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汽化与液化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汽化与液化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2章第2节“汽化与液化”。
本节课主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吸放热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汽化的概念和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4.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认识汽化和液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和吸放热情况;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凝器等);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与本节课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放热情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包括题目和答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吸放热情况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液化的两种方法是什么?(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如何?(4)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 答案:(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2、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 2、汽化和液化教案我设计了这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2、汽化和液化的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蒸发皿、冷却器、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后蒸汽、冰棍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学生需要理解的核心内容。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都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区别在于汽化需要吸热,而液化则需要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
学生: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猜想:温度、表面积、空气的流动等。
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阅读]应用“坎儿井”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过渡]下面我们将研究下一个汽化方式
[活动]2.4 观察水的沸腾
1:如课本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声音、气泡和温度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到沸腾5分钟后停止读数时间
温度
将实验现象填入下列表格
沸腾前沸腾时
声音大小
气泡大变小小变大
温度不断上升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数据,在图2-16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
(根据实验让学生得出沸腾的特点)
学生结合图像完成课本P38填空:
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对水加
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继续
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实验中,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停止对水加
热,水不能沸腾,可见沸腾需要吸热。
[板书]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
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
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了解酒精,水银(常压下)的沸点]
[阅读]蒸汽机——了解人类的进步发
展史
三、小结:
①、本节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②、蒸发和沸腾有何异同。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教案名称: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汽化和液化教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发皿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提问学生:“水蒸气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汽化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汽化的概念,阐述汽化的特点及条件。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汽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化的特点及条件。
5. 讲解:讲解液化的概念,阐述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6.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液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7.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化的特点及条件。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 活动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及条件。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引入的生活实例:我选择了烧水时水蒸气的产生这一生活实例来引入汽化的概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3. 汽化的条件:吸热。
4. 液化的概念: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5.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6. 液化的条件:放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方式、条件及其吸放热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吸放热特点。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及其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
3. 方式与条件讲解: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 吸放热特点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特点。
5.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汽化和液化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汽化:概念、方式(蒸发、沸腾)、条件(吸热)。
2. 液化:概念、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条件(放热)。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条件及其吸放热特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苏科版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3. 知道液化现象、液化的方法、液化放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T:指导学生活动:擦、吹、体会S:用酒精棉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书扇)。
T:有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S:酒精不见了,干了,比较凉。
T:酒精到哪里去了?S:变成气体跑掉了。
T:像酒精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①(出示一杯冷水)这些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②(再出示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这个烧杯中的水过一会儿会变少吗?S:思考,讨论,分析区别后回答:都能变少,都发生了汽化,冷水慢,热水快,汽化的方式不同。
T:引导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检查自学效果:汽化有哪些方式?S:阅读自学,回答:蒸发和沸腾T: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
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S:天热了在教室里洒水;晾晒衣服…T: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板书学生的猜想)S:猜想:温度、表面积、空气的流动等。
T:一切的猜想都要用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想办法将桌上提供的湿白布尽快弄干,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S:同组(四人)之间协作配合,共同探究。
然后讨论总结,展示成果。
(上前面边操作边讲)T:投影“坎儿井”图,简述其“来因”,指出可与长城相媲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S:体会“坎儿井”的节水妙用,感悟学以制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T:“坎儿井”为什么能够节水呢?S:抢答,补充。
T:刚才在手上擦酒精时同学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比较凉呢?S:①酒精液体比较凉;②酒精蒸发时吸了热…(发言,争论)T: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拿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理由?S:同组间讨论方案,选择器材实验探究。
T:你们组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探究的?S:同组学生演示、讲解(取两只温度计,其一包棉花球…)T:可见,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与液化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2.2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水的沸腾实验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动手参与。
四、教学过程总结: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温度)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部位)3.缓慢的汽化现象(程度)4.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致冷性(作用)物理与生活:想一想:要使洗过的衣服干得快些,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教师:Flash模拟,并总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物理与生活讨论回答放太阳下,展开晒,放在有风的地方。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解释。
