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的意思
李贺《示弟》诗词赏析
李贺《示弟》诗词赏析 李贺《示弟》赏析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
清人方扶南说:“此当是以父名晋肃不得举 进士而归。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
首二句点明时间。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 日余”。
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
三、 四句“醁醽今夕酒, 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
弟 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
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 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
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 又不禁悲从中来。
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 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
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 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
“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
意思是 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 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 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
“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 “五木” (一名“五子”) 上的名色, 赌博时, 按名色决定胜负。
“何须问牛马, 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 “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 采)“卢”(胜采)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 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
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 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 “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 然亦有井然者, 须细心寻绎始见。
” ( 《李 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 亦较工稳。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叠词
诗歌专题训练-----叠词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词元稹牛靿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趵趵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⑥官军粮不足。
【注】①吒吒:拟声词,形容喘气声。
②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
③趵趵:牛蹄声。
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
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
⑥遣:让,使得。
1、诗歌五六句中的叠词“簇簇”“月月”“辘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①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②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文淑,是王安石的大妹,受封长安县君;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辽国。
②杯盘,代指酒和菜。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叠词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①【元】马致远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②,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元杂剧《汉宫秋》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一段曲词。
②寒螀:寒蝉,“螀”读作“jiāng”。
3、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叠词的手法,试简析它们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①杳杳②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③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①寒山,生卒年不详,唐贞观时代的诗僧。
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
《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翻译赏析
《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翻译赏析《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翻译赏析《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
其古诗全文如下: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前言】《渔父》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七言律诗。
是诗人《渔父歌》五首的姊妹篇,作者以“南溪老人”来比喻自己,通过写渔父的悠闲垂钓的生活,来暗喻作者自己此时的闲隐生活。
此诗表达出作者淡泊、澄洁的高远情志。
【注释】①溪:同“溪”。
重钓:深水中钓鱼。
②槛:轩廊临水的栏干。
依依,隐约貌。
③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
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④翻:反而。
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⑤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晋书·成都王颖传》:“皇太子,国之储君。
”【翻译】八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
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赏析】张志和是中唐诗人,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林,经常泛舟垂钓,不再理会政事。
这首《渔父》就是写他隐逸生活的代表作。
诗篇在两岸漫天飞舞的芦花中缓缓拉开帷幕,渲染出一派宁静优美安详的环境氛围。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秋高气爽,扁舟垂纶的的老渔父伴着夕阳的余晖划舟而归,晚风悠悠,芦花飘飘,溪水清清,波光粼粼。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临岸系舟,举目远望,翠色怡人,满山的青草绿树像洗染过一样,散发着浓浓的绿意。
白云翩翩然点染在秋日的蓝天上,映照着横在水面上的野艇,更增加了几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然情趣,那是一种委运任化,悠然自得的生命意识。
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
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在李贺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死亡色彩,李贺诗歌中的生死意象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哈姆莱特说“ 生还是死,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的确,生和死,既属于两个极端的对立,生或死,二者只能选其一。
又是同一个系统的统一,生的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终点。
不仅莎士比亚对生死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中国,早就有“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哉?”以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若非生与义这样道德范畴上的选择,人们还是渴望长生不死的。
