论_札记

数字经济导论_札记

《数字经济导论》读书札记目录一、数字经济概述 (2)1.1 数字经济的定义 (3)1.2 数字经济的历史发展 (4)1.3 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 (5)二、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 (7)2.1 电子商务 (8)2.2 云计算与大数据 (9)2.3 物联网与智能制造 (11)2.4 其他数字经济模式 (12)三、数字经济的影响 (13)3.1 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14)3.2 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16)3.3 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17)3.4 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18)四、数字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21)4.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22)4.2 数字鸿沟与公平竞争 (23)4.3 数字经济的法律法规 (25)4.4 数字经济的未来趋势 (27)五、数字经济案例分析 (28)5.1 亚马逊 (29)5.2 阿里巴巴 (31)六、数字经济的相关课程与研究 (32)6.1 课程设置 (33)6.2 研究热点 (35)6.3 学术前沿 (36)七、结语 (37)7.1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39)7.2 个人学习体会与展望 (40)一、数字经济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更是一种新的商品,具有巨大的价值。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经济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通过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方式,数字经济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

数字经济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传统产业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迅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数字经济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丰富了生活体验。

金融病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威胁

金融病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威胁

金融病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威胁在数字金融时代,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金融病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威胁正逐渐显露出来。

这些金融病,既有针对个人用户的金融欺诈和信息泄露等问题,也涉及到金融系统运作的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风险。

本文将探讨数字金融时代中金融病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首先,个人用户面临的金融病包括虚假理财产品、诈骗电话、钓鱼网站等。

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其中也夹杂着伪劣产品,容易骗取用户信任并造成财产损失。

此外,诈骗电话和钓鱼网站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金融机构发送虚假信息,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操作,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的风险。

其次,金融系统运作中也存在数字金融病的威胁,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

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客户信息等都存储在网络中,一旦遭受黑客攻击或者内部人员泄露,会对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金融系统运营商的安全措施不足或者技术漏洞也会成为金融病的温床,为网络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

针对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病,个人用户和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

个人用户可以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对理财产品的识别能力,不轻信陌生电话或信息,定期修改密码和加强账户安全措施等。

金融机构则需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加密,更新网络安全设备并加强监控,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等。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病给个人用户和金融机构带来了新
的威胁和挑战。

只有加强金融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
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才能有效遏制金融病在数字金融时代的蔓延,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用户信息的保密性。

P2P倒闭潮背后的四大原因

P2P倒闭潮背后的四大原因

龙源期刊网 P2P倒闭潮背后的四大原因作者:陈成庄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6年第02期就在这段时间里,P2P平台跑路的消息不断增多。

有数据显示,2015年有一个月的P2P跑路数量超过了一百家,为历年来最高。

在我看来,倒闭潮的背后主要有四大原因。

首先,某些P2P平台的初心就不好,抱着来捞一笔的心态,这个行业的门槛低,很容易捞了就跑;其次,某些平台做的是监管不允许的事,比如为了给一些银行里借不到钱的企业融资,用造假标等方式在P2P平台上达到这个目的,一旦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钱就还不出了;第三,是拼利率惹的祸,为了吸引流量,一些平台打出年化15%甚至18%的高利率,自己把自己给做死了;最后,也有运营不当的,比如P2P 平台流行发红包,一旦红包不受控,一天上百万元的红包被薅羊毛,这个平台就很有可能被那些羊毛客拖死。

尽管如此,我觉得P2P倒闭潮未必是件坏事,不妨将它看成一个市场净化的过程,就好像上一波的O2O倒闭潮,以及曾一批批倒闭的团购网站。

适者生存才是这个圈子里永恒的定律。

其实,在P2P这个行业,没有三板斧,你还真的做不了。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做消费贷资产领域的互联网理财平台,米庄理财不论从深耕领域还是风控都经过精心的设置。

我们选择的领域是消费贷款,这个领域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

和米庄对接的借贷端针对大学生消费市场,根据政策,大学生不能办理信用卡,但他们仍然有消费需求,米庄切入的就是这个有着旺盛需求的市场空白点。

我们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方式给大学生提供消费分期,在米庄理财上面形成对接,然后把这个对接给投资人,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从服务角度出发,在内部的生态圈构建了大学生的兼职平台,提高还款能力。

