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言、思维与实在之三元关系——建构论和实在论之本体论观融合

合集下载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本体论

本体论

•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门以“存在之作为存在”为对 象的学科区别于其他科学之处就在于它的普遍性, 具体表现在:
• 1、他以全部存在为对象,而其他科学只研究特殊 事物。
• 2、其他科学不关涉存在的本质,只是从各存在物 出发去研究被其当作对象的那个种的属性
• 3、其他科学不讨论其对象的那个种是否存在,而 所有这些均属于存在论的范围。
• 存在论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确立存在性的构成、 实在的存在方式、本质属性及其根本原则。存在 的各种含义“都指向一个中心点”,即本体
是(存在)的四种意义
其实“存在”一词是中国人用汉语把英文“IS”一词翻 译过来的,这一翻译其实首先就会碰到困难,有人翻译 成“存在”,有人翻译成“是”,有人翻译成“有” 在语言逻辑中通常将其翻译成“是(存在)”,它分为 以 下四种意思: A、存在。God is ,或上帝存在 B、等同。他的太太是西施。启明星是长庚星 C、类属关系。太阳是恒星,金星是行星 D、本体/属性关系。 太阳是明亮的
“存在”表示命题函项的可满足性,即是否有适 当 的个体使得该命题函项为真或者为假
摩尔 直接通过概念分析来驳斥本体论证明
有些天鹅是白的(有些天鹅存在) 这是一只天鹅,而且它是白的
二、肯定(是)
代表人物:皮尔斯
指称重言式:这个房子存在着 当一个语句涉及一个它所述说的事物,并且它本身暗含该 事物的存在,以至动词”存在“并未给该事物增添什么新内 容
“存在”本质上是命题函项的一个谓词 ----- 罗素《逻辑和知识》
“存在”是命题函项的一个性质,它实际上起量词 作用,化归为存在量词∃
金山存在
命题函项是个带空位的表达式,一般形式 F(.....),相当于一个简单谓词或复合谓词
(∃x)(x是山并且x是由金子构成的)

何自然等.语用三论 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

何自然等.语用三论 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

何自然等.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语用三论语用三论是语言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它主要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具体来说,语用三论包括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谈话效果三个要素。

其中,语言形式指的是语言的形式结构,即语言的音、形、义等方面;语言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字义、词义、句义等方面;谈话效果则是指语言使用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例如,当我们使用一句话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这句话的形式和意义,还要考虑这句话的谈话效果,例如它所表达的情感、目的和意图等。

关联论关联论是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语篇关联和信息传递。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前一句话来理解后一句话,这就是语篇中的关联。

而关联论研究的就是这种关联的类型、方式和影响。

例如,我们经常使用上下文来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而上下文就是一种语篇关联方式。

顺应论顺应论是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顺应和协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心理和语境等,以及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

而顺应论就是研究如何在语言交际中进行顺应和协调。

例如,我们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就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便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模因论模因论是一种文化学理论,它主要研究文化传承中的文化编码以及文化编码的演化和转移。

具体来说,模因论认为文化就像是一种信息模式,它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传承给后代。

而模因则是一种文化编码,它可以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被传承、演化和转移。

例如,我们经常会接受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教育,这些规范和伦理就是一种模因,在文化传承中得以演化和传承。

总之,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和模因论都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理论,它们揭示了语言和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演化过程,对我们深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本体论研究

本体论研究

关于本体论的研究一,定义1,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定义。

哲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其说如下: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以及“是”之成为一和善。

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

(见中文本贺麟,王安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189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由此而可以看出在沃尔夫的定义中,本体论最初是西哲史上的一种形态。

2,百科全书上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全部引述如下:本体论:关于“是”本身,即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和研究,这个术语直到17世纪时才首次拼造出来,然而本体论痛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所界定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是同义的,由于后来形而上学也包括其他的研究,例如,哲学的宇宙论和心理学,本体论就毋宁指对“是”的研究了,本体论在近代哲学中成为显学,是由于德国理性主义者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依他的看法,本体论是走向关于诸是者之本质的必然真理的演绎的学说,然而,他的伟大的后继者康德却对作为演绎体系的本体论,以及作为对上帝的必然存在(当做最高最完善的“是”)所作的本体论证明作了有重大影响的拒斥,由于20世纪队形而上学的革新,本体论火本体论的思想又变得重要起来,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中,其中包括了马丁·海德格尔。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则认为,“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定性的学说。

”又说:“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还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跟论’”等等。

在我国哲学界,还有许多关于本体论的说法,它们大体都可包括在我们上面所引到的几条说法中。

而且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本体论的说法比之沃尔夫关于对本体论的定义更为被大众接受。

