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东南亚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点。
(2)运用比较法,探讨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和渔业的影响。
(2)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
(3)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表:东南亚地图、气候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等。
2. 案例材料: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报告、文化特色介绍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分析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
(3)介绍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经济发展策略和文化特色。
(2)引导学生探讨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材料,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2)全班讨论: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共同探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相关推荐地理《东南亚》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东南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东南亚》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
3.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国家与哪个国家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3. 展示地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
2.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3. 讲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四、课堂活动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东南亚地理教案
东南亚地理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背景。
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多元化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活动以及文化传统。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充。
第一部分:地理背景1. 介绍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解释东南亚地区的具体范围,包括国家和地区的名称。
2. 地形和地貌特征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如山脉、高原、盆地和海岸线。
3. 气候和气象解释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分析东南亚地区人口密度的分布模式,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2. 民族和语言介绍东南亚各国的主要民族群体和语言,如汉族、马来族、泰族等。
3. 宗教和信仰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
第三部分:经济地理1. 农业和渔业分析东南亚地区的农业和渔业活动,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捕捞业等。
2. 工业和制造业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和制造业,如电子产品制造、纺织业和汽车制造等。
3. 国际贸易和旅游业解释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旅游业,包括主要出口产品和旅游景点。
第四部分:文化地理1. 艺术和文学探讨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和文学,包括舞蹈、音乐、文学作品等。
2. 建筑和文化遗产介绍东南亚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如寺庙、古迹、民居等。
3. 饮食文化分析东南亚地区的饮食文化,包括传统菜肴、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等。
第五部分:环境问题1. 森林砍伐和环境保护探讨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森林砍伐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等。
2. 水资源和海洋污染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海洋污染问题,如河流流域管理和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等。
3.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解释东南亚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和地震等。
通过这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教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2.1东南亚教案篇1§2.1东南亚(1)课型:新授课课时支配: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力量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对我国邻国的状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看亚洲政区图。
指导同学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其次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同学读图。
强调方法的把握远比学问的把握重要。
指导同学根据(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坎坷,山岭多、平原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
1.人口
2.旅游胜地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东南亚农业、工业、旅游胜地等资料,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美丽沙滩和岛屿,名胜古迹及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东南亚,领略一下东南亚的美丽风光。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城市分布、人口、旅游胜地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南亚的气候。
3.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差异。
4.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人文特征。
5.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第二层级
环节一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东南亚教案
世界地理复习——东南亚世界地理复习——东南亚一、内容标准课标要求:区域地理是高中教学的必要载体。
课标解读:根底知识是教学载体,不是主体,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在这里种地,种高中地理知识,收获高考成功。
二、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究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途径。
2.目的解读:本节通过探究“东南亚〞,进一步总结研究区域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可持续开展的思想。
学生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时,对如何构建问题的框架存在困难,对如何根据详细问题提出详细对策存在困惑。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学习目的:⑴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⑵通过图表资料,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东南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同时又为复习区域地理提供了根据。
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初中教材选取典型的“东南亚〞为例,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可持续开展〞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络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开展等理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推动区域可持续开展。
3.版本兼容各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主要表达在内容编排上的的差异,鲁教版更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更侧重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阐述。
四、教学活动1.流程设计创设情景……………………………………… 1分钟自主学习……………………………………… 约8分钟合作探究………………………………………约25分钟归纳总结……………………………………… 约1分钟稳固训练……………………………………… 约10分钟2.教学设计五、课后作业通过东南亚的题目,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要点。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教学准备:1. 教材《东南亚》相关内容。
2. 世界地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政区图。
3. 东南亚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所在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南亚位于哪个方位吗?它包括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东南亚》。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东南亚地形图、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2)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3)东南亚与哪些大洋和洲际相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2. 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国家有哪些?(2)这些国家与中国相邻的是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东南亚在我国地理位置、气候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你们能回忆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1. 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2)这些气候特点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精编WORD版
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东南亚【学习目标】1、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2、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4、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自主学习】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在下图中填充以下内容:北回归线、赤道、太平洋、印度洋、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湄公河、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位置、范围填充图根据上图,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结合下图分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地形图2、气候参照上图,读出东南亚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成因。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地区成因中南半岛的河流流向以为主,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夏半年形成丰水期,冬半年形成枯水期,无结冰期。
