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策略研究
平面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平面几何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引言在学习平面几何时,解题是我们重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介绍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二、问题分析与理解首先,解题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理解题目。
通过研究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全貌,为解题提供方向。
三、构建几何模型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构建几何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标明已知条件、设立未知量等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为之后的解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四、应用几何定理与公式几何定理与公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
五、使用辅助线和等边等角变换在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几何问题时,使用辅助线和等边等角变换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通过合理地引入辅助线或者进行等边等角的变换,可以改变问题的形式,使得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六、运用反证法和演绎思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运用反证法和演绎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问题的本质。
通过假设某个条件不成立或对问题进行逆向推理,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中的潜在规律和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七、做好思维导图和总结为了更好地整理和梳理解题思路,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问题的关键信息和解题思路清晰有序地展现出来。
另外,在解题完毕后,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反思解题中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八、实践与总结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只有大量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习题集、模拟考试等方式,加强对平面几何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九、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
关于一道平面几何问题的多种解法及思考
关于一道平面几何问题的多种解法及思考【摘要】平面几何问题在数学中具有重要性,解题思路也具有多样性。
本文将通过基本几何概念的应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题、使用向量方法求解、投影几何的运用以及利用解析几何进行推导等方式,展示解决一个平面几何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将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讨论思维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对几何问题更深入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平面几何问题,多种解法,思考,基本几何概念,相似三角形,向量方法,投影几何,解析几何,优缺点对比,思维方式,深入理解。
1. 引言1.1 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性平面几何问题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如房屋建筑、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等。
通过平面几何问题的解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结构,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平面几何问题也是数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我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上。
通过解题过程的推理和演绎,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几何概念和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实际应用,更在于其对我们思维方式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和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更深入理解数学的奥秘和魅力。
1.2 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到解题思路的多样性。
不同的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而且这些方法可能都是正确的。
这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美感和智慧。
有的人可能会通过基本几何概念来推导和证明,有的人可能会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特性来简化问题,还有的人可能会运用向量方法来进行求解,甚至还有的人可能会利用投影几何或解析几何等更高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解读平面几何题的策略与方法
解读平面几何题的策略与方法平面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要解答平面几何题目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图形分析和定理运用三个方面探讨解读平面几何题的策略与方法。
一、问题分析在解读平面几何题目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给定的条件和要求。
然后,通过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和相关的性质。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问题分析:1. 确定几何图形:观察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是什么,比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确定关键信息:在题目中寻找并提取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
3. 分析问题类型:根据题目中所给定的条件和所求的条件,确定问题的类型,例如证明问题、计算问题或构造问题。
二、图形分析在解答平面几何题目时,对所给的几何图形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图形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的线索。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图形分析:1. 画图: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按比例或自由手绘制出所涉及的几何图形。
确保图形的绘制准确,尽可能使用大纸张或画板,以便于观察和推理。
2. 观察图形性质:通过绘制的图形,观察图形的性质,包括图形的对称性、角度关系、边长等。
3. 利用图形性质:根据观察得到的图形性质,灵活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之间的关系。
三、定理运用在解答平面几何题目时,熟练掌握几何定理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条件,运用相应的定理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定理运用:1. 回顾几何定理和性质:在解答题目之前,回顾和复习所学的几何定理和性质,熟悉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 运用定理和性质: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的条件,灵活运用相应的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 注意合理推断: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无法满足题目条件的情况。
