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网等电网接地铜网敷设标准
接地网安装标准
接地网定义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接地网络将多个接地体用接地干线连接成网络,具有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小的特点,适合大量电气设备接地的需要,多用于配电所,大型车间等场所接地环路工作区域内由接地体构成环路环路式接地极的电位分布是很均匀的。
人体的接触电压 Ut 和跨步电压 Uk是比较小的。
但是接地极外部的电位分布仍不均匀,其跨步电压仍是很高的。
安装标准一、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均应接地:1、变压器、油开关、35PT(电压互感器)、35CT(电流互感器)、所有变压器、底座和外壳2、控制保护用二次线等及外壳等可靠接地3、控制设备的金属外壳4、避雷针二、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可不接地:1、安装在配电屏、控制盘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的金属底座等。
2、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
三、接地线应作其他用途。
四、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不得利用蛇皮管管近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以及电网金属护层作接地线。
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6米,耕地深度不小于0.8m,岩石地区埋深不小于0.4m。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螺接部分应补刷防腐漆。
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重封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5米。
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五、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六、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
七、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部分。
八、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九、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便于检查;(二)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三)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米,垂直部分为1.5-2米,转弯部分为0.5米。
地网安装要求
地网天馈及设备安装施工规范一、地网工程(一)电缆下埋引入1、地埋电缆沟与基站地网沟连为体,沟深0。
5-0。
7米,同时作为基站地网的一组延伸辐射体。
电缆不得与地网扁铁缠绞,下埋长度应大于15m。
2、地埋铠装电力电缆两边均需用3米热镀锌钢管做引下及引上保护,且电力电缆屏蔽层在两边与基站地网做可靠接地,保护钢管用抱箍与市电终端杆和机房墙面必须作不少于3处的固定。
3、铠装电缆在终端杆作引接时必须做回水弯处理,做法:电缆先在电杆横担处绕缠两圈(不得超过三圈),电缆开口应朝下与架空电力线接。
4、地埋沟与机房散水坡相接处,须用水泥和砂石复原处理。
引入孔洞用防火泥做堵塞处理。
5、电力电缆引入需走专门预留孔洞引入,或在离配电箱安装位置较近处开墙洞引入,不得直接从馈线窗引入进机房,破墙处需恢复.(二)交流配电箱安装1、配电箱须使用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在市电进线孔侧并位于室内接地铜排的左侧下方,箱底距地面约1400mm左右为宜。
2、配电箱必须做接地处理,用16平方铜线配铜头与室内接地铜排可靠连接.3、接头需用合适的铜鼻子并用夜压钳压紧接牢,三相电源线头需用红、绿、黄三色包扎。
4、配电箱安装必须牢靠,安装端正,箱面不得有施工灰土(三)防雷地网埋设1、地网采用闭合环形,在机房和铁塔塔座周围2-5米范围内开挖一圈宽约0.4米,深0.5-0。
7米的沟(根据实际情况开挖),敷设40mm×4mm热镀锌扁钢作为机房地网的环形接地体。
2、在环行地网内每隔3米(不大于垂直接地体长度的2倍)埋设一根50mm ×50mm×5mm× 1500mm的热镀锌角钢做垂直接地体(如果岩石山土,每隔2米埋设一根1米角钢地桩),垂直接地体与环形接地体之间焊接连通,在焊接处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方便雷电流的泄放。
用接地扁钢电焊连接每个角钢接地极,接地扁钢连接必须搭接满焊(不可单点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自身宽度的2倍,电焊四边焊接;3、地网凡电焊过的地方必须做防腐处理,首先清除焊渣,表面除锈,涂防锈漆或涂沥青防锈(涂上第一道沥青,包缠麻布或玻璃丝带,而后涂上第二道沥青方可回填土夯实封闭)。
电气工程施工规范线路敷设与接地标准
电气工程施工规范线路敷设与接地标准电气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线路敷设和接地的重要任务。
线路敷设和接地的标准工作是确保电气安全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气工程施工规范中线路敷设和接地的标准要求。
一、线路敷设标准要求1. 线缆选择与敷设在线路敷设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电缆,并遵循以下要求:- 线缆应具有足够的电气容量,能承受额定负荷和短路电流;- 线缆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 12706.1-2002《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动力电缆》;- 线缆应安装在保护管道或贴墙,保护其免受外力损坏;- 线缆敷设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避免与其他设备的干扰。
2. 环境适应性线路敷设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确保线缆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条件,如:- 耐候性:线缆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防腐保护:对于暴露在潮湿、腐蚀环境中的线缆,应采取防腐保护措施,如沉入土壤或使用防腐涂层。
3. 安全标志和标识为了确保安全,必须正确标志和标识线路敷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 标注电压等级和线缆类型等重要信息;- 标识线缆起点和终点,便于维修和定位故障。
二、接地标准要求1. 接地装置选择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接地装置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部分。
