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 其三 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记忆有关的文化常识。
2、背默本诗。
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陶诗“质而实琦,癯而实腴”的特点。
教学步骤: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桃花源记》已经知道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那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三。
2、找学生读这首诗,订正读音。
然后学生背诵这首诗。
3、介绍陶渊明及本诗。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共五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但.使愿无违
5、“但使愿无违”的“愿”表面上但从本诗看是田园劳作之乐,实际上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愿意做一个农夫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6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风格质朴,但诗意醇美。
确实“质而实琦,癯而实腴”。
(苏轼语)。
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
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第一篇: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大意,抓住诗眼理解主要思想2、学习方法,学习隐居精神。
导入: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体会于心,寄托于酒。
古代文人贤士,有一种情怀,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中,以求精神的慰藉。
说起山水田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Ppt,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著名的田园诗——归园田居(2分钟)这首诗的写作和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关系密切。
那就是最能体现陶渊明高尚品性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从小有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
陶渊明的性格可谓刚正不阿,适情任性。
几次做官又罢官。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留下了一篇千古名文《归去来兮辞》,归哪?归乡。
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作诗,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3分钟)《归园田居》就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三首。
我们先看看学习这首诗进行的主要活动:一、学生范读,节奏划分。
教师评价,展示;学生齐读,感受节奏。
总结五言诗节奏规律。
做笔记。
二、读出诗味。
先自由吟读一遍,大声。
然后推荐最具有诗情的是谁?读。
然后评价。
范读。
感受。
哪一句最读的与众不同?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在全诗的表达方式中有什么不同?在抒情首联颔联颈联诗句都是在叙事。
所以读出点叙事的味道,前面在叙述什么?耕种,适合慢点读。
试一试。
好,尾联读出抒情的情味来。
最后一句,那些词要注意?不足惜,领读。
(7分钟)吟读这个层面只是对诗歌把握的第一个层次,如何能够读出诗歌的深层韵味来,那一定要有味的“品诗”。
三、品析词句。
咬文嚼字品出字词意味。
品出作者辛苦;问题:陶渊明此时是农夫的身份,评价他是不是一个好农夫?盛和稀的对比。
种田技术不佳。
是个好农夫,但是他很努力是不?从哪些字词中品出他很努力?早出晚归,时间之长,路途艰难,夕露沾衣。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教学目标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二、鉴赏步骤(一)知人论世(3分钟)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
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教案标题: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将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其三)》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准备: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三)》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作文纸和文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了解和想法。
步骤二: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归园田居(其三)》的课文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
2. 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例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步骤三:创作活动(20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归园田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认为归园田居生活的优点是什么?你想象中的理想归园田居是什么样子的?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写作活动。
可以让学生选择写一篇小短文、一首诗歌或者制作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朗读、展示画作等形式。
2. 学生之间进行作品分享和互动,可以提出问题、给予肯定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归园田居生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归园田居其三》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其三》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地点]高一4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的生平;2.学习欣赏和理解《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结构和意义;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课文《归园田居其三》的朗读和解读;2.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分析;3.阅读讨论与写作活动;4.诗歌创作和朗诵。
三、教学重点1.掌握《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结构和意义;2.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课本《归园田居其三》复印件;3.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谈论归园田居的意义和价值;2.向学生介绍《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朗读和解读课文(10分钟)1.将课文朗读一遍,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2.让学生谈谈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5分钟)1.让学生分析课文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押韵等方面;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第四步:阅读讨论与写作(25分钟)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2.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感受;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短文。
第五步:诗歌创作和朗诵(15分钟)1.激发学生对乡村和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尝试写一首有关乡村和自然的诗歌;2.鼓励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乡村或自然景点,增加对归园田居的感知;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在乡村或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3.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第一篇: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
2.初步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
4.引导同学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掌握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寓意,在诗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以安慰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看他是怎样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处处受到排挤。
在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辞官隐居了。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整体感知自己先朗诵一遍,让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停顿,然后推荐同学起来朗诵三、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翻译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
《归园田居》(之三)教案
《归园田居》(之三)教案《归园田居》(之三)教案《归园田居》(之三)中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归园田居》(之三)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首诗,形成积累。
2.赏析诗歌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作品已经有所了解。
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如下学情分析:第一,学生自学能力不太强,所以,诗歌内容的梳理和意境的感知等知识能力需要再强化。
第二,学生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对陶渊明以及他的仕与隐、归隐情怀已经有了比较多比较深的了解。
但是,对本诗的名句赏析及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要多加引导第三: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因此,有必要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并会初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3重点难点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重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时难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板题:归园田居)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渡语:如何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古诗,扫除生字词)(一)讲述:请同学大声朗读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三)过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
下面大家看课件,听录音,标出易错字和断句。
