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 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霉菌和酵母计数
霉菌和酵母计数1、原理、定义、目的:霉菌和酵母数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的霉菌和酵母菌落数(粮食样品是指1g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
2.仪器设备与器具:参照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标准。
3.试剂:3.1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基的配置:3.1.1 称取30g虎虹琼脂培养基加入蒸馏水1000ml,摇动灭菌。
3.1.2 以棉塞或硅胶塞,牛皮纸包封好瓶口,3.1.3 置于高压杀菌釜内,以116℃30分钟灭菌。
3.1.4 取出培养基自然冷却至不烫手后(约45℃)备用。
3.2稀释液: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121℃、15分钟。
4.测定方法:4.1.检样稀释及培养:4.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ml)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放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体内,经充分震摇或研磨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4.1.2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用定量加液器在试管内鼓气三至四次使其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4.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一次,换用一支1 ml灭菌吸管。
4.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取三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10倍递增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 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二个平皿。
4.1.5培养皿上分别注明样品编号,稀释度等。
4.1.6稀释液移入平皿后,注入冷却到45℃虎红琼脂约15 ml,水平徐徐震摇,使培养基检液混合均匀后,同时将虎红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 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4.1.7待虎红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25至28℃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观察,共培养观察五天。
实验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实验 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3、掌握国际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4、掌握测定霉菌和酵母菌的方法和技能5、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
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
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三、试剂和仪器细菌总数的检验部分:(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规格名称 数量 用途1、500ml广口瓶 1个 稀释样品2、500ml三角瓶 1个 配制生理盐水3、250ml三角瓶 2个 配制营养琼脂4、18×180mm试管 3支 稀释样品5、1ml移液管 5 支6、直径为90mm平皿 10套 倒营养平板7、250ml量筒 1支8、玻璃珠:直径约5mm(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 不锈钢药匙1把 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 开瓶器(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 所用容器1、0.85%NaCl生理盐水 1瓶 300ml/瓶 500ml三角瓶2、营养琼脂: 2瓶 100ml/瓶 250ml三角瓶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部分:(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规格名称 数量 用途1、500ml广口瓶 1个 稀释样品2、500ml三角瓶 1个 配制生理盐水3、250ml三角瓶 2个 配制营养琼脂4、18×180mm试管 3支 稀释样品5、1ml移液管 5 支6、10ml移液管 1支6、直径为90mm平皿 10套 倒平板7、250ml量筒 1支8、玻璃珠:直径约5mm 适量(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剪刀1把 不锈钢药匙1把 称量纸:适量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三)应制备的培养基培养基总量 所用容器1.灭菌蒸馏水: 1瓶 300ml/瓶 500ml三角瓶2.高盐察氏培养基: 1瓶 120ml/瓶 250ml三角瓶3.孟加拉红培养基: 1瓶 120ml/瓶 250ml三角瓶四、实验内容细菌总数的检验部分:(一)、基本操作过程: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食品中真菌的检验
霉菌酵母菌快速检验纸片 使用方法
▪ 1.取样品25g(或mL)放入含有225mL无 菌水的玻璃瓶内,经充分振摇做成1:10的 稀释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 1mL,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内,用 1mL灭菌吸管反复吸吹50次做成1:100的稀 释液,以此类推,每次换一支吸管。
▪ 2.一般食品选3个稀释度进行检测,含菌 量少的液体样品(如食用纯水和矿泉水等) 可直接用原液检测。将检验纸片水平放台 面上,揭开上面的透明薄膜,用灭菌吸管 吸取样品原液或稀释液1mL,均匀加到中央 的滤纸片上,然后轻轻将上盖膜放下,静 置5分钟。
霉菌酵母菌 快速检验纸片
该检验纸片可用于各类食品及饮用水中霉菌 和酵母菌的计数,由霉菌营养培养基、吸水凝 胶和酶显色剂等组成。与上面的传统方法相比, 省去了配制培养基、消毒和培养器皿的清洗处 理等大量辅助性工作,随时可以开始进行抽样 检测,而且操作简便,通过酶显色剂的放大作 用,使菌落提前清晰地显现出来,培养时间由 一周缩短为48-72小时,非常适合于食品卫生 检验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 。
二、操作要点
(一)、采样
▪ 2、海运进口粮的采样:每一船仓采取表层、 上层、中层及下层四个样品,每层从五点 取样混合,如船仓盛粮超过10000t,则应 加采一个样品。必要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 送检。
二、操作要点 (一)、采样
3、谷物加工制品(包括熟饭、糕点、面包 等)、发酵食品、乳及乳制品以及其他 液体食品,用灭菌工具采集可疑霉变食 品250g,装入灭菌容器内送检。
▪ 3.用手指先沿方格区边缘刮一下, 防止水外流,然后再在中间轻轻推 刮,使水分在纸片方格区内均匀分 布,并将气泡赶走。
▪ 4.将加了样的检验纸片每15片叠放在 一起,放入自封袋中,平放在28-35℃ 培养箱内培养48-72小时。5.霉菌和酵 母菌在纸片上生长后会显示蓝色斑点, 霉菌菌落显示的斑点略大或有点扩散, 酵母菌落则较小而圆滑,许多霉菌在培 养后期全呈现其本身特有的颜色。选择 菌落数适中(10-100个)的纸片进行计 数,乘以稀释倍数后即为每克(或毫升) 样品
06-食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
六、菌落计数
(1)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记 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菌落数。以菌落形成单 位 (colony forming units,CFU)表示。
( 2 ) 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 的平板,根 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 个平板的可记录为菌落蔓延。
与菌落总数测定类似,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 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 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 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 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 含菌数。
九、报告