总结:解读平面几何题的策略与方法包括问题分析、图形分析和定理运用三个方面。
数学平面几何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数学平面几何题解题技巧与方法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纯粹的学科,而平面几何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平面几何中,解题是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平面几何问题可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理清题意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的要求。
理清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在理解题目时,可以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二、利用基本几何定理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基本几何定理是我们的得力工具。
例如,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都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定理。
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定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
三、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对称性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常常利用的一个技巧。
例如,当题目中给出一个等边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将问题简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图形的对称性,并利用对称性简化问题。
四、利用相似性质相似性质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个图形相似时,它们的对应边长之比相等,对应角度相等。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例如,当题目中给出两个相似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性质求解出未知边长。
五、利用等角性质等角性质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个角度相等时,它们的对应边长之比也相等。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例如,当题目中给出两个等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等角性质求解出未知边长。
六、利用面积比较面积比较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个图形面积之比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例如,当题目中给出两个相似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面积比较求解出未知边长。
七、利用特殊点和特殊线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点和特殊线来简化问题。
数学教学解析如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数学教学解析如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数学教学解析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面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通过合理的解析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的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数学教学解析如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一、理论方面数学教学解析在理论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推理、推导等。
平面几何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在繁杂的几何图形中。
因此,教学解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解析:1. 引导学生从直观角度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通过观察实际对象和图形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图形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解析时,可以采用透视法和投射法等方法,将几何图形进行投影和转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构造和性质。
3.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推理,例如通过等式推导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4. 教学解析要突出几何证明的重要性,通过证明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定理和公式的来源和逻辑。
二、实践方面除了理论方面的教学解析,实践方面的应用也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解析:1.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作图,通过精确绘制几何图形,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和把握。
掌握好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 注重练习和应用,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实验,例如通过实际测量和实验验证几何定理和公式的准确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4.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平面解析几何中基于问题解决的若干教学策略
对应的原图像上的点为( ,y ),则( :)=
60
6
I \
l I I, I.xp lJ
sin 60 。 COS 60 。 八 v/ 。
}一 , ly,: +÷ ,
对 向量 施 行 同样 的 变换 得 pot:
P—O 设 D ( , ),即 ( +4,),十6)=3 (4 6),
,
,
得{ ;:故l。。 l=、/, ,选(c).
例 2 证 明 :函数 : + 的图像是
双 曲线.
分析 :我们常称 ),: + 为“耐克’’函
数 ,若研究其 图形 ,本质上是 双 曲线 ,常用双 曲 线 的定 义 (找 出两个定 点 ,证 明 曲线上 的点 到 此两点 的距离 之 差 的绝 对值 为 定值 )给 予证 明.现在我 们换 个角 度 ,对 该 图形作 适 当 的旋 转 ,使 函数解析式成 为课本 中双 曲线 的标准方 程 ,便证 明了该 问题.
我们 知道 ,解 析几何 的本质 是用代 数方 法
研究几何图形 的性质 问题 ,由于归根结 底是 研
究 几何图形的性 质 ,如果 我们多从 几何 图形 的
本 身 出发 ,势必会大大减少其运算量.
证明 :设点 、Ⅳ关于 轴 的对称 点分 别
又
+Y i
= 1(i= 1 ,
2),则
P +q
=
2
2
,
例 4 已知 F 、F 为椭圆 + =1的左
叶
.)
右焦点 ,若 、Ⅳ是定直线 =4上 的两个动点 ,
(完整word版)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
