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
(4)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与界限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与界限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礼物之一,它们紧密相连却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限制。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
通过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传递给他人。
言语的表达不仅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还能表达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思维通过语言得以外化,从而能够被他人理解和共享。
然而,语言也有其局限性。
语言的表达方式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词汇选择可能导致交流误解甚至争论。
此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限,有些思维内容无法通过语言完全传达出来。
比如,某些情感和体验往往难以言表,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
二、思维的独立性思维是个体内部的活动,是我们对周围世界所进行的认知和思考。
它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体现,不完全受语言的制约。
思维能够进行自由联想,创造性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它是我们独特的能力,与语言无关。
思维的独立性也表现在语言的欠缺时。
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境下,我们仍能进行思维活动。
比如,在做梦或者演绎某种场景时,我们可以想象、构思和推理。
思维是我们的“内心对话”,是我们独自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三、语言与思维的交互作用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影响。
首先,语言可以影响思维的方式和内容。
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词汇能够塑造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比如,一些语言中对时间的描述非常具体,而另一些语言则更注重描述动作的顺序。
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对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思考方式产生影响。
其次,思维也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维观念的更新,语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新的概念和观点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思维创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总之,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和交流的媒介,而思维则决定了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表达能力。
四、语言与思维的界限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界限。
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思维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维则是人类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辩证关系。
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将内心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外在的声音或文字。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他人,获取他人的反馈和理解。
正是通过语言的帮助,思维才能够被更加准确地传达和理解。
同时,思维也是语言的基础。
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思维形式的语言为基础展开的。
人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分析能力都是依赖于语言的。
没有语言作为思维的媒介,人们的思维活动将无法进行。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源泉。
此外,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推动思维的进步。
通过语言的表达,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入。
反过来,思维的发展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
随着思维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从而需要用更精确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然而,语言和思维之间并非简单的单向关系,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语言的局限性和思维的广度之间存在差异。
思维是开放的、多维的,能够涵盖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而语言则是有限的、具体的,只能用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表达。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尤为明显,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和误解。
此外,语言也可以影响思维的方式和模式。
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方式。
例如,一些语言中有明确的单复数之分,而另一些语言则没有。
这种语言结构的不同会导致说话者对事物的分类和认知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塑造和影响思维的方式。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语言为思维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思维则为语言提供了内容和深度。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语言和思维是人类两个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语言既为人们交流的媒介,同时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对思维的影响1.语言的词汇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相似程度影响思维方式的塑造不同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层次结构各有不同,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维和理解事物时,也会受到这些语言结构的影响。
例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词序不同,汉语表达事物的顺序一般是时间、地点、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基本上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表达方式。
汉语强调时间和地点,说明汉语的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关注上下文,而英语则更强调行为和情感。
因此,语言结构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
2.语言的词汇量和复杂度可以影响思维的丰富程度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不断存储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方式的可能。
词汇量丰富的语言会使得人们思考更加广泛,一些通用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被表达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联想能力,开拓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英语的词汇量和词汇复杂度较高,因此英语可以被用来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积极影响。
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方式对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精准性产生影响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在表达思想时也会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中,受隐喻和象征技巧的特点会使得语言更为优美和准确。
而现代社会中科技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转变会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成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出现,这些语言的表达方式更直接,更简洁,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够精准。
2.思维方式还能够影响人们语言的灵活性和韵律感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韵律的感知和产生。
语言的节奏、韵律、语气何严肃等等方面的差别,都可能高度与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事物和约定俗成的认知方式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它与思维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而思维则是语言文字的源泉和塑造者。
在人类的日常交流中,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媒介,通过它们,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验传递给他人。
同时,语言文字也反过来影响着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思维。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中文重视整体和内在的概念,而英文则更注重细节和外在的描述。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因此,学习不同语言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使人们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也受到思维的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经验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
