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重点难点: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及答案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及答案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2.(2016·石家庄一模)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

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

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

这一言论() 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3.(2017·郴州模拟)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

……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4.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等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二 轮 复 习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建立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 6.世界贸易组织和中 国的加入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梳理
关键词: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热战

1.两个原因

二 轮 复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
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二 轮 复 习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跟踪训练〕
4.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
起,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加入的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B项不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D项不正确。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__罗__马__条__约____》 , 建 立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和 欧 洲 原 子 能 共 同 体 ; 欧 洲 共 同 体

2019年高考三轮冲刺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教案)

2019年高考三轮冲刺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教案)

2019年高考三轮冲刺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教案)一、高考回顾1.(2018,全国卷1)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60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力量壮大,故A正确。

2.(2018,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正确。

3.(2018,江苏卷)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

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图1 图2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①正确;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多极化趋势的反映,故②正确;不能体现出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故③错误;图中内容不能看出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故④错误;正确答案为A。

4.(2017,天津卷)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典题精讲典例1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

现在却成课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题技巧】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军事表现:故C错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美国二战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容,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付苏联,故B、D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的经济表现,目的是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的发展,故A正确。

答案:A典例2 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解题技巧】20世纪70年代初黄金价格开始上扬,原因就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可直接兑换黄金,使黄金需求量上升。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美元,A项错误;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突然急剧上升,但不能就此判断美国经济失去领先地位,比价的变化是国际金价变动的结果,C项错误;90年代,美元与黄金比价虽然回落,但美元仍然是国际流通的主要货币,D项错误。

【2019最新】精选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二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学

【2019最新】精选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二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学

【2019最新】精选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二课时主观题对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考查学案一、主观题对社会历史观的考查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3.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4.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2018·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

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推荐】专题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高分冲刺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揭秘与对点集训

【推荐】专题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高分冲刺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揭秘与对点集训

命题规律从考查角度看,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表现及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从试题分布看,对两极格局的考查较多,其次是多极化趋势;从考查方式看,更加多元化,有地图、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方式。

复习建议1.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脉络:战后初期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2.逐一梳理两极格局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提炼其中带有线索性的问题,如二战后美欧关系的演变、美日关系的演变。

试题大观非选择题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

2.(2016年全国文综Ⅱ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

3.(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判断,①是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当时奥匈帝国尚未解题;④是一战后的德国,奥匈帝国解体,波兰恢复独立,德国割让了土地给波兰等国,疆域有所缩小;③是二战爆发后的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捷克等地区;②是二战后的德国,因战败领土大为减少,东部大片土地割让给波兰等,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恢复了独立。

2018-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提升)

2018-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提升)
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2.亚太经合组织规定:任何提议,只要有一个成员反对,就不
能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都通过了提议,也不具有强制 性。这一规定体现了哪些原则? 提示: 一票否定原则、自主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相互 尊重原则。 3.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 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因为发达国家在资本、
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角度一
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
[备考分析]
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
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 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二要分析国际大背景下具体史实的特点、 影响,突出认识美苏两极格局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的对抗,同时将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 联系。
第12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①美 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③两 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②世界经 济区域集团化;③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 构建]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史论· 排查]
1.1955年3月,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 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 孩子。”其言论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由于核战争的毁灭性危险,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客 观上造成相对稳定的局势。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

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专题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专题立意本专题内容包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

基本上是按照近代欧美的资本主义代议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这一思路进行整合。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本专题在新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较为关注的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观念,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

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颁布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君主立宪制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行集体统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确立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1、君主立宪制确立作用:(1)对英国: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君主立宪制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议会改革的运动。

经过1832年和19世纪后期两次议会改革,英国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十四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十四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十四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45分钟)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如果你也赞同该观点,以下不能作为这一观点论据的是()A、计划催生美国与西欧贸易关系并巩固了北大西洋同盟B、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计划是战后欧洲分裂的重要征兆C、计划的实施激起西欧共产党不满并使其势力衰弱D、计划的出笼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2、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1962年7月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中指出:“它开创了主权成员国的统一先例。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

”对“它”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开辟了通向统一的欧洲目标的道路B、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C、自此,西欧在经济上不再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D、法德两国利益趋同,矛盾彻底消失3、“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

……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盟4、20世纪50年代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据此成立的组织()A、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促使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C、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D、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5、埃及尼罗河新闻台在评论第15次不结盟运动峰会的意义时表示,不结盟运动发起于特定历史时期,自20世纪末起,舆论对不结盟运动存在的必要性开始有所质疑,但这种质疑的声音并未阻碍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脚步。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①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使用单一货币:欧元;②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见知识点第24页;②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考向解读】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的加入。

【命题热点突破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衰落,美苏争夺称霸世界。

(2)表现(3)影响①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②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例1.(2016年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排除B项和C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C项和D项。

【规律总结】近年高考命题,大多集中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特别注重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化的重要史实的理解考查;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非选择题。

复习备考时,一要继续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二要分析国际大背景下具体史实的特点、影响,突出认识美苏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的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的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年高考2年模拟】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重点难点: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年高考2年模拟】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重点难点: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长春调研)《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2018山东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书信来往。

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

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3.(2018湖南怀化期末)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讲,他强调:“为把这项急迫的任务完成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而且我真挚地希望还有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

