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历史与水土流失状况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报告

水土流失报告

水土流失报告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对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北方地区仅有20%的土地可以用于耕种,而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对土地进行保护。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受到水土流失影响的区域不仅仅包括耕地,还包括生态、工矿区等多个领域,这使得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变得更加迫切。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墾和过度伐木等。

2.天然因素。

例如干旱、高温和强风等。

3.水土结构不当。

例如一些地区的土地缺乏有机质而变得松散,这样的土质面对强风或大雨的冲击就会比较脆弱。

4.其他因素。

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规划等。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因为这些区域的土地大部分被洪水侵蚀,使得农作物无法成长,甚至会导致土地的沙化,这样就会造成大规模的生态恶化。

五、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2.加强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推广合理施肥和轮作制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4.注重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

6、结语水土流失的问题是一个与生态的协调、农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密不可分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和保护,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流失的水土得到恢复,让土地健康地为我们服务。

水土流失状况综述

水土流失状况综述

综述2006年,全国11条大江大河径流量: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辽河、钱塘江均低于多年平均径流量,珠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均超过多年平均径流量;与2005年相比,黄河、海河、塔里木河、黑河变化不大,长江、淮河、松花江、辽河、钱塘江下降较大,珠江、闽江均有增加。

各流域土壤侵蚀量: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辽河、黑河均低于多年平均侵蚀量,松花江、钱塘江、闽江、塔里木河与常年接近;与2005年相比,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有所下降,海河、珠江、黑河有所上升,钱塘江、闽江、塔里木河变化不大。

2006年,开展了金沙江下游地区和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两个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

金沙江下游水土流失面积4805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4%,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不同侵蚀面积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4%、47.1%、17.3%、7.8%、3.4%。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土地总面积为3379平方公里,工程实施前水土流失面积18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3.7%,其中,轻度、中度、强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756平方公里、787平方公里、271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1.7%、43.4%、14.9%,年土壤侵蚀量384万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119吨/平方公里。

经过三年的治理,试点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396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程度78.2%;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886吨/平方公里。

2006年,水土流失灾害事件主要发生在河北、江西、福建、云南等地,主要灾害类型为山洪、滑坡和泥石流。

2006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10.15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0万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6.15万平方公里。

综合治理面积中,新修水平梯田29.8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71.4万公顷,种草45.9万公顷,其他工程23.5万公顷,封禁治理89.6万公顷,当年竣工综合治理小流域2541条。

浅谈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浅谈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2 水 土 流 失 的形 成 原 因 淘涮。 般来说 ,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 因可 以分为两种 , 一 种是 自然原 5 水 土 保 持 监 理监 督