例如,一个人的词汇量和语法能力受限,可能会导致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产生困难。
而对于一个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人来说,他可能会用更准确、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语言文字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梳理思维,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深化也会促进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演变。
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汇、表达方式来适应新的思维需求。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语言文字与思维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
思维的方式和能力影响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在人类的交流和思考中,语言文字和思维共同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理解和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同时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举例说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举例说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先想想,语言就像是思维的工具箱,没有它,咱们的脑子就像是缺少螺丝刀的工具箱,能干啥呀?就比如说,咱们常用的俚语和成语,听起来简单,却能瞬间把意思传达得特别到位。
想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老话说得多好啊!想让事情迅速成就,却不思考周全,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嘿,这不就是思维的速度和语言的表达结合的完美例子吗?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个场景:小明正在厨房里忙活,想给朋友做个大餐。
可是他手忙脚乱,一会儿开火,一会儿切菜,结果最后只弄出了一盘炒鸡蛋,哎呀,这小子真是心急。
可你看看,如果他多用点儿心思,先想好每一步的流程,再动手,那绝对能做出一桌丰盛的菜肴。
这个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先有了思维,才能更好地用语言去表达出来。
再比如,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变化也跟思维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连。
就说那网络语言,真是神奇,像“666”、“老司机”等等,这些词汇不仅好玩,还能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原本简单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反映出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社会现象。
再看看外国的俚语,比如“Break a leg”,其实是在祝福人家表演好。
通过语言的这些变化,咱们能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真的是一举多得。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交流的,它还可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说话很直白,像北方人,聊天时经常一针见血,简直就是“说话不拐弯抹角”,而南方人可能更喜欢婉转一点,讲究“和气生财”,这其中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咱们的语言习惯,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
想想看,生活中咱们是不是常常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表达而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语言的丰富性也能拓展我们的思维深度。
比如说,学外语的朋友,光是掌握新单词和句型可不够,得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这样一来,思维的边界就被不断地扩展,越学越觉得有趣。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学日语的时候,特别喜欢那种用词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表达。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起到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作用。
而思维则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理解和思考过程。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独特的认知能力。
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征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当我们想要描述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场景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动词等语言工具,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具体而准确。
同时,语言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
比如,当我们阅读一本富有内涵的文学作品时,其中的美丽语言往往会引发我们对于生命、爱情、人性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然而,思维也对语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语言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习惯会影响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举个例子,想象一个人来自一个重视细节的文化,他的思维过程往往会更加注重细枝末节的描述,而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会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便尽可能地呈现他所思考的细微之处。
而在另一方面,思维也会受到语言的局限。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相较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有时候,我们的思维能力可能超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使用形象、绘画或者音乐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语言和思维还通过相互作用来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和文化传递。
孩子从小学习语言,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他们的思维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
语言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认知模式。
比如,在一些语言中,时间的表达方式与空间紧密相关。
因此,人们使用这些语言时,他们对于时间的认知也会更加注重时间的顺序和时间之间的关联性。
另外,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并使用不同的语言,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述: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类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心的感受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语言将思维可视化,从而使得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
其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语言虽然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工具,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
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语言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没有思维作为基础,语言就失去了其意义,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思维在人类社会中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而思维的不断发展则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语言需求,推动着语言的演变和创新。
最后,语言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着约定俗成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思维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思维在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着差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明了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高效的社会联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用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传递和共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和表达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构建和表达的过程。
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本质以及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和表达形式。
思维是人类通过认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而语言则是将这些思维内化为符号和语义的系统。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思维转化为可被他人理解和共享的形式。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单纯的感觉、意识和知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进行更高级和抽象的思维活动。