而我们在体系内也把风控做到了跟以往不一样,不仅基于应用场景去做,也利用大数据,挡掉了很多欺诈。

数字金融发展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

数字金融发展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

数字金融发展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目录一、数字金融发展概述 (2)1.1 数字金融定义与特点 (3)1.2 数字金融发展历程 (3)二、数字金融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 (5)2.1 数字金融对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 (6)2.1.1 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7)2.1.2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8)2.2 数字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9)2.2.1 支持清洁能源项目 (11)2.2.2 促进低碳经济转型 (12)2.3 数字金融助力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的路径 (12)2.3.1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14)2.3.2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15)三、数字金融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6)3.1 数字金融风险与安全问题 (18)3.2 加强数字金融监管与政策支持 (19)四、结论 (20)4.1 数字金融发展的环境效益不断显现 (21)4.2 需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低碳经济的深度融合 (22)一、数字金融发展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金融发展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首先需要对其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日常业务处理。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等新兴业态的涌现,数字金融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数字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数字金融的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尤其是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普及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和爆发。

金融业面临的安全挑战

金融业面临的安全挑战

金融业面临的安全挑战金融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负责管理人们的金融资产和流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金融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

本文就讨论金融业面临的安全挑战,并提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网络安全威胁随着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上的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网络钓鱼等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金融业界的实际问题。

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攻击,金融机构可能会失去客户的信任,导致重大损失。

为解决这些安全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更新其安全防护系统。

他们应该实施最新的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包括数据加密、网络监测、恶意数据过滤和统一身份认证。

此外,这些机构还应建立针对黑客攻击的事件响应计划,以便及时处置。

二、金融欺诈行为金融欺诈已成为金融业的一件常见事情。

股票诈骗、信用卡盗刷、电子邮件诈骗等都属于金融欺诈的范畴。

随着电子支付和电子银行的增加,金融欺诈的形式也不断出现。

为了防止金融欺诈,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身份验证。

例如,双因素验证可以帮助降低身份验证的错误率,通过识别客户的IP地址和设备ID等信息来确定客户的真实身份。

另外,金融机构应建立行为分析系统,通过分析客户的活动模式,及时发现可疑行为,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三、数据隐私和保护金融机构收集和存储了大量的客户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的名字、地址、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等敏感信息。

此类信息一旦泄露,客户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甚至引起身份盗窃问题。

为保护客户的数据隐私,金融机构应采取特定的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和物理安全措施,特别是安全备份和文件加密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

其次,建立隐私政策和条款,规定收集客户敏感信息的用途和方法,以及规定在不首先得到客户许可的情况下不会泄露客户信息。

四、合规性和监管金融机构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监管要求。

遵守相关的法规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如果不遵守法规,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重罚款和声誉损失。

金融监管走向严厉的深层原因

金融监管走向严厉的深层原因

金融监管走向严厉的深层原因作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17期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一、金融职能被高估的时代或已过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被赋予太多职能,以致此后中国货币扩张一发不可收。

资本市场的功能也被过度夸大,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分散银行风险,还可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帮助国企解困等。

然而,金融对于改善经济结构的贡献并不明显。

国企的债务率也越来越高,发展直接融资对国企降低债务率似乎也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

倒是金融业本身成为直接融资的很大受益者。

过分偏重发展金融业存在很大弊端。

二、金融在GDP中的占比超过英美日今年上半年,金融业的增加值为3.12万亿,占GDP的比例达到9.16%。

去年,英国的这个数值约为8%,美国为7%,日本只有5%。

在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业拔地而起,发展速度超预期。

经济下行中金融的虚假繁荣,不仅无助于实体经济的止跌,还会带来更大的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更加严厉的金融监管,主要目的是挤泡沫。

通过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监管力度,可以驱赶投机资金脱离市场,这从表面上看会导致股市交易的进一步清淡,流动性溢价会有所上升,但从对整个经济而言,投机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闲置资金增加,资金面会更加宽松,从而使得市场利率水平会进一步回落,其效果与降准降息一样,而且不增加货币供给。

(8月9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目标是使国内进出口商品免受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但长远的战略目标是应对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以及维护中国国际金融利益。

过去一年,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资本和金融账户进一步开放以及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发展,呈现下列特点:首先,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逐步扩展至金融投资领域,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其次,通过多项制度安排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2024年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与外部冲击》范文

