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Introduction

本书名称: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

出版社信息:201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当前工程建设对大空间、大跨度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跨度空间结构类型很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有142m×212m的国家大剧院、114m×144m的国家体育场馆、跨度为122m的济南全国运动会体育馆、297.3mX332.3m的北京奥运会“鸟巢”体育馆等。大跨度空间结构作为重要的公用建筑,该类型建筑的合理设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广泛应用,关于大空间结构使用的合理设计和结构可靠度分析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区域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跨度空间结构面临的抗震性能差、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安装初始缺陷、结构体系损伤免疫力差等问题,就必须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研究。本书从结构分类、受力特点及建模方法入手,并从设计要点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一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总结概括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要点和结构体系分析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分类、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选型和高效设计建模、主要荷载及结构体系计算、主要节点和支座设计与计算、实际大跨度工程设计流程等内容。此外,该书还介绍了大跨度网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分析,如网架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各类初始性缺陷造成的整体性能影响以及大跨度网架结构体系的损伤免疫力设计和计算方法等内容。该书的研究为空间结构设计及结构可靠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卷读书报告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卷读书报告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卷读书报告

1.引言

1.1 概述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追求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增加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提升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实现经济的高度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就我国经济而言,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够强劲,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研究和论证,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实基础和创新路径,为和企业提供指导意见和决策参考。通过阐述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案例,引发广大读者的思考,促进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与创新。

1.2 目的

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阐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总结和归纳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二是为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加快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引发广大读者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兴趣,促进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本书将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和方向探索,提出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本书还将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经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开题报告【通用5篇】-最新

开题报告【通用5篇】-最新

开题报告【通用5篇】

开题报告模板03-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篇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读书报告--船舶之中的流体力学

读书报告--船舶之中的流体力学

读书报告

——船舶之中的流体力学摘要:

凡不能像固体一样保持其一定形状,并容易流动的物质称为流体。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流体力学在造船学和海洋工程学中的应用包括独立的专题,并涉及到广泛的先进技术。人们根据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流体,船舶,阻力,动力

凡不能像固体一样保持其一定形状,并容易流动的物质称为流体。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而流体力学又有很多的分支,比如航空里面应用的空气动力学,水利、土木工程里面应用到的水力学,而我此次读书报告所涉及的则是造船中应用广泛的船舶流体力学。

船,人类最早的运输工具之一。它连接了七大洲,把文明传向世界。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乘坐探索之船,向那片未知的水域驶近。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知道浸在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作用的合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力,这个合力称为浮力。船在正常的行驶条件下,受到的是向上的水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这两个力构成一对相互平衡力,使船在水面上不至于沉没,这是我们最初知道的最简单的力学关系。然而,在江河湖海里面航行的船只,除了简单的受到浮力和重力外,航行还会收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前进过程中水的阻力、水流速度、水的深度、水面波浪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到船只航行的速度和效率。另外船舶在航行时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有意外

钢结构设计原理读书报告

钢结构设计原理读书报告

钢结构设计原理读书报告

传统的钢结构设计,以屈服点作为钢材强度的极限,并把局部屈服作为承载能力的准则。但是,钢材的塑性性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利用的:简支梁可以允许塑性在弯矩最大截面上发展;连续梁和框架的塑形设计方法,允许在结构中塑性铰以及继之而来的内力重分布。

钢材强度高,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钢材截面构件小,截面组成部分的厚度也小。因此,稳定问题在钢结构设计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只要构件及其局部有受压的可能,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如何防止失稳。有时,局部性的失稳还不是构件承载能力的极限,则可以加以防止,并对屈曲后强度加以利用。

建筑结构钢材有较好的韧性。因此,有动力作用的重要结构经常用钢来做。但设计这类钢结构,还必须正确选用钢材,当荷载多次重复时,还应从计算、构造和施工几个方面来考虑疲劳问题。

钢材的韧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材质、板厚、受力状态、温度等都会对它有所影响。钢结构曾经有过脆性断裂的事故,从焊接结构开始推广的年代起,脆断一直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

1 材料和施工过程钢结构的影响

建筑结构所用的钢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热轧型钢和钢板;另一类是冷成型(冷弯、冷冲、冷轧)的薄壁型钢和钢板。

冷弯型钢

热轧钢材

钢的熔炼按需要生产的钢号进行,它决定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我国大量生产的是平炉钢和氧气转炉钢,二者质量不相上下。氧气转炉钢是炼钢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按照钢材的脱氧程度钢材可以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和镇静钢。镇静钢的性能优于沸腾钢,主要表现在容易保证必要的冲击韧性,包括低温冲击和时效冲击。在静力作用下,屈服点也比沸腾钢稍高。热轧对于钢材的影响包括改善钢材的铸造组织以及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属于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但它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研究生学习个人总结报告范本8篇

