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or惩罚?90﹪的人在这里掉坑!
负强化和惩罚
(一)概念辨析1.负强化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注意看:是增强!!!)例子:小明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妈妈不让他做家务了,以后小明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不让小明做家务是撤销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强化了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因此是负强化。
同时,负强化也包括两种类型: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我们也做一个区分:(1)逃避性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了!!!)例子: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已经看到垃圾,厌恶的刺激已经出现,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性条件作用(2)回避性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没有出现!!!)例子:别人告诉你前面道路上有垃圾,然后你绕道走了。
这时候,你没有看到垃圾,只是听到有这样的一个厌恶刺激,然后绕道走开,所以这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通俗点说,逃避性条件作用是看到了厌恶刺激,回避性条件作用是没有看到厌恶刺激。
So easy!你掌握了吗?2.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一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消除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注意看:是消除或抑制!!!)同时,惩罚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例子:落后就要挨打。
给一个厌恶刺激“打”,让其不再落后下去,抑制这种落后的行为继续发生,属于惩罚。
第二种情况是消除愉快刺激。
例子:写不完作业就不让看电视。
看电视是一个愉快的刺激,现在给撤销掉,为了降低写不完作业这种行为,因此是惩罚。
(二)图表辨析下面来一张图表,概念加例子,更加直观,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要清晰地呈现出这张表,那么做起题来就更加easy啦!(三)牛刀小试是不是到现在已经理解了呢?如果还没有理解?智商不够,做题来凑!来来来,做一些题练一练!慢慢消化一下!1.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正强化:即奖赏,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
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强化物的正用《姐姐教书》永华来自一个环境很差的家庭背景,到过他家的人都知道,破旧的窗户、杂草丛生的院子、脏乱不整的房间……环境的确令人不敢领教,再加上不好的名誉,他的哥哥被送到少年辅育院管训中,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因此从来不参加班上的任何活动。
辅导老师尝试如何改变此种偏差,并且也希望班上同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
他想到一个法子,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借机会问永华:“你的姐姐在哪里教书?”许多同学注视他,他的脸上显出光彩的样子……从那天起,情况改变了,他开始积极参与班上活动,有时同学会跟他聊天。
这一年下来,表现日渐进步。
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削弱: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
一般在行为不太严重时使用。
削弱在课堂行为中的正用当老师让同学们按规定完成班级卫生工作时,黎莎仍然在做白日梦,盯着指甲发呆。
老师赞美同组同学说,“席梦,好极了!你很努力,很快就会完成工作!”黎莎仍然继续做白日梦。
老师继续夸奖其他的同学,“柯罗,做得很整洁,继续保持下去!”这时黎莎开始工作。
过一会儿,老师赞美她说:“好极了!黎莎!你做得不错!”后来所剩的时间内,老师花三四次的机会去赞美她。
结果,黎莎改变了。
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还是调皮君彦是班上一个有小聪明的孩子,但是奇怪的是不把聪明放在课业上,上课时花样百出,下课生龙活虎,是老师头痛的一个孩子,为此想尽办法也无法改善。
但每次做壁报时却表现得很好,拿起笔宋,一画一勾,没有多久,生动的素描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丽的风景展现于壁报里,尤其是刻画如神的卡通人物更是令人叫绝……可是这些都无法抵消那些不良行为,所以老师对他的杰作也就没有反应了。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习题讲解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习题讲解强化理论这部分知识在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很重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常考点。
我们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准确识记,更加要能够理解每一种强化的含义并结合例子理解记忆。
强化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的重要方面,主要由斯金纳提出,包括有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等。
这里的概念较多,所以在备考时容易混淆。
该部分知识点一般以单选题、辨析题为主。
下面我们就对这些相似易混淆的点进行明确区分和辨析。
真题呈现1.小马上课时总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是坐在教室后排。
下列那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后排?( )【答案】A。
解析:小马害怕回答问题并发现坐在后排很少被提问这对于小马来说是呈现愉快的刺激,小马总坐在后排就是增加了坐后排的次数,带来一个愉快刺激而增加行为反应概率是正强化,所以选择A选项。
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题干表述错误。
负强化是指撤销厌恶刺激而增加此类行为在以后出现的次数或概率,而惩罚则是带来厌恶刺激而减少此类行为在以后出现的次数和概率。
强化可以激励行为的再次出现,而惩罚是为了扼制行为的再次出现。
两者在本质上不相同。
斯金纳通过实验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强化增强学习这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手段。
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和消退。