( 3 )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出现,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 4 ) 称重取样以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 为单位报 告,报告或分别报告和/或酵母数。
稀释度
霉菌菌落总数结果记录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菌落数
0
0
0
0
0
0
平均值
0
0
0
培养条件
温度:28℃ ± 1 ℃ 时间:5d
式中:
(n1 0.1n2 )d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七、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 3 )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 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 算。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操作步骤
① 采样 取样时需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 样时的污染。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 低温干燥处。 ② 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mL),放入含有225mL 灭菌水的具玻塞锥形瓶中,振摇30min,即为 1:10稀释液。 ③ 用灭菌吸管吸取 1:10 稀释液 10mL,注人灭菌试管中, 另用带橡皮乳头的 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 50次,使霉菌孢 子充分散开。 ④ 取 lmLl:l0 稀释液注人含有 9mL 灭菌水的试管中 (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试管内稀释液),另换一支lmL 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3)培养温度 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有人 用附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酸性培养基,在温度12℃、17℃、 22℃、27℃和32℃的培养条件下,测定蔬菜、乳制品、海产 品和肉类的霉菌和酵母数。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在17~27℃ 之间,用两种培养基测定的霉菌和酵母数没有明显差异。 (4)菌落计数 应选取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平板作为霉菌和酵母数测 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选择稀释度也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 稀释倍数报告之。关于稀释倍数的选择可参考细菌菌落总数 测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九章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第二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食品中霉菌的检测技术
第一节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一、概述 二、检验方法
1.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 (1)设备和材料 温箱(25~28℃);振荡器;天平; 显微镜;具玻塞三角瓶(300mL);试管(15mm×150mm); 平皿(直径9cm);吸管(1mL及10mL);酒精灯;载物玻片; 盖玻片;广口瓶(121℃灭菌20min);牛皮纸袋;金属勺、 刀等;试管架;接种针;橡皮乳头。 (2)培养基和试剂 察氏培养基;高盐察氏培养基;马 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玉米粉琼 脂;灭菌蒸馏水、乙醇;乳酸-苯酚液。 如标准要求只做霉菌菌数,则可用高盐察氏培养基,其 他同本方法。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 实验室介绍本实验室是专门进行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菌落计数和微生物鉴定等工作。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实验室操作规程。
2. 实验前准备2.1 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实验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尽量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2 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室的消毒情况,确保操作台、试验器具和其他设备的清洁度满足实验要求。
2.3 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具,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3. 样品处理3.1 样品采集:在进行实验前,实验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食品样品进行采集。
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外界环境污染,并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3.2 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对样品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外表污物、切碎或研磨等。
3.3 样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保证实验所需的微生物数量在可计数范围内。
4. 细菌培养与计数4.1 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配制培养基的浓度和pH值。
4.2 细菌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
根据实验要求,将适量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培养。
4.3 细菌计数:通过落菌计数法或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根据实验要求,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并记录结果。
5. 微生物鉴定5.1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细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2 真菌鉴定:根据真菌的产孢器、菌丝和孢子形态等特征,进行真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微观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3 结果验证: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通过对鉴定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对照,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八食品中霉菌与酵母菌的测定 (2)
• 一、目的
学习了解稀释平板计数法的作用、原理和方法,掌握测定食品中霉菌与 酵母菌的方法。强调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单个微生物细胞于适宜的条件下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肉眼可 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一般来说,一个独立的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微 生物繁殖而成。该实验就是根据这一生理特性而设计的。
检 样 25g(或25mL)样品+225mL稀释液,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选择适宜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接种 LST肉汤管
36 ±1℃ 48±2 h
不产气
产气 BGLB肉汤
36 ±1℃ 48±2 h
不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产气 大肠菌群阳性
查MPN表 报告结果 图3-2 大肠菌群MPN计数检验程序
三、器具材料(见教材)
四、操作方法
1. 样本稀释液的制备 (选择适当的稀释度) 2. 平板接种培养 平板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法(测定米粉、大米中霉菌与酵 母菌,稀释度采用10-1、 10-2、 10-3 ) 3. 结果计算
