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讲义__欧阳修和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一、欧阳修生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号醉翁——《醉翁亭记》晚年号六一居士——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作《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yǐng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4岁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政治上锐意进取,参加范仲淹“庆历新政”,直言敢谏,屡遭贬斥。
晚年仕途顺利,嘉祐二年(1057)51岁时,主持科举,冲击不良文风,提拔苏轼等新人。
55岁任参知政事,封建国公。
59岁时辞枢密使不就。
熙宁五年(1072)卒,谥文忠,赠太子太师。
洪本健著《宋文六大家活动纪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洪本健编《欧阳修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5年版。
欧阳修踊跃提倡诗文革新,是宋朝文学、文学思想奠基人,是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主张1、文道并重文学实用性、审美性并重内容、艺术形式并重2、创作表率以韩愈、柳宗元古文为典范学习其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传统而非继承其“道统”3、写作风格——提倡“简” “缓”“文简意深” (《论尹师鲁墓志》)“简而有法” (《尹师鲁墓志铭》)“意切言缓” (《论尹师鲁墓志》)。
“简”——擅长剪裁、文字精练晓畅,章法转变曲折;“缓”——从容不迫、含蓄委婉、平易自然、耐人寻味。
尹洙zhū(1001—1047),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前驱。
洙,河名,泗水支流,在山东省,流入南阳湖。
散文风格简古;能诗。
著有《河南先生文集》。
逸马杀犬于道——冯梦龙《古今谭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PPT精选文档
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 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 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 神顿出。”(《苕溪渔隐丛话》引蔡 绦《西清诗话》)
三、梅尧臣和苏舜卿
梅、苏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 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 主要在诗歌方面,时称“苏梅”。风格 上,苏诗粗犷豪迈,而梅诗平淡细密。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第一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 生失意无南北。”是说生逢昏君,就 算留在汉宫,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第二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 在相知心。”是说汉朝对她没什么恩 德,胡人却对她深情似海,那她为什 么非要留在汉朝呢。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 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 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 的文人有500多人。
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欧阳修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 )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 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 的典范。 (2 )记叙文如《五代史记》、《泷岗阡 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的描写。 ( 3 )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 《醉翁亭记》。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急需建一代文学。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
二.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一)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不同。
(二)“太学体”。
1.石介写《怪说》3篇,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对太学生影响很大。
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士子随之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文风,走上险怪艰涩道路,形成“太学体”。
“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之。
2.柳开穆修石介等复古主义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把文学看作道统附庸的倾向。
(三)欧阳修文道观。
1.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答李诩第二书》)2.文道并重。
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还认为文具独立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与乐秀才书》)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地位。
3.柳开等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重继承韩愈文学传统。
4.欧以韩柳为典范,取法韩文从字顺,对韩柳古文奇险深奥倾向弃而不取:“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同时不否定骈体文的艺术成就,赞赏杨亿等“雄文博学,笔力有馀”(《六一诗话》)。
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缺点,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宋代文学第三章
社,1997年。 O 2、朱东润《梅尧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7年。 O 3、邓广铭《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人民出版社,1975年。 O 4、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年。
论文强调“适用”“济世”,因而其文重经 术,切世用,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多服务于 他革新政治的事业。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 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 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 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上人书》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一,立意深刻,识见高远,出论精警,既能 抓住问题的要害实质,又能切中时弊。 二,分析透辟全面,说理缜密完整,文气充 沛,既精于析理,也长于辩驳。 三,全凭内在的严密逻辑来阐述事理,行文 峭拔,用语峻切而简洁。 王安石继欧阳修之后,进一步扩大了散文体 的影响,提高了古文的实用价值,自成一家。
2、表现日常生活琐事。 体现出宋诗开拓精神,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 活的题材走向。 “古未有之诗”——《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 之》
O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对应,艺术风格以追
求“平淡” 为终极目标。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和晏相公》)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学士诗 卷》) 内涵: “其初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 亦来琢刻以出怪巧。” ——欧阳修《梅圣谕墓 志铭》。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O 经过北宋初期作家的努力,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在宋仁宗朝趋于成熟,至宋神宗 朝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欧阳修起了关键 的作用。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 他的革新理论上承王禹偁,下开苏轼,为 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B.个人的人格魅力