根据不同的要求,接地装置应选择合适的类型,如:- 构造接地:适用于低电阻要求的场所,如配电站;- 独立接地:适用于对共用接地系统的电气设备的要求不一致的场所;- 阻抗接地:适用于对电流干扰要求较高的场所。
2. 接地电阻要求为了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接地电阻应满足以下要求:- 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规定,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GB 50254;- 不同类型的场所,如住宅区、工业区应有不同的接地电阻标准;- 接地电阻的测量应使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如使用万用表、接地测试仪等。
3. 接地设施维护接地设施的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
电缆敷设规范绝对标准
电缆敷设规范绝对标准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2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路线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摆布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 20 倍计算。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罗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 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者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罗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者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罗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 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罗列于同一层支架上, 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罗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者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 1 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电缆敷设规范要求
电缆敷设规范要求
电缆敷设规范要求
电缆敷设是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缆敷设规范是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它展现了电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因此,电缆敷设规范的执行十分重要。
首先,在敷设电缆前,应该根据电缆的规格和型号确定敷设位置。
电缆敷设应选择耐火、防潮、防腐、防火、防爆等特殊环境要求的电缆,不得使用普通电缆,以保证电缆的安全使用。
其次,电缆敷设应使用机械固定,禁止使用胶带、水泥等化学固定,以防止电缆损坏。
电缆敷设时,每只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以免电缆破损。
此外,电缆敷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电缆的要求进行敷设,不得随意改变电缆的位置和敷设方式,以保证电缆的正常使用。
最后,电缆敷设完毕后,应检查电缆的敷设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电缆的安全敷设。
总之,电缆敷设规范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认真执行,以保证电缆的安全使用。
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维护使用者的安全。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 B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5 电缆敷设⼀般规定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的地⽅。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电压等级由⾼⾄低的电缆、强电⾄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压电缆,或为满⾜引⼊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电缆,可排列于同⼀层⽀架,1kV及以下电⼒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层⽀架上。
(3) 同⼀重要回路的⼯作与备⽤电缆需实⾏耐⽕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架上。
同⼀层⽀架上电缆排列配置⽅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单芯电⼒电缆的同⼀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回路多根电⼒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单芯电缆情况外,电⼒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单芯电⼒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电缆⾦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作电流选择电缆截⾯尽可能较⼩的原则来确定。
电缆敷设规范
5 电缆敷设5.1 一般规定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网线敷设规范标准最新
网线敷设规范标准最新
在进行网线敷设时,应遵循以下规范标准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敷设环境评估:在敷设网线前,应对敷设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没有
强磁场、高温、潮湿等可能影响网线性能的因素。
2. 网线选择:根据网络传输速率和距离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线类型,如Cat5e、Cat6或更高级别的网线。
3. 敷设路径规划:合理规划敷设路径,尽量避免网线与电源线、暖气
管道等干扰源并行,减少信号干扰。
4. 敷设方式:网线敷设应采用直线敷设,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打结,