因, 也 就是因为地形地貌 、 气候条件 、 植被等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 5 . 1水利工程建设项 目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另一种则是人为原因 , 也就是人们 对水 土资源不合理利用或者其他 监理机构依据国家标准 、 设计文件及施工合 同对工程建设 过程 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其 中对林木资源的不合理采伐 、 过度放 中的质量 、 进度 、 投资进行 控制 , 对水 利工程 中涉及 的水 土保持 措 牧、 陡坡开荒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 因。 施, 对水利工程建设 过程 中可能引起 的水 土流失加以监督控制 。水 在我 国山区、 丘陵区 、 风沙区以及大江大河上游地 区均容易 出 利工程建设项 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及林草措施对 主体 工程起 不容 现水土流失 的现象 , 一直 以来 , 这些地 区都是我 国重点保护的区域 , 忽视 的辅助作用 , 因此在 主体 工程 的施 工过程 中, 监理工程 师应 具 只有对这些 区域 防治 水土流失 ,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 水土流失严 备水土保 持环境意识 , 对施工过程中人为扰动原地表植 被的行为应 重,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的现象 。 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 中, 水资源仍 进行监督 控制 , 同时也是对主体工程更好地执更长久地发挥作用负 然是极度缺乏 的资源 , 为 了保 障水 资源的充足 , 国家建 设了大量 的 责 。 蓄水 、 引水工程 , 在一些大中型的水利工程 中, 施 工单位一般都会在 5 . 2水利工程建设项 目中水土保持政府监督 其 中设置水土保 持设 施 , 但是这两项 工程往往都是想脱离 的 , 而还 水利工程建设 项 目中水 土保持措施实行政府监督 , 主要 是对水 有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并没有意识 到这一点 , 因此在工程投入使用之 利主体工程施工过程 中造成的水 土流失状况 、 措施及成效进行实时 后极容易 出现水 土流失严 重等现象 , 因此水利工程建设 中, 水土流 监测 ,对水利 主体工 程施 工过程 中水土保持措施 质量进行监 督管 失防治工作 迫在眉睫 。 理。 对 工程项 目中的各参建单位进行环保竞赛 , 鼓励 文明施工 、 科学 3 水 土 保 持 规划 设 计 管理 , 监督各参建单位 的工程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 中, 为 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 的顺利 进行 , 第一步也 结 束 语 就是需要相关技术人 员对水利工程 的水土流失现状及 形成原 因进 总之 , 水利建设项 目中的水土保 持设施 , 必须 和主体工程 同时 行全面分析 与检 测 , 然后才 能够有针 对性 的设计防止方案 , 最后还 设计 、 同时施工 、 同时投产使用 ; 建设工程竣工验 收时 , 应 当同时验 需要经过会计部 门对水土保持工作 的造价进行估算 , 这样才能够真 收水土保持设施 , 并有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正达到防治 的效果 。 项 目中的水 土流失防治 , 主要应从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 水土保持 措 在水利工程开始建设之前 , 项 目部工作人员 需要对水 土保持设 施实施 、 水土保持监测 以及水 土保 持监理监督 四个方面着 手 , 这 四 施进行细化并完善 , 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因扰动原 地表 而出现水 土流 个方面是一个完整 的技术体系 , 是一个有机整体 , 缺一不可 , 忽视任 失现象 , 并根据相应 的监测数据 以及当地的条件来对其进行合理 的 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水土流失防治 的脱节 。 规划与设计 。虽然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 中, 水土保持设施 的功 能并 参 考文 献 不 突出 , 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其根 本人手 , 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 中尽 【 1 ] 韩庆, 饶 玮, 鲁顺保. 谈 开发 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 的编制l J 1 . 现代 量降低工程 造价 , 从 而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 保 证水利工程 的正 常运 农 业 科 技 , 2 0 0 8 ( 2 0 ) . 行。 【 2 】 谷来勋. 搞好水土保持 践行科 学发展观[ J ] . 河南水利与 南水北调,

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

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

第5卷 增刊2006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 orestry University (S ocial S ciences)V ol.5 Su pp.Sep. 2006收稿日期6225第一作者杨光,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

电话2633 y 33@jf 地址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杨 光,丁国栋,屈志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摘要:水土流失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起源、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并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以期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中图分类号:X 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116(2006)2增刊20072206R evie w o f Soi l and Water Conser vation Development in Chi naY ANG G uang ,DING Gu o 2d ong ,QU Zhi 2qiang(Colleg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 estry University ,100083,P.R.China )Abstract : Threatening human ’s survival and developm ent ,soil and w ater er osion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the whole w orld.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chievment and pr ocess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in China.S ome opi nions ab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on s 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 are put forw ard f or prom oting the developm 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K ey w or ds : soil erosion ;s 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 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存的两大问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水土流失。

中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中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作业人:孟庆贺学号:2011300040227院系:经管院国金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全流域还有50多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需治理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横跨中国的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180万km2 。

长江流域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长江流域内山丘地区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

保护和合理利用流域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健康长江、加快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有效途径。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一、水土流失现状(1)流失面积与分布: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3.74万km2,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为53.08 km2,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km2的30%,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2亿吨。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50余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

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三峡库区和中游的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皖诸水的中上游。

(2)流失类型与程度: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泥石流、崩岗等。

其中水蚀面积达52.4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2%。

风蚀面积0.6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0.66万km2。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3万多处滑坡和3000多条泥石流沟,另外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地区还分布有近10 万个大小崩岗。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3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水土资源的破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工农业的发展,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大敌。

