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812656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4.png)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a33158bf78a6529657d534d.png)
七、下一个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
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
还具有微体。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对比
电镜下的酵母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根霉、青霉、曲霉、放线菌、酵 母等标本片
2、显微镜、蒸馏水、插镜纸、香泊油、二 甲霉。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有假根,无匍匐菌丝。
毛霉
毛霉显微结构
根霉
根霉(Rhizopus)属于毛霉目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淀粉酶活性很强,
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 (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显微形态
曲霉
红曲霉 黑曲霉 米曲霉
曲霉
曲霉的显微的显微结构
曲霉和青霉的异同
两者同属于曲霉科的,主要鉴别特征就是 孢子。曲霉成的是放射状的孢子 青霉成的 是扫把状的孢子 。
他们都属于半知菌,基本结构特征相同即 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无有性世代等等。 显微镜下最容易观察到的是青霉扫帚状排 列的分生孢子小梗和曲霉膨大的分生孢子 头(顶囊),另曲霉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于 菌丝独特厚壁的足细胞上。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观察酵母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
放线菌 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 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 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73fae38ee06eff9aff8070d.png)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95d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d.png)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287ad0b9f3f90f76c61b28.png)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2bba0c524de518974b7de5.png)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d48ec84680203d8ce2f24b9.png)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bedb59ea21614791611285a.png)
实验七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基础知识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 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及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les cerevisiae)培养的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根霉(Rhizopus.sp)和毛霉(Mucor.sp)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48ac8e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d.png)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知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酵母菌和霉菌样品、琼脂培养基、无菌试管、移液器、无菌手套、无菌培养皿等。
2.2 实验方法2.2.1 酵母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酵母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2 霉菌的培养准备好琼脂培养基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培养皿,装入琼脂后进行无菌操作。
取少量霉菌样品,接种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移液器将接种口火焰消毒后放回无菌培养皿中,封好口,并进行恒温培养。
2.2.3 环境条件的变化分别将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光照射等,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酵母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24-48小时。
在高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3.2 霉菌的生长情况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点,生长周期约为3-5天。
在高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数量较少;在低温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变慢,但数量增多。
在强光照射下,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较少。
四、实验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和霉菌都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且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有所不同。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为工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参考文献无。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424d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2. 掌握观察真菌的方法;3. 认识常见的真菌种类。
二、实验原理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的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真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曲霉、青霉、毛霉等;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无菌水、无菌棉签、酒精灯、酒精杯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观察(1)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等。
2. 曲霉观察(1)取一小块曲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曲霉的形态、大小、孢子囊等。
3. 青霉观察(1)取一小块青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1%美蓝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的形态、大小、分生孢子梗等。
4. 毛霉观察(1)取一小块毛霉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体;(2)将菌体涂在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4)在显微镜下观察毛霉的形态、大小、菌丝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小液泡。
2. 曲霉:曲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放射状排列,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有分生孢子。
3. 青霉:青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螺旋状排列,分生孢子梗顶端生有分生孢子。
