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原理总结(旧教材,分课)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高中哲学原理与理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与理论总结【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高中哲学原理简单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简单归纳总结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存在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问题,如人生意义、道德规范、知识边界等。
在高中阶段学习哲学,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哲学原理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认识论原理认识论原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哲学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经验与理性:人类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经验和理性。
经验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而理性则是通过思维和推理而得到的。
两者相辅相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感性认识与概念认识:感性认识是我们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它是一种直接的、无中介的认识方式;而概念认识则是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的,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共同特征。
3. 直观与符号:人类的认识过程既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实验等,也可以通过符号的方式,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符号的运用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更加精确和复杂的思维活动。
二、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原理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的学科。
在高中哲学课程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原理,如:1. 实体与属性:实体是指具体的事物,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可以具有多个属性,通过属性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不同事物。
2.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事件引起另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探究因果关系,我们能够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3. 时间与空间:时间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先后顺序,空间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位置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认识和描述事物的重要维度。
三、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是研究道德和价值的学科,它与人类的行为和实践密切相关。
在高中阶段学习哲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伦理学的基本原理:1. 价值观与道德观: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社会认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或理念,道德观是指个人或社会认同的对好与坏、对善与恶的基本判断和价值取向。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整理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整理第一篇:高二政治哲学原理整理政治哲学原理整理([2,+∞)内部资料)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世界观】: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自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世界观】:(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3)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1)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二、唯物的辩证法(一)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既不能忽视和消灭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2)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具体联系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1)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一览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一览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4、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5、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旧人教版高二哲学上册原理汇总
【应用范围】:应用事物变化发展原理,说明看
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科技创新是
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
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
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
国家的宏观调控。整理ppt
11
•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 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 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应用范围】:应用物质意识关系原理,
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
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
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
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
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
求是的统一。
整理ppt
3
• 【应用范围】:规律客观性原理,说
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
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
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
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
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
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知识总结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哲学的派别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知的。
三、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全部人类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4.认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前进。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完整有条理)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原理 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自然界客观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 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时候,性原理 意识。
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 世界的物质 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 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统一性原理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性。
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 光看问题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相互关系原 (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理 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 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点。
(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l) 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 (l) 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 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的统一。
相互关系原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2) 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 理 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 一。
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 1)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系。
哲学中需要背的原理总结
哲学中需要背的原理总结减小字体增大字体辩证法1. 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 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1)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4)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3.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和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得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5.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1)二者相互依存。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旧教材,分课)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第一课原理与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意识产生后,自然界及其规律仍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
这要求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否则要受到规律的处罚。
①人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能随心所欲。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治理环境。
第二课原理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是事物自身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3.因果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总原理)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联系链的连结之中。
这要求我们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产生有客观原因,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分原理1)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高中哲学常识全册哲学原理归纳
高中哲学常识全册哲学原理归纳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规律客观性原理)②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
总纲(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观主义作风。
2、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做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反对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静止观;又反对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故而规律具有普遍性。
同时规律又是客观的: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创造或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作风。
5、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从意识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高中哲学常识知识点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常识知识点主要原理归纳总结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反对:只强调规律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根本动力、检验的标准、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反对盲目实践和空洞的理论。
运用:实践出真知;没有革命的实践就没有革命的理论(恩格斯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原理内容: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只是一定阶段、一定层次、一定范围的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扩展、发展认识。
反对:任何僵化的、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运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原理内容:合理的科学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干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创新哲学依据:唯物论〈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辩证法〈事物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要坚持创新,破除思想合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认识论〈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
高三哲学的原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哲学的原理知识点归纳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和矛盾斗争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发展的、无限多样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转化。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通过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变化,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对立于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它强调意识、精神或神灵等非物质的东西对世界的决定作用。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独立性,认为世界是意识的产物。
4. 唯心辩证法唯心辩证法是一种非科学的认识方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于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和内在矛盾产生。
它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世界内在矛盾的解释。
5.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和了解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对事物进行思维上的把握和理解。
6.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互动关系,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和解构,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7.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制度或结构对维持社会秩序和平衡的功能。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8.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存在的哲学思潮。
它关注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并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和权威。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认为人的自由和责任是构建意义的基础。
9. 规范主义规范主义是一种道德伦理学派别,强调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规范主义认为道德行为应当依据普遍适用的规则和原则进行,行为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这些规范。
高中哲学基本原理大总结
高中哲学基本原理大总结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表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所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咀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现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白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委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里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尊重、一发探、两结合、两反对)①做事情婴尊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第一课原理与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意识产生后,自然界及其规律仍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
这要求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否则要受到规律的处罚。
①人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能随心所欲。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治理环境。
第二课原理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是事物自身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3.因果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总原理)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联系链的连结之中。
这要求我们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产生有客观原因,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分原理1)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这要求我们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分析其原因,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分原理2)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这要求我们要根据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原理及方法论:(1)在整体和部分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这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善于在事物的运动中去认识事物,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
既要反对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如“刻舟求剑”)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即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如“稳如泰山”)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做到: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二是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三是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8.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事物运动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若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
9.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第三课原理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斗争性)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看到对立,而且要看到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看到对立,而且要看到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又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与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与一点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还可以相互转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1)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并且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总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辨方向、识大局。
(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支流也会促进或阻碍主流的发展。
(总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第四课原理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1.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及方法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把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起来。
2.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及方法论:(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分原理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分原理2)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再一次引起质变。
这要求我们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即:①要坚持适度原则;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另外,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优化事物的结构)3.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另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即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曲折的过程,即道路是曲折的。
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从而坚定信心,又要对前进中的困难适当估计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第五课原理与方法论:(认识论)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还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
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这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原理及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