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c58210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a.png)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1.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葡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葡萄上有什么吗?2.学生回答:葡萄上有霉菌。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霉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内容。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通过出芽繁殖,即母细胞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2.教师讲解霉菌的繁殖方式:霉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3.教师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酵母菌在食品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等;霉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吗?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六、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酵母菌和霉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霉菌的繁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显微镜下的图片,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两种真菌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吗?”学生尝试描述,教师引导:“酵母菌看起来像一个个的小圆球,而霉菌的菌丝则像一张网,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b57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8.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它们。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繁殖方式的理解。
4. 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5.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6e06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b.png)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古埃及人制作面包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真菌分类: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结构细节,尤其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真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直观认识。通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展示真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分类、结构特点的掌握。
2.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真菌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了解。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真菌现象。
4.实验操作题:设计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d84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e8f9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享。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拓展知识面。
2.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面包、啤酒的制作。
-掌握霉菌在食品腐败、生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鉴别。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特征。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分类和鉴别。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
-请学生在家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发酵的过程,如制作馒头或面包,观察酵母菌如何使面团膨胀。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二章 真菌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二章 真菌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d3db60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d.png)
第二章真菌酵母菌和霉菌课时目标1.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识别青霉和曲霉。
3.举例说出酵母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5.关注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概括真菌的特征。
学习难点:概括真菌的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馒头、面包图片。
提出问题:松软可口的发面食品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它们之所以松软多孔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微生物,你知道是什么微生物吗?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酵母菌的基本特征。
①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讲明实验步骤与要求:先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呈卵形。
在此基础上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识别细胞各部分结构,比较其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
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③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再次分析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明确酵母菌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光合自养,结合人们使用酵母菌发面的生活现象,讲述酵母菌通过分解周围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进行异养腐生生活。
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
结合生活中的酿酒技术,引导学生分析酿酒装置应该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真实的观察让学生形成鲜活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归纳总结、理论阐述,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创设有据可依、形象直观的思考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析与理解、推理与辩证、比较与归纳等科学思维主动建构概念。
霉菌的基本特征。
首先通过生活中馒头、橘子等的发霉长毛现象,引出霉菌主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6590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酵母菌和霉菌标本、染色剂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真菌的基本特征。
(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特点。
(2)介绍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观察:(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2)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1)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示意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增强学生的认知。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6f43317179563c1ec4da7171.png)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8f143a3aef8941ea66e0554.png)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4836663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1.png)
生物教课方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课目的 1。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构造,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经过指导学生察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持续培育学生的着手实验能力和察看能力。
3。
经过认识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剖析事物。
要点、难点剖析 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和生活特色,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要点知识。
因为:(1)经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细菌细胞构造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出它们在细胞构造上的异同。
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剖析和综合能力。
(2)经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色,有益于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认识真菌在经济上所储藏的潜伏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课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因为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取能量的方式必定难度。
教课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照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
课前准备:教师第一做好酵母菌的培育。
酵母菌的简略培育方法以下:①提早2~ 3 天用 3%~ 5%的蔗糖或 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育。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发散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淹没,不用接种,在较暖和的地方培育2~3 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
教课过程:( 1)对于酵母菌形态构造的教课,能够用边叙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幸亏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第一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批酵母菌的暂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察看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假如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预先做好 1~2 台察看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经过对酵母菌形态构造的察看,对酵母菌成立感性认识。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3456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2.png)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篇1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问方面(l)通过学习使同学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学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熟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熟悉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力量方面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擅长观看生命现象的力量和试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喜爱生命、乐于探究生命神秘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学问,使同学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它亲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校同学很简单产生爱好,有利于培育同学喜爱生命的情感。