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 力。他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修养既为重视道德节 操的士大夫所尊重,同时他又喜扬人之美,并利用其知 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的文学 家都曾得到欧阳修的帮助,因此在他周围形成了集团性 的力量,从而更便于扩大影响,推行他们的主张。如梅 尧臣、苏舜钦二人名位不显,欧阳修却以诗坛宗主相视, 使他们声誉大张;曾巩落第,欧阳修为他写序饯行,令 人刮目相待,后又在知贡举时把他录为进士;对王安石, 欧阳修不仅两次加以推荐,而且在赠诗中给予极高的称 评;三苏中,苏洵以一默默无闻的布衣身份,经欧阳修 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苏轼、苏辙则是欧阳修知贡 举时选拔于前列的,苏轼尤其受到他的推重。作为一个 封建时代的文人和政治家,欧阳修的眼光、涵养,确实 是不同一般的。
同时,欧阳修他们也抵制了尊崇和效仿韩愈、走向僻怪险涩的文学风气。 尊韩本来是欧阳修提出的主张,据其《记旧本韩文后》,韩文的流行同他校 定《昌黎集》直接有关。但这恐怕主要着眼于提倡“古文”和发扬韩愈的文 学主张,韩文那种个性发露、奇崛雄肆甚至是险怪僻涩的风格,未必为欧阳 修所喜好;尤其是,它和宋代的文化风气,和宋人儒雅敛束的个性很难投合。 所以欧阳修他们倡导的“古文”,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唐人的道路。当时有所 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幾,据说其文使 “学者歙然效之”(《梦溪笔谈》)。它的面貌现在已无法看到,据《梦溪 笔谈》所引片断,有“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之句。倘以韩愈及其周围 文人的怪诞之语相比,这实在不算怎么奇特。但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 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 科举时,将刘幾的文章用红笔从头到尾,一下抹倒, “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同上)。这激起举 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头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 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本传)。科举文章与士人一 生前途相关,它对社会上文章风格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第三章 欧阳修及诗文创作 18页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的 梅尧臣、苏舜钦、 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1007欧阳修(10071072) 1072)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和史学家。字永叔, 和史学家。字永叔, 号醉翁, 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 (今江西吉安)人。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 新运动。在文坛上 开创了一代新风。 开创了一代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 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 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1,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2,文道并重 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 文道并重, 2,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 则发威文者辉光” 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则发威文者辉光”。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 二,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 奥则弃而不取。 奥则弃而不取。 诗穷而后工” 三,“诗穷而后工”说。 诗人因穷而“自放” 1,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 审美关系,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 审美关系,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 怪”。 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 2,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 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梅尧臣的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 梅尧臣的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 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 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 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 上,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 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 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开风气之先的 意义。 意义。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四六1一、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1、定义:是对唐代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它以韩、柳文章相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政治改革形势的一次全面的文风、文体改革。
2、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
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
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3、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
4、发展阶段:A.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5、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C.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二、欧阳修的散文和辞赋1、散文理论(p42)<1>文道关系a.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b.文道并重(两重意义)。
<2>文丛字顺2、散文内容(p43)A、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观点新奇,义正词严,激情充沛,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代表作:《与高司谏书》、《朋党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等。
B、史论: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
如《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
”C、记叙: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如《醉翁亭记》等。
3、散文特点(p44)(1)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2)体裁多样。
(3)风格:平易自然4、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p44)(1)创造了“文赋”。
《秋声赋》(2)对“四六体”的革新。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一、欧阳修的诗歌p45《欧阳文忠公集》、诗话作品《六一诗话》。
1.诗歌内容。
<1>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同情人民疾苦。
