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和霉菌的检验

合集下载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2016.10.12)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2016.10.12)
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
霉菌酵母菌计数常用的培养基是孟加拉红(虎红),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氯霉素可有有效地抑制绝大多数细菌菌落的生长。但是由于一些难以预计的因素,例如培基的质量等。在孟加拉红培基上也可能生长出细菌菌落来,有时候未凸出琼脂表面的霉菌菌落也不太好判断。前面有很多网友以及在培训中碰到的许多学员都有问到这个问题。马群飞老师也曾做过专门的介绍鉴别的方法。我在马老师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比较性的实验。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收获。
可见明显的菌丝体
(三)染色法
挑取菌落用亚甲基蓝或革兰氏染色,酵母菌或霉菌在低倍镜下即可见到孢子或菌丝,而细菌不可见。
若是肉眼观察菌落形态还无法判断的话可以采用马老介绍的方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的边缘较薄较透光的部分。观察是否菌落
霉菌菌落
边缘交规整,调节聚焦螺旋可见到细腻如细沙的结构。若无法确认可用接种从边缘稍稍刮开菌落,即可在镜下见到卵圆形的孢子。
菌落紧密,边缘整齐,不易透光,几乎看不到细沙粒样的结构
(一)观察菌落特征
通常情况下三种菌落在孟加拉红培基上的特征比较
酵母菌菌落
细菌菌落
霉菌菌落
光滑、湿润、常带黏性,白色或粉红色。
培养时间较长时可呈皱缩状,切较干燥。
由于受到抑制,通常会很小,红色,常呈橄榄形。
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具有菌丝体,菌落较大,扁平,较干燥。颜色多样,白色、黑色、黄色多见
(二)低倍镜观察菌落边缘形态:

霉菌、酵母菌总数测定(培训用)

霉菌、酵母菌总数测定(培训用)

3.6 ×103 CFU/g
标准值 查看“产品标准值”表,填写
单项检验结论
符合(或不符合)
备注
检验人员:填写准考证号
检验日期:填写考试当天日期
关于实测结果的填写
若所有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都为“0”,则实测结果为 <1×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 (10~150CFU),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 平均值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作为每克中菌落总数结果。Βιβλιοθήκη 固体10mL


10-
1
吹吸50次, 1mL
10-
2
吹吸5次, 1mL
10-
3
吹吸5 次,
1mL
1mL
灭 菌 蒸 馏 水
25g+225m L灭菌蒸馏水
10-1
-1
-2
-3
空白
-1
-2
-3
空白
提示:样品加入稀释液管后,要先吹吸, 后取1mL样液加入培养皿。
在培养皿中加入孟加拉红培养基(15~20mL),轻摇 培养皿,使试样与培养基混匀。
固体样品存放罐
固体样品称量
用镊子取酒精棉擦手,点燃酒精灯; 打开稀释瓶盖,放在天平上,等显示屏上的数字稳定
后,按“去皮”键,当数字显示为“0”时,开始称量。
去 皮 键
取(带上试管架): 装有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1个 装有9mL 灭菌蒸馏水的试管3支 空试管1支
从培养皿筒中取出培养皿。


取出


培 养 皿
在培养皿上编号
提示:培养皿上的标记为稀释倍数。
固体样品:稀释倍数为10-1、10-2、10-3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GB 4789.15-2010
一、稀释
1、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装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混
匀。

2、吸取1ml混匀的样品,缓慢注入装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枪头不要
接触液面),混匀。

3、按步骤2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每次更换无菌枪头。

4、根据估计,选择合适的2~3个样品匀液,吸取1ml至无菌平皿,每个梯度
做两个平皿,同时用1ml稀释液做空白对照。

5、将15~20ml冷却至46℃左右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倾注平皿,转动
混匀。

二、培养
1、琼脂凝固后倒置28℃±1℃培养5d,观察记录。

三、计数
1、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算霉菌和酵母数。

霉菌蔓延生长整个平板记录多不可计。

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皿的平均数。

四、报告
1、计算两个平皿菌落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2、若所有平皿菌落数均大于150,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皿进行计算,其他平皿
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最高稀释倍数计算结果报告。