以减少信号衰减。
5. 固定与保护:使用适当的固定器件将网线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上,
避免因移动或拉扯导致网线损坏。
同时,对于可能受到物理损伤的区域,应使用保护管或保护盒进行保护。
6. 标签管理:每一段网线或每个接口点都应有清晰的标签,标明网线
的起点和终点,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7. 接地处理:网线敷设过程中,应确保所有金属部件正确接地,以防
止电磁干扰和提高安全性。
8. 防火安全:在敷设过程中,应使用符合防火标准的网线和敷设材料,以避免火灾风险。
9. 测试与验收:敷设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连通性测试、传输速率测试和信号衰减测试,确保网线敷设符合标准。
10. 维护与更新:定期对网线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以保证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标准,可以确保网线敷设的质量和效率,为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变电所等电位连接网的设置要求
变电所等电位连接网的设置要求在2005年版《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和2012年版《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中曾将在保护室施放的等电位地网和沿电缆沟敷设的100mm2铜导线两项作用完全不同的措施相提并论,同称为“等电位”地网,使专业人员在理解和执行时产生了困惑。
为消除困惑,正确执行反措,本次修编时特意将两部分分别表述,并将沿电缆沟敷设的100mm2铜导线改称为:100mm2“专用铜排(缆)”。
条文15.6.2为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应采取以下措施:条文15.6.2.1在保护室屏柜下层的电缆室(或电缆沟道)内,沿屏柜布置的方向逐排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将铜排(缆)的首端、末端分别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地网。
该等电位地网应与变电站主地网一点相连,连接点设置在保护室的电缆沟道入口处。
为保证连接可靠,等电位地网与主地网的连接应使用4根及以上,每根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
条文15.6.2.2分散布置保护小室(含集装箱式保护小室)的变电站,每个小室均应参照15.6.2.1要求设置与主地网一点相连的等电位地网。
小室之间若存在相互连接的二次电缆,则小室的等电位地网之间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可靠连接,连接点应设在小室等电位地网与变电站主接地网连接处。
保护小室等电位地网与控制室、通信室等的地网之间亦应按上述要求进行连接。
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区均敷设有地网,一般称之为主地网。
主地网埋在变电站地面之下,我国变电站主地网以采用热镀锌扁钢为主,在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地区采用铜质、铜覆钢等材质的接地网。
变电站控制室或保护室的建筑物钢架结构与变电站主地网多点相连,早期变电站以保护室钢架结构作为继电保护装置接地点。
静态型保护出现初期,保护装置之间、保护与通信、远动以及其他二次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大多还沿用了“电信号”的方式。
等电位接地网施工要求090315
关于集控室及500KV保护室等电位接地网施工要求2009.03.15.周建国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调继[2005] 222号文〕,及《河北南网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接地技术方案》的通知(冀电调[2007]46号),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避免保护误动作事故发生,现列出相关规定章节:一、《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规定:6.1.1.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6.1.2.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竖井处可靠连接。
6.1.3.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
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
6.1.4.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构建室外的等电位接地网。
6.1.5.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二、《河北南网继电保护二次系统接地技术方案》冀电调(2007)46号通知规定:7.2.5.在主电缆沟远端处以及主电缆沟内每相隔15m-20m并靠近就地端子箱的位置上,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00mm2铜排(缆)将等电位接地网与主接地网相接一次。
7.2.6.在室外电缆沟内,等电位接地网铜排(缆)之间以及与主接地网间的连接方式宜采用放热焊接。
华北电网基建工程继电保护验收规范
华北电网基建工程继电保护验收规范3直流的配置及验收3.1控制室直流电源配置3.1.1 220kV电压及以上等级的控制室,应按电压等级设置直流分电屏。
分电屏上设置两组直流控制母线(KMI、KMll)和两组保护母线(BMI、BMll),以满足不同控制、保护安装单位分别取自不同直流母线的要求。
分电屏上两组控制、保护母线分别从直流屏上两段直流母线上接取。
3.1.2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控制室,可设一组控制、一组保护和一组信号母线。
分别从直流屏的两段母线或同一直流母线引出两回直流馈线供电。
在运行中,两组直流母线不宜合环运行。
3.1.3 当采用直流分电屏供电方式而不设直流小母线时,亦应符合本细则第3.1 .1~3.1.2条文中所规定的原则。
3.1.4 当任一组蓄电池有异常时,保护和控制直流小母线均应能够实现合环运行。
3.2 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的配置原则3.2.1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馈出网络应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环状供电方式。
3.2.2 信号回路由专用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它回路混用。
3.2.3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和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直流电源,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