《2024年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与外部冲击》范文

《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与外部冲击》篇一一、引言全球金融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网络,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应对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将全面解析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的特点、机制及影响,并深入探讨外部冲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二、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的特点与机制1. 特点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表现为传染性、快速传播、涉及面广等特点。

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问题,往往会引起全球范围内市场的动荡,这被称为风险溢出。

2. 机制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的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传播机制、资本流动机制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信息传播和资本流动使得风险在各国之间迅速传播,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则加剧了风险的传播。

三、外部冲击对全球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外部冲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事件、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

这些冲击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此外,外部冲击还可能引发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强化金融监管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

通过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防止风险的积累和传播。

同时,监管部门应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及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

2. 促进资本流动透明化为了减少风险溢出的可能性,各国应加强资本流动的透明度。

这包括提高资本跨境流动的信息披露水平,防止不透明的资本流动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3. 加强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

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政策应对机制,共同应对外部冲击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同时,各国应积极分享政策调整经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五、结论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和外部冲击是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促进资本流动透明化以及加强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六、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和传播路径;二是分析外部冲击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三是探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应对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应用;四是研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e租宝案件及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e租宝案件及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e租宝案件及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新的投资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今年开始,e租宝案件成为了广受关注的大案,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本文将从该案件的起因、处理方式、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一、案件起因e租宝成立于2010年,曾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之一。

2016年底,以“庞氏骗局”为由被政府部门立案调查。

调查显示,e租宝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投资人数超过500万人。

该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投资者的不满,此次事件明确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必要性。

二、处理方式该案件的处理引发了许多争议。

2018年,经过两年时间,案件得到最终判决。

根据判决结果,e租宝原负责人被判处死刑,其余200多名被告人则分别被判处各种不同的刑期。

这一处理方式,一方面惩戒了犯罪行为,向社会彰显了权威,提醒投资人注意风险,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这种惩戒方式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形象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监管体系本案件的发生,直接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体系需要重视和完善。

监管层应当直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出台更完善的监管政策和制度。

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完善,为投资人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四、启示1. 安全至上e租宝案件敲响了互联网金融安全警钟,提醒了整个行业的企业和平台要把投资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于平台来说,严格风险控制、加强信息披露、设置合理的利率和期限、建立健全的风险准备金制度等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资人的安全感。

2. 政策引领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

但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监管政策和规则也需要不断地跟进和完善,以适应互联网金融与时俱进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庞氏骗局”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庞氏骗局”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庞氏骗局”风险与防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人们的投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便捷、高收益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

然而,在这背后也隐藏着风险。

庞氏骗局是一种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通过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参与,再用新投资者的资金向老投资者支付回报。

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来看,庞氏骗局也存在着一些特定的风险,需要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高度警惕,积极加强防范。

一、“庞氏骗局”在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1. 投资者信任度不高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运营的,投资者和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比较间接的。

投资者往往对平台的认识比较模糊,信任度也较低。

这种情况给了庞氏骗局可乘之机,诈骗者可以利用投资者的信任缺失,迅速积累资金。

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也很难找到平台进行投诉和解决。

2. 资金流通透明度低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是通过线上进行资金交易和流通,很难直观地了解资金的流向。

庞氏骗局通常以虚拟的理财项目来吸引投资者,资金的流向和使用也往往是不透明的,这给诈骗者提供了隐匿和操作的空间。

一旦庞氏骗局发生,很难及时找回被骗资金。

3. 投资者参与度高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以低门槛、高收益的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而庞氏骗局也是通过高额回报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很多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总是充满向往,这也为庞氏骗局提供了可乘之机。

投资者的参与度高也意味着诈骗者的利益更大,骗局拼命扩大规模。

二、“庞氏骗局”风险的防范1. 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投资者在选择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审慎选择,认真了解平台的背景和运营情况。

不能被高额回报迷惑,要理性思考,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暴利”项目。

要随时留意平台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提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退出风险。

2. 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和规范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

对平台的运营情况、项目的合规性和资金的透明度都要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平台存在违规行为或不当操作,及时予以制止。

金融市场泡沫形成原因及预警方法

金融市场泡沫形成原因及预警方法

金融市场泡沫形成原因及预警方法金融市场泡沫一直是经济学界和市场参与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泡沫形成和破裂给经济体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因此,了解泡沫形成的原因并寻找预警方法成为金融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的关键所在。

