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减隔震技术在西藏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设计和结构改造手段,使建筑能够在发生地震等外部振动作用时,降低结构受力,减小地震损害,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抗震结构新概念。
早期的隔震技术主要是基于减震和隔震理论,通过设置减震器、隔震支座等装置,来降低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目前,隔震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震设计理论和减震技术的改进:通过对地震波动的分析和理解,对隔震支座、减震器等装置的设计和制造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可靠性。
2. 多学科交叉研究:隔震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结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土木工程、地震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隔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3. 隔震技术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隔震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隔震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隔震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地,都建造了大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受力,降低地震破坏,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中国,隔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北京大学陈天华教授的领衔的隔震技术团队为例,他们的隔震支座在北川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建筑结构的震害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成效。
中国还建造了一系列地震隔震示范工程,如北京全国地震科技示范工程、宁夏隔震建筑示范工程等,这些示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浅析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析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发表时间:2019-02-22T10:52:11.8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李朋[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东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震动控制直接关乎着建筑物的投入使用效果。
因此,若想满足人们的建筑需求,增加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提升其耐久性,应以建筑物的减振结构为切入点,合理选用优质、经济建筑材料,以此来增强建筑减振结构性能,进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用性。
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由于地质板块的移动,我国处于亚欧板块震动多发带的边缘,在加上最近我国发生地震灾害次数的增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同时要求我们不断普及地震防护以及自救知识,并且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加固房屋及大型建筑物,对于新建设的建筑物要做好减隔震处理,给予人们相对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并要防御二次地震带来的伤害。
1建筑结构减隔震设计原则1.1建筑结构中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技术领域,是目前我国研究较多的革新抗震方法,隔震设计思想,主要是想在建筑物的底端增加隔震装置,阻尼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装置,设计思想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与地面之间安装的阻尼使得建筑结构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形成弧状柔性结构,此结构间有空气可以流动,借助气流的流体作用,一旦发生震动,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可以削弱冲击波向上的冲击力,减少地震产生的能量向上传递,拥有了这层隔离层的存在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冲击力。
1.2建筑结构中减震设计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就是橡胶,橡胶由于具有较好的柔性与弹性,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使用橡胶可以吸附因为震动产生的巨大的反作用力与反向冲击能量,而且,橡胶质地柔软,表面较光滑,内部分子运动相对较快,较为活跃,这样就可以吸附更多的反作用力,同时削弱向上方传递的能量,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震动产生的巨大能量。
减隔震技术的社会价值
减隔震技术的社会价值
隔震技术是一种旨在减少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振动事件中受到的损害的技术。
在地震多发的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倒塌的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通过在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中设置隔震装置,可以减少地震波传播到建筑物的能量,从而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力,减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这不仅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低修复和重建的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时间。
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地震或其他振动事件中,通过隔震技术减少建筑物的振动幅度和加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倒塌的风险,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这对于重要的公共建筑、生命线工程和关键设施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隔震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增强建筑物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地震环境,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同时,隔震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建筑物对地基土壤的损害,减少地基沉降和地基液化的风险,保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可以在地震或其他振动事件中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减少灾害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应该加强对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为降低这种损失,人们开始大力研究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
因此,本文分析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意义,然后阐述建筑结构减隔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方法,最后探讨未来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隔震;应用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
一旦出现地震,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危及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尽可能地减少财产损失,人们加大了在建筑减隔震方面的探究。
经过简化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震的设计方法。
1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意义从以往数据来看,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建筑与未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在遇到地震时,只会发生轻微的倾斜,建筑物内部的设施、器具等物品都不会造成太大损伤;而未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在遇到地震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建筑物内部也不能幸免。
