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开放式教学的概念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放式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表现,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思考和探索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建立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倡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价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1.2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作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基础,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还能对学生的人格、情感、智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规则、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养成。
2. 正文2.1 开放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放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了解开放式教学的概念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激励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开放式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开放式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开放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道德与法治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当前社会风气不佳,青少年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道德观念淡化,法治意识薄弱,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引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过时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正文2.1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开放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不仅提高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开放性的讨论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开放式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1.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网络欺凌、盗窃行为、家庭暴力等,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和讨论。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案例分析或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实地调研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4.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思考:开放式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组织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表达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中通过讨论、辩论、解决问题等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以开放、探究、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教学形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效果的提高等方面探讨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单向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开放式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讨论。
学生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和讨论道德和法治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开放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道德与法治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道德和法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学生们在讨论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动用各种思维技能来解决。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可以提高教育效果。
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讯等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道德的力量。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开放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是我的实践与体会: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式教学中,我尽量减少直接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我会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例如,我会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书籍、影片、图片等,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展开深入的学习。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多方位的表达:在开放式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展示、演讲、绘画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开放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借鉴,鼓励他们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总的来说,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开放式教学下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认为开放式教学是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进步,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开放式教学便是一种倡导自由、创新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运用开放式教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开放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共同探讨问题,相互激发思维,以实现个体差异,激发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开放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启学习之门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讲述、板书等方式传授知识。
而在开放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化。
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PPT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开设小组探究活动在开放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可以通过开设小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在开放式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参与式评价的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书面或口头的反馈,并予以评价。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调整,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和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评价方面探讨开放式教学的应用。
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增加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如文献、案例、视频等,让学生选择能激发兴趣和思考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
这样,学生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课堂任务,如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激发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而促进思维的开拓和扩展。
探究学习也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实验、问题解决等方式,深入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原则。
在教学评价上,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评定,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合作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开放式教学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谈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内容摘要:【关键词】思品教学开放式实践体会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一)增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在生活中开展的品德教育,其主题与素材来源于道德主体当下的生活。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生活是德性发展的动力源泉。
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师生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同样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即使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寻求结合点,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2、空间上舍远求近。
由于思想品德旧教材选的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3、思想上避虚求实。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
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
(二)促进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现代媒体往往把师生关系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或“一条小溪与一杯水”,都只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单向给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
因此我们更欣赏“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
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浅议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
浅议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
它要求教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开放课堂;教学现在的品德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
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笔者认为必须让儿童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回归生活,自主实践,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自主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特征。
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对学习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
因此作为品德教师就要把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要的位置。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1.角色扮演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于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通过这个课本剧展示,学生可以从文中领悟到真正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
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体会更加深刻,从而增强学生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他们的责任感。
2.成功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
学生在战胜困难时,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所有的智慧,去攻破难点。
攻破难点,学生会非常兴奋。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一种成功体验。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轻松学习知识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动画,所以我将音乐、视频、部分文字图片做成了形象生动的ppt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品德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课堂既活泼生动又丰富多彩。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价值观形成《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又要求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道德伦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正确认识、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价值观。
1.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
对于侵权行为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就是非问题展开讨论,梳理案件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侵权行为对当事人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互联网等各种资源,开展主题研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注重引导和交流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是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
4.重视反思和评价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5.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性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的开放性教学很多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回避现实生活,也就是“重说教”“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所学习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
“知”“行”脱节,“说”“做”不一。
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达到知行的统一。
从多年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性评价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
一开放性导课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因此,教师要努力在一节课的开头,就扣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实例导入法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生命力所在,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看到的事实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新课导入时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知行一致的原则。
另外,来自生活中的实例材料可信度高,融入我们所要学习的道理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2.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情境让学生参与,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
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视频展播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习生动活泼,乐在其中,减少疲劳,避免了机械操作,培养了能力,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
3.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对象生活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社会化的人。
这就决定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应该是封闭式的凭书教学,而应该是开放式的,体现其社会性的特征。
从时间上来说.以课堂为中心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来说,是向校内外、家庭和社会辐射;从内容上来说,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和操作实践辐射。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教学过程(一)课堂要向课前开放。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地位。
我们可在上课前几天向学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正式教学时学生则处于相当的起点,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探求之中。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诉说》时,课前可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观看有关圆明园的影片,初步感知所学知识。
课堂内再分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这样使感性和理性知识不断融合,学生学习起来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对有关圆明园相关的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比较扎实(二)课堂要向课后开放。
传统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课内,而现在提倡把问题带到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终身,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明天更美好》,课后可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社会发展变迁的规律,了解周边社会变化的历程,发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时代感、责任感、义务感和社会竞争意识。
(三)课堂要向课外、校外开放。