4. 毛霉:毛霉为多细胞真菌,菌丝呈网状排列,菌丝顶端生有孢子囊。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酵母菌、曲霉、青霉、毛霉等真菌的形态结构,了解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繁殖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观察真菌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真菌奠定了基础。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8b87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d.png)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培养皿,分别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室中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我们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培养基。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和酵母粉,而霉菌培养基则是以淀粉和琼脂为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了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
一个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而另一个则设定在30摄氏度。
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而霉菌则相对较慢。
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小而圆的菌落,而霉菌则呈现出分枝状的菌丝结构。
这表明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更适应较高温度的环境。
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而霉菌则迅速繁殖并形成了大量的菌落。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较高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霉菌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
除了温度,我们还对湿度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观察。
我们在实验室中调节了湿度,分别设定了较高和较低的湿度条件。
结果显示,在较高湿度下,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都增加了。
而在较低湿度下,两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对于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39355f638e9951e79b89275e.png)
• 菌落(colony): 指单个细胞或一小堆相 同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特征的细胞群体。 •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各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具 有一定特征,可用于分类、鉴定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菌: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质地均
•
匀及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部位颜色一致。一般有 臭味。 放线菌:质地致密、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表面 覆有不同颜色的孢子,正反面的颜色常因基内菌丝和 孢子所产色素各异而不一致。 有泥腥味。 酵母菌:多数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相似,湿润,较光滑, 有一定的透明度,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 及各部位颜色均一。菌落较细菌的厚、稠、较不透明 (较大,胞内颗粒,无鞭毛);②较长时间后因干燥 而生皱(水分含量较低);③大多呈乳白色,少数红 色;④散发酒香味 霉菌:霉菌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菌落形态 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 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 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孢子成熟时使菌落 表面呈粉末状或颗粒状。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酵母菌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fda7e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1.png)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此段为引言,介绍四大菌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全文都可以采用科普的形式进行写作)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四大菌落。
它们在微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四大菌落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类菌落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殖。
细菌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其中一些特征甚至可以用于鉴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细菌不同,酵母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以及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酵母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多样,可以是乳白色、黄色或棕色等。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等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团,使其膨胀,产生气泡,从而制作出松软的面包。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的细胞。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丝的形状、分支方式和色素产生等。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火星状或云朵状,色素多样,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褐色等。
放线菌在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细胞通常呈菌丝状。
霉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分支方式、菌落的大小和形状等。
常见的霉菌菌落呈灰绿色、灰白色或黑色等。
霉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霉菌可以制作出各种风味独特的发酵食品,如奶酪和味噌。
2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75d47d2a90c69ec3d5bb759c.png)
扫帚状孢子囊
放射状孢子囊
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 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 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 一样的突起。这就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 殖。
Hale Waihona Puke 酵母菌观 察霉菌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 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直立的白色绒毛— —直立菌丝;顶端长有的成串的青绿色—— 孢子。
微生物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2ad309fcf84b9d529ea7a8f.png)
七、下一个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合作愉快
MARKETING
32
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有假根,无匍匐菌丝。
毛霉
毛霉显微结构
根霉
根霉(Rhizopus)属于毛霉目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淀粉酶活性很强,