3、若所有平皿菌落数小于 10,则对稀释度最低的平皿进行计算。

4、若所有平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度计算,如为原液,
则以小于1计算。

5、小于100菌落数时,四舍五入原则取两位有效数字。

大于或等于100菌落
数时,第三位四舍五入原则,取前两位,剩余位数为0。

6、空白对照有菌落生长,结果无效。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霉菌与酵母菌检验

霉菌与酵母菌检验

2.1真菌毒素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玉米、 大米及花生等是居民的主要食品原料, 各类粮油食品均不同程度地被真菌及其 毒素污染,几乎所有的真菌毒素在我国 农产品中均可检出。我国每年约有2%的 (二千五百万公斤)的粮食因受真菌毒 素污染而不能食用。
青霉 毛霉
分布广
墙壁上的霉菌
青霉
报告
一、检验程序
检样→处理→稀释→平板分离培养 →菌落计数→报告
二、操作要点
(一)、采样
1、粮食(包括粮库贮粮,粮店或家庭小量存粮) 样品的采集,可根据粮囤或粮垛的大小和类 型,分层定点取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 分层随机采取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 取500g左右送检。小量存粮可使用金属小勺 采取上、中、下各部位的混合样品。
霉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典型特征为红色菌落, 有黑色孢子 。
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1、取样的代表性。
2、取样工具的无菌。
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所以,取样的工具 、容器等要经过严格的高压灭菌。
3、检样的方法。
(1)、由于霉菌易被携带,所以,检样时操作人 员应尽量避免自身携带的可能。
(2)、样品的均质及充分振摇。因为有些孢子是 连成串的,故均质和振摇能使其充分散开,同时,在 各梯度连续稀释时,也要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几次, 使孢子充分散开。
3、取1ml 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 中,另取一支1ml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 1∶100稀释液。
4、按上述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 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根 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 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 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 皿。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样品、琼脂培养基、无菌试管、移液器、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等。

2.2 实验方法2.2.1 酵母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2 霉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霉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3 环境条件的变化分别将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光照射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酵母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24-48小时。

在高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3.2 霉菌的生长情况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3-5天。

在高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四、实验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和霉菌都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且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有所不同。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为工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参考文献无。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培养皿,分别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室中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我们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培养基。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和酵母粉,而霉菌培养基则是以淀粉和琼脂为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了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

一个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而另一个则设定在30摄氏度。

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而霉菌则相对较慢。

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小而圆的菌落,而霉菌则呈现出分枝状的菌丝结构。

这表明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更适应较高温度的环境。

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而霉菌则迅速繁殖并形成了大量的菌落。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较高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霉菌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

除了温度,我们还对湿度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观察。

我们在实验室中调节了湿度,分别设定了较高和较低的湿度条件。

结果显示,在较高湿度下,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都增加了。

而在较低湿度下,两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对于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方式,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草片、大肠杆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土豆切块、霉菌培养基、培养皿、移液管、吸球、pH计、注射器、火柴、无菌针、细菌培养皿、灭菌器等。

实验方法:1. 检查实验器材及培养基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若有问题应先进行处理。

2. 取出霉菌培养皿,观察其中的霉菌形态,用无菌针在培养皿中取一小块霉菌,并涂摸在草片上,扔掉实验垃圾。

3. 取出酵母菌培养皿,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并用注射器吸取酵母菌悬液。

4. 取一块土豆,在表面涂抹少量酵母菌悬液,培养10-15天。

5. 取一块往外突出的土豆为“观察石”,悬挂在显微镜活塞上,并加上少量剪碎的土豆。

6. 按照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备适量的酵母菌干粉。

7. 用适当的比例将酵母菌干粉加入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制备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溶液。

8. 向高、中、低浓度的酵母菌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酵母菌悬液。

9. 制备好的酵母菌溶液加入细菌培养皿中,培养一定时间,观察酵母菌繁殖、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发现,霉菌的形态多样,有些像毛发,有些像小鼠的尾巴,有些则类似于扇形。

而酵母菌的形态则较为单一,呈现球形或椭圆形状。

2. 观察土豆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发现酵母菌在养分较为充足的土豆中能够快速生长并进行繁殖。

3. 在观察“观察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酵母菌在土豆上的生长情况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了大量的酵母菌生长,而其他区域的酵母菌数量则较少。

4. 直接将酵母菌加入细菌培养皿中,观察到酵母菌会通过二元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并且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得更快。

5. 向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霉菌悬液后发现,霉菌会在一定时间内飞快地进行繁殖,并最终完全覆盖整个培养皿。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酵母菌的特点是形态比较单一,繁殖方式是通过二元分裂进行,喜欢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镜检法:采集被检物表面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2. 培养法:将样品分别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判断其中是否有霉菌和酵母菌。