下面我们逐一举例分析。
知识点一:正强化与负强化强化能够提高我们期望的某一行为在未来出现的概率和次数,也就是增强行为反应概率。
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例如,小明考试得了一百分,妈妈奖励小明一百元钱,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种愉快刺激,小明还想得到一百元钱,还去考一百分。
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例如,小明考试得了一百分,妈妈撤销了不让小明看电视的禁令,对于小明来说摆脱了一种厌恶刺激,小明还想看电视就会努力去考一百分。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
(2)看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里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
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
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
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
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
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异曲同工。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①认知学习观。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②结构教学观。
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为所有学生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
负强化原理
4、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某少年因为行为不良,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
在管教所,经过管教的耐心说服、观看同龄人的优良事迹,慢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一年解除管教。
在这个例子中,少年是在一个严厉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带有处罚性的,一般人不乐意待的环境,但是,当他行为良好时,就解除了这个环境。
这个例子实际上就说明了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
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因此,这个原理就是当有好行为出现时,就撤去负强化物。
在本质上,负强化原理和正强化原理是相同的。
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
强强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强强不好好吃饭,妈妈命令他到一边站着,不许吃饭。
全家人没有过多的关注他,继续吃饭。
一会儿,强强说:“妈妈我不闹了,以后好好吃饭还不行吗?”于是,妈妈答应了他,让他重新坐回到原来的座位吃饭。
这里,强强站在一边看全家人吃饭是负强化物,强强的正确表态是认可的行为,于是,撤去负强化物---不让站着了。
妈妈实际上是先采用了惩罚,再用负强化,再让他吃饭---这又是正强化。
明明有用嘴咬指甲而不是用剪刀剪指甲的习惯。
那么,就可以在明明的指甲到了一定的长度时,在他的指甲上涂上辣椒水---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
当明明再咬指甲时会很难受,于是,可能不再用嘴咬指甲,而是用剪刀剪指甲。
当明明用剪刀剪指甲时,就不用在指甲上涂辣椒水了。
负强化往往是在儿童拥有不良刺激---负强化物的时候才使用的,如果儿童还不能拥有负强化物,就很难使用它。
这时,就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方法或原理,先使儿童拥有负强化物,然后再使用本原理。
5、逃避或回避逃避或回避实际上是负强化的直接应用。
负强化
3、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关系
1)制造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的反非常关键 的一点,尤其是在教学的初期阶段。
2)使用原则—— 我们在教孩子学习新的东西时要使 用“正强化” 在巩固孩子已学会的东西时使用负 强化的方法。 及时的原则
各案分析 1)正强化: 反应 后果 小明用头撞地板 妈妈立刻抱起他 结果:小明想引起关注用头撞地板
2、食物和活动是生物或初级的强化, 夸奖和赞许是社会强化。
3、外在强化是指在孩子所处环境中 其他人所控制的强化;内在强化是 指那些使孩子得到可以享受的东西 (一定的课题和行为),孩子是内 在强化的控制者。
4、及时强化非常重要,即只要孩子 表现出适当的反应,就要立即给予 奖励。
5、什么样的强化物对什么孩子有效, 有着极大的差异。重要的是找到适 合每个孩子的有效强化物。
令人多少有些吃惊的是,有少数孩子会 在你生气或说“不”时得到快乐/强化, 这时他会微笑或做些让你更生气的事, 因此,当你表现出生气或说“不行!” 时,要注意这些是否在强化他。
[关于强化的总结]
1、[得到正面效果]和[避免负面效 果]是两种强化方式。[强化]是任何 一个事件,只要它是针对一个行为 而适时发生的,并且能够增加该行 为的出现。
4)强化物的转换——前面提到的 “二级强化物替代初级强化物”的 技巧原则,也是设计强化方案的重 点。
5)因人而异的强化物——注意一些 有普遍强化作用的强化物可能对我 们所教的“这一个”孤独症孩子没 有意义。
家长们通常比较了解这个范围内的内容, 与家长分享有关知识,能够帮助教师节 省数个月于孩子困难相处的时间。例如, 对于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对他正确反 应的奖励可以让他听几秒钟他特别喜爱 的某只曲子;对孩子的奖励也可能是允 许他将一个特别的物品拿在手上几秒钟; 让喜欢独处的孩子有独处的机会就是对 他的奖励。这个“处方”单子还可以因 不同的儿童而有不同的变化。
巧用正强化 慎用负强化
巧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一位母亲的深刻反思江苏淮阴师范院附小简中兰“正强化”是以“表扬、奖励”为主,而“负强化”则以“批评、惩罚”为主。
众所周知——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儿子今年高一了,回顾他十几年的成长经历,我感到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因为我对儿子有太多的不满意:动作拖拉、不够专注、缺乏恒心、丢三落四……似乎一无是处。
如果,我不以一位母亲而以一位旁观者的立场看待儿子,其实他也有许多优点,诸如:心地善良、热爱阅读、喜欢运动、体贴感恩……只是,这些优点都被我这位母亲忽略了。
我自以为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而后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进行教育。
不知不觉中,儿子的这些缺点在我的不断“负强化”中根深蒂固,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总是“春风吹又生”!依稀记得儿子还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觉得他动作太慢。
