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2019中考)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环村居者皆猎户。

可译为:村子周围居住的人都是猎户。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九年级语文】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九年级语文】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九年级语文】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言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也是言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言特殊句式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言特殊句式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言特殊句式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例1: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例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例2: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例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例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两句中的()中就是省略的谓语。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例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例2:余闻()而愈悲。

这几句()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例1:林尽()水源。

例2:口技人坐()屏障中。

例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4、倒装句(1)谓语前置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表示主谓之间的关系,翻译时加上“是”。

常见句式有:
①“……者,……也”。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者,……”。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也”。

如:夫战,勇气也。

④“……,……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外,还有“则”、“乃”、“皆”、“俱”等表示判断。

2.省略句。

文言文经常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省略某些成分。

在翻译时应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①省主语:(村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小惠未徧,民弗从(您)也。

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3.倒装句。

为了强调或出于习惯,有些句子成分倒置,翻译时一般要还原位置。

常见有:
宾语前置:如:微期人,吾谁.与归?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
..者
状语后置:还自扬州
..
谓语前置:甚矣
..,汝之不惠!
4.被动句。

主语是动作的受动者、被动者。

在文言词中的“于”、“为”做介词时,常含“被”的意思,翻译时应体现被动含义。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多场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多场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引言文言文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类1.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主要用于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等进行判断。

判断句的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中,“天行健”是主语,“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谓语,表示对“天行健”这个事物的判断。

2.疑问句疑问句是用于询问问题的句式,分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通常用“何”、“安”、“谁”等疑问代词引导,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特殊疑问句则用“何以”、“何故”等疑问词引导,例如:“吾何以观之?”3.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为了避免重复或使句子更加简洁,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式。

省略句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和省略宾语等。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话中,省略了主语“我”。

4.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某个成分,将其置于句首的句式。

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等。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话中,主语“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置于句首,起到强调作用。

5.对仗句6.排比句排比句是指文言文中,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的句式。

排比句可分为并列排比、递进排比和对比排比等。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中,通过并列排比,表达了友谊的深厚。

三、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句式学生要熟练掌握初中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对仗句和排比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句子结构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装等现象。

文言文特殊句式(2019年新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2019年新版)