3. PCR检测法: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特定基因进行PCR扩增,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的种类和数量。

4. 气相色谱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5. 快速检测法:利用特定化学试剂或生物标记物,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3、谷物加工制品(包括熟饭、糕点、面包等)、 发酵食品、乳及乳制品以及其他液体食品, 用灭菌工具采集可疑霉变食品250g,装入灭 菌容器内送检。
(二)、样品处理(稀释)
1、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g(或25mL),放人含有225mL 灭菌水的玻塞三角瓶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 释液。
2、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试管中, 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 菌孢子充分散开。 3、取1mL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mL灭菌吸管吹吸5次,此液为1∶100稀释 液。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
(三)、培养
倒置于25~28℃温箱中,3d后开始 观察,共培养观察5d。 (四)、计数 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 计数。(稀释度选择和菌落报告方式参 考菌落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列表说明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与菌 落总数的测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一)、采样 1、粮食(包括粮库贮粮,粮店或家庭小量存粮)样品 的采集,可根据粮囤或粮垛的大小和类型,分层 定点取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分层随机采取 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g左右送检。 小量存粮可使用金属小勺采取上、中、下各部位 的混合样品。
Hale Waihona Puke 2、海运进口粮的采样:每一船仓采取表层、上层、 中层及下层四个样品,每层从五点取样混合,如 船仓盛粮超过10000t,则应加采一个样品。必要 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送检。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方法验证报告一、方法依据/原理1.1方法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第五章 6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1.2原理: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2℃培养5d,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二、使用范围2.1适用于化妆品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

三、设备情况表1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表2标准物质和关键物料登记表四、环境条件情况表3环境条件五、人员能力情况表4相关人员六、方法验证/确认情况6.1 实验步骤6.1.1样品前处理6.1.1.1液体样品:水溶性的液体样品,用灭菌吸管吸取 10mL 样品加到 90mL 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制成 1:10检液。

6.1.1.2油性液体样品:取样品10g,先加5mL灭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中振荡混合10min,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75mL(在40℃—44℃水浴中预温),在40℃—44℃水浴中乳化,制成1:10的悬液。

6.1.1.3膏、霜、乳剂半固体状样品:亲水性的样品:称取10g,加到装有玻璃珠及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 15min。

用其上清液作为 1:10 的检液。

疏水性样品:称取10g,置于灭菌的研钵中,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研磨成粘稠状,再加入10mL灭菌吐温 80,研磨待溶解后,加70mL灭菌生理盐水,在40℃—44℃水浴中充分混合,制成 1:10 检液。

6.1.1.4固体样品:称取10g,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 的检液。

使用均质器时,则采用灭菌均质袋,将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称10g 样品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10mL吐温80,70mL 灭菌生理盐水,均质3min—5min。

2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 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 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 状的孢子囊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扫帚状孢子囊
放射状孢子囊
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 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 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 一样的突起。这就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 殖。
Hale Waihona Puke 酵母菌观 察霉菌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 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直立的白色绒毛— —直立菌丝;顶端长有的成串的青绿色—— 孢子。

06-食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

06-食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

知识点:果汁中酵母菌、霉菌测定情境:微生物检测技术任务:酵母菌、霉菌测定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酵母菌、霉菌测定原理一、霉菌、酵母菌什么叫霉菌、酵母菌?❞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

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

❞酵母菌:一些单细胞真菌。

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二、霉菌、酵母菌测定原理❞霉菌和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粮食样品是指1g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

酵母菌、霉菌测定原理与菌落总数测定类似,选用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酵母菌、霉菌测定步骤1.液体样品稀释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稀释液(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的适宜容器内(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或其他无菌均质袋中,充分振摇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2.梯度稀释❞取1 mL 1:10 样品匀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或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匀,此液为1:100 的样品匀液。

❞按上述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四、倒平板❞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