“究天人之际”--

“究天人之际”--

“究天人之际”??关于《“究天人之际”??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究天人之际”??作者:未知内容提要上古时代“巫史同源”,天人相与的大主题,即是史家的份内事;本体论上的探讨,虽朴拙,但坚守之。

文字盛世后,一是史以文存,“文史不分”;二是经学独尊,史附于经。

受此两股变动之冲击,史学日渐把守不住本体论上的向度――先是让“天人之事”陷入汉唐谶纬神学之股掌,后又转手令其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

迄至近世,史学“科学化”急流勇进,但偏好“阶级关系”之时代倾向,又让史学诸家讳言天人。

相反,受近现代“人本主义”激变的史学思潮,重人轻天,终让“天人和合”之史学本体论传统,卒成绝响。

故此,21世纪的“大众化”史学,基于“人性论”层面上的已有成就,重建宇宙本体论,它既要引入科学的“天命观”,和合天人;又要培育起基层民众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历史学的现代发展;更要“送史下乡”,启蒙乡村,合理改写中国民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史学天人关系宇宙本体论人性论??〔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1-0132-05?おお?21世纪以来,中国史界已在“补课”和“超越”两点上――补“实证史学”之不足,超越西方史论――达成发展共识。

(周祥林:《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趋势――“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侧记》,《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但取长补短也好,后来居上也罢,源头未清,则流绪何堪!相反,基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生发原型、初始学性及其“元问题”和问学本旨的历代衍变,逐一检讨史学本体论的建构流变史,进而拷问并重整史学“现代化”的本体论根基,当属关键。

??一、天人相与:“巫史同源”的古风及其意义??近世以降,学者论及中国“史原”,皆已关注“巫史同源”的原始习俗。

例如,梁启超先生要将三代时期列为中国学术的“胚胎时代”,证据就是说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一切的道德法律和制度学艺,而其学术特点,“全在天人相与之际,而枢纽于两者之间者,则祝与史皆有力也。

老三论新三论

老三论新三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导言关于本课程的性质、教材和参考书目性质:语言学理论的入门课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等著《语言学纲要》参考书: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是什么人类学家: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形式。

哲学家:语言是人类经验的工具。

文学家: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创作的手段。

外语教师:语言是一种技能。

语言学家的观点(1)洪堡特(1767—1835,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其语言理论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

(2)斯坦达尔(1823—1899):语言是“对意识到的内部的、心理的和精神的运动、状态和关系的表达”。

(3)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语言是什么? 我们的定义: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本质特征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社会特征上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种古老的文字: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甲骨文、玛雅文字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2、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已查明的语言或者方言5500余种;一般确认的独立的语言2790余种;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有13个:汉、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印地、日本、印尼、徳、孟加拉、葡萄牙、意大利;数以千计的语言使用的人口愈来愈少。

参考书目: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安德鲁·多尔比(AdrewDalby)《处于险境中的语言:语言的丧失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3、语言学的定义: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探求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
本体论语言哲学是探究世界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主要探讨语言的本质,如对语法的研究、词源的探讨等。

在哲学本体论阶段,西方哲学主要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与之相对,语言研究则集中于谈论语言的本质。

20世纪的现代哲学由古代哲学的自然本体论以及近代哲学的思维本体论(认知论)转变为语言本体论,语言哲学也由此取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神圣地位。

在方法论上,由康德、黑格尔时代的泛逻辑主义,转变为伏尔泰、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索绪尔、萨丕尔、列维-施特劳斯、伽达默尔等人所代表的不同流派的泛语言主义。

总的来说,本体论语言哲学是一种关注语言本质的哲学理论,它对语言研究和哲学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讲文学本体论

第一讲文学本体论

引论一、感性思考:1、你认为文学是什么?2、你认为文学是怎么产生的?3、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吗?你是怎么选择作品的?4、在你读过的作品中有没有一部作品使你至今难忘?5、你如何看待作家?你认为作家与现实世界有无关系?有你最喜欢的作家吗?…………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文学本体论★文学起源★文学发展★文学的本质及其定义2、文学形态论★文本层次论★作品体裁论及其审美特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作品类型论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及其审美特征★文学形象论,如典型、意象、意境等3、文学创作论★作家论及文学创作基本原理4、文学接受论★文学传播★文学欣赏★文学批评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1912——)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评传统》建立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系: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艾氏坐标提出了作品研究的四要素,根据作品与其他三者的不同结合形成了不同研究内容,艾氏理论对人们理解文学和研究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批评→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文学史学补充:区分狭义文艺学、广义文艺学,此处是狭义文艺学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关系密切,它通过对诸多文学现象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

