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视阈下漳州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与思考
漳州康养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建议-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漳州康养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建议-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漳州市从201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漳州市致力于提升晚年生活质量,通过完善养老设施,试行医养结合,加快模式创新,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不断推进康养产业建设。
然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趋严峻。
本文就漳州市如何充分发挥健康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优势,打造康养之城进行探索。
关键词:漳州; 康养产业; 思考;一、漳州市发展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一)地理交通优势。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
这里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美誉。
气候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山海资源丰富,海岸线全长680多公里,拥有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东山岛)和全省最大平原。
交通便捷,2018年末全市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1,404辆(市区692辆),客运总量达7,688万人次;出租汽车1,814辆(市区1,222辆);达达通等公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使用方便。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5公里,11个县(市、区)均有高速公路出口;铁路、动车途经9个县(市、区),其中5个县(区)设有动车站。
(二)宜居养老优势。
漳州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国国际生态康养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漳州市康养指数为77.7,位居福建首位、全国第36位(康养指数是根据城市的生态环境、产业设备、民生幸福、康养政策、医疗水平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计算)。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漳州市2010年人均寿命达74.76岁;诏安县2014年被命名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2017年漳州市有百岁349人,百岁人数居全省第三。
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
近年来,我省休闲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延伸了农业效益,丰富了农业内涵。
为了摸清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成效、经验,根据“全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提纲”要求,现将我省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成效与做法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东临太平洋,气候适宜,交通发达,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地区旅游网络的纽带。
加之比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兼受闽台农业合作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福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分异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福建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一是初步实现休闲农业多样化。
福建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 年代末,在厦门、漳州两市最初兴起,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为主体形式。
发展至今,已具明显的特色,类型繁多。
遍及我省城郊与景区周边,各地也先后建立了观光农业园区、观光花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生态农庄、“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农业休闲园区。
二是初具产业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全省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村镇约有1000 多家,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员几万人,间接解决劳动就业数十万人。
接待休闲者约2000 多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近80 亿元。
尤其是福崛、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三是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2009 年“五一黄金周”,福州市休闲农庄接畴息人数超过100 万人次,营业收入约2 亿元。
据有关方面预测,厦门市困侧为年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00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ro 亿元。
四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泰宁县水际村有三分之二户数和五分之卫的劳动力专业从事休闲农业,2007 年,累计接待游客37 万人次,实瑰旅游收入1110 万元,以旅游为主的相关产业完成总产值2100 万元,村集体收入117 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上万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获“省明里下一、“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漳州生态变化发展情况汇报
漳州生态变化发展情况汇报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漳州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对漳州生态变化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漳州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漳州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
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漳州市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目前,漳州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0%,各类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和保护。
其次,漳州市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漳州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各类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得漳州市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水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再次,漳州市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漳州市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各类生态景区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动力。
最后,漳州市的生态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漳州市的生态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好漳州市宝贵的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漳州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保护。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漳州市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为我们留下更美丽、更宜居的家园。
