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和惩罚
(一)概念辨析1.负强化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注意看:是增强!!!)例子:小明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妈妈不让他做家务了,以后小明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不让小明做家务是撤销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强化了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因此是负强化。
同时,负强化也包括两种类型: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我们也做一个区分:(1)逃避性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了!!!)例子: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已经看到垃圾,厌恶的刺激已经出现,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性条件作用(2)回避性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注意看: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没有出现!!!)例子:别人告诉你前面道路上有垃圾,然后你绕道走了。
这时候,你没有看到垃圾,只是听到有这样的一个厌恶刺激,然后绕道走开,所以这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通俗点说,逃避性条件作用是看到了厌恶刺激,回避性条件作用是没有看到厌恶刺激。
So easy!你掌握了吗?2.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一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消除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注意看:是消除或抑制!!!)同时,惩罚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例子:落后就要挨打。
给一个厌恶刺激“打”,让其不再落后下去,抑制这种落后的行为继续发生,属于惩罚。
第二种情况是消除愉快刺激。
例子:写不完作业就不让看电视。
看电视是一个愉快的刺激,现在给撤销掉,为了降低写不完作业这种行为,因此是惩罚。
(二)图表辨析下面来一张图表,概念加例子,更加直观,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要清晰地呈现出这张表,那么做起题来就更加easy啦!(三)牛刀小试是不是到现在已经理解了呢?如果还没有理解?智商不够,做题来凑!来来来,做一些题练一练!慢慢消化一下!1.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例子3:小明平时喜欢玩游戏,但是特别讨厌运动。
由于小明在游戏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正强化、负强化、出现性赏罚、撤销性赏罚这几个常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要点,而且涵义极易混淆,所以也是考试的难点,接下来,华图教师为广大考生详细解析这四个概念的差异。
期望咱们可以很好的把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指随同行为出现的任何能添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强化有正强化(施行奖赏)与负强化(撤销赏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沉强化。
首要咱们看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界说,正强化通过出现某种影响,往往是愉快的影响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影响,往往是讨厌的影响,来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
从界说中可以看出,强化都是为了进步某种行为发作的概率。
举例来说,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那就允许你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这儿写作业这种方针行为是添加的,所以挑选强化,动画片是一个愉快影响,让他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便是给他出现一个愉快影响,因此这儿运用的是正强化原理。
那么换一种思路,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今日晚上你就不用刷碗了。
”这儿写作业的这种方针行为也是添加的,挑选强化,刷碗是一个讨厌影响,不让他刷碗便是撤销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小明写作业这种行为。
为了更好的区别正强化和负强化,咱们做几道例题稳固下:例1: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赏罚D.衰退答案:A解析:做这道题之前先找方针行为,方针行为是考试成果进步,爸爸想让小安的成果进步,也便是方针行为添加,然后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土豪金”对小明来说是愉快影响,给他买土豪金,便是给小明出现一个愉快影响,所以这道题挑选正强化。
例2:古时对“戴罪建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衰退 B.赏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解析:首要咱们找到方针行为便是“建功”,很显然,这儿的是想要“建功”的行为添加,接着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赏罚,刑法对犯人而言是一种讨厌影响,减轻赏罚意味着消除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犯人的“建功”行为,因此,这道题挑选负强化。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
(2)看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里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
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
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
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
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
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异曲同工。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①认知学习观。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②结构教学观。
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为所有学生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
安徽教师考编之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安徽教师考编之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总结全国各地历次教师招聘考试,发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几个知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重点,而其中负强化与惩罚两者的涵义极易混淆,也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定义及具体实例为广大考生解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四者之间的区别。
希望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买土豪金来促进小安好好学习,是正强化行为。