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 一方面是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需求, 如数学知识蕴涵的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之间本质联系等等, 所以高三数学复习既要“温故” , 更要“知新” ,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进而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为主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与策略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的高考卷中,一般有两道选择或填空题以及一道解答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而解答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求轨迹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解析几何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以圆锥曲线为主要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其设问形式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基于解析几何在高考中重要地位,这一板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高三复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研究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这样三位一体的拓展型变式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们在高三复习一起攻坚的主题之一.本文尝试以笔者在实际高三复习教学中,在教辅教参和各类考试中遇到的几道题目来谈谈解析几何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一、一道直线方程与面积最值问题的求解和变式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2,1)M - ,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 ,交y 轴正半轴于B ,O 为坐标原点. (1)设AO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 (2)求OA OB +最小值; (3)求M MA B ⋅最小值.解:方法一:∵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设直线l 的方程为(2)1(0)y k x k =++>,∴)(0,12k k A -- )12,0(+k B , (1)∴422122)12(2≥++=+=k k k k S , ∴当1)22=k (时,即412=k ,即 21=k 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1+=x y 。
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
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2)在每一个单元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部分知识承载的数学思维是什么?其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如何从你的教学的语言中体现出知识所承载的思维的特点?如何让这种思维方式变成学生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数学问题.为此,作为教师其研究知识的能力就是极为重要的.面对数学知识,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自己对知识的教学观点,也就是不研究知识的话,你的教学就很难触动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也就成为了空谈.在进行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要追问学生你是如何想的?如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不断的和学生去交流,学生也就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对于点(cos,sin)Mα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也知道这是单位圆了,但是有可能只是记住了结论,怎么想到这是一个满足方程221+=的单位圆?学生未必能够说清楚,而说不出x y来的这个道理,却正是思维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即当看到点(cos,sin)Mαα的时候,是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点还是看成动点,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是不是真正的掌握.同样,如何理解“平面内到点A(3,0)的距离为1的直线”呢?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直线是以点A(3,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教师还要继续追问,你是怎么想到了这个圆?引导学生反思理解问题的出发点:平面上到点A(3,0)的距离为1的点是动点,其轨迹是圆.同样,对于“平面内到点A(3,0)的距离为1,到点B(0,4)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理解,首先是看到了两个圆,才进而想到是这两个确定位置的圆的公切线.如何理解:圆C:22x m y m-+-=这个条件呢?这是由曲线方程的形式()(2)4给出的几何对象,思维的关注点应该是曲线方程的代数特征及对应几何对象的几何特征.从方程的代数特征知道,这是以点(m,2m)为圆心,2为半径的一个圆.但这个圆不是确定的圆,而是圆心在直线y=2x上运动的圆,只不过圆的半径不变.如何理解:圆C:22x m y m-+-=总存在两点到原点距离为1呢?实()(2)4际上,“总存在两点”是表达关系的,谈关系一定是两个对象的问题,前者是圆C,而后者是谁呢?“到原点距离为1”的含义是平面内到原点距离为1的点,而这样的点有无数多个,是动点;对应的轨迹是什么?是单位圆!这样就能够明白上述表述说的是圆C与单位圆有两个公共点,是相交的位置关系.在解析几何的研究中,如果研究对象的位置关系确定了,就可以用代数的形式表达,也就是可以代数化了.因为圆C与单位圆相交于两点,因此,圆心距大于半径差,小于半径和,从而可以求出m的取值范围.如果已知“点A(0,3),O为坐标原点,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这个条件又该如何理解呢?这里就要关注的是点M是什么点?A点和O点都是定点,但M点是动点,因此它运动得到的轨迹是什么就成为思维的关注点.有了这个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难,用解析几何的坐标法就可以求出动点M的轨迹方程,进而知道是什么曲线了:是以(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定圆.这样也就看懂了问题:是动圆C与定圆有公共点,也就是相交或相切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到,运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时候,思维活动的特点是:数学问题中的几何对象的几何特征是什么?而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它或它们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如果是动点,就要进一步明确其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轨迹.动点的背后一定是一个曲线,没有动的思维,就有可能少了一个曲线了;如果是含有参数的曲线方程,就要明确这样的曲线方程对应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曲线,不确定性表现在曲线的类型或曲线的位置,这都是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的.如果从解决数学问题的共性看,无论我们要解决的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首先要理解你的研究对象,思考它的属性,它的性质,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这种思考的方法是有区别的:例如函数问题,就要能从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去思考;立体几何问题就要能够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思维方式理解几何体等等.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是教师的专业性的体现,作为教师要把研究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有教学能力的教师.。
高考数学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
高考数学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中一个相对较为复杂和困难的知识点,无论是平面解析几何还是空间解析几何,都需要同学们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在高考中,解析几何常常是一道能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与技巧的题目,因此,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成为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高考数学解析几何题目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充分理解题意在解析几何的难题中,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几何条件或图形描述,并要求求解一些未知的几何性质或者计算一些几何量。
因此,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与题目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熟练掌握基本几何定理与公式解析几何的难题往往需要建立几何模型,运用几何定理和公式来求解。