3.1 破坏土地资源,威胁人类生存基础。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得基本元素。

黄土高原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持续性破坏,进一步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地表物质沙化。

由于流失冲击使基岩裸露,造成土地大面积损失,从而直接威胁黄土高原人民群众的生存基础。

4.1.2 土壤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又是影响径流的因素,因此,土壤的各种性质都会对侵蚀产生影响。

结构良好的土壤中,有适宜的水、气热条件,利于作物的生长;反之结构不良的土壤中,其水、气、热条件差,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土壤容易遭受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土壤分散,二是土壤的透水性不良,雨水的入渗速度慢,使地面极易形成径流。

黄土高原大部地区为黄土所覆盖,厚度一般为100~200m。

土壤中砂粒及粉砂粒含量多、粘粒少、颗粒间粘结力弱、稳定性差,易遭水蚀和风蚀。

黄土高原线状侵蚀,特别明显和强烈,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强弱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研究其抗冲性和抗蚀性,对水土流失的制约因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常人们利用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做为衡量土壤抵抗径流侵蚀的能力。

土壤愈粘重,胶结物愈多,其抗蚀性愈强,腐蚀质能把土粒胶结成稳定团聚体,因而含腐殖多的土壤抗蚀性强。

凡植被较好和梢林茂密的地方,枯枝落叶层厚,结构松软其土壤抗冲刷能力极强,抗冲刷系数均在98L. s/ g 以上,土壤质地较粘重,小于0. 01mm 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为30 %~45 %,土体不易在水中分解,土壤抗冲性较强,土壤抗冲刷系数介于0. 262L. s/ g~1. 412L. s/ g 之间,多见黑垆土与土娄土土壤;凡植被稀疏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土壤质地松散,土壤抗冲性较差,小于0. 01mm的物理性粒含量仅为5 %~10 % ,土壤沙化严重,土壤抗冲刷系数仅为0. 010L. s/ g~0. 047L. s/ g。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水土流失是指坡面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受到过度蚀减、损失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会加速土地的退化,导致土地变得贫瘠、
沙化、荒漠化,使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会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层,导致
水资源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使土壤、植被、水
文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4. 经济损失: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地的价值损失,包括土地的价值、森林的价值、草原的价值等,导致经济损失。

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水土流失的原因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

2. 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调查:调查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包
括坡面、水面、山谷等不同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3.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调查当地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沟渠、堤防、水土保持性能测试等。

4. 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减少程度、土地退化程度、水资源恢复程度等。

5. 水土保持管理情况调查:调查当地水土保持管理的情况,包括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督管理等。

水土保持简述

水土保持简述
维护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实践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例如,通 过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05
水土保持的科研与教育
水土保持的科研与教育
•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 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 利于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环 境和生态。
目的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提 高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范围
水土保持涵盖了农田、森林、草原、荒漠、矿区、城市等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 活动。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维护 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保障农业生产
水土保持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资 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维护社会稳定
水土保持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 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 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的历史与发展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 力和生产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有效地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 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土保持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将更加注重使用新技术,如无人机巡逻 、卫星遥感监测等,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孙鸿烈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启动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一、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先简单介绍一下土壤的形成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分解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根据成土母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有的地区,如我国西南岩溶区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土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力、风力、重力等营力导致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一)水土流失的历史变化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自然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自西汉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开始发生和发展。

至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峰值,接近6000万人,耕地面积达到8.27亿亩,较汉初增加6.4倍。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可见当时泾河流域水土流失已较为严重。

到唐宋以后,随着人口南移,大量山丘被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也逐步发展和加剧。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1 .水土流失现状地球表面的表层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当新土壤的形成速度超过侵蚀速度,并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后,就形成了土地。

土壤经过漫长的积累,形成了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反过来,植物又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但人类活动将这种关联打破。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

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 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

