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合集下载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郑州市的西南部。

金水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水利概况:
1. 地理位置优越:金水区位于中部地区黄河中游平原的南缘,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2. 丰富的河流和湖泊:金水区境内有多条河流和湖泊,如金
水河、金水湖、汇通潭等。

其中,金水河是金水区的母亲河,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为区域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强大的水利设施:金水区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水利设施,包
括水库、水闸、泵站等。

这些设施可以调节水流,并保障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4.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金水区积极进行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金水区还注重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保障,建设了一系列水处理厂和供水管网,确保了市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总的来说,金水区水利概况良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善的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同时,金水区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郑州市概况 (2)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结论 (6)致谢 (6)参考文献 (6)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Keywords: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引言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简介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中原地区。

城市总面积7600平
方公里,全市共辖6个市辖区和4个县。

郑州市总人口超过1400万,是中国内陆城市之一。

气候
郑州市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集中,气温适宜。

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709.2毫米。

空气质量
郑州市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二氧化硫等。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推
广新能源汽车等,积极改善空气质量。

水质
郑州市的水源主要来自黄河和淮河。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
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超标物质主要有重金属、硒和氟等。

政府大力
治理水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垃圾处理
郑州市垃圾处理规范化程度较高,垃圾分类得到普及。

市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新政,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总结
郑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政府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贾小成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郑州市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不合理开发资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非生态农业生产等原因造成的.应加强管理,科学地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符合环保政策导向和生态保护战略加以防治.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贾小成
【作者单位】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池州市贵池区普丰村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原因及防治措施 [J], 贡家芳;胡宏祥;刘晶;何方;张震;黄界颍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马关义
3.新疆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J], 张继新;张颖慧
4.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陈雷;孙西平
5.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J], 樊津江;何颖;杨蕾;贾小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

18EXPERIENCE 区域治理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汪月月,盛春美,孙梦雲,魏世辰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是水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密切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经济建设。

地下水是郑州市主要的供水来源,文章通过分析郑州市近些年来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变化情况,对其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和污染问题给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变化;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TV2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018-0002一、郑州市气候及水资源情况郑州市总面积约为7446.2平方公里,全市水面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

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以及郑州市生态水系工程的开展,郑州市的水域面积将会不断增加。

郑州境内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

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约150.4公里,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

郑州市属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型大陆型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

根据2019年《郑州市水资源公报》,郑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5.2876亿m³,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3.6427亿m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0988亿m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4539亿m³。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1.1605亿m³,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0.8073亿m³,山前侧渗量0.1310亿m³,井灌回归量0.1163亿m³,总补给量为2.2151亿m³;扣除井灌回归量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0988亿m³。

[1]二、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从近十几年的地下水实测资料分析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与开采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开采量少,地下水位埋深下降、开采量增加,则地下水位埋深上升、水位下降。

郑州地理

郑州地理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3. 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鉴定、检测、评估和应急处理建议。

4. 应急协调组应急协调组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单位及媒体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报警发现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救援(1)切断泄漏源:迅速采取措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3)现场警戒: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灭火救援:根据火灾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3. 医疗救护(1)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卫生防疫: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4.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充足,为现场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5. 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五、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 整改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简介
本文档旨在概述郑州市的地质条件。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

了解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于该
地区的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

地质特征
郑州市地质条件多样,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1. 地质构造:郑州市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构造类型包括隆起、断裂和褶皱带等。

2. 地质年代:郑州市地质年代较古老,包括古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四至新生代等。

3. 地质类型:郑州市地质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湖交互演化沉积等。

主要岩石类型有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等。

4. 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包括平原、丘陵、河
谷和山地等。

地貌类型多样且地貌起伏较大。

影响及应用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的各项活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作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依据。

2.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3. 对资源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4. 对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多样,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研究地质条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指导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对郑州市地质条件的概况,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供相关信息供工程建设参考。

2. 地理背景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

地理位置使得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一定影响。

3. 地下水位
郑州市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在黄河附近地区。

这对工程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选择和水利工程的设计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4. 土壤类型
郑州市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土、粉土和河道沉积物等。

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措施。

5. 地震活动
郑州市位于中国地震活动带,地震频发。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考
虑地震对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地震防护措施。

6. 地质灾害风险
郑州市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 工程建设建议
基于以上地质条件特点,建议在郑州市的工程建设中:
- 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 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应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 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设计抗震设施;
- 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以上为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工程建设提
供一定的参考。

(发表)郑州市水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郑州市水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郑州市⽔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郑州市⽔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吕林英耿现州郑州⼤学⽔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通过对郑州市⽔资源分布﹑利⽤及⽔质状况分析,探讨了郑州市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产⽣根源及应对措施。

