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精品教学反思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1)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五、课堂反馈及时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
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 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
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 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12000个报告厅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 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 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颁奖词】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入选理由】
【颁奖词】
)的故事
推荐阅读: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 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
生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974年9月21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
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通关卡:(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听写词语知识宫闯关须知: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我的不会、易错点是:已解决:待解决: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16青山不老解析

品读课文 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1.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 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
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
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 了这片绿洲,这种执着的精神不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老人的 精神不老,难道青山还会老吗?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沙尘满天的城市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1、说话练习:
我想对这位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那么创造奇迹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呢?
就在如此险恶 的地方,我对面这 p 个手端一杆旱烟袋
的瘦小老头,竟创造
了这块绿洲。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 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 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 是不会老的。
联系课文内容, 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
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 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
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 情况下创造的呢?
❖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的地方。
❖ 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 物盘踞之地。
❖ 3、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

第16课《青山不老》一、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完整版)PPT课件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要点点拨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 辛和精神的可贵。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青山不老”的含义
?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肆虐 盘踞 淤泥 归宿 奇迹 价值 治理 荡漾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劲挺: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1
2
3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树梢卷过涛声,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 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 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
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 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 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 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 世界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6课《青山不老》(完整版)
知识链接
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 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 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 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 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 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 搬迁一次。
部编六年级上人教《16 青山不老》彭文欣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免费下载

练习说话:
(1)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2)你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 么?(例:我想对乱砍伐 树木的人说……)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本课件共有11张PPT, 课件播放完毕!谢谢你 的观看!
16 青山不老
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 流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 化土地面积1 700多万亩,近300 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 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 三大风沙源之一。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
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 辛和决心。
精品PPT课件
我会读:
治理 归宿 荡漾 肆虐 盘踞 淤泥 土炕 领悟 三番五次 风雨同舟
精品PPT课件
阅读提示: 1、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
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
况下创造的? 3、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
是不会老的”?
精品PPT课件
老人创造了怎样 的奇迹?找一找文 章中的语句,读一 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
变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 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 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 水土流失的精神。
导学提示一:
【任务】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2+2+3+2 土炕 肆虐 粼粼 盘踞 归宿 淤泥 荡漾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流程】 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词——轮读课 文——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评价】正确、通顺、声音响亮。 先举手的小组优先展示
3.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 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导学提示三
【任务】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3+3+3
【流程】 自读批注——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评价】普通话标准,概括性强,理 解正确。
导学提示四:
【任务】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 山是不会老的”?3+3+3
【流程】 自读批注——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评价】普通话标准,概括性强,理解正 确。
批注认真的小组优先展示哟!
阅读理解星
之所以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 因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 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指老人植树造林的 精神;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能造福子子 孙孙,世代相传;老人有限的生命创 造了无限的价值。
【流程】独立练习或思考——班内展示 【评价】正确率高。
【任务】补充资料,拓展延伸。4+2 此刻,当你抚着这块石碑,看着这篇树林 ,你想说些什么呢?
【流程】独立练习或思考——班内展示
【评价】普通话标准,概括性强,理解正确。
先举手的小组优先展示
小组踊跃星
就是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 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 甲”, 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这位老 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 小树遭看守所多次毒打。就是这位老 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 红,只说出了18个字:“我叫马永顺, 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顶6个。就是这 位老人,在临终前海哼着那首他自己 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 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 化祖国啊,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 嘿哟嘿哟…… Nhomakorabea小组踊跃星
导学提示二:
概括理解星
【任务】通读课文,思考: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3+2
【流程】 思考、批画——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评价】普通话标准,概括性强,理解正确。
交流认真的小组优先展示
1.“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交流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 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谈谈你的感受。
概括理解星
批注认真的小组优先展示哟!
1. 他所处的“大环境”──险恶。读第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 这个地方的险恶。 2)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 霜冰、沙尘暴。 3)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2. 他所处的“小环境”──艰苦。读文中第3自然 段。 面对五位同伴相继离去和同甘共苦的结发妻 子的突然离去,他没有被压倒,仍一如既往地在艰 苦的条件下植树造林。
作 业 (第二课时)
【任务】 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黑字注音。 土炕( ) 树梢( ) 肆虐( ) 淤泥( ) 劲挺( ) 眷恋( ) 2、填空 不( )不( ) 不( )不( ) 如( )如( ) 如( )如( ) ( )( )共存 日月( )( )
盘踞( ) 不禁( ) 不( )不( ) 如( )如( ) 三(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