一、金融市场泡沫形成原因1. 低利率环境:当央行通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从低收益的债券市场转向高收益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市场价格上涨。

低利率环境下的泡沫形成也可能导致资本过度流动,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2. 预期拉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的泡沫形成。

投资者普遍认为市场价格会继续上涨,便会形成预期拉动,进一步推动市场价格的过度上涨。

3. 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一些市场参与者掌握着更多的信息。

当内部消息泄露或市场参与者恶意传播误导信息时,会推动市场价格的过度上涨,形成泡沫。

4. 博弈行为:金融市场中的博弈行为也是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者常常会模拟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寻求最大的利润,当大量投资者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形成泡沫。

二、金融市场泡沫的预警方法1. 指标监测:通过监测特定的指标来评估市场的泡沫情况。

例如,股票市场中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等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市是否过热。

当指标超过历史平均水平时,可能意味着市场泡沫开始形成。

央行和监管机构可以设立警戒线,一旦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市场数据分析: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的走势和预测市场的泡沫形成。

通过使用统计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并寻找市场的异常行为。

3. 实时监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测,以发现市场的异常波动和不规律行为。

监管机构可以建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对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市场的异常情况。

4. 预防措施:央行和监管机构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泡沫的形成。

平安银行鲍海洁:互联网金融令银行紧迫感很强

平安银行鲍海洁:互联网金融令银行紧迫感很强

平安银行鲍海洁:互联网金融令银行紧迫感很强2013-08-042013年7月24日发布来源:和讯网记者:严翠和讯网消息随着“三马”卖保险(放心保)以及余额宝的热议,“互联网金融”这股旋风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舆论、甚至资本市场,并开始令金融业有些紧迫了。

近日,平安银行零售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鲍海洁在接受和讯网《当金融遇上互联网》节目视频访谈时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到来,使银行成为未来的“恐龙”这一风险,短期内应该没有可能,但这并不代表银行不需要创新及进步,事实上银行内部面对互联网金融感觉是非常紧迫的,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一技术变革的拉动下,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让金融服务更加无缝嵌入到客户生活中去。

鲍海洁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到来,给金融业甚至其他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也将激发金融业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平安银行也在加力探索、推进相关的业务转型。

目前已基本成型的有口袋银行业务、信用卡机器人客服、平安万里通积分平台应用、一账通平台服务等,未来还将做更多探索,例如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的O2O模式等。

而谈及利率市场化或使整个银行业利差受到压力,鲍海洁表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急需进行业务转型,改变获利模式。

以下是访谈实录:和讯网:和讯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当金融遇上互联网》节目。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平安银行零售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鲍海洁女士,欢迎鲍总,鲍总请和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鲍海洁:和讯的网友们大家好!互联网金融激发银行创新基因和讯网:鲍总,我们知道从今年年初“三马卖保险”以及到近期的余额宝的火热,大家开始对金融互联网概念有了非常多的认识。

但是很多人对金融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以及未来它可能带给金融行业哪些冲击还不太了解,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所以,想请您和大家探讨一下您对金融互联网概念是怎么理解的?鲍海洁: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我想最早提出这个名词的人也没有想到互联网金融能够被给予这么多的尝试,我想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陈建奇: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

陈建奇: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

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陈建奇当前为数不少超过5%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折射出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发展的瓶颈,互联网金融能否持续的问题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有理由担心当前高烧不退的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催生新的金融泡沫。

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

伴随德国在世界杯中夺冠,“足球热”宣告一个段落。

但去年以来持续升温的互联网金融却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余额宝[微博]”在今年7月份诞生一周年之际晒出了傲人的成绩单,其创造了超过5000亿人民币的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的货币基金,“宝粉”人数超过1亿人,实现收益118亿元。

在此期间,“余额宝”的奇迹催生众多“宝宝”并快速成长,互联网金融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传统业务亟待“触网”升级,新兴事物亟待“借网”腾飞,互联网金融由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然而,余额宝尽管交出优异的年度成绩单,但却难掩业绩下滑态势,其收益率由去年高峰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的4.2%左右,业界估计未来余额宝收益率将下降到4%以下,收益率的“跌跌不休”虽然与当前宏观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有关。

但当前为数不少超过5%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折射出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发展的瓶颈,互联网金融能否持续的问题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有理由担心当前高烧不退的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催生新的金融泡沫。