二、负强化负强化: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妈妈对小安说,若是能进入班级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务。
妈妈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做家务对小安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做家务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小安好好学习,所以是负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处分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处分来巩固良好行为,是负强化。
3.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A.消退B.惩罚C.正强化D.负强化【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判刑是厌恶刺激,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刑罚,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立功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三、惩罚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小明经常上课偷玩ipad,王老师发现立刻打电话告诉其父母,王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被告诉父母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王老师呈现这种厌恶刺激,来降低小明偷玩ipad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惩罚。
惩罚和消退(正强化 负强化)剖析
三、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 1.惩罚实施的立即性 ❖ 2.一致性 ❖ 3.已形成事件。——能够使某种结果作为惩
罚因素(或强化物)更为有效的事件或条件。
例:父母警告小孩做错事就不给零花钱,但小孩可 以从祖父母那儿得到零花钱,如此,则惩罚作用 减弱或消失。
4.个体差异和惩罚强度。 强度越大的负性刺激作惩罚刺激效果越大。
3、以前消退使用的情况 4、消退后的行为强化程序 5、是否与期望行为的强化相结合 4、全员一致
六、消退的实施
(一)确定维持问题行为的所有强化物。 (二)确定消除强化物的方法 (三)实施者做好心理准备 (四)一致的实施消退 (五)退出消退程序
消退误用的类型
1. 无意中消退了儿童的良好行为。 2. 中断消退程序,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
维持。
三、误用
❖ 1、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控制不当易导 致矫枉过正,把好的行为也减少了;
❖ 如:提高进食速度,却导致消化不良。 ❖ 爱清洁,但不参加活动。 ❖ 2、导致了另一个不良行为 ❖ 如:不哭闹,却揪自己头发
四、有效运用的原则
❖ 1、选择一个适合于减少的行为的程序 ❖ 2、选择合适的计时装置来精确地、方便地决
注:差别强化在本书指减少不良行为的间歇强化
二、类别
(一)低次数差别强化 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不超 过一个特定的数目,才给予强化。 条件:有一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并且这些行为 越少越 应用
❖ (1)改变儿童整天看电视的习惯 ❖ (2)改进一年级新生不良发言习惯 ❖ (3)改变儿童吃零食的习惯 ❖ (4)矫正过快或过慢的行为速度
❖ 仪式性的矫枉过正:修复问题行为所致损害;做 更多活动使环境恢复到比问题行为发生前更好的 状态。
教育心理学易混知识点之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易混知识点之强化与惩罚纵观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重点,而强化理论中的强化和惩罚这两个知识点又极易混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斯金纳的强化和惩罚。
(一)概念凡是能增加行为频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那么用强化物使个体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是强化;反之,在行为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行为频率下降,则是惩罚。
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增强行为频率,负强化是消除厌恶刺激增强行为频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强化强调的行为频率的增强,惩罚强调的是行为频率的降低,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二)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属于强化的一种,它强调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行为频率。
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行为频率。
两者在表述上是相反的过程,所以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巩固一下知识点。
【例题1】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答案】A。
解析:妈妈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玩游戏增加刘华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故属于正强化。
【例题2】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答案】C。
解析:处分对于学生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在表现出进步明显行为后,老师消除厌恶刺激,故属于负强化。
【例题3】学生作业写不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 D消退【答案】B。
解析:通过呈现不让看电视的厌恶刺激,减少写不完作业的行为频率,故属于惩罚。
以上就是关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辨析,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惩罚与负强化概念辨析获奖科研报告
惩罚与负强化概念辨析获奖科研报告摘要:负强化和惩罚在实际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一些教师和家长无法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也无法正确利用二者的特点为教育服务,对于负强化和惩罚二者的概念辨析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应该明白其各自的基本内涵,其次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育中很好地运用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负强化惩罚概念辨析惩罚与负强化的概念经常被误读和混淆,造成概念模糊不清。
在实际的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惩罚和负强化的应用十分广泛,影响也十分深远。
但是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将二者混为一谈,并没有完全把握二者的异同之处。
这就造成了无法正确将二者的有利之处为教育所用,甚至会误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负强化与惩罚的基本内涵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强化所下的定义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由外在的强化决定的。