郑州市⽔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然条件差,加剧⽤⽔困难。

②⽤⽔浪费,⽔资源供需⽭盾突出。

③地下⽔开发过度,造成⽔资源短缺。

④⽔污染严重,造成⽔质型缺⽔。

⑤⽔资源管理制度⽋缺,输⽔系统不完善。

郑州市⽔问题的产⽣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与⽔资源利⽤不协调,⼈⼝密度⼤,⽣活污⽔和⼯业废⽔排放量⼤。

针对郑州市⽔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是以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标,加强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的重视,创造和谐⽔⽂环境。

本⽂对合理管理⽔资源﹑提⾼⽤⽔质量和促进郑州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定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安全;⽔资源;应对措施;郑州市1 引⾔⽔问题是当今世界⾯临的重⼤问题之⼀,也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1]。

⽔能促进⼀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反之,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果⼀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得不到⾜够的重视,它就会给⼈类的⽣产、⽣活带来很⼤影响。

郑州市处于淮河和黄河两⼤⽔系之上,对其⽔资源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追溯⽔问题产⽣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郑州市⽔资源管理⼯作的重点任务之⼀。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建⽴⼀个健全的⽔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2 郑州市⽔资源现状及主要特征2.1 郑州市⽔资源概况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中原的中⼼地带,北临万⾥黄河,西靠中岳嵩⼭,东﹑南接黄淮海⼤平原。

属北温带季风⽓候,年平均⽓温14.3℃,平均降⽔量640.9mm。

境内⼤⼩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系和淮河⽔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150.4公⾥。

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南北相通的枢纽,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发展迅速,⼈⼝密度⼤,给郑州市的⽔资源系统带来了沉重的压⼒,如⼯业⽤⽔量⼤,造成供⽔紧张;⽣产、⽣活污⽔排放量⼤,导致河道污染严重等。

郑州地质地貌调查报告

郑州地质地貌调查报告

郑州地质地貌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对郑州市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研究。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土壤肥沃。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郑州地质地貌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貌景观。

地质特征郑州市地质构造主要为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壳稳定,地震活动较小。

在地质时代上,郑州属于平原型地区,其地质年代相对较新,主要分布有黄土、河流冲积物等地质层。

郑州市地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平原和河流地貌。

平原地貌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为黄河的冲积平原,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其水负荷巨大,经过漫长的冲刷沉积作用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地貌。

地貌景观郑州市地貌景观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形成的地貌景观,也有人为修饰或开发的人工景观。

以下是郑州市的几个典型地貌景观。

黄河滩区黄河滩区是郑州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景观之一。

这里是黄河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郑州市重要的农田集中地区。

黄河滩区的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景色壮美。

城市高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郑州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这些高楼大厦在城市的地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给郑州市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

经济开发区郑州市的经济开发区是人为修饰或开发的人工景观之一。

这些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是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开发区地貌多样,包括厂房、道路、绿化景观等。

通过对郑州市地质地貌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郑州市具有平原地貌和河流地貌特点。

郑州市的平原地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河流地貌则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在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保护和利用郑州市的地质地貌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地貌景观,让郑州市的地貌景观更加多样化和独特化。

也需要加强地质监测和灾害防范工作,保护地质环境和确保城市安全。

,郑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旨在增加对该地区地质地貌特征的了解,为地质保护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压力持续增长,其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郑州市水资源的现状,综合分析其供水、用水和近年来的水资源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水资源;供水;用水;现状1水资源概况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包括有黄河、淮河两大河流,淮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4%,黄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2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亿m³,其中地表水7.03亿m³,地下水8.85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23m³,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

郑州市水资源总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由于季节变化和地形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很不均匀。

[1]。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供水情况2019年郑州全市总供水量为21.6518亿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3975亿m³;地下水供水量6.6468亿m³;其它水源供水量为3.6075亿m³,见图1。

图1供水量分配郑州市各地区供水量如下表所示,其具体趋势见图2。

表1 2019年郑州市供水情况一览表图2供水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2019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供水量最大的地区均为郑州市区且大于其他地区;地下水供水量最大的地区为中牟县,达到了1.4亿m³,其余各地区之间均有较大差异,这与各地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用水取水方式密切相关。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塘坝和窖池工程、河湖引水闸工程和河湖取水泵站工程供水量均较小,其次是水库工程供水量,均非该地区主要供水方式。

引黄水量和南水北调水量均属外调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83.6%,为该地区主要地表水供水方式。

