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浅析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责任与定位
保 障 在 现代救 助 制度 的发 展过 程 中 , 以法律 为依 据 ,
在 管理 机构 的监督 下 , 针对 生 活 困难群 体实 施救 助 ,
是其 最基 本 的特 征之 一 , 社会 救 助制 度 的 内在 要 是
求 。政府 在 为社会 救助 提供 法律 保 障方 面究 竟应 该 发挥 怎样 的作 用 呢?
N 6 2o 0 .0 9
浅 析 政府 在 社会 救 助 制 度 中 的 责 任 与定 位
姚百花
( 青海 民族 大学 , 青海 西 宁 8 00 ) 107
摘
要: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 部分 和基 本手段之一 。它通常被 视为政府 的当然责任 和义务 。本文
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 中政 府责任 的必然性 、 现等问题 的分析 , 体 进一 步探讨 了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中的合理定位 。 关键词 : 政府 ; 社会救助 ; 责任 ; 角色定位
中图 分 类 号 : 9 37 C 1.
文 献标 识码 : B
社会 救助 制度 是 指 国 家和 社会 通 过 立 法 , 因 对 各种 原 因导致 生活 陷入 困境 , 去 最 低生 活 保 障 的 失 社会 成员 给予 物质 援助 ( 广 义上 也 包 含其 它 非 物 从
为社会 救 助主体 , 主要 提供 的是公共 产 品 , 共产 品 公
( ) 府 要 为 社 会 救 助 提 供 法 律 保 障 和 政 策 - 政
态 度 , 能 简单 地把 穷人 和 贫 困者归 结 为个人 原 因 。 不 在 结构 转 型和体 制 转 轨 的 当代 社 会 , 多 人 的 贫 困 很
不 是 由于个 人原 因造成 的 , 多 的是 由 于社会 原 因。 更
论述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论述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社会救助的对象、范围、渠道和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下面我将从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主要类型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
为了解决社会救助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救助制度。
自2003年社会救助法的实施以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各级政府的积极履行社会救助职责,为社会救助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此外,还建立了救助对象的认定程序、救助标准和救助工作的监督机制等。
其次,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多种类型的社会救助。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救助对象拯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
这些社会救助的类型较全面,可以满足不同救助对象的各种生活需求。
再次,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特点是逐步完善,更加良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社会救助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救助标准逐步提高;社会救助制度也逐渐健全,救助程序更加规范。
此外,社会救助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相关事业的发展更加有力。
然而,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救助标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有些救助对象存在生活困难但未能符合救助标准。
其次,社会救助的渠道和机构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以提高救助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此外,社会救助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有时会出现救助管理不严格的情况。
总之,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标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强化监督机制,以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社会救助对象的需求。
社会救助制度介绍
社会救助制度介绍社会救助制度介绍一、概述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社会救助制度通常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物资、人力等手段,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提供帮助。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旨在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
政府通过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定的现金补贴,以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
2.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
政府通过提供医疗费用补贴、基本医疗保险等手段,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政府通过提供教育费用补贴、免费教育等手段,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4.住房救助住房救助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政府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手段,为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三、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式1.申请和审核申请人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民政部门将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2.救助标准和方式社会救助的标准和方式根据不同地区和政策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救助标准根据贫困程度、家庭人口、政策规定等因素制定,救助方式包括现金、物资、服务等形式。
3.资金来源和管理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
政府通过制定资金预算和管理规定,确保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
首先,社会救助制度能够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和压力;其次,社会救助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全;最后,社会救助制度能够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五、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展望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资金来源不足、审核机制不完善等。
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政策解读与应用
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政策解读与应用社会救助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旨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政策解读与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为实施救助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本文将对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应用方式。
一、政策解读1.1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目标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上因生老病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生活保障的人群提供经济和社会援助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目标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1.2 社会救助政策的分类与范围社会救助政策可分为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助、残疾人救助、养老救助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的范围涵盖了各个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旨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保障。
1.3 社会救助政策的申请与审核流程社会救助政策的申请与审核流程通常包括申请材料准备、申请提交、资格审核和救助发放等环节。
具体流程根据不同的政策有所差异,但都需要申请人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救助资金或服务。
二、政策应用2.1 社会救助手续的规范执行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政策的应用需要保证手续的规范执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与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政策的执行符合规定,并且对于申请人的个人信息要进行保密处理,保护其隐私权。
2.2 救助对象的准确识别与分类为了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救助对象的准确识别与分类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对救助对象进行全面了解,确保救助资金和服务优先满足最需要的人群。
同时,灵活运用社会调查、家访等方式,充分了解救助对象的真实情况,确保救助政策的精准度。
2.3 救助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救助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是政策应用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落实整改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救助效果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提高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信息简报300字内容
社会救助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裙众的生活福祉。
为了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别提出以下信息简报: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弱势裙体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关乎着千家万户,更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