社会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可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走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的活生生的教材和榜样。
也可以把学生的课堂转移到工厂、商店、街道等地方。
二、创设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社会》教材没有抄写训练和死记硬背的复习练习,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交替出现。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关乎生活的学科,而开放式教学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能够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分析中,思考如何解决,以及背后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开放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扮演着主体的角色,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考自己的答案,培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辩论、讨论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道德意识的培养和法治能力的锻炼,这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他们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交换意见,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
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他们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
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需要。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方式和节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开放式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活跃地参与课堂,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境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与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1. 设计情境化的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情境化的案例,并邀请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条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判断能力。
2. 进行问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
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3.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项目或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践性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指的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的方式。
它通过互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等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和经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开放式教学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的重要体现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实际情况等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尝试,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个性化教育开放式教学也能够进行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
三、开放式讨论开放式教学的形式中也有开放式讨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讨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开放式讨论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思想、意见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社会、法律和道德。
在开放式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会有更丰富的思想和想法,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
四、实践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实践,这种实践体现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实践的紧密结合上。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举办法律知识游戏、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实践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略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
•略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理想的方式?笔者认为,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开放式教学,是我们突破传统束缚,打开教学门扉,使教学融入生活,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思想品德课需要开放式教学(一)是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展,认识领域日益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从专业化、学科封闭走向综合化和学科内、学科间以及与社会生活融合。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任何封闭自己的做法都是笨拙的。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要求教育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更多开放型的人才。
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突破自己,走向开放,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民主、开放的新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新课程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真诚地打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品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无疑,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管是什么学科,其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必须顺应这个潮流,成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三)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制推动的发展,而是内在自主主动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性格思想各异的主体的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放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放性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厌烦情绪。
现在的思品课更加凸显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教学上“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思品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中收获,以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一、注重课前教学的开放性要将课前准备作为教学的必抓环节。
思品课教学,如课前不设计好提纲,组织学生认真通过调查、访问、体验和搜集资料,做好准备,上课时也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不可能组织好主体活动。
只有学生课前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区,有了亲身感受,才能使学生对教材感到真切,才能对道德认识有较深的感悟。
1.查阅相关资料思品学习不同于其它学习科目,要在充分利用好课本的同时,引进相关背景材料,作为文本的有利补充,如社会调查、材料收集、观察走访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搜集相关的信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场地的开放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如教学《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一课,我首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或让学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我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出研究问题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也相应增强。
课前自主预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倮洒小学白成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点。
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开放。
因此我认为,品德课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间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
近两年的课堂实践中,我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颇有收获:一、超越教材牵手生活舞台品德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选择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裁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无疑,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
然而,品德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只有开放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涵着的道理。
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儿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考虑到只凭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只会从理性上有所认识,但一定没有真情实感。
于是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
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
有的说,在做饭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
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自然形成了。
二、走出教室融入自然怀抱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四角教室内的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
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很显然,大自然无疑是最后好的学习天地。
开放性的品德课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地方进行。
如会议室、阅览室、操场、花园甚至是郊外、田野……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
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
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上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
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
这种超越了空间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
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大自然这旋律的舞台。
三、延伸时间沟通课堂内外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
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
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
然而,由于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
所以,我们要灵活地延展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
如在对《春天来了》主题的探究时,我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
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或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
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还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
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课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以外,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
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突破形式激发学习情趣品德课程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
因此,教师要教师应摒弃原来的说教课堂模式,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如教学《我家大团圆》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1)欣赏活动: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可采用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
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等。
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涵着多么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着来年的幸福。
(3)实践活动:课堂上老师带学生踩气球,听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问、调查,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等,都最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活动舞台,深化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
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重塑角色感悟真诚沟通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以新的理念要求自己,重新定位角色,塑造崭新形象,相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一定由此架设。
如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一课,我针对班中前几天有学生到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玩电子游戏是正当有益的活动吗?”有的说玩电子游戏影响学习、视力: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发展思维,更有的说玩电子游戏能帮我们学好电脑,带我们进入21世纪……大家的发言很积极,我也参与其中,发表了个人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最后觉得:在不迷恋的前提下,适当玩一点游戏还是有好处的。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到科学上网?学生一下子兴致很高,有的说上网时间不超过l小时:有的说上网查阅对学习有利的内容;有的说可以查阅增长知识面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起学习、讨论、交流。
最后让学生总结只有科学上网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这样通过师生平等互动,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地形成道德行为的愿望,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六、全面评价挖掘点点晶亮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他们的生活。
学习活动时,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
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
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我尝试构建一种较为全面的、立体的、开放型的评价方式。
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每一点晶亮。
1、参与的状态。
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
可以用“高兴”“一般”“不喜欢”来给自己打分评定。
2、参与的广度。
无论室外还是室内的活动,都应该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
我们特别关注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不同活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以便于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3、参与的时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弹性,其活动时间有长有短。
但无论是一课时的室内活动,还是穿越了整个季节的室外活动,都要保证孩子参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整个活动的三分之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验的完整性,认识的整体性。
4、参与的品质。
进行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能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所以,儿童还要对自己在参与时的品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
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
5、参与的结果。
以上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对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们还对参与的结果进行评价。
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主要有:利用艺术墙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相互欣赏评价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强烈的自信: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便于作量性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
活动教学的天地还很宽广,我们涉足的领地还非常的狭窄。
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这样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上,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向更加深远的方向旋转、迈进,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活动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