但是,生存需要理由,例如中国历代君主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就是为了让江山永固,自己永享皇位的尊荣。
假设在千辛万苦却找不到生的理由,感受不到生的眷恋时,人们便将目光和思考的角度投向了淡薄生命,甚至是死的解脱。
李贺就类似这样的人,他缺乏对生的眷恋,更多的是对死的思考,并通过他悲冷语言和奇特想像所构造的鬼魅世界表达出来。
李贺,字长吉,他才华横溢,以奇幻荒诞的思想和鬼魅奇峭的语言自创“长吉体”诗风,在唐朝诗坛,独树一帜。
他仕途不济,因父讳难以步入仕途。
他心比天高,怀匡扶社稷之志,曾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言壮语,抒发抱负。
但命比纸薄,他是没落皇族,生性敏感,体质虚弱,渴望报国,但报国无路。
过早地在仕途蹇滞和病痛煎熬中尝尽了人生的苦涩,使他还未成年,就鬓白如霜。
天妒英才,李贺在他27岁那年,就匆匆离开了让他既眷恋又失望的人世。
正因李贺对这种生命的本能的反应尤为强烈,他在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才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他常常徘徊在生死边缘,时时思索和探讨着生和死的含义,诗中更是处处可见,体现着生和死的意象。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细玩《昌谷集》,舍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
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咏叹”。
他以敏锐犀利的眼光洞察到李贺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生命意识,感知其中的生、死情感。
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贺
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贺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贺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⑴,塘水漻漻虫啧啧⑵。
云根苔藓山上石⑶,冷红泣露娇啼色⑷。
荒畦九月稻叉牙⑸,蛰萤低飞陇径斜⑹。
石脉水流泉滴沙⑺,鬼灯如漆点松花⑻。
【注释】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
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
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苔藓:青苔。
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⑸荒畦:荒芜的田地。
叉牙:参差不齐。
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⑺石脉:石缝。
⑻鬼灯:磷火。
如漆:明亮如漆。
点:一作“照”。
【白话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
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赏析】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
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
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
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
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李贺《官街鼓》
李贺《官街鼓》
官街鼓
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催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讲】
①官街鼓:唐代长安的一种报时用的鼓点。
这首诗以官街鼓引申对无限时空中人生短暂的感叹。
②柏陵:皇帝的陵寝多种柏树,故而亦称柏陵。
飞燕:汉代美女赵飞燕,这里泛指皇帝的嫔妃美女。
③磓碎千年日长白:意谓千年来人事在鼓槌的敲打下发生了无穷
的变化,而太阳依旧不变,宇宙依然如故。
磓(duī):撞击。
孝武:即汉武帝。
秦皇:即秦始皇。
官街鼓本为唐制,汉武帝和秦始皇本来就不可能听到过,而李贺将官街鼓视为永恒时间的象征,字面无理却内涵有理地称“孝武秦皇听不得”,意谓这两位痴心追求长生、追求永恒的帝王终归尘土,而宇宙依然如故。
④翠发:黑发。
“翠”指颜色鲜亮。
芦花色:苍白色。
⑤相将:相随。
【名句】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古诗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翻译赏析
古诗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翻译赏析《官街鼓》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前言】《官街鼓》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
此诗前六句写鼓声朝朝暮暮响不停,催转日月,草木生长、人之老死的正常现象,以及追求长生的秦始皇、汉武帝的老死,讽刺昔日帝王讲神仙、求长生的愚妄。
后四句写人生变化生发,人的头发由黑变白,更言神仙也会老死,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
全诗构思奇巧,语言警拔,笔涉幽冥,意境幽冷,以鼓声之不断喻宇宙之长存、历史之无限,用以对比人生,抒发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注释】官街鼓:长安城大街上的鼓声,用以报时和戒夜。
《旧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据《马周传》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
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隆隆:指鼓声。
转日:指太阳升起。
月出:指月亮上升。
汉城:西汉建都长安,故称长安为“汉城”。
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
这句暗示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什物更换。
柏陵:指帝王陵墓。
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
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香骨:指赵氏的尸骨。
磓: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
日长白:指无尽的白昼。
孝武:汉武帝刘彻。
秦皇:秦始皇嬴政。
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长生的帝王。
从:伴随。
翠发:黑发,指年轻。
芦花色:像芦花般的白发,指年老。
中国:指京都长安。
天上葬神仙:意指求仙者的虚妄。
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
相将:相与,相伴,相随。
【翻译】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
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涉江》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所作的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抒情诗。
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欣赏吧!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译文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
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
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
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兰》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兰宋代: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卜算子·兰》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卜算子·兰》注释见《阳春白雪》卷四。
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卜算子·兰》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潇湘:潇水与湘水的并称,泛指今湖南地区。
②清猿梦里长:想象中的梦境里听猿声长啸。
《水经注》卷三十四,记述巫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句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七言绝句《送魏二》是一首送行诗。
这两句是说,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席上饮得大醉;送友人上船时,秋风萧飒,风雨入舟,引入一片凉意,身凉心亦凉,依依惜别之情,昭然已见。
诗句寓情于景,情景互见,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是作者虚构了一个友人行程中的境界——友人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明月高照,夜不成寐,孤寂之情对月难明,两岸哀鸣的猿声,也会搅扰得他心神不宁,即使入梦,也摆脱不掉愁绪。