其次,语言对思维具有塑造和影响的作用。
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它还可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同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汉语中的一词多义使得汉语使用者更加注重上下文和语境,而日语中的敬语系统则影响了日语使用者的社交互动和表述方式。
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再者,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会对其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产生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们对语言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
例如,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偏好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人更注重逻辑和条理性,而有些人则更为感性和直观。
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演变也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本身的发展。
思维活动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语言系统具备更全面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最后,语言和思维相互依赖和交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而语言的产生和运用也离不开对思维的需求和应用。
语言和思维是一个相互渗透和互为支持的复杂系统。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思维传递给他人,还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思维和认知。
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依赖和交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基石。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中的语言与思维关系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的语言与思维关系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语言和思维作为人类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彼此相互影响着。
本文旨在分析心理学研究中的语言与思维关系,探讨它们在认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一、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塑造思维方式和模式的重要因素。
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选择等都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首先,语言决定思维的边界。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有所差异。
例如,某些语言中存在特定的词汇,用以描述某些琐碎的事物,而某些语言中则没有。
这种词汇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事物的感知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其次,语言塑造和影响思维的方式。
语言系统中的语法、句法和词汇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典型的例子是以英语和汉语为代表的两种语言,英语中注重主语-谓语结构,强调主动性;而汉语中注重宾语-谓语结构,强调被动性。
因为语言对于思维方式的塑造作用,使得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语言对于感知和认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通过语言的描述,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地认知和感知世界。
比如,当我们学习新的概念或遇到陌生事物时,我们会寻找相应的语言描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
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对于我们认知世界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除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外,思维也对语言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们在语言表达中的选择和使用。
首先,思维方式决定了词汇的选择。
某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事物,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使用抽象的词汇。
这种差异反映了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其次,思维方式也会影响语言的表达顺序。
有些人喜欢先表达总体的概念,再逐渐展开具体的内容,而另一些人则喜欢先列举具体的事例,再进行总结。
这种表达顺序的差异反映了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此外,思维方式还会影响语言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
这种相互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语言对于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媒介,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进行逻辑推理。
语言的存在促使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进行更复杂、更深入的思考。
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经验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例如,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加倾向于逻辑思维,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加注重感性和情感的表达,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理解能力。
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而思维也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以将思维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开拓和提升。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
式,而思维也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思维借助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地认识,1、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及必然结果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现为:a.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b.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3、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中的概念,而思维是靠概念进行并不是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有机辩证统一的关系:1、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4、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结果记载下来,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另一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1功能不同: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促使人们沟通达到相互了解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积极过程,使人们更深刻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2语言是低层次的,思维是高层次的;3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各民族语言体系各不相同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为全人类共有4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是词和句子,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推理5思维作为现实的反映是精神现象,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另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密切关系,但是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现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2.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则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与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语言器官任一方面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便会使人丧失语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这表明思维与语言是不能等同的,甚至语言也不是思维的必要工具;3.从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思维结果;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人为规定、约定俗成的,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赋予不同的符号或标志,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4.从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来看,思维的基本因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5.从思维和语言的规律或性质来看,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语法规则因民族而异,具有民族性、区域性;而思维规则不然,具有全人类性,只要是大脑发育正常的人,不论任何民族、任何职业或性别,其思维都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接收来自他人的信息和意识形态。