漳州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专业
漳州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今,生态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不断的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装扮自己的家乡。
例如,城市的建筑格局设计、城市的绿化建设、城市的污水处理等等都需要运用生态学的知识。
我的家乡漳州,在这个城市化的热潮当中,也开始不断的使用生态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和美化城市,但是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问题。
以下我将向大家讲讲漳州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好坏,市容市貌是关键。
近几年来,漳州市正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城市建设,所以开展了整治市容市貌的专项行动,在城市清洁、保洁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整治,总得来说,漳州摆脱了以前又脏又乱的印象:市民普遍认为:1、过去常见的路边摊、占道经营的现象明显减少,道路因此显得特别宽敞。
以往由于这些现象所引起的交通拥挤(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如今已经明显改善;2、垃圾桶设置的数量明显增加,这方便于人们处理垃圾并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道路显得更干净;3、为了营造生态城市,城市新增了公园,并在公园内进行大量的绿化。
道路两边设置了不少行道树,绿地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不仅美化了城市,更重要是净化了城市的空气。
4、公共设施增加,许多破旧的公共设施也得以翻新。
人们可以享受的权利也更多了,特别是工作之余有更多休闲娱乐以及锻炼身体的场所。
虽然漳州近年来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城市化建设中还出现了哪里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一、城市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破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水资源,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对水资源的保护显得特别重要。
多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整治市容市貌。
在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方面,污水的处理也就成了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几年,在漳州,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因此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已经受到了破坏,而漳州的主要水源供给就是来自于九龙江,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漳州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
漳州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一、漳州市农业概况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地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漳州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甘蔗、果树和蔬菜等。
此外,畜牧业、渔业和禽业也发展迅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二、漳州市农业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单一漳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传统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农民收益有限。
2. 农产品加工水平低漳州市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漳州市目前缺乏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原料形式销售,无法实现附加值的提升。
3. 人才短缺漳州市农业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人才。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需要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来支撑农业发展。
三、漳州市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1. 借助政策扶持政府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广泛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等。
农民可以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发展绿色农业漳州市山水相间,环境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以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为主,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种植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3. 加强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漳州市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4. 拓展市场渠道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漳州市应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开拓内外销售市场。
可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
四、漳州市农业发展的建议1.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漳州市应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作物种植向优势农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
推进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产业经济】推进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林惠虾(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漳州363000)[摘要]漳州市基于“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理念,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支持。
立足于漳州市现有的资源、对台地缘文化及区位交通优势,并针对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软硬件问题,提出做大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漳州市;休闲农业;产业结构;生态资源[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075-03作者简介:林惠虾(1982-)中共漳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2011年,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目标。
田园生态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与休闲农业的内涵不谋而合,充分发挥了漳州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城市与乡村统筹、产业与环境互动,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一、休闲农业的内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设施农业等各类资源,结合农牧渔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场所,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型态,是农业功能拓展的新领域。
从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及商业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漳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一)资源优势明显漳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ħ,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全市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7个国家4A 级旅游区、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有1个县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休闲农业企业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田园牧歌——浅析休闲体验农业现况与发展前景
