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营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营口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扫描版)
辽宁省营口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扫
描版)
高二历史反向答案
1---5 ACCBC 6---10 CBADB
11---15 CBDCD 16---20 CCBCA
21.观点一:“五四”知识精英全盘否定儒家文化,把民族衰落归因于儒家文化。
(4分)从汉代开始,儒学就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宋明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封建统治,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
新文化运动前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使“五四”知识精英认识到要维护民主共和,就要彻底解除儒家思想的束缚。
(16分)
观点二:杜、袁两人认为对儒家文化应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4分)儒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其中许多合理的内容,如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都体现了民本、人文思想,理学中的“致良知”等体现了重视道德教化。
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而应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注入新时代的内容,把儒学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文化。
(16分)
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14—8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6—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2.“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
”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D.敌人阴谋,离间君臣3.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日:“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5.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7.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卷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计50分)1、《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2、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3、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5.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A. 爱国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6. “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2018年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团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团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参考答案:A2.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题文材料中“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向我们暗示,它讲述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A项是中国导弹之父;B项是数学家;C项地质学家。
故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农学的发展3. 从1978年起至2008年7月8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878项世界遗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考答案:A略4. 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参考答案:A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8高三上·江西月考)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A .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B .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 .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D .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2. (2分) (2016高一上·吉林期中) 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
……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 .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 . 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C . 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D .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
这一做法反映了()A . 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旧盛行B . 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 . 土地国有制仍是主流土地制度D . 明朝严禁户籍人口的流动4.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在中国封建法典中,从来没有专门的私法典,在公法中涉及私法的条例数量也较少。
远比不上人们熟知的罗马法那样大量而又明确地表现私法的内容和性质。
主要原因是中国()A . 缺乏民主政治的生活环境B . 统治者不重视法律的完善C .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D . 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5. (2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月考)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 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 .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 . 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 . 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6. (2分) (2017高一下·兰州期中)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7小题,第1、2、3题,每小题2分,第4-17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魏晋南北朝时关羽故事仅在民间流传,北宋时期才开始受统治者重视,明代则是关羽信仰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不但庙祭于京师,并开始载在祀典。
这反映出A. 民族的融合推动信仰的变革B. 文学艺术发展推动关羽形象普及C. 时代要求与儒家思想相结合D. 三教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关羽故事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这符合儒家思想提倡的忠义思想,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故C正确;材料反映关羽故事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没有体现信仰的变革,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文学艺术发展,排除B;魏晋南北朝,直到明清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D错误。
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关羽故事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说明其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需要。
2. 有入评价徐光启“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
也有人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由此可知徐光启在行动上A. 知行合一B. 去虚求真C. 弃文学武D. 译诸西学【答案】B【解析】根据“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表明徐光启注重学习研究实用性的知识,在“声律,工楷隶”方面不花费过多经历,体现出去虚求真,B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即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弃文学武”“译诸西学”,排除CD。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文字含蓄不易读懂B. 语言高雅难于理解C. 内容深刻影射社会D. 历经数载艰辛付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辽宁省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历史(本试卷分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据此可知西周实行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故A项排除;C项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排除;D项从夏朝就开始,排除。
2. 在上海嘉定孔庙内有一个博物馆,馆内藏有一张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份殿试试卷——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
这张试卷体现了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征辟制【答案】C【解析】首先“殿试”就是科举制独有的一项考试环节,所以这张试卷体现的就是科举制的内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D选项是汉代的选官用官制度,没有殿试这一环节;B选项是魏晋时期的选官用官制度,也没有殿试这一环节。
点睛:科举制的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经过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其次是乡试、会试,最后是殿试。
通过层层筛选,选拔人才。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3. 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④废丞相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中体现在削弱地方的军权(①选项符合)、财权(③选项符合)和政治权力(②选项符合),而④选项废丞相是明朝才出现的情况,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辽宁省营口市高二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试卷(试题卷)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第I卷为选择题,答案选项填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表中,用答题卡的学校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非攻”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兼爱”思想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4.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5.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7.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A.《送子天王图》B.《货郎图》C.《清明上河图》D.《五子夺莲图》8.郭沫若曾这样赞誉一位诗人的作品“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辽宁省营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每个2分,共60分)1. 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实现质的突破B. 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C. 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D. 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扶植【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不同时期铁的年产量均保持在百万斤以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故答案为C项。
材料不能反映“实现质的突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其他国家的数据,不能反映“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的态度和政策,排除D项。
2.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B. 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D. 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答案】C【解析】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为1985年,在此之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此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故答案为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排除A项;对外开放格局尚未确立,且与城乡差距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B项;“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在1977年,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道路。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3.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B.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4. “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加剧了官场的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个2分,共60分)1、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实现质的突破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C.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扶植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基本建立B.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D.否定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3、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意义4、“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加剧了官场的腐败。
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可以受贿5000磅。
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多多赚钱,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该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发道德危机B.价格革命引发道德危机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D.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1863年李鸿章上折称:“查上海通事一途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
其人不外两种:一、广东、宁波商伙子弟,佻达游闲,别无转移执事之路者,辄以学习通事为逋逃薮;二、英法等国设立义学,招本地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肆之。
”据此,“通事”一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教育的发展B.对外交往的需要C.社会转型的推进D.社会矛盾的激化6、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材料意在强调( )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小农经济的再生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简单性7、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8、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9、《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
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C.保守思想阻碍近代化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10、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11、“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材料认为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奴的抗争B.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C.非洲工业革命的拓展D.英国人权运动的促进12、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
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减轻农民负担C.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D.改革经济体制13、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14、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促进经济发展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15、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16、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7、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载:“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材料反映了李贽主张( )A.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合理的社会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D.彻底否定儒家思想1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D.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1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三个代表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20、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
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B.和平的社会环境推动C.一战提供了国际机遇 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21、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茶叶价格大幅下降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22、狂热、自杀、决斗是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艺术家身上的常见现象,他们留着长发,不修边幅。
这些艺术家所属的最有可能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23、“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B.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24、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它的酿成乃是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双重结果。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落、熏陶B.消亡、侵略 C.式微、侵凌D.变革、影响25、晚期新文化运动与早期新文化运动有着承续关系,早期新文化崇实致用、视“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对晚期新文化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这表明 ( )A.二者都是传统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C.二者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二者都契合广大民众价值取向2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
”《后汉书》,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需求推动科技进步D.应用前景对科技推广起决定作用2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 人皆僧侣B. 因行称义C. 人皆上帝D. 理性至上28、对以上信息主旨把握最贴切的是( )A.德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大幅下降C.中德工业革命进程因国情而异D.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经济水平29、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状况,它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B.行业竞争激烈C.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30、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黄宗智意在强调( )A.中国经济增长缓慢B.中国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中国经济总量与民生质量不同步D.农耕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二、材料解析(三个大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
现代有书论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
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
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
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