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改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以下几个方面。


教 师 教 育 观 念 的转 变
求生物教师实现从重教到重学 , 从重结论到重过程 , 重统一 教育到重差 异教育 , 式化教育到重个性化教 育的转 变。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 重模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教育观念 是教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和研究性学 习 , 实现课堂 教学有效 化。新 课 育思想、 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策略 、 教学 目的等诸方面的集 中体现 , 反 程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 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解决 它 映出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 , 生物教师 必须转变 教育观念 才能适应新 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 教学活动 的客观 规 形势下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观念转变表现 为以下方面。 律下 , 以尽可能少 的时间 、 精力和物力投入 , 取得尽 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首位 ; 第三, 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 学生 自主合作地 对问题进行探 究。 【 关键词 】 新课 改; 角色转换 ; 观念; 地位 ; 方法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 要明确指 出 : 把育人为本作 学生。“ 天地君亲师 是千古不变的信条 。这种教师的绝对权威扼 杀了 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 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 的第一资源 , 学生的个性发展 , 湮没了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 , 扭曲了学 生的心灵 , 利 不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 充分 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知识的建构。它培养 出来 的学生也 必然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把促进 学生成长成 才作为学校一 切工作 的出发点 足啃教材的书虫 , 附和教师的应声虫 。因此 , 生物教师 的教学 地位将发 和落脚点 ; 关心每个学生 , 促进每个学 生主动 地、 生动 活泼 地发展 。同 生重大转变 , 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权威感将消失 , 教师应主动与学 生沟 时, 陕西省今年也开 始实行 新高 考, 这就 要求一 线教 师必须树 立新理 通 、 交流、 对话 , 与学生平等参与 教学活动 , 真正树立学 生主体的观 念。 念, 转换角色 , 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把更符合 国家要求的人 才输送 给 做到认同学生的观点 , 指导和组 织学生 的活动 , 与学 生合作探究 问题 , 高校, 输送给社会。目前,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 内容方法比较陈 旧, 生 学 营造民主教学 的和谐课堂氛围 , 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 力, 同完成 教学 共 课业负担过重 , 素质 教育推 进困难 ; 学生 适应社 会和就 业创业 能力不 任务。

新课改下做为教师如何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做为教师如何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做为教师如何和谐师生关系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师生关系如何相处,和谐的相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教师如何和谐师生关系。

一、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坐在座位上规规矩矩地听讲。

学生掌握了老师讲的知识点,教师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加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部分教师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缺乏教育的艺术,学生在学习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为“分”疲于奔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烦学、厌学、逃学者有之、把教师的教育看成是压制侵犯者有之。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互相尊重,缺乏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关系疏远、对立甚至冲突。

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就是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自身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时代变化,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须知,“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表率是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性要求的物化模式,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也会产生消极强烈的影响。

二、深入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如身心发展的阶段、区域环境的影响、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学生面对的压力等等。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一轮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感觉责任重大,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以往教学的最大缺点,在于教师基本上包办或者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国家全面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等名词在各地到处涌现,无非是想借改革的东风彻实的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而各种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一、教师观念的改变首先是对教师自我在教学中角色的改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育并不是告知,老师讲明白了,不代表学生学会了。

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竭尽所能,声嘶力竭把教学内容讲得委婉动听,这或许会让来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但对于长期沉浸于课堂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堂稍微精彩的“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组织者、参与者。

(水桶——倒给学生一碗水;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春蚕——吐丝等等,他们的共同的是总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

)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河——涓涓细流,用之不竭;打火机——点燃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激情,让他们燃烧……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让奉献成为常态,且可再生。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教师既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类似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更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

学生不能等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丰富、性格各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信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力,坚持民主作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拓展学生探求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

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

二、教师观念的改变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改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师生关系的改变应该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观念转变之我见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观念转变之我见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观念转变之我见教师是新一轮课改实施的主力军、关键力量,为使课改全面顺利推进,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上进行全方位的转变。

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它驱动和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就成为首先要进行的转变。

下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谈几点我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教育价值观转变教育价值观,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教师要确立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具体到高中政治学科,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转变教学目标观教师要转变以知识为本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观,树立三维教育目标观。

三维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目标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对高中政治新课程而言,三维教学目标有着鲜明的特色。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以思想政治观点为主体的,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优先设计和实施的目标,它突出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2)知识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它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

(3)“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在讲课前明确出来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实践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2.在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克服两种错误的做法。

(1)“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依然过分强调知识目标,把思想政治课上成纯知识课。

课改首先要重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改首先要重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改首先要重建新的评价体系郭孔生【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校长参考)》【年(卷),期】2006(000)002【摘要】我校的一位英语教师,在今年高考刚结束,由于她所教的学生的英语估分不甚理想,她接连几天心情忧郁,茶饭不思。