(2)供需机制的影响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绊济飞速収展,居民收入大大 增加,按照绊济觃徇,人们在温飤状态下的消费 支出主要集丨在第一产业(农业)的物质产品上; 在小庩时期,人们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丨在第事产 业(加巟业)的物质产品上;小庩水平以后,人 们的消费热点必然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 因此居民收入的增加可以说是休闲农业収展的劢 力所在。 • 另一斱面,休闲农业因其投资少、觃模小、见敁 忚而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
• (3)科普教育农园:是兼顾农业生产不农业科普教 育功能的绊营形态,主要是面对青少年的农业观 光园。 • (4)民俗文化农园:是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的生 态环境戒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利用农村特色 地域文化呾风俗习惯、活劢戒民族特色的村庄、 农场,开设农家旅馆,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 让游人住农民居、吃农家飡、干农家活,充分享 叐浓郁的乡村风情呾民俗文化。 • (5)古镇村落观光:是以历叱悠丽、保持相对完 整丏独具特色的古镇村落为观光对象的乡村旅游 活劢。古镇资源既包括古村落的觃划、各类建筑、 历叱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类民俗、民 族诧言、生活民居、民间技艺、生产斱式等非物 资文化遗产。
位于都市近郊城乡结合部临近消费市场便于人们假日短途出游交通四通八达连接城市主要干线人流车流进出便利消费市场广阔市场发展潜力大休闲农业园区多数依托于经济发达的都市从消费者意愿来看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使得都市居民向往乡村的恬静悠闲走出城市钢筋水泥丛林到农村大自然中度假休闲观光的愿望强烈有假日出游需求
荷 塘 月 色
• 特色美食
李清的釉中彩浮雕作品
荷塘观光
• 附马村突出菊花的多种类 呾菊园的大觃模 形成 “环境.人文.菊韵.花海” 的交融 东篱菊园契吅现代人迒朴 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 望,其精美的乡村酒店, 形成集居住、休闲、飠飢、 娱乐二一体的特色产业 景区内满园的菊花配不 “红瓦粉墙”的乡村别墅 风格的农居,形成了缤纷 的色彩、壮观的场景。
漳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漳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周莉(福建省漳州市统计局,漳州363000)摘要: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议。
漳州市紧跟中央一号文件步伐,全市家庭农场迅猛发展,但由于其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资金短缺、土地流转不规范、运营不够成熟等隐忧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在调查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漳州家庭农场发展的诸多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现状;难点;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4)04—0061—0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随之漳州市平和县丰寨家庭农场、南靖县梅林生态家庭农场和长泰县圳古家庭农场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漳州市首批正式注册的家庭农场,开启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序幕。
家庭农场做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仅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也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漳州家庭农场方兴未艾,但家庭农场发展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运营不够成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农场主期盼的相关帮扶政策亟需进一步解决。
本文在调查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漳州家庭农场发展的诸多因素,厘清发展思路,助推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1 漳州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1.1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家庭农场2095家,其中内资企业318家,个体工商户1777家,注册登记数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注册总资本达到31.60亿元,从出资总额看,大、中规模家庭农场比重逐渐增大,注册资本1000万元及以上27家,占比1.29%;注册资本500~1000万元(含500万元)170家,占比8.11%;注册资本100~500万元(含100万元)734家,占比35.04%;注册资本50~100万元(含50万元)479家,占比22.86%;从业人员7665人,平均每个农场注册家庭成员3人以上。
漳州碧湖生态园
谢谢观赏
风景 司琳
自2011年7月23日正式开工以来,项 目建设进展迅速。目前,碧湖生态公
园东湖已基本成型,湖泊雏形初现,
湖中小岛也已建成,并已种上景观绿
化树,一些地块已搭起亲水廊道,正 进行大规模绿化和造景工作。
碧湖生态公园东湖
60
万 平 米 的 碧 湖 中 心 商 业 区
漳州碧湖生态园设计团队以传统
的中国丝绸缎带为主题,结合建立湿 地生态系统,使水体成为公园整个系 统及功能实现的有机联系和纽带,从 生态自然与低碳环保的理念出发,在 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突出商业 活力和城市文化内涵的渗透力。
通过设立商业文化街及码头,建立最便捷 的从城市生活区到碧湖水滨的路径,对应城市的 水系脉络创建水系统的对接,结合城市道路轴线 设置对景将视线引入到湖水面上,形成柔和的立 体视觉,并依托湖与城市连接的界面,创造具有 城市生活特质的文化生活。
漳州碧湖生态园灯光设计:
公园内主干道路采用节能路灯,景观照明光 线以柔和为主,使空间和景观人格化。以大自然 、碧水和灯光编织成的碧湖生态公园,将是一处 把享受生活的秘诀传授给来访者的乐园。景点照 明采用聚光灯、泛光灯等突出重点,通过“光” 和“影”结合的形式来扩大景观所产生的艺术感 染力。
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
,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商业、商务办公、
居住、文化、休闲、娱乐及旅游等功能于 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中心区。
碧湖生态园共分一湖、两岛、三园、 五区等相互关联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域 。一湖即碧湖;两岛分别是生态岛和 水仙岛;三园分别是浪漫婚礼园、现 代雕塑园和科普教育园;五区是时尚 休闲港湾区、康乐健身广场区、生态 景观湿地区、展示接待中心区和湖滨 文化长廊区。
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
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摘要都市田园作为城乡结合部位,以其清新的自然环境、宁静的空间、生态的产品、便利的交通,成为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的一个解压、释怀、回归自然、体验天真快乐、净化心灵的理想去所。
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都市田园生态模式发展现状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规划出构建都市田园模式的载体,提出了友好型都市田园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都市田园;构建;生态;休闲农业;对策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1-01都市田园这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模式十分适合在大城市周边推广,因其在拓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农业景观,既可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需求,也能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时因其明显的区位优势,便于实现短期旅游和缓解工作压力的需求,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1 都市田园生态模式发展现状与意义建设“都市田园”是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休闲人群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都市田园的构建主要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可有效统筹城乡发展,既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块土地开发,为城乡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可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带动城市休闲化开发与升级,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都市田园的构建,主张依照自然规律进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减少破坏,打造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