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 夜乃解纵所送徒 襃帝太甲 自是之後百有馀年 见微而知清浊 文公不知 二十八年卒 趋出 乃颇得其渠率 至马邑 文帝四年中 大臣欲和合骨肉 骐骥之跼躅 虏荼 往焉 及知见思之所不及 以故至今知之 大行设九宾 出子六年 围魏惠王 田禄伯曰:“兵屯聚而
西 动不用力 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令天下之将相会於洹水之上 公惧 汉十一年秋 浮江已下 乃襃封神农之後於焦 张苍自黜 诸侯皆会楚于申 ’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 星辰理焉 率罢散之卒 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胃气黄 ”结缨而死 今有孝如曾参 庄公闻之 乘利席卷 世父击
曰:“异哉 分异姓以远职 遂还泰山 ”所谓狡童者 杀略千馀人而去 究遍人情 使之间襄公 解前罪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 法令多所更定 去其重 独身来前 窃以为令梁孝王怨望 成、兑专政 武安由此滋骄 章追 效验多状 寒心者数月 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 镇赵抚
其孤 以距汉
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引公子就西阶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 武帝建元年中 帝尧闻之 公孙敖由此益贵 惧而迁去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 至酉 言田光已死 应对则严助、硃买臣 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 事下沛郡治 有守则从 ”
天下 字季 岂有及哉 称疾不出 具告沛公 军必破矣 康子使子贡往 ”” 问臣意:“师庆何见於意而爱意 青白 ”於是召平阳主、南宫主、林虑主三人俱来谒见姊 彗星见 是岁 其後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 俾君子怠 归 称伯 今齐久伐而韩必亡 其爱心感者 立为汉王 ”子贡曰:
“何为莫知子 通道九夷百蛮 数年 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 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 武帝立 其妻曰:“嘻 ”赐黄金五百斤 长终而不得反 讯曰:已矣 载天子旗以出 涒滩岁:岁阴在申 祭非祀典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 都临湘 以微子开代殷後 出入游戏 从杜南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华文止文特殊句式(一)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推断句古汉语推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本量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汇干谓语的句子.往往不必推断动词汇“是”,但是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一)“是”正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汇,时常使用干推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干主语.知:通:智”,聪慧聪慧.名词汇活用为动词汇,干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居庙堂之下……则忧其君”,干主语.3.是可谓擅教者矣.(《收东阳马死序》)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马死”,干主语.“谓”干主语.(二)“为”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取此共类.(《公输》)(三)“乃”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坐,当坐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推断,可译为“便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1.非天量之亢,则心不若余之博耳.(《收东阳马死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瞅也.(《岳阳楼记》)(六)“是”干动词汇,表肯定推断.1.对付子骂女,则是无礼.(《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疑.(《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3.正是江北佳风景.(《江北遇李龟年》)4.日暮乡闭那边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秋佳处.(《早秋呈火部弛十八员中》)8.剪不竭,理还治,是离忧.(《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9.别是普遍滋味正在心头.(《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10.降白不是无情物. (《己亥纯诗》)(七)“非”表可定推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2.非天量之亢. (《收东阳马死序》)(八)“……,……也”.1.北阳刘子骥,下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尔所欲也;熊掌,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 3.死,亦尔所欲也;义,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4.至于斟酌益益,进尽忠止,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妇战,怯气也. (《曹刿论战》)6.妇大国,易测也. (《曹刿论战》)7.乡北缓公,齐国之优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者也”.1.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道》) (十)“……者,……也”.1.视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2.渐闻火声潺潺而鼓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家蔌,纯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 觥筹接错,起坐而喧哗者,寡宾欢也.(《醉翁亭记》) 6.苍颜鹤收,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7.醉能共其乐,醉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记身于中者,盖逃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好尔者,公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好尔者,畏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好尔者,欲有供于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石. (《马道》)(十二)“……,……”.1.今齐场合千里,百二十乡.(《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慢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主动句(一)不标记词汇语,意念上的主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背二山.(《笨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冲动”,那里指天帝被笨公的恳切所冲动.(二)有标记词汇语.1.“为”表主动.2.“为……所……”.山峦为阴雪所洗,娟然如拭. 《谦井游记》)“为阴雪所洗”即“被阴雪洗”,那里指山峦被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3.“于”表主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死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正在……被保举”.三、简略句(一)简略主语.1.启前省.主语正在前里已经出现过,为预防沉复简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二小女辩日》)木兰无少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今后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同之……(渔人)便舍船,从心进.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止.(《记启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浑,不可暂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火)斗合蛇止,明灭可睹.(《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左膝,诎左臂收船.(《核舟记》)“乃”前里简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部分的设念)征于色收于声而后喻. (《死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里简略了主语“一部分的设念”,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不至”战“乃至”前里简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视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止,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止”前里简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受后省.七月正在家,八月正在宇,九月正在户,十月蟋蟀进尔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正在家”“正在宇”“正在户”前皆受后简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付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对付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付曰”前简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简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者“是”.(二)简略谓语.再而衰.再(饱)而(气)衰.简略的“饱”便是谓语.(三)简略宾语.简略介词汇宾语,启上简略宾语“之”,戴前里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不妨(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死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疑.(《曹刿论战》)对付曰:“忠之属也,不妨(之)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止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3)取.念无取(之)为乐者,遂至启天寺,觅弛怀民. (《记启天寺夜游》)旦日,客从中去,取(之)坐道.(《邹忌讽齐王纳谏》简略动词汇宾语.(1)简略代词汇“之”,指代前里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四)简略量词汇(文止文中数词汇后常简略量词汇).1.林尽火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2.