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能和谋略备受世
人称赞。
曾经,他和一群儒雅的文人在一起,引发了一场名为“舌战群儒”的激烈争论。
这群文人都是学问渊博的人才,以清高自负而著名。
他们觉得自己非
常聪明,对社会和政治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分析。
然而,当他们遇到了诸葛亮,他们就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仍然不足。
在舌战中,群儒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和政治的议论。
但是,每次诸
葛亮都能迅速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给出更深入的见解和分析,准确地找
到问题的本质。
有一次,一位儒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听说你统治的地方
盛产芝草,连鸟儿都不鸣叫,是真的吗?”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芝草本来就没有花果,没有果实的植物,鸟儿又怎
么会食用呢?”
接下来,一位文人问道:“请问世上有什么东西比善更加重要呢?”
诸葛亮回答:"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心,而人心的善恶问题,是我们需
要重视的核心之一、"并请求他们认真回想自己的言行,是否真的做到了
心胸宽广、大方。
这样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每一次都会让群儒们更加敬重诸葛亮的
才华和聪明。
他的精湛才能让他们折服,而他的分析和见解也对他们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大家都对诸葛亮的巨大贡献感
到敬意。
总之,“舌战群儒”的经历可以充分体现诸葛亮的才华和卓越的谋略,他的智慧和见解影响了整个官场文化。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杰出的
表现,同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哲学家。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感受和启示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感受和启示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场景,也是诸葛亮智谋的一次展示。
这一场景发生在刘备进攻荆州时,群儒们纷纷上书劝谏刘备不要进攻,他们认为进攻荆州是不明智的决策。
诸葛亮却通过巧妙的辩驳,使得群儒们无话可说,最终刘备决定进攻荆州。
这段舌战群儒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诸葛亮舌战群儒展示了他出色的辩才和智谋。
他能够准确把握每个群儒的观点,并且能够运用逻辑和理由一一驳斥。
他的辩论技巧和口才使他在群儒面前占据了上风,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争论和批评时,我们需要学会善于辩论和反驳,用理性和知识来驳斥谬论。
其次,诸葛亮舌战群儒也体现了他对事物的深思熟虑和全面考虑。
在辩论中,他不仅能够驳斥群儒的观点,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他考虑了进攻荆州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但他也看到了进攻荆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提示我们,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风险,而不是片面看问题。
最后,诸葛亮舌战群儒还体现了他的果断和勇气。
尽管群儒们都反对进攻荆州,但诸葛亮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辩论说服了刘备。
他的果断和勇气使得刘备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收复了荆州。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并且要拥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总的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辩才和智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我们要学会善于辩论和反驳,用知识和理性来驳斥谬论;在做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风险;当我们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要有勇气坚持,并且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舌战群儒
1、【故事出处】舌战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2、【故事背景】舌战群儒是赤壁之战的前奏,当时吴国的文臣主张吴王向曹操投降,吴王虽不欲战但也不想降,诸葛亮是蜀国派去吴国说服吴王与蜀国联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诸葛亮要舌战群儒第一为了想吴王表明联合的决心和好处,第二激起吴王不想投降的意愿。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3、【故事】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呢。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哑口无言。
4、【赏析】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指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与一群儒士进行辩论的场景。
这个场景发生在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刘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他面对一群儒士,通过巧妙的辩论和言辞的运用,展现了他的才智和智谋。
原文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可以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中找到。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原文:
"诸葛亮见众人不服,便说道,‘吾乃蜀之丞相,岂可无道德之人而治天下乎?夫治天下者,当有仁心、智慧、勇气、行动四者兼备。
吾愿与诸位辩论,以明我蜀国治理之道。
’"
这段原文表达了诸葛亮的自信和决心,他表示自己作为蜀国的丞相,必须具备道德品质来治理天下。
他还提到了治理天下需要具备仁心、智慧、勇气和行动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素质。
他愿意与众人进行辩论,以展示他治理蜀国的方法和理念。
以上是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翻译及原文的回答,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1、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诸葛亮·吴班,号“卧龙”,通常称“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战略家,一位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理念与领导才能的军事大师,鲁肃、周瑜、司马懿与他并称“三英”,又名“卧虎正英”。
诸葛亮曾为了拯救蜀国,使出浑身解数。
他的言谈往往是巧妙极致,精明胜过时人,一句谦虚谨慎的话语,便将群儒给难倒,却又让诸葛亮脱颖而出,并且有了扭转乾坤的力量。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诸葛亮与刘璋的对峙,几番舌战,最终以刘璋败下阵来。
其中最著名的舌战就是诸葛亮与刘璋的舌战,诸葛亮受左慈拜入群儒,得到群儒的称号“龙象仲亲”,但当诸葛亮向刘璋公开自己的想法后,几番交锋,最终以刘璋败下阵来,让诸葛亮博得了满堂彩。
其中,诸葛亮提出“君子有义必赞者也,小人有功必报者也”的理念,让刘璋毫无反驳之词,在这种一辩而倒的形式下,也使诸葛亮进一步增强了在刘璋眼中的形象。
此外,诸葛亮引用传统王令让群儒不敢逆命,他“请教上应之”的方式也让群儒毫无抵抗的余地,可谓是“闻言为命”。
其中,诸葛亮也利用众儒讽刺自己对他们的信任无以复加,指出群儒的是非认知之差,以及社会的批判之力,是的,就是这一切,让诸葛亮把握住了机会,让自己取得了胜利。
2、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就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能力,让群儒毫无反驳之词,有效地让自己取胜,说明了诸葛亮有着高超的德才兼备、无以伦比的直言而坚定的政治思想力量,为他在军事上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有助于打消群儒的苛政民灾,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诸葛亮利用自身才能,不断提出新的、实用的制度,例如《和谐妻荫制度》,在此制度下,对男子出国,可不分种姓而自由娶妻,减少了夫妻之间的压力。