强化被定义为伴随于行为之后并有助于新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包括精神方面的表扬和物质方面的奖励。
”①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的“正”和“负”之分,其实就是呈现和撤销的区别。
正强化指的是呈现强化物来增加行为的重复,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强化物达到增加行为重复概率的目的。
从这个区别可以总结出一点,那就是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都为了增加行为的重复概率。
惩罚即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物达到弱化某种行为的目的,惩罚的刺激物的类型是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其作用方式是呈现刺激物达到目的。
惩罚的这个过程发生于错误行为之后,用于对惩罚对象进行惩戒,最终达到降低错误行为的结果。
二、负强化与惩罚的辨析1.刺激物的类型在负强化中,刺激物指的就是强化物,是为了强化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刺激,对接受负强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事物;在惩罚过程中,刺激物仍然是令人厌恶的。
负强化和惩罚在这一点上的相同性,正是许多人将这两个概念混淆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刺激物的类型相同或相似,但是刺激物的呈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负强化是通过撤销令人厌恶的刺激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通过呈现令人厌恶的事物或刺激达到减少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目的。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娄喜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华图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当学生写了错别字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这就是惩罚。
因为“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呈现这一厌恶刺激的目的是减少学生“写错别字”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中,老师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抄写20遍,是通过呈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因此是正惩罚。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强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
在心理学中,有四种基本的强化方式,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或加强某种行为的结果来增加其出现频率。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被强化的行为更加愉悦和有价值,从而使得它更容易被重复。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一名学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负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某种不愉快或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
的出现频率。
比如,一名驾驶员在车内听到警报声,立刻系上安全带,这种行为就是通过负强化来增加其出现频率。
正惩罚是通过施加一种不愉悦或痛苦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的
出现频率。
比如,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父母就会给他一个严厉的眼神或是说一些严厉的话,这就是一种正惩罚。
负惩罚则是通过去除某种愉悦或有价值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
的出现频率。
比如,父母从孩子的口袋里拿走他的零花钱,以惩罚他在学校做了一些坏事,这就是一种负惩罚。
以上四种强化方式都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但是不同的强化方式对人的情绪和学习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1 -。
惩罚与负强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惩罚与负强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婷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惩罚与负强化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育方法。
本文在总结惩罚与负强化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综述的方法对惩罚与负强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惩罚负强化英语教学应用一、引言惩罚是指当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例如,小孩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父母打孩子,为了让孩子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负强化则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频率。
如当孩子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家长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
目前,国外对负强化的研究已将其从一种学习理论转变成一种外在行为的改变理论。
而国内关于惩罚和强化理论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误解,尤其是一些学者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
因此,本文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二、分析一些文献中对惩罚与负强化概念理解错误的原因如张洪杰(2012)认为,“负强化就是不需要或不兼容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削弱或者减少这种行为。
如批评、处分等,有时剥夺奖励或减少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很显然,上面的论述混淆了惩罚与负强化的概念。
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一他们没有找到惩罚的替代。
二惩罚与负强化是相伴而生的,负强化中的强化物与惩罚中的惩罚物都是使个体厌恶的刺激。
如果对这二者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很容易导致将它们混为一体。
三、惩罚与负强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陈琦、刘儒德(2007)对惩罚与负强化之间的区别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
”笔者将二者之间的区别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而负强化是消除厌恶刺激。
第二,惩罚与负强化的实施目的不同。
惩罚使用厌恶刺激的目的只是阻止不良行为的出现,不一定要形成良好行为。
心理学辨析题
二、辨析题{每小题8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强化负强化就是惩罚2次此观点是错误的。
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概念。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能使行为发生xx改变。