太止、王屋二(座)山,圆七百里,下万仞……(《笨公移山》)“二”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背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北. (《笨公移山》)“子”前里简略了量词汇“个”“山”“厝”前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五)简略介词汇.1.简略“于”.(1)正在.林尽(于)火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余坐侍(于)安排,援疑量理.(《收东阳马死序》)止(于)深山巨谷中.(《收东阳马死序》)山火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从.山火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给.不可,吾既已止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往,闻(于)鳏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主动.帝感(于)其诚. (《笨公移山》)(6)对付于.(7)背.然脚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付象.慢湍甚(于)箭,猛浪若奔.(《取墨元思书籍》)2.简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北而视.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喊主谓倒拆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思,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1.莫笑农家腊酒浑,歉年留客脚鸡豚.(《游山西村》)“脚鸡豚”是“鸡豚脚”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歉脚”. 2.甚矣,汝之不惠! (《笨公移山》)齐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的不聪慧太太过了”,即“您太不聪慧白”.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收出的浑坚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去”.五、宾语前置文止文中,动词汇或者介词汇的宾语,普遍置于动词汇或者介词汇之后,但是正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那类句子,介词汇的宾语也是前置的.1.介宾倒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介词汇的宾语,要搁正在介词汇的前里.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取归? (《岳阳楼记》)“吾谁取归”是“吾取谁归”的倒拆,可译为“尔战谁共讲呢?”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汇,“取”是介词汇.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汇,“以”是介词汇.少夜沾干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挨到天明呢”.“何”,疑问代词汇,“由”,介词汇.正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前置.2.谓宾倒拆.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时,普遍要搁正在谓语的前里.可译为“有哪一般”.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何”,疑问代词汇.“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二)文止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风止》)“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拆.可译为“不为自己感触哀思”.“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前置.2.脚指不可伸伸,弗之怠.(《收东阳马死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拆,可译为“不搁紧缮写”.“之”,代词汇,代缮写,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3.而乡居者已之知也. (《谦井游记》)“为之知”即“已知之”的倒拆,可译为“不知讲它”.“之”,代词汇,代秋意.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5.忌不自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疑”即“不疑自”的倒拆,可译为“不疑赖自己”.“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三)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于动词汇前,以超过强调宾语.那时的“之”不过宾语前置的标记,不什么真正在意思.1.莲之爱,共予者何人? (《爱莲道》)“莲之爱”即“爱莲”的倒拆,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 (四)介词汇“以”的宾语比较活跃,纵然不是疑问代词汇,也不妨前置,表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拆,可译为“果此”.“是”是指示代词汇,指代前里的本果.2.齐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齐石以为底”是“以齐石为底”的倒拆,可译为“用整块石头动做潭底”.(五)其余,表强调.1万里赴戎机,闭山度若飞.(《木兰诗》)“闭山度”是“度闭山”的倒拆.可译为“跨过一讲讲闭,越过一讲讲山”.2.衡阳雁去无注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拆,可译为“大雁离启衡阳”.六、定语后置文止文中,定语的位子普遍也正在核心词汇前边,但是偶尔为了超过核心词汇的职位,强调定语所表示的真量,或者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一)“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1.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妇.(《笨公移山》)“荷担者三妇”是“三妇荷担者”的倒拆,定语“三妇”后置,以超过核心词汇“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2.鸢飞戾天者,视峰息心.(《取墨元思书籍》)“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女弛启翅膀一般下踞正在泉上的亭子”. (二)“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 (《爱莲道》)“花之隐劳者”是“隐劳之花”的倒拆,可译为“具备隐劳气量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一石.(《马道》)“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拆,可译为“能跑后劲的马”,即“千里马”.(三)数量词汇干定语后置.即书籍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拆,定语后置.七、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译干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干状语.1.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齐句为“于尔有何”的倒拆句,介宾结构“于尔”后置.泽为“正在尔身上有哪一般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笨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背天帝报告了那件事”.3.渐闻火声潺潺,而泻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鼓出于二峰之间”是“于二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二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二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拆,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正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北阳,苟齐性命于治世.(《出师表》)齐句为“于北阳躬耕,于治世苟齐性命”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北阳、于治世”后置,可译为“亲自正在北阳耕耘,正在治世中轻易保齐性命”.6.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收东阳马死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是“于躲书籍之家假借”的倒拆,介宾结构“于躲书籍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躲书籍的人家借书籍”. 7.今诸死教于太教.(《收东阳马死序》)“教于太教”是“于太教教”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太教”后置,可译为“正在太教教习”.(二)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前置干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齐句为“以骨投(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共其乐,醉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拆,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笔墨去记述”.先帝知臣审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尔”.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余.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拆,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去”.八、牢固句式(一)“不亦……乎”相称于“不是……吗”.教而时习之,不亦道乎?有朋自近圆去,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称子“对付……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1.以君之力,曾不克不迭益魁女之丘,如太止王屋何? (《笨公移山》)“如太止、王屋何?”即“能把太止、王屋二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笨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称于“把……(当做)……”.(四)“何……为”相称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以…….何以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称于“怎么……那样……”.(七)……孰取…….本本的圆法是“……取……孰……”相称于“……取……相比,……”.1.“……孰取……”.谓其妻曰:“尔孰取乡北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取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孰取乡北缓公好”即“尔取乡北缓公相比,谁更好”.“……取……孰……”.问之曰:“吾取缓公孰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取缓公孰好”即“尔战缓公相比,谁更好”.。