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cfu)=同一稀释度 3 次重复的 平均菌落数X稀释倍数 4. 大肠菌群转BGLB试管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1).“—”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说明:1.“—”为每100 cm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操作规程1. 目的本规程旨在为微生物计数提供一个标准化方法。
2. 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3. 责任者QC主管生测员4. 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 规程a.平皿菌落计数法:取供试液各1ml,加入90mm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各2个平皿。
每个平皿加15-20ml已融化并冷至45℃的培养基(细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快速摇匀,待凝后,倒置进行培养。
同时各做一个空白对照。
b.薄膜过滤法:取相当于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级中,混匀,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无菌缓冲溶液冲洗滤膜,冲洗时应注意保持供试品的溶剂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
冲洗量不宜过大,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约为100mL,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同时做一个空白对照。
c.培养:细菌30-35℃培养3天,计菌落数;霉菌、酵母菌25-28℃培养5天,计菌落数;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
必要时延长培养时间为7天6.结果判断细菌、酵母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mL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
7. 附表及附录附录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报告8. 制定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标准,和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附录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报告。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摘要:1.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2.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3.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4.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5.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6.结论正文:一、霉菌和酵母菌的基本概念霉菌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通常是多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可以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
而酵母菌则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球形或卵圆形的形态。
二、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被用于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以利用霉菌和酵母菌酿酒、制酱。
此外,它们还在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必要性尽管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有许多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以帮助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避免可能的健康问题。
四、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培养基法则是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条件,使霉菌和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然后进行计数。
五、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我国关于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是GB 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试剂、仪器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内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检测依据。
六、结论霉菌和酵母菌在食品中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法、酶底物法、免疫学方法等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标准操作规程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规范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操作正确。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操作。
3职责4术语及定义无5 内容5.1实验资源5.1.1仪器设备:恒温霉菌培养箱28℃、振荡器、三角瓶、酒精灯、高压灭菌器、恒温水浴锅。
5.1.2试剂:生理盐水、虎红培养基。
5.1.3耗材:90mm培养皿,10ml移液管、离心管。
5.2实验前准备5.2.1检查样本是否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
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打开,防止样品被污染。
5.2.2接到样品后,应立即登记,编写检验序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
5.2.3若只有一个样品而同时需做多种分析,如微生物、毒理、化学等,则宜先取出部分样品做微生物检验,再将剩余样品做其他分析。
5.2.4在检验过程中,从打开包装到全部检验操作结束,均须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和扩散,所用器皿及材料均应事先灭菌,全部操作应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中进行。
5.3样品制备5.3.1液体样品5.3.1.1水溶性的液体样品,可量取10mL加到90mL生理盐水中,如样品少于10mL,仍按10倍稀释法进行。
如为5mL则加到45mL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制成1:10检液。
5.3.1.2油性液体样品,取样品10mL,先加5mL灭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油性液体样品,中充分混合,制成1:10检液。
5.3.2固体样品5.3.2.1称取10g,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的检液。
5.3.2.2如有均质器,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可称10g样品加入90mL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入10mL灭菌液体石蜡,10mL 吐温80,70mL生理盐水,均质3min~5min。
5.4检验方法5.4.1取1:10 、1:100 、1:1000的检液各1ml,分别注入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各用两个培养皿,注入融化并冷至45℃±1℃左右的虎红培养基,充分摇匀,凝固后,翻转平板,置28℃±2℃培养5d,观察并记录。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一、检测方法选择在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检测的目的和样品种类。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一般可以选择培养基法、PCR法、免疫学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二、样品采集在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之前,需要首先采集样品。