于是,走路催促快一点,吃饭催促快一点,作业催促快一点……在N次的催促声中,在十来年的不满声中,儿子的速度没有提升,“动作拖拉”义无反顾地成为他的特点之一。
终于到了叛逆期,有一天儿子说:“妈妈,今天你没有催我,我比平时快吧?”无语。
他见我无语,还补充一句——“其实,你越说我慢,我就会更慢!”久久无语。
是啊,埋怨了十几年,有效果吗?相反,我的每一次不满,每一声“慢”,每一句“拖拉”,都让孩子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就是“慢的”,我就是“拖拉的”!如果我从第一次开始,就能采用“正强化”——“今天起床速度真快呀”、“今天作业挺迅速的”……我想,这个坏习惯一定不会跟随儿子这么多年!曾与一位母亲交流,她阐述儿子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深思。
她儿子是时下很典型的差生:经常逃课、深夜潜入网吧、讨厌学习、听不进劝告……令她深恶痛绝,欲哭无泪。
我问她儿子有优点吗?她说:从小到大,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管儿子吃什么可口的食物,总会第一口给妈妈吃。
有一次从奶奶家回来,手里捧了一只自己垂涎已久的大芒果,执意要让妈妈先咬一口。
可以想见作为母亲当时的感动和欣慰。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幼儿教育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一、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如,孩子表现好,给他一粒糖,这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负面刺激(电击、病痛、噪音等),在行为之后撤销。
如,一个学生原理因为犯错误被记大过处分,近期由于表现好,取消了处分,这就是负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惩罚是在行为之后呈现或加强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比如,小明没有遵守“跑步时不能从后面推别人”——在大家跑步时,从后面推了晓勇,结果被老师请出队列,罚站1分钟。
这就是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相同点仅仅是刺激的性质都是负面的,但负强化是撤销或减弱负面刺激,惩罚是呈现或加强负面刺激,负强化的作用是建立某种行为(比如,取消逐渐变好的孩子原有的处分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惩罚的作用是消除某种行为(上述例子中,罚站1分钟,会让小明从后面推人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吉尔和沃尔夫曾使用负强化法训练过一组重度智能不足儿童,以培养其形成解大小便的习惯。
实际训练时采用个别矫治法。
训练人员用一条约四五米长的布带,一端绑在患儿的腰部,另一端绑在厕所里。
训练初期,实验者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出现想上厕所的意愿。
当他们一发现孩子有上厕所的意愿时,一方面立刻松散所绑腰带(即撤除厌恶刺激),一方面给以奖励,并说:“很好。
”第二阶段,要求儿童能自动走向厕所,方给他解开布带,并给予奖励。
第三阶段,要等儿童走进厕所,坐在马桶上,才松开布带并给以奖励。
最后,要儿童解好大便,并穿好裤子,才能把布带松开,并给以奖励。
以上程序采用了逐步训练法来提高训练的标准。
实验结果证明,此法对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到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增加的话就是强化。
在强化里面,如果是呈现一个喜爱刺激使得行为频数增加,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得频数增加就是负强化(阴性强化)。
西南大学19春在线[0357]行为疗法-答案
单项选择题1、依照问题行为发生与否,变化代理人控制当事者参与行为的部分身体,使之制动叫做()。
1.引导服从2.随因练习3.身体限制4.矫枉过正2、()指在每次问题行为之后。
当事者必须纠正问题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把环境恢复到比问题行为发生1.过度补偿2.积极练习3.引导服从4.随因练习3、用塑造的方法提高口吃患者的吐字频率,注意首先要()。
1.学习正常语速2.提高说话音量3.放慢说话速度4.增加吐字音节4、使用罚时出局时应考虑的问题不包括()。
1.问题行为的功能是什么2.能否防止当事者从罚时出局中逃脱3.考虑到实际情况,罚时出局的可行性如何4.强化物的损失是道德的5、减少期望行为反应的前提操纵不包括()。
1.对期望行为的三段一致性分析2.增加不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3.对不期望行为安排取消操作4.消除期望行为的(可辨别刺激)或线索6、下列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1.可辨别刺激出现时行为更可能在将来出现。
2.可辨别刺激出现导致行为发生。
3.非可辨别刺激的前提出现时行为更可能在将来出现。
4.非可辨别刺激的前提出现导致行为发生。
7、在()程序中,当问题行为不出现时,提供强化。
1.对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2.前提控制3.对低反应率的差别强化4.对替代行为的差别强化8、使用塑造让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说“dada”,属于塑造中的()。
1.改变已有行为的一个方面2.恢复以前存在的行为3.都不是4.产生新行为9、一般不太适合签订双方契约的是()。
1.兄弟2.同事3.配偶4.父子10、妈妈给孩子刷牙时,孩子就哭,妈妈就停止刷。
结果,孩子在刷牙时更可能哭。
这个例子中妈妈怎样用1.继续给他刷牙2.减少刷牙的分钟数3.让爸爸给他刷牙4.停止刷牙11、()常常又是其他放松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
1.行为放松训练2.音乐放松3.呼吸训练4.集中注意力训练法12、关于行为矫正图的Y轴,可能不会表示()。
1. C. 行为频率2.行为持续时间3.时间单位(如第几天)4.行为强度13、以下哪个选项符合描述(),詹妮做出捣乱行为以逃避作业。
惩罚与负强化概念辨析获奖科研报告
惩罚与负强化概念辨析获奖科研报告摘要:负强化和惩罚在实际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一些教师和家长无法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也无法正确利用二者的特点为教育服务,对于负强化和惩罚二者的概念辨析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应该明白其各自的基本内涵,其次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育中很好地运用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负强化惩罚概念辨析惩罚与负强化的概念经常被误读和混淆,造成概念模糊不清。
在实际的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惩罚和负强化的应用十分广泛,影响也十分深远。
但是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将二者混为一谈,并没有完全把握二者的异同之处。