干手机:提高液体表面温度,提高空气流动加快蒸发。
坎儿井:地下温度低、不通风、接触面积小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为什么?水的沸腾:上水在沸腾前,气泡______沸腾时_____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沸腾时,____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沸腾时,(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回顾前面做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并填空。
上升由大变小、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后破裂响声渐大、响声较小不断上升、保持不变100不能、需要将沸腾和蒸发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板书设计汽化:汽化方式:蒸发特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沸腾特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六、教学反思1.2.课题§2.2 汽化和液化(二)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液化的特点难点:液化知识的运用,解释现象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分组讨论,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引入:大家知道,雨水来源于江河湖海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水究竟是怎么样变成液态水的呢?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想一想:在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苏科版
汽化和液化【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身边的事例.其次,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十分重要.通过实验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以及液化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和减少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4.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5.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汽化现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通过液化现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教具准备】第一课时:水、酒精、棉花、温度计、烧杯、图片、投影第二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图片、投影第三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玻璃片、乙醚、注射器、橡皮帽、图片、投影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回答)水变成水蒸气了.(提问)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回答)水也变成水蒸气了.(讲述)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液态 气态 二.汽化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学生举例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气……(提问)这些现象好象有些不同,那么不同在哪儿呢?(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所需时间较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明显,而煮沸的水冒水气比较明显.(提问)虽然这些都是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一般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像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属于蒸发现象.那么蒸发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1.蒸发(1)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展示)图4-17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提问)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回答)蒸发实质上就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讨论)洗过的衣服晾干时,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这说明了什么?(蒸发有快慢之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呢?(学生分组讨论:建立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总结出)(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同种液体)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讨论)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提问)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利用这一道理来加快蒸发?(学生举例回答)(提问)回顾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每次比较蒸发快慢用的液体全是—水.因此,上述三个结论,必须加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什么?(回答)同种液体.(板书强调:同种液体)(讨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一样吗?能用实验来证实你的结论吗?汽化液化(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和汽油的蒸发就比水要快得多,而食品油的蒸发则比水要慢得多.(实验验证)将酒精、水、食品油分别取少量涂在黑板上,比较三者蒸发的快慢.(进一步讨论)酒精是否一定比水蒸发得快?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保证什么条件相同?(回答)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三个条件相同.(小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提问)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我们要尽量增大或加快蒸发,有时则要尽量减少或减缓蒸发.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吗?(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分析)(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图4-19干手器的作用、图4-20喷灌、滴灌的目的,这两幅图用到了什么知识?试分析.教师可及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讨论)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手臂的皮肤上滴一滴酒精,体会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地方吹一口气,体会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原因)(进一步实验)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_.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___.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__________.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提问)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同时大胆推测温度计的示数将如何变化.)(小结)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3)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使物体的温度降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从而使温度降低?(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解释(讨论)图4-23从游泳池的水中上来的人为什么感觉比在水中冷?被风一吹为什么觉得更冷?夏天煽扇子时,空气温度没有降低,为什么会感到凉爽些?(阅读)人体是如何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的?(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四)课堂练习(讨论) 1.同学们在早上饮豆浆时,如果豆浆太热,你们用哪些简单的办法使豆浆较快地冷却下来?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2.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五)布置作业书上课后练习1、2、3(六)教后反思1.为了直观反映液体蒸发的微观本质,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反映液体蒸发时,分子跑离液面进入空气的现象.2.蒸发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汽化现象,因此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又要用蒸发的规律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3.课后练习3直接让学生回去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将此题事先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家中用水壶烧水时,水开了,水逐渐变少是汽化现象吗?(是)这种汽化现象是蒸发吗?(不是)(讲述)它比蒸发现象剧烈,属于汽化现象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2.沸腾(提问)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学生可能有所回答,但回答不完整.)(讲述)因为同学们家中煮水的水壶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就看不清楚水中发生的情况.这节课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并讲清实验要求:a.因为隔着石棉网给水加热速度较慢,为了节约时间,准备了90℃左右但还没有开的热水做实验.b.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c.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d.烧杯能否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石棉网有何作用?e.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水中和水面有什么现象,并注意温度计的读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书上174页表格中并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A.