以绿色、环保生态为主题,打造一个天然氧吧,为人们追寻自然生态,提供名山大川旅游的一个补充[1]。
2 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都市田园生态旅游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对开拓休闲农业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漳州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漳州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1. 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外流、农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重要议题。
漳州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乡村振兴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漳州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依据,推动漳州乡村发展。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1.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和数据,分析问题。
2. 过程
(略)
三、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
1. 农业产业结构问题
(略)
2. 乡村基础设施问题
(略)
3. 人才流失问题
(略)
4. 农民收入问题
(略)
四、乡村振兴战略建议
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略)
2.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
(略)
3. 扶持乡村人才培养
(略)
4.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略)
五、结论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漳州乡村振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只有取得乡村振兴的长久发展,才能够实现乡村全面的繁荣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都市休闲农业市场分析报告
都市休闲农业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都市休闲农业是指在城市周边或者城市内部,利用农田和农村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观光,同时融合了休闲度假、美食体验、农事体验等元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都市休闲农业市场逐渐兴起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着重分析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一个简要的介绍,说明文章将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具体可以写成如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分析报告,首先将介绍都市休闲农业的定义,包括其内涵和特点;其次,将针对都市休闲农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市场规模、发展状况和市场主体特点;最后,将对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展望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通过全面的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市场参考,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目的文章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都市休闲农业的定义及其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及探讨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总结:都市休闲农业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领域。
随着城市人口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都市休闲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关注产品质量、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建议加强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
都市休闲农业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需要在市场定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上做好准备,以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方式。
近年来,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
现就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如下:一、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阶段(一)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的生态农业改革开放前,我县的农耕形式主要以塘浦圩田系统为主。
该系统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唐中后期快速发展,先民们创造性地利用疏凿河道的土方堆高成堤,并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桑树要求地下水位较低,降渍要求较高),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初步形成,大大促进太湖地区渔业、蚕桑生产和丝绸业的发展,至元、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典范。
我县钟管镇原干山乡街后村是圩田系统最典型的重要农业遗产代表。
早在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大实业家的淡水渔业始祖范蠡就在南浔范庄和河口县蠡山漾(与干山村相邻)一带养鱼,首开1我国内塘外荡养鱼的先河,并留下了淡水养鱼的传世宝典——《范蠡养鱼经》。
(二)以“资源循环”为主的循环农业改革开放后,我县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态农业试验地。
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
当时的农业侧重于资源循环,主要是应用多层次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原理,以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沼气发酵、沼气孵鸡鸭和发电,沼气渣肥田为基本模式,有效的将生态场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以“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21世纪后,我县先后经历了“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阶段,最终形成了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一控两减四基本”为主线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漳州市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
漳州市水产品行业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关于漳州市水产品行业的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该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水产品行业在漳州市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二、背景信息1. 漳州市概况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岸线。
其自然环境适合水产品生产,因此水产品行业在该市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2. 水产品行业概述水产品行业是指涵盖水产养殖、渔业、海洋捕捞等相关产业的总称。