详见下图:图3地表水供水量统计2.2用水情况2019年度郑州市用水总量为21.6518亿m³,符合河南省下达给郑州市2019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用水总量目标值24.19亿m³的要求。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对郑州市的环境条件概况的简要介绍:气候郑州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和秋季温暖舒适。

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

郑州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地理特征郑州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市内多条河流穿过,包括黄河和中原运河。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为郑州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郑州市周围还有一些小山丘和湖泊,增添了城市的自然风光。

环境保护郑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市政府致力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气和废水处理,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此外,郑州市也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自然资源郑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郑州市还拥有一定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业生产和灌溉。

人居环境郑州市致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

市内有众多公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和教育资源丰富,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总之,郑州市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改善中的人居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郑州市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对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的简要介绍。

参考资料:- ___官网- ___官网。

郑州市地理环境及农业发展

郑州市地理环境及农业发展

郑州市地理环境及农业发展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黄淮平原。

全区介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34°58′之间;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

现辖1个县、5个市、6个区。

全市总人口7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1.1万。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一、郑州地质地貌条件:(一)、地质、地理环境概况从大地构造看,本区处于华北地台之南缘,其地壳形成大约是从46亿年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5个地质时代,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今日地貌各种形态。

整个古生代总的气候温和湿润,早期节肢动物大量繁殖,中后期成为鱼类世界,植物从低等藻类逐渐演变进化为灌木和乔木,异常茂盛。

郑州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就是这一时期生成的。

中生代,系从距今2.3亿年至距今约7千万年。

一次大规模造山运动,形成了郑州地区的嵩箕二山和西高东低的地貌雏形。

炎热干燥是这一时期气候总的特点,中期也曾有过一个温和湿润的时段,在这一时段一些高等哺乳类动物相继出现,统治本时段的恐龙也曾踏足郑州东部地区。

新生代,系从距今7千万年开始至今,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也波及到郑州地区,其早期下沉,大部没入海底,嵩箕二山成为海中之岛;后来西部逐渐上升,海水后退,成为山地,东部仍被海水淹没;大致在距今1.4万到1.2万年期间,由于黄河淤积,海水后退,东部露出海面成为平原。

其后,又经过1万余年的地壳演变与发展,不仅造就了郑州地区可供人类生息繁衍的优美地貌环境,同时,也形成了郑州地区优越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从我国三大地势台阶看,郑州地区横跨在第二和第三台阶上,西部的嵩箕山地属第二台阶的东部前缘,东部平原是第三台阶的上部,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则构成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过渡的边坡。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1自然概况1.1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

地形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高、中、低3个阶梯,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区丘陵与平原分界明显。

全市山区面积2377km2,占总丽积的31.9%;丘陵区面积2255km2,占30.3%,平原面积2815km2,占37.8%。

1.2气候、土壤、植被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

C,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26~27℃,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35.6ram。

全市土壤分为潮土、盐碱土、褐土和棕壤土。

其中潮土面积2181.8km2,占全市面积的29.3%;盐碱土面积53.6km2,占全市面积的0.7%;棕壤土面积1005.2km2,占全市面积的13.5%;褐土面苇'P,4205.72km,占全市面积的56.5%。

郑州市植物种类繁多,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林木主要有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等200多种,截至2000年郑州的林地覆盖率为16.4%。

1.3水系、河流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7446.3km3。

黄河流域面积2011.8km3,占全市总面积的27%;淮河流域面积5434.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3%。

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

过境河道有黄河、伊洛河,多年平均过境总水量444.1亿m(黄河花园口站),其中伊洛河过境水量31.4亿m3(黑石关站)。

322水文特性2.1降水郑州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为635.6mm,降水水汽来源主要借助于夏季季风,把大量的水汽从太平洋、印度洋上空输送到此,因环流形势不同,盛夏暴雨期间的水汽来源主要有3个:一是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南海北部湾;三是来自东海。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总体上是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但中部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降水量较大。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论述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现状分析
郑州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以下是现状的主要问题:
1. 空气污染:郑州市的工业化和车辆排放导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使得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2. 水污染:郑州市的水资源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严重污染,使得水质恶化,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郑州市的迅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大量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对策建议
为了改善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
1. 着力控制大气污染:加强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标准,促进
清洁能源的推广,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量。

2.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和监管,提高水环境的质量,保护水资源。

3. 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城市
绿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境
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上述对策,相信可以有效改善郑州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常庄水库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常庄水库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常庄水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及河情报告一、自然概况。

