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享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享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享一、案例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种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以期给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二、背景介绍这是一堂高中语文课,学生年级为高二,教师主要教授古诗词鉴赏。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大纲,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古诗词的表达方式,理解其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案例过程1.教师引入鉴赏古诗词是一门需要细致品味的艺术,需要学习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其中的美。

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准备了一段音乐,来自古诗《长恨歌》的古曲《凤求凰》。

通过欣赏这段古曲,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古诗词导读教师选取了古诗《静夜思》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先给学生朗读古诗,然后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了作者对于夜晚的感受以及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并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字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3.互动讨论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进行了一场富有互动性的讨论。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如:古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如何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古诗中的“疑是地上霜”如何体现了作者对于夜晚的描绘?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教师不断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词的含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4.古诗欣赏教师播放了一段朗诵版的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进一步感受古诗的美。

学生通过朗诵体验到了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情感共鸣。

5.作文写作在学生对古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后,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以《静夜思》为题,写一篇欣赏古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了文章的写作。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高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风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审题规范作答的能力。

【题型剖析】炼句炼意型★命题形式:诗中××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凝练且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赏析诗句不仅要读懂其字面含义,还要联系全诗主旨、表达技巧仔细推敲、揣摩其言外之意,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鉴赏古人炼句炼意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句意,点出诗句的表面意或言外之意;第二步,明手法,说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三步,点情景,概述该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创设了怎样的意境;第四步,析感情,指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时第一步可以省略。

★答题示例:(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这句诗借景抒情(明手法),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廖的景象(点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析感情)。

赏评语言风格型★命题形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考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会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15分钟)1. 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 教学环节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诗歌人物形象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心得。

4. 教学环节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心得。

5.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人物形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入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案例。

2. 诗歌案例:提供具有不同特点的诗歌人物形象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在高三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通过对不同诗歌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能够提高对诗歌美学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三首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为例,展开对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人曹操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标题,表达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通过诗歌形式的表达,使得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情感愈发真切。

这首诗以描绘独特秀美的桂林山水为主线,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展示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敬意。

首先,诗人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现了浩渺壮丽的自然景观。

例如,诗中描绘了“半岩不让桥梁进”,形象地捕捉了桂林山水独特的地貌特点,使读者对桂林山水具有直观的感受。

其次,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通过“明月”与“好风”两句表达了他对桂林山水的沉迷之情。

这样的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贴近人们的情感体验。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感叹句、夸张手法等手法成功传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透过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喜爱之情的真挚。

同时,通过诗中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获得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增添了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

案例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写景手法为主,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视野开阔,心胸宽广的情感。

这首诗中以鹳雀楼为视觉切入点,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描绘了江边秀美的景色,以及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所产生的情感。

诗中的开篇表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形成了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高处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传递了对知识和追求的渴望。

这样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进步和抱负的情感。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王之涣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江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的向往。

同时,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结合,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得到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人类永恒追求的感悟。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考试说明: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一、考试情况说明:二、示例分析:(1)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①)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

那么,为了对诗歌鉴赏有更深的了解,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提高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讲读课4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 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透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分析4. 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的作用5.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3.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分析指定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其对诗歌人物形象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的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中运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选集:用于分析和讨论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歌。

2. 教学PPT: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案例。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实例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实例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案例分析实例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艺术的精髓。

通过对于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高中生常见的语文课内诗歌进行案例分析,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案例一:《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王之涣所作,描述了登上鹳雀楼后的景色及心情。

《登鹳雀楼》中呈现了作者眼前的壮丽景色,却透露出王之涣内心的种种感慨。

第一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出瑰丽的自然景观,而第二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隐含着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从形式上看,诗歌采用律诗的格式,充分表达了王之涣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的热忱。

案例二:《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通过写一位在静夜深思的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静夜思》细腻地刻画了一位流亡异乡的人,正值初秋、夜幕降临时,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首句“床前明月光”的意象直观地展示了深夜的景象,而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很好地揭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使人们感受到离乡背井的辛酸与彷徨,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案例三:《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写草原送别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其别开生面的写作方式和真挚的情感感染了诸多读者。

它通过描绘古原的风光、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以及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

诗中不仅充满了对友情的怀念,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敬。

诗歌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人物情感和哲理思考,通过多种手法创造出诗人独特的韵味。

案例四:《登陆沙·醉寒轩》-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词作,以辽阔广袤的河山和豪情壮志的倾吐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登陆沙·醉寒轩》以其豪放派的风格,展示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乡土乡愁的深沉情感。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辽阔,词中充斥着豪情万丈的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案例一: 诗歌鉴赏目标该教学案例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分析诗歌结构:教授学生如何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并解释它们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3. 鉴赏经典诗歌:选取一首经典诗歌,由教师进行诵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意。

5. 创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通过诗歌朗诵、图片展示等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通过学生小组对诗歌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是否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个人创作评估: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质量,以及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案例二: 文学作品分析目标该教学案例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提高文学作品分析能力,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文学作品分析的重要性,并讨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认识。

2. 文学作品分析模型: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模型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