建筑物容易遭受地震损害的原因,是因为地震能量来自于地层面,地面剧烈振动的时候,会同时引发建筑物的剧烈抖动,破坏也随之出现。
应用减隔震技术,能将地震速度反应降低到60%左右,通过增强结构件整体的变形能力和强度来制衡地震反应,可在较大程度上削弱地震,但这远远不够,还应探究减隔震装置,一旦出现地震,可让构件剥离于地震地面运动,以免有过多的能量传送至建筑物,借此来实现对主体结构的有效保护,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对室内设施、对人员的损害与威胁,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其意义所在。
2建筑结构减隔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1建筑结构减隔震的基本概念通过增强结构件自身变形力与强度来抵御地震的反应力,虽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隔震目的,但却无法完全减少与规避损失。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桥梁结构或设置隔震装置的手段,来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和损害的技术。
它是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采用隔震支座来减少地震震动对桥梁的传递。
隔震支座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支座,它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采用隔震支座的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减少地震震动对桥梁的影响,保护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二是通过改变桥梁的结构形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桥梁的结构形式对地震的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选择桥梁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采用悬索桥的结构形式可以使桥梁在地震中产生更少的变形和应力,提高抗震性能。
三是采用减振器来降低桥梁的振动。
减振器是一种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的装置,可以将桥梁的振动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减少地震对桥梁的损害。
减振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阻尼器、液压缓冲器、摆式减振器等。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安全性,减少桥梁工程的损失和灾害。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隔震支座和减振器等专用装置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工程的投资。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可能很难承担。
桥梁减隔震技术需要精确的设计和施工,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减隔震装置不起作用或者出现其他安全隐患,适得其反。
减隔震技术的长期性能和维护管理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一)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一)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概述西藏作为我国地震频发区之一,其地震震级和震中深度较大,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要求非常高。
隔震减震技术是目前抗震设计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手段,其能够有效地减小建筑物对地震的响应,降低地震破坏。
隔震减震技术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与地基分离的抗震设计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隔震装置,隔离建筑物从地震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
减震技术减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减震装置,能够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设计要求建筑物分类根据西藏地震特点及建筑物结构形式,将建筑物分为以下三类: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抗震墙、框架等结构形式;2.钢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3.砖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砖木混合结构。
设计参数1.设计地震烈度及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2.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等级;3.结构自重及建筑地下室、桥梁等静载荷;4.设计震中距、场址分类及设计地震动输入方向。
设计方法隔震结构设计1.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采用合理的隔震方案;2.隔震结构的布置应合理,隔震技术应与建筑物整体设计相衔接,考虑其施工和维护;3.考虑隔震装置的阻尼控制问题,以减小地震响应。
减震结构设计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2.减震器的位置、数量、刚度应考虑灵活性,以便达到最佳阻尼控制;3.应对减震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进行全面的考虑。
整体结构设计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隔震减震设计和整体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隔震减震设计与建筑物结构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结语隔震减震技术已经在西藏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该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西藏地震抗震减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安全性评估经过隔震减震设计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受力,降低结构变形和破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维护与管理为了保障隔震减震结构的性能,对于隔震减震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更换,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减震-隔震原理及在抗震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减震\隔震原理及在抗震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传统的抗震技术主要依靠提高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抵抗、消耗地震能量,立足于“抗”,其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减震、隔震的研究,可实现由“抗”到“控”这一减震防灾观念的重大转变,更可以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调整结构的刚度、阻尼、质量分布或对结构施加外力,可以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结构安全及建筑功能,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减震隔震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arthquake-proof techniques mainly re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lf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to resist and consume the earthquake energy, based on “resistance”, with the goal of “in the minor can not be destroyed, in the medium can be repaired, in the large should not collapse”. The study of the earthquake alleviation and separation can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septs from “resistance” to “control”, and a access for the designers to play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iffness, damping,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structure or the external forces imposed on the structure, the earthquake reaction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so as 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building functions to avoid the significant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Key words: active control; passive control; earthquake alleviation; earthquake separation一、研究起因在目前所知的所有振动中,地震产生的振动从力度、能量来说是最大的,从破坏后果、产生灾害等方面来说是最严重的。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西藏地区隔震减震设计的标准,旨在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确定地震烈度要素在进行隔震减震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地震烈度要素,包括震感参数和地震波参数。