《归园田居其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归园田居其三》诗歌的作者及其背景;2. 探究《归园田居其三》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诗意表达技巧;4.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探究《归园田居其三》的主题和意义;2. 分析《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诗意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田园诗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Step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归园田居其三》的作者陶渊明和其背景。
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田园诗人,他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
Step 3: 诗歌赏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品味《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好田园景色。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主题和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Step 4: 诗意表达技巧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园田居其三》中所运用的一些诗意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巧对于传达田园乐园的美好意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Step 5: 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田园乐园的理解和向往,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现实生活更加美好。
Step 6: 学生展示与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和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归园田居其三》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和赏析,扩大对田园诗的了解;2. 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首田园诗,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2. 书面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于《归园田居其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田园诗的内涵,引导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一、走近陶渊明1、根据提示,说出下面这些课分别指的是哪些人?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复习桃花源记:根据图片说出桃花源记中的相应句子。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教案标题: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 理解《归园田居其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归园田居其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 运用文学鉴赏知识进行作品分析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归园田居其三》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素材:古代文人的生活照片、古代园林设计图等。
3. 学生作品展示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照片和古代园林设计图,引发学生对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有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什么特点?主体活动:1. 分组阅读《归园田居其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小组讨论: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和感情色彩表达?3. 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归园田居其三》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文学鉴赏讲解:教师讲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影响。
5.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自己对《归园田居其三》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等),并在展示板上展示。
总结活动: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体会。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文人的作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人生活体验活动,如茶道、书法、园艺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表达和对《归园田居其三》理解的准确性。
3.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填写反思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寻找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进行比较分析。
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三)富于形象性,篇有佳句。
下面是其优质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⑵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着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12下一页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1、课外探究: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提示:⑴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⑵彻底悔悟。
⑶也许是一种托词。
2、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提示:⑴进取与隐退的对立。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人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表达的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课文归园田居其三、课件、多媒体设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对于田园生活的印象,引发学生对于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2. 引入课文: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前两句:“归园田居维贤良,岁晏然后忘言兵。
”,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诗句可能表达何种意境。
3. 共同阅读:整体阅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三,并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赏析: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每一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形象描写。
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个人的诗歌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感悟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表达自己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的理解。
6. 创作练习:让学生以归园田居为创作题材,写一篇描述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短文。
教师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7.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8.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要保持对自然的热爱,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赏析笔记,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拓展:1. 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更多与田园生活和自然有关的诗歌作品。
2.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和音乐,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归园田居的理解和感受。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目标:1. 了解《归园田居诗》的内容,并理解其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生平。
2、掌握诗歌的节奏划分方法,背诵并默写古诗。
3、了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陶渊明“率性自然、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作风。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大意,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会想到什么景象?那你们是喜欢生活在喧闹的城市呢?还是有青山绿水围绕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这个作者就独爱田园生活。
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作者为什么喜欢田园生活,他的田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走近作者:我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么?课文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人人劳动、和睦相处、安宁幸福、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怡然自得的社会)这反映了陶渊明内心渴望这样的社会,那么陶渊明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社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的生平,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
2.理解《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象。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
2.《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3.诗歌分析:结构、语言和意象。
4.文学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1.讲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介绍《归园田居》的背景和主题。
3.分析《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2. 《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1.讲解《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探讨《归园田居》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诗歌分析:结构、语言和意象1.分析《归园田居》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