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和服务,才能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障为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健全组织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确保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资金保障,保证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过程中,要把照顾孤儿、残疾人、贫困家庭和突发事件救助放在重要位置。
要深入了解受救助裙体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四、社会救助工作的评估和监督为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救助工作开展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强监督和督促整改。
要加强对救助对象的走访和关爱,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障,做好重点裙体的救助工作,不断完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更加规范、精准、有效。
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救助工作氛围,共同营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政府和社会各界作用不可或缺。
而建筑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五、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政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主体,其责任在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政府还应完善救助制度和政策,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服务。
需要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专项资金拨付,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救助金的充足发放。
六、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社会救助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经济、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或者遭受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一、背景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失业、疾病、自然灾害等。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这些困难会更加严重,因为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摆脱困境。
因此,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救助体系,来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二、经济援助1.低保制度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基本的一环,针对的是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
政府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人一定的经济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临时救助除了低保制度,社会救助体系还包括临时救助机制。
当人们遭受突发事件,如天灾或者意外事故时,可以向政府申请临时援助。
这种援助通常是为了暂时解决他们的紧急生活问题,比如提供临时住所、食物等。
三、医疗援助1.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医疗援助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们。
政府可以提供医疗救助金,用于支付他们的医疗费用。
2.残疾人扶助社会救助体系也关注残疾人群体的需求。
政府会通过各种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援助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教育援助主要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子女。
政府会提供资助金、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等措施,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五、就业援助1.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社会救助体系提供职业培训服务。
政府会组织各种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就业援助金对于就业困难的人群,社会救助体系还提供就业援助金,用于帮助他们渡过就业难关。
六、整体评估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调研和统计数据,了解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并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效运行。
论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限度
观 责任 。社会 互助则是政府救 助的必要补充。各级政府要按 照社会 救助制度 的 不同特性 和发 挥所 长 ,优 势 互
社会救助案例范文
社会救助案例范文社会救助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为了改善生活困境的人们的生活状况而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社会救助案例可以涵盖各种各样的情况,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社会救助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失业者的社会救助。
失业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来说,生活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一定期限的失业救济金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住房补贴、食品券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来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老年人的社会救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困境。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福利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设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退休后的失落感。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残疾人的社会救助。
残疾人在社会中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和挑战,无法完全独立地生活和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残疾津贴、康复设施和辅助器具,来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康复。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雇主提供包容性就业机会,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生活。
第四个案例是关于孤儿和弃婴的社会救助。
对于失去父母或被遗弃的孤儿和弃婴来说,社会救助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设立收养机构和孤儿院,为他们提供安全的住所和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收养法律的保护和监管,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照顾和关爱。
最后一个案例是关于灾区人民的社会救助。
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受灾人民往往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困境。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紧急救济、临时住房和食品援助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和救援队伍,参与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为受灾人民提供更持久的帮助和支持。
总结起来,社会救助案例可以涵盖各种不同的情况和人群,无论是失业者、老年人、残疾人、孤儿还是灾区人民,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应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论述我国社会救助体系
论述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组成的一系列措施和机制,旨在帮助和保护弱势群体,解决社会突发事件和个人困难对其造成的生活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体系也在逐步健全和完善。
以下将从制度建设、对象范围、救助内容和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建设致力于建立覆盖全国的救助网络。
这一体系由政府参与和组织的社会救助制度、慈善救助机构以及个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构成。
在政府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方面,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并逐步完善了城乡低保、孤儿、残疾人、特困人员等特定群体的救助制度。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慈善救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
其次,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对象范围日益扩大。
最初,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关注农村和城市的贫困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城乡低保对象、孤儿、残疾人、特困人员、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
此外,对于突发性的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也能迅速响应,为受灾群体提供必要的救助和保障。
第三,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救助内容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援助等方面。
基本生活保障是最为核心的一项救助内容,通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物资和职业培训,帮助受助群体渡过困难时期。
医疗救助方面,我国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提供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补偿和特殊疾病的医疗救助。
此外,救助体系还鼓励和支持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助学金和让贫困家庭有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
最后,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效果评估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评估救助对象的满意度,看受助群体是否真正受益于救助体系。