留恋之情自见,收余韵不绝之感。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凉意,送友人上船后,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在不尽的愁绪里,听着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赠从弟冽》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中反映了诗人当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和憎恶仕途而又欲罢不能的苦闷。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赠从弟冽唐·李白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译文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1)从弟冽:李冽,李白的堂弟,曾在山东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2)“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
见《伊文子。
大道上》重价:一作“高价”。
(3)“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4)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使。
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
(5)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译文及赏析答案
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译文及赏析答案《念奴娇·春雪咏兰》是由陈子龙所创作的,这首词约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三月,时作者隐居于幽谷。
作者为了寄托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愫以及表达自己内心报国无门的情感而写下这首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念奴娇·春雪咏兰》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念奴娇·春雪咏兰》明代:陈子龙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念奴娇·春雪咏兰》译文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
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
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
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
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
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jué):杜鹃。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
”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念奴娇·春雪咏兰》赏析词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李商隐《赠荷花》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李商隐《赠荷花》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赠荷花》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明里句句都是写花。
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写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赠荷花》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赠荷花》译文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赠荷花》注释不相伦:不相比较。
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
伦:同等,同类。
金盆:铜制的盆。
供注水盥洗之用。
绿荷红菡萏(hàn dàn):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
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
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
卷,卷缩。
舒,伸展。
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
开,开放。
合,合拢。
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
翠:指荷叶。
红:指荷花。
愁杀(shà)人:令人愁苦至极。
《赠荷花》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
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
一旦被慧眼识中。
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
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
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
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
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李珣《渔歌子·荻花秋》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珣《渔歌子·荻花秋》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渔歌子·荻花秋》原文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译文及注释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
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
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⑴渔歌子: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
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
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⑵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⑶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
《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
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⑷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
《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
”⑸垂纶(lún):垂钓。
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⑹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⑺“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
创作背景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
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
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及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及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前言】《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注释】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
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
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shāng):酒器,酒盏。
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
沈:即“沉”。
⑻青鸾(l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
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