因此,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几何定理与公式,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直线的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关系等,还有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关系等。
只有当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几何定理与公式,才能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游刃有余。
三、灵活应用坐标系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坐标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更加方便理解和计算。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直角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种坐标系的应用,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坐标系,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四、细心分析图形性质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图形性质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学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利用已知信息推导出更多的图形性质,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线索。
同时,同学们还需要判断出哪些性质是关键性质,哪些是次要性质,避免陷入无用的计算中。
五、多做题,总结经验解析几何需要一定的练习积累,通过多做题目,可以更加熟悉各种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分析,归纳各种解题的模式,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
高三平面解析几何复习的教学策略
高三平面解析几何复习的教学策略高三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训练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教学策略,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建立几何直观:在初步学习平面解析几何时,可以通过拆解、拟合、还原等方法,将几何图形拆解成简单的几何元素,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
并请学生在纸上练习画出各种几何图形,逐渐熟悉几何图形的特征。
2. 提供具体实例: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运动场地等,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解答与平面解析几何相关的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条件推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4. 强化几何证明:几何证明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都有很大的训练作用。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基本命题,要求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进行证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几何概念,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5. 运用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计算机软件、几何制图软件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图形的形状变化、位置关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综合应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应用,以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在几何问题求解中,引入其他数学知识进行辅助,或者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7. 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外,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展示、问题解答等形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平面解析几何复习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几何直观、提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几何证明、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等。
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高三平面解析几何的复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和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和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平面和空间中的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指的是在解析几何中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利用坐标和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的思维模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坐标系模型:解析几何中常常使用坐标系来表示几何对象,通过将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映射到坐标系中的点、直线、曲线等代数表达式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2. 方程模型:在解析几何中,几何对象的性质可以通过代数方程来描述。
通过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可以推导出几何关系和属性,并通过求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3. 矢量模型:解析几何中常使用矢量来表示几何对象,矢量具有长度和方向的性质,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研究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4. 仿射变换模型:解析几何中的仿射变换是一种保持直线平行性质的几何变换。
通过使用仿射变换,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几何问题。
对于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问题分析:理解问题的几何背景和要求,确定所给条件和所求结论。
2.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几何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析几何模型,如坐标系、方程、矢量等。
3. 推导方程:通过利用模型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方程或等式。
4. 求解方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或等式,得到所求解或结论。
5. 检验结果:将所得结果代入原问题中进行检验,确定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析几何中,还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几何推理的方法,辅助求解几何问题。
同时,解析几何中的图形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结合,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几何问题。
数学必备技巧解决初中平面几何题的常用思路
数学必备技巧解决初中平面几何题的常用思路在初中阶段,平面几何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决平面几何题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思路和技巧,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平面几何题的解题能力。