其次,需要评估救助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即救助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是否存在侵权、腐败等问题。
再次,需要评估救助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要看救助机构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救助,并通过提高救助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与福利
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与福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与福利工作愈发重要。
社会救助与福利是政府为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以中国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与福利工作为例,探讨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改进的方向。
一、社会救助的意义社会救助是国家为了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帮助措施和福利制度。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社会救助是他们温暖的一盏明灯,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社会救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救助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救助可以帮助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减轻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其次,社会救助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就业培训等方式,弱化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促进资源公平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社会救助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通过它对待弱势群体的方式来体现。
社会救助能够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增强公民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中国的社会救助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
民政部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以下是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方面。
1. 经济救助。
民政部门会向贫困家庭、低保对象等提供经济援助,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可以通过发放救助金、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实现。
2. 医疗救助。
民政部门会设立医疗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和医疗服务。
这有助于解决贫困家庭因病致贫的问题,提高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3. 教育救助。
民政部门会设立教育救助制度,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教育资助,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有助于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提高弱势群体的教育水平。
4. 社会关怀。
政务民生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政务民生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是政府为了保障民众基本福利而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提供经济和社会上的支持,帮助有需要的人群改善生活条件。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贫困和困境,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稳定发展。
政务民生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政府为贫困人口和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的基本保障。
它旨在提供生活最低保障,帮助人们度过难关,重建生活。
社会救助覆盖面广泛,包括失业救助、低收入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
失业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失业期间,政府向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援助,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增加就业机会,重返工作岗位。
低收入救助是为收入较低的人群提供的经济援助。
政府通过提供生活津贴、福利金等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调节和最低工资等手段来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住房救助是为居住条件差的人群提供的基本保障。
政府通过提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方式,降低住房成本,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此外,政府还推动房屋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医疗救助是为了解决医疗问题而提供的救助。
政府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医保补贴等方式,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二、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政府为广大民众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优惠政策,旨在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共同发展。
社会福利的范围包括教育、养老、健康、就业等方面。
教育福利是为了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制定的福利政策。
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鼓励家庭教育、职业培训等,提升人群的综合素质。
养老福利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而开展的福利措施。
政府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金,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民政部是我国政府主管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救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与监督民政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他们通过调研、分析社会救助领域的实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实际需求。
同时,工作人员还负责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
二、社会救助资源的分配与优化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负责对社会救助资源的分配与优化进行全面规划和调配。
他们通过统计和分析社会救助领域的相关数据,准确掌握各项资源的供需情况,合理分配救助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工作人员还积极推动社会救助资源的优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形成多方助力的良好局面。
三、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与培训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负责社会救助机构的建设与培训工作。
他们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社会救助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加强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同时,工作人员还负责对社会救助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通过制定和监督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分配,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机构建设与培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
这些举措都为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监督与管理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时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导致困难群众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救助;同时,一些地方社会救助机构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影响了工作效能。
浅谈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
浅谈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摘要】社会救助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政府的责任包括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的全面实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提高救助的效率和公平性以及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只有政府充分履行社会救助的责任,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重大,应当积极努力履行这一责任,确保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应有的救助和关爱,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关键词】社会救助、政府责任、弱势群体、机制、效率、公平性、资金监督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 引言1.1 社会救助的重要性社会救助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上。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基本生活所需,这时候就需要社会救助政策的介入。
