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分钟
激发兴趣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展示目标
2分钟
创设交流情境
1、明确问题导读单上的目标。
2、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并进行记忆以备新课教学
自主教学二次生成
12分钟
创设思考情景
1、先通读一下单子上的教师问题引领与知识。再朗读课文,再次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在进行课文朗读后可以认真查阅手边资料,按照“问题引领”的要求阅读并完成问题;力求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3、在自学过程中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二次生成
10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1、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2、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
预设问题:
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1、真正参与,各抒己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
2、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
3、小组长评价。
班级合作问题生成
12分钟
创设交流教学情境
各小组将问题整合后,在全班进行展讲,一讲答案,二讲思路,三讲方法。
其他小组记录、补充、质疑。(教师适时补充)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

21.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一:导入:有人说“天上最难的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是叩访南极。
”南极一直以它的神奇美丽,吸引着人们。
二:介绍南极知识三:导入文本这虽然美丽神奇却变化莫测乃至冷酷的南极,回绝着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却在1912年,人类两次踏上了南极。
但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些叩访南极的英雄们。
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1.介绍作者2.介绍故事前奏。
四:整体把握1.经过预习,大家已熟悉课文内容,请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概括全文内容。
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介绍五个人的身份。
这五个人并不是专业探险家…..3.浏览全文,作者对斯科特这次的探险有一个评价,请找出来。
(伟大的悲剧)(读)五:研读文本1.感受悲情1.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我们先从悲处入手,了解课文。
1A.斯科特一行在回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B.也正是这些不可战胜的困难造成了悲剧的发生,悲剧之所以悲,又悲在何处?C如果用一个带“悲”字的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2.感受伟大A.故事在悲情中蕴含着一种壮美,一种伟大,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
小结:.我们可以这样说,斯科特一行“悲在失败,但勇于探索的精神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但坚强执着,团结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伟大。
悲在自己失败却还要给他人作证,但诚信的精神伟大。
六:深情颂读1.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文章中有不少令人感动乃至催人泪下的细节,现在请同学们深情选读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用我们的朗读去感受这一事件的悲情与伟大。
七:我这里有一个关于斯科特阿蒙森南极探险的视频材料,可帮助大家共同了解一下事件的历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他在科学事业中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袁隆平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科学领域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领域的基本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掌握课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袁隆平伟大的精神品质,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深入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学会分析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袁隆平的事迹和课文内容。
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袁隆平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分析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袁隆平的事迹,谈谈自己对科学事业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设计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
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内容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目的是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快述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团结合作,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理想感情;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南极地理知识、南极考察活动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悲剧中的人物品质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悲剧中的伟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牢固,这在后续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影响了他们的表达。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讲述了斯科特队在南极探险过程中遭遇的悲剧,重点在于理解探险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英勇行为。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如“凄凉、荒凉、悲壮、无畏”等词语,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课文《伟大的悲剧》,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悲剧中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活动中,对讨论主题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 伟大的悲剧 教案 优秀教案

21 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4..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5..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二、预习检测1、吞噬(shì)角逐(jué)雪橇(qiāo)癫狂(diān)拽(zhuài)悚(sǒng)毋(wú) 皑(ái) 怏(yàng)馨(xīn)温馨赢(yíng)输赢罄(qìng)告罄羸(léi)羸弱磬(qìng)钟磬2、词语解释。
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忧心忡忡(chō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三、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材选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人物悲剧遭遇,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遭遇和悲剧结局。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感悟人物的悲惨命运。
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伟大的悲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遭遇。
2.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整体阅读:让学生阅读本文,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遭遇,带着问题阅读,抓住关键信息。
3.细读分析:分段深入,边读边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和抽象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5.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和把握,启发学生更多思考。
6.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内涵,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探索热情。
五、教学反思本课旨在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读准“拽、噬、罄……”等字的读音,掌握“羸弱、遗孀、怏怏不乐……”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3、理清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习惯地将胜利与失败抱以不同的态度,读到“胜利”喜形于色,说到“失败”,则贬斥不已,其实,“失败”也有值得称颂的时候,不信,请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二、课文教学
1、学生听朗读带,同时完成: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勾画出英国五位探险家的名字。
(3)体会题目的含义。
2、学生查阅资料,给以下汉字注音:
拽()垠()栗()怏()
噬()橇()羸()罄()
3、默读练习:
(1)一目十行,说出英国五位探险家的名字。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哪位探险家使你最感动?
4、快速默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奔向南极
(2)沮丧地踏上归途
(3)与严寒搏斗
(4)悲壮牺牲
三、本课小结
南极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充满死亡的地方。
英国五位探险家虽然没有回到自己美丽的祖国,看上去是彻底失败了,但他们却是真正的英雄,欲知其中原委,且听下次分解。
四、布置作业
117
1、抄写词语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5句)
五、本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本文又主要是通过他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来流露他的思想的。
那到底是什么思想呢?下一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深入欣赏。
请同学们先思考思考。
板书设计1
伟大的悲剧
热情高涨————怏怏不乐————与严寒搏斗————悲壮死去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
2、学会细节描写。
3、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姗姗来迟疲惫不堪毛骨悚然凛冽吞噬销蚀遗孀
118
2、英国五位探险队员先后死在茫茫雪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文本学习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思考:“心灵无比高尚”,高尚到何等程度?请用两个字概括回答。
(英雄)
2、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威尔逊博士”和“斯科特上校”的有关文字,快速默读,用简洁的文字概述他们的所作所为:
(威尔格:临近死亡,雪橇上还拖着16公斤的岩石样品——热爱科学,置生命于度外。
斯科特:在-40℃的雪域高原,坚持写日记,直到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毅力超人,尽职尽责)
3、对他们所作所为的记录,虽然着墨不多,但十分详细具体,令读者过目不忘,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
请同学们体会其作用。
(言之有物,具体生动,令人感动不已)
4、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度颂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
5、学生齐读第11自然段最后三句和最后自然段。
三、本课小结
成功与失败在本文中有特殊的定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英勇杀敌,智取对方,是英雄;在山洪爆发,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遭到威胁时,挺身而出,是英雄;拿起我们手中的笔,记下身边的“英雄”吧!
四、作业练习
P163第二题
板书设计2
伟大的悲剧
威尔逊热爱科学
细节描写置生命于度外言之有物
斯科特毅力超人生动感人
恪尽职守
教学后记(反思)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