3.2.3.1 当继电保护配置有两套独立的保护装置时,两套保护装置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且应接于不同的直流小母线。
当断路器只有一组跳闸线圈时,其控制电源和断路器失灵起动电源应接于不同的直流小母线。
3.2.3.2 当每套保护配置独立的电压切换时,电压切换电源应和保护装置电源合用。
3.2.3.3当继电保护配置有第三套独立的保护装置时,该套保护装置应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
3.2.3.4 当有断路器两组跳闸线圈时,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且应接于不同的直流小母线。
3.2.4 110kV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和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直流电源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熔断器)供电。
接地标准
1、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2、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3、矿井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接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套或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护套)相连接。
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全矿井内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
4、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包括钻孔供电),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满足第10条的要求。
5、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6、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 mm 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 mm、断面不小于l00 mm2的镀锌扁钢。
采区配电点及其他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 mm 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 mm、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7、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 mm、断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l27 V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 mm 2的裸铜线。
8、严禁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电缆敷设标准
电缆敷设标准电缆敷设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电缆敷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缆敷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电缆敷设的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文件的要求。
在进行电缆敷设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电缆敷设标准还应当考虑到实际施工环境和条件。
在进行电缆敷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敷设方式和材料,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
同时,还要考虑到电缆的敷设路径、敷设深度、敷设间距等因素,以保证电缆的敷设符合实际需求。
另外,电缆敷设标准还应当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电缆敷设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
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以确保施工质量。
此外,电缆敷设标准还应当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在进行电缆敷设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最后,电缆敷设标准的执行和验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电缆敷设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要对电缆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以确保电缆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电缆敷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电缆敷设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电缆敷设标准的重视和关注。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5 电缆敷设一般规定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接地和接地铜排的敷设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接地和接地铜排的敷设摘要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我们要进行接地网以及接地铜排的敷设,那么,不同地区在进行接地铜排敷设时所使用的技术也是不同的,为此,本文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接地和接地铜排的敷设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接地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变电站与发电厂等电力事故多发地区都会敷设一个接地网,这个接地网是需要覆盖全厂区并且所有的电力设备都要与它相连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故多是与接地网有关系。