通过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社会救助可以帮助这些群体实现基本生存需求,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救助也是一种国家行使社会责任和保障人权的方式,可以提高国家的社会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社会救助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只有充分认识到社会救助的重要性,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在其中的责任,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的全面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2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社会管理者和福利提供者,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并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
政府具有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权力,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
政府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资助和帮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和体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责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发展,为建设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政局工作中的社会救助与救济
民政局工作中的社会救助与救济社会救助与救济是民政局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之一。
民政局作为负责社会救助和救济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责任。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与救济的定义、工作目标、实施方式、政府角色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救助与救济的定义社会救助与救济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或相关机构为社会上处于困难、弱势或特殊群体的人员提供经济、医疗、教育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援助,以减轻或解决其生活或生存困境。
二、工作目标社会救助与救济的工作目标主要包括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三、实施方式1. 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建立并完善社会救助受助对象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救助对象的信息准确、完整和保密。
2.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证社会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
3. 临时救助和特殊救助:对于突发性的困难,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提供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和特殊救助。
4. 救助对象评估与监测:建立救助对象的评估和监测机制,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救助对象的真实需求。
五、政府角色民政局作为社会救助与救济的管理机构,承担着政府职能,其在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负责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与救济的政策法规,为救助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
2. 组织与协调: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
3. 资金拨付与监管:负责安排和拨付救助资金,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依法归集。
4. 救助对象管理:负责对救助对象进行评估、登记、管理,并及时调整救助标准和救助范围,确保救助对象的权益得到保障。
六、改进措施为了提高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几点改进措施的建议: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救助与救济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责任和权益,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与路径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与路径社会组织是指由不同利益相关方自愿组成的、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加和社会工作的拓展,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与路径。
一、政策支持机制政策支持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基础。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比如,设立专门的救助基金,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制定相关减免税政策,给予社会组织税收优惠等。
政策支持机制可以提供社会组织开展救助工作所需的经费和资源,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合作伙伴关系机制社会救助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需要建立起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志愿者等各方的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伙伴关系机制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式,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合力。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与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特殊群体救助项目,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社会组织负责具体实施和服务。
通过与各方的合作,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更全面的救助服务。
三、专业能力建设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专业能力建设机制可以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
例如,举办培训班,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救助技能;开设经验分享会,让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通过专业能力建设机制,社会组织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救助服务。
四、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效率和准确性。
政府可以建立起信息平台,将社会救助相关的信息发布在平台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最新的救助政策、优惠政策、救助对象等信息。
同时,社会组织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在平台上,以便各方了解其服务范围和救助项目。
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促进社会组织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五、监督评估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过程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解读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许多人面临各种困难和困境。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救助工作政策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社会救助工作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增进对该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一、概述社会救助工作政策,即社会救助制度,是为了解决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时、经济困难的弱势个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体系。
该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二、适用范围社会救助工作政策适用于以下情况:1. 失业者:失去工作的人员,可以申请失业救助金或者参与职业培训计划,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 贫困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申请经济援助,包括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3. 残障人士:身体或智力上有一定程度的障碍的个体,可以享受社会救助,包括医疗补贴、康复设施和工作机会的提供等。
4. 孤儿和流浪者:无家可归或者没有监护人照顾的儿童,以及无固定住所且失去生活来源的成年人,可以得到住所和生活保障。
三、政策措施社会救助工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1. 经济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个体和家庭,政府向其提供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2. 医疗救助:失去工作或者生活来源的人员可以享受医疗救助,包括医疗补贴和药物救助等。
3. 教育培训:针对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4. 康复服务:针对残障人士,政府提供康复设施和服务,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发展和融入社会。
5. 就业机会:政府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公益性岗位,为失业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四、政策保障为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 宣传和指导:政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其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申请的积极性。
2. 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
社会救助政策解读与应用
社会救助政策解读与应用社会救助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经济援助、教育医疗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服务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缓解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本文将解读社会救助政策并探讨其应用。
一、什么是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救助政策是一个包含多项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制度,旨在帮助那些因意外灾害、经济困难或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自给自足的群体。