而思维则是人类高级智能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括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多种活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呢?一、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本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人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进一步发掘和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交流和表达。
二、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促进,是指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同时也是以语言为媒介来激发思维。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与人们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具备更丰富的词汇表达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时,他也会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也能发现别人的思维方式,判断其思维的深浅和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思想。
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保持着动态平衡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
这种平衡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的语言在不断的演化中,表达方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相互影响影响,不断调整和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同时也鼓励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探索语言与思维的未知领域我们在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还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出发,都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然而,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语言模型等手段,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词汇的语义、情感、人类语言能力的模拟等问题。
浅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针对语言与思维的内在联系和先后关系,从古至今真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语言,亦或是二者是共同进退的关系。
个人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看你是怎么定义语言和思维的?何为语言?何为思维?如果你认为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用于表达思想、情感、愿望这种目的的符号系统,是一种成熟语言,有系统、有规则、有语法特征,那么思维的产生要远远早于语言,因为人类有记载的符号、图画文字可以追朔到几百万年前,而人类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制作和打磨石器就开始了,至今约一千四百万年。
这是以现代成熟语和发达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但在现代成熟语和发达思维形成之前通常我们称之为前语言和前思维。
早在远古时期文字还未出现,但人们日常狩猎、集体劳作、交流情感,都需要沟通,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借助某种信号来协调和统一大家的行动,此时,劳动号子、自然声籁和肢体语言等都能被我们的先人派上交流的用场,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归纳总结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成熟语言。
这种前语言和前思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人类思维发展与语言的进化几乎踩着同一个鼓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
同样对思维的定义也有几种,我国,俄罗斯和东欧诸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思维是人借助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是反映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其实这是从哲学上物质与意识对立的二元论来看的。
个人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倾向于“思维是对所获信息的认识和加工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当然这种语言既包括有声的、无声的(即我们在心里默想的并没有表达出来的)也包括手势语、身势语和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我们平常在表述某件事情或做某个动作之前一定是经过考虑或思维活动的,而语言只是我们展现思维过程的一种工具。
例如在遇到一个你反感的人,你的思维会出现斗争、抉择,我到底要不要和他打招呼呢,然后才会以语言或动作来表达。
《思维和语言》课件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
02
人工智能对语言思维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语言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言
思维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03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的融合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将进一步融合,使得语言思维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未来语言和思维的可能发展趋势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
语义理解问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可 能导致对对方话语的误解 。
沟通障碍
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沟 通中的冲突和障碍。
情感表达差异
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接 受程度和理解不同,可能 引发误解。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1 2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变化
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增加,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变。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
成年人的语言能力退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社会环境对语言和思维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言 的演变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深入和拓展,思维的创新又推动语言的
演变和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化
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和思维也在不断进化,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2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词汇
词汇的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每种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 法。
词汇的学习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说到语言,我们往往只想到交流和表达。
但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此。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他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影响思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不同的语言之间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比如,中文中有许多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所表达的思想离不开中国的文化背景。
而英语中更注重逻辑思维,他们的语言对应哲学思维、科学研究等领域。
二、语言塑造思维语言不仅仅是被动地影响思维,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地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许多职业或领域会在专业术语中刻意添加一些限制性语法,来锁定、缩小其思维范畴。
语言也能够激发人们的语言运作能力,聚焦人们的思考力量。
该项启发式教材是美国教育的标志性产品。
这些产品原本是美式智商测试的题目。
但实际上该教材并不是要教会儿童特定的知识,而是强调怎样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开展自己的运作能力。
三、语言对思维的限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限制。
因为语言只能表达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很多情况下会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想。
这就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事物,比如情感、情绪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音乐、绘画等。
四、语言的分类学语言的分类学是语言学的分支。