常庄水库库区小流域位于贾鲁河支流,贾峪河中下游,属土质浅山丘陵区,地处郑州市西南郊。

常庄水库又是市区供水蓄备水源之一,流域面积12060亩,辖14个自然村,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向东北走向,西南部和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坡陡,两岸峭壁高达15—25米,耕地多为坡地或阶田。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四季分明,降水不均,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116mm。

土壤多为重粉砂壤土,土层厚、渗水力强。

流域内原植被稀少,林地只有一些零星的果园,树种主要有柿树、榆树、泡桐、荆条等,草皮主要有羊胡草、蒿类,零星地分布在荒坡和河床内。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流域内严重水土流失面积8000亩,占总面积70%,该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流失方式主要以水力冲蚀和面蚀为主,流域内沟壑纵横,地面破碎,沟壑年年冲刷,年年扩张。

库区沿岸及流域内各沟道两侧由于流水的侵蚀下切,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散落、滑坡、崩塌等现象,据实地现场调查,每年雨季后多处塌方、滑坡现象不断,大量的泥沙流入常庄水库,水库库底淤积,年年加厚,经淤积测量,原设计死库容50万立方米,现死库容仅20万立方米,减少30万立方米,这严重威胁着常庄水库大坝的安全,缩短水库寿命。

同时常庄水库又是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备用水源地,目前我市水资源严重缺口,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由于库岸及沟道两侧崩塌、滑坡也使流域内村民耕地减少,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今年由于2003年汛期持续时间长,雨水大,蓄水多,自10月份以来,水库一直处于满库高水位运行状态,水库长期高水位运行,库区沿岸被库水浸泡渗透,加之风浪冲刷,造成多处连续塌方,损毁耕地,有些地方还危及沿岸村民的交通及住房安全,如道李村库岸塌方侵蚀土地20亩,建在库岸附近的抽水机房和鸡房也面临塌陷的危险,赵仙洞村塌方危田50亩,刁沟村塌方多处,其中7眼水井被泡塌,新建的一座大型提灌站围墙也被水淹没而倒塌,刁沟村唯一的一座桥堤坝沉陷,另有两家宅基地将被泡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属黄河中上游、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交接地带,郑州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阶梯状降低,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分界明显(山地水土流失模数在200~2000t/a.,丘陵水土流失模数2500-5000t/a.km2).全市现代地貌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东部平原占总面积的1/3,其中山地2377km2,占31.9%;丘陵2255km2,占30.3%;平原2815 km2,占37.8%。

可见,郑州市从地质地貌分析是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

郑州市水土流失现状
郑州市总面积7446.2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795km2,尽管已累计治理2655km2,实际保存2200 km2,仍有1500km2需要治理,而郑州市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比较严重,水力侵蚀面积1108 km2,风力侵蚀面积383km2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还有5~10km2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在发展。

郑州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
郑州市现共有矿山企业1672个.其中煤矿830个(国有重点煤矿6个,地方国有煤矿33个,乡镇煤矿791个,全年生产原煤188.63Mr),有色矿山238个,建材矿山555个.化工矿山23个,其它矿山26个。

就煤矿开采,郑州市目前大多为竖井。

1.开采出的煤露天堆存,随风产生的煤尘造成空气污染;2.煤矸石堆存侵占耕地或依山坡堆放,易形成泥石流及滑坡灾害,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或矸石截流山谷,造成洪水灾害,并直接威胁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3.井下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地表产生变形,变形波及和影响位于开采范围内的房屋,农田及流水冲沟,形成地表沉陷,并影响公路设施建设;4.植被减少使涵蓄水的功能下降,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暴涨暴落,影响地下水和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补给。

郑州市因采矿、采石等,共破坏植被54.31Mm2,损坏地貌10.1Mm2,其中损坏梯田37.5Mm2,累计堆放排弃量40Mm3。

开发建设项目集中的地区,土地生产力平均下降60%,部分土地甚至弃耕绝产。

郑州新密市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房屋裂缝倒塌,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有房子不能住,心惊胆颤防地震。

尤其是1999年一场山洪造成百余人伤亡,数百间房屋被冲,农田淹没,损失上亿元。

2 水资源的污染与过度开发
2.1 地表水系污染严重
郑州市境内河流数十条,分属黄淮两大水系,由于地形复杂,郑州市降雨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淮河流域大,黄河流域小。

郑州较大的河流有贾普河及其支流贾鲁支河、东风渠、熊耳河、金水河、七里河、潮河、颖河、双洎河、索河、枯河、伊洛河等,上述河流中,除伊洛河天然水量较大外,其它现状天然水量很小或为季节性河流,所有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贾鲁支河及其支流汇人了郑州市区全部城市污水,双洎河汇人了新密、新郑数百家造纸等工业废水,至郑州出境断面多项指标超V 类水质标准。