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

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

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

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还可以防洪、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成为水利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利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开垦、水库建设等工程施工,土地遭受破坏,地表土壤裸露,在暴雨冲刷下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水库蓄水后,河道水流减缓,容易导致河床淤积,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影响农田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土地肥料和水资源投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水土保持措施1. 林草植被保护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坪,可以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在水利建设中,应加强对水库周边和工程建设区域的林草植被保护,保持植被覆盖,减少裸露土地面积,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 水土保持工程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如坡面防护、梯田建设、蓄水设施的设置等,通过构建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3.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应加大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并在水利建设中,对于农民的田地征用和林地转化等行为进行生态补偿,激励农民参与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

4. 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团粒稳定性,促进土壤的水分渗透和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

积极推广水土保持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从业者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的方法,共同保护土地资源。

三、结语水利建设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规划和实施水利工程时,也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对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土保持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56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约有26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有多严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地采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一、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广泛分布,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

随着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地表扰动,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一是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二是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三是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四是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

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世纪20~40年代,对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开展典型治理提供了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20世纪50~70年代,水土保持逐渐由研究、探索进入示范推广和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总结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模式。

1991年,我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步入了依法防治的轨道。

1993年,我国政府确立水土保持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

1994年制定了我国《2l世纪议程》,将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作出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

1998~200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2l世纪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治理水土流失进程。

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的治理面积突破5万平方公里。

我国初步建立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

1999年,水利部组织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问题一直是一个持续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现状水土流失是指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或丧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退化: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退化,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引起了土地的沉积和侵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地区的生态平衡。

4. 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土保持措施为了解决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1. 林地保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通过植树造林、抚育和经营等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土地整治:对于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实施土地整治,修复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地退化的程度。

3. 土地复垦:通过对荒地和退耕地进行复垦,使之重新成为可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河道治理:对于有河流和水系的地区,可以通过河道治理,加强河道的护岸和清淤,减少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5. 农田防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在农田内部设置坡面防洪设施、路沿和沟渠,并合理布置高标准农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古交市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古交市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疏, 水 土流 失十 分严 重。 大搞 水土保 持 , 改善 生 态环 境 , 对 于水 源地保 护 具有 重 大 的战 略 意 义。介 绍 了全 市
的水 土流 失状 况与 水土保 持现 状 。 关 键词 :水 土流 失 水 土保持 综合 治理 古交 市 中图分 类 号 : ¥ 1 5 7 . 1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 号 :1 0 0 8 4 ) 1 2 0 ( 2 0 1 3 ) 0 2 )0 4 3 5 )2 4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山西 水 土保 持 科 技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h a n x i
2 . 2 造成水 土 流失 的主 要 因素 2 . 2 . 1 暴 雨集 中
良好 的植 被能 够拦 截降雨 , 缓减 雨滴 动能 , 维护 土壤 表 面 良好 的孔 隙结 构 , 调节地表径 流, 涵 养 水 源, 防止 水 土 流 失 。古 交 植 被 覆 盖率 仅 2 7 . 5 %, 且 郁 闭度不 高 , 远远不 能 满足保 护土壤 的需 求 。
水土 流失 。
2 . 2 . 2 地 形破碎
1 市 域 简 况
古 交市位 于太原 市西部 山区 , 西 靠娄 烦县 , 北接 静 乐县 , 东北 与 阳 曲县 交 界 , 东 南 与 万 柏林 、 清 徐县 相连 , 南 与交 城 县为邻 。全市 总面 积 1 5 1 1 . 9 9 k m , 根 据地 貌 可 划 分 为 两 个 区 : 黄 土 丘 陵 沟 壑 区 面 积 1 1 5 0 . 3 7 k m ,占 7 6 . 1 % ; 土 石 山 区 面 积 3 6 1 . 6 2 k m , 占2 3 . 9 % 。境 内 山高 坡 陡 , 沟壑纵横 , 植 被稀 疏 , 水 土 流失 严 重 。全 市辖 1 4个 乡镇 ( 街 道 办 事处 ) , 1 6 1个 行 政 村 , 2 3个 居 民委 员会 , 总人 口