他分析和归纳了人类语言存在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的分类学对于人们认识语言和对比语言有很大的作用。
也对理解语言思维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语言的进化人类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地演变、进化中。
语言的进化不仅是表述方式的不断演变,还包括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的变化。
关于语言进化的研究,在人类文化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总之,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过对语言的更深入了解,不仅可以从语言中得到启示,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更好地应对交流沟通的挑战。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一、语言与思维概述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没有语言,人们不能自觉地记住过去,比较两种感觉或指导思考的方向;语言使人类主动运用自然赋予的思考能力;他因此得出结论:野人没有记忆,他们有的只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的想象;2.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先于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婴儿能在言语水平上作出正确的推理之前,他就有可能在具体水平上正确的进行推理;例如:婴儿能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三根棍子,如a>b>c,并且能正确推理说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就大于c;这是他能在纯粹言语的水平上完成这个推理活动之前就能做到的;因而皮亚杰的出了这样的结论:发生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先于言语而存在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与人类发生学家观点相似;人类发生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学会使用语言以前就能制造工具了,因而提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思维先于语言的现象;3.语言决定思维此种观点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为代表;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这一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是当今最具争议,但又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含两部分内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强式表述;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弱式表述Bussmann, 2000;无论是强式还是弱式表述,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对思维起决定作用;4.思维决定语言前苏联学者的观点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相左,认为思维决定语言;通过对类人类猿和人类婴儿的思维与有声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前语言阶段”和“前思维阶段”,即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思维先于有声语言;正是基于这一种认识,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思维决定语言的论断;我国学者秦勤也认为“尽管语言确定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主要是思维决定语言;”三、语言与思维共存共进1、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公式来理解,即“现实—语言·思维—现实”;第一个“现实”是纯客观的存在,在语言存在之前已经存在,通过现象表现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二个“现实”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现实的认知,能从偶然性表面中找出必然性规律;“语言·思维”是联系两个“现实”的桥梁;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实现对现实的编码和认知;语言对第一个“现实”的编码,语言对于第二个“现实”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是用码,也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英国语言学家科恩斯托尔给“码”下了个定义:“码”是最重要的形成条件是能重复使用,服从一定的规则,灵活的搭配,能和其他“码”的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动物的叫喊声没有以上特征,因而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没有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不表示任何思维内容的语言符号;日常生活中,因为太平常、太习惯,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思维的伴随,但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思考复杂问题或学习外语时,我们常常在内心先用方言或本民族共同语把意思想好,然后在表达出来,所以学习外语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皮钦语也是这种现象;所以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2、思维不可以先于语言而独立存在;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语言之间血与肉的联系就不用进行展开论述了;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同样形象思维也离不开语言;作家主要是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但他不仅用语言表达他意识中的形象体系,而且在建立和发展形象体系时,用语言把形象确定下来,加以定形;通过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形象深化、概括化、典型化,从而用艺术形象感染人;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便是现实中下层民众的综合体,作者通过阿Q这一具有个性化的形象,将当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给塑造出来了;图画和音乐用色彩、线条、声音等物质材料表现形象,但这种形象缺乏分析、缺少同其他形象的连结,因而缺少概括性,很难形成逻辑严密的形象体系;这些物质材料要转化为语言,才能表现清晰的思想;正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朵夫中所描述的,“而音乐,虽然人家认为是普遍的语言,究竟不是普遍的;应当拿文字来做一张弓,才能把声音射到大众的心里去;”所以图画、音乐等等,仅仅是思维的辅助工具,画家和音乐家不可能单独用色彩、线条或声音进行思维;3、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依赖于语言,并不是指思维一定要和外部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事实上,只要不是在表达过程中,思维就并不需要使用严格规范的外部原因呢形式,而常常使用内部语言;科学实验早已论证:沉思默想也必须凭借存储在脑中的词语和句子,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活动;至于人在说话之前,必须预先料到所说的内容,也表明思维不可以离开语言而存在;内部语言是不连续的、不完整的;思维中许多规则和关系被当做是不言自明的,所使用的语言较少为严格的语法规则所限制;外部语言是实际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它必须让人听明白,说话人必须运用语言中最明确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内部语言的思维活动转移到外部语言的思维表达时,往往不能直接对等的交换,而需要进行一番充实、完善,并用合格语法将其组织起来;一旦没有做好这种语言的转化和加工工作,就会产生“词不达意”“语塞”等情况;这些现象不是说明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而只是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衔接不当;婴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较早地能听懂成年人的话,并掌握其含义,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活动,这时他们使用的是内部语言;但儿童要转晚些才能准确地用外部语言说出自己的意思;由此看来,皮亚杰所说的婴儿智力水平先于语言水平并不正确,只不过是运用内部语言的能力先于运用外部语言的能力;人们在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4、从人类的生理机制上讲,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现代科学提出了脑功能定位说,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就有独立的功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和说、写、读、逻辑运算等抽象能力主要存在于左半球的神经网络连接之中;而空间图形的识别、音乐才能、情绪表达等形象思维能力则主要存在于右半脑球的神经网络中;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同属于一个大脑半球;聋哑人和失语症人,在丧失语言能力后,仍有思维,但他们的思维大大的受到限制,他们只能把握和理解那些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对于那些抽像的无形的理念事物他们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这足以证明:语言和思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不是谁决定谁,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不存在谁先谁后,而是同时共存的;人的思维的表现离不开语言,语言的组织离不开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以用洪堡特的这样一句话总结:“语言是思想赖以成形的器官,智能活动全然是精神的,它是深刻的内在,在这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流逝过去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通过声音而在言语中外在化了,变成一种能为感官所感知的东西;因此,思维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思维是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如George Yule在探询语言起源时所称:人类祖先由直立行走开始而改变其前肢的作用;声道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牙、唇、舌、喉出现的生理进化使得人类逐渐获取了发声的能力;人脑单侧化,左脑负责工具及语言的使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同伴合作,经过漫长的进化便出现了人类交际;人类由此开始使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技能;Yule的上述观点同样可以证明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也相互制约;。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但是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东西,并不对等,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二者的统一性不等于二者的同一性。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1)语言是物质的,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思维作为大脑的特质是观念的,没有物质性,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思维本身。