区域内水库、湖泊容量明显减少,沿河低洼湿地及黄河滩地等湿地保护也不完善。

有些水利工程失效,湖泊水库淤废,失去其蓄水调洪等重要作用,以及黄河郑州段连年断流也加剧了地区的荒漠和干旱。

2.2 地下水过度开采
郑州市城镇周围及排污河流两侧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深层地下水质良好。

近几年由于人为污染报废井近二十个,地下矿物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也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现整个城区地下水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边缘已延伸到中心城区以外,水位下降最多在100米以上。

2.3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郑州市目前正在建设“九桥九路”。

1、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因清理现场,减缓坡度或修筑路基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2.清除天然植被和表层有机物质造成植被面积减少,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和土壤肥力下降;3地面硬化不渗透面积增加,水的滞留能力将减少,地表径流洪峰值提高,水的汇流速度将增加,从而增加城市水灾的危险度,同时,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4.导致附近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混浊,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致使生产力下降和水生动物食饵减少;5.土地资
源的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景观破坏,会产生区域性水文、气象的负面效应。

2.4 非生态农业生产
城市化的发展,郑州市耕地面积在“九五”以5km2/a在减少,水资源在农业上利用效率低,且郑州市许多耕地灌溉用水以污灌为主,不良的灌溉及排水系统导致一些耕地,土壤盐渍化,污染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破坏了原有土壤内自然生态平衡,加速地面植被破坏和
水土流失,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有些耕地每亩用化肥达13.9kg,农药1 甚至3l【g,破坏土壤和植被之间的营养物质循环,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结构及有机物分解过程发生变化,有些地区土壤已出现薄层化、石质化和贫瘠化。

这更将大大降低土壤持水能力。

相关理论计算表明:在菁满产流的条件下,当降水量小于300mm时,无侵蚀土壤(厚lOOcm)、轻度侵蚀土壤(厚75cm)及中度侵蚀土壤(厚50cm),均能持水而不产生径流,当降雨等于或大于
300mm时,超渗产流现象开始从侵蚀土壤中出现,并且径流随着侵蚀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石质土地上,降雨几乎全部为径流25 项目建设单位法制观念淡薄郑州市生产建设项目(包括已建、在建、扩建、改建)共有4000家左右。

有些建设项目投有严格按照国家及市颁布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生产,工程营运期补偿措施不到位,甚至个别企业无视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在未办理任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关手续的前提下,擅自开工,尤其是乡镇企业规模小,能耗、物耗高,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措施不到位,甚至是职工生命安全都投保障。

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另一方面是法律意识淡薄。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 科学划分单元,综合治理
以各县(市)行政区域为单元,各部门责任和利益明确,成立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自然资源区内水土保持、防洪、灌溉、供水、地下水保护、固体废物处理、污水排放、以及森林、草地、娱乐和生态资源,实行上下联动,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同治、长短结合、山水林一体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经济利用相结合,治理与造地相结合,保护与收益相结合。

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由新闻媒体曝光,发挥社会效应。

3.2 加强管理.依法办事
水土保持法提出“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防治水土的方针。

其中,将“预防”作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转变传统认识和管理思想,强化对水土流失轻微、植被尚好的地区的管理制度、防治措施,技术标准和人力物力投入等。

郑州市要结合本地区地理特征与气候条件,出台适宜郑州市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制度。

严格执行“三权”,认真落实各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及限期治理制度在监督执法中,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认真查处违法案件;在方案编报审批上,严格按照编制单位的资格等级进行;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依法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做到专款专用。

3.3 推行清洁生产。

节约自然资源
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推行清洁生产,它能最有效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通过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降低污染程度;对产品,减少从原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鼓励电场粉煤灰、农田秸杆等废物综合利用及旧宅、砖窑、采石场的复耕,积极开拓煤矸石等废物的综合利用途径。

3.4 开发与保护并重。

建立以台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体系
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优化,要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建立起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体系环境是资源生成的动力,资源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资源的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资源生产力。

因此,要把环境保护融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使两者互为一体,持续发展。

3.5 符合环保政策导向和生态保护战略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报告书的建议中包含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具有防止生态环境破坏措施和防治污染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并结合经济、技术等因素决定采取的方案。

从克服重大生态障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开发建设活动的水土流失防治,不仅应加强预防工作,恢复被破坏的土地与植被,补偿损失和削弱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有责任参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工作,如生态系统重建或重要生态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