它力图指导、制约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研究,而它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文学现象的启迪与支持。

(学生记)第一章文学本体论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来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所谓的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从文学理论学习的角度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只有通过各种文学观的比较方可见出。

第一节文学观念与文学起源一、文学观念从历史上看,人们对“什么是文学”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

马克思主义 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 本体论

第二讲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009-10学年(2周)一、西方非马哲学本体论简介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三、三位西方实在论哲学家架起中西哲学相互融通之桥四、中国哲学(老子、易学)对本体论问题的解决五、人类新哲学本体论建设任务哲学史上的实在论,所研究的实在不限于物质实在。

可以把包括精神现象以及思想过程的一切存在及过程都包括进来。

我们讲哲学从本体论入手,一,因为本体论在大哲学体系的三个角中是基础性,前提性的。

二,我们的马哲教科书都是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开始讲起。

三,西方哲学中最难懂的内容是对于本体的认识。

不涉及本体论内容,到头来学到的只是一些哲学的皮毛。

一、西方非马哲学本体论简介◎(一)概念。

“形而上学”、“本体论”、“实在论”概念及其关系形而上学metaphysics。

这一概念起源于公元前70年的罗马,希腊漫游哲学家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在亚里士多德逝世300年后编纂他的著作时,把他归为“第一哲学”的论著放在了物理学论著之后,叫“meta (ta) physica”, or “following (the) Physics”,后来简化成Metaphysics,“meta”既有“后”的意思,又有“超”的意思,更由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内容使这个词渐渐地明确地有了“超越可感觉经验实在的内容”这样一种内涵。

《易传》之《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本体论。

关于存在的学问。

哲学本体论与其他涉及人类存在的学问不同,它要涉及存在的最初本源(存在的第一因)、存在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和状态(怎样存在)。

对本源的研究,回答从无到有的问题,谁是第一性的。

对本质的研究,回答神或自然、物质或精神、一元或多元的问题;对存在状态的研究,回答变与常、运动与静止、潜在与实现、联系与孤立等问题。

终极实在和我们经验的存在的关系是无限与其中的有限、源与流、渗透与体现的关系。

本体论揭示的存在的本质和状态,反映或概括的是我们经验性存在中最一般的共性和规律性。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初探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初探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初探作者:于颖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34期摘要: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语言的核心素养显得尤為重要。

那么什么是“语言的核心素养”呢?事实上,语言的学习的核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语言教学的两大方面,相信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对“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初中语文中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出具有切实可行性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言教学;语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效。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学科,学习语文,本身也就是在研究语言,只不过研究的角度、方式、层次会因为语文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而呈现出差异。

语文教学常常要讲求语感,强调应用性,防止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当做是死板的记忆。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完成学生语言的构建和应用呢?本文将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把握语言细节语言的构建包含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语感的构建。

在中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构建能力,教师要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

语言本身是微妙的,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就能传递不同的效果,同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也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只有把握了语文中语言的这种微妙的变化关系,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具有语言核心素养。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言细节的把握与实际文章进行联系,通过课本上的文字细节去弥补学生能力上的漏洞,进而提升语感,增强语言体会能力。

例如在品读陶渊明的《饮酒》这首诗时,对于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帮助学生培养鉴赏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分析一些经典的用词,鼓励学生思考和体会。

例如“悠然”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见”字又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这样的练字在古诗词中所见较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等等,总之,通过推敲细节提升学生文字品鉴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高效的作用。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
论”
凌玉建
【期刊名称】《美育学刊》
【年(卷),期】2024(15)3
【摘要】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

“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形态。

考察“本体”和“本体论”概念的意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哲学、艺术学、美学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使用状况,我们会发现,只有一个本体论,即哲学“本体论”。

平时司空见惯的诸如“艺术学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等说法,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

它们如果不是泛化式的误用或蒯因式的“本体论承诺”——这两者和本体论其实都是偏离的——那指向的就是特定学科领域中隐含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凌玉建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4;J601
【相关文献】
1.比较艺术学视域下绘画与音乐跨门类转换的本体论基础——苏珊·朗格艺术幻象
论对当下艺术学研究的启示2.拓进中的回望:美学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与终极形态——兼论“本体论美学”向“存在论美学”的转型3.希望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一种
比较性的研究——评布洛赫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重建4.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
主义哲学的基础——对王金福同志《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一文的驳议5.从实践本体论到社会关系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

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

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一元结构一元结构”一词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创造的。

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E.H.海克尔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

他把基于物种保存原则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作一元论,并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一书,还创立了“一元论者协会”。

一元论有两大类: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通俗地说,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二元结构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