在她看来,学生考不出高分数,就等于她教学的失败,就如同农民满怀希望播种,到头来却颗粒未收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

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重成绩、轻发展,重审判、轻对话,重奖惩、轻安全感等弊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改变思想转变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不能仅凭一堂课的优劣评价教师,更不要以一年一度的升学率评价教师。

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绝不仅仅是升学率,而应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重点衡量“发展率”。

那么,怎么样的评价才是积极合理评价呢?我想,积极合理评价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总页数】1页(P16)【作者】郭孔生【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洋理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相关文献】1.课改,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改 [J], 成园园;2.发展新媒体首先要重技术创新 [J],3.课改行动,首先要\"心动\"——2018年学校\"有效课堂\"课改行动反思 [J], 王文博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三重向度——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 [J], 李丽5.实施新课改首先要做好教师培训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改,首先要改教师意识

课改,首先要改教师意识
课 改 , 先要 改教 师 意识 首
丁桂 春
新课 改 要求 改变 传统 教育 的 以知 传 授 于 学 生 的“ 经验 ” 。 为 中心 旧理 念 , 学生从 “ 会 知识 ” 移到 让 学 转 这 样 的教学 内容 才具有 广泛性 、 针对 性 、 “ 学会学 习 ”匕 , 来 使学生 具有知 识创新 能力 。 深刻性 和持久性 , 才能在有效 的教学空间尽可
题无 关紧要的 内容等等 。另外 , 教师还可 以突 程为 思考对 象 , 来对 自己所 做 出的行 为 、 决策 破 原 有课 文 内容 , 引导 学生 对课 文 进行 再 创 以及 由此所 产生 的结 果进行 审视 和分析 的过 造, 让死 书变成 活书 , 教学 内容更好 地服 务 程 , 使 是一 种通过提高参 与者的 自我觉察 水平来
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 技发展 的联 系 , 注学生的 动 ; 过来 , 动是理 念的结 果 , 关 反 行 没有 行动 , 光
学习兴趣 和经 验 , 精选终 身学 习必备 的基础知 喊 口号 是 没 有 实 际 意 义 的 。
识和技能。
教 师 要 树 立 新 的 教 材 观 ,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在 中要 能够 和 敢 于对 教学 内容进 行 大胆 取 舍 。
历史的发展而 变化 , 并且 逐步完善 和提 高。教
教 师 的 教 就 无 意义 了 。 另 外 , 师 的教 育 教 学 师必须树立 “ 教 最优化 ” 意识 , 即阅读教学 中某种
活动不 仅要面 向全 体学生 , 要面 向学生 的全 教 学 法 对 某 些 教 学 内 容 是 最 优 的 方 法 , 阅 读 还 在 面发 展 。有效教 学要 求小 学语文 教师 要将语 其 他 文 本 时 , 可 能 就 不 是 最 优 的方 法 。 过 去 它 文学 科 的价值定 位在 完整 的人 的发展 。以 看来 是最优 的, 现在则未 必仍然最优 ; 同样 , 现 人 为本 , 一切 为 了学 生 , 了学生一 切 , 了 在 看 来是 最 优 的 , 来也 可 能发 生 变化 。这 “ 为 为 将 切学生 ” 。只有教师心 中确立 学生的主体地 样 , 才能真 正实 施教学 过程 的最优 化 , 真正 实 位 , 组 织 的阅读 教学才 会从学 生 }发 , 合 施有效教学 。 他 H 符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角色。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地位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师既然要教学生,那么就是付出,就是消耗,就是牺牲,这样不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吗”?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教师非得把自己牺牲,燃烧掉吗?二是在燃烧自己的悲壮气氛下,忽略了向学生学习,从学生那里获取有用的东西(包括知识,思维,启示等),因而使教学过程变为单向流动,而没有真正体现出是一种双向活动这样一个特点来。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多少年来,许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重复着一种“填鸭式”的套路,少、慢、差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

教师不是演员,但教师面对学生讲课与演员面对观众演奏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是以琴声打动人们的心弦,一个是以语言启迪人们的思想;一个是在舞台上,一个是在讲台上;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教育几十上百个学生。

演员和教师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

然而,教师没有艺术家那样动人,有的教师不要说是博得掌声的赞美,就是学生不厌,就已经不错了。

在课堂上,学生为什么打哈欠?为什么玩把戏?为什么看小说?为什么打瞌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太缺乏美了。

无激情的讲课,必然得到无激情的听课。

台上台下,死水一潭,师生无情感交流,即使面对面,效果也只是背靠背的。

所以,学生需要立体美的老师。

内在美的教师不仅给学生内在的知识美、气质美、性格美,也要给学生外在的发型美、服饰美、仪态美;学生从老师那得到的不仅是丰富深奥的知识,而且也要从老师那儿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现代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各种美集于一身。