此观点是错误的。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感知觉人在明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提高了。
此观点是错误的。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
明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降低了,而暗适应的过程中,人的感受性则提高了。
记忆加涅认为复述不仅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也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此观点是错误的。
复述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于编码,但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因为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是712个组块,即在短时记忆中,最少有5个组块,最多有9个组块。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此观点是错误的。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是针对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时间,二是内容。
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从时间上讲,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尤其是难度大的学习材料更适合于分散复习。
思维儿童对勇敢和冒险不能分辨主要是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的缘故。
此观点是正确的。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
勇敢与冒险是两个抽象概念,对儿童来说,只能注意两者在表现上的相似,无法认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进而导致不能区分两者的差别,这是抽象思维水平低的缘故。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如何正确区分强化与惩罚斯金纳通过其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提出了人和动物行为的另一种模式: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这种行为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在强化规律中我们强调了“强化”和“惩罚”两个概念,每个概念又有正负之分,即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这四个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这些名词的概念。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凡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老师都给予表扬。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凡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放学后就可以不用打扫卫生。
正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交头接耳的现象减少,凡是上课走神的学生,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批评。
负惩罚:摆脱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评率。
例如:为了让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交头接耳的现象减少,凡是上课走神的学生,老师取消他们下午的活动课。
如果按照常规的理解来看,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一般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
但是,考试中的题目,在描述的过程中却又可能不按照正确的情况出题,这个时候就会和我们之前说的这四种情况出现冲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下面先来看一道例题,我们再来看看应该如何总结这个知识点的答题技巧。
试题:胡老师抱怨他们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越来越不像话。
对于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B.负强化C.给予惩罚D.消退【答案】A。
这道题目很多的同学都选择了C选项,认为老师给予了一个厌恶刺激,所以是给予了惩罚,但是正确答案是A。
题干中老师虽然是以正惩罚的方式给予了一个厌恶的刺激(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行为出现频率减少(他们越来越不像话),这就和我们之前所总结的相关概念差生了冲突,有的同学就对这个知识点就产生了疑惑。
负强化
负强化负强化是指一种以批评、惩罚和处罚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方式。
在负强化中,人们通过否定和打击来消除不良行为或习惯,以期能够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负强化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广泛运用,但其效果和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负强化的定义、实施方式、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替代方式。
首先,负强化是指通过追求消极结果,使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愉快或痛苦感,从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一般而言,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虐待等,这些手段往往会引起受惩罚者的不安和痛苦。
而且,负强化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消除或减少某种不良行为或习惯。
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改变孩子的顽皮行为,但负强化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负强化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负强化往往将行为者的不良行为与相应的惩罚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校里,老师会使用体罚或留校察看等方式来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会采取不让使用电子产品或截停零花钱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尽管这些方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短期效果,但却忽视了长期和根本的问题。
负强化的优点在于其直接、迅速且可见的效果。
通过直接对不良行为的打击,行为者能够迅速地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产生相应的不良感受。
从而达到纠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此外,负强化也可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使行为者在下次进行类似行为时能够产生自我限制。
然而,负强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和负面影响。
首先,负强化仅仅是一种应对不良行为的暂时性解决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行为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其次,负强化得益于痛苦和惩罚,导致行为者对教育的抗拒和逃避。
