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期刊编辑主体的协同意识
抗疫期间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的社会责任——以《唐都学刊》为例
Jan. 2021Vol. 24 No. 12021年1月第24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 9 a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编辑学研究]抗疫期间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的社会责任——以《唐都学刊》为例 贾马燕(西安文理学院学^_编辑部,西安 710065)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暴发,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灾难。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术期刊编辑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行业特点,凝聚团队力量,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行业、 学会、学术机构组织的相关活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尽快邀约、刊发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体现期刊的社会价值,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
在此期间,《唐都学刊》编辑主体组建相关专栏,积极邀约与疫情相关的专题稿件,进一步完善了特殊时期稿件处理流程等相关制度,优质高效地做好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社会责任;《唐都学刊》中图分类号:G23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 777X(2021)01 - 0092 - 05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灾难。
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 大威胁,而且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并引发了各国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人文工作者对这一事件及其在多领域造成的影响 进行探索和研究。
值此关键期,要让这些科研成果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其在科学研究、控制疫情、遏制 流言和正确认识、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作用,出版界需要快速应对、主动作为、提供多方 面的服务和支持。
2020年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 署发出通知要求:出版界要进一步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通知中要求加强正面 宣传引导……精心策划安排战“疫”选题……坚守出版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为打赢抗疫防控阻 击战贡献力量。
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发挥
轴 =社供展 出杜 出 提发 版为 版
求金钱为 自己的最大 目标 但是 , 建立品牌
杜会环境对于 编辑个人品牌 的形 成与 编辑提供 广阔的发展空 间 ,对于形 成编辑
的重 要性并不 因此而逊 色。 出版杜有 了品 保持有很大的关 系 , 不可 能想像 文化大革 个人 品牌 十分重要 。提供 发展空间不能仅 牌. 可 鱼游海洋 ;出版物有了品牌 。 可以 命 ” 时期 能够 形 成张 元 济那 样 的 编辑 品 仅理解 为重 用某一个人 ,不 能仅仅理解为 龙行天下。编辑个人有了品牌 , 就可以在出 牌 = 编辑个人左右不 了整个社会环境 , 在此 放手让某 一位编辑击做某 一重大项 目 ,关 版 业内确立一 席之地。他可 以组到更 多更 姑且不论 。微 观来 讲 .编辑个人 品牌的形 键 是要建设 规 范化 的人力 资源管 理体 系 , 好的稿子 , 以出版更多更好 的出版物 . 可 工 成 . 主要有两方 面的因素 , 一是编辑个人的 在 这种 体 系 中 ,编辑 个 人 品 牌最 容 易形 作会事半功倍 :同样一件事 , 建立 了个人品 主 观努 力 ,二 是 出 版杜 所提 供 的 发展 空 成 。领 导赏 识 , 不如制度赏识 。出版杜任何 牌的编辑与 没有 建立个人品牌 的编辑做起 间 一个项 目的成功运作 ,都应该建立在一个 来过 程和效果会截然不 同。 ( )编辑个人 主观努力 建立编辑个 高效 率运 作 的人力 资源 工作平 台上 。出版 一 ( 二)编辑个人 品牌是 出版社 品牌 和出 人 品牌 的主观努力是多方面 的 , 简要地 说 , 杜应 有效把握几个方 面 :一是建立以绩技
版物品牌的基础 , 有了编辑个人 品牌 , 才会 有以下几点 :第一 ,首先要给 自己定好 位 , 为中心的绩效管 理体系 .形成一套有效 的 有 出版物的品牌和 出版社 的品牌。说到商 也 就是品牌定位 要 弄清 楚 ,在 编辑工作 业绩指导 、 业绩评价体系 , 并建立与此相适