”这说明丘吉尔( )A.主张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B.认为欧洲联合是欧洲自己的事情C.主张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D.认为欧洲统一需要各国力量帮助4.(2018河北承德期末)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韩国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湾(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5.(2018山东济宁期末)1947年3月,《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柏林危机6.(2018福建福州调研)1947年,英法苏三国代表在巴黎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二模)“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X,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X或活动。

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

以下符合“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A.鸦片战争B.英法的殖民战争C.杜鲁门主义D.荷兰殖民者占领某某答案 C “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的。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公开反苏、反共的纲领,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前,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经典含义。

2.(2019某某某某二模)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

这一法案( )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答案 D 1947年6月,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权利,这一法案显然是受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即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选D项。

3.(2019某某某某一调)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

美国此举意在( )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最高法院认为,美国要想充当世界领袖就必须要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即美国最高法院否定种族隔离制度意在提升国际形象,故选C项。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单选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独占日本,主导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节,转向经济复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D.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2. 1955年9月,苏联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并随即与民主德国签约,规定民主德国可以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包括同联邦德国的关系。

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希望( )A.促进两德之间的和平统一B.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C.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D.维持两个德国及欧洲现状3. 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

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反映出( )A.美国因身陷越南战争国力严重衰退B.笫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C.联合国安理会全力支持巴拿马D.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的下降4. 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其全球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

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州。

布热津斯基意在说明( )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5. 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军队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日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

对此,俄罗斯、叙利亚予以强烈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与此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回顾]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考题印证]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7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7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含解析)

倒计时7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冷战”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

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2)表现。

①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②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欧元),加强科技合作。

(3)影响。

①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2.日本的崛起:(1)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②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因素,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③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并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

④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长春调研)《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2018山东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书信来往。

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

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3.(2018湖南怀化期末)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讲,他强调:“为把这项急迫的任务完成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而且我真挚地希望还有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

”这说明丘吉尔( )A.主张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B.认为欧洲联合是欧洲自己的事情C.主张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D.认为欧洲统一需要各国力量帮助4.(2018河北承德期末)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韩国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湾(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5.(2018山东济宁期末)1947年3月,《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

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柏林危机6.(2018福建福州调研)1947年,英法苏三国代表在巴黎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此时英、法两国提出了令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

其中一条就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让苏联根本无法接受。

最终苏联代表拒绝了援助计划,离开了巴黎。

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B.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C.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D.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7.(2018山西太原期末)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兴起。

这些新变化推动( )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8.(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某次国际会议后发表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下列关于此次会议和宣言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B.据此宣言精神,中国提出“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C.强调了面对全球安全新威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的必要性D.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缓和与动荡并存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9.(2018陕西西安调研)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

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A.南北贫富差距已缩小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扩展D.经济全球化已经实现10.(2018广东肇庆统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B.世界多极化的形成C.经济全球化的冲击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1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

这说明(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D.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12.(2018东北名校联考)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

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

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13.(2018江西二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

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不“奖励”朝鲜拆除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7分)1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致轮廓是: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或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角色与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

反恐和防扩散等成为最迫切的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后处理,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

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

——摘编自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2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刺激苏联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这是美苏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对欧洲争夺的表现,故A项正确;联邦德国已经去军事化,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是华约成立的借口,故B项错误;序言内容跟维护世界和平无关,故C项错误;华约成立的结果是两极格局形成,不是主要意图,故D项错误。

2.A 据材料可知,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至少有25封书信来往,最终苏联做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解除了封锁,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双方妥协收场,未体现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有书信来往,最终互相妥协解决了危机,并不能说明美苏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未反映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3.C 据材料中的“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可知,丘吉尔并未主张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丘吉尔主张英联邦、美国与苏联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据此可知,欧洲的联合并非自己的事情,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英联邦……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说明丘吉尔主张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4.A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美国在亚洲的“热战”遭遇挫折,于是组织了联合防御体系和共同防御条约,故A项正确;1954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防御体系不仅仅针对中国,故B项错误;美苏冷战的焦点一直在欧洲,故C项错误;冷战开始时对抗的尖峰是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材料反映的是防御体系,且美苏无直接大规模的直接对抗,故D项错误。

5.A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3月”及主要内容“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全世界意义”可知,文章评价的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6.C 从材料可知,苏联拒绝了马歇尔计划,因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表述不准确,故A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指法国和西德等国家联合摆脱美苏控制的行为,与材料中苏联没有参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其中一条就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让苏联根本无法接受”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英法苏三国代表在巴黎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可知,苏联一开始没有被排除在马歇尔计划之外,故D项错误。

7.C 根据所学可知,多极化至今还没有形成,国际政治新秩序也没有建立,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兴起”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控制力下降,这有助于彼此作出妥协,故C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峙依旧是国际局势的主旋律,美国战略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故D项错误。

8.A 根据材料中的“现有的军事集团……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可知,该会议反对美苏两大集团,这是不结盟运动会议,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故A项正确;中国提出“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方针是为了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苏联的修正主义,与这次国际会议和宣言的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新威胁”是指冷战结束之后的恐怖主义等因素,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此会议是在冷战期间召开的,故D项错误。

9.B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各自具有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缩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不同国家分别具有了不同的经济优势,出现经济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形成,与材料中不同国家各具经济发展优势不符,故C项错误;当今世界没有实现经济全球化,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