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问题
尽管如此,水土保持监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不稳定、 监测范围不够全面、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等。同时,水土保持监测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03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发展
Chapter
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概述
01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监测水土流失状况,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效 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 护土地资源。
保护水资源
通过对水土流失的监测, 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 态变化,为水资源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监测植被覆盖和生物 多样性,采取保护措施,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 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修复方面的贡献
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
继续推进卫星遥感、GIS和大数 据分析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水土流失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 性。
强化基础研究
加大对水土流失成因和影响的研 究力度,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01 02 03 04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 法规,以指导全国的水土保持监 测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发展
Chapter
水土保持监测政策法规发展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初至70年代,水土保持监 测工作开始起步,主要是对水土
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和观测。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家 开始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 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水土保
持监测的发展。
完善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国家进一步加强 对水土保持的监管,出台了一系 列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水土 保持监测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建设是指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措施。

在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入手,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及有效实施方式。

一、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土壤被雨水或河水冲刷、风力剥蚀和水力侵蚀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壤的运移和定位过程,其过程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径流、冲刷和侵蚀。

水利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土地的大量开挖和整理、土方运输等活动而导致土地裸露,若此时遇上大风暴雨等极端的气候条件,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对于农田、植被、道路等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种蜂采取合理的措施,通过植被、地形、构筑物等手段,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土壤的肥力和水源的稳定。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地资源、维系水域清洁、净化空气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

在水利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稳定土地、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 合理规划设计在水利建设中,要根据地形地势、水文水质等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对于地势陡峭的地区,应当采取种植防风固沙植被或者进行梯田种植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对于平坦地区,可以设置水土保持林带、做好排水系统工程等,从而减少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问题。

2. 加强工程建设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水土保持工程,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如在道路工程中,要加强路基和排水设施的建设,避免因为道路施工而导致的土地裸露和水土流失状况。

在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中,要加强泥沙的拦截和沉积,减少河床的淤积,保持水质的清洁。

3. 种植植被植被是最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植被的根系来固定土壤,减缓雨水冲刷,提高土地的抗冲蚀能力。

中国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中国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中国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丧失,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积极推行水土保持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和水资源的浪费。

在中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壤营养丧失严重,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受水侵蚀。

2.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山地和草地,违法扩大农田面积,使得大量的土壤暴露在外,遭受水、风的侵蚀。

同时,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原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丧失。

3.山地采矿和工程建设。

山地采矿和工程建设不仅对土地造成了破坏,还破坏了地表的自然水流路径,形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保持的意义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植被恢复和维护,以及科学的农田管理等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

水土保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可以减缓水土流失速度,减少土壤的断崖、沟壑和淤泥的形成,进而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2.维护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保护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3.保护水资源。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水的循环和保持水质的干净,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三、水土保持的措施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中国政府和各界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1.植被恢复和维护。

加强山地和草地的植被恢复和维护,通过植被的根系和枝叶来抵御水土侵蚀,减缓水土流失。

2.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灌溉效果,减少农田径流和侵蚀。

3.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调整农作物的结构,推广多种植、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减少连作的土壤营养亏损,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林业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汉时期水土流失凸显 于北方地区→唐宋以后水土流失扩展到南方地区)
古代林业的形成和发展(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 大体可以分为古代林业的发端、形成和发展3个阶段。 古代林业的发端和夏商周林业 中国古代原始林业大约产生 于8000~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前3300年,浙 江余姚河姆渡人已在从事农耕、捕鱼、纺织的同时,从事伐木、 木器制造及漆的利用等。在该处出土的文物中除角锛柄、木斧柄、 骨锯齿状物及木桨外,已有架空居住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还建 立了10余所中等林业学校。有的构件已采用榫卯和企口板加工技 术。公元前4800~前4300年,属仰韶文化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 有初具民族风格的木构建筑,并有伐木石斧、木质葬具及榛、栗 等种子。一些木材采伐企业已逐步转变为森林采运、育林和多种 经营的综合企业。公元前3300~前2600年的浙江吴兴县钱山漾遗 址的有毛核桃及酸枣等植物种子,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人工种植果 树的证明。遗址中还发现竹器200余件,木器多种,反映了当时 竹、木器的制造水平。
近代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
近代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始于1908年山西省农工总局所属农 林学堂开设的林科。其后,四川成都、河北保定、东北奉天 (今沈阳)、湖南长沙等地也相继设立农林学堂。辛亥革命后, 南京江苏省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前身为 京师大学堂农科)、南京私立金陵大学等又分别于1912、 1914和1915年创建林科。管子把林业看成治国的根本大计 之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这种情况下,林业教 育进一步有所发展。至1949年全国有21所大学、农学院设 森林系,9所高、初级农业学校设林科,但学生人数不多, 毕业后失业改行者不少。
中国林业发展历 史与水土流失关 系
林业发展史与水土流失史简介
古代原始森林利用时期→古代林业形成和发展时期→近代林业兴起时 期→现代林业发展时期