此外,负强化过于依赖于外部的力量和惩罚手段,而忽视了内在动力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为替代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考虑采用正强化或者积极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奖励和表扬,使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满意感和愉悦感,从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积极强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和行为改变。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幼儿教育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一、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如,孩子表现好,给他一粒糖,这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负面刺激(电击、病痛、噪音等),在行为之后撤销。
如,一个学生原理因为犯错误被记大过处分,近期由于表现好,取消了处分,这就是负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惩罚是在行为之后呈现或加强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比如,小明没有遵守“跑步时不能从后面推别人”——在大家跑步时,从后面推了晓勇,结果被老师请出队列,罚站1分钟。
这就是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相同点仅仅是刺激的性质都是负面的,但负强化是撤销或减弱负面刺激,惩罚是呈现或加强负面刺激,负强化的作用是建立某种行为(比如,取消逐渐变好的孩子原有的处分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惩罚的作用是消除某种行为(上述例子中,罚站1分钟,会让小明从后面推人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吉尔和沃尔夫曾使用负强化法训练过一组重度智能不足儿童,以培养其形成解大小便的习惯。
实际训练时采用个别矫治法。
训练人员用一条约四五米长的布带,一端绑在患儿的腰部,另一端绑在厕所里。
训练初期,实验者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出现想上厕所的意愿。
当他们一发现孩子有上厕所的意愿时,一方面立刻松散所绑腰带(即撤除厌恶刺激),一方面给以奖励,并说:“很好。
”第二阶段,要求儿童能自动走向厕所,方给他解开布带,并给予奖励。
第三阶段,要等儿童走进厕所,坐在马桶上,才松开布带并给以奖励。
最后,要儿童解好大便,并穿好裤子,才能把布带松开,并给以奖励。
以上程序采用了逐步训练法来提高训练的标准。
实验结果证明,此法对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到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增加的话就是强化。
在强化里面,如果是呈现一个喜爱刺激使得行为频数增加,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得频数增加就是负强化(阴性强化)。
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属于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在教招考试时着重考察对强化规律的区分,通常以单选、判断的方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代写论文,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
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行为主义:负强化;惩罚行为主义理论用强化与惩罚来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与惩罚概念提出以后在行为矫正和训练、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少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错误地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不仅导致对行为主义理论的狭隘理解,而且不能完全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负强化与惩罚概念。
一、对负强化与惩罚的错误理解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 ThyerLaura和L Myers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
1.心理学界的混淆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
”[1]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
”[2]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朱智贤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3]。
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
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
乐国安指出:“负强化的目的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它是通过预先告知员工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绩效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来促使其按照要求行事,以便减少或者消防某种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改变后的行为再现和增加。
负强化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方法。
管理者通常在员工没有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时采取负强化,是一种控制行为的抑制性措施。
”[4]这段话前面谈论负强化促进行为,后面谈论负强化抑制行为,因而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
2企业管理学界的混淆张德认为:“奖励是一种正强化、正激励……而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负激励,是对非期望行为的一种惩罚,即剥夺其一部分物质的和精神的利益。
”[5]这里对负强化、惩罚、激励、奖励与正强化概念的混淆是很明显的。
如果奖励就是正强化、惩罚就是负强化,那么有必要制造那么多同义反复的概念吗?况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奖励与惩罚要比强化概念好理解得多。
谭融指出:“当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佳,甚至在工作中违反组织规章时,组织系统便对之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抑制和消除此种行为。
这种惩罚措施便发挥着一种负强化的功能……所谓负激励则是对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所给予的惩罚。
”[6]显然,他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企业管理学界对负强化的混淆有很大的危害,它导致一些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在惩罚工人的某些行为时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在实施负激励;而基于负强化的一些科学方法却被忽略了。
负激励是许多国内企业管理的书里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不知道它与惩罚、强化和激励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些混淆启示我们,使用概念必须严谨。