互联网金融“地基”不稳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准确的定义,理论上说,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领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可能边界。

纵观人类历史,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由来已久,但互联网却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产物,其较早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开发的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网络,距今不到半个世纪。

如果考虑到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必须以个人计算机普及为前提,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真正开启互联网时代。

据此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多不超过20多年的历史。

数字化将重塑金融业,主动拥抱还是消极应对结果会大不一样

数字化将重塑金融业,主动拥抱还是消极应对结果会大不一样

47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数字化将重塑金融业,主动拥抱还是消极应对结果会大不一样11月21日,由《金融理财》杂志社、易趣财经传媒主办,渤海银行协办的“金貔貅·第二届中国数字金融服务与合作发展高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此次峰会以“重塑与共赢”为主题,邀请监管权威人士、行业协会领导、金融机构高层等对当前数字金融服务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金融理财》杂志还携手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金融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业界翘首以盼的数字金融金牌榜31项大奖也新鲜出炉。

作为本届高峰会的主席,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致了开幕辞,他指出,“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时代,互联网广泛应用,数字化是一个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的应用使银行与保险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保险为例,其在销售渠道、服务方式、保险产品、商业模式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

金融行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科技,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数字化让传输和使用更加便利魏迎宁首先列出了本次峰会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数字金融,二是重塑,三是共赢。

第一,数字金融。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目前正在经历信息革命。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都是关于物质生产和能源开采利用的革命,比如说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内燃机到电力的使用,是能源与物质的开发使用。

我们这个世界由物质、能量与信息构成。

信息也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元素之一,这一点我们认识到的时间可能比较晚。

什么是信息革命呢?也就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科技,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论坛主席、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文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8S POTLIGHT /聚光灯·数字技术重构金融版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货币币值的动态特征分析——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为例

数字货币币值的动态特征分析——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为例

JRYJJ数字货币币值的动态特征分析——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为例[摘要]以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三种数字货币为代表,对数字货币币值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先通过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种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分析,其次运用Sup ADF 和GSADF 检验方法对三种数字货币的泡沫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表明,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三种数字货币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价格泡沫。

通过分析发现币值的高波动性不仅与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有关,还与数字货币市场波动、监管政策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比特币;以太币;泡沫;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21)02-0011-08DOI :10.19622/36-1005/f.2021.02.002[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监管的高效可扩展区块链基础支撑系统研发及在清算领域的应用示范”(2018CXGC0703);山东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区块链驱动下的公共安全联防联控治理模式创新研究”(20BCXJ01)。

[作者简介]廖晓琼(1997—),河南南阳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通信作者:赵华伟(1977—),山东聊城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金融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苏志伟(1973—),台湾台北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时间序列、国际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徐如志(1966—),山东泰安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与企业经济。

■廖晓琼,赵华伟,苏志伟,徐如志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数字货币兴趣的高涨,资本大量流入数字货币市场,数字货币的种类和币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有的数字货币种类已增加到近2000种,主要的数字货币为比特币、以太币和瑞波币。

互联网成金融改革助推者:鲶鱼效应倒逼转型

互联网成金融改革助推者:鲶鱼效应倒逼转型

互联网成金融改革助推者:鲶鱼效应倒逼转型导读: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给了本来安于一隅的传统金融业一记重拳,却也唤醒了金融业。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一条鲶鱼,能够倒逼金融业转型。

而它的创新因子,那么能带动金融业以后的进展。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互金融风生水起,给了本来安于一隅的传统金融业一记重拳,却也唤醒了金融业。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一条鲶鱼,能够倒逼金融业转型。

而它的创新因子,那么能带动金融业以后的进展。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让保守的金融业看到不一样的以后。

而互联网金融的加入,正如沙丁鱼群中,那条突然显现的饥饿鲶鱼,搅动并增进着鱼群的进展。

“咱们全然就撼动不了传统的金融体系。

”好贷网开创人李明顺坦言,即即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资产加在一路,可能都不及一家国有银行一年的净利润。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业的阻碍,更多在概念上,而非实际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的贷款不良率为0.87%,低于我国银行业0.96%的水平。

有报导称,供给商利用京东供给链金融平台取得融资的资金本钱为每日0.019%,相当于7%的年化利率,远低于同类银行贷款产品的年利率。

“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

”和讯网副总领导王炜对以后“蓝海”期许甚远,“最近2到3年,互联网金融将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只有那些专业性强、有着独特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够存活下来。