特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二、欧阳修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 )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 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 的典范。 (2 )记叙文如《五代史记》、《泷岗阡 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的描写。 ( 3 )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 《醉翁亭记》。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 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 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 的文人有500多人。
书湖阳先生壁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 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 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 神顿出。”(《苕溪渔隐丛话》引蔡 绦《西清诗话》)
三、梅尧臣和苏舜卿
梅、苏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 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 主要在诗歌方面,时称“苏梅”。风格 上,苏诗粗犷豪迈,而梅诗平淡细密。
前期推崇杜甫,有浓厚政治色 彩,如《河北民》,特别是《明妃 曲》等咏史诗对历史人物事件表达 了新看法,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 特征 ; 后期学杜牧、刘禹锡,创作了 许多写景抒情的小诗,语言精炼, 意境新颖,被称为“半山体”,代 表作是《泊船瓜洲》。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第五编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 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资谈笑,助谐谑, 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六一诗话》) 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 后工”的诗歌理论。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 《食糟民》 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 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 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 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 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后期王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 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 上享有盛誉。
王安石非常器重的王令 (1032—1059),才高 命蹇,未及施展抱负即不幸早逝, 但他在 诗歌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王令 诗以抨击时弊、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主 要内容,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
欧、梅、苏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 熟,然而他们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了很大 贡献,为宋诗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古文
比欧阳修稍晚,一批优秀的古文作家活跃 于文坛,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安石、曾巩和 苏洵、苏轼、苏辙。他们连同欧阳修,与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 法和以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 亦趋, 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 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所以得韩诗 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
欧诗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 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 了流丽宛转的风格。
曾巩 (1019—1083) 是与王安石同时的古文名 家。曾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 构严谨而舒缓。曾文长于议论,如其名作 《墨池记》,按体裁应是记叙文,但文章的 主要内容却是借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来发 议论。
4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二、欧阳修诗歌艺术特色: 1、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2、语言平易通畅,风格清新自然
叶梦得《石林诗话》: 欧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 诗多平易流畅。
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第4段: 借历史事例、揭穿高司谏的欺世行为
①谏官不言:欺当世之人而不能欺后世之人 ②高司谏不言:想欺今人而今人后人皆不可 欺
第5段: 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默默” 作比较,痛斥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第6段: 对高司谏提出最后的希望和希望不得实现时 的断然决绝态度。
(二)实践上的典范
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近百万字。 史学著作《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散文特点 1、内容充实、类型多样
(1)议论文 ▲政论 :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 ▲史论:如《伶官传序》、《宦者传奇》 ▲文论:如《答吴充秀才书》
吴充《欧阳公行状》: 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 其工。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 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 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2)平易流畅
朱熹《朱子语类》卷139: 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处,只是平易 说道 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 道夫因言欧阳公文平淡。曰:“虽平淡, 其中却自美丽,有好处,有不可及处,却不 是阘茸无意思。”
(二)将文与道人格化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
到了宋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伴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的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自觉。
因为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更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而立国已经数朝,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已取得相当成就的北宋帝国也急需建设足以自立的一代文学,所以不但欧、梅等人对此大声疾呼,朝廷也一再发出矫正文章之弊的诏令。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正反映了当时文坛的必然趋势。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但4岁丧父,生活贫困。
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
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
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
仁宗庆历年间,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
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
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