因此,当前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就给接地网以及二次设备的安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
1 接地网技术1.1接地网内的电压在很多大型的电厂都发生过站内部的短路现象,这些电厂的电压基本都在220kV以上,而站内的接地电阻是不可能为零的,这就使得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会在该电阻上产生相应的电压,但是,在离接地点较远地方的电压几乎可以视为零,这样在接地点和零电位之间的接地网就出现了电位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之前有变电站进行过单相短路的接地实验时,他们让地网中心进入地面,从而来进行电位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是这样的“当2400A短路电流通过地网中心入地时,地网中心对2km以外的零位点的电位升高达到254V,对地网边缘的电位升高达到117V”。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单项短路与地面连接时,地网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电压差,而且会有这样一个规律,与短路接点距离的大小就决定了电压差大小,距离越远电压差就越大。
因此,这种情况下连接在地网上的二次设备在与地面接触一端会产生电压差,电压差过大会对变电社会产生相应的损坏,因此,必须要时刻注意接地网内的电压情况。
1.2电网技术指标在《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中第四章,第一节中的第十五条中有这样的规定“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式的要求:R≤2000/I 当I>4000A时,可采用R≤0.5”。
电缆敷设标准规范
5电缆敷设5.1一般规定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应便于敷设、维护。
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
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接地网安装标准78576
接地网安装标准一、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均应接地:1、变压器、油开关、35PT、35CT、所用变、刀构架等金属底座和外壳。
2、控制保护用二次线等及外壳等可靠接地。
3、控制设备的金属外壳。
4、避雷针二、电气装置的下列部分可不接地:1、安装在配电屏、控制盘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的金属底座等。
2、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
三、接地线应作其他用途。
四、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但应不小于下表规格。
种类规格及单位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园钢直径(mm)681012扁钢载面(mm2)厚度(mm)603100410041006角钢厚度(mm)钢管管壁厚度(mm)2.52.52.543.564.5 五、不得利用蛇皮管管近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以及电网金属护层作接地线。
二、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6米,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螺接部分应补刷防腐漆。
三、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重封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5米。
四、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五、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六、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
七、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部分。
八、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九、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便于检查;(二)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三)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米,垂直部分为1.5—2米,转弯部分为0.5米。
电力电缆敷设标准
电力电缆敷设安装标准(试行版)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力电缆在桥架内、电缆沟内、穿线管内及直埋敷设安装工程二.施工准备2.1材料质量要求2.2.1.电缆的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产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齐全;耐热、阻燃的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2.2.2.防火堵料、防火涂料应选用经国家鉴定的定型产品。
2.2人员要求:电缆敷设人员必须为专业电工,持证上岗。
三.施工工艺3.1.桥架内电缆敷设3.1.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放电缆――桥架内电缆敷设――挂标志牌3.1.2电缆放线:较细的电缆可直接电缆从电缆盘上放线,粗重电缆采用放线架放线,放线架要保证线盘电缆离地100mm以上距离;电缆拖放道路应平整、无石块、砖头等硬物,防止电缆损伤;3.1.3电缆敷设:在桥架就位后,即可敷设线缆。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3.1.3.1电缆敷设可以采用人力拉引敷设或机械牵引敷设,人力拉引要注意人力分布要均匀合理,负荷适当,统一指挥,并且电缆盘两侧须有负责转盘和刹盘滚动的专业人员,防止电缆损伤;用机械牵引要有测量拉力装置,防止拉力过大损伤电缆,同时要有电缆滚轮或用人力保证电缆不在地面磨损。
3.1.3.2按照设计要求.将需要敷设在该桥架中的电缆按顺序摆放,排列应整齐,不得交叉。
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处要留出备用接线长度。
3.1.3.3电缆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要做封闭处理,用泡沫石棉或矿棉进行封堵。
3.1.3.4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2m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隔5~10m处进行固定。
电缆固定可以用尼龙卡带、绑线或电缆卡子进行固定。