这就造成了无法正确将二者的有利之处为教育所用,甚至会误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负强化与惩罚的基本内涵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强化所下的定义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由外在的强化决定的。
强化被定义为伴随于行为之后并有助于新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包括精神方面的表扬和物质方面的奖励。
”①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的“正”和“负”之分,其实就是呈现和撤销的区别。
正强化指的是呈现强化物来增加行为的重复,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强化物达到增加行为重复概率的目的。
从这个区别可以总结出一点,那就是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都为了增加行为的重复概率。
惩罚即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物达到弱化某种行为的目的,惩罚的刺激物的类型是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其作用方式是呈现刺激物达到目的。
惩罚的这个过程发生于错误行为之后,用于对惩罚对象进行惩戒,最终达到降低错误行为的结果。
二、负强化与惩罚的辨析1.刺激物的类型在负强化中,刺激物指的就是强化物,是为了强化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刺激,对接受负强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事物;在惩罚过程中,刺激物仍然是令人厌恶的。
负强化和惩罚在这一点上的相同性,正是许多人将这两个概念混淆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刺激物的类型相同或相似,但是刺激物的呈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负强化是通过撤销令人厌恶的刺激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通过呈现令人厌恶的事物或刺激达到减少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目的。
强化和惩罚区别
教育心理学问题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强化和惩罚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
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书上都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包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教科书。
区分强化和惩罚最有效的方法是看目标行为的改变方向。
强化提高目标行为的反应频率,而惩罚则是降低行为的反应频率。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小红考了100分,老师表扬她,父母买漂亮衣服奖励她,那么她以后会更加努力:这是正强化,而负强化是指撤除令人厌恶的刺激。
比如小明考试考了100分,回家后父母很高兴,告诉小明今天不用刷碗,那么小明为了以后都不刷碗,会更加努力。
惩罚分为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
正向惩罚是呈指现某种让人厌恶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
正向惩罚举例:小涛一直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老师让他每天打扫教室。
负向惩罚是指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
举例:小磊迷恋网游,导致成绩下降,父母因此不许他吃最爱吃的冰淇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好多顽劣的孩子之所以会变的越来越不听话,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和老师用的方法不当. 一般的父母对孩子多数是使用正强化和正惩罚.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父母往往是给孩子奖励.据研究,孩子对这样的奖励会越来越不感兴趣,到最后就会失去它的奖励作用;而相反的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使用的是正惩罚.简单的说就是揍孩子或者骂孩子一顿,这样的惩罚,只能一次比一次重,否则就起不到应起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暴力家庭出来的孩子不好教育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孩子使用负惩罚和负强化效果要好的多. 所谓负强化,就是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可以采取另外的措施,比如,把平时孩子该做的家务取消,或者平时不让看电视,表现好的时候可以看. 负惩罚则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对孩子使用暴力,只要取消孩子的某种权利就可以了.比如,平时孩子可以看电视,犯了错误之后就不能看,或者平时可以让妈妈拥抱,犯错之后就不能拥抱.。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ppt课件
❖ 代理人必须平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 代理人不能对当事人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⑦在现有的情形下,罚时出局是可接受的吗?
❖ 确定程序在具体的治疗环境中是可以接受的; ❖ 家长必须接受才能实施罚时出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根据惩罚物的内容分 1、正惩罚 ——刺激物的呈现导致行为减少 (1)体罚:对个体身体施行厌恶刺激,如电
击、身体练习。 (2)谴责:强烈的、否定的言语刺激或警告
语句
行为矫正意义上的谴责和惩罚的界定
(3)反应限制(response blocking)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出现快速的下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4)矫枉过正(overcorrection) ——问题行为发生后要求个体完成大量与其
问题行为直接有关的活动。
❖ 仪式性的矫枉过正:修复问题行为所致损害;做 更多活动使环境恢复到比问题行为发生前更好的 状态。
厌 恶 刺 激 ( aversive stimulus ) / 惩 罚 物 (punisher)
主要有两种形式:
❖ 让个体承受某种厌恶刺激——正惩罚 ❖ 撤除积极的强化物——负惩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与惩处强化和惩处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两者之间有肯定的联系,也具有不少的相像性,我们经常将这两者的概念相混淆。
但事实上,负强化和惩处之间还是存在着肯定的区分的。
先来说说“惩处”。
惩处分为正向惩处和负向惩处。