3. 分析文学作品:选择一篇适合高中学生的文学作品,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学作品,讨论其中的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

4. 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自由讨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用展板、PPT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效果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通过学生小组对文学作品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模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展示评价:评估学生的展示效果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以上是两个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解析三、教学重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2.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3. 典型人物形象案例解析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2. 深入理解诗人通过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分享成果。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选取一首诗歌,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交流,评价学生在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自主选取诗歌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案例,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分析选定的诗歌,讨论其中的人物形象。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分析结果,全班进行讨论,深化理解。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诗歌鉴赏优秀教案(最终5篇)

诗歌鉴赏优秀教案(最终5篇)

诗歌鉴赏优秀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诗歌鉴赏优秀教案诗歌鉴赏优秀教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教学难重点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2。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抒情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1.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基本概念与方法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诗歌的分类与分期1.3 诗歌鉴赏的意义与方法1.4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1.5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评分标准第二章:诗歌的语言与意象2.1 诗歌语言的特点与魅力2.2 诗歌意象的创造与表达2.3 高考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2.4 鉴赏诗歌语言与意象的技巧2.5 练习题与解析第三章:诗歌的情感与思想3.1 诗歌情感的类型与表达3.2 诗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3.3 鉴赏诗歌情感与思想的要点3.4 诗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3.5 练习题与解析第四章:诗歌的结构与形式4.1 诗歌的结构类型与作用4.2 诗歌的形式特点与创新4.3 鉴赏诗歌结构与形式的技巧4.4 诗歌节奏与韵律的美感4.5 练习题与解析第五章:诗歌的创作流派与风格5.1 诗歌创作流派的起源与发展5.2 不同流派的特点与代表诗人5.3 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与个性化5.4 鉴赏诗歌流派与风格的要点5.5 练习题与解析第六章:唐诗鉴赏6.1 唐诗的兴盛原因与特点6.2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歌风格的区别6.3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与鉴赏要点6.4 练习题与解析第七章:宋词鉴赏7.1 宋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7.2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特点与代表词人7.3 宋词的词牌、结构与语言特色7.4 练习题与解析第八章:元曲鉴赏8.1 元曲的定义、分类与特点8.2 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特点8.3 元曲的曲调、结构与语言艺术8.4 练习题与解析第九章:明清诗歌鉴赏9.1 明清诗歌的背景与特点9.2 清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与代表诗人9.3 明代诗歌的成就与特点9.4 练习题与解析第十章:现代诗歌鉴赏10.1 现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0.2 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与特点10.3 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创新10.4 练习题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的定义与特点难点解析:诗歌的分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方法。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讲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概述1.1 诗歌鉴赏的意义理解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1.2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介绍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1.3 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抓住诗歌的题目和首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关注诗歌的意象和修辞第二章:诗歌的形象鉴赏2.1 诗歌形象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形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形象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2 诗歌形象的分类与特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抽象形象2.3 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形象的特征和描写手法联系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探讨形象的创新和独特之处第三章:诗歌的情感鉴赏3.1 诗歌情感的意义和作用诗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和核心情感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2 诗歌情感的分类与特点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思乡怀人3.3 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抓住诗歌的情感关键词和描写手法分析诗歌的情感背景和作者经历联系诗歌的形象和主题进行深入解读第四章:诗歌的语言鉴赏4.1 诗歌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诗歌语言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语言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风格4.2 诗歌语言的分类与特点词汇选择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语言风格4.3 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关注诗歌的句式结构和韵律美探讨诗歌语言的创新和独特之处第五章:诗歌的主题鉴赏5.1 诗歌主题的意义和作用诗歌主题是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主题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5.2 诗歌主题的分类与特点社会现实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历史文化5.3 主题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抓住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核心意象分析诗歌的情感和形象联系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深入解读第六章:诗歌背景与作者鉴赏6.1 诗歌背景的意义和作用诗歌背景是诗歌创作的时空环境了解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6.2 诗歌背景的分类与特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生平创作心境6.3 背景与作者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研究诗歌的历史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中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思想探讨诗歌创作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第七章:诗歌的审美鉴赏7.1 诗歌审美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审美是诗歌艺术价值的体现审美鉴赏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7.2 诗歌审美的要素与特点形式美内容美音韵美情感美7.3 审美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第八章:诗歌的创意与创新鉴赏8.1 诗歌创意的意义和作用诗歌创意是诗歌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创意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独特性和创新之处8.2 诗歌创意的分类与特点题材创新形式创新表现手法创新语言创新8.3 创意与创新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关注诗歌的独特题材和新颖视角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探讨诗歌语言和意象的创新之处第九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分析9.1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意义和作用综合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全面理解和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9.2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诗歌的形象、情感、语言、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诗歌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效果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评价9.3 诗歌鉴赏综合分析的练习与提升多次练习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学习借鉴优秀的鉴赏文章和评论参加诗歌鉴赏的交流和讨论,提升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10.1 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目和出题趋势了解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和考查重点10.2 诗歌鉴赏的复习策略系统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分类复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和重点作品定期进行模拟练习和自我检测10.3 诗歌鉴赏的应试技巧仔细阅读题目和诗歌,理解题目要求抓住诗歌的关键信息和重点词语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条理清晰地答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鉴赏的意义和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诗歌鉴赏不仅是对诗歌表面的理解和欣赏,更是对诗歌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的挖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诗歌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诗歌的语言魅力3. 诗歌的形象描绘4. 诗歌的情感表达5. 诗歌的审美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诗歌选集。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描绘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审美鉴赏教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诗词鉴赏教案实例