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

2.7 旋窝混合器
2.8 无菌平皿:直径90mm
2.9 恒温水浴箱:46℃±1℃
2.10 显微镜:10倍~100倍
2.11 微量移液器及枪头:1.0mL
2.12 折光仪
2.13 郝氏计测波片: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特制玻片 2.14 盖玻片 2.15 测微1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2.2 旧版本均振荡式进行样品表面冲洗,均质不够。使用旋转刀均质器,可能会切断霉菌菌丝体。 2.6 无菌试管规格由10mm×75mm,修改为18mm×18mm,有利于样品稀释液混匀。 2.7 增加漩涡混合仪,可以保证样品稀释液的混匀,减少污染机会。过去使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反复吹吸样品及稀释液,会造成 有害溶胶,以及增大污染风险。 2.9 增加恒温水浴,准确控制倾注琼脂的温度。 2.11 增加微量移液器及枪头1.0mL:包容实际工作中常用方式。 删除500mL无菌广口瓶,原因:包括牛皮纸袋在内的包装材料实验室使用频率越来越低。 删除:冰箱和恒温振荡器:标准没有用到。
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3部分:酵母、霉菌菌落计数》
本标准与GB 4789.1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 —修改了附录A;
—修改了结果与报告; —附录B修改为第二法
1 范围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规定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 操作步骤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5.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正置平板,置28 ℃±1 ℃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培养至第5d的结果。
新版本:增加了平板正置培养的规定。正置培养是避免反复观察的过程中,上下点到平板导致霉菌孢子扩 散形成此生小菌落的一种手段。

霉菌酵母菌检验

霉菌酵母菌检验
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量管。
液体样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吸取样品原液进行检验。
倾注平板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样液,各吸取1ml分别加到两个平皿内,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平皿作空白对照。及时用适量(20~25ml)46±1℃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琼脂倾注平皿,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总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n2——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2)按“四舍五入”原则,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在10以内时,采用第一位有效数字报告;
菌落数在10~100之间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3)如大于或等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根据试验结果,报告检测结果试样中酵母菌数是微生物指标≤20cfu/ml产品合格
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5)作平皿内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二、平皿菌落总数计算CFU/g(ml)
(1)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总数在适宜计数范围(10CFU~150CFU)内时,按式(Ⅰ)计算:
N= ∑C/(n1+d………………(Ⅰ)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食品中酵母菌和霉菌的检验
一、教学目的: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 物学特性;掌握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的一般程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的一般程 序;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一、酵母菌和霉菌菌数的测定: 酵母菌和霉菌侵袭食品,发生霉坏。有些霉菌产生 毒素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中毒,特别是有些霉菌毒 素具有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一次大量食入或长期少 量食入,皆能诱发癌症。对食品加强霉菌的检验, 在食品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定: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粮 食样品指1g 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霉菌和酵母 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 学评价。
Mold Fruiting Structure with Spores (SEM x2,420)
黑曲霉
霉菌的孢囊孢子
霉菌的厚垣孢子
土曲霉美蓝染色图
二、检验程序
检样
称取25g(或吸25ml),加入225ml无菌水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个以1ml加入灭菌平皿内 每皿加入适量培养基
25℃~28℃,5d
菌落计数、报告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 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 璃瓶内(瓶内预臵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 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 液。 2、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灭菌 试管内,另用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 菌孢子充分散开。 3、取1ml 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 中,另取一支1ml灭菌吸管吹吸五次,此液为 1∶100稀释液。
霉菌的菌落
Black Mold, Aspergillus variecolor. (SEM x2,315)
Fungal Mycelium with Hyphae, Sporangia and Spores, Penicillium sp. (SEM x1,560)
Fungal Mycelium with Spores, Penicillium sp. (SEM x3,220)
菌落总数稀释度选择及菌落计数报告方式
例 次 10-1 1 2 多不可计 164 多不可计 295 稀释液及菌落数 10-2 20 46 10-3 —— 1.6 16400 37750 两稀释 液之比 菌落总 数 报告方 式(个 /g,个/ml)
16000或 1.6 ×104 38000或 3.8 ×104
3
4 5 6 7
多不可计 271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2
—— —— —— ——
27100
313000 270 30500
27000或 2.7 ×104
310000或 3.1 ×105
270或 2.7 ×102 3100或 3.1 ×104
多不可计 305 0 0
<1×10 <10
5、计算方法:通常选取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 进行计数,同稀释度的两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 释倍数。即为每克(g)或每毫升(ml)检样中所含霉 菌和酵母数。 稀释度选择和菌落报告方式可参考GB/T4789.2。 6、报告:每克(g)或每毫升(ml)检样中所含霉菌 和酵母数以cfu/g(ml)表示。
4、按上述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 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根据食品卫生 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 释度,分别在制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 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 释度做两个平皿。 稀释液移入灭菌平皿后,将凉至45℃营养琼脂培 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倒臵),臵25~28℃ 温箱内培养,3天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5天。计 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每 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