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因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因素浅析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阶段,易接受新事物。在大学校园里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部分大学生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对手机依赖越来越强。本文着眼于研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有关的心理因素,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从社会支持、大学生自我管理、校园管理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养成优秀的意志和品质,从而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因素,对策
1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简单来说是指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
2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经常的使用手机,身体被动接受着手机带来的辐射,手指频繁操纵手机键……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手脚发麻、关节疼痛、头晕、冒汗、心悸、易疲劳等症状。
相对于以上提到的生理危害,手机依赖症带来相对隐性的心理危害尤其令人担忧。手机依赖症的患者,习惯借助手机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他们从早到晚不离开手机,手机像是成为了精神寄托。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思想狭隘化被动化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而孤独,倦怠与逃避现实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此外,对手机的依赖还可能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而一旦暂时脱离手机,便常常会出现无聊感、焦虑,甚至暴躁不安的不良情绪。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常见到的大学生,不是手里捧着书本,取而代之的是怀揣着各型各色的多功能智能手机。究竟是什么使得大学生群体“赖”上手机依赖症?本文接下来将试着从容易导致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着手探究和分析。
3 容易导致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
3.1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结合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多种工具,研究人格特质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具有自卑、内向、低自尊、缺少自信、幸福感缺失、敏感、依赖等人格倾向的人群,由于自身人格特质因素的影响,比起普通人更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
3.2虚荣心、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互相攀比、表达前卫的工具。各型各色的智能机层出不穷,引得许多大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代代的iphone更是成为大学生备受瞩目、争先竞逐的对象,拥有最新一代的iphone使得人人称羡,极大的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此外,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群体依赖感,当周围同学都有手机或者各自沉浸在手机娱乐活动中时,由于自身的虚荣心和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为了不使自己脱群,在同学影响下也投入手机娱乐中。
3.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指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曾经有专家小组做过“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数据发现,经常受到家庭成员和周边人的照顾和支持,有困难时常常受到朋友帮助,这样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低。调查结果表明,家人及朋友的关爱越多,其手机依赖表现越弱;反之,当大学生缺乏关爱、很少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其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越大。每个人都渴望沟通,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情感交流和社交需求。当现实社会中,由于自卑、内向等性格原因或者其他因素致使其在外界社会支持较弱的情况下,通过手机依赖的形式,排解心理压力,实现心理诉求活动。
4 逃脱手机依赖症的对策
我们已知手机依赖症的基本情况、身心危害及影响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接下来谈谈针对上述的心理因素,如何使大学生逃脱手机依赖症的“魔爪”的对策。
4.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的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以及周边的人,对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同学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在生活学习中,主动对这些同学表示理解和尊重,适时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以保证他们获得高质量的社会支持。同时,对其手机依赖的现状进行观察和监督,定期与这些同学交流反馈,有助于患者在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中,及早摆脱手机依赖症。
4.2加强校园管理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工作,要使培养目标中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等人才实现。大学不应仅仅关注大学生的学业,也应该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针对手机依赖症,学校应当加强“手机依赖”方面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和支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转移对手机的依赖,营造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工作,动员教师和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诊疗,和心理专家面对面交流,排遣不良情绪,释放自身压力。大学生具有较强主观能动性、自我适应和调整能力,校园管理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3学生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第一,正确认识手机和手机依赖症
手机,是使生活便捷的工具。大学生应认清这点,不盲目的被手机奴役,任它压榨宝贵的时间,左右自己的情绪。同时,及早认识到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和危
害,督促自身如非必要,尽量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使自己陷在手机世界里。
第二,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正确认识生理自我,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心理自我指对心理、行为特征(主要有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社会自我指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的认知。正确认识自我,有利于大学生在处理手机依赖症的问题上更加理性,发现病因,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对策。另外,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磨炼意志,坚决抵制不良诱惑,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朝着理想坚定启程。
第三,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应当有意识的减少非必要的手机使用率;当面临新的好玩应用或者周围同学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等诱惑时,反复告诫和提醒自己要远离,杜绝手机沉迷带来的依赖。同时,大学生活里,由于课程相对较少,空余时间富足,大学生要有计划、有目标的提前对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注意管理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面对诱惑、压力和不良情绪,大学生还要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坚决抵制诱惑,让压力和不良情绪通过丰富健康的课余生活及休闲方式,得到很好的释放或者缓解。
另外,有专家提醒,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波及人群广泛,对身心造成的危害很多都相对隐性而漫长,因此很多人不将它当一回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对于手机依赖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5 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的一点浅析,并介绍了一些关于帮助逃脱手机依赖症的对策。对于手机,我的观点是,无论它再怎么有趣,再在怎么有用,它始终还是我们的助手和工具。所以,应当是我们“使用”手机,而非手机“控制”我们!因此,不管是作为新时期整个国家希望的大学生,还是其他的普通民众,都请不要成为“手机依赖症者”。
【参考文献】
[1]梁维科。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产生依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