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幼儿教师招聘健康和社会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
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
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
1、审美感知目标
2、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1、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2、能体验作品的线条、形状、颜色、质地;
3、能产生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表达这种感觉;
4、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品)
3、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在操作层面上的一些方法
1、作品临摹法;
2、情境观察法;
3、语言描述法;
4、联想迁移法
5、游戏练习法。

@@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
一、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范围:1、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
2、掌握知识的动机;
3、想象的动机
方法:1、语言讨论是一种基本的刺激儿童思考的方式;
2、亲身体验:县城参观、询问、调查。

3、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做尝试、实验和研究;
4、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从生活中挖掘题材
知道绘画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出发。

2、从他们觉得惊异、好奇,行为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3、从看到的时间、听到的故事出发
三、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
四、培育生动的构想
五、绘画的评价
1、讨论非具象的画;
2、讨论具象画;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个阶段的指导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1、给儿童提供和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2、在游戏和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
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1、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引导儿童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三制作和装饰阶段的指导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儿童的手的动作的灵活性;
3、指导儿童将临摹、仿制和独创相结合;
4、引导儿童将手工制作和绘画相结合;
5、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感性体验和理性体验指导相结合;
二、形象直观和抽象概括相结合;
三、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四、提高美术基本素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幼儿园绘画的活动设计
绘画活动类型:物体画、情节画、图案装饰画
@幼儿园手工的活动设计
手工活动类型:泥工;纸工;废旧材料制作。

手工活动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材料要丰富和多变;
2、材料能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3、材料的陈列应具有开放性。

@@幼儿园美术具有的活动组织
一、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名称、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材料的准备、讲评要点
2、技能和工具材料的准备
3、安排幼儿的座位。

二、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三、活动的记录。

社会部分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1、对家庭、幼儿园、家乡、祖国有归属感、亲切感
2、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3、对人友好,懂得同情、分享、合作、互助;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5、对周围社会生活持关心、参和的态度。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1、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2、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3、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负责的
意思;
4、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

二、交往和人际关系
1、培养幼儿关系、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态度
2、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知道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和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和人友好相处;
4、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三、社会环境。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过程的组织实施首先要体现教育目的的培养目
标,并且围绕培养目标制定每种活动明确、具体的目标。

2、活动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要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
在各种活动中和人交往。

在贯彻活动性原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
(2)、要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
(3)、激发儿童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

3、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中,教师既要对儿童进行社会人士观念和社会规则的教育,提高社会认识和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结合起来,是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
(2)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3)教育儿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教师要以身作则
4、强化性原则
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2)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18)
(3)强化的及时性。

5、一致性原则
要注意:(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高度一致
(2)幼儿园内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
(3)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统一。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伟人和英雄模范人物、教师本人、同龄人
2、角色扮演法: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的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
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创设的教育情景为儿童所熟悉和喜爱,让儿童承担的角色必须为儿童所认知和理解;
第二,角色扮演要有针对性。

第三,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儿童自主地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教师只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去分配和导演角色。

第四,儿童扮演的角色应以正面角色为主,在反面角色的扮演中切忌让几个儿童经常扮演反面角色。

第五,教育者尽量和儿童平等地去扮演角色
第六,情节要简单,内容要短小,活泼,对话、动作要多。

3、移情训练法:是指教师和家长通过儿童现实生活事件或通过讲故事、续编故
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考虑问题,是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和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者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儿童才能移情;
第二,移情训练要通过换位,让儿童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第三,要不断变化移情对象的身份,以训练他们对各种不同人物的移情,扩大移情的对象;
第四,移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理解和共鸣,但不能指停留在对情况的理解和分享上。

第五,教育者要和儿童一起进行训练,不能成为局外人。

第六,移情训练法只有和角色扮演法、行为练习法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价值澄清法:基本内容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同时每人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行事。

价值观尽管是个人的、相对的,但有理智的人类应该有能力学会运用“评价过程”进行价值澄清,从而形成个人稳定的价值观。

5、价值表决法:是指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

6价值排队法:是指让儿童以三四种事物为对象,根据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为其排名次,说,排列的原因。

7、自我展示法:是指家长或老师给儿童创造条件和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孩子把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讲出来给大家庭。

(19)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主要类型
(一)学前幼儿自我教育活动
(二)学前幼儿人际交往活动(突出“交往”的互动性、交往对象的多元化)(三)学前幼儿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活动;
(四)学前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幼儿如何学习做人
第一,认识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需要经历系列的社会化过程。