也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起到了强化蜀国实力的作用。
而诸葛亮舌战群儒以及成就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当时,甚至流传至今日。
他为以后的国家舌战者打开了新的道路,将“舌战群儒”奉作为军事战略的一种手段,而且它也对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导读: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
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
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
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
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
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
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摘要:
一、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景介绍
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具体过程及辩论观点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历史影响和启示
正文:
【提纲】
一、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景介绍
诸葛亮舌战群儒发生在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为了说服东吴的统治者孙权联合抗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与东吴的诸多谋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这场辩论,堪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辩论之一。
【提纲】
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具体过程及辩论观点
在这场辩论中,诸葛亮针对东吴谋士们的疑虑和反对,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观点。
他首先分析了曹魏的实力,指出曹操虽然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民心不附。
接着,诸葛亮阐述了蜀汉与东吴联合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团结抗曹,才能保国家安宁,民族复兴。
诸葛亮在辩论中,巧妙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道理,说明用兵之道在于随机应变,不应拘泥于常规。
他还以自己的智谋和才能为例,证明蜀汉有能力和东吴共同抵抗曹操。
在辩论过程中,诸葛亮语言犀利,论证严密,使东吴谋士们无法反驳。
【提纲】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历史影响和启示
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成功地说服了东吴统治者孙权,促使两国联合抗曹,为三国时期的战略格局奠定了基础。
此次辩论,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口才和智慧,更体现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和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的精神。
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是要勇于担当,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二是要善于运用智慧,以理服人,化解国家间的矛盾;三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综上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不仅是一段精彩的历史典故,更是一次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尤其是在舌战群儒的故事中,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口才和智慧。
故事发生在蜀汉建立之初,当时蜀汉政权刚刚建立,内部还存在着一些混乱和不和谐的因素。
诸葛亮作为丞相,面对着来自内部的一些异见和不满,尤其是来自一些儒士的质疑和挑战。
这些儒士自认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对政治事务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经常在朝廷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批评。
有一次,一位儒士在朝廷上公开质疑诸葛亮的决策,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朝廷上一时间议论纷纷。
诸葛亮淡定地站起来,面对着这些儒士,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口才和智慧。
他首先对这些儒士表示了尊重,称赞他们的学识和见解,然后他一一驳斥了这些儒士提出的观点,用事实和逻辑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辩驳。
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决策是正确的,而这些儒士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没有侮辱或羞辱这些儒士,而是以礼相待,以理服人。
在场的人们无不为诸葛亮的机智和口才所折服,这些儒士也被他的辩驳所说服,纷纷表示认同诸葛亮的决策。
这场舌战群儒的辩论,不仅展现了诸葛亮非凡的口才和智慧,更让人们对他的政治决策和领导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任。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解了朝廷上的一场危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这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让人们明白了在政治斗争中,口才和智慧同样重要,而诸葛亮正是用这些优秀的品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奇人物。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第一篇: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群儒罗贯中教学目标一、学习论辩过程中,针对对方的观点,抓住要害,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有理有据地进行辩驳。
二了解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群的见解、必胜的信念、雄辩的才能。
体会言辞的巨大作用。
课文分析一结构与内容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的一次论辩。
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
江东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试图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其挑下马来。
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镇定自若,见机而变,运用多种证明或反驳的技法,于嬉笑怒骂中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被传为千古佳话。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东吴内部的情况。
为了抗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
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
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
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