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 (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显微形态
1. 寻找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标本片,注意 各类型标本片的菌株名称。
2. 在显微镜下寻找观察各标本的最适合倍数, 从低倍镜、高倍镜再到油镜。
3. 在最适合倍数下画出所观察标本的形态 4. 实验完毕,注意镜头的清洗,数 —×—
六、思考题
1. 比较毛霉和根霉、青霉和曲霉的形态异 同
革兰染色
二、实验原理
霉菌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
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 “发霉的真菌”,
青霉
青霉的显微结构
曲霉
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菌种, 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多年前,我国就用于制酱,也 是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现代工业利用曲霉生产各种 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柠檬酸、葡 萄糖酸、五倍子酸等),农业上用作糖化饲料菌种。例如黑 曲霉、米曲霉等。
曲霉
红曲霉 黑曲霉 米曲霉
曲霉
曲霉的显微的显微结构
曲霉和青霉的异同
两者同属于曲霉科的,主要鉴别特征就是 孢子。曲霉成的是放射状的孢子 青梅成的 是扫把状的孢子 。
他们都属于半知菌,基本结构特征相同即 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无有性世代等等。 显微镜下最容易观察到的是青霉扫帚状排 列的分生孢子小梗和曲霉膨大的分生孢子 头(顶囊),另曲霉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于 菌丝独特厚壁的足细胞上。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ad579eb102de2bd960588e2.png)
2 / 11
根霉的 菌丝无隔膜, 营养菌丝体 上产生匍匐 枝,匍匐枝的 节间形成特 有的假根,从 假根处向上 丛生直立、不 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 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3 / 11
根据公式:目微尺每格长度=重合线间台微尺格数×10/重合线间目微尺格数 计算出不同放大倍数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⑶.目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浸片,用高倍镜和油镜分别测量酵母菌直径或长、 宽分别占目微尺的格数,最后将所得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即为酵母菌的实际大小。 3. 酵母菌显微计数。 ⑴.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一定的倍数,保证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每个中格能看到几十到一百个左右的菌体。 ⑵.在洁净的计数板上平放一盖玻片,使盖玻片完全覆盖两个平台上的计数室方格。用移液枪吸取摇匀 的稀释菌液在盖玻片一段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在毛细作用下自动进入计数室,静置 5min 使菌体自然 沉降。
0.05%吕氏美兰染液
不同浓度吕氏美兰染液染色不同时间观察记录表
3min
30min
不到一半的酵母菌显蓝色, 超过一半酵母菌显蓝色,大
颜色深浅不一
部分蓝色很深
0.1%吕氏美兰染液
大约一半酵母菌呈蓝色
大部分酵母菌呈蓝色且颜色 较深
从上表可以看出吕氏美兰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长,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细胞就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
(1)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
(2)菌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
Rhizopus nigricans (黑根霉) Mucor racemosus (总状毛霉)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1)取洁净载玻片一片,于中央位置处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经火焰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后取少量菌种于蒸馏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状态下的酵母菌;
(2)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美蓝水染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使美蓝水均匀分布在盖玻片内。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染色情况,并计算死亡数目。
2、子囊孢子观察
从产孢子的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苔于载玻片的水滴中,经过涂片、干燥和热固定后,加数滴孔雀绿染液,染色1min,水洗去染液;加95%的乙醇脱色30s,水洗去乙醇溶液;最后用0.5%沙黄染液复染30s,水洗去染液,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待制片干燥后镜检。
3、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
经火焰灼烧后的接种环冷却后取少量菌悬液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上并镜检。
4、假根观察、孢子囊的观察(黑根霉)
取洁净载玻片一片,于中央位置处滴加一滴乳酸苯酚固定油,用经火焰灼烧后的镊子取少量菌苔(连带培养基)于固定油中,用盖玻片盖上,并用镊子头部轻压盖玻片制成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菌霉的假根、孢囊孢子。
5、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足细胞观察(黑曲霉)
方法步骤同4。
视野存活数死亡数总数
1 5 68 73
2 9 12 21
3 5 35 40
4 4 51 55
5 1 17 18
总数24 183 207
死亡率:183/207*100%=88.42%
(表一:酿酒酵母死亡率的测定)
(酿酒酵母的活体观察)(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观察)
(黑根霉的假根及空的孢子囊)(产黄青霉的孢子头)
(黑曲霉的孢子头)(黑曲霉的足细胞)
分析讨论:
1、由于霉菌菌丝较粗大,孢子很容易飞出,如果放在水中观察时容易收缩变形,所以在制标本时不用水,而用乳酸苯酚固定油,使细胞不致变形,并有杀菌作用。
2、在测定酿酒酵母死亡率的时候,染了美蓝水的酵母需要过一段时间(大约5min)后、或者载玻片过几下酒精灯火焰再测定死亡率,这是为了提高酵母菌死亡的速率。
3、酵母菌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在外界条件适宜生存的时候,酵母菌往往采用无性生殖,主要是出芽生殖,即芽殖。
芽殖的特点是:在成熟的酵母细胞上长出芽体,并生长发育形成新的个体。
但是在新的个体还没有完全和母体分离时,新个体又通过芽殖的方式产生了新个体,这种“芽上长芽”的生殖方式形成了假菌丝。
在假丝酵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细胞(视野中发现有4个的情况)叠在一起形成了假菌丝。
当然,这也可能和几个相互靠的很近的单细胞弄混淆,故实验中需仔细观察细胞联系的紧密程度。
在环境恶劣时,酵母菌往往采用有性生殖的方式,子囊孢子就是有性孢子。
两个形态相同,性别不同的细胞(a和α细胞)相互靠近,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的溶解,细胞质融合,此时称为质配,未融合的两个细胞核在一个细胞中的阶段称为异核体阶段。
之后会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的核。
二倍体细胞移入营养贫乏的产孢培养基后,细胞便停止营养生长而进入有性繁殖阶段,营养细胞转变为子囊。
子囊内的核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子囊孢子(酿酒酵母为4个)。
在观察子囊孢子时,子囊孢子为绿色,子囊为粉红色。
一个子囊中往往观察不到4个子囊孢子的情况,这是因为制片时子囊孢子为立体的,但我们观察到的只是一个面。
4、黑根霉的假根之所以称为“假根”,是因为它只具备根的形态,而不具备根吸收营养的功能。
在观察时,我们发现黑根霉的孢子囊有的呈现黑色,有的呈现黄色,视野里有很多弥散的无性孢子,呈现黄色的是因为孢子囊破裂,孢子流出囊外。
5、青霉的孢子头是节上生枝,枝上又生枝的,枝上的最末端长有一串串的分生孢子,呈现“扫把状”。
而黑曲霉的孢子头是围绕着同一个圆四周长出一圈圈的分生孢子。
6、足细胞是黑曲霉所特有的结构,它长在黑曲霉孢子丝的孢子杆和营养细胞的交届处,在视野中呈现“倒T字形”,“倒T字形”的两端即为足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