一、图形分析法在解决平面几何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画图:根据题目条件和要求,用尺规作图工具或者铅笔和纸绘制出给定的图形。
2. 观察: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属性和关系,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和性质。
3. 利用已知条件: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4. 运用定理和公式:根据所学的平面几何定理和公式,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进行匹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推导证明:有时需要进行推导证明,通过逻辑严密的步骤,证明所给出的结论。
二、特殊情况法在解决平面几何题时,有时可以通过构造特殊情况来简化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 构造特殊图形: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值或角度,构造出特殊的图形。
2. 推演解题:通过观察特殊图形的性质和规律,推演出一般情况的解题思路。
3. 借助对称性: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质,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4. 反证法:假设问题的解不成立,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问题的解是正确的。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解决平面几何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涉及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题目。
具体步骤如下:1. 列举比例关系:根据题目条件,列举出相关的比例关系,如边长之比、面积之比等。
2. 运用比例定理:根据已知条件和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定理(如角平分线定理、位似三角形的比例定理等)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3. 应用相似性:通过找出图形的相似性,将问题转化为求解相似三角形或者相似四边形的比例关系。
四、角度法角度法是解决平面几何题时的另一种重要思路,特别适用于三角形和多边形的题目。
具体方法如下:1. 利用角度关系:根据给定条件,利用角度的性质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几何问题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空间中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等性质,并通过推理与证明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与策略,以便更加高效地求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与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
一、分析问题与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首先需要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
通过逐步分析,将问题简化为一系列可计算的数学模型。
例如,对于一个平面几何问题,我们可以先绘制一个清晰的几何图形,并将问题的要求转化为适当的条件方程或关系式,从而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运用几何知识和定理几何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几何知识与定理的掌握和运用。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灵活运用各种几何定理与性质,以便推导出问题的解答。
例如,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等,可以推导出许多几何问题的解答。
三、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与相似性图形的对称性与相似性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效策略。
当我们遇到一个几何问题时,可以观察图形的对称性与相似性,并利用其特点推导出问题的解答。
例如,在研究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是否对称时,可以通过将其进行折叠或旋转,观察是否能够完全重合,以判断其是否对称。
四、运用方程与代数结构几何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方程或代数结构来求解。
数学中的代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几何问题中的未知数,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利用线性方程组、二次方程等,在已知条件中建立方程,通过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问题的解答。
五、使用分割与组合策略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分割与组合的策略,将问题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子问题,分别求解后再进行整合。
这种策略可以将大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减少问题求解的难度。
通过逐步解决每个子问题,并根据要求进行组合和归纳,可以得到问题的最终解答。
六、几何问题的可视化辅助工具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合理利用可视化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破解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
破解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部分,也是较难掌握的数学分支之一。
在解析几何中,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平面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建立坐标系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之前,首先要建立坐标系。
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系有助于简化解题过程,减少冗余计算。
通常,我们可以选择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具体选择取决于问题的特点。
对于直角坐标系,可以将问题中涉及到的点坐标表示为(x, y)的形式,从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对于极坐标系,可以通过引入极坐标参数来分析问题,有时候更具优势。
建立坐标系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二、利用性质和定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许多性质和定理可以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熟练掌握这些定理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距离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可以用距离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对于直角坐标系,距离公式为:d = √((x2 - x1)² + (y2 - y1)²)。
对于极坐标系,距离公式为:d = √(r1² + r2² - 2r1r2cos(θ2 - θ1))。
2. 中点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它们连线的中点坐标。
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点公式为:(x, y) = ((x1 + x2) / 2, (y1 + y2) / 2)。
3. 斜率公式:根据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它们连线的斜率。
对于直角坐标系,斜率公式为:斜率k = (y2 - y1) / (x2 - x1)。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x2 - x1)为0时,斜率不存在或为无穷大。
4. 直线方程:利用点斜式或两点式可以得到直线的方程。
点斜式:y - y1 = k(x - x1);两点式:(y - y1) / (x - x1) = (y2 - y1) / (x2 - x1)。
5. 圆的方程:根据圆心和半径的坐标可以得到圆的方程。
数学思维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
数学思维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面临到解决几何问题的挑战。