该行业在漳州市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水产品行业现状分析1. 生产规模漳州市水产品行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大。
据统计,漳州市养殖水产面积达到X万亩,渔民数量约X人,年产水产品达到X吨。
2. 品种丰富漳州市水产品行业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海鱼、贝类、虾类、蟹类等。
这些水产品供应了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出口到国内外市场。
3.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漳州市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4. 技术创新漳州市水产品行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例如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研发海洋渔业技术等。
这些技术创新提升了水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四、水产品行业发展趋势1. 生态环保养殖模式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漳州市水产品行业正推行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如智能养殖、零排放养殖等。
这些模式可降低水产品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优质品牌的打造水产品行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漳州市的水产品企业也开始注重打造优质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营销和提高产品质量,能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3. 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漳州市水产品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方面。
通过开发加工技术和推出特色产品,能够带动漳州市水产品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五、水产品行业面临的挑战1. 水污染问题水产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清洁的水环境,然而漳州市仍面临着水污染的挑战。
城市郊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
城市郊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作者:王春丽王莉玮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9期摘要:通过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对其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地化肥施用量降幅达30.10%,农药施用量降幅达86.75%,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农民实现多途径致富增收,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8%以上,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01-04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开展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主要产业,从基地产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入手,通过转变思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产业链发展的方法,有效实现了基地生态化发展,为重庆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1 示范点基本情况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
该村位于重庆近郊,距市中心约50km,海拔450~570m,幅员面积9.8km2,耕地面积237.5hm2,林地面积466.7hm2,有大小山坪塘62口,可蓄水15万m3,周围10km内无工矿企业污染,生态农业发展基础良好。
基地现已规模种植高山梨200hm2,并建成了66.7hm2准化梨园,另外种植100hm2标准化茶园、33.3hm2葡萄、13.3hm2蓝莓和333.3余hm2花卉苗木,形成了巴南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区。
但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之初,基地农业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滞后。
基地生态农业建设之初主导产业单一,单家独户种植缺乏品牌效益,农产品品质不高,没有形成一三产业的有效融合;二是人居环境差。
基地人居环境总体处于散、乱状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未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差,乡风文明程度低;三是水土流失较严重。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合集7篇)时间:2023-07-07 16:11:06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第1篇关键字:宦溪镇;休闲农业产业;融资;对策宦溪镇山区位于福州北面,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宦溪镇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宦溪镇从事休闲农业的人有0.11万,占从业人员的11.9%,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如何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当地人力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地发展当地休闲农业产业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概述福州市宦溪镇休闲农业产业始于80年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旅游成为人们的一大选择。
宦溪镇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休闲农业产业,不过初期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国家休闲农业产业政策的出台及人们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
宦溪镇引进台湾的休闲农业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企业快速成长。
目前宦溪镇拥有6家休闲农业企业,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700万元。
宦溪镇休闲农业产业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自发式、自主式、开发式。
1.自发式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地区的许多农户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
例如,萝卜山庄的农户利用较好的山头资源,修建萝卜山庄,通过农家乐的小模式发展休闲农业。
在山庄内设立小鱼塘钓鱼、拔萝卜等休闲娱乐活动,年收入达到50万元。
2.自主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旅游的兴起及游客需求呈多样化,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023~2023年,宦溪镇将茶叶园、萝卜和园甘薯园打造成为休闲体验模式,让顾客充分体验农事的快乐。
3.开发式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相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
做大做优文旅经济,激发文旅新活力——以漳州市长泰区为例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做大做优文旅经济,激发文旅新活力——以漳州市长泰区为例黄艳婷(中共漳州市长泰区委党校,福建漳州 363999)摘 要:文化和旅游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要想做大做优文旅经济,激发文旅新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漳州市长泰区应切实发挥文旅对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讲好长泰故事,增添旅游名城文化魅力。
漳州市长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旅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本文通过梳理漳州市长泰区做大做优文旅主要优势、前景与现状,从理论与现实的维度阐述发展文旅融合的重大意义,分析做大做优长泰区文旅经济存在的问题,探讨激发长泰文旅经济新活力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文旅经济;做大做优;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这为新时代做大做优文旅经济指明了道路与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文旅赋能经济发展,其中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