研究生学习个人总结报告范本8篇

研究生学习个人总结报告范本8篇

研究生学习个人总结报告范本精选篇1

又过去一年时间,这是我读研的第二年,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需要的是时间,也需要花费精力,回想这一学年,我积极提升不断研究课题并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我从不会因为自己的成绩好,就满足,我更想自己变得更优秀,然而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需要努力的地方很多,每天除了要听教授讲课,做自己的研究课题,还要钻研学术问题,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够让我有更高的提升,我每次都会反思自己学习的怎么样,需要从那些方面突破,从不认为我已经学好,相对其他的同学我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我奉行实践行动检验真理,很多知识我都会认真分析和考虑并去实践,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所研究的理论可行,经常需要做实验,需要检验,不能光从书本上探索知识,而需要从多方面思考探索,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读研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有些学术问题,不是只靠询问老师就能解决,而需要我们自己研究思考。

这一学年虽然大部分都在学习,但也有一段时间我到社会中工作,因为我不想一直依赖家里供我读研,所以我也经常利用时间去社会上做一些工作兼职,赚取学费,成为一个研究生,虽然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同样也需要花费很多学费,所以找一些工作能够锻炼自身,也能够让我学到东西。学习和工作并不会耽误,因为只要把时间都用在恰当的地方就不会因为时间不够,影响学习。

在学校我与导师经常交流心得,并听从导师的指导,从中找到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请教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所学。进入图书馆学习是我经常做的事情,因为在图书馆有很多资料可以供我查询。虽然学习压力大,而且每天还要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奔波,但我从不会粗糙完成。既然已经投入了时间精力,至少要保证我在学习中一定要有所收获。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一、引言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

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特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探索结构的动

力响应特性。

二、实验目的

1. 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3. 探究结构的阻尼特性。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

1. 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振动台和一根悬臂梁作为实验结构。

2. 实验方法:

a.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控制结构的

激励频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振动台的频率。

b. 测定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改变振动台的振幅,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

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c. 测定阻尼特性:在结构上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

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结构的频率-振型曲线,确定结构

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可以推测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分析动力响应特性:对于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绘制振动幅值和相位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共振频率、共振幅值等。通过对比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响应曲线,可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耦合效应。

3. 探究阻尼特性:通过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分析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地球动力学读书报告

地球动力学读书报告

地球动力学课程读书报告

—《中国大陆上地幔各向异性和壳幔变形模式》

姓名: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

指导老师:xxxxx

2xx7年xx 月

目录

第一章简介 (3)

第二章宽频带地震台站及SKS 波形资料 (3)

2.1 SKS波简介 (3)

2.2 SKS波形资料的选取及优点 (3)

第三章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 (4)

第四章上地幔各向异性成因 (5)

4.1 壳幔变形端元模型 (5)

4.2 中国大陆地区速度场 (6)

4.3剪切波分裂参数横向变化的构造意义 (6)

第五章结论 (7)

阅读文献 (7)

第一章简介

本文主要通过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宽频带地震记录中的剪切波分裂信息,来揭示中国大陆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起重要作用。

将台站的远震SKS和SKKS记录,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分析方法确定各台站剪切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并利用前人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结果来分析对比中国大陆各向异性的模式。