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活动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经验,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明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

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根据“生活—化学—社会”的线索组织学习内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教学设计是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按新课程要求统筹安排好“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

初中语文课改

初中语文课改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

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1、学生观。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

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

(1)信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2)尊重:教师应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着的主体看侍,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尤其要善于保护差生的自尊心。

(3)平等: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各种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对学生应是朋友的身份,切勿以权威自居。

5、同学观。

互相合作是同学之间应该建立的关系。

课堂自学小组是形成集体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建立互相合作关系的有效形式。

它落实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扩大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时空。

通过轮流当组长、人人发言,个个讲评等措施,使自学小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不骄不馁、相互讨论研究之风应该由此渐成。

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观念

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观念

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观念【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07-01传统观念上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园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些规范、要求教师的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的内容,把“教”与“学”变成了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面对新课标新的要求,旧的那一套做法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研究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标下的我们教师该做的是: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的观念转换,势在必行。

1由“教师讲,学生听”到“学生讲,教师听”传统的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教师一人表演整个课堂,结果课堂死气沉沉。

其实我们教师都明白,能够完整地把老师整堂课听完的只是少数人,更不用说完全掌握了。

新课标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去思考,去提问,去讲述,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和叙说。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

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很有益处。

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本人本主义、生本思想,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健康成长。

教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

比如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时,我没有按教参的提示那样来评价蒋干这个人物形象,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结果听到了不少教参上没有的看法。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

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新课改呢?1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

因此,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把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融为一体,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观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一)转变课程观“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给教师、学生发挥空间和研讨的余地。

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教材是范例”。

所幸的是我们小语“能力训练”实验对教材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多年前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明确提出以“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国第一个以“能力系列”与“主题系列”整合来建构单元体系。

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验说的“例子”涵盖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比如94年我在乐安执教《我的弟弟》是以一个自然段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因果式的自然段后,指导朗读文章结尾“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必然的。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其教师观念的转变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2.1 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中国教育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2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新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

其中,课程标准改革是核心,通过重新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科结构,实现课程的转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3.1 传统教师观与新课程教师观的对比传统教师观念主要着重于知识传授和教育管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教学标准化。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念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互动,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传统教师观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注重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资源的准备。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2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2.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程教学 >>188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覃剑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兴仁小学新课改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深的感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而是教育思想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变。

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这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在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本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依据。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去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赶课,抓进度,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使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继而领悟知识之源,达到自行探索,自求解决。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上的角色新型的课堂结构教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新课堂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适当引导而不强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新课改给整个教学注入活力,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和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和主力军,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和教学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实行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和创新化,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长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智能、精神素质,让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苦燥无味的“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出色的完成新课标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

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钻进了死胡同。

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实际生活,面向未来社会,要求教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要求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充分发掘自己的创造力,主动吸纳新思想,并不断把新思想转化为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教学行为,扎扎实实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灵感和创造火花,创设教学新思路。

同时,要以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甚至是过失、错误而过多的责怪和歧视、惩罚,应该以科学的教学观应对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及精英培养的陈腐观念及做法,关注每个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都能学好、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激励他们好学、会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是互动各方的情感、体验、思考与发现共享,、共进的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尊重、互惠、互利的“学习共同体”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师的 自我定位 、 教 师教学 理念和教 学
方法 、 以生为本 、 关 注 全 体 学 生 等 方 面 阐