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这次论辩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据此,这次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
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
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己。
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
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
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
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翻译及原文
摘要:
1.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景和起因
2.诸葛亮与群儒的主要辩论内容
3.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结果和影响
正文: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一次著名的辩论,以一敌众,成功地说服了东吴的群儒,使得蜀汉与东吴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魏。
在这次辩论中,诸葛亮面对东吴的众多儒者,展现出了卓越的口才和博大的学识。
他首先阐述了蜀汉与东吴结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接着对群儒提出的各种质疑和难题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在辩论过程中,诸葛亮旁征博引,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运用机智和才智,让群儒心悦诚服。
诸葛亮与群儒的主要辩论内容包括:蜀汉与东吴的地缘政治关系、蜀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蜀汉与东吴的经济互补性以及双方在对抗曹魏方面的共同利益。
诸葛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使群儒认识到蜀汉与东吴结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结果是,东吴的群儒被他的才智和辩才所折服,纷纷表示支持蜀汉与东吴结盟。
这场辩论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蜀汉与东吴的联合抗曹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原文及翻译展开全文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诸葛亮舌战群儒,赤壁鏖战计梗概
诸葛亮舌战群儒,赤壁鏖战计梗概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
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好句赏析
诸葛亮舌战群儒好句赏析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辞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
诸葛亮舌战群儒
议事厅上,众谋士齐聚,鲁肃陪着诸葛亮上场。
众人与诸葛亮作揖后,落坐。
)张昭:我,张昭是江东一个很不起眼的读书人,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将自已比作管仲和乐毅。
这是真的吗?孔明:哦,是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
张昭:听说刘豫州三顾草庐,才幸运地得到先生。
还说有了先生后就会如鱼得水,大展宏图。
但是,现在却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是怎么策划和决策的?孔明:是的,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的主公刘豫州讲仁义,不忍心夺取他哥哥刘表的城池。
而刘琮那小子,却听信谗言,偷偷地投降了。
至于我们下一步将采取什么策略,这是军事机密。
恕我无可奉告!张昭:这么说,好像先生言行好像有点不一致哦。
先生自比管仲和乐毅。
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了诸侯;乐毅扶助微弱的燕国,夺得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这两个人都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
先生自比管、乐的话,那也应该为老百姓除害,消灭乱贼。
但是,实事却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占据一些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却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到处逃窜。
一路上是,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什么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没有得到先生的时候呢?(众谋士有人偷偷地笑出了声音来)。
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恕我直言,请别见怪。
孔明(哑然而笑):大鹏鸟展翅翱翔万里,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应该先给他吃些小米粥之类的营养品,再服些药性温和的补药;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鸡鸭鱼肉来补补身子。
这时身体好些了的时候,用药性猛的灵丹妙药才能再到作用。
否则一开始就用猛药的话,不把人治死再怪呢。
我的公主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
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军则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而已。
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且,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也少,粮食就更少了。
刘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而已,难道还会真的能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吗?即便是凭借着这些一些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我们还能够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打败了兵精将广的百万曹军先前部队,使夏侯敦、曹仁吓得心惊胆裂。
舌战群儒的意思及故事
舌战群儒的意思及故事本文是关于舌战群儒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舌战群儒【拼音】:[shézhànqúnrú]【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举例造句】: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成语典故】: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东汉末,曹操称霸中原,除了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无人能与之抗衡。
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对这两块肥肉得慢慢来。
所以,曹操打算先联合东吴孙权打败刘备。
曹操写信给东吴商量此事。
孙权手下的大部分谋士见得了“便宜”,赶紧卖乖啊,都主张为了保住东吴江山投降曹操。
然后,只有鲁肃一人看清了个中利害关系,他认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才是明智之举。
同时,鲁肃也知道自己是很难说服大家的。
此时,刚好遇上了不谋而合的诸葛亮,所以,帮助诸葛亮引见了东吴的智囊团,这些人可不是的滥竽充数之辈,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之士。
素有“东吴第一谋士”的张昭首先出击:“听说你家老板请了你三次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样能得天下,谁知连区区荆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让曹操给拿下了。
”诸葛亮深知张昭在东吴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辩服,那么今天就等于白来。
诸葛亮眼珠一动说:“不夺取荆襄九郡只是不忍抢同宗兄弟的地盘,现在驻兵于江夏,另有所图,是你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吗?有才能的人国家有难时勇于出谋划策,无能之辈只会龟缩投降。