第二章宽频带地震台站及SKS 波形资料2.1 SKS波简介

在远震测量中,因为地球外核是液态的,所以横波不可能在其中传播。对于在外核中转播的纵波,用K来表示。所谓SKS波,就是指由震源发出,以横波形式传递到外核界面上,在外核中以纵波传播,穿出外核后,又以横波形式传播到测量点的波。对于浅源地震,当震中距大于83度时,SKS在走时上将超过S提前到达,这对地震分析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正确区别出SKS和S,将对震中距的判断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在不同的深度上,SKS 比S提前达到的震中距略有不同。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绪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弹塑性力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而我来到北京工业大学也已经有三个月了。回顾过去,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但回想老师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虽然未曾与范老师见过面,但老师那雄性又带有喜感的声音让我倍感亲切,这也是我能够坚持听完网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弹塑性力学,虽说大学时学过弹性力学,但却学的很浅,而且早就忘了大部分的内容,所以在研一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恰到好处。感谢范老师的精彩授课,使得我对弹塑性力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当然我也知道,对于一个以后与力学打交道的人来说,我所学到的、掌握的弹塑性力学知识还完全不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仍需不断学习。而本篇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我主要从对弹塑性力学部分章节的学后感,对弹塑性教学的建议以及弹塑性力学与自己所从事研究结合的展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一、弹塑性力学部分章节读后感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从它最基本的定义入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可变性固体受到外荷载、温度变化及边界约束变动等作用时,弹塑性变形和应力状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结构、板壳结构以及杆件。弹塑性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在受力物体内任取一点(单元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单元体的受力建立应力理论、分析单元体的变形建立变形几何理论、分析单元体受力与变形间的关系建立本构理论,即通过相应的分析建立起普遍适用的理论与解法。它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求解固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规律的基本方程和理论;(2)给出初等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初等理论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3)确定和充分发挥一般工程结构物的承载能力,提高经济效益;(4)进一步研究工程结构物的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断裂、疲劳和流变等力学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当然,为了使弹塑性力学问题得以简化,我们一般做如下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项同性假设,力学模型简化假设以及小变形假设。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转眼间这个学期就快结束了,庆幸的是跟着张老师学习完本门课程我受益颇多,在此就主要根据上课所用的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结构动力学》课本以及我的导师参与编写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结构动力学》课本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如下,有什么不当之处还希望张老师批评指正:1.结构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学习结构动力学就应该了解结构动力学的任务、动力计算的特点、动力荷载的分类、动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自振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最后,张老师还补充介绍了结构与水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和结构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2.课程主要内容回望

2.1 结构动力学概论

本章首先介绍结构动力学计算的特点,动荷载与静荷载作用的区别,常见动力荷载的分类和结构动力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任务。然后分别对考虑动力系统惯性力的动力自由度和阻尼力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介绍建立运动方程式的常用方法,即基于达朗贝尔原理的直接平衡法和基于虚位移原理的虚功法并对轴向力的影响进行简单

讨论。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做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在确定载荷后,导出模型的运动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集聚质量法②广义位移法③有限元法。建立运动方程式主要有达朗贝尔原理(直接平衡法)、虚位移原理(拉格朗日法),两者均可建立运动方程:

实验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报告

实验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报告

2022年春季学期讨论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讨论报告)

考核科目:试验模态分析

同学所在院(系):同学所在学科: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试验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报告

模态分析可分为试验模态分析与工作模态分析等。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供应依据。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1、模态分析原理

模态分析的过程是将线性时不变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振型矩阵,其每列即为各阶振型。

[M]{X}÷[C]{X}+[K]{X}={F(∕)}⑴

其中:[M]—质量矩阵,[K]一刚度矩阵,[C]一粘性阻尼矩阵,{尸⑺}一激励力的列阵。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假如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晰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知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实际振动响应,而且一旦通过模态分析知道模态参数并赐予验证,就可以把这些参数用于设计过程,优化系统动态特性,或者讨论把该结构连接到其他结构上时所产生的影响。

方程(1)经傅氏变换,可得频域内的振动方程:

(-√ [ M] + j∖∖[q +[ ∕C]) {X(ιv)} = {F(w)}(2)

对应于固有频率叼的固有振型或模态向量以幅值最大点为参考点的表达式为:

【最新】读书报告格式怎么写-范文模板 (7页)

【最新】读书报告格式怎么写-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读书报告格式怎么写

导语: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

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何谓读书

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

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

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读书报告格式怎么写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

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

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內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结构动力学分析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用于确定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规律,以便进行合理的动力设计。

结构反应是指结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内力等,也称为结构响应。在结构动力分析中,通常将质量的位移作为求解时的基本未知量,当质量的位移求出后,即可求出其他反应量,如速度、加速度、内力等。因此,确定体系上有多少独立的质量位移对问题的求解甚为关键,这个问题归结为振动自由度问题。

在振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确定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个数,称为体系的振动自由度。在结构动力分析中,要确定体系中所有质量的运动规律,需建立质量运动与动荷载及结构基本参数间的关系方程,即运动方程。

结构动力学分析类型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随机振动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刚体动力分析、显式动力分析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一、引言

结构力学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探讨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力学性质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结构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分析和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 实验材料:选用了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和钢材等;

2. 实验仪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扭转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

1. 拉伸试验:将铝合金和钢材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逐渐增大载荷直至试

样断裂,记录拉伸过程中的载荷和变形数据。

2. 压缩试验:将铝合金和钢材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中,逐渐增加载荷直至试

样破坏,记录压缩过程中的载荷和变形数据。

3. 扭转试验:将铝合金和钢材试样装入扭转试验机,施加扭矩,记录扭转过程

中的载荷和变形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拉伸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试样的屈服点、极限强度和断裂点等力学性能指标。