3.1.3.5在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及每隔50m处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要求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要统一,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华北网等电网接地铜网敷设标准
华北网等电网接地铜网敷设标准华北电网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1总的要求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制定华北电网等电位电网敷设原则。
1.2在新建、改建工程中严格按照本原则执行,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1.3对已经运行未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变电站,应逐步加以改造,并实施。
1.4本原则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解释。
2敷设等电位电网原则2.1华北电网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或发电厂均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2.2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可参见附图1-1站区等电位接地网示意图)。
2.3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2.4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铜排方式。
3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23.1 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3.1.1原则要求3.1.1.1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3.1.1.2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这四根铜排(铜缆)取自目字结构等电位网与主接地网靠近的位置。
3.1.1.3控制室、保护小室电缆入口处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通过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与主控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就近联通。
3.1.2施工要求:3.1.2.1铜排与铜排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
3.1.2.2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采用专用支架固定。
3.1.2.3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夹层:支架固定在第一层桥架与结构梁之间的桥架立柱上,约在梁下100mm高出第一层桥架100mm处(可参见附图4-1)。
配电箱内导线敷设技术要求(1)
配电箱内导线敷设技术要求一、多股导线与线鼻子连接做法(用在螺栓压接处)1、多股导线采用插入式连接时,线芯端头必须搪锡,焊面光滑饱满。
2、多股导线与电器元件连接时,必须用导线本身线鼻子焊装后,方可与电器元件连接。
3、线鼻子材质必须与导线型号规格材质相符合,才可使用。
4、线鼻子端头与导线绝缘层间距≤2mm,每个线鼻子允许焊接一根导线。
5、焊接饱满,焊面光滑无虚焊。
二、电气安装板上所有导线连接点的线芯不得外露。
三、导线与接地排接触面不得有油漆四、引入箱体分支线路相零线绝缘层颜色必须符合设计配电系统图支路相序标示要求(必须做到)。
五、引入箱体主支线路必须在每根导线的两端用有色胶带做宽10mm的色标标志,引入各箱相位在电气元件连接时不得错位。
五、相位色标要求: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N相蓝色,PE线黄绿双色(质监站1993年规定要求,工作空缺时,N线可以用白色线,PE线可以用黑色线)六、端子板联接导线做法1、端子板接点上只允许连接两根导线。
2、、导线绝缘压接端头与绝缘套管端头留10mm检查导线型号规格距离。
3、电源线从电气安装板板边引进时,电源线外皮距箱体内面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2mm。
七、电气跨接线规格应按敷设的线管管径尺寸选择1、管径、管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干管设在支管中间,分支管按设计方向左右分配敷设。
3、线管之间应有间距。
4、钢管进入箱体时,应装合适的塑料护口。
5、管锁母之间间距不应大于50mm。
6、管锁母与箱体平正,管丝为3扣。
7、箱体与管锁母间无油漆。
8、跨接线焊接长度为电气跨接导体直径的6倍。
八、电气跨接线选择:管径15mm(四分管);25mm(1寸管);选用φ6圆钢管径32mm(1寸2管);40mm(1寸半管);选用φ8圆钢管径50mm(2寸管)以上;选用φ10圆钢或宽25mm厚3mm扁钢注:箱壳体焊接处在箱体内因电焊烧损的壳体油漆交工前要修补油漆。
进入箱体的管路,必须敷设在箱体后壁与电气安装板之间电气跨接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电网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
1总的要求
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制定华北电网等电位电网敷设原则。
1.2在新建、改建工程中严格按照本原则执行,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1.3对已经运行未敷设等电位接地网变电站,应逐步加以改造,并实施。
1.4本原则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解释。
2敷设等电位电网原则
2.1华北电网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或发电厂均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
2.2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可参见附图1-1站区等电位接地网示意图)。
2.3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紧密与厂、站主接地网相连接的铜排(缆)将保护就地站与集控室的等电位接地网可靠连接。
2.4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铜排方式。
3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
3.1 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
3.1.1原则要求
3.1.1.1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电缆沟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3.1.1.2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排(缆)与厂、站的主接地网在电缆入口处一点连接,这四根铜排(铜缆)取自目字结构等电位网与主接地网靠近的位置。