这些参数是评估地震对建筑影响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地震对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
2.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选择隔震减震技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采用适当的隔震减震技术,如基础隔震、剪力墙、阻尼器等,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如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等,以减小地震时地面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剪力墙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设置专门的剪力墙,以吸收地震产生的水平荷载。
阻尼器则可以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震动响应。
3. 确定建筑物设计参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限值、变形限值和破坏限值确定建筑物设计参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限值、变形限值和破坏限值,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位移限值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允许的最大位移;变形限值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允许的最大变形;破坏限值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的最大承载能力。
设计师应根据这些限值进行结构设计,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4. 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采用合理的隔震方案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采用合理的隔震方案,并考虑隔震结构的布置和施工维护。
隔震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其性能、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因素;隔震方案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场地条件和地震风险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隔震结构的布置和施工维护等问题,以确保隔震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
5. 考虑隔震装置的阻尼控制问题以减小地震响应考虑隔震装置的阻尼控制问题,以减小地震响应。
阻尼控制可以通过调整隔震装置的阻尼系数来实现,使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震动响应得到有效抑制,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同时,阻尼控制还可以提高结构的自振频率,使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更加稳定可靠。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主要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相关地震研究成果进行制定。
1. 设计基准地震参数:根据西藏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确定合适的设计基准地震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地震烈度等。
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确定适当的抗震性能目标。
一般分为安全性能目标、限位性能目标和可修复性能目标。
3. 结构设计受力性能要求: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受力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合适的受力性能要求,包括水平力的承载能力、位移限制等。
4. 结构设计方法:结合西藏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建筑形式,采用适合的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合理受力性能。
5. 隔震减震设计:对于重要建筑物,可以采用隔震或减震设备,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需要指定合适的隔震减震装置类型、参数和性能要求。
6. 建筑物基础设计:根据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受力特点和抗震性能目标,设计合适的地基基础系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7. 施工质量控制:制定适合西藏地区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抗震设计的有效实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总之,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主要是根据地震活动性、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点,制定合适的抗震性能目标、受力性能要求和结构设计方法,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减隔震新技术应用情况
减隔震新技术应用情况
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结构工程技术,用于减小或阻断地震波对建筑物、桥梁和其他结构的影响。
一些新的减隔震技术正在应用和研发中,以提高结构的地震抗性能。
以下是一些减隔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1. 高阻尼隔震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具有高阻尼特性材料的隔震装置,通过消耗地震能量来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影响。
高阻尼隔震技术已经在一些桥梁和建筑物中得到应用。
2. 超高阻尼隔震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具有更高阻尼特性的材料,以进一步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影响。
超高阻尼隔震技术正在研究和试验阶段,目前在一些大型桥梁和建筑物中得到应用。
3. 基础隔震技术:这种技术将隔震装置安装在建筑物或桥梁的基础上,以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传递。
基础隔震技术已经在一些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中得到应用。
4. 液体隔震技术:这种技术使用液体隔震装置来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传递。
液体隔震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和试验阶段。
5. 主动隔震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主动控制系统来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影响。
主动隔震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的状态,调整隔震装置的特性,以提供最佳的隔震效果。
目前,减隔震技术在一些地震频繁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特别
是在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并在更多的建筑和桥梁中得到应用。
隔震技术应用心得体会
隔震技术应用心得体会隔震技术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物承受的地震波通力减震,对建筑物的保护有很大帮助,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本文将从实践中对隔震技术应用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隔震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地震是一种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其中特大地震对生命财产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经常会导致大面积倒塌。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隔震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的实现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破坏性地震的力量,并使之减少最大的受损面积。