2. 压缩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试样的屈服点、极限强度和破坏形态等力学性能指标。

3. 扭转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扭转力矩-扭转角度曲线,分析试样的扭转刚度和破坏形态等力学性能指标。

六、实验讨论

1. 对比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分析其力学性能的差异;

2. 探讨不同实验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七、结论

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和扭转试验,我们得到了它们的力学性能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

结构力学总结报告

结构力学总结报告
`X pg4这章的学习方法:1理解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2基本为未知力的确定这是个难点,特别是含有剪力静定柱的钢架。3位移法加了刚臂的M图做法。
第九章力矩分配法
这一章是最简单的一章,方法死没有什么灵活性很容易拿分,但就是这道题我在期中考试中没有做对,好不容易前面分配系数算对了,接下来传的时候落下了一个点,当时也觉得有点不对,但最后还是没能改过来。所以,这章的难点就是计算,尤其是桁架,不能丢掉边缘的点。
通过对这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我对知识脉络有了纲领性的认识,对每章内容、难点大体掌握。我觉得学习结构力学上课听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下课之后的读书、做题、自己琢磨、跟同学讨论、找老师答疑。老师上课主要讲解的是理论部分,细节考点只有在做题中熟悉运用。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们现在应该再重新把书看一遍,把做过的题再温习一遍,不懂的地方积极去答疑,然后从容进入考场。f M1R3D4C还没有还
结构力学总结报告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四部分内容,前三章属于静力学部分,分别是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这三章都是用来分析超静定结构地方法,原理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我们还接触了一部分动力学的知识,动力载荷的计算方法与静力学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第八章 位移法
位移法在我认为是最难也是最简单的一章,它与上一学期学习的知识联系的最为紧密,说它难是因为它综合了前面学过的所有的内容,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和力法相近,理解起来更容易!位移法是以某些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查表得到相应的弯矩和剪力,根据位移法典型方程求解Z1、Z2。这章内容的难点首先是分析结构,清楚有几个自由度;其次是弯矩和剪力的方向判断,弯矩以杆端顺时针为正;再有就是联系上一章力法的内容,对称性的利用。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读书札记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读书札记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

读书札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介绍

在我深入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旅程中,一本题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的书籍成为我研究的重要参考。这本书是由知名生物科技专家团队撰写,涵盖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究的广泛领域,特别是非临床评价方面的深入研究。这本书的出版背景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非临床评价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本书在学术界及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众多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

作者团队由国内外在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组成,他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书籍的内容质量提供了保证。此书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该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过程,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书目前已经出版了最新版本的修订,对于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和补充。

1. 书籍名称:《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

在我近期阅读的诸多科技医疗类书籍中,一本尤为引人注目的专著——《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它以全面、深入的视角剖析了现代医疗领域中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

究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本书不仅涵盖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还详细探讨了非临床评价研究的流程、方法和关键要点,对于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评价研究展开详细论述。首先介绍了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重点阐述了非临床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即在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非临床研究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书中详细论述了非临床评价研究的流程,包括研究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

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

一.引言

土木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引起人们对土木工程安全性的关心和重视。评估已有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在灾害性事件(如:地震、台风、爆炸等)后的健康情况,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是费时的。因为主要的结构构件或节点一般都在外覆盖物或者建筑装饰物的下面。为迅速营救生命、拯救财产,立即对它们的健康情况做出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1994年1月17日,美国加州Northridge大地震,一些建筑物在主震后并未倒塌,但是结构的损伤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在后来的一次余震作用下结构发生了倒塌。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和1999年台湾台中大地震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1]。

人们在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石油工业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海洋平台健康监测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航天航空部门开展了有关航天飞机动力健康监测的研究;1987年以来,美国所有的人造卫星都配置了航天模型的健康监测系统,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要求所有的发射设备安置结构健康监测系统[2]。20世纪80年代初,土木工程部门开展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在连接香港新机场的青马大桥上安装了600多个传感器[3]。期间,虽然得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健康监测技术,但是如何从测量的信息来解释结构的健康状态和损伤情况,至今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仍然是一个挑战。

综观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历史,从损伤的定义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单元刚度整体下降的损伤检测法和单元之间连接刚度下降的损伤检测法。对于前者,结构的损伤程度可由单元刚度折减系数来表示[4];对于后者,损伤程度可以由单元之间连接部分(连接单元)刚度的减小来表示,如钢结构梁柱连接部位螺栓的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的破坏都属于连接单元失效问题。前者把损伤简单地假定为结构某些单元刚度减小,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损伤检测研究已经很多了;后一种损伤定义更加接近结构的实际破坏形式,但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尚不多。