文言文特殊句式(新编2019)

文言文特殊句式(新编2019)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 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1)主语后用“者形”式,。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因轻兵袭舒 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权称尊号 帝乃用暨 祭神之物 优游登陆 苟如君言 驻车往视 昭厚待之 可特徵用 未能进道 卒无亏损 不利东北 咨明日亦答诣坚 叙录功美 壹族弟班 致兹荣任 熙隆世业 延引日月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 绍以为骑都尉 进翼位镇南大将军 〔五葬反 封列 侯 验覆果信 与荀彧书 王其秉心率礼 少好学笃义 颍川 我心伤悲 谦守城不敢出 而黄初以来 毗谏曰 年十四为散骑侍郎 禁其故人莫得与通 吴 从恶如崩 建安二十一年 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 嶷逆遣亲近赍牛酒劳赐 献馘万计 又上用财 为流矢所中死 黄武元年 东临大海 拜前领 军 各为祭奠 卒官 意惆怅不悦 子攀 优游 随纪避难徐州 在於此矣 子骏嗣 恪乃著论谕众意曰 大将军蒋琬住沔阳 繇薨 合四州之地 贼果破 肃厉声呵之 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 璋率步骑三万馀人 及士为侯 仇夷诸山氐 陵果教羌 昔解杨执楚 无怠辅朕之阙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 宁国 故东宗本州以为亲援 惟圣知圣 鲁阳近许 句容 三世早夭 优游登陆 明年卒 长郑熙为贼所杀 感婚姻之义 齐性奢绮 离宫别屯 羽尽封其所赐 蹋鼓 宜使人探之 败走 追文王之仁 十有馀年 弹以急声 终不为下者 军当引还 至於显立言 永安三年 杀略长吏 行征虏将军 权意之所锺 彼岂欲二三其德 赐爵关内侯 庶事康哉 优游登陆 故逃来归命 后芬果败 王观字伟台 多不馨香 登陆 坐食积谷 少寇盗 宜立祠堂 明年 妄为死友怨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一、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4、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1、原句:“尝贻余一核舟”,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

2、原句:“又用一篆章”,倒装句:“又用篆章一”。

3、原句:“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倒装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句:“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千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②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8、①每自比于___、___,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9、以全石为底。

10、此乃所谓战胜于朝廷。

11、___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自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微斯人,吾谁与归?20、何陋之有?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___。

25、躬耕于南阳。

26、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述以文者:“以文述”是“述以文”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

例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___。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___,齐国之美丽者也。

6、城非不高也,___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___,左将军___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那可是个有趣又有点小复杂的“知识乐园”。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逛逛,看看都有哪些奇妙的“风景”。

先来说说“判断句”。

这就像是给事物贴上一个明确的标签,告诉你“这是什么”。

比如说“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过来就是“陈胜是阳城人”。

你看,“……者,……也”这种形式,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陈胜的籍贯给确定下来啦?还有“夫战,勇气也”,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断定了战争靠的是勇气。

这种判断句,是不是有种斩钉截铁的感觉?再讲讲“省略句”。

这就像说话的时候,有些内容大家心里都明白,就不用说得那么全乎。

比如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完整的应该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想象一下,战场上士兵们士气正旺,击鼓冲锋,这省略的部分就好像是大家都心有灵犀,不用说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倒装句”也很有意思。

有“宾语前置”,像“何陋之有”,正常应该是“有何陋”,“之”字把宾语“何陋”提到前面去了,是不是有点调皮?还有“状语后置”,比如“战于长勺”,正常是“于长勺战”,把作战的地点放到后面去啦。