”此言一出,张昭被说得羞愧无言。
接着,又有一谋士说:“曹操坐拥百万大军,岂能不怕,莫逞强。
”诸葛亮嘴角一泯道:“刘备驻兵江夏乃等候东风之机,东吴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屏障,你们却劝自家主公俯首称臣,恐成天下笑柄”。
接着,先后又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
诸葛亮此次舌战群儒,表明了蜀国联吴的决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
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
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
孟获退回益州郡。
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
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力,孟获看了并不服。
诸葛亮就放他回去。
之后却找来孟获副将,称孟获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
副将十分生气,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曹操的势力不断南扩,孙权深感压力。
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孙权决定联合刘备,于是派遣谋士鲁肃带着厚礼前往江夏拜见刘备。
鲁肃的使命并未逃过诸葛亮的洞察,这位睿智的军师早已洞悉时局,有意与东吴结盟。
因此,他接受了鲁肃的邀请,一同前往江东会见孙权。
在渡江的船上,鲁肃忧心忡忡地提醒诸葛亮,见到孙权时切不可以曹军的强大来威吓他。
诸葛亮自信满满地告诉鲁肃,他会妥善应对。
此时的孙权正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曹操的书信已经送达,信中提议共同攻打刘备。
张昭等文臣主张投降,认为与曹操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孙权心中犹豫不决,于是私下询问鲁肃的意见。
鲁肃坚定地表示,那些贪生怕死之辈的意见不足为取,他已经邀请了诸葛亮前来,只要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便能知晓如何对付曹操。
翌日,诸葛亮被请到大厅,张昭试图以言辞试探诸葛亮,质疑他在刘备失地后的战略。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回应,指出刘备之所以未能守住荆州、襄阳,是因为他的仁义之心使他不愿强占刘表的领地。
张昭继续挑战,质疑诸葛亮辅佐刘备后的战绩。
诸葛亮则以大鹏鸟的比喻,说明刘备虽暂时受挫,但其志向远大,非一般人所能了解。
面对张昭的挑衅,诸葛亮从容不迫,他以历史上汉高祖和韩信的例子,说明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的智者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所动摇。
他的这番话让张昭哑口无言。
其他谋士也因诸葛亮的雄辩而感到羞愧。
就在这时,东吴大将黄盖闯入,打断了辩论,他提醒大家应该集中精力对抗即将到来的曹军,而非在此空谈。
黄盖邀请诸葛亮直接向孙权陈述他的计策。
鲁肃和黄盖一同带领诸葛亮去见孙权。
面对孙权,诸葛亮故意夸大曹军的实力,暗示孙权若力量不足便应投降。
孙权被诸葛亮的话激怒,但很快意识到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
孙权的怒气消散,他意识到诸葛亮必有破敌之策。
于是,他邀请诸葛亮到后堂,设宴款待,并继续深入讨论。
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军的弱点,并阐述了孙刘联盟对抗曹操的优势。
孙权听后大喜,决定与刘备联手,共同抵抗曹操的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场 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
•
论辩的焦点是什么?
18
论辩的焦点
• 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 违”?
19
内容分析
•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 • 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 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 曹操,保全自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 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 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 • 张昭如何“杀”呢?
诸葛亮又将如何反击
23
诸葛亮巧妙应对
• 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 • 他先正面解释不取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 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取,是不 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 取——从而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 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无关,全是因为 刘琮投降了曹操。 • 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开了对方“是何 主见”的问题。 张昭又将如何
41
第五场 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
• 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 • 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 后”;刘备出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 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 • 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
42
第一步
用反问句点出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 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席贩 屦”的讥讽。
4
二、《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在 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根据陈寿《三国志》 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评话、杂剧等资料编 写而成。
5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 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成功地塑造 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 张飞等典型形象,对智慧和勇武 精神作了出色的描写,积累了古 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 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3
一、作者简介
• 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 戏剧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杭州 人,祖籍山西太原。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相当零散,而 且往往互相矛盾。 • 今存署名罗贯中所作的小说,有《三国演 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等。戏剧作品有杂剧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0
三、结构与内容
• 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 备抗曹而与江东主降派进行的一次论辩。 • 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抗曹还是降曹。江东 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 试图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 其挑下马来。
11
四、课文分析
看课文思考: • • • • 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理解? 诸葛亮与孙权共进行了几场辩论? 每场辩论双方各采取了怎样的辩论 技巧?