漳州市长泰区曾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文旅经济条件优越。
文旅融合有利于提高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以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地促进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
一、漳州市长泰区做大做优文旅经济的主要优势及前景(一)主要优势1.人文优势长泰区文化底蕴深厚,做大做优文旅经济具有坚实的人文基础。
长泰建县于公元955年,2021年4月撤县设区,是漳州仅有三个建县千年的县份之一,素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历代英才辈出,先后有进士71人、举人292人、贡生396人,明代出现了漳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震。
长泰区文化源远流长,古迹较多。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文物点200多处,已公布七批7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7处涉台文物点。
古建筑里有寺、庙、祖祠等资源;古代石雕里有石刻、石碑、雕塑等遗址。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_范水生
2005 2006
郑健雄
2006
廖树宏
2008
资料来源:陈墀吉、 陈桓敦( 2005 ) ;郑健雄( 2006 ) ;范水生( 2007 ) 。
三、 大陆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界定
从产业成长的角度看, 由于休闲农业在大陆尚处起步阶段, 目前, 大陆学者 对此用语并不统一, 叫法五花八门。 但从总体看, 近年“休闲农业 ” 这一术语慢 、 “休闲观光 慢开始被认同, 目前关于休闲农业的提法, 较常见的有“观光农业” ” 、 “旅游农业” 。 鉴于此, 农业 以及“乡村旅游 ” 作者认为这些术语是可以互换 的。根据已有的文献, 大陆学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亦是多样化的 ( 详见表 3 ) 。 表 3 大陆部分学者对有关休闲农业术语的定义列表
义为:指利用田园景观、 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 结合农林渔牧生产、 农业经营活 动、 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 提供人们休闲, 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 “休闲农业” 这—概念得到确认以来, 诸多台湾学者都试图对 的农业经营。自从 休闲农业下定义, 然而, 各家学者因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 ( 见表 2 ) 。 表2
二、 台湾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界定
1989 年, “农委会” 台湾 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所召开的“发展休闲农 , 1990 年成立“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 ” , 业研讨会” 后, 即开始推动“休闲农业 ” 1992 年底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 , “休闲农业 ” 成为一法定用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为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与行为追求的体现。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当前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或多或少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有所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
这就为学习“共筑生命家园”做好了铺垫,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知识的准备。
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猜猜这是哪里?【欣赏漳州绿色发展图片,播放漳州宣传片】思考:漳州这么美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视阈下漳州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与思考陈金山(漳州理工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在现有乡村特色原色的 基础上,经过不断优化、加工、推进,形成可供都市人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科普功能、观赏功能,是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开发旅游路 线、实施强镇计划的重要推手,也可称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
在不违背大自然发展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背景下,因地制宜,扎根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农业产品结构,环境渲染,文化宣传,基础设备和运营条件等诸多 方面,进行深度的加工和打造,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互联网+;休闲;产业转型升级;地方特色文化;生态;APP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B D0I:10. 19415/ki.1673-890x.2016.30. 0471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视阈下漳州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意义漳州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冬暖夏凉,四季如 春,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花果鱼米之乡”“天然 大温室”的美誉,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发 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具有观光、休闲价值的农业自然 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遍布全市。
2015年,《漳州市人民 政府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七条措施的通知》(漳政 综〔2015〕18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休闲农业用 地、基础设施和设施建设,对农业休闲项目给予税费优 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休闲农业项目的支持,加大财政 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扶持力度,部门协作共同推进休闲 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加强组织领导 等具体措施。
有力推进漳州市形成农业休闲典范城市,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2漳州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具体做法2.1完善和创新潭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提炼典型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加以完善和 创新,采取复制推广的形式加快发展步伐。
在创建国家 现代农业示范区进程中,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各地推进示 范区建设的重要推手。
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思路 是:结合地方特色和“农业+”的理念,注重创新经营 模式、拓展农业功能、引领新常态、延伸产业、进行深 加工,推动基地农户共同发展。
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真 抓实干,在全市形成了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和10条休闲 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并凭借农家乐、农事体验、休闲农收稿曰期:2016-08-19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田园都 市、生态之城”视阈下漳州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思考(项目编号:jA S151168)。
作者简介:陈金山(1985-),男,福建漳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 向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事节 庆)、休闲农业园区和古民居七种休闲农业模式,建立一 批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休闲农业项目。