马来群岛河流。
4、自然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以锡和最著名。
三、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和城市东南亚人口分布图中南半岛城市、河流分布示意图(1)人口、城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
(2)读东南亚的人口分布图和中南半岛的城市、河流分布示意图,分析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2、农业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主要的农产品有。
3、工业工业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最初以出口单一产品为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泰国、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物产,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结合材料和相关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泰国香米主要产于其东北部,因其香糯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享誉世界。
泰国香稻在雨季(6月—10月)种植,完全靠雨水浇灌成长,12月至次年1月扬花,1-2月灌浆,因此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其产地特殊的生长条件决定了最好的品质,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和水稻灌浆期间土壤中渐渐降低的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精选范文大全
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精选范文大全第一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国际地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并分析其在国际地理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讨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第二章:东南亚的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数量与分布特点。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众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
2. 东南亚的主要民族:汉族、马来族、印度族、越南族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数量与分布特点。
2. 组织学生讨论东南亚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第三章:东南亚的经济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部门。
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2. 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部门:水稻、橡胶、棕榈油、矿产资源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
2. 组织学生讨论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部门,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作物的种植和加工过程。
第四章:东南亚的政治与外交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君主制度、军事独裁制度等。
2. 东南亚的主要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东南亚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组织学生讨论东南亚的主要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南亚》教案
教学建议
布置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教材图,指导学生掌握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地形、气候特点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气候特点;比较东南亚各国的物产。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东南亚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东南亚热带风光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东南亚农业、工业、旅游胜地等资料,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8我们邻近的地区—东南亚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3.地形特征
4.城市分布
2、人文特征
1.人口
2.旅游胜地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城市分布、人口、旅游胜地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省优质课之区域地理复习教学设计:东南亚 Word版
由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材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分析东南亚水稻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之后请学生代表展示。
《东南亚》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以东南亚为载体,理解并运用高中地理原理、规律。
【学习目标】
1、以东南亚为载体,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原理分析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教学重点】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原理分析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教学难点】
问题探究:首先来看探究一,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结合图描述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交流讨论。
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和沿河分布,所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是,地形和河流。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给同学播放图片提示。进行归纳,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巩固提升:下面我们链接高考,小试牛刀。根据高考评分标准分,给同桌打分。
交流
讨论
读图
学以致用
合作
探究
学生
展示
以一首诗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知识,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独立完成案例剖析。学生自主探究后请同学来展示。
过渡:东南亚人口稠密,是不是经济特别发达?不是的,因为大多数国家农业所占比重非常大,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东南亚》复习教案
《东南亚》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东南亚地形图,指出东南亚的组成、地理位置和国家,知道东南亚位
于十字路口的位置上,交通地位重要;读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地理意义;读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并根据天气示意图,解释热带雨林气候降水的成因;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并指图说出农作物的分布;
2、将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等地理要素穿线,构建成知识体
系。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具备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锻炼自己与人合作、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初步具备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复习课,学生已经对东南亚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的基础知识有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本节课内容联系呈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热带气候和农作物
教学难点:
东南亚两种气候的分界线
课程类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和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
知识体系:
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最短航线必经之地
纬度位置
热带雨林、季风气候
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复习——东南亚
世界地理复习——东南亚
一、内容标准
课标要求:区域地理是高中教学的必要载体。
课标解读:基础知识是教学载体,不是主体,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在这里种地,种高中地理知识,收获高考成功。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目标解读:
本节通过探究“东南亚”,进一步总结研究区域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生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时,对如何构建问题的框架存在困难,对如何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存在困惑。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学习目标:⑴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⑵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东南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为复习区域地理提供了依据。
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选取典型的“东南亚”为例,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3.版本兼容
各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编排上的的差异,鲁教版更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更侧重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阐述。
四、教学活动
1.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 1分钟
自主学习……………………………………… 约8分钟
合作探究………………………………………约25分钟
归纳总结……………………………………… 约1分钟
巩固训练……………………………………… 约10分钟
2.教学设计
五、课后作业
通过东南亚的题目,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要点。
以上是我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