诗词鉴赏教案实例

诗词鉴赏教案实例诗词鉴赏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经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以《静夜思》为例,详细介绍一个诗词鉴赏教案的实施步骤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静夜思》,了解诗词的基本结构、韵律和表达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经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欣赏《静夜思》,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月亮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静夜思》打下基础。

2. 呈现与导入老师将《静夜思》展示在课堂上,并帮助学生们理解诗词中的字词意义与韵律规律。

3. 解读与理解老师以字词为单位,辅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前”指的是什么位置?为什么会有明月的光亮?-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用“地上霜”来形容?4. 表演与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角色朗读《静夜思》,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们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诗词的韵律之美。

5. 创作与欣赏鼓励学生在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让他们以《静夜思》为蓝本,写一首自己的诗词作品。

之后,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和分享自己的创作,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来拓展诗词的多样性与魅力。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他们在《静夜思》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同时,提醒学生将诗词鉴赏的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课后延伸1. 阅读名家名篇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经典诗词,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提高他们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诗词创作角逐可以组织一次诗词创作角逐活动,让学生们以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参赛,通过比赛来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3. 诗词展览或朗诵会组织一次诗词展览或朗诵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复习教学案例
刘天娥
【案例背景】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高中生,应该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了解她,有必要借此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并从中吸收营养。

多年来文学鉴赏就一直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古诗的鉴赏,高考从未间断过,但从2002年起,古代诗歌的鉴赏阅读一律改为用主观简答题形式考。

这在考查能力点和答题思路上是与选择题有所不同的。

主观简答题要求学生要用笔把自己理解、分析、概括和感受等表述出来,这完全不同于选择题。

它要求学生用确切的语言把问题答对答好,语句不通,有错别字,表述不明或书写不清都影响成绩。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古诗鉴赏更灵活,只是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一律,这更能体现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古诗阅读必须改变形式,从词语内容到技巧,进行定向训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案例题旨】
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案例实施过程】
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在诗歌鉴赏中存在哪些疑惑?
学生思考之后,小组讨论,归纳整理后,写到黑板上。

主要问题:1、对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了解太少。

2、不会提炼诗歌中精彩的语句,或者能够找到却不会鉴赏。

3、拿到一首诗之后,感觉无从下手。

4、鉴赏诗歌是否有章可循。

5、如何正确并且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应该如何鉴赏。

[分析]其实我们进行归类会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知怎样读和不知如何表达这两个问题上。

二、选择问题:
学生从中选择出专题进行研究,教师提出要求:1、学生要对自己感兴趣的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择出专题之后,要小组合作,化大为小,找好切入点进行研究。

三、小组研讨:
学生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之后,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共同研究。

首先要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明确本组的研究课题,分配好各成员任务。

其次进行资料的准备,同学们积极的搜集资料,查阅《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书籍。

再次,指导阅读探究:一是泛读,目的是扩大信息量,力求对诗歌鉴赏方面设计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取有用信息;二是精读,根据所选专题的需要,精选一定数量的鉴赏文章精读。

比如:作者的情况,某个朝代主要的创作风格,对诗文中精妙字词的分析,对表现形式及修辞手法的赏析,对诗歌主旨的分析等。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及时进行整理、归纳。


[说明:这一阶段突出展现学生的自己动手及合作能力,既强调整体意识,又突出了重点,
使任务更加具体]
四、总结交流:
学生占有大量资料后,要知道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

首先是各自对资料进行分析,从怎样读懂诗歌的角度,整理出相关的方法;然后再组内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研讨,对统一问题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

组长同学,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写成文字报告,重点解决诗歌阅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每小组确定两名同学作为中心发言人,回顾介绍探究过程的体会,并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公布,教师对文字材料进行印刷,全班同学分享探究成果。

五、合理应用:
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出题,找出一定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

鉴赏后,选择一部分同学,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说明:这一环节的安排,有利于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效。

]
【案例后记】
诗歌鉴赏的内容是说不尽的,关键是要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主体鉴赏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

在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调控,使鉴赏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案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理念,得当的方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

【案例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还是学生最后对于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而发现的,他们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教学条件下的鉴赏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主体鉴赏。

案例中教师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指令性任务去驱动学生鉴赏,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鉴赏实践。

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学实践促进了师生观念的更新。

教师以新的理念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促进了师生角色的合理转变,就是将学生完全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施动者,在主体活动过程中,教者以调整难度,提供支持,激励疏导等方式给活动以切实的帮助,这种帮助正如不断地向燃煤鼓风输氧,使煤得以充分燃烧。

这样的教学过程使主体情知互补,心智并进,思维、语言、情意、品质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能很好的应对高考中关于诗歌鉴赏的试题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