这就是隔震技术在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可靠性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隔震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在建筑和桥梁等领域的使用具有广泛的优势。
经过长期实践,隔震技术在地震保护领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此外,这项技术并没有对建筑物总造价带来太大的影响。
施工难度隔震技术在实施时,需要在建筑物的底部添加隔震层,使建筑物能够分离,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冲击。
此时,设计和使用的材料应当符合规范,并且在建造过程中应注意密封,使隔震层能够在地震时工作。
此外,施工时还需要对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可以在预定用途范围内发挥作用。
使用效果隔震技术在地震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验证。
在地震中,隔震结构比其他结构有明显更好的承载能力,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物的损坏面积。
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地震条件下,隔震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综上所述,隔震技术在地震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证明。
虽然,其应用造价较高,但其使用效果以及可信度都是非常可靠和有效的,可以帮助建筑物和人员在地震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历史上的一系列地震记录已经表明了这方面的数据。
未来,隔震技术在地震保护领域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减隔震策和发展方向
减隔震策和发展方向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减隔震技术已成为建筑、桥梁等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前形势下,作为一名从事减隔震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专业人士,我认为以下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减隔震技术研究与创新1. 深入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为减隔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新型减隔震材料,提高减隔震性能,降低成本。
3. 研究适用于不同工程类型的减隔震技术,如房屋、桥梁、隧道等。
4.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减隔震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
二、推动减隔震技术标准制定与完善1. 参与国家和地方减隔震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发展。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减隔震技术标准。
3. 加强与国际减隔震技术标准的接轨,提高我国减隔震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1. 加强与政府、企业、设计院等合作,推动减隔震技术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
2. 举办减隔震技术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利用媒体、网络等平台,普及减隔震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减隔震意识。
四、关注减隔震技术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1. 参与灾后重建项目,为灾区提供减隔震技术支持。
2. 灾后重建经验,为减隔震技术在未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3.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灾后重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减隔震技术水平。
五、开展减隔震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1. 与国际知名减隔震技术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究成果。
2. 定期举办国际减隔震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
3. 积极参与国际减隔震技术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减隔震领域的影响力。
六、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减隔震技术专业人才。
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
3. 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摘要:1.引言:介绍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的重要性2.西藏的地理环境与地震活动情况3.隔震减震设计的原理与方法4.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5.隔震减震设计在西藏建筑中的应用实例6.结论: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正文:【引言】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西藏的地理环境与地震活动情况】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地势高峻,地形复杂。
由于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每年都会发生数以千计的地震,其中不乏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大地震。
因此,地震灾害成为威胁西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隔震减震设计的原理与方法】隔震减震设计是一种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特殊装置,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其原理是在地震发生时,通过装置的变形和能量消散,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冲击,从而达到减小地震破坏的目的。
目前,隔震减震设计主要包括摩擦隔震、粘滞阻尼器、铅锌摆减震等方法。
【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西藏隔震减震设计标准主要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隔震减震设计的选型: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形式、地震活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减震设计方法。
2.隔震减震装置的参数设计: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等因素,确定隔震减震装置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减震效果。
3.隔震减震装置的施工安装与验收:对隔震减震装置的施工安装过程进行规范,确保装置的质量与性能。
4.隔震减震设计在不同建筑类型的应用:针对西藏地区的不同建筑类型,提出相应的隔震减震设计要求和措施。
【隔震减震设计在西藏建筑中的应用实例】西藏自治区近年来在隔震减震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等都采用了隔震减震设计。
减隔震技术的社会价值
减隔震技术的社会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建筑物对于地震的抵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减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减灾措施,它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器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减隔震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首先,减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底部设置的隔震器能够吸收地面运动所带来的冲击力,从而使上部结构受到较小的影响。
此外,减隔震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结构形式和材料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以及其中居民的危害程度。