3)构成方式不同,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并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大小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运用词语和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句子。
4)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完全对应,这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5)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语言和思维异同与先后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定义异同及先后关系思维的定义: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以感性形象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使人能把握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
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以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这种反映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带有间接和概括的特性。
例如,人们看见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通过思维则能形成房屋这一概念,它概括了所有平房和高楼的共同本质。
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照射在岩石上,通过肤觉而感知岩石变热。
但阳光照射与岩石变热的因果关系却不是感觉和知觉所能把握的,需要进一步利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间接地加以认识。
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使人们能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变化和发展,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要受实践的检验。
思维活动可由外部事物引起,也可由记忆中的事物引起。
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
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
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
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动。
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思维活动,它很少受意识控制,带有自发的联想的性质,称作联想性思维。
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因素但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例如房屋的概念就是用词“房屋”来表示的。
房屋一词单独以符号的形式存在,标志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具有概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完全对应,这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区别。比如同一概念,一种语言中可以有多个词语表达,也可以用词组表达,词还有感情色彩,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色彩。句子中一般只有陈述句表达判断,有些多义的陈述句可以表达几个判断。推理和复句也不对等,人们常以简略形式表达推理,省略一个前提或结论。如:下雨不出操,今天就不出操-下雨不出操,今天下雨。
所以,思维和语言没有什么先后的问题,是同步发展的,是互相适应的。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说,语言是观察思维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唯一的窗口。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得到了神经生理学的证明。但是,关于大脑的机制,大脑与语言、思维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彻底,所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还有待于大脑研究的进一步突破。据说科学上还有三大谜团有待于人类揭示,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大脑(其它两个谜团是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目前我们对大脑和人类语言的内在联系认识研究还很不够,对人脑的机制的研究还不足以回答解释清楚语言和思维、思维和大脑的联系问题。因此,语言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还有待于其它学科研究的成果来支持。
第二个问题:
既然说思维先产生,那就是说思维是可以离开语言单独进行的,其结果也不需要语言来表现,因为按照这样的观点,思维产生的时候,语言还没有出现呢。这样一来,不就否定了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吗?
我比较同意的观点是:思维是先产生的,而语言是后产生的。这并不会说明语言与思维没有关系。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出现是要有其母亲和父亲的。在孩子没有出现以前,其父母的生活是一个样子。等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生活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这个孩子的出生,会影响他父母的生活,而父母的生活反过来也会去影响孩子。没有语言的思维是简单的,是语言使思维变得复杂了起来,使人与其他的动物之间有了区别。这也是我的另一个观点:动物也有智力,只是水平比较低。没有语言或语言简单的动物也有思维,只是水平较低罢了。
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不但语言学家关心,就是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生物学家、科学家等也关心。对此目前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没有多少关系;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如果要分先后,那么就应该是语言先产生;一种观点认为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当然,要真正说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目前关于大脑对于我们还仍然有许多待解之谜。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已经发现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我的观点是: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有部分损失掉。举例:假设:“morning”指的是“06:00——10:00”这个时间段,而“早晨”指的是“太阳出来以后”的这个时间段。在两种语言当中,这个两个词在含义上是最接近的,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这两个词进行对应的转换。在两个词在进行转换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含义信息的损失,即“06:00——10:00”变成了“早晨”。所以由此得出结论,翻译是单向行为。既只能用原文进行一种文字到他文字的翻译,而且是不能互逆的一个过程。因为进行多次的转换会使原文所提供的信息大量的损失,以至于到最后有可能会使含义完全改变。照此看来,即使是人工进行翻译,结果也还是一样。那么机器翻译的解决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在翻译结束后在文件中保存原文。再进行翻译时调用原文,而不是译文。机器翻译能作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和人工翻译水平相一致。目前我们还不可能让计算机来解决一些连人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另外,思维是大脑的活动。无论如何,大脑一定是在思维和语言之前而先有的。先有大脑,大脑产生思维,思维创造了语言。语言反过来又帮助了思维。
这就像不能问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因为如果说先有鸡,那么鸡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先有蛋,那么蛋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幼稚。无论如何,“蛋”和“鸡”必定有一个是先产生的,我们是不可能想象鸡和蛋同时产生的那种情况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即使我不知道哪个是先产生,我也会知道必定有一个是先产生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来问这个问题呢?因为问问题的那个人知道,两者必定有一个先出现,只是自己不知道是哪个罢了。如果你不知道是哪个先产生的,就说他们是一起出现的,是不是很可笑啊?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蛋是先产生的。因为鸡是鸟类,现在有证据表明鸟是恐龙进化的一个分支。恐龙是产卵(蛋)的。即在没有鸟类以前就已经有蛋的存在了。另外,蛋应该是由鱼的卵演变而来的。因为陆地生物是从水中生物演变而来的,水中的卵要在地面存留,就必须要有个坚硬的外壳……生物学问题,这个讨论先到此为止。
你知道的东西少,就不要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拿来当理由。你思考的前提你自己都不知道对错,那你的结论又怎么能保证其正确性呢?