第二,人所处的环境必然存在某种文化传统,引导幼儿接纳、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是重要的任务。

第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完善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教育。

@怎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1、为儿童创设和同伴交往的机会;
2、促进儿童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
3、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发展;
4、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1)行为训练法(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观察、模仿、强化。

(2)认知训练法
(3)情感训练法(三个步骤:移情、情感体验、情感追忆。


@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个体的人寻求并企图保持和另一个人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的类型
A类型:回避型;
B类型:安全性;
C类型:反抗型。

@依恋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2岁):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第四阶段(2岁以后):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幼儿社会性发展则又是幼儿品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同事幼儿品德也是其社会性水平的标志。

@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概念
是指个体在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以观点采择能力为中心的觉察、推断、评价等能力。

@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作用
1、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是其良好社会行为发生的至关重要的认知前提;
2、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适用能力,促进积极的社会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

3、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期是接
受社会化的敏感期,也是最佳期)
@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特点
1、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和年龄特点;
2、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特点
同一年龄阶段的男、女幼儿在社会认知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更突出的表现出差异性和非同步性。

3、具有“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自我中心”是幼儿的心理特点)
4、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目标
一、目标内容(觉察能力、推断能力、评价能力、观点采择能力)
二、策略方法(认知系统方面、动力系统方面、)
三、情境训练(榜样示范、创设环境、情境联系)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维斯伯乐和1972年提出的,用
来指和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

主要包括:合作,助人、分享、安慰等主要类型。

@什么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是有意伤害别人切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到哪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打、抓、撞、骂、责备、威胁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一是起因有争夺空间和物品向具有社会意义事件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变化;
二是类型由工具性攻击想敌意性攻击变化;
三是表现方式有身体攻击想言语攻击变化;
四是攻击同性别同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和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教师和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3)学前儿童个体和攻击性行为
(4)大众传媒和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自我的含义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我国学者从知、请、意这一角度出发,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
2、幼儿前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
3、幼儿期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1)家庭环境:
家庭物质条件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有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
(3)社区环境
(4)大众传媒
二、幼儿自身的因素
1、气质对社会化的影响
(1)气质影响幼儿的社会认知
(2)气质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
2、认知水平对社会化的影响
3、参和积极性对社会化的影响
三、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详细见213,重点复习)
1、活动名称的设计
2、活动目标的设计
(1)活动目标的内容(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能力;
知识)
(2)设计活动目标的要求:
目标的内容英爱包括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
目标的要求难度适中
目标表述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的表述方式要统一
目标的数量适中。

3、活动准备的设计:
(1)教师的准备
物质的准备(各种教具、玩具等)
环境创设的准备(座位的摆放、环境布置、情境表演、角色的扮演等)(2)幼儿的准备
知识的准备(事先参观、事先学习等)
物质准备(要求幼儿从家带一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材料)
心理准备
4、活动过程的设计
(1)、活动开始(设疑开始、图示开始、故事开始、情境表演、游戏开始)(2)基本部分:
重点:*一多种形式让幼儿参和活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成为主角*最终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基本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
(3)结束部分
5、活动延伸
健康教育部分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1、幼儿身体健康教育
(1)体育锻炼;
(2)生活卫生习惯(第一,生活自理习惯;第二,良好的作息习惯;第三,情节卫生习惯;第四,学习卫生习惯;第五,关心周围环境卫生的习惯。

)、(3)、饮食习惯(第一,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第二,认识常见食物,平衡和合理膳食;第三,进餐习惯良好。


(4)安全自护(234)
2、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意义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第一,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第二,幼儿健康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上述总目标体相连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第一,身心和谐;
第二,保护和锻炼并重;
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各年龄幼儿的具体健康教育目标见236)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任务
1、保障幼儿身体的良好发育;
2、促进幼儿智力的良好发育;
3、增强幼儿情绪的良好适应。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
1、游戏;动作和行为练习;2讨论;(提问和回答,小组讨论,报告。

)3表演;4示范;5参观、访问。

6实验7多媒体教育;8感知体验。

@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家长重知识技能轻自理能力的培养
(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
(2)幼儿自理意识弱
(3)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弱。

2、部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破有偏差
(1)忽视生活活动中蕴含的教育因素
(2)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1、恰当的教育方法
(1)实践操作,感知体验法;
(2)游戏法;
(3)情境表演法。

2多样的教育形式
(1)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2)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3)集体健康行为指导和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4)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相结合
3、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1)丰富家长健康教育知识;
(2)开展亲子同乐活动;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