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1.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葡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葡萄上有什么吗?2.学生回答:葡萄上有霉菌。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霉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内容。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通过出芽繁殖,即母细胞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2.教师讲解霉菌的繁殖方式:霉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3.教师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酵母菌在食品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等;霉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吗?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六、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酵母菌和霉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霉菌的繁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显微镜下的图片,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两种真菌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吗?”学生尝试描述,教师引导:“酵母菌看起来像一个个的小圆球,而霉菌的菌丝则像一张网,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它们。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繁殖方式的理解。

4. 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5.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古埃及人制作面包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真菌分类: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结构细节,尤其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真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直观认识。通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展示真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分类、结构特点的掌握。
2.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真菌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了解。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真菌现象。
4.实验操作题:设计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爱护微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PPT、实验材料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3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比较。


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讲解,提供足够的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特征。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将琼脂粉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完全,然后继续煮沸1-2分钟,装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实验分组:将培养皿分为控制组(不接菌)和实验组(酵母菌接种,霉菌接种);
3)接菌:实验组用棉签蘸取酵母菌和霉菌接种在培养皿上,控制组不进行接菌;
4)培养:将培养皿封闭,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结(10分钟)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20分钟)。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及其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反馈:教师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条件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与生活的认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霉菌孢子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永久装片、新鲜的面包霉、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包、葡萄酒、腐乳、发霉的水果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酵母菌和霉菌。

(二)新课讲授1、酵母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的永久装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

接着,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2)生殖方式教师提问:酵母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然后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生活应用让学生讨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制作面包等。

教师补充讲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2、霉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新鲜的面包霉和青霉,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其形态。

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永久装片,描述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1.酵母菌(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细胞 ,都不含

3. 列举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
有横格,孢子的颜色着 (2)不同点
4. 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
生状态,填入表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
结构
生殖方式
5.列举真菌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绝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小组合作、讨论 细
重点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用新鲜 的橘 皮和 馒头
做实验,待长毛发霉 3 、
后,对照 110 页图,
直立菌丝形态 孢子着生状态 孢子颜色
辨认橘皮和馒头上的 青
分别是那种霉菌。

3. 对照课本 110 页 曲
5-2-3 和 5-2-4 及黑板 霉
四 、归纳总结

形态:单细胞,呈 _____形。 结构:具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成形
的______,细胞质里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殖
生殖方式
酵母菌

_____________生殖
酵母菌
有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
能量(较多)
营养方式 无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_+
能量 (较少)

真菌
(_____生物)
是多细胞,由


和________构成。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主备人 张海燕
备课时间 2010/12/19
导学案使用时间
学 习 1. 说出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教师会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

2.学习目标教师会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同学们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定义和特点。

3.酵母菌的特点教师会先介绍酵母菌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它们的能力上,并结合具体的生产例子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参与互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4.霉菌的特点教师会接着介绍霉菌的特点,让同学们了解霉菌的两种生长形态并讲解其发酵的原理。

同时,也将具体应用例子作为引子,以供学生理解。

5.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工业、药品工业和其他工业中展现出了不同的优势,教师会针对这些不同领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应用场景。

6.提问互动教师在讲解后,通常会有一些提问,这些问题让同学更加熟悉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既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7.讲解应用案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多次引用实例来解释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和专家来讲授相关实际案例,以增加学生与工业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我们也需要给学生合适的评价标准:1.学生是否掌握了酵母菌和霉菌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是否理解了酵母菌和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进行相关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相关知识4.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工业应用的原理和影响,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五、教学反思在讲解中,教师应该多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造质量更高的诲堂。

同样,对于学生来说,还需要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实践的价值,使之更深刻。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4.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在生物实验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团队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a.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b.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面包为什么会膨胀?酒是怎么酿造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都与哪些微生物有关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酵母菌和霉菌有关。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形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掌握它们的生物学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提高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生物学的应用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4. 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特征: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

3. 展示形态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讲解生长条件: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酵母菌和霉菌的应用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试从以上资料分析,开始每天搅拌一次和以后密封存放的原因何在?
酵母菌在无氧、室温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酒精.】酵母菌用于蒸馒头、做面包等食品。

思考:为什么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多孔的?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含少量的葡萄糖,蒸馒头、制面包时需要加入水和面,还必须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葡萄糖,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所以馒头、面包等发面仪器问题松软多孔的?】
酵母菌还可以酿酒
思考:为什么用酵母菌可以酿酒?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复习:动画:酵母菌的结构模式
比较细胞与酵母菌
细菌酵母菌


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呈卵形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
核),为原核生物
具有成形的真
正的核,
为真核生物
生殖进行分裂生殖进行出芽生殖
和孢子生殖
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不含叶绿体。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篇1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问方面(l)通过学习使同学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学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熟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熟悉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力量方面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擅长观看生命现象的力量和试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喜爱生命、乐于探究生命神秘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学问,使同学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它亲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校同学很简单产生爱好,有利于培育同学喜爱生命的情感。

2.观看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通过本试验过程可以充分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可以培育同学喜爱生命、探究生命神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同学制造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同学缺乏这方面的学问,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预备酵母菌培育液,培育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支配 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爱好导出主题→同学试验、观看实物、培育力量,强化学问→利用试验,使同学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争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同学来说比较生疏,老师可以布置同学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爱好,增加同学的自信念。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试验同步进行,由于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看到,老师可以拟定观看提纲,让同学有针对性地认真观看,避开盲目性,边观看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生物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生物教课方案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

知识方面( l )经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色,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2)学会察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构造和孢子)。

2。

能力方面经过察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学生擅长察看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术。

3。

思想感情方面( 1)经过察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究生命神秘的探究精神。

(2)经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看法,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要点难点1。

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课的要点之一,因为它亲密联系生活实质,初中学生很简单产生兴趣,有益于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

2。

察看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课的另一个要点,因为经过本实验过程能够充足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操作能力,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生命、探究生命神秘的思想情感,还能够给学生创建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时机。

3。

酵母菌获取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因为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育液,培育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课过程 1。

教课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察看实物、培育能力,加强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构造和生活特色分组议论、代表讲话、理解总结2。

教课过程说明:( 1)本节课所波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能够部署学生课上自带面包,而后直截了当:面包、馒头为何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切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 2)对于酵母菌部分的教课,最好联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细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察看到,教师能够制定察看纲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真察看,防止盲目性,边察看边纪录,提升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yeast and mould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1.了解(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
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
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
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
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
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
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
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
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
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
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
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提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
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
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
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
作投影片。

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
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
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
性生殖。

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师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
净的青霉或曲霉。

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
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
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
形态和颜色;
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
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
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
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青
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
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
分是菌丝。

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

指出青霉
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

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
个体。

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另外参
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
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
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
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
发育成新个体。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
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
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
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xx年
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
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
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
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
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
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
来历”。

小资料: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
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40年代初
投入生产。

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
叫抗菌素。

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
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
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

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
名为抗生素。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