这些群体包括失业者、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
社会救助政策的目标是提供基本的保障,确保这些人们能够获得生活所需,并逐渐走出困境。
二、社会救助政策的内容社会救助政策的内容涵盖了经济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等方面。
1. 经济救助经济救助是社会救助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提供临时性经济援助、生活补贴、低保救助等措施,旨在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
2. 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确保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救助政策为贫困家庭、失业者和残疾人等提供医疗援助,包括医疗费用报销、重大疾病救治等。
3. 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措施。
通过提供教育资助、减免学费等方式,社会救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社会救助政策的具体应用社会救助政策的具体应用是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弱势群体,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改进社会救助政策的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合理分配。
同时,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政策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现象。
2. 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政府应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提高弱势群体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通过在社区、学校和媒体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帮助有需要的人们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方便他们获取相关救助。
3. 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为了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
社会救助政府部门的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
社会救助政府部门的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部门为了帮助社会中弱势群体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状况而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
其中,扶贫政策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贫困人口负担、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政府部门的职责以及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政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活无着的、无劳动能力或有劳动能力但无自谋生计能力的人员或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展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工作,实现社会福利和稳定。
二、社会救助政府部门的职责社会救助政府部门是指负责组织和管理社会救助工作的政府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政策制定和规划:社会救助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和发展需求,制定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的相关计划和规划,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组织实施救助工作:社会救助政府部门需要组织和协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
包括对困难群体的认定、资金的拨付和监督、扶贫项目的实施等。
3. 宣传和培训工作:社会救助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救助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以实现政策的有效落地。
4. 监督和评估工作:社会救助政府部门需要对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和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扶贫政策是社会救助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
具体措施包括:1. 资金支持:政府通过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发放扶贫款项,支持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经营活动,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水平。
2. 教育培训: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社会救助专项方案
社会救助专项方案简介社会救助是国家对处于困难境地的人群提供生活和保障的一种社会服务,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救助标准和范围,积极推动救助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权益。
政府部门社会救助政府部门是社会救助的主要提供者,他们采取的措施和政策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实行分类救助制度,对困难群众实行实物救助、临时救助、长期救助等措施,逐步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新建并扶持一批救助基地(例如敬老院、福利院等),增强救助机构的建设水平。
社会救助资金调配和使用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增加国家资金投入,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力度,提供高质量的救助服务,协调形成完整、有效的救助体系。
企业社会救助企业社会救助是指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开展对困难群众的援救和帮助活动。
多年来,企业社会救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支持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如设立专门的救助基金会、赞助慈善事业、设立党支部等。
同时,政府也会加强对企业社会救助方案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和鼓励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支持关注群体的援助活动。
社会力量救助除政府和企业社会救助外,社会力量救助也是一种重要的救助方式。
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志愿者服务等组织形式一方面补充了政府和企业社会救助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和调动了社会力量,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力量救助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方式,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提供合适的帮助服务,并且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有时还可以显示出更快、更灵活的反应速度。
政府需要加强社会力量救助的指导和监督,引导社会力量能更多地投入到救助领域中,形成有序和有效的救助服务模式。
总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社会救助事业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体现,也是传统社会道德和公德心的体现。
政府、企业和社会个人等各方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好生活。
乡镇政府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社会救助工作总结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级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居民。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乡镇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乡镇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将对乡镇政府社会救助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首先,乡镇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注重了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和帮助。
我们设立了救助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家庭、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生活补贴和医疗救助。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慰问和帮扶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乡镇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加强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保障。
我们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孤寡老人关爱基金,定期组织活动,给予孤寡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关怀。
然而,乡镇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救助基金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但是这些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其次是人力资源不足,社会救助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但是目前我们的人力资源还比较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
综上所述,乡镇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资金筹措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关爱。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乡镇政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人性化、精准化,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得到帮助和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2.2.1政府职能理论
政府发挥行政职能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公共服务型的职能之一,是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政府介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必要性和程度的理论主要根源于三个方面。