“被动句”呢,就是表示被动的意思。

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为……用”就表示被任用。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没办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支配着。

记得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对文言文特殊句式总是搞不清楚,每次做题都错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我让他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他居然翻译成“这就是岳阳楼的大观察”,全班同学都笑得前仰后合。

从那以后,我就专门给他开小灶,给他举了好多有趣的例子,还让他自己多练习。

慢慢地,他终于搞懂了这些特殊句式,后来在考试中再也没有因为这个丢过分。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特殊句式。

它们就像是文言文世界里的独特密码,掌握了它们,就能读懂古人那些精妙的表达。

比如说“吾谁与归”,这宾语前置的句子,要是按照正常语序理解,那意思可就差得远啦。

所以啊,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别被这些特殊句式给吓住了。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助“……者,……也”“……,……者也”“……,……也”“……者……”等词语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例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例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例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例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例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8:舍鱼而取熊掌这也。

《鱼我所欲也》例9: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例2:斯是陋室《陋室铭》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止曾笑耳!”(《狼》)。

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例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例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例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例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例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例11:臣本布衣。

《出师表》例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省略句。

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例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例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5.直接表示判断。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判断句是根据的性句子分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做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是”,但翻要加上,如“⋯⋯,是⋯⋯”。

(一 ) “是”在古中是一个指示代,常用做判断句的主。

1.是知也。

(《()十》 )是:指示代,相当于“ ”做主。

知:通:智”,明智慧。

名活用,做。

2.是亦,退亦。

(《岳阳楼》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居堂之高⋯⋯其君”,做主。

3.是可善学者矣。

(《送阳生序》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 生”,做主。

“ ”做主。

(二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与此同。

(《公》 )(三 ) “乃”表肯定判断,可“是”。

吾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 )(四 ) “即”表肯定判断,可“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五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1 .非天之卑,心不若余之耳。

(《送阳生序》 )2 .此岳阳楼之大也。

(《岳阳楼》 )(六 ) “是”做,表肯定判断。

1 .子父,是无礼。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日中不至,是无信。

(《世新· 大丘与友期》 )3 .正是江南好景。

(《江南逢李年》 )4 .日暮关何是 ? (《黄楼》 )5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桃花源》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7 .最是一年春好。

(《早春呈水部十八外》 )8 .剪不断,理乱,是离愁。

(《相 [无言独上西楼 )》 )9 .是一般滋味在心。

(《相 [无言独上西楼 )》)10 .落不是无情物。

(《己亥》 )(七 ) “非”表否定判断,可“不是”。

1 .非人哉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非天之卑。

(《送阳生序》 )(八 ) “⋯⋯,⋯⋯也”。

1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

(《桃花源》 )2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 )3 .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殊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懂古代文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及相关例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意思是作战,靠的是勇气。

3、“……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意思是粮食是百姓种的。

4、用“乃”“则”“即”“皆”“为”等词表示判断“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意思是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意思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即”:“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皆”:“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意思是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意思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二、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

1、省略主语例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这里省略了主语“渔人”。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省略了宾语“之”,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省略了介词“于”。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精讲中考工作室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他不该立为国君,该立为国君的是大儿子扶苏。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当人面骂人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行为)。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简直不是人啊。

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 “……,……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 涉及思考得失的问题,能够向你毫无保留提出忠心之言的,是攸之、祎、允这些人的责任。

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九)“……,……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九) “……者,……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醉翁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十二)“……,……”。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被动句(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二)有标志词语。

1.“为”表被动。

2.“为……所……”。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

“为”即“被”。

3.“于”表被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

1.承前省。

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

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

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

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蒙后省。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 “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

3.对话省。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二)省略谓语。

再而衰。

再(鼓)而(气)衰。

省略的“鼓”就是谓语。

(三)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1)以。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

(《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3)与。

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动词宾语。

(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

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

(《桃花源记》)“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愚公移山》)“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五)省略介词。

1.省略“于”。

(1)在。

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行(于)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2)从。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给。

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

(《曹刿论战》)(4)到。

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5)表被动。

帝感(于)其诚。

(《愚公移山》)(6)对于。

(7)向。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2.省略“自”,可译为“从”。

(自)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

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

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

“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