正向惩处是呈现某种让人厌恶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
举个在幼儿园遇到的例子:乐乐在一次区域自主活动中把图书区的图书乱丢在地上,老师就让他把班级里全部的图书都整理好放在区角内。
负向惩处是指取消个体宠爱的刺激。
举例:在一次集体嬉戏过程中,淘淘和皮皮不遵守嬉戏规章、影响了嬉戏的正常进行,在嬉戏结束后吃点心时,老师取消了他们自主选择点心的权利,让其他小伴侣都选好自己的点心后才把剩下的点心给他们。
在幼儿园里较少遇到老师对幼儿施加惩处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嬉戏惩处”,在嬉戏开展前或开展过程中,某个小伴侣假如消失了不好的行为,老师会临时取消他的嬉戏机会,起到肯定的警戒作用。
“负强化”是强化行为的一种。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在个体消失目标行为时,赐予乐观刺激,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在个体所预期的行为不消失、或者违反预期时,施以消极刺激,直到消失预期行为后再撤销消极刺激。
负强化不仅仅为了消退某种不良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培育乐观的、良好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负强化往往是和惩处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的,或者说,惩处本身就是负强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上面负强化中所举的例子,在嬉戏过程中幼儿影响嬉戏秩序时,老师会取消其嬉戏的机会,让他待在角落里面壁反省,这就是惩处;但在发觉他表现良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让他结束面壁重新参加到宠爱的嬉戏中,就是强化。
负强化与惩处都可能涉及厌恶刺激。
但严格意义上讲,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处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是为了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处是为了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两者的区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目的不同:惩处的目的一般只是为了阻挡不良行为消失,不肯定要形成良好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厌恶刺激抑制不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教师资格岗前培训复习地的题目
6、(课程国际化)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发展到了实质阶段。
7、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短时记忆)
C
从
1、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4、奥苏贝尔认为实现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B
1、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
2、(内省和慎独)被视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
3、部分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育人意识退化)
4、把教师看成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把教师平凡的工作看成自己人生最大的乐趣~~属于(享受型教师)。
5、比较分析: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
答案:(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2)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4、当前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就业难”和“技工荒”~政府引导和调控。
(暂无参考答案,可从教育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回答)
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对)
6、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对)
7、当个体把成功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时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错)
2、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代写论文,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
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行为主义:负强化;惩罚行为主义理论用强化与惩罚来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与惩罚概念提出以后在行为矫正和训练、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少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错误地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不仅导致对行为主义理论的狭隘理解,而且不能完全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负强化与惩罚概念。
一、对负强化与惩罚的错误理解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和L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
1.心理学界的混淆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
”[1]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
”[2]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朱智贤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3]。
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
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
A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2、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认知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对)B1、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2、(内省和慎独)被视为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
