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5.个性化的教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于操作不熟悉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对于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我进行了深入的知识讲解和解释。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坚持不懈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尝试和探索,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三、教学策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会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创建有趣的化学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火山爆发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会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此外,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讲解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 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少
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凝结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 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 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 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11同 D、……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 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是关注物质的性质、 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景导入
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过滤、蒸馏
问题与分析
蜡烛哪去了?是消 灭了、还是变成了 其它物质?若变成 其它物质?是什么
物质?
结论
蜡烛燃烧后 生成了二氧 化碳和水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 内容:
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
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河北中考改编)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1)用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同学们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将锥形瓶翻转 后注入20 mL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二 氧化碳生成。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汽 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 则证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立在蜡烛上方,若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
硬度小,密度小于 水,难溶于水。
点燃后
用火柴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 火焰
取一根静、持续燃烧,火焰
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 石蜡有 可燃性。 上方有 黑烟,火焰分 三 层,
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
内层底部淡蓝色。
火焰分为外焰、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
点燃后:发黄光,放热,石蜡融化成液态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将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中间未变色, 而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将一干而冷的烧杯倒立在蜡烛上方, 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若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倒立在蜡烛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 出的氧气有何不同?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 蒸气含量不同
收集两瓶空气;再用排水法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进行 对比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教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单选题1.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解答】A. 氧气有助燃性,但不可燃,不符合题意;B. 二氧化碳是气体,且不可燃,不符合题意;C. 棉线可燃,但不是烟,“烟”是弥漫的固体小颗粒;D. 冷凝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形成烟,而且可以燃烧,符合题意;选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燃烧中蜡烛熔化B.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 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答案】C【解析】【解答】A、蜡烛熔化是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B、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属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的沉淀导致的,是化学变化.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是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其特点是有不同于反应物的其它物质生成,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判断即可.此题是对化学变化的考查,解题时要抓住化学变化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可解决问题.3.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答案】C【解析】【解答】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 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C. 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做法正确;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置之不理的做法不正确;C、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做法正确;D、不懂就问,积极探讨,询问老师或同学来探究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的做法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探究蜡烛燃烧,利用实验的观察和实验的结论,根据探究的学习目的来分析解答.本题以蜡烛燃烧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明确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B. 蜡烛在燃烧前由固体变为液体C. 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以变浑浊D. 吹灭燃着蜡烛产生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并放出热量,正确;B、点燃棉线灯芯,可以看到灯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由固体变为液体,正确;C、将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D、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可以燃烧,不是二氧化碳,错误.故选D。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层综合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1 科学探究1.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答案】B【解析】为了确定壹元硬币是否由铁制成,“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D.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B【解析】“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应现象,是实验结论,故A错误;“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能通过感官感觉到,故B正确;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以在蜡烛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故C错误;因为在没有验证前我们不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应说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3.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③蜡烛燃烧能发光、放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化学人教版九上考点突破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1 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其意义有:(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
2、猜想与事实验证: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各环节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在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伦理的重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实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验
探 科 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
探
究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步 骤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现象: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 结论:白烟具有可燃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截至2015年8月23日15时,天津港“8·12”瑞 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者人数升 至123人,仍有50人失联。123名遇难者身份全 部确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0人,天津港消防 人员50人,民警7人,其他人员46人。
官方中国地震台网报道,天津周三晚的爆 炸共有两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 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 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种后,近震 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易燃易爆物品中, 别名为“电石”的碳化钙(CaC2)成为“嫌 疑对象”之一。
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 体——乙炔,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 能引燃乙炔,并发生爆炸。因此,在危险货 物分类中,电石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
该企业存放化学品里的三类易燃易爆品引起的爆 炸,应该是高浓度醇类,比如乙醇酒精。“准确 的说,不含氯和硫及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后 不产生污染物,高浓度醇类爆炸燃烧后是不会对 环境产生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直接影响的。”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呼出的气 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 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 对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实验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来的,会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该实验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新教材中对探究活动很重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后续单元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都来自牧区,基础较差,接触面比较窄。
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心中有好奇又有压力怕学不好,本节课我将通过自身的一个呼吸循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思维和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能大胆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教具】玻璃仪器:集气瓶、水槽、导气管、玻璃片、胶头滴管药品:澄清石灰水其它仪器:废液缸、双孔橡胶塞、洗气瓶【教学方法】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设计意图】突出展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式。
课本上的实验采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时,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因此所收集到的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所以现象不明显,改进后的实验相对于课本上的实验用具少,现象明显,并且避免了减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实验更加有趣,更容易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11张PPT)