按图装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对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分钟为止.B.观察、记录:①温度为____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②温度为____时水中出现大量气泡.大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大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③水中大量气泡出现后,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④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时称为沸腾?___________⑥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标在方格线上,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温度(℃)时间(分)水的沸腾图象(讨论)a.烧水过程中,水是不是一加热马上就会沸腾?b.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温如何变化?c.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中产生的气泡如何变化?(回答)a.不是,有一个过程.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沸腾.b.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水沸腾时,虽然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水在沸腾时,一方面水的表面蒸发加剧,另一方面水内部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将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小结)(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讲述)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提问)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回答)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而且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指导学生阅读表格:几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A.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B.表头所列““在标准大气压下”是说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不同,同一液体的沸点也不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实验中可能出现水沸腾的温度并非正好100℃,其原因可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变观察结果)C.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D.低沸点物质:液态氨、氧、氮、氢、氦常温下呈气态.液态氧沸点是-183℃,它的含义是标准大气压下,氧在-183℃以下才是液态.介绍低沸点物质在生活实际中有特殊的用途.(提问)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时,水是否还沸腾?(不沸腾)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回答)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三)课堂小结(讨论)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学生回答)(四)课堂练习略(五)布置作业完成书上173页实验内容(六)教后反思1.为了直观反映液体沸腾的微观本质,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反映液体沸腾时,分子跑离液体内部和液面进入空气的现象.2.由于课时紧,建议将沸腾与沸腾实验相结合一节课完成3.由于一节课容量比较大、时间紧,对于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比较要移到下节课讨论.4.对“标准大气压”的教学时只需提出这一名词,并且告诉学生,当外界的气压不同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发生变化,但不必再作展开.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请同学们讲出下表中物态变化的几个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固态液态气态(学生回答)(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汽化的逆过程:液化.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三.液化(提问)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学生举例回答)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夏天刚拿出冰箱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可以看到冰棍在冒“白气”;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对于液化现象要求学生举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示并逐个分析形成原因.学生往往把平时看到的白雾说成是水蒸气,这是一个误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确信,水蒸气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我们所看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实验)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实验)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乙醚有什么变化?3.向内推动活塞,你可以看到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讲述)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一些气体的液化温度很低,而实际上获得低温比压缩体积要难得多.因此通常总是采用压缩体积来使气体液化.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很有用.(学生举例回答)(展示)图4-29、图4-30、图4-31,介绍打火机、厨房用的液化石油气以及“长征3号”运载火箭中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教师要利用这些材料说明液化气体的好处和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讨论)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提问)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回答)与液体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2.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讲述)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展示)图4-34电动空气压缩机、4-32太阳、地球和卫星(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温控技术.介绍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四)课堂练习(讨论)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后面一段能够看见?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五)布置作业书上课后练习4、5(六)教后反思1.进行乙醚液化实验时,吸进注射器的数量要少些,使乙醚在注射器内能够全部发生汽化.实验前应当在活塞和针筒的接触面涂润滑油,以免活塞向内推时,乙醚蒸气从活塞与针筒之间泄漏出来.这个实验可见度较低,教师可在教室内巡回让学生观看.2.上述实验中,由于冬天天气较冷,手的热量难以使乙醚完全汽化,建议用温水代替手进行实验,效果会更明显.3.上述实验中,乙醚蒸气有麻醉性,挥发性极强,这个实验要在通风良好条件下进行.4.课后练习5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以提高作业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目标引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蒸发吸热。
(3)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提出加快(或减慢)蒸发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蒸发时的现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汽化现象2、知道蒸发吸热。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提出加快(或减慢)蒸发的具体措施……【达标导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液体”二字,请学生观察酒精的变化。
问:液体到哪里去了?[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问题2]烧开水时,水开后,不及时关闭火源,水会变少吗?水到哪里去了?[小结归纳](板书)(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探究蒸发的特点[问题1]蒸发发生在液体的哪一个部位在小烧杯放一些麻油,让学生闻一闻,能不能闻到麻油味,然后再往烧杯里倒一些酒精,还能不能闻到麻油味,然后再用玻璃棒搅拌,使麻油和酒精混合,看能不能闻到麻油和酒精的气味。
[问题2]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小结归纳](板书)(2)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3)蒸发在任何任何下都能发生。
【做一做】(1)找一位学生,在其手背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手背上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有什么感觉?(2)学生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问题1]上述两个实验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docx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2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看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明白一些物质的沸点,同时能依照这些沸点讲明一些生活现象,明白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1、明白蒸觉察象,蒸发吸热;了解减慢蒸发的方法与途径。
2、明白沸腾现象及条件,会画沸腾图象,能依照沸点讲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握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5、在实验中注重提高学生依照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6、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1、酒精、塑料袋、8090C的热水、细绳;注射器、乙醚。
学具:1、酒精、酒精棉、温度计;2、烧杯、中间有孔的塑料盖、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钟表;3、蒸发皿、锥形瓶、温水、冰块。