贫困循环理论:穷人吃不饱造成了效率低,效率低造成了穷人的收入少,而穷人的收入少又导致了吃不饱、效率低。
这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著作中提出的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针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很多一部分的流浪人员是因为身体的残疾或没有稳定的收入途径,所以这一群体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才沦落成流浪乞讨人员,假如城府不出面干预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很多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将限于“无收入、流浪乞讨、无收入”的恶性贫困状态中。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类有“脱离贫困”的自由,帮助国民消除贫困、获得最基本的有保障的生活是当政者的执政目标。
现在各国都把尊重居民的生存权写入宪法。
马洛斯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关于“人的基本需求层次”中提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当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达不到保障时,直接影响他对社会和自我的认定,政府救助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是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存权,是政府行使国家宪法关于尊重生存权原则的具象化表现,是法治社会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萨缪尔在《公共支出的出理论》定义了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属性,从此属性上看,政府对流浪人员的救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流浪乞讨人员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标准,应该享有社会救助的权利,无论他是否对社会履行义务。
公共救助中难免存在“搭便车”现象,这让社会组织很难大范围的参与城市流浪人员的社会救助,因此政府才是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体,有义务保证弱势群体获得相应是社会救助。
2.2.2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学、道德哲学和法学中最经典的著作,现在现在很多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都将《正义论》的正义观点作为顶
层设计的参考点之一。
《正义论》的基本观点只有两点:第一点是平等的自由原则,其实质是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无论是穷人富人,无论对社会的贡献多少,都应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点是机会平等和差别原则,这点的实质是在社会分配过程中必须坚持利益平等,如果在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情况下,利益分配应该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并且这种倾斜有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的实现。
从目前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情况看,大多数国家认可中《正义论》关于正义的观点,在政策制定上,社会福利更加倾斜于弱势群体的保护。
按照罗尔斯的理论,现代社会制度设计与安排的基本依据应该是公平正义。
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是出于正义的要求,而不是对市场调节盲目性补救。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不同,每个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体系,不同的社会阶层处于社会中的位置不同,他们掌握的资源和影响力不同,位置高的阶层在各种资源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同样位置高的阶层在国家制度的设计方面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样的条件下就出现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处于较低层位置的阶层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必定使其对高阶层群体产生不满,甚至出现抵触和反抗的情绪,长期以往,社会各阶层之间容易形成恶性互动,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罗尔斯的社会公平的基本准则应是:机会和自由、收入以及自尊应该利于最不利者,政府应该通过制度手段和救助手段保证低阶层群体的利益,因此社会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最低受惠值,可以有效减少这一群体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进而减少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2.2.3多中心理论
多中心理论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奥斯特罗姆夫妇,其理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主要意义为:以自主治理为基础,允许多个权力中心或服务中心并存,通过竞争和协作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好的服务,尽量减少公共管理领域的搭便车、机会主义诱惑、回避责任行为。
多中心理论对于传统的单一中心的公共管理理论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进步,在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方面,它更加注重体制外多元的救助理论的培育。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之一。
依据2014年民政部的报告,2014年中国2000多个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5万人次,其
中未成年人15.9万人次。
我国目前对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政府作为单一的救助主体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急需创新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模式。
依据社会救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多中心理论,可以探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多中心救助管理模式,广泛吸引发展政府之外的社会救助团体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公益组织、企业、社会团体进入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成为政府社会救助之外的主要替代者,这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这些部门比政府的公共救助功能具有广泛的民间性、积极性、灵活性,可以满足流浪乞讨人员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做好流浪人员的源头预防、教育转化、回归安置、关爱帮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传统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政策制约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在新形势新思维的驱动下,社会组织广发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志愿失灵的弊端。
多中心理论在公共救助领域的新探索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现在多中心理论在指导与解释流浪人员的社会救助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政府救助政策的革新,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之中,社会组织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的主要救助力量,可以对救助对象进行专业帮扶、技能培训等救助措施,防止被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再次陷入流浪的生活无着落状态。
2.2.4善治理论
从古至今,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人民都期待自己的政府是“善治政府”,中国古代的孔孟提出“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认证思想;近代思想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马克思提出一切社会成员应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些事例数不胜数,都是表达人民对政府善治的期待。
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治理危机”的概念,善治理论成为政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今,善治理论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是政府在施政过程遵守合法性、法制性、透明性、责任性、廉洁性、公正性等基本准则。
政府要做到善治,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民生问题,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是政府善治的基本要求,当弱势群体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基本生活权利时,政府应该对此进行社会救助,这是善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弱势群体是社会
群体的组成部分,造成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的将弱势群体生成的原因归结于弱势群体的自身原因,很多时候,社会性的原因更为深刻,特别是在社会的改革转型,改革的成功往往是以牺牲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例如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下岗潮”,部分下岗工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途径,生活无着落,为了维持生存沦落为流浪乞讨人员。
善治政府应该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群里,保护弱势群体是善治政府的责任。
社会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一对共存的矛盾,不能仅仅追求效益,而忽略公平,所以说救助社会流浪人员,不是增加政府的成本和负担,而是政府必须坚持的义务。
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能力也是考量善治政府标准的一把标尺,同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政府达到善治的必经之路。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但是政府在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将救助流浪人员看作是对流浪人员的“恩赐”,而这应是流浪乞讨人员享有的权利。
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工作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而是善治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