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二、苏舜钦的诗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 但两 人风格迥异。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说:“子美笔力豪 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 深远闲淡为意。”其诗风多学韩愈,意境 开阔,粗旷豪迈。其诗缺点:不够精炼含 蓄,有伤直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三、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一)古文成就最高 1.内容多样:政论文、史论文、记叙文 2. 文体的发展: (1)创造“文赋” (2)对“四六体”的革新 欧阳修散文的风格:平易自然、简洁流畅 《朋党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秋声 赋》、《醉翁亭记》
(二)诗歌成就 风格清新流畅、委婉平易。 《戏答元珍》、《别滁》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 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文坛领袖欧阳修
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 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背景 五代宋初浮靡之风; 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 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2、主张 文道并重;学习韩柳古文,主张文从字顺。 诗穷而后工。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王安石 、曾巩的散文与诗歌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江 西临川人,北宋神宗 朝宰相,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在散文创作 上,以简洁峻切的风格 著称,列“唐宋八大家” 之位。
b)、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文道并 重,并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 光。”(《答祖择之书》)
“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 李诩第二书》)
c)、他肯定“文”具有独立的价值,文学值 得重视,文学的艺术形式也值得重视,从而 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d)、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具有平 易自然的风格。
《秋声赋》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 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 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 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 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 上有所创新。
秋声无形,却借声气、物色摹状,形容宛然, 感慨警策。
3)语言清新流畅,具有流丽宛转平易的风格。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 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 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此首作品为欧阳修谪居夷陵时所作,传 达出诗人贬谪生活中的寂寞之情,以及 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的自慰自勉之意。
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出山 城的荒僻、冷落,借景抒情,表达政治失意后的感 慨;
创散体文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 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 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增强了赋体 的抒情意味。
《五代史伶官传序》:
此文通过对后唐庄宗由盛而衰、由得而复 失的历史事实之议论,透彻地阐明了“盛 衰之理在于人事”以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道理,表明关切国 家兴亡,注重人事的历史观。具有十分鲜 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7/8/2013
7/8/2013
绪论
42
苏诗内容
苏诗早年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 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如《庆州败》《城 南感怀呈永叔》 被逐后的诗多抒写心中愤懑之情。如《维 舟野步呈子履》《天平山》 写景诗,喜写雄奇壮阔之景,赞美大自然 的壮伟力量。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雪》
7/8/2013
绪论
32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譬如妖娆女, 老自有余态。(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 圣俞》)
7/8/2013
绪论
33
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7/8/2013
绪论
34
鲁山, 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北,接近襄阳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 (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7/8/2013
绪论
18
欧阳修诗论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 出于穷人之辞也。凡士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 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淮之外,见虫鱼鸟兽风 云草木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 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沉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该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者 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 俞诗集序》) 7/8/2013 19 绪论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的诗歌
7/8/2013
绪论
2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宋元文学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梅诗在风格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具有得
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本朝诗惟宛陵 为开山祖师!”(南宋刘克庄《后村大 全集》卷一七四) “自梅、苏变昆体,独开生新”(叶燮 《原诗》)
三、苏舜钦的诗
1、生平:字子美,号沧浪翁。 2、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以遭诬削职的“进奏院事件”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诗,多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 eg.《庆州败》
《明妃曲二首》简析:
“若得阿娇为妇,当作金屋贮之。”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创造性:出奇出新
《红楼梦》第六十四“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 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 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 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 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 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 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 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最高层。”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 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 还 。”
《江上》、《北陂杏花》、《桂枝香》
二、梅尧臣的诗 《宛陵集》“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1、关心时政 2、日常生活 特点:平淡——炉火纯青