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
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翻译】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
寒食李山甫其一翻译
寒食李山甫其一翻译寒食李山甫其一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鉴赏;李山甫,晚唐诗人。
累举不第,落魄有不羁才。
在动荡的时代,李山甫同罗隐等众多晚唐寒士一样,久困科场,仕途渺茫,一腔报国之志无处得张。
发而为诗,多为忧国忧时。
译文;东风虽至,但天气依然寒冷。
雨滴稀疏、落花飘零,楼台莽原如在画中。
但身世飘零的诗人,只身长安一年又一年,虚度年华。
诗人感慨此处不禁痛哭一场。
诗人描绘出美丽的春景,“柳、雨、花、万井楼台”,春天已至,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
解析;诗人又独出心裁,用“三点两点”“十枝五枝”描绘出了春天雨滴的稀稀落落和花儿遍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诗人此举却是在以乐景衬哀情,末句笔峰一转:“每年都是这样,谁人相问?”一语道出诗人想建功立业却不能成的悲痛之情,如此之下,诗人只能独自默默流下眼泪。
而本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莫过于此吧。
此时的诗人,本应为这样的美时美景所感染,却没有这份闲情,联想到自己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空虚,无聊,诗人只能将满腔抱负,随酒化入愁肠。
全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将久郁心间的不快喷薄而发,令人叹息。
扩展资料本诗为七律,对仗工整,押韵和谐,语言朴素直白。
前三联,点面结合,抓住寒食节的时令特点和特色活动,描写了寒食节明媚的春景和欢快的活动场面。
首句,赋予春风,春花以动感,“放荡”“披猖”二词让人看到春风妖娆拂面。
鲜花烂漫绽放,处处一片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日景象。
接下来,颔联分别写了女子荡秋千和男子驰马拾翠,广场斗鸡的热闹场面,年轻的男女自由奔放,释放活力,尽情享受无边春色,为浓浓的春意增添了生机。
颈联,继续描写春日美景;天地之间气候调和,春意浓重;池苑楼台沐浴暖阳,葱郁叠翠。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翻译及赏析《念奴娇·春雪咏兰》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堪称明词压卷杰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春雪咏兰明朝陈子龙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⑴此词以兰自喻人,痛悼抗清志士之牺牲,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⑵“问天”句: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问老天何以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⑶“解佩”句:言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⑷“九畹”引《离骚》句意:“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王逸注:“十二亩曰畹。
”一说,田三十亩曰畹。
见《说文》。
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⑸“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用《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句意。
⑹“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词句似指作者在宏光朝廷中任官时,所伤奏疏均未被采纳。
⑺“洛滨江”句,谓复明有望,鼓舞自己与志同道合者继续奋战。
《念奴娇·春雪咏兰》鉴赏明季爱国志士陈子龙(1608-1647年)字卧子,晚年自号大樽,是著名的诗人与词人。
其诗作以慷慨淋漓、沉雄豪迈传世。
“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沈雄《古今词话》)。
其词作成就更大,曾被谭献誉为明代“第一”(《复堂日记》);但词的风格却“风流婉丽”(《古今词话》)、“绵邈凄恻” (《明词综》引王士祯语),以阴柔之美擅场,同其诗阳刚之风迥异其趣。
《咏牡丹》赏析-《咏牡丹》译文注释及鉴赏
《咏牡丹》赏析-《咏牡丹》译文注释及鉴赏《咏牡丹》是由陈与义所创作的,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牡丹》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咏牡丹》宋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咏牡丹》注释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咏牡丹》赏析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
“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
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
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
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的意思“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释】
孝武:汉武帝刘彻。
秦皇:秦始皇嬴政。
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长生的帝王。
从:伴随。
翠发:黑发,指年轻。
芦花色:像芦花般的白发,指年老。
中国:指京都长安。
天上葬神仙:意指求仙者的虚妄。
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
相将:相与,相伴,相随。
【翻译】
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
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
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只有鼓声与
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天长。
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鉴赏】
第五、六句用对比手法再写鼓声: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而“日长白”——宇宙却永恒存在。
可秦皇汉武再也听不到鼓声了,与永恒的时光比较,他们的生命十分短促可悲。
这里专提“孝武(即汉武帝)秦皇”,是因为这两位皇帝都曾追求长生,然而他们未遂心愿,不免在鼓声中消灭。
值得玩味的是,官街鼓乃唐制,本不关秦汉,“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成自古已有,而且永不消逝,秦皇汉武一度听过,只是诗人不能再听。
可见诗人的用心,并非在讴咏官街鼓本身,而是着眼于这个艺术形象所象征的事物——那永恒的时光、不停的逝去。
七、八两句分咏人生和官街鼓,再一次对比:尽管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
这两句因省略较多,曾引起纷歧的解说。
但仔细玩味,它们是分咏两个对立面。
“君”字是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却不一定是专指二帝。
通过两次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生有限与时间无限的矛盾的不可克服。
诗写到这里,意思似乎已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搁笔,最后两句突发异想:天上的神仙也不免一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
它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长存。
这里仍用对比,却不再用人生与鼓声比,而以神仙与鼓声比:天上神仙已死去几回而隆隆鼓声却始终如一,连世人希羡的神仙寿命
与鼓声比较也是这样短促可悲,那么人生的短促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样,一篇之中总共包含三层意思。
最后神仙难逃一死的想象不但翻空出奇,而且闪烁着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深沉慨叹和真知灼见。
《官街鼓》反复地、淋漓尽致地刻画和渲染生命有限、时光无限的矛盾,有人认为意在批判神仙之说。
这种评价是很局限的。
从诗人李贺生平及其全部诗歌看,他慨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其中应含有“志士惜日短”的成分。
他怀才不遇,眼看生命虚掷,对此特别敏感,特别痛心。
此诗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通过异常活跃的想象,对抽象的时间和报时的鼓点发生联想,巧妙地创造出“官街鼓”这样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赋无形以有形,化无声为有声,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形象的画面,在强烈的审美活动中深深体味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