样品的采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样品应该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检测对象的真实情况;2. 样品的采集方法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3. 采样器具和容器应该经过消毒处理,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干扰。
三、样品处理在采集到样品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以提取目标微生物。
样品处理的方法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萃取法、富集法等。
四、培养条件设置对于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检测,需要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条件的设置应该考虑到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适宜条件,并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因素。
五、培养基选择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有不同的选择性,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普通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差异培养基等。
六、检测结果解读在检测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结果的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与否,对结果进行合理解读和分析。
检测结果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七、结果报告在完成检测后,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报告。
检测报告应该包括检测方法、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3责任
质量部组织制订、化验室负责实施。
4内容
4.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4.1.1 冰箱:2 ℃~5 ℃。
4.1.2 恒温培养箱:28 ℃±1 ℃。
4.1.3 均质器。
4.1.4 恒温振荡器。
4.1.5 显微镜:10×~100×。
4.1.6 电子天平:感量0.1 g。
4.1.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4.1.8 无菌广口瓶:500 mL。
4.1.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
4.1.10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4.1.11 无菌试管: 10 mm×75 mm。
4.1.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4.2 培养基和试剂
4.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A 中A.2。
4.3检验程序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4.4操作步骤
4.4.1 样品的稀释
4.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至盛有225 mL 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
或放入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至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3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
4.4.1.4 按
5.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
4.4.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2 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1 mL样品稀释液加入2 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4.4.1.6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6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4.4.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
4.4.3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
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 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
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4.5 结果与报告
4.5.1 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4.5.1.2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5.1.3 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1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4.5.1.4 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如为原液,则以小于1计数。
4.5.2 报告
4.5.2.1 菌落数在100 以内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4.5.2.2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时,前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 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来表示结果;也可用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4.5.2.3 称重取样以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 为单位报告,报告或分别报告霉菌和/或酵母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和试剂
A.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A.1.1 成分
马铃薯(去皮切块) 300 g
葡萄糖20.0 g
琼脂20.0 g
氯霉素0.1 g
蒸馏水1000 mL
A.1.2 制法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mL 蒸馏水,煮沸10 min~20 min。
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 mL。
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溶化,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
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
A.2 孟加拉红培养基
A.2.1 成分
蛋白胨5.0 g
葡萄糖10.0 g
磷酸二氢钾1.0 g
硫酸镁(无水)0.5 g
琼脂20.0 g
孟加拉红0.033 g
氯霉素0.1 g
蒸馏水1000 mL
A.2.2 制法
上述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化,补足蒸馏水至1000 mL,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
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常用的为郝氏霉菌计测法,本方法适用于番茄酱罐头。
B.1 设备和材料
B.1.1 折光仪。
B.1.2 显微镜。
B.1.3 郝氏计测玻片: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特制玻片。
B.1.4 盖玻片。
B.1.5 测微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B.2 操作步骤
B.2.1 检样的制备:取定量检样,加蒸馏水稀释至折光指数为1.3447~1.3460(即浓度为7.9%~8.8%),备用。
B.2.2 显微镜标准视野的校正:将显微镜按放大率90~125 倍调节标准视野,使其直径为1.382 mm。
B.2.3 涂片:洗净郝氏计测玻片,将制好的标准液,用玻璃棒均匀的摊布于计测室,以备观察。
B.2.4 观测:将制好之载玻片放于显微镜标准视野下进行霉菌观测,一般每一检样观察50 个视野,同一检样应由两人进行观察。
B.2.5 结果与计算:在标准视野下,发现有霉菌菌丝其长度超过标准视野
(1.382mm)的1/6或三根菌丝总长度超过标准视野的1/6(即测微器的一格)时
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按100个视野计,其中发现有霉菌菌丝体存在的视野数,即为霉菌的视野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