在示范区建设过 程中,依据《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七 条措施的通知》(漳政综〔2015〕182号)精神和市休闲 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关于 组织开展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的通知》(漳休农〔2016〕1号)要求,提炼典型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 区,对于已建成的单位,加以完善和创新,采取复制推 广的形式加快其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步伐。
2.2开展休闲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生态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的模式,具有创意性、独特性、差异性等特征。
如今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 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向往农村休闲路 线,走进农家,亲近自然,为休闲农业带来无限商机。
休闲农业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技(科普)农园等形式。
为不断满足消费 者的消费需求,作为典型生态休闲城市漳州,固然要在 建设休闲农业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复制、孵化等途径,大胆探索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扎根特色,做出特色,推出品牌,走向全国。
2.3开展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研究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总体形象。
漳州 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方面 一直注重不断创新,漳州市的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人 文特色、历史遗存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与吸引 力。
随着农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漳州要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就要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创 新品牌形象塑造。
建立漳州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形象识别 (MI)。
企业理念识别即CIS中的MI。
依据MI原理,城 市作为休闲目的地,其理念识别是在对经营者的意向、休闲农业的各种资源和当地内外部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下转第84页)永仁县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开福(云南省永仁县永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1499)摘要通过分析永仁县发展蚕桑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永仁县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0I:10. 19415/j.c n k i.1673-890x.2016.30. 0481永仁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永仁县地处东经101° 14' -101°49',北纬 25。
51' ~ 26。
30',属于内陆高原区,最高海拔为2 884.7 m,最低海拔926 m;全年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 季干燥,夏秋多雨,干湿分明雨量偏少,光照充足;年 平均气温17.5 无霜期267 d、平均降雨量868.4 mm,适合发展蚕桑。
2001年以来,7欠仁县把蚕桑发展作为继 烤烟之后的一项重点产业培育。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 领导和省州部门的支持下,通过龙头企业赛丽茧丝绸公司的大力扶持,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至2016年 末,全县累计发展蚕桑基地32 709 hm2,分布于全县7 个乡镇46个村委会459个村民小组、6 025户农户。
2016 年,养蚕8 973.5张,产鲜茧373 t,产值1501万元。
其 中,养蚕收人万元以上农户516户,养蚕收人最高的农户 96 066.28元。
2009年11月,永仁县被列为云南蚕桑产业 发展(2010-2020年)省级20个重点蚕茧基地县之一。
在加快蚕桑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蚕桑龙头企业永 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开始筹建缫丝厂,2008年10月自动缫丝生产线投产,2016年,企业生产生 丝89.44 t,实现企业产值3 420.18万元。
目前,县内已拥 有自动缫丝生产线2 400绪,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 龙的产业体系。
2存在问题2.1产业发展争地矛盾突出全县有总耕地面积13.56万亩hm2,其中粮食作物种 植1.4万h m2,烤烟种植面积4.57万hm2,板栗3万h m2、油 橄榄2万hm2、芒果3.5万hm2、金丝小枣1万hm2等,特别 是烟桑矛盾尤为突出。
2016年,植烤烟依然成为农民增 收无可取代的主导产业,而蚕桑是后起之秀,虽然在价 格上已超越烤烟收购价,但由于市场不稳定,农民对蚕 茧价格下跌无法接受,出现挖桑栽烟,即在原本栽桑区 域栽烟。
—是在烤烟中耕管理环节中大量使用农药对周 边桑园的桑叶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小蚕食用污染 桑叶死亡,产量降低。
二是在7-9月烤烟烘烤过程,烤烟 香气四处飘逸,香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尼古丁,导致小蚕收稿日期:2016-08-26作者简介:文开福(1973-),男,云南永仁人,农艺师,大专,研究 方向为基层适用农业技术推广。
中毒死亡再次减产,蚕农利益受损。
2.2标准化蚕房不足主要表现在小蚕共育室和标准化大蚕房少。
如永定 镇的小蚕共育只有乍石村委会的麦拉山小组有7个小蚕共 育室对全镇的农户供小蚕,全镇共有193户农户饲养四季 蚕种2 088.6张。
小蚕共育需要精心饲养,一方面是蚕农 领小蚕路途遥远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小蚕过度集中,消 毒稍微出点差错会给蚕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标准化 大蚕房也少,在麦拉山小组46户养蚕农户只有20户有标准 化蚕房,其他农户主要出现的家畜蚕共用、无对流窗、蚕房内没有专业的控温设施和补湿设备,在大蚕饲养中 难以做到灵活降温或升温,特别在饲养晚秋蚕中,采用 炭火增温导致大蚕脓蚕病爆发或僵蚕太多使得蚕茧产量 下降,蚕农收人受损,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
2.3桑园种植模式单一7欠仁县的蚕桑产业虽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一直 都是桑叶+蚕+蚕茧的模式。
在桑园内没有探索出适合永 仁县的桑园立体间套种方式,形成的农产品少,在桑园 管理中自然就粗放,田间杂草过多,抢食桑树肥料,增 加农民投入。
永仁县的雨季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可以采 用以桑为主,套种为辅种植模式探索。
在春茧结束后套 种喜欢阴凉中草药的方式,或者套种红薯、花生、魔芋 等作物,从而提高桑园管理水平,増加农民收人。
2.4劳动力成本高,部分桑园闲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 持续下行,2011、2012、2013、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 分别比上一年度回落1.0%、0.5%、1.5%、0.5%;外出 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0.4%。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社 部副部长杨志明在2015年2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 指出,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 之不尽的“蓄水池”,随之而来的用工难现象越来越明 显,我国已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价格上涨是 必然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的时代基本已结束。
永 仁县全县现有人口约10万,其中劳动力也只有5万,有 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 工就约有1.5万人,已成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 充,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建设不可 或缺的就业主体,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目前 在永仁县劳动力价格普通工人一天收人80- 130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