其次,减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在大规模地震发生时,城市中大量建筑物同时面临着严重威胁。
如果这些建筑物都采用了减隔震技术,那么整个城市的抗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以加快城市恢复重建的速度,使城市更加健康、安全、稳定。
第三,减隔震技术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高科技领域的应用,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发展和创新都会受到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得到促进。
第四,减隔震技术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地震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其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防范意识和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其对我们造成的威胁。
减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措施,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会增强人们对于地震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之,减隔震技术在地震减灾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它可以提高建筑物和城市的抗震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地震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其相关技术和应用体系,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带来更加全面、有效、可持续的保护。
减隔震新技术应用情况
减隔震新技术应用情况以减隔震新技术应用情况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减隔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一、建筑领域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固有特性,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的技术。
在建筑领域,减隔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地铁隧道等重要工程中。
通过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设置减隔震设备,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桥梁工程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桥梁结构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导致桥梁的损坏或垮塌。
而减隔震技术可以通过在桥梁主体结构上设置减隔震装置,使桥梁在地震发生时产生位移,从而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三、地铁隧道工程地铁隧道工程是一项对抗震要求非常高的工程,而减隔震技术则可以提高地铁隧道的抗震性能。
通过在地铁隧道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可以降低地震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减少地铁隧道的损坏程度,提高地铁隧道的安全性能。
四、核电站工程核电站是一种对抗震要求极高的工程,而减隔震技术在核电站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在核电站建筑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降低核电站的破坏程度,提高核电站的抗震性能,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五、航天工程减隔震技术在航天工程中也得到了应用。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会经历巨大的震动和振动,而减隔震技术可以通过在航天器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降低震动和振动对航天器的影响,确保航天器的正常工作。
六、其他领域除了上述领域,减隔震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地下管道、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重要设施的抗震设计中。
通过在这些设施的结构中设置减隔震装置,可以降低地震对设施的影响,提高设施的抗震性能,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减隔震技术在建筑领域、桥梁工程、地铁隧道工程、核电站工程、航天工程以及其他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减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隔震技术为各个领域的工程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浅谈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浅谈减隔震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摘要:事实证明,减隔震技术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只能预防的自然灾害,而减震技术就是帮助我们在社会的各种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抵抗地震的能力,以减少地震带来的财产损失。
本文主要阐述了减震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建筑中的运用,给减震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减震技术;地震;建筑应用引言:减隔震技术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结构控制地震损害的技术,通过特殊的减震和隔震装置,把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在它们进入到建筑物之前加以损耗或者阻挡,达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减隔震技术,顾名思义,由减震和隔震所构成,减震部分是由阻尼器完成,增大结构的阻尼,以达到削弱地震能量的作用,隔震部分则阻断地面运动产生的能量向上的传递,以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
根据这些年地震多发地的情况,减隔震技术在各个建筑设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减隔震技术的原理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各种建筑物上层与下层基本设施之间,设置有阻尼等耗能构建,使得这些减震设施能够对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进行吸收,这些阻尼装置的设置,能够做到阻断地面运动产生的波向上面传递,从而减弱地震产生的波动对上层建筑的反应。
减隔震技术的减震部分,减震部分是减震装置对地震波进行吸收,利用阻尼阻断然后把波耗散,隔震部分是能够减少主体建筑物的震波能量,最主要的是把地面上极有可能被地震影响的部分和上层建筑物分开,但是跟减震相比,隔震是具有震动周期的结构。
在地震发生时,同样可以使得桥梁结构的地震能量输出,这就让其能够让地震产生的能量有所减弱,不至于把桥梁结构直接就损坏。
减震装置和隔震装置共同作用一起保护建筑结构不受损害。
二、减隔震技术的发展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结构的灵活性,让那些由于地震产生的地震效应的建筑物反应能量加以减少,把自然震动周期加大,与此同时,隔震技术能把把建筑结构本身因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弱很多,或者就直接阻断这个能量的来源。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摘要:公路作为生命线工程,在震后救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桥梁在公路震后保持畅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高烈度地震区域的桥梁结构进行有效地抗震保护显得非常迫切。
从国外的桥梁减隔震技术应用情况来看,桥梁减隔震设计中最常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烈度地震区域的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
关键词:减隔震技术,隔震支座,粘滞流体阻尼器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1 减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应用,可显着提高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的安全性,减轻结构破坏。
在桥梁中采用隔震支座和粘滞流体阻尼器可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下部结构的作用。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依靠增加结构自身的强度、变形能力来抗震的,尽管通过适当选择塑性铰位置和细部构造设计可以防止结构的倒塌,但结构构件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与延性抗震设计相比,减隔震设计可以减小桥墩所受内力,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避免桥墩破坏后修复困难。