二、负强化与惩罚的正确含义可以从概念中正与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认识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1“正、负”的含义首先要明白概念中“正(positire)、负(negatire)”的含义。
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
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
BruceA ThyerLaura和LMyers认为:“口语上,正强化可以贴上奖励的标签,当一个结果呈现,而自此以后该受到奖励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就发生了正强化。
负强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被增强了,那么这就牵涉到负强化。
当一个行为的结果由呈现令人厌恶的东西构成,那么就发生了正惩罚,它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
……负惩罚包含移走令人愉快的事物,它以未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
口语上将负惩罚看做类似于罚款的操作”。
负强化是好的,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
因此不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2.从行为与结果关系考察BarrySchwartz将效果律(lawofeffect)作为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效果律研究的焦点是行为和它的结果、反应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确认四类行为—结果关系类型。
一是行为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
……二是行为产生消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惩罚(punishment)。
……三是行为导致已经呈现的刺激结束或移去,这种关系叫负强化或逃避(negativereinforcementorescape)。
……最后行为可能防止消极事件发生。
”[7]从行为与结果关系看,正强化、负强化、回避等都将导致行为反应的增加,而惩罚导致行为反应频率降低。
3从对强化物的操作进行区分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解释特定事件能够增强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应的趋势这一事实,这些事件就叫强化物。
强化物可以分为两类,HowardH.Kendler指出:“区分两类强化物是有帮助的。
正强化物,如食物,由于它的呈现增强一个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负强化物,如一阵风或电击,由于它的结束而增强联结。
”[8]负强化物是厌恶的刺激,正强化物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它们是发挥强化作用还是惩罚作用取决于怎么操作,强化物和厌恶刺激与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格来区分:给予取消[CM4-3]强化物正强化负惩罚厌恶刺激正惩罚负强化为什么强化物能够起作用?心理学家提出四种假设:(1)初级强化物能满足饥渴及其他基本生理需要;(2)普利迈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每个人在任何时候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行为偏好等级,等级越高的行为作为强化物的力量越大;(3)不平衡假设(disequilibriumhypothesis),如果对一项活动的进入或接近受到限制,那么该活动就能够成为强化物,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将具有强化能力;(4)已知的强化物是通过在大脑内部发生效应而起作用的。
已有研究表明,不平衡假设能对强化物为什么起作用提供较好的、全面的解释[9]。
这里讨论的是呈现的强化物而不是撤除的厌恶刺激为什么能起作用,但是,如果撤除厌恶刺激能实现以上四个假设,那么这种操作就一定能够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4国内学者对负强化的正确理解吕静主编的《儿童行为矫正》一书对负强化及如何运用负强化进行儿童行为矫正有系统的论述,该书认为,“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和正强化在行为真正开始增加以前,需要有正强化物与良好行为的多次配对出现一样,负强化过程中,也需要多次使用厌恶刺激,待良好行为出现后,再予撤除”[10]74。
因此对于负强化而言,厌恶刺激(或者惩罚)总是先于强化而存在的。
当然不是任何负强化过程都得先人为主地给予厌恶刺激或惩罚,如自卑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状态,经过努力取得成绩后个人不再感到自卑,这个过程没有人为地呈现厌恶刺激,但它是负强化。
三、负强化与惩罚的应用1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如果小孩的行为不符合要求,可以取消他的某些权利,如不准他玩、不准他参与某项活动等——这是实施负惩罚;当他的行为符合要求时恢复他之前丧失的权利——这是实施正强化。
如果小孩容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这时可以结合惩罚和负强化培养一种替代行为,例如,先教导他实施好的行为,这时小孩有两种选择,当他表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像打屁股之类的惩罚,而表现良好行为时,不仅可以避免惩罚——负强化,还可以获得奖励——正强化。
吕静指出:“负强化法是通过逃避和回避两个过程来实现其效果的。
”[10]77人和动物能通过逃避和回避两种条件反应使自身远离厌恶刺激,获得负强化。
2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些企业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让那些绩效差的人在员工大会上检查自己的不足——这实际是一种惩罚,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得到了负强化;有些企业让绩效好的人在员工大会上谈成功的体会,给予表彰——正强化,而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就受到了负惩罚。
这里的负惩罚给员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因而与正惩罚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负惩罚。
在运用正惩罚的时候必须指明正确的行为,这时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负强化一定产生激励作用吗?如果负强化物是对上班迟到的批评,这时负强化只是强化了员工按时上班的行为;如果负强化物是丧失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时负强化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因此,负强化能否发挥激励作用取决于负强化物的性质,如果负强化物具有激励作用,那么负强化就具有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204[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7[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乐国安.应用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38[6]谭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89-190 [7]BarrySchwartz(1984),PsychologyofLearning&Behavior [M].NewYork:W W NortonandCompany[8]HowardH Kendler(1963),BasicPsychology[M].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9]douglasA Bernstein,AlisonClarke-Stewart,LouisA Penneretc(2000)Psychology [M].Boston:HoughtonMifflinCompany[10]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