3、部分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育人意识退化)4、把教师看成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把教师平凡的工作看成自己人生最大的乐趣~~属于(享受型教师)。
5、比较分析: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
答案:(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2)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C1、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2、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经典条件反射)3、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4、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5、操作记忆或称为工作记忆,其特点是保持时间较长,容量没有限度。
(错)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错)少了个探索7、测验中的操作表演题属于(自由应答题)8、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D1、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风格、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应贯彻公正公平的原则,采用一致的教学方法(错)2、当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向有经验的牛老师借教案上课时,牛老师断然拒绝了,说道“我的教案不适合你,改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 ,属于____。
参考答案: 惩罚2、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_____。
A : 望梅止渴B : 画饼充饥C : 谈虎色变D : 叶公好龙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通过训练使得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和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
3、单选题托尔曼提出的有关强化的公式是_____。
A:S‐O‐RB:S‐RC:R‐RD:S‐S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4、单选题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_____A : 桑代克B : 巴甫洛夫C : 斯金纳D : 苛勒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顿悟说是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代表观点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是苛勒。
5、单选题司机见到红灯就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
这属于_____。
A : 操作性行为B : 无条件反射C : 第一信号系统D : 第二信号系统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两大分类的辨析。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尽管巴普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偏的知识点,基本上很少涉及到。
但是对于它们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考生掌握“学习”这一重要考点。
即所有能归入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反应的都属于“学习”现象。
巴普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对语言刺激、抽象信号等能形成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 ,人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虎的形象,但是一个“虎”字就使人脑联想到具体的虎,引起恐惧的心理反应。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考点最新版(二)1、判断题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知方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名师点睛】认知风格也叫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这些认知风格都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因此本题的后半部分是错误的。
2、单选题下列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_____。
A : 敲击膝盖产生膝跳反射B : 碰到烫的东西,赶紧缩回手来C : 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D : 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均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负强化条件作用类型,而 AB 项均属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人的本能反应,不需要学习,属于无条件反射,据此可排除 AB 项。
C 项“人声嘈杂”已经出现,主体逃避,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而 D 项中为主体“预示” ,说明“生人”这一厌恶刺激还未出现,属回避条件作用。
故选 D。
3、单选题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_____A : 斯金纳B : 普莱西C : 布鲁纳D : 加涅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4、多选题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A : 操作性行为B : 条件刺激C : 获得与消退D : 刺激泛化与分化参考答案: CD本题解释:【答案】CD。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5、单选题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_____。
A : 指导法B : 讨论法C : 发现法D : 接受法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
使用隔离/罚时出局的注意事项 ⑥在罚时出局期间能逃避相互作用吗?
