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练题学生版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题00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古之遗爱也()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00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7衣食所安()8既来之,则安之()003【被】1禹,汤被之矣()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00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2盖亦反其本矣()3本在冀州之南()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6若止印三二本()7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未倒置()9抑本其成败之迹()00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00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3虽不能察,必以情()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6人至察则无鱼()012【乘】1乘犊车,从吏卒()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自京师乘风雪()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0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0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0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0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018【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0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020【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0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8常有大度。

小学生文言文练习题

小学生文言文练习题

1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孟母戒子(《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1)[诵]背诵。

少:小时候。

③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辍:中止。

④諠:因为分心而遗忘。

⑤裂其织:割断她自己织的布。

织:这里指织的布。

⑥戒:警告。

⑦自是:从此。

4螳螂捕蝉(《说苑》)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适用于五六年级)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适用于五六年级)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适用于五六年级)
引言
文言文是中文的古代文字,通过研究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档旨在提供适用于五六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练,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练一:填空题
请根据下面的句子,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完整。

练二:阅读理解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并回答问题。

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诗经·木瓜》
这首诗出自《诗经》,描述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喜欢的人心动却不能表白的心情。

问题:
1. 这首诗出自哪本书?
2. 这首诗是用来描述什么样的心情?
练三:词语解释
请解释下面文言文中的词语意思。

1. 心悦君:表示对某人心生喜悦之情。

2. 枝:树枝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心情动荡不安。

总结
通过以上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推荐初二文言文练习题

推荐初二文言文练习题

推荐初二文言文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练习题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我将推荐一些适合初二学生练习的文言文练习题。

练习题一:阅读理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请根据上述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 此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3. 诗中的“竹杖芒鞋”一词用来形容什么?练习题二:填空题将下列句子改为文言文表达:1. 我每天都早上七点起床。

2.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每天都在看。

3. 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

练习题三:翻译题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吾观自古英雄出少年。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练习题四:改错题请找出下列文言文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1. 余往见聪明之人,皆言其智慧如日中天。

2. 斯人之才,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 马上有人,有人共我砥砺前行。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二学生练习的文言文练习题。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总结:文言文练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填空题、翻译题和改错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不断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推荐的练习题能够对初二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学生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学生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学生版)《咏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儿女..:欣然..:..:俄而差可拟..:因.风起:...:未若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诗句:《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相委.而去.:家君..: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

文言文试题(学生版)

文言文试题(学生版)

文言文试题(学生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文言文练习(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 智意所及. (2) 有若.成人之智(3) 咸莫.能出其理 (4) 太祖欲.知其斤重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1) ① 而刻其水痕所至②曲肱而枕之(3) ①置象大船之上②访之群下 (2) ①太祖欲知其斤重②其一犬坐于前(4) ①称物以载之②可以为师矣3、翻译画线句子: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4、“太祖大悦”的原因是什么?文言文练习(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任末好学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

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喜欢。

⑧易:交换。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②或依林木之下③门徒悦其勤学④暗则缚麻蒿自照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削荆为笔为人谋而不忠乎B、夜则映星月而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则何以成常以净衣易之D、题其衣裳回也不改其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任末一生苦读(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文言文练习(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学生版)

120 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古之遗爱也( )7.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 )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3 被1.禹,汤被之矣(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3.将军身被坚执锐 ( ) 4.被发行吟泽畔(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 3.焉用亡邻以倍郑( )4.每逢佳节倍思亲( )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盖亦反其本矣( )3.本在冀州之南(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 )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 .鄙人不知忌讳。

( )4.孔子鄙其小器( )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 )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 3.虽不能察,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鱼( )10 朝cháo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 )6.期年不听朝( )7..坐南朝北( )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4.是高、曾时为一户( )5.曾益其所不能( )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自京师乘风雪( )4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5.乘鄂渚而反顾兮(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13 诚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4.帝感其诚( )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扶辇下除( )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 7..大礼不辞小让(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10.近者奉辞伐罪( )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 4.樊哙从良坐(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8.欲不可从(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7 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4.思而不学则殆( )18 当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 8.犯法当死(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19 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7..臣之所好者,道也( )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11.道之以政( )12.道义( )20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0.此言得之( )21 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度义而后动( )4.乃曰"吾忘持度" (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7..一夜飞度镜湖月( )8 .常有大度。

易错文言实词与翻译小练(学生版)

易错文言实词与翻译小练(学生版)

易错文言实词与翻译小练(一)1.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译文:2.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译文:3.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译文:4.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译文:5.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译文:6.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译文:7.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译文: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译文: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译文:10.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译文:11.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译文:12.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译文:13.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译文:1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译文:15.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译文:16.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译文:17.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译文:1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译文: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译文:20.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译文:21.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译文:22.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译文:23.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译文:24.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译文:25.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译文:26.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译文:27.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译文:28.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译文:29.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译文:30.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译文:易错易错文言实词与翻译小练(二)31.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译文:32.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假期文言文练习 学生版