《鲁山山行》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杜牧《山行》:“白云生(深)处有人家”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至 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 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古代文学(3)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一、生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他24岁进士,起初在洛阳做官,与梅尧臣、尹洙等人趣味相投,提倡文学变革。
景佑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官,庆历年间,再度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北贬往滁州等地。
至和年间,他48岁,才被召回京师,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
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欧阳修虽然也主张政治改革,但是态度比较稳健,认为王安石激烈变法流弊甚多。
65岁退出官场,定居颖州,次年病逝。
二、诗文革新运动(一)宋初的复古思潮宋初为古文者有柳开,他以尊韩和文道和一为号召,但影响却很小。
真实地掀开了古文运动第二幕的是欧阳修、石介诸人。
石介曾经写了一篇《怪说》,攻击杨忆等人,标志着古文运动正式的开幕。
参加这次古文运动的还有李观、尹洙、穆修、苏舜卿等人,他们非韩柳之言不道。
有这样热心的宣传者,古文最终自然要大行于天下了。
但其影响与势力远在他们之上的是欧阳修。
(二)欧阳修在北宋散文发展中的作用1、大力提倡古文,反对时文,扭转了当时文坛风气。
欧阳修则居高临下,以文学评判家的身份,主持着这个运动。
仁宗嘉佑二年,欧阳修担任主考官,士子中正流行一种“险怪奇涩之文”,号为“太学体”,对此欧阳修痛加排抵,凡做时文者一律不予录取,而对苏轼所写的古文则大加称赏,名列第二,天下风气为之一变。
欧阳修十分注重奖掖后进,培养人才,在他的大力奖引下,王安石、曾巩、苏洵父子的诗文名重一时。
2、在文学革新的理论上,欧阳修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韩愈的主张。
首先,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
其次,他主张文以致用。
欧阳修所理解的道,是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
他反对“弃百事而不关于心”溺于文的态度,也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得空论。
再者,他主张文道结合。
欧阳修本人的创作实践,既重道又重文,既有充实的社会内容,也十分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技巧,他的《朋党论》《与高习谏书》等,都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文辞明达的好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三章是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勇大叔,不是酒鬼,是61号老人。
这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创作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的诗学创新命题:欧阳修倡导的诗学创新实质上是针对五代文学风格的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学与道关系的新认识:(1)儒家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文学与道并重;(3)文具具有独立性。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散文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种议论文与现实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政治论文充满激情和情感;历史论文是低来回,充满感情;其他风格更注重抒情,悲伤和音乐是真诚的,情感和文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4.欧阳修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古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古文的叙事、论证、抒情三大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1.欧阳修改革了上一代的平行赋和常规赋,取消了排律和押韵的双重规定,以赋取代了单一的散文,创造了文学赋。
这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秋声赋》(P44特色,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丰富了其散文的主题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饶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思考题
• 一、名词解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 • 苏梅、 王荆公体 六一风神
• 二、简答题:请说说欧阳修散文的成就。
梅尧臣的写景抒 情诗意境新颖,为宋 诗开辟了贴近日常生 活的题材。
返回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苏舜钦的写景 抒情诗,直率自然, 意境开阔,风格雄 豪奔放,但缺乏含 蓄韵味。
返回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 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文坛领袖地位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和史学家。字永叔, 号醉翁,晚年又号六 一居士,庐陵(今江 西吉安)人。领导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 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 秋 声 赋 》 清 华 嵒 绘 。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 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的诗歌 梅尧臣的诗歌
苏舜钦的诗歌
欧诗吸收了韩诗议论化、散文化 特点,避免了韩诗造语的险怪生僻。
欧诗的议论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 体。
返回
欧诗的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的散文
曾巩的散文
王安石像
王安石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 王安石将文学和政治密切联系。 王的散文重视理论说服力,有较强 的概括力和逻辑性。 王安石散文的缺点是对艺术感染力 重视不够。
返回
曾巩的散文议 论委曲周详,文字 简练平正,结构严 谨舒缓,风格平稳 古雅。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
古文运动
1.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2.欧阳修认为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 者实,中充实则发威文者辉光”。此外,文 具有独立的性质。
二、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对 其奇险深奥则弃而不取。
三、欧阳修的散文和对辞赋和骈文的革新
(1)首先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如《与高司谏 书》、《朋党论》等。 (2)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首先他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 创造了文赋,如《秋声赋》。 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 单行的古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 (3)平易的文风。
返回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
王诗也偏重于抒写个人情怀。
王诗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充分抒发了他积 极的人生态度。 王安石的咏史或怀古诗,也大多寄托了他 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趋于含蓄、深沉、平淡。
返回
王荆公体:
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 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 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 后,但进入老年后,他的诗作雅丽精绝, 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有沉郁悲壮之作, 主要体裁是绝句。下字工、用事切、对偶 精,既有深婉不颇处,也有生硬奇绝处, 为江西诗派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