结构损伤检测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的结构形式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由简支梁开始到平面框架结构,再到桁架结构和空间结构,如海洋石油井架等。

从研究方法上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基于力学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检测方法和基于模糊逻辑(fuzzy logic)的损伤检测方法等。基于力学理论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基于静力学理论和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方法。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方法又可以划分为:线弹性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和非线性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线弹性理论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基于模态理论的损伤检测和基于波动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非线性力学理论损伤检测方面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5]。

二.开展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的意义

开展工程结构动力检测有如下重大意义:(1)传统的检测手段(如目测和静力检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要求事先知道结构破损的大致位置,所以只能检测到结构表面或附近的损伤。如果是大体量结构,则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难以预测结构性能的整体变化。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可应用于复杂结构的定量的整体检测,能够有效克服静态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应用条件限制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的缺点。(2)在土木工程实践中,设计、施工存在失误或正常使用中超载、环境腐蚀均可对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利用结构的健康检测技术,不仅可及时发现这些损伤的具体部位,甚至检测到无法接近的或隐蔽的损伤部位,为制定技术、经济水平均较高的加固方案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3)将结构的健康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构在线监测,可发现早期的结构损伤,以便及时对结构进行维修,从而排除隐患。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只要在可

达到的结构位置安装动力响应传感器即可。目前高效模块化、数字化的结构动力响应量测技术为结构动力检测方法提供了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持。(4)通过动力检测技术,可检验结构建成后的实际性态与设计的预定性态是否一致。对较为复杂的工程结构,目前的结构计算尚无法推确、全面考虑影响结构性态的各个因素。如:由于计算模型或参数不准确高层建筑的计算基本周期与实际值相差可达3倍以上[6]。及时发现结构建成后的实际性态与设计的预定性态是否一致,对结构的后期使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结构的振动响应和系统动态特性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诊断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题。这种方法利用未损伤结构的数学模型连同未损伤结构的振动试验数据作为探测损伤结构的振动信息,与损伤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结构损伤的位置与程度。这种损伤探测的方法相当于在特定结构位置确定结构特性,是作为结构振动反问题的结构动力修改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三.基于振动的健康监测过程

所有的结构在存在期间无论是受到自然作用还是人为作用都会发生损伤,基于振动的健康监测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伤的、测量结构振动信息的方式获得结构动力反应信息,分析包含在结构动力反应信息内的各种数据特征,以便了解结构因损伤或者退化而造成结构健康状况的改变。结构健康监测可以分为4个步骤[7]:(1)结构运营评估;(2)数据的获得;(3)特征数据的提取;(4)统计方法的应用。

1.结构运营评估

要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首先需要进行结构运营评估:即根据结构存在的环境,分析结构可能遭受的各种作用、结构在这些作用下可能发生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确定尽早识别损伤采用的方法。结构运营安全性评估提出了实施结构健康监测的4个问题[8]。

①结构可能出现损伤的种类;②结构运营下的环境;③在运营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的限制;

④监测对生命和财产的保障作用。结构运营评估提出了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健康监测,制定了健康监测各自的具休内容和需要识别的结构损伤的不同特点。

2.数据的获得

土木工程结构自由度大,监测数据种类较多,测量不同数据采用的原理也不一样,使得测量信号的差异很大。因此,需要考虑结构健康监测中数据获得方式,包括:选用传感器的种类,传感器的布置,传感器的数量,数据获得、储存和传输的硬件,数据采集的频率(定期进行、重大事故后进行),数据标准化过程(暂时的、同输人数据一致的)。对获得的数据还需要进行整理,包括:识别数据的可靠性(删除有问题传感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滤波),识别并量化数据的差异(环境、测试、运营条件引起的数据差异,数据冗余处理引起的数据差异,构件与构件间差异引起的数据差异),结合程序其他部分的反馈数据。数据的获得是结构健康监测得以进行的前提。

3.特征数据的提取

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里,普遍关注的是特征数据的提取。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识别结构损伤的特征数据,通过特征数据的变化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损伤。现实中的结构受到周围环境和运营条件变化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荷载情况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不同程度影响特征数据的提取。所以应该避免由于结构环境或运营条件的变化导致健康监测系统做出错误的判断。现实中环境和运营条件变化引起的数据特征的变化经常掩盖结构损伤引起的数据特征的变化[9-11]。特征数据的提取是结构健康监测得以进行的关键。

4.统计方法的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中使用的统计方法,是用来分析特征数据的分布进而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根据测量数据的来源选择健康监测系统采用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两类:有指导学习的统计方法、无指导学习的统计方法。有指导学习的统计方法是指统计方法分析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