几何问题通常需要运用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来找到解决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
一、利用图形特点进行分析解决几何问题首先要对图形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对于平面几何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角度关系、边长比例等特点来得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比如,当遇到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角度大小和边长比例来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从而缩小解决范围。
二、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熟练掌握几何公式和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问题,可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等来计算未知量。
而对于圆的问题,可以运用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来获得需要的信息。
三、推理和化繁为简解决几何问题时,经常需要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得出结论。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比较复杂和繁琐,此时可以尝试化繁为简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构造辅助线或引入新的变量来简化问题,使得问题更易于解决。
四、思维的灵活转换数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灵活转换。
当遇到难题或者问题陷入僵局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
例如,当无法直接得到某个角度的值时,可以尝试从相反角、补角或余角等角度进行思考。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求解,运用代数方法进行推导和计算。
五、多做练习和总结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总结。
通过做大量的几何题目,可以加深对几何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每做完一道题目后,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记录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思路和方法,以备后续复习和回顾。
六、实际应用与拓展几何问题的解决不仅存在于数学课堂,还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
学生们可以尝试将几何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平面几何知识解题思想总结
平面几何知识解题思想总结平面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点、线、面和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思想和方法:首先,要熟悉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例如,掌握点、线、面的定义,掌握直线和平面的性质,知道平行线、垂直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和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题。
其次,要善于画图。
在解题时,利用画图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本质。
画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推理和证明,通过观察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寻找解题的线索和方法。
再次,要善于运用性质和定理。
在平面几何中,有很多重要的定理和性质,例如,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与其过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分割的两个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相对的内角之和等等。
掌握了这些定理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去寻找并运用这些性质和定理,合理利用它们来解题。
此外,要注意合理运用推论和思维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推论和思维方法来推导出一些结论。
比如,在解决平行线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同位角等于内错角的思想,推导出一系列结论,进而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借助对称性、逻辑推理、反证法等思维方法,帮助我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找到解题的思路。
最后,要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决平面几何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
在解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步骤,通过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来解决问题。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平面几何的解题思想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平面几何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平面几何解题的思路
平面几何解题的思路
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1. 了解题意:认真阅读问题,理解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明确题目所要求求解的内容。
2. 绘制图形: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绘制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包括给定的线段、角度、形状等。
绘制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的思路。
3. 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和几何图形中的性质,运用相关的几何定理和性质,推导出更多的信息。
例如,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
4. 建立方程或等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方程或等式,将未知数和已知条件联系起来。
方程可以是关于长度、角度、面积等的等式。
这样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求解。
5. 进行计算和推导:根据建立的方程或等式,进行计算和推导,通过数学运算得出未知数的值或所要求的结果。
6. 检查和回答问题:在计算完成后,仔细检查计算过程和答案,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回答问题时,可以给出具体的测量结果、角度大小、图形的性质等。
7. 总结和归纳:解题完成后,及时总结所用的方法和思路,归纳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步骤,以便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
以上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具体解题时应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条件进行灵活运用。
多进行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的技巧分享
初中数学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的技巧分享在初中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掌握好平面几何的解题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的技巧,希望对初中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题意解决任何数学问题都要从准确理解题意开始。
在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给定条件和要求。
可以画图来帮助理解,标记已知和未知量,为后面的解题做好准备。