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从而减小结构所受到的地震荷载。
但是,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结构位移也同时增加,为了减小由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而增加的结构位移,可以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增加结构阻尼的方法,加大结构的阻尼,结构的位移能得到明显的抑制,因此,减隔震的机理是:(a)增加结构的柔性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达到减小由于地震所产生的地震荷载;(b)增加结构的阻尼或能量耗散以减小由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而增加的结构位移。
(c)减隔震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支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平力(如风荷载、制动力等)。
美国在1971 年San Fernando 地震后,美国学者对地震动对结构的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反应谱法、时程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等一系列的地震响应计算设计方法,并对原有桥梁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进行了加固。
隔震技术分析及应用
一、隔震技术简介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90%甚至更多源于建筑物倒塌所致。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致力于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地震工程界推广应用较多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之一。
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这间设置足够安全的隔震系统,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地震时上部结构作近似平动,结构反应急仅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强震观测结果可达1/2-1/16),从而"隔离"了地震,通俗地说:使用隔震技术的房屋经历8级地震的震动仅相当于5.5级地不仅达到了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造成损坏的目的,而且建筑装修及室内设备也得到有效保护。
在诸多隔震系统中,隔震橡胶支座是世界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在美国、日本等多震国家广泛应用,在我省的昆明市、思茅、临沧、版纳等市州的部分高层建筑推广应用。
由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产品优越、质量可靠、技术成熟,1999年云南省建设厅下达了"关于在抗震设防区优先采用我省生产的隔震橡胶支座的通知"文件(云建科[1999]第667号),并在省建设厅"十五"计划中要求:在高设防烈度区,应用隔震技术的新建建筑要达到总新建建筑的10%。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隔震橡胶支座的应用也作了具体规定。
从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8度及其以上抗震设防区的高于六层建筑,应用隔震技术后,设防烈度可降低2度,从而可以节约投资成本,10000平方米左右的9层建筑仅钢筋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投资;同样按规范设计的建筑,应用隔震技术房屋设防目标高,安全性明显提高;对于政府首脑机关、高层商品房住宅、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建设工程,应用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对于设有地下室的建筑,应用隔震技术,其投资/效益比更加提高。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者:张一弛陈学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高层建筑及大型桥梁在各个给国家兴起。
高层建筑结构及桥梁等建筑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地震作用。
为了减小地震作用所带来的损失,减隔震技术的运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说明了减隔震技术的定义,原理,装置。
同时本文以几个国家的减隔震技术发展为例,介绍了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以及前景。
关键词:减隔震;建筑物;技术应用;桥梁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目前,人类社会并不能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尽量减少生命财产在地震中的损失。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
为了能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
因此,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进行相应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减隔震技术简介1.1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介绍:隔震技术是指在工程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把结构物和地面分开,隔离地震能量向工程结构传递,减轻地震灾害。
这就是工程隔震保护。
消能减震为建筑结构的部分部位。
像(支撑,剪力墙等)安装了消能(阻尼器)或元件的建筑结构。
1.2减隔震技术的原理1.2.1 减震技术原理减震技术主要是利用阻尼与耗能构件,在桥梁抗震主要部位改变其结构动力性,进而实现抗震性能的提升。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耗能构件在抗震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自身结构特点,吸收强力震动带來的破坏性能量,进而为桥梁结构受到的震动破坏提供缓冲,确保其整体的稳定性与完整性。
1.2.2 隔震技术原理隔震技术则是通过特殊结构造型设计,提高桥体抗震性能。
其在设计中采用了较为明显的震动周期结构,使桥梁在震动发生时可以确保整体结构适应地震能量输入,为震动情况下的桥梁提供缓冲保证其整体结构不受到严重破坏减隔震技术在使用中的原理分析减隔震技术抗震性能是通过其装置性能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减隔震技术在西藏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西藏地区是地处地震多发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防御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减隔震技术及产品、西藏地区地震区划及所发生主要地震、减震技术
在西藏地区的应用情况阐述,展示减隔震技术在西藏地区的应用状况。
介绍减隔
震技术的概念、产品种类、相关政策法规,现已采用的减隔震技术的建筑、桥梁、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将来减隔震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
表明了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小地震作用所带来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减隔震技术;西藏地区;应用;发展;
引言
减隔震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在国内最早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在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灾后重建中应用较多,之后在四川、
云南、新疆、甘肃等地区逐年增多。
在国外如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地区也
有着较多的应用。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建质[2014]25号[1]
以来,各省(市、区)相继转发了相关文件,部分省(市、区)如云南、新疆、
甘肃等出台了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地方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减隔震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减隔震技术相关技术、产品标准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更利于减隔震技术
的推广应用及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改善建筑功能,降低综合造价
成本,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益。
通过4.20芦山地震等多次强的检验,效果非常明显。
西藏地区属于我国地震高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老旧建筑较多,工程建设
抗震防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1 减隔震技术简介
1.1减隔震技术