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

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

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卡尔,最终还是倒向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三元结构由黎鸣所创,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

三元论思想与老子的道家思想有直接的渊源关联,他通过汲取《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思想,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

但他与科学主义学派相类似,极端排斥其它学术思想,特别是排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国学,从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国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4—2 8
作者简介 : 潘文国( 1 9 4 4一) , 男, 浙江宁海人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对 外 汉 语 学 院 教授 、 博 士 生导 师 , 中 国英 汉 语 比较 研 究 会 会 长 , 主 要 从 事 哲 学语
言学 、 汉 语 对 比与 翻 译 等 的 研 究 。
会去 问 “ 语 言是 什么 ” 的 问题 , 而 哲 学语 言 学要 探 讨 的第一 个 问题 就 是 “ 语 言是 什 么 ” 。这 就 是 语 言 哲学 与哲学语 言 学最 明显 的和根 本 的区别 。 那么, 从 一般 语 言学 角度 与哲 学 语 言 学 角度 研 究索 绪 尔 的 区别 在 哪 里 呢? 基 于 一 般 语 言 学 角 度 的研 究 , 主要 针对 索 绪 尔 关 于语 言 和 语 言研 究 的具体 观 点和概 念 进 行探 讨 , 例如 什 么 是语 言 和言语 、 索 绪 尔 对 语 言 和 言语 的定 义 是 否 明确 、 为什么说 任 意性是 语 言 学第 一 原 则 、 任 意 性 与理 据性关 系 如何 、 为 什 么 说 语 言是 线 性 的 、 语 言有 没有非 线 性 成 分 ?等 等 。这 些 研 究 当 然 是 有 意 义的 , 但 不是哲 学 语 言 学 特别 关 心 的。哲 学语 言 学所关 心 的是这些 具 体 观 点背 后 的东 西 , 诸 如 索 绪尔立 论 的依据 和 出发 点 , 他 为 什 么要 从 这 样 的 角度来研 究语 言 , 他 心 目中的 语 言学 应 该 是 什 么 形态 , 索 绪尔 的语 言 思 想 对后 人 有 什 么启 示 ? 等
他, 研究 他 , 其 意 义和价 值 究竟何 在 呢 ?

三论学名词解释

三论学名词解释

三论学名词解释三论学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流派,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

在三论学中,论者主张通过辨别研究的三方面来探索问题的本质,这三方面分别是:1.东西方关系论,2. 主体与客体关系论,3. 实践与认识关系论。

东西方关系论是三论学中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对立。

这一论证方法主张通过对比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出两种文化的内在结构和逻辑。

东方文化注重内在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西方文化则注重外在的分离与竞争,强调人与自然的征服与支配。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融合。

主体与客体关系论是三论学中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证方法主张人是世界的主体,世界是人的客体。

人通过实践与认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主体在和客体之间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

而客体是对主体进行作用的对象,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

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通过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人与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

实践与认识关系论是三论学中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这一论证方法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通过实践,人可以直接接触和感知世界,从而产生和积累认识。

而认识则是对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

实践和认识相互促进和作用,构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通过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动态发展规律。

总之,三论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通过对东西方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和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研究,揭示出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它强调辩证思维和综合思维,主张通过对比研究和实践认识的相互促进,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罗素 本体论 语言学

罗素 本体论 语言学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是 20 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哲学、数学和逻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的本体论观点与他的逻辑原子主义密切相关。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世界可以被分析成最基本的元素或“原子事实”,这些事实是不可再分割的、独立存在的实体。

罗素试图通过将本体论建立在这种原子事实的基础上,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何物存在、何物可知等。

罗素在语言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导致了他对语言的分析和哲学语法的研究。

他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意义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来理解,并且语言和实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总的来说,罗素的本体论和语言学观点是紧密相关的,他试图通过对语言和逻辑的深入分析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哲学和逻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继续在这些领域引发着讨论和研究。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

国学丛刊序作者:王国维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

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

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

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学之义广矣。

古人所谓学,兼知行言之。

今专以知言,则学有三大类:曰科学也,史学也,文学也。

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至出入二者间,而兼有玩物适情之效者,谓之文学。

然各科学,有各科学之沿革。

而史学又有史学之科学。

如刘知幾《史通》之类。

若夫文学,则有文学之学如《文心雕龙》之类。

焉,有文学之史如各史文苑传。

焉。

而科学、史学之杰作,亦即文学之杰作。

故三者非斠然有疆界,而学术之蕃变,书籍之浩瀚,得以此三者括之焉。

凡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此科学之所有事也。

而欲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者,不可不知事物道理之所以存在之由、与其变迁之故,此史学之所有事也。