3.比较《归园田居》和其他诗歌的差异和共同点。
4. 文学鉴赏和写作1.阅读其他陶渊明的诗歌,进行文学鉴赏。
2.练习写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语言。
3.分享和讨论学生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学生的作业和写作成果。
3.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陶渊明的诗歌选集。
2.《归园田居》的注释和研究资料。
3.课堂教学PPT和课件。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针对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比较、模仿和分享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体验和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有所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陶渊明的诗歌,也能够模仿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不足、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总之,本次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归园田居景观描写。
2.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归园田居景观描写。
2.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文学名著《红楼梦》。
2.教具: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面授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归园田居”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红楼梦》中归园田居的情节,并要求学生分组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3.欣赏文学作品(15分钟)选择一段关于归园田居的描写,向学生朗读,并与学生共同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描写手法、氛围营造和意境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思考与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思考题,师生共同进行讨论。
例如:“你认为归园田居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这种景观描写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什么样的魅力?”5.小组合作与展示(20分钟)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处景观进行描写并制作海报展示。
海报可以包含相关的文字描述和图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素材作为参考。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小组合作和展示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在家自行阅读《红楼梦》,并撰写读书心得、小说分析等。
2.鼓励学生参观古建筑,感受归园田居的真实场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景观描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表明了诗人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目标】1.保护诗的整体诗性,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的意韵;2.填补诗的合理空白,使学生在大量的举像中感知诗的意象;3.走进诗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在高度的共感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举像、造境,使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田园生活”有更加丰富、立体的认识。
通过适度拓展,使学生走进陶渊明的时代,了解陶渊明的境遇,感受陶渊明的内心,领悟田园诗带来的独特意境。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诗意(一)设疑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
(二)揭示课题介绍“园田居”,引出课题“归园田居”。
(三)朗读指导1. 一读,意在正音(1)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许,从他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拿出课文纸,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 二读,重在节奏(1)诗是有韵律的,首先要注意断句。
来,自己划一划。
(2)指名读,相机指导。
(3)除了停顿要恰当以外,要读出韵律,还有个诀窍,就是“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ppt出示)。
3. 三读,旨在读懂(1)陶渊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找找答案?(2)在这首诗中,你发现陶渊明是一个干什么的人?(种田的农夫)从哪里看出来的?①“种豆南山下”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他是一个怎样的农夫?说说你的理由?①勤奋的农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不善农活的农夫:“草盛豆苗稀”③豁达(洒脱)的农夫:“衣沾不足惜”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4. 四读,贵在兴致(1)不过,要想更好地了解他,不仅要关注人本身,还要关注诗中的“景物”。
那么,在这首诗中,发挥想象,你又看到了哪些景物呢?(2)交流:①“南山”:你能用上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南山吗?②“月”: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仅仅只是照亮了陶渊明回家的路吗? 还照亮了哪里?③“道”:长满野草的“羊肠小道”④“夕露”:晚上的露水晶莹的露水南山如画,明月皎洁,羊肠小道,草木茂盛,夕露晶莹,假如你能看得见,皎洁的月光下,陶渊明的脸上洋溢着怎样的表情?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首诗。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2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来解读这首诗。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杨万里、写作背景等;2. 共同朗读《归园田居(其三)》;3. 诗歌欣赏和分析,包括诗歌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4. 学生自由发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情境,介绍杨万里及《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适合年龄的杨万里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
-介绍《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背景,包括杨万里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Step 2:共同阅读诗歌,辅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
-老师先朗读全文或者分段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解释复杂句子的结构。
Step 3:诗歌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刚才共同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再次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诗歌。
Step 4: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诗句,仿照杨万里的字句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诗歌。
-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Step 5: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表达成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和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⑴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⑵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资料Word⑴做官,有名有利;⑵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资料Word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资料Word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一去三十年(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归来?明确:⑴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资料Word(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
“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②彻底悔悟。
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⑵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一个正资料Word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
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资料Word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5、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资料Word五、总结全文这就是陶渊明。
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
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隐士情怀:1、蔑视权贵、鄙视官场;2、淡泊明志、躬耕田园;3、委心乘化、知天乐命。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资料Wor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九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
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
少年时代志趣未定。
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马铁蹄下的与幽州。
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
(405)41岁。
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
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
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
曾奉命使都。
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
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敬宣的参军。
8月,他出任彭泽令。
在官80余日。
11月,辞官回家。
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资料Word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
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
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
此后,生活日益贫困。
躬耕未废,饥寒不免。
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