❖ 代理人必须平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 代理人不能对当事人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⑦在现有的情形下,罚时出局是可接受的吗?
❖ 确定程序在具体的治疗环境中是可以接受的; ❖ 家长必须接受才能实施罚时出局。
❖ 积极的练习:问题行为发生后,个体不断重复的 做一定时间或一定量的正确行为,且这些正确行 为与问题行为不相容。
如写错一个字罚抄10遍;跑100米没达标,每超时1秒罚10个青蛙跳;
进门没换鞋,不但要说对不起,而且还要出去重新换鞋5遍。
。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
2、负惩罚 ——通过刺激物撤除的方式对个体进行惩罚。 形式有两种: (1)隔离(time out)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
(2)反应代价: ——个体发生不良行为之后要损失
一定数目的强化物,从而使问题行为的 发生率减少的一种惩罚方式。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负强化
案例
❖ 反应代价进行行为干预的典型个案 ❖ 一名10岁女孩叫莎伦,心理发展可能迟滞,
她很喜欢上学读书,父母认为莎伦在学校的 表现并不差,但在家里却有行为方面的问题, 即有时无缘无故踢自己的小弟弟和持有对抗 性态度,典型的是说“不”、“我不干”。在向心 理工作者咨询后,父母着手对莎伦进行行为 干预。
(3)反应限制(response blocking) 当问题行为出现时马上采取措施对其身体进行限 制,以阻止或者制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如:发现智障儿童出现咬手时,将其两手按在身体两侧, 使其咬不到手,慢慢地,孩子咬手行为就会减少
对于反应限制导致行为减少的原因: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例子3:小明平时喜欢玩游戏,但是特别讨厌运动。
由于小明在游戏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or惩罚?90﹪的人在这里掉坑!
“很多同学区别不清楚负强化和惩罚,现在陈绍蒙老师做一个简单易懂的梳理,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在考试的时候,这一部分的题将成为你的送分题!!!”
(一)概念辨析1.负强化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注意看:是增强!!!)
例子:小明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妈妈不让他做家务了,以后小明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不让小明做家务是撤销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强化了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因此是负强化。
同时,负强化也包括两种类型: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我们也做一个区分:
(1)逃避性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了!!!)
例子: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已经看到垃圾,厌恶的刺激已经出现,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性条件作用
(2)回避性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
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没有出现!!!)
例子:别人告诉你前面道路上有垃圾,然后你绕道走了。
这时候,你没有看到垃圾,只是听到有这样的一个厌恶刺激,然后绕道走开,所以这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通俗点说,逃避性条件作用是看到了厌恶刺激,回避性条件作用是没有看到厌恶刺激。
So easy!你掌握了吗?
2.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一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消除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注意看:是消除或抑制!!!)
同时,惩罚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例子:落后就要挨打。
给一个厌恶刺激“打”,让其不再落后下去,抑制这种落后的行为继续发生,属于惩罚。
第二种情况是消除愉快刺激。
例子:写不完作业就不让看电视。
看电视是一个愉快的刺激,现在给撤销掉,为了降低写不完作业这种行为,因此是惩罚。
(二)图表辨析下面来一张图表,概念加例子,更加直观,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要清晰地呈现出
这张表,那么做起题来就更加easy啦!(三)牛刀小试是不是到现在已经理解了呢?如果还没有理解?智商不够,做题来凑!来来来,做一些题练一练!慢慢消化一下!
1.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 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3.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终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4. 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老师请其站在教室后面,教室运用了()。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5. 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6. 辨析题: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1.D 2. C 3. A 4. C 5. C
6. 此观点错误。
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
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负强化不是惩罚打个小广告哟~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学设计免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