二、善用图形特征平面几何题中的图形特征常常包含着解题的线索。
善于观察和利用图形特征,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比如,题目中是否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应用相应的性质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三、应用平等关系平面几何题中的平等关系是解题的重要工具。
平等关系的应用可以将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问题。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边角关系等来找出平等关系,并应用它们进行推理。
同时,应该注意在推理过程中保持平等关系的不变性。
四、掌握线段比例定理线段比例定理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经常会被用到。
线段比例定理不仅适用于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特殊情况,也适用于普通的几何图形。
应用线段比例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求解未知线段的长度。
五、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在平面几何题中是应用频率最高的性质之一。
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或者利用已知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时,应该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技巧。
六、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也是解决平面几何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图形,找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求解未知量或证明两个角相等。
掌握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线索。
七、综合运用多种技巧解析攻克平面几何题的关键在于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技巧。
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路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特征与研究方法(共96张PPT)
31
平面解析几何 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
32
33
34
几何性质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典型试题讲解——全国卷.理科Ⅱ卷
45
典型试题讲解——全国卷.理科Ⅱ卷
46
典型试题讲解——全国卷.理科III卷
47
典型试题讲解——全国卷.理科III卷
48
位置关系
49
m+k=0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0a c c 2 2a
59
60
61
62
解析几何的思维 -----从代数形式中分析几何特征
63
解析几何的思维 -----从代数形式中分析几何特征
64
65
66
抓住线段AB必与椭圆相交的几何特征
直线AB的方程:y
1 4
(x1 x2 )(x1 x2 ) ( y1 y2 )( y1 y2 )
4
3
69
(x1 x2 )(x1 x2 ) ( y1 y2 )( y1 y2 )
4
3
M (m, 3m)
70
M (m, 3m)
m2 9m2 1 43
2 m 2
13
13
71
72
73
74
75
76
82
1)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点”在 曲线上,“点”不在曲线上两种位置关系,对 此,首先要又将其代数化的意识,其次要会将 其代数化。
83
84
11 1 2
PC (x 3)2 y2 (x 3)2 x (x 5)2 11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策略研究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简洪权摘要本研究把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划分为理解问题、转化问题、解答问题、反思问题四个阶段,运用“专家”与“新手”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各阶段的思维策略:运用恰当的语句表述问题的条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解题的思路、运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简化运算过程、运用恰当的思维方法提炼解答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问题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思维过程,思维策略1.问题的提出学数学离不开解题。
解题就是“解决问题”,即求出数学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在数学上也叫做“解”,所以,解题就是找出问题的解的活动。
小至一个学生算出作业的答案、一个教师讲完定理的证明,大至一个数学课题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一个数学技术应用于实际构建出适当的模型等,都叫做解题。
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Paul Halmos)认为:“数学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解问题”,“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 [1]。
数学家的解题是一个创造和发现的过程,教学中的解题则是一个再创造或再发现的过程。
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 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 [1]。
他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还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都要通过解题活动来完成。
同时,“解题”也是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此,研究者把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运用“专家”与“新手”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各阶段的思维策略,旨在用以指导具体解题的方法。
2.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指从理解问题开始,从经过探索思路,转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进行回顾的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对于数学解题思维过程,乔治•波利亚提出了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2]。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
坐标法是平面解析几何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重要概念,借助于平面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等),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根据平面解析几何这一学科的特点,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需要把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代数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从而利用代数知识(或平面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可以把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理解问题、转化问题、解答问题和反思问题。
2.1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包括认清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深入分析条件中的各个元素及其关系,在复杂的记忆系统中找出需要的知识信息,建立问题的条件、结论与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
数对(坐标)与点、数式与几何量、方程与曲线、不等式与区域、两方程的公共解与两曲线的交点等这些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
理解问题,即是根据记忆系统中已有的形与数的对应关系,将问题中的语句进行适时转换,为合理地转化问题奠定基础。