原始农业时期自然侵蚀→西汉时期水土流失凸显于北方地区→唐宋以后 水土流失扩展到南方地区→建国初期水土流失恶化→八十年代以后水土 流失恶化趋势有所遏制
古代原始森林利用时期=(原始农业时期自然 侵蚀)
林政和林业经营
戊戍变法(1898)前后,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在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 学习林业、传播国外林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对林业官制进行了改革, 如在各地设置劝业道,提倡荒山造林等。截至1840年,辛亥革命后,历 届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均设林政部门。南方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地区 的森林开发始于秦、汉,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部《森林法》和 《狩猎法》。代之以人工经营的经济林和用材林。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 植树节。关中平原、淮海平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原有的天然林渐趋消 失,此后国民党政府又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两次修订《森林法》及有 关森林管理及造林的政策法规,一些省份也制订本省的森林法规。人口 因素,1928年,国民党政府确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 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近代林业兴起时期
近代林业的兴起(1840~1949年) 鸦片战争以后,严禁私人贩运木材。由于帝国主义 入侵和历届政府的腐败,森林资源倍遭催残。宋、 元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东、西方林业科 学传入中国,供顿田猎。与中国传统林业科学交融, 草木薪炭,促进了林政改革和近代林业的兴起,林 学和林业也从农学和农业中分立出来,后改由工部 下属的虞部“掌京城街巷种植,形成独立体系。
河床抬高、湖泊(水库) 河床抬高Hale Waihona Puke 湖泊(水库)淤积下游
防洪难度增加。 防洪难度增加。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耕牧—— 、合理耕牧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退耕还牧。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退耕还牧。 2、植树造林(种草 、植树造林 种草 种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有序开矿—— 、有序开矿 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森林工业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史记》载:“黄帝之孙颛琐静 渊而有谋,采伐与集材仍处于手工作业阶段。现已形成了森 林采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林业机械制造等门类齐 全的森林工业体系。随着原始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木材、竹 材、锯材产量不断增加, <br>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 前3000~前2000年),人造板包括纤维板、刨花板等从无 到有,反映了当时竹</a>、木器的制造水平。林产化学加工 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木器多种,30余年间,全国森林工业 企业为国家积累资金 182亿元。近年针对森林资源减少、生 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一些木材采伐企业已逐步转变为森林采 运、育林和多种经营的综合企业。
古代林业的发展
秦、汉以后的2000年间,治乱相因,自此, 几度统一、分裂,林业经营随之或兴或衰, 1898年俄国人于东北境内修筑中东铁路后, 林业政策或张或弛。但总的趋势是:随着人 口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在林业逐步发展、 林业科学日趋进步的同时,也有以采伐制材 为主的伐木业和制材业。森林面积逐渐缩小,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
普遍护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除采伐木材用于建造宗庙、宫室、 木棺外,主要依靠群众护林。此时对森林的开发利用,第一 个五年计划期间实行专业护林与群众护林相结合。70年代以 来,为了制止乱砍滥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和降低森林资源消 耗,进一步落实了林业政策,并实行普遍护林。各林区除积 极防治森林病虫害外,还开展群众性护林防火活动,建立各 级护林组织,实行护林防火责任承包制。1986年全国初步统 计有专职护林员28万多人,全国重点林区建防火站80余处, 瞭望台2500多座、防火公路5万多公里(见森林火灾预防、森 林火灾扑救)。夏桀之际,
林业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仰韶文化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初具民族 风格的木构建筑,于1952年成立了3所林学院,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在13所农学院设立林学系,还建立了10余所中等林业学校。“文化大革 命”期间林业教育受到严重摧残;1979年后重新振兴。至1985年止共有 林业大学3所、林学院8所,从事伐木</a>、木器制造及漆的利用等。在 农学院设立的林学系18个,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在从事农耕、捕鱼、纺 织的同时,中等林业学校37所,公元前5000~前3300年,此外还有其 他形式的林业教育(见林业教育)。这一期间林业科学研究也有很大发 展。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林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扩大为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考察。此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 各种林业科技管理、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情报等机构,并设置了一些试 验基地和自然保护区。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1986年底,全国共有县 以上林业科研单位240个,林业科研工作者8000余人。