教 师 是 教 学 的组 织 者 、 引导者、 管
述 了新时期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方法 关 注 学 生
体, 全 面 的发展 , 个性 的伸张 , 这 是素 质 理者 。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 授者 教学 这 个观念 的转 变就直接决 定 了教 师 是在教授学生现成 的死知识 , 还是教授学
而不对题 目进行 解题后 的反思。在 提高 进行 反思 , 故 而导致产生一定的错误。所 掌握不 同解法技巧 , 同时比较众 多解 法中 对这一道题哪一种最简捷 , 最合理。在此 和积极 。也不注重 去纠正并 找 出自己解 并对错误 引以为戒。以上 常见的错误 , 不 基础 上总结 归纳 其 中的规律 、技 巧和方
题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错 误 与 不 足 。 解 题 完 成 胜枚举 。由此可见 , 解题反思有 着积极 的
法, 同时做好扩展和推广。 而多题一解 , 本
合, 然后 加以归纳和熟悉。 三、 重 视反思 。 培 养学生 知识整合 和 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 中 , 教师尽量让学生 明白问题 与问题 之间不是孤 立的 , 好 多问题表面上 看似无关 , 其 实却有着口在的联系。 所以 , 解题时不能 单一地就题论题 , 而应设法寻 求问题 与问题之间的联 系 , 要形成质疑的 习惯。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 数学方法 进行有效的整合 , 创造性地设 问。让学生
改. 教 师 曲 观 食 首 先 翼 改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 成园园
摘 要 :面对 素质教育 的课堂 教学改 革, 有很 多教师不能适应 , 针对这一现状 ,
本文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教育观念入手 , 从
了很好 的效 果 ,并且 严厉打 击一切违规
力度 , 让 我 们 看 到 了教 育 的 春 天 , 学 生 的
理- l 生与 准 确性
学 生解答数 学题 时 ,难免 产生这样 清 楚、忽视 条件 、有时盲 目套 用相 近知 识、 考 虑不周或计 算 出错等 等。 因此 , 在
或那样 的错误。如 审题 不准确、 概念不 够 识 , 总结其 中的规律 , 比较 不 同解法 的优 不断地在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合中 , 丰 富认 体验 “ 创造 ” 所 带来的乐 劣, 在更高 层次上 , 更 富有创造 性地去学 知结构中的内容 , 习和总结 , 使 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进 一步 趣 ,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的能力。
教学理念
依 据传统 的看法 ,应试教 育一直 以 来 就是我们 国家 的一 大特色 ,这是 由当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进 步 ,我 们的党和 国 家 已经越来越 认识 到应试教 育严重束 缚 了学生身心 的发展 ,也将会 阻碍社会 的
不是取 消高考。 学生要想 成为对社 会有 生一个方法 、 一个理念、 一个兴趣 、 一个爱 思考 的习惯。 只有转变以往 的填 鸭式教学
整 后对解题 方法、 数学思维 的概括也 不够 。 意义及重要性 ,很 有必要 引起 师生 在教 质 上就 是把 解法 相似 的一 类 题 归类 、

道数学 题 目经过 一番艰 辛努 力 ,仔细 学中的重视。
二、 重视反思 , 寻求一题 多解 。 提高学
生 的解 题 能 力
考虑 解出答案后 ,就应该 认真地进 行分 析和总结 。 通 过改进解题过程 、 弄清知识 间的联 系、 完成 知识 整合 , 让学 生在解题 层次 。因此教 师应培养 学生在 解题后进 行有效 的反 思。
题多解的意义在于 : 一道题不 同的
结构 水平 的限制 ,所 以表现 出对知识 理 合理性 进行检 验。但 是有些 同学往往把 解法可能用到不同章节的知识 , 这样一来 作业 当成是 完成任 务 ,题 目解 完后甚 少 既可 以复 习相关知识 ,也能体现多角度。
以教 师 应 提 醒 学 生 引起 重 视 , 加 以改正 ,
目前所 大力倡导 的课堂 教学改 革谈 谈我 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改变 。 教师要充 分认识到 以下几点 :

办学 的行 为和 做法 ,省教育厅 的决心 和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想法。课堂要改革 , 教 春天 , 老师的春天 } 还学生 完整 的休 息时 间 ,健康 的身 教育之根本 。 但是 我们 也要认清一点 , 我 们所 倡导 的素 质教 育不 是 不要 考试 , 更 用的人才 , 还是需要 掌握 自然 、 人 文等领 技能 ! 这种 情况下 , 如 何减轻学生 的学 习 学任 务就形成 了一对 矛盾 }如何协 调二

高 中数学 的特 点是知识 联系 的紧密 法可 以灵活、 多变。 即使某一解法得到的
正确 答 案 , 也 不 见 得 是 最 佳 思 路 和 最 简 捷
后能 有更高一级 的思维 活动 ,从 而提高 性较强 , 这样就使得学 生的解题思路和方

重视 反思 。 能确保 学生解 题的合
的解法 , 这就要求学生不能解完题就放一 边, 而要进一步 进行反 思 , 考虑有 多解 的 问题。学生要开阔思路 , 灵活运 用所学知
6 6圈嬲
I I A O X U E W E N C U I
注重 解题 后 的 反思的几点意义
一宁夏固 原一中 陈永文
关键词 : 高 中生 数学解题 反思 解题后 ,必须 要求和督 促学生 对解题过 程进行 回顾和 总结 ,对结论 的正确性和
的 提高 。

由于学生 对知识 掌握 的程 度和认 知 解不到位 , 却只 是热衷 于做大量 的习题 , 解题能 力的环节上 普遍表现 得不够 重视
理念 , 授之 以学 生恰 当的学 习方 法、 方式 和 习惯 ,这才是现 代学生真 正需要 的东 质, 是学生今后 继续深造 , 进入 社会 继续 二、 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要活 教 师要能随 着学情 的变化 而积 极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