教学重点1、观看蒸发和沸腾现象;作液体的沸腾图象;2、模拟大自然中的雨的形成过程,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蒸发过程需要吸取热量;2、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1、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坎儿井的相关知识;2、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蒸汽机的相关知识;了解蒸汽机的进展史;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过程能有初步的了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6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WORD 教案6一、教学目的1、会利用图像分析问题,会用物质的沸点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明白液化发生的条件,液化要放热和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
4、明白得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并会应用相关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说明。
二、课前预习1、物质由 变为 叫做液化。
气体液化时会 热。
2、研究说明, 能使气体液化,在一定温度下, 也能够使气体液化。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利用图像分析水的沸腾温度/℃ 画一画: 水的沸腾图象 1、试以横坐标 表示加热时刻,纵坐标表示温度,依照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
2、试观看水沸腾的图像,说说沸腾的特点。
90 0 时刻/min3.沸腾的条件: , 。
总结: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二:液化现象活动:2.5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结论: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热)时,水蒸气就凝聚成。
物质由变为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举例。
知识点三: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2、四、典型例题例1.图10-3-7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取热量,温度逐步升高,处于沸腾状态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取热量,温度逐步升高,处于沸腾状态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点拨:沸腾图像上平台的一段代表温度不变,要明白每段图线的物理意义例2.如图10-3-5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液化后汽化点拨:蒸馏烧瓶内的水被加热后,通过蒸发由液态水变成温度较高的气态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通过冷凝管遇冷发生液化,从而变成液态的水流入接收器。
例3. 大夫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如此做的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点拨:降温能够使气体液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汽化和液化》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节关于汽化和液化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用它们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气球、塑料袋、硬币、显微镜。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热水和冷水,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状态。
2. 实验一:让孩子们将气球吹起来,然后用热水蒸煮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3. 实验二:让孩子们将硬币放入塑料袋中,然后用冷水浸泡,观察硬币的变化。
4.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现象,并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6. 应用与拓展: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尝试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孩子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应用和拓展环节,部分孩子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和大家分享。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汽化和液化 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二、设计思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水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水的变化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6)
《2.2汽化和液化》编号课题课型编写审核时间班级姓名202 汽化和液化(2)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会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2、知道图像是一种能直接反映物理量变化的过程,能从图像中获得有关信息。
3、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1、在家中观察烧开水,了解水沸腾前、沸腾时的声音及气泡大小的变化。
沸腾前的声音,沸腾时的声音。
沸腾前的气泡,沸腾时的气泡。
2、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或“不吸热’’),水的温度(“升高"或“不升高”),l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3、除了看到水能沸腾以外,你还看到哪些液体沸腾?【课堂学习】【问题1】: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你对沸腾了解多少?一、活动2.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声、气泡大小及温度的变化,同时要记录数据)观察的现象:1) 。
2) 。
【问题2】:根据以上的数琚你能用图像表示水的沸腾过程吗?试一试:二、水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你能获以下信息:(1)沸腾前:(2)沸腾时:(a)沸腾时的温度一直为。
三、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时的。
看书P38“一些液体的沸点”,回答以下问题:(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现要测量水的沸点,哪些温度计较合适?说明理由。
四、液体的沸腾条件:【问题3】(1)正在加热的水一定是沸腾的吗?(2)达到沸点的水一定正在沸腾吗?归纳得出:液体沸腾的条件: (1): (2)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课堂学习】I、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完“水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沸腾图像则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实验时水的沸点是:℃,沸腾前共加热了分钟。
沸腾时,观察到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实验过程中,想要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采用的措施是:(1): (2).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异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B、蒸发和沸腾都只发生在液体表面C、蒸发过程平缓,而沸腾过程剧烈D、蒸发不需要吸热而沸腾需要吸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2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2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
2. 详细内容:(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 能运用液化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液化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试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湿衣服变干、冬天呼出的白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汽化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冬天暖瓶里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液化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汽化和液化概念及特点。
2.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 液化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物理原理。
(1)夏天,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
(2)冬天,呼出的白气。
(3)夏天,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2. 答案:(1)夏天,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是水分的蒸发。
(2)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3)夏天,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是水蒸气在冰箱里遇冷液化的结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图示和实验装置的理解。
3. 教学内容及教材1.阅读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相关章节。
2.课堂讲解和示范实验。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笔和教材。
2.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等。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见过汽化和液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可以如何解释它们?第二步:讲解1.首先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接着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结合实验进行图示说明。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汽化和液化的规律和重要性。
第三步:实验示范教师利用烧杯、水、酒精灯等器材,进行汽化和液化的实验示范。
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汽化和液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汽车在喷水降温。
为什么汽车的表面温度会降低?这种降温现象可以用液化和汽化的知识来解释吗?第五步:总结教师对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及评价。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探究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作业要求学生重新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强化所学内容。