比如,在解决问题1:已知实数x y、满足,1,1,y xx yy≤⎧⎪+≤⎨⎪≥-⎩求2x y+的最大值时,应根据形与数的对应关系将语句“实数x y、满足,1,1y xx yy≤⎧⎪+≤⎨⎪≥-⎩”转换为“点(,)P x y在不等式组,1,1y xx yy≤⎧⎪+≤⎨⎪≥-⎩表示的区域内”,将代数式“2x y+”转换为“直线:2l x y T+=在y轴上的截距”或“直线2x y T+=在x轴上的截距的两倍”,才能将问题转化为“当直线:2l x y T+=与不等式组,1,1y xx yy≤⎧⎪+≤⎨⎪≥-⎩表示的区域有公共点时,求直线:2l x y T+=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促使问题的解决。
2.2转化问题转化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核心,是探索解题方向和途径的积极尝试的过程,是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可能地将问题化归为熟悉类型的过程,是比较各种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案、选择最优解法的过程。
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解题途径多种多样,合理的解题途径常要经过尝试和比较才能寻得。
比如,在解答问题2:已知实数x y 、满足22414450x y x y +--+=,求33y x -+的最大值时,可将问题转化为“已知点(,)P x y 在圆22:(2)(7)8C x y -+-=上运动,求两点(,)P x y 与(3,3)A -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也可将问题转化为“已知2,7x y θθ=+=+,求函数T =试和比较才能发现前一种转化途径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同样,在解决问题3:已知实数x y 、满足22414450x y x y +--+=,求2x y -的最大值时,可将问题转化为“已知点(,)P x y 在圆22:(2)(7)8C x y -+-=上运动,且直线:2l x y T -=与圆22:(2)(7)8C x y -+-=有公共点时,求直线:2l x y T -=在y 轴上的截距的最小值”,也可将问题转化为“已知2,7x y θθ=+=+,求函数3T θθ=--的最大值”,经过尝试和比较才能发现后一种转化途径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2.3 解答问题解答问题是解决问题过程的实现,它包含着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和思维过程的具体表达,是解题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进行合理转化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是成功地解答问题的关键。
比如,在解答问题4:已知过椭圆22:162xyC +=的左焦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且0O A O B A O B --→--→⋅=∠≠,求直线l 的方程时,优生的解答如下:因直线l 过(2,0)F -且与x 轴不重合,故设直线l 的方程为2my x =+,从方程组222,36my x x y =+⎧⎨+=⎩中消去x 并整理得22(3)420m y m y +--=。
设1122(,)(,)A x y B x y 、,则12||3y y m -=+。
因为0O A O B A O B --→--→⋅=∠≠,所以A OB S ∆=,即121||||2O F y y ⋅⋅-=3m =+,解得0m =,或m =l 的方程为2x =+或2x =-。
上述成功解答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灵活地运用两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等基础知识,将条件“0O A O B A O B --→--→⋅=∠≠”转化为“A O B ∆线l 的方程表示为2my x =+、将A O B ∆的面积表示为1||||2A B O F y y ⋅⋅-。
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不仅简化了繁琐的运算,同时省去了讨论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与否的麻烦。
2.4反思问题反思问题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反思问题、检验思路与结论的正确性,可以不断调整思维结构,深化思维层次,优化思维品质;通过反思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3]。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存在和表现于这种探索活动之中,并在这种探索活动之中不断发展提高。
缺乏具体实例支撑的方法常常让学生感到抽象而空洞,在反思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解答过程,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方法的实质。
比如,通过反思问题4的解答过程,学生能深入理解“待定系数法”及处理直线与曲线相交问题的一般方法,还能从中 感悟“过点00(,)P x y 且倾斜角不为0︒的直线l 的方程可表示为00()m y y x x -=-”、“若90B A C ∠≠︒,则A B C∆的面积1()tan ,2S A B A C A B A C --→--→--→--→=⋅⋅⋅<>”等新知识,为习得简化繁琐运算的技能奠定基础。
3.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策略思维策略是指一般性的较普遍适用的思维方法,不同于解题思路,但它是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运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方法、创造解题方法的方法[2] 。
良好的思维策略可以促成问题的解决,也是提高思维水平的重要因素。
对比“专家”与“新手”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专家”在理解问题、转化问题和解答问题阶段使用了不同的思维策略。
3.1运用恰当的语句表述问题的条件理解问题时,将问题中的文字、符号语言用图形语言表示出来,能对整个问题情境有清晰的、具体的了解,也能从整体上理解问题的已知、未知条件,找出问题的特点,促成问题的合理转化。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是形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文字、符号、图形语言间的恰当转化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比如,在解决问题5:已知F 为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b-=>>的右焦点,P 为双曲线C右支上位于x 轴上方的一点,M 为左准线上一点,四边形O F P M 为平行四边形(O 为坐标原点),且||||PF OF λ=,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 与λ的关系式时,优生用图形语言(问题5 图)表示整个问题情境后,找到双曲线C 的左焦点1F ,根据离心率1||222||PF a c a ae e PM caeeλλλ--====-,顺利地求出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与λ的关系式为2eeλ=-。
中差生虽能用图形语言表示整个问题情境,却不能找出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与λ的关系式。
究其原因,优生能将条件“P 为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b-=>>右支上一点,1F F 、分别是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M 为左准线上一点”恰当地表述为“1||||2PF PF a -=,1||||PF e PM =”。
而中差生往往只能将语句“P 为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b-=>>右支上一点”表述为“22221P P x y ab-=”,试图通过坐标的运算找到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与λ的关系,由于运算过程繁琐,不能算出正确结果。
3.2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解题的思路面临一个条件繁多、结构复杂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措手无策,灵活的语言表述也显得苍白无力。
重新审视问题的目标,有助于语言的恰当表述、问题的合理转化。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二是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求平面曲线(或轨迹)的方(问题5)程,归结起来有“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两类,“定义法”的宗旨是设出曲线(或轨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x y ,然后找出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之间的关系式;“待定系数法”的宗旨是设出曲线(或轨迹)的方程(含待定系数),然后求出待定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