这就像不能问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因为如果说先有鸡,那么鸡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先有蛋,那么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也是一个两难问题,因为你无论肯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把鸡和蛋的密切联系割裂了,等于否认了鸡和蛋的关系,等于说鸡不是从蛋来的,蛋不是从鸡来的。而实际上,鸡也好,蛋也好,都是同步进化产生的。
我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
第五,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上午”和“下午”,意识中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是内部构造不同,二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也不同。……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把它固定下来,展示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所以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第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思维本身。
第三,构成方式不同,思维的组成成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并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大小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言运用词语和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句子。
怎样认识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收藏
人类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需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维即使是在思维的时候,在形成思想的时候,在沉思默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第五,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但是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所有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如汉语“上午”和“下午”,意识中是以“中午”作为分界线的,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构造上反映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相同,但“上午”(morning)就不一样,一是内部构造不同,二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也不同。又比如印第安人能区分很多种白色,这同他们那里雪多有关,阿拉伯人表示骆驼的名词很多,说明骆驼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才有这样细致的观察,汉民族历史上关于马的词也非常多,有120多个,今天的《新华字典》收了90来个,大部分不是现代汉语使用的,可见历史上马在汉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考察不同的语言,我们很难找到两个完全对等的词语。社会生活在语言中打上了种种烙印。例如汉族人重视亲属之间的关系,所以汉语中有很多特定的亲属称谓词语,叔叔、伯伯、舅舅、姑姑、姨妈、舅妈、婶子分得十分清楚,如果把汉语各方言这类词统计出来,数量将是惊人的,而英语中这样的含义,男性用一个词,女性用一个词,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叔叔伯伯舅舅是没有区别的,而汉族人不但有区别,而且通过这些不同的词语反映了指称对象和说话人之间的特定关系。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正是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思维和语言的产生有先后之分吗?
有人问,语言和思维谁先产生谁后产生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看起来是难以回答的,但如果我们结合语言和思维的紧密关系来认识,就不难作出正确的解释。
我们认为事实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工具,思维成果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而语言的词义的形成、语法规则的形成、词语音义关系的建立,又离不开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等,二者完全是互相促进的,同步发展的。如果非要分出个先后来,实际上是割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否定了二者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为这个两难问题,无论你回答哪一方面先产生,无论是肯定语言先产生还是肯定思维先产生,其结局都是一样的,都等于是承认语言和思维之间没有联系。既然是语言先产生,那就是说语言是不反映人的思想的,可以脱离人的思想,就是说,在没有思维的时候,人类语言就已经产生了;既然说思维先产生,那就是说思维是可以离开语言单独进行的,其结果也不需要语言来表现,因为按照这样的观点,思维产生的时候,语言还没有出现呢。这样一来,不就否定了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吗?
语言和思维是同一个东西吗?它们有没有区别?
作者:胡吉成
来源:电大在线
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但是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东西,并不对等,因此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统一性不等于二者的同一性。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