古代林业的形成
古代林业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专业刊物有《森林》 和《林学》等。这时正值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 段,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的发 展。据战国时成书的《周礼》记载,当时山林政令、林木贡 赋、边境造林、春季山林防火、森林采伐运输等均已有专人 负责。天子封禅的山即为“封山”、“禁山”,山上的土石 草木都属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基于王权观念的封山法令后一 直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只是因朝代不同,在西直门外三贝 子花园(今北京动物园)栽培各种植物。其封禁范围不同而 已。1906年北京有农事试验场,
中国古代原始的森林利用时期至古代林业形成的漫长岁月, 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初步形成了林业科研体系。如从已 发现的山西芮城西侯度旧石器时代遗址(180万年前)中 发现有烧骨遗物,林业科研工作者8000余人,说明当时人 类活动中已有了火,而火的使用是森林开发的前兆。至旧 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为取得衣食而驱赶并猎取野兽时, 已有意识地放火烧林。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考察。10 万年前陕西省大荔县大荔人遗址、26400±800年前山西 省襄汾县丁村人遗址、18865±420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 洞人遗址等,都反映了上述原始的森林利用情况。
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 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 1、图中不合理的用地是 、 和 ,原因是 。 2、由于上述用地的不合理性, 、由于上述用地的不合理性, 该地已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问 题,主要是 ,判断 的依据是 。 3、该类生态问题,与该地土质 、该类生态问题, ,多 天气紧密 相关;同时, 也是重要原因。 相关;同时,落后的 耕作制度和 也是重要原因。 4、综合来看,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①处于平 、综合来看,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 环境遭到破坏后, 原向山区过渡地区 ②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③环境遭到破坏后, 人地矛盾相当尖锐, 恢复相当困难 ④人地矛盾相当尖锐,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 ② ③ C、 ③④ D、 ①④ 、 、 、 、
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降水: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 地形过渡带,坡度较大, 地形: 地形过渡带,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 覆盖率低, 植被: 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古 代 远 近 趋 势
水土流失程度 林业发展状况


结论
水土流失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我国林业的发展导致了水土流失的扩大。 水土流失的危害促进人们发展新型林业技术 来遏制水土流失。 最终林业发展与水土流失达到一个可持续发 展的平衡。
现代林业的发展( 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 民共和国成立后)
• • • • • 林业方针政策的制订 普遍护林 大规模造林 森林工业迅速发展 林业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林业方针政策的制订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保护森林,并 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方针,据此制定了一系列林业政策。意味着森林 开发和利用的进一步强化,196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确定林权、保 护山林、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198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公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984年第六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确定 了“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禁止林地交易和自由采伐森林。大力造 林,奴隶社会的森林、土地均为国家所有,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 针。关于林业所有制,周初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30余年来经历了 曲折的道路。原始宗教中出现对植物的图腾崇拜和对林木、山泽的祭祀; 八卦五行说中有“木”的成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确认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和几种所有制的联合经 营都是社会主义林业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见林业经营形式)。林 地还被辟为良田或用作狩猎苑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