即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简称。
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
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
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建筑减震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
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
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
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1.2减隔震产品
隔震产品包括: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弹性滑板
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滑轨支座等。
减震产品包括:屈曲约束支撑、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粘
弹性阻尼器等。
1.3减隔震技术国内应用情况
截止目前有超万橦建筑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居全世界首位。
国内减隔震技术应用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四川、新疆、甘肃等,较典型的减
隔震项目有北京新机场、昆明长水机场、成都凯德风尚商住楼、唐山新华文化广
场等项目。
诸多桥梁连续梁跨已采用隔震橡胶支座及阻尼器等减隔震产品,成都二环高
架全部采用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2西藏地区地震区划及历史地震发生情况
西藏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带,是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的重要
组成部分,地质构造复杂,差异运动强烈,地壳活动频繁。
在全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7市、区74县(区)中,地震设防烈度9度0.40g有当雄县、墨脱县2个县,占比2.7%;8度有26个县(区),占比35.1%;7度有46个县(区),占比62.2%;无6度以下设防地区。
西藏地震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地震强度大。
仅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藏境内就发生8级以上大震2次,其中1950年察隅-墨脱8.6级地震是迄今为止我国有记载的最大内陆地震。
二是地震频度高。
据统计,西藏境内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6级
以上地震1次。
三是地震分布广。
全区各地市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全区国土面积均处于
Ⅶ度(7度)及以上高烈度区。
四是在世界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
[2]
2013年“8•12”芒康-左贡6.1级地震、2015年“4•25”尼泊尔8.1级地震西藏灾区、2017年“11•18”米林6.9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
3西藏地区减隔震技术应用的现状
3.1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现已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有:
(1)2012年拉萨柳梧新区君泰国际商业综合体项目采用隔震技术,创西藏
地区首个建筑隔震技术应用项目;
(2)2018年墨脱县三峡集团项目办公楼采用隔震技术,开启了林芝地区隔
震技术的推广应用;
(3)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建设
项目;
(4)2020年西藏美术馆项目;
(5)2020年拉林站房工程项目;等。
3.2桥梁工程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现已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工程有:
(1)拉萨柳梧大桥采用隔震技术;
(2)西藏林芝大桥;
(3)拉林铁路全线桥梁项目;等。
3.3电力建设隔震技术的应用
国网超高压变电站建设项目,等。
3.3现国家及西藏地区地方相关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建质[2014]25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关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20年
(3)2017年11月14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原装配式
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二、重点任务(九)发展装配化施工技术。
引导企业研
发应用高原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成套技术、安全防护和质量检验技术,推广预制
构件吊装、支撑、校正等施工设备机具,提高技术工艺和组织管理水平。
大力发
展减隔震技术,推进减隔震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3]
(4)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项目事项行政处罚
中 99对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
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的处罚。
西藏地区暂无其他相应的技术标准。
4西藏地区减隔震技术应用发展前瞻
近几年,全区加大了对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
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和服务,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
防标准,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
人们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对质量安全、抗震防灾抵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装配式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项目的数量也随
之在逐步增长。
采用减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可以降低半度、一度、一度半三个档次[4],建
筑的功能得到改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后期发生地震后,结构及室内设施不会
遭受破坏,人员工作不会被中断,生活秩序正常,有一定的长期社会效益。
但,纵观现有相关减隔震技术的政策法规来看,西藏地区还无健全的这方面
的政策出台,缺乏市场指导引领作用。
亦无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监管减隔震技术应
用中产品质量,缺乏约束制约条件。
目前,极少设计院和减隔震技术研发、减隔震产品生产厂家在推动西藏地区
的重点项目的应用。
西藏地区全域地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需要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防御能力。
西藏地区性于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等极端恶烈气候环境,在这种
环境中,对减隔震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等因素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技术还需
要进一步攻关,一些产品还需要更新。
5结语
综上,西藏地区是全国极少拥有2个9度地震设防的地区之一,全域7度以
上设防,8度以上占比40%,政府应当在加强应急设施、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实
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重点工程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按照抗震设防
标准加固和建设民房、位于高烈度区的重要建设工程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
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采用减隔震技术和新型抗震建筑材料。
西藏地区减隔震技术应用时间较晚、推广力度不大、已应用项目非常少,可
以借鉴云南、新疆、甘肃等地区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方法,由政府引导、企业
推动推进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不断提升西藏全域抗
震防灾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建质[2014]25号.
[2]西藏举行防震减灾工作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26日.
[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原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
见》.2017年11月14日.
作者简介:陶启培(出生1974-2),建造师,本科,主要从事工程减隔震技
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