探究一、对蜡烛点燃前的探究
观察
取一支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
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小结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探究二、对点燃蜡烛的探究
探究1、蜡烛的火焰 外焰 内焰
焰心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 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
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 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 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 功的喜悦。
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进行猜想: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设计实验: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比较
其不同部位被烧焦程度。
结 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进行猜想:是水和二氧化碳
分别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和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解释 与结论
收集 证据
课堂小结
化 学 实 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燃 烧的探究
点燃前(变化前) 点燃中(变化中) 点燃后(变化后)
随堂训练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C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
02
察到的实验方法 。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的方
03
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0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新课 请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
吸气
呼气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实验探究方法。 02 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不同。
01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猜想与方案
如何收集气体呢?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呢?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的变化等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实验探究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①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中。
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
在水中收集满气体后
口
在桌面上
②收集空气将空的集气瓶正放
在桌面上
片盖住瓶口
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
④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⑤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呼气
气中。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能力提升练: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答案】B【解析】“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
2.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含量明显降低的是氧气,故选B。
3.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活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水的量不足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答案】C【解析】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使石灰水的量不足,也会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出现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的现象,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4.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相同。
(4)图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学生活动
较多的水蒸气。
用总结性语言归纳
结合本次探究过程总结
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激活思维
培养科学探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设 计 意 图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
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
与他人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水蒸气<水蒸气
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方案
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教
学
反
思
【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源自题:1.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演示实验】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充分发表意见
(1)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以们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1.2 化学是以们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讲课教师:学科:化学课时:1 总课时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一、阅读课文,完成填空1、化学是一门以的科学,化学的许多和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学习化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的现象的、和等,可以和化学原理。
二、给每小组展示一根蜡烛,并描述蜡烛的组成和石蜡的重要物理性质。
1、蜡烛是一件物品,它是由和组成的。
2、蜡烛中的石蜡在通常状况下是色、态,硬度,并有特殊气味。
3、把一小块石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石蜡。
【合作学习与探究】可采用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两种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1、点燃蜡烛,观察培养阅读能力积极思考2′6′15′3、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一个烧杯,按图1—11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1);(2)。
根据第二步实验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一种物质是。
4、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是,按图1—12所示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
【交流讨论】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我们应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观察?2、点燃前关注的主要是石蜡的性质,如等。
点燃时和熄灭后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变化,如等。
【反馈与巩固】可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习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填写。
随堂练习】张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版)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义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八个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掌握最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
3.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化学来于生活。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 层,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3.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可知:(1)氧气的含量:空气(填“﹥”“﹤”或“﹦”下同)呼出的气体。
(2)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 呼出的气体。
(3)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知识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蜡烛燃烧探究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观察蜡烛圆柱形,乳白色、红色等,有轻微气味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用指甲划蜡烛划出刻痕石蜡较软点燃前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燃着时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暗淡;中间的一层明亮;最外一层不明亮。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三层火焰从内到外称为焰心、内焰、外焰。
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 1 s—2 s 后取出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变黑最慢。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件
①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 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
内石灰水
__没__有__变__浑__浊
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
振荡。
瓶内石灰水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 _变___浑__浊__
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 ②呼出气体的集气
气瓶中。
瓶中燃着的木条
③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_熄___灭__
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 ③对着呼气的玻璃
材料
____漂在浮水中面,不 ③密度______,
②观察蜡烛的颜色、下沉,也不消失。 状态、形状
③用小刀切下一块
硬度______, 溶解比性水_小_____
较小
投入水中
难溶于水
实验步骤
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和解释
点击播放动画
点击播放动画
⑵点燃蜡烛
①火焰分_三__层, ①石蜡有可燃
①用火柴点燃蜡烛,__外_焰___层最明亮, 性,其火焰分
观察蜡烛火焰
__焰_心___层暗。
_三___层,外_焰__
②取一根火柴,迅 ②火焰的_外_焰___层
速平放在火焰中, 温度最高,_焰__心__
1S后取出
层温度最低。
层最亮,最暗 的是_焰_心__层, ② _外__焰__层温
③用一干燥烧杯, ③烧杯内壁有 罩在火焰上方,片 __水_雾__出__现__,石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科学
【新课引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 国 古 代 的 炼 丹 设 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液体药品的取用(用(或量取)
量取液体时, 如果视线没有与量 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处保持水平, 而是采用仰视的方 法,将会对读数产 生什么影响?
量取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能使 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学习化学对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 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研究 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以 及变化规律的 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以 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探究(设计实 验内容、准备实验药品 和仪器、实验操作、观 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 记录、推断实验结论
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 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3、烫
伤: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
4、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 处理。
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四、部分基本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可用药匙)
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2、酒精灯的使用--加热
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中上部(夹在距
试管口约1/3处),放在外焰上
(三、试管的洗涤)
标准:内壁均匀附着水,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 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