”面对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传统金融业也开始考虑如何转型。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就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阻碍,在银行业长期进展进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效劳水平、成立和引入新的信息治理系统等。

只是,互联网金融尽管已经触动到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但却并非能完全代替金融业。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领导丁化美以为,互联网不能够颠覆传统的金融,它是对此刻金融业的一个有效补充和进展。

2024年XPMI泡沫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XPMI泡沫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XPMI泡沫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也蓬勃发展,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趋之若鹜。

在这些市场中,XPMI(虚拟资产市场指数)作为预测和衡量市场风险的重要指标,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XPMI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泡沫市场现象逐渐浮现。

本文将对当前XPMI泡沫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泡沫市场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影响。

XPMI泡沫市场的定义XPMI泡沫市场是指虚拟资产市场中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投机行为过于猖獗,市场投资热情高涨的一种现象。

泡沫市场的出现经常伴随着市场炒作和投资热潮,导致虚拟资产价格远低于其价值。

XPMI泡沫市场的原因XPMI泡沫市场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多个因素密切相关:1.技术创新: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带来了虚拟资产市场的繁荣,而部分投资者过于乐观地看待新技术的前景,导致炒作气氛的形成。

2.牛市行情:当市场进入牛市行情时,投资者情绪高涨,追高意愿强烈,泡沫市场的出现就几乎成为了定局。

3.缺乏监管:当前虚拟资产市场监管体系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使得泡沫市场得以形成和扩大。

4.投资者心理:大量投资者往往盲目跟风,被市场炒作消息所影响,缺乏理性判断,从而使得泡沫市场更容易出现。

XPMI泡沫市场的影响XPMI泡沫市场对整个互联网产业有如下影响:1.资金滞留:在XPMI泡沫市场中,大量投资者盲目追逐高风险投资,导致资金长期滞留于虚拟资产市场中,无法流入到创新项目中,阻碍了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投资风险:泡沫市场中,投资者往往对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缺乏准确判断,只看重虚拟资产的炒作潜力,这增加了投资风险,使投资者面临财务困境。

3.经济不稳定:当泡沫市场破裂时,经济波动剧烈,投资者信心受挫,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XPMI泡沫市场的对策为了应对XPMI泡沫市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监管:加强对虚拟资产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市场进行更加有效的规范,减少泡沫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陈建奇
当前为数不少超过5%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折射出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发展的瓶颈,互联网金融能否持续的问题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有理由担心当前高烧不退的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催生新的金融泡沫。

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

伴随德国在世界杯中夺冠,“足球热”宣告一个段落。

但去年以来持续升温的互联网金融却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余额宝[微博]”在今年7月份诞生一周年之际晒出了傲人的成绩单,其创造了超过5000亿人民币的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的货币基金,“宝粉”人数超过1亿人,实现收益118亿元。

在此期间,“余额宝”的奇迹催生众多“宝宝”并快速成长,互联网金融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传统业务亟待“触网”升级,新兴事物亟待“借网”腾飞,互联网金融由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然而,余额宝尽管交出优异的年度成绩单,但却难掩业绩下滑态势,其收益率由去年高峰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的4.2%左右,业界估计未来余额宝收益率将下降到4%以下,收益率的“跌跌不休”虽然与当前宏观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有关。

但当前为数不少超过5%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折射出余额宝的神话将逐步被打破,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发展的瓶颈,互联网金融能否持续的问题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有理由担心当前高烧不退的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催生新的金融泡沫。

互联网金融“地基”不稳
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准确的定义,理论上说,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领域构成
了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可能边界。

纵观人类历史,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由来已久,但互联网却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产物,其较早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开发的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网络,距今不到半个世纪。

如果考虑到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必须以个人计算机普及为前提,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真正开启互联网时代。

据此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多不超过20多年的历史。

而对中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相对昂贵的上网费用及个人计算机中文桌面系统的不完善制约着大众参与互联网的机会,所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就更短。

尽管新世纪(26.00, -0.70, -2.62%)以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但支撑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地基”并不扎实。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缺乏完善的抵御风险的安全的基础性平台。