3.1.1.3控制室、保护小室电缆入口处二次电缆沟道内敷设的接地铜排(缆)通过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缆)与主控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就近联通。
3.1.2施工要求:
3.1.2.1铜排与铜排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
3.1.2.2控制室、保护室内等电位接地网采用专用支架固定。
3.1.2.3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夹层:支架固定在第一层桥架与结构梁之间的桥架立柱上,约在梁下100mm高出第一层桥架100mm处(可参见附图4-1)。
支架固定采用钨极氩弧焊固定。
3.1.2.4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活动地板(可参见附图2-1):支架固定在屏体土建基础上(土建基础需预留埋铁),支架距离地面150mm。
3.1.2.5控制室、保护室下方是电缆沟(可参见附图2-2):支架固定在电缆支架立柱上,距离第一层电缆支架80mm。
3.2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内铜排与等电位电网连接方式
3.2.1原则要求
3.2.1.1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铜排。
3.2.1.2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
3.2.1.3屏柜内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可参见附图3-1)。
3.2.2施工要求
3.2.2.1屏柜内接地铜排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采用压接方式。
3.2.2.2屏柜内的铜排预留6孔20个,均匀分布在屏内铜排上。
3.2.2.3屏体接地线可直接连接在屏内100mm2的铜排上。
3.3电缆沟道内等电位电网安装方式
3.3.1原则要求
3.3.1.1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排(缆),构建室外的等电位接地网,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 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主地网连接。
3.3.1.2等电位接地网与主地网连接时,尽可能远离高压母线、避雷器和避雷针的接地点、并联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结合电容及电容式套管等设备。
3.3.1.3室外等电位电网接入主接地网的接地点与大电流入地点距接地导体的地内距离不宜小于15m。
3.3.1.4每根铜排(缆)在主电缆沟内除在控制室及保护室与主接地网连接外,还应在二次电缆主沟远端处采用截面100mm2的铜排(缆)与主地网连接。
3.3.2施工要求
3.3.2.1铜排与铜排的连接方式采用放热焊接。
3.3.2.2二次电缆的沟道的铜排(缆)应安装在敷设二次电缆的电缆支架最上层中间位置,铜排(缆)与电缆支架采用钨极氩弧焊固定。
3.4开关场就地端子箱内铜排与等电位电网连接方式
3.4.1原则要求
3.4.1.1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 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
3.4.1.2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下方的等电位接地网应采用截面100mm2的铜排(缆)与主地网连接。
3.4.2施工要求
3.4.2.1端子箱内100 mm2的裸铜排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方式采用压接。
3.4.2.2等电位接地网与主地网连接连接方式采用放热焊接。
3.5高频电缆
3.5.1原则要求
3.5.1.1在开关场一侧,100 mm2的裸铜排应焊接多根截面不小于50 mm2的铜导线,分别延伸至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的高频电缆引出端口,距耦合电容器接地点约3~5米处与主地网联通。
3.5.1.2结合滤波器的一、二次线圈间接地连线应断开。
3.5.1.3结合滤波器的外壳和高频同轴电缆外罩铁管应与耦合电容器的底座焊接在一起。
3.5.1.4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在结合滤波器二次端子上,用大于10mm2的绝缘导线连通引下,焊接在上述50 mm2的分支铜导线上。
3.5.1.5在保护室,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用1.5~2.5mm2的多股铜线直接接于保护屏接地铜排。
3.5.2施工要求
3.5.2.1结合滤波器10mm2的绝缘导线与50 mm2的分支铜导线上采用放热焊接。
3.5.2.2等电位接地网与主地网连接连接方式采用放热焊接。
3.5.2.3相对于等电位接地网与主地网的连接点,10mm2的绝缘导线与50 mm2的分支铜导线连接点宜设在靠近100 mm2裸铜排一侧。
3.6屋内配电装置等电位电网敷设要求
3.6.1如果站内设有屋内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的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等同于控制室及保护室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
4相关抗干扰要求
4.1在开关场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结合滤波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二次电缆应经金属管从一次设备的接线盒(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将金属管的上端与上述设备的底座和金属外壳良好焊接,下端就近与主接地网良好焊接。
4.2在就地端子箱处将这些二次电缆的屏蔽层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单端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4.3在保护室,保护及相关二次回路和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屏柜
下部的接地铜排上。
4.4在干扰水平较高的场所,或是为取得必要的抗干扰效果,宜在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的基础上使用金属电缆托盘(架),并将各段电缆托盘(架)与等电位接地网紧密连接,并将不同用途的电缆分类、分层敷设在金属电缆托盘(架)中。
附件:放热焊接典型连接工艺图
铜排与铜排的连接
电缆与铜排的连接电缆与电缆的连接
电缆与电缆的连接电缆与接地极的连接电缆与钢筋的连接
电缆与钢筋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