3. 教学效果本节课上,学生通过讲解和实验示范,深入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同时巩固了这些知识的运用,并能够像解决实际问题。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开设服务于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过程和相关重要知识,提高学生对此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基本符合学生的接触理解能力、方法和价值观,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
该教案中教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图形分析和人类直观认识对自然现象的解读,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汽化和液化的规律,同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成本节课的目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苏科版.docx
汽化和液化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的概念,沸腾的规律.2.了解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蒸发吸热.3.了解液化的概念,液化的两种方式.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彖。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沸腾【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58、5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3.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不变(填“升高”或“不变”).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问题:1.収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C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并观察水屮气泡的变化情况.①水在沸腾时有哪些现彖?解: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①若水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还能保持原來的沸腾现象吗?这说明什么?解:不能;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②你所测到的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在水沸腾的过程屮,这个温度是否变化?解:98°C (其它也可);不变.2.如图,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解:水重新沸腾;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教师点「拨】1.为叮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小水量;③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屮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C,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另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跟踪训练】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O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C)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学习指导二:蒸发【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0、61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任何(填“任何”或“特定”)温度下、且在液体表面(填“液体内部和表面”或“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1「将酒精涂抹在黑板上,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有趣现彖产生?说明什么问题?解•:酒精消失;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2.把蘸有酒精的棉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周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解: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3.①如图甲,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解: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枳有关;②如图乙,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彖?说明•什么问题?解: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③如图丙,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解: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教师点拨】1「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跟踪训练】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早.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学习指导三:液化【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61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4.液化向外放(填“吸”或“放”)热.【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并冋答问题:1.用注射器从乙瞇容器屮抽収少量乙讎,収下针头,迅速用橡皮帽堵住小孔.慢慢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什么现象?再向里推活寒,又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解:液态乙瞇消失;液态乙噬出•现;说明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将正在加热且水已•沸腾的烧瓶引出的水蒸气对准冰冷的玻璃表面和热的玻璃表面,哪块玻璃表面有水珠生成?,这说明什么问题?解:冷的玻璃表面;说明液化需要向外放热.【教师点拨】1•做乙醸实验屮,乙醯取量不可过多,在注射器屮看清乙離液面即可;乙醯挥发性极强,注意对注射器的针孔处进行密封.2.生活中谈及的“白汽”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汽”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吋,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C)A蒸发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2)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2)教案教案:汽化和液化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实例,引发他们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思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瓶、酒精灯、冷凝器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夏天饮料瓶口的雾气、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介绍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学生可以使用烧瓶和酒精灯进行实验,观察酒精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实例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其他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6)
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
2.明白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明白阻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阻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水沸腾时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2.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2)两种方式:
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差不多上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而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4)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 液体蒸发的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淌越快, 液体蒸发的越快.
(5)水的沸腾:
a.实验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小,到液面时消逝;沸腾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到
液面时破开.
b.温度: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节约实验时刻的方法:水量适宜,不要太多;要用热水实验;能够在烧杯口加盖.
(6)沸点:
a.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阻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的原理)
3.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化吸热.
4课堂练习
(1)某地水的沸点是100℃,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的水,用抽气筒逐步抽出瓶里的空气,就会看
到,这讲明当减小时降低。
(2)气体的液化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液化石油气是把在常温下是的石油气用
的方法使其成为;储存在钢罐里,供居民使用。
(3)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密封,同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向烧瓶外表面绕冷水,这时能够看到……
〔〕
A〕水又沸腾起来 B〕水仍迅速蒸发
C〕水温急剧下降至常温 D〕什么现象也不发生
(4)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裹有
湿布,那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________,缘故是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_.假设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讲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_____.
(5)什么缘故水缸外壁〝出汗〞?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