2.观看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通过本试验过程可以充分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可以培育同学喜爱生命、探究生命神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同学制造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同学缺乏这方面的学问,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预备酵母菌培育液,培育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支配 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爱好导出主题→同学试验、观看实物、培育力量,强化学问→利用试验,使同学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争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同学来说比较生疏,老师可以布置同学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爱好,增加同学的自信念。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试验同步进行,由于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看到,老师可以拟定观看提纲,让同学有针对性地认真观看,避开盲目性,边观看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253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58fd6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e.png)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霉菌孢子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永久装片、新鲜的面包霉、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包、葡萄酒、腐乳、发霉的水果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酵母菌和霉菌。
(二)新课讲授1、酵母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的永久装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
接着,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2)生殖方式教师提问:酵母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然后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生活应用让学生讨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制作面包等。
教师补充讲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2、霉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新鲜的面包霉和青霉,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其形态。
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永久装片,描述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9b583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a.png)
,细胞 ,都不含
。
3. 列举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
有横格,孢子的颜色着 (2)不同点
4. 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
生状态,填入表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态
结构
生殖方式
5.列举真菌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真绝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小组合作、讨论 细
重点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用新鲜 的橘 皮和 馒头
做实验,待长毛发霉 3 、
后,对照 110 页图,
直立菌丝形态 孢子着生状态 孢子颜色
辨认橘皮和馒头上的 青
分别是那种霉菌。
霉
3. 对照课本 110 页 曲
5-2-3 和 5-2-4 及黑板 霉
四 、归纳总结
导
形态:单细胞,呈 _____形。 结构:具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成形
的______,细胞质里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殖
生殖方式
酵母菌
学
_____________生殖
酵母菌
有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
能量(较多)
营养方式 无氧:葡萄糖
______+_______+
能量 (较少)
流
真菌
(_____生物)
是多细胞,由
、
、
和________构成。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主备人 张海燕
备课时间 2010/12/19
导学案使用时间
学 习 1. 说出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d0c7b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5.png)
酵母菌和霉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试从以上资料分析,开始每天搅拌一次和以后密封存放的原因何在?
酵母菌在无氧、室温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酒精.】酵母菌用于蒸馒头、做面包等食品。
思考:为什么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多孔的?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含少量的葡萄糖,蒸馒头、制面包时需要加入水和面,还必须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葡萄糖,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所以馒头、面包等发面仪器问题松软多孔的?】
酵母菌还可以酿酒
思考:为什么用酵母菌可以酿酒?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复习:动画:酵母菌的结构模式
比较细胞与酵母菌
细菌酵母菌
形
态
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呈卵形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
核),为原核生物
具有成形的真
正的核,
为真核生物
生殖进行分裂生殖进行出芽生殖
和孢子生殖
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不含叶绿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教案】1.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教案】1.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6423b87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c.png)
第二章真菌酵母菌和霉菌课时目标1.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识别青霉和曲霉。
3.举例说出酵母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尝试培养青霉和曲霉,并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5.关注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概括真菌的特征。
学习难点:概括真菌的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馒头、面包图片。
提出问题:松软可口的发面食品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它们之所以松软多孔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微生物,你知道是什么微生物吗?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酵母菌的基本特征。
①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讲明实验步骤与要求:先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呈卵形。
在此基础上出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识别细胞各部分结构,比较其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
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③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再次分析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明确酵母菌细胞内不含叶绿素,不能光合自养,结合人们使用酵母菌发面的生活现象,讲述酵母菌通过分解周围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进行异养腐生生活。
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能量。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
结合生活中的酿酒技术,引导学生分析酿酒装置应该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通过真实的观察让学生形成鲜活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归纳总结、理论阐述,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创设有据可依、形象直观的思考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析与理解、推理与辩证、比较与归纳等科学思维主动建构概念。
霉菌的基本特征。
首先通过生活中馒头、橘子等的发霉长毛现象,引出霉菌主题。
九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九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30b41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a.png)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课方案 /初中生物/九年级生物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翻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见解,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九年级生物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知识方面(l )经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色,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察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构造和孢子)。
2.能力方面经过察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学生擅长察看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术。
3.思想感情方面(1)经过察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究生命神秘的探究精神。
(2)经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看法,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要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课的要点之一,因为它亲密联系生活实质,初中学生很简单产生兴趣,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
2.察看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课的另一个要点,因为经过本实验过程能够充足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操作能力,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生命、探究生命神秘的思想感情,还能够给学生创建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时机。
3.酵母菌获取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因为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育液,培育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课过程1.教课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察看实物、培育能力,加强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构造和生活特色→分组议论、代表讲话、理解总结2.教课过程说明:( 1)本节课所波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能够部署学生课上自带面包,而后直截了当:面包、馒头为何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edc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f.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4. 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特征: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
3. 展示形态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讲解生长条件: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酵母菌和霉菌的应用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
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
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
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
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
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
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
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
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
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示例: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 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