若夫知识、道理之不能表以议论,而但可表以情感者,与夫不能求诸实地,而但可求诸想象者,此则文学之所有事。

古今东西之为学,均不能出此三者。

惟一国之民,性质有所毗,境遇有所限,故或长于此学而短于彼学。

承学之子,资力有偏颇,岁月有涯涘,故不能不主此学,而从彼学。

且于一学之中,又择其一部而从事焉。

此不独治一学当如是,自学问之性质言之,亦固宜然。

然为一学,无不有待于一切他学,亦无不有造于一切他学。

故是丹而非素,主入而奴出,昔之学者或有之,今日之真知学、真为学者,可信其无是也。

夫然,故吾所谓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之说,可得而详焉。

何以言学无新旧也?夫天下之事物,自科学上观之与自史学上观之,其立论各不同。

自科学上观之,则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

凡吾智之不能通而吾心之所不能安者,虽圣贤言之有所不信焉。

虽圣贤行之有所不慊焉。

何则圣贤所以别真伪也,真伪非由圣贤出也。

所以明是非也,是非非由圣贤立也。

自史学上观之,则不独事理之真与是者,足资研究而已,即今日所视为不真之学说,不是之制度风俗,必有所以成立之由,与其所以适于一时之故。

语言本体论概述

语言本体论概述

语言本体论概述语言本体论概述一、语言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从两个方面来定义语言,一是从社会功能方面来说,即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

语言通常被当作人们交际的工具,并以此为社会服务。

一是从内部结构来说,就语言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二、本体论现代汉语词典:本体指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本体又译为实体,是表明万物的本原、基础、本质、原因和终极性质的范畴。

“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所探讨的是事物(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本原和本性的存在方式、生成运演及其本质意义的终极存在问题。

语言本体论:我的理解是,从语言文论而不是语言哲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本体论,是指在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为本体,并坚持文学是语言的建构、语言是文学的本质的一系列文艺理论,它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现象学的解释学传统。

西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真正为其奠基的是逻辑实证主义。

弗雷格的意义与指称的关系研究,开辟了语言论转向的先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则将其推向深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自组织系统为确定语言的可能世界完成了历史性的理论创造。

语言哲学代表有奥斯汀,洪堡,乔姆斯基等。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宇宙—作家—作品—读者从作品的外部研究(一种是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中探索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一种认为文学主要是创作者个人的产品,于是便断定文学研究主要地必须从考察作者的生平和心理着手;还有一种主要从人类精神中的集体创造活动如思想史、神学史和其他的艺术中,探索文学的起因;还有一种要以“时代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知识界气氛或舆论“环境”以及从其他艺术的特质中抽取出来的一元性力量来解释文学——韦勒克、沃伦,P66)→作品内部研究,文学学→文学科学,内容(或材料)→形式,从作者→作品→读者三,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他提出的新观念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系统;探索其内部结构。

知识创造视野中的三元交互学习

知识创造视野中的三元交互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总136期
. 25 .
经 【理论 纬】知识创造视野中的三元交互学习
上的“客体”)是指被主体的动机活动指向的事物, 既可以是确定的东西(物质),也可以是不具体或完 全无形的东西(如一个共同的想法),用以满足在活 动中共享操作和转换。中介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工 具(包括材料工具以及精神工具,如文化、思维方 式和语言等)组成,其中计算机被认为是重要的中 介工具。活动系统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 的。活动的实质是转变对象进入到一个对现存状态 的激励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预期或非预期的产品 的过程。活动理论为三元交互学习的协作活动提供 了理论基础,奠定了三元交互学习的活动模型。
2.如何兴起:社会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双重支持 近年来,西方兴起了对知识创造学习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欧洲第六框架计划支持下的“知识实践实验室” (Knowledge-Practices Laboratory, 简 称 “KP-Lab” 项目),创生出三元交互学习理论和方法。三元交 互学习的兴起吸收了社会理论的优秀成果,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活动理论和符号理论;同时,信息技 术的发展为三元交互学习的实践提供了可能。 (1)三元交互学习的活动模型受活动理论的深 刻影响 三元交互学习活动可以用模型直观呈现,其结 构大致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一是学习的主 体,既包括个人主体,也包括社会主体;二是学习 的共享人造物,其实质是具有能动性的客体;三是 与主体和共享人造物相互作用的媒介环境。三元交 互学习的活动模型深受活动理论的影响。活动理论 (Activity Theory)关注对人类活动和工作实践的理 解,认为活动由主体、对象和中介三部分组成,为 描述和分析协作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框架。其中,主 体是指从事活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对象(即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