24
张昭老谋深算
• 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 罢,而是按他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 “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 • 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 过指出诸葛亮“自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 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 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 城”;“败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 处进行了驳斥。
43
第二步
• 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驳对方观点。 • 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实 为“曹氏之贼子” • 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 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 按谱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 说法。 • 这样,构成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 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12
1. 层次划分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 介绍东吴内部情况 • 写诸葛亮舌战群儒 • 写诸葛亮说孙权联合抗曹
13
演示文稿
后 等
骏卡网 骏卡网 仧莒徢
第一部分(第一段)
介绍东吴内部情况 为了抗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 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 备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 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 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 谋而合。
38
诸葛亮为自己正名
• 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 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际上 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 正是说步骘没资格笑他诸葛亮。 • 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39
第四场 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
• 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诸葛亮直截了当 地指出,曹操乃汉贼。 • 薛综立刻反驳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 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斗乃是“不 识天时”。
44
第三步
• 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 而终有天下”;刘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 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 完全驳倒了对方。
45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
• 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是要兴 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 有资格在此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 • 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法,通过 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 曾治何经典的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 行了驳斥。
15
诸葛亮到柴桑
• 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 柴桑来劝说孙权。 • 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 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 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 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 者制造了悬念。
16
第二部分(第2段到6段)
写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这次论辩中,诸 葛亮先后与东吴的 七位儒士文臣进行 了舌战。据此,这 次论辩可以分为七 个小场次。
29
第一场辩论小结
• 张昭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 首先是咄咄逼人发问,企图用气势压住诸葛亮: 继而又使出诱问法,让诸葛亮钻入他的圈套, 而不能自圆其说:尔后又用揭悖反驳法;最后 落到一个“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 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 为天下笑耳”的评价!
30
诸葛亮的风采
34
诸葛亮先用反诘法
• 诸葛亮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的话锋 (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 作论据证明刘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 “惧”不相干)。 • 然后表示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 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关), 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 明自己并非 “大言欺人"。
8
故事背景(2)
• 刘备寄寓荆州,兵微将寡,虽赖诸葛亮用计 取得一些胜利,却仍面临灭顶之灾。 • 孙权占据江东六郡,有一定的实力,但也难 与曹操抗衡,是战是降,内部意见分歧。孙 权本人则既不愿降曹,又恐曹军人多势众, 难以抵敌,正在犹豫观望。
9
故事背景(3)
• 为抵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 刘抗曹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处探听情况。 • 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 好孙权”的诸葛亮早就有联孙抗曹之意,所 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征得刘备同意后,随 鲁肃到柴桑劝说孙权。
40
诸葛亮迎头痛击
• 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 • 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出自 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 • 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 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是不臣 之人); • 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曹操, 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 的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使 对方狼狈不堪。
21
诸葛亮沉着应战
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 说法,而且还说这只是“小可之比”, 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 的毫不经意。 张昭理会了吗
22
张昭又使出诱问法
• 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 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 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 • 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 一问紧密相连,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 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
25
诸葛亮巧用比喻反驳
•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 行了反驳。 • 他先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 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势上镇住对方。 • 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 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 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人。
26
诸葛亮又用例证法
• 诸葛亮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 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 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 因,“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荆 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 备 “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
诸 葛 亮 舌 战 群 儒
1
教学目标
• 了解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群的见解、必胜的 信念、雄辩的才能。 • 领会文中人物语言,理解其个性特点,体会言 辞的巨大作用。 • 学习在论辩中抓住要害,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 行有理有据地辩论技巧。
2
教学重点
• • • 了解双方辩论的中心问题 赏析诸葛亮语言风采。 体会辩论双方“辩题”“陈词” “舌战” 之方法。
20
张昭气势咄咄逼人
• 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 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 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 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 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 • 诸葛亮你自比管仲、乐毅,称自己是文武双 全的杰出人才,这是自吹自擂。 • 诸葛亮将如何对付?
面对群儒之首,镇定自若, 见机而变,运用多种证明 或反驳的技法,于嬉笑怒 骂中将对方 驳倒,令群 儒“尽皆失色”。
31
第二场 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
思考: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 么?
32
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