假期文言文练习 学生版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昼夜不释.卷()宜善师.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10.请根据选文概括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狂泉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

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

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

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

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国君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

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

8.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独得无恙.()(2)饮毕.便狂()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

10.找出文中表明“众乃欣然”的原因的语句。

11.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

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10.解释加点的字词(1)比.三日立市比.(2)臣有骏马欲.卖之欲.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2.理解文意,从“伯乐还而视之”到“马价十倍”这一现象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①息矣;独下帷绝编,迨②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游:游玩②迨:等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温公尝言尝:(2)患记问不若人患: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0篇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0篇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0篇目录1.班昭续《汉书》2.蔡文姬求情3.炳烛而学4.拷打羊皮定案5.芮伯献马贾祸6.及之而后知7.管仲破厚葬8.董叔攀附权贵9、唐伯虎识术士10.商於子驾豕1 1.魏收改武学文12.申屠敦之鼎13.强弱之辩14、诸葛亮传略15.千轴不如一书16.答苏迈书①17.蒲松龄之妻18.杭世俊喜博19.答李几仲书①20.黄庭坚论书法21.李泰伯改字22.龚遂为渤海太守23 里社祈晴文①24.赞刘谐25.邴原戒酒26、天敌27、曾子杀彘28、幽王击鼓29、许生端方30、王安石待客31、范文正正直32、王安国直言33、海瑞清廉34.陈章侯蔑视显贵者35.杨万里忧国36.黄鲁直敬重苏轼37.苏轼私识范仲淹38.金农为盐商解窘39.张明善讥张士德40.蔡邕听琴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0篇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文言阅读练习(学生版)

文言阅读练习(学生版)

文言阅读练习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受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

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这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

②邯郸:赵国都城。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B.因厚馈遗.子楚遗:遗留,使……留上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这里是“使用”D .亦招致.士 致:招引,使……到来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悬千金其.上 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 其.孰能讥之乎 相如因.持璧却立 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请以千金为.子西游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尊吕不韦为.相国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王)前者争为太子矣B .非有(金)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C .遂以得归(守者吏)D .布(于)咸阳市门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A .①③④B .②④⑥C .①⑤⑥D .②③⑤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一、“氏之子“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以下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氏子的答复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和是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三、“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诲:惟:援:俱:“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屡次,我知道在“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3、答复以下问题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初三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学生版)

初三语文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学生版)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2)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 前人之述备矣
3 薄暮冥冥
4 至若春和景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 下来。
4 拓展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龙井题名记》,回答问题。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 翻译下列句子。
1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 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 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 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 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爱之,吾敬之C. 之乎者也D. 之于彼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诗经》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表达的生活态度。

答案: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情感的生活态度,即不因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过分的悲伤或喜悦。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言文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海高中语文第1-6册文言文练习(学生版)

上海高中语文第1-6册文言文练习(学生版)

高中第1——6册文言练习(一)(高一上)《种树郭橐驼传》 1、文学常识填空:《种树郭橐驼传》作者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 ”。

曾任柳州刺史,又称“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 ⑵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 )⑶而卒.以祸( ) ⑷故病.且怠 ( )⑸名.我固当 ( ) ⑹不害.其长 ( )⑺得养人术. ( ) ⑻且不得暇.( )⑼其本.欲舒 ( ) ⑽去不复顾. ( )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 .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 .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 .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 .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 (连词,即使) B .因.舍其名 (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C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D .既.然已,勿动勿虑 (表时间,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表推论,既然)(二)(高一上)《病梅馆记》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清代浙江仁和(现浙江杭州)人,又名巩祚,字瑟人,号___________。

我国近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欹.为美( )(2)以夭.梅病为业以求钱也( )(3)斫.直( ) (4)明告鬻.梅者( )(5)遏.其生气( ) (6)既泣.之三日( )(7)甘受诟厉.. ( )(8)安.得使予多暇日(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夭.梅病.梅为业B.既泣.之三日C.纵之顺.之D.必复.之全.之 4、解释下列各句瘇加点的“以”字 (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________ (2)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________ (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________ (4)未可明昭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________ 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B.纵之顺之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必复之全之3、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高二文言文训练三(学生版)

高二文言文训练三(学生版)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文言文(学生版)

文言文(学生版)

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对此阅读命题人:陈红审题人:陈红班级:姓名七上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④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彘(zhì):猪。

②适:往。

③特:只不过。

④待:依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B.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C.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D.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太丘舍去舍:舍弃C.特与婴儿戏耳戏:开玩笑D.妻止之曰止:停止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交代朋友失约,陈太丘先行的具体情况,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B.甲文“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元方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C.乙文说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D.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是以记叙为主,同时兼有抒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突破训练(整理不易请君珍惜)一,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

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六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杜暹(xiān),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负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

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代指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暹孝顺友爱。

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7·厦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82270209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

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

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

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寂未谓然。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

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

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

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

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

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

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

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

帝遣裴寂、萧瑀讯状。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