风险是金融的生命,金融发展的边界是由风险可控性决定的。

互联网金融安全性不仅包含传统资金借贷等货币资金融通行为的安全,而且包括互联网环境的安全。

结合实际来看,互联网尽管有助于提升金融效率,但却引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这是互联网的重大缺陷,即互联网采取标准的七层协议,但在底层数据传输中并没有考虑安全加密等风险管控手段,导致互联网应用必须开发加载安全模块,金融交易对安全的巨大要求让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财大气粗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是通过多年来构建基于公私钥非对称密码体系为基础的交叉认证体系而实现,而现在各种宝宝纷繁复杂,余额宝的风险防范背靠阿里巴巴[微博]的支撑,而其他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可能就难以顾及网络安全风险的巨额投入,这就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亟待构建类似商业银行的跨平台、跨业务系统的交叉认证体系等公共产品,但这种集中式平台的建立又与互联网金融“分散式、个性化”相矛盾。

因而,互联网潜在的安全缺陷可能诱发互联网金融巨大风险,漠视此种状况而盲目扩充互联网金融边界显然将提升风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大幅扩张的时机尚未成熟。

结合目前众多的讨论来看,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有待探讨,但大数据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基础则是得到多方共识的,借助大数据才能衍生个性化服务,创造个性化需求,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目前中国天天有所谓大数据的新闻,但究其本质却往往发现有名无实。

大数据不同于传统的有规则、标准化等特征的数据分析处理,大数据较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数据淘金(Data Mining),即从杂乱无章、毫无关系、规模巨大的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这不仅要求计算机运算能力巨大,而且必须借助神经网络等智能化算法。

但目前声称的大数据却大多基于有特定采集格式的标准化数据,而且诸多企业“数据淘金”的大型模型远未建立,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缺乏大数据的支撑,而是借助简单的统计分析软件增加对现有标准数据的不同角度的分析罢了,体现了当前大数据时代仍未到来,结果是云计算所创造出的巨量运算能力出现了闲置,云高速公路上没有“汽车”。

对中国来说,最简单的例子是住房联网难以推进,尽管这隐含利益群体阻碍等非技术因素,但也揭示了在更大范围、更多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难度。

大数据发展滞后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定位不清,不仅无助于金融的效率提升,而且可能增加相关企业经营风险。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近期出现收益率持续下降的现象,本质上在于其业务缺乏创新,即借助支付宝[微博]购买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

然而,货币基金在线上线下都可购买,随着商业银行或者基金公司开通网络支付渠道销
售货币基金,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就不再突出,竞争的加剧势必导致较高收益率的持续下调,如果收益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理财等高收益产品的开发可能引发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大规模流出,增大相关企业风险。

当前四大动力助推互联网金融“泡沫化”风险
上述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大肆扩张的基础尚未形成,前几年互联网金融低速发展也就符合常理,但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出现“井喷”现象,学界、商界、政界极为关心,甚至出现不谈互联网金融就不合时宜的现象。

在此情况下,缺乏“地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的大幅扩张可能伴随风险大幅上升,潜在问题是,为何当下互联网金融会出现非理性的局面?是什么因素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泡沫化”风险?究其根源,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为互联网金融较快扩张提供资源支撑。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明显减速,多个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先前源源不断流入相关产业的资金等资源释放出来,亟待进入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而互联网被视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余额宝”的示范作用让互联网金融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创新发展着力点,大量资源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多轨制金融改革为互联网金融较快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明显提速,但相关改革并非自上而下整体推进,而是采取多轨制模式,比如在温州设立金融实验区,在上海设立自贸区,在香港创设离岸金融市场,等等。

在此情况下,相关改革并不一致,传统的利率、汇率等价格管制依然存在,但大额存款等利率开始浮动,相关金融创新并没有明确的限制,由此为互联网金融在夹缝中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三是监管部门立法滞后为互联网金融粗放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互联网金融有较为完
善的法律法规,那么互联网金融偏离健康的轨道可能性就比较低。

但当前互联网金融是新事物,究竟应如何发展?怎么监管?由谁监管?等等,诸多问题并不明确,相关宏观政策部门尽管加大力度进行研究,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思路,这助推了互联网金融无序扩张的现象。

四是传统部门“触网心切”倒逼互联网金融的盲目扩张。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触动了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部门害怕被边缘化,从而大多仓促推出各种类似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触网心切”必然引发盲目的跟风,由此助推互联网金融更快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