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现状、问题与路径——基于_CSSCI_来源期刊(2020—2022)
37CSSCI来源期刊的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结合办刊实际,分析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出版现状,总结主要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针对高校社科学报的融合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及学术成果传播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以入选2020年~2022年CSSCI来源期刊的73种高校社科学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情况、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来呈现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5月31日。
选取入选2020年~2022年CSSCI来源期刊的73种高校社科学报为样本期刊的原因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数据库是人文社科领域期刊评价的重要依据,受到学界普遍认可。
同时,这些学报大多办刊历史较长、影响力大,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我国高校社科学报融合出版的现状。
3.高校社科学报媒体融合出版现状3.1 学术期刊数据库是高校社科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通过提供数字内容转化服务,实现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内容网络化共享。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例,调查高校社科学报的收录情况。
经调查,73种高校社科学报都收录在知网数据库,由此基于下载和被引频次产生的数据成为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重要依据。
其中的“统计与评价”功能有助于分析每种期刊的出版概况及变化趋势,“核心文献推荐”和“相似文献推荐”功能为文献追踪和查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检索及深度阅读服务。
“相关作者和研究机构”的链接为追踪研究热点、作者及其研究团队,提供了便利。
其中有55种样本期刊能网络首发,实现由“刊”到“篇”的过渡,缩短出版周期,提高传播效能。
3.2 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开展自主数字出版和传播、在线办公的重要渠道期刊官网是高校社科学报对外宣传最重要的平台。
“和而不同”视野下的认知和谐——谈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问题
思想 已经内化为中华 民族 的核 心价值观 。中华 民族 “ 和谐” 观 的精妙之处在于 , 它是一种 “ 和而不 同” 的和谐 , 在强调 “ 的 和”
同 时 , 持 “ 异 ” 不 同 ) 存 在 ,和 ” 坚 有 ( 的 “ 是包 容 了 “ ” “ 异 的 和”, 而 不 是 排斥 “ ” “ 。所 谓 ‘ 纳 百 川 , 容 乃 大 ; 立 万 异 的 同” 悔 有 壁
要从对传统文化的解析人手。
一
、
和谐 思想 的精 髓— — “ 而不 同” 和
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讲求 “ 和谐’ ’ 的传统 , 几千年来 ,和谐” “
不同看法 。编辑要求的学术思想 , 作者不接受或 者作者坚持
的学术观点 , 编辑不满意 。 另外 , 方知识体 系 、 双 思维方式 、 治
在学术期 刊领域 ,由于科研成果发表的特殊性与读者的 小众性 ,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 并且贯穿着整个 出版过程 的始终。作为文稿的组织者和 ‘ 一读者” 编辑与 第 , 作者 的矛盾往往演化为编辑 出版过程 中的种种差异。 1 . 思想 不同。作 者与编辑 双方对 同一 问题经常存在 学术
究 竟 是 什 么程 度 的 “ 和谐 ’ 在什 么层 面上 的 ‘ ’ ? l 和 ’ 仍 然 ?这
为作 者和读者 之间的桥 梁 , 精神产品 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因此 而大大提高 。也正是 因为有 了编辑这个桥梁 , 作者和读者的 矛盾就演变为 编辑 与作者 、 编辑与读者的矛盾。…
( )‘ 同” 编 辑 出 版 过 程 中 的 认 知差 异 一 ‘ 不 :
但 同 时 也强 调 “ 而 不 同” 和 。
论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化
成 书 : 其 影 响 , 种 “ 而 不 作 ”“ 而 受 这 述 、编 不 作 ” 的 观 念 仍 然 在 一 定 程 度上 束 缚 着 今 日的编 辑 出 版 界 ,相 当 多 的 编辑 只 满 足 于 完 成 日常 的 编 辑 任 务 ,不 写 或 很 少 动 笔 写 文 章 ,不 仅 个 人 拿 不 出 专业 学 科 成 果 , 且 难 以 对 所编 稿 件 进 行 升华 , 而 使 其 升 规格 、 档 次 。 上 在 编辑 活动 中 ,编 辑 以编 者 和 作 者 的 双 重 身 份 置 于 专 业 研 究 的前 沿 阵 地 , 走 出 “ 而不 作 ” 传统 误 区 , 编 的 于编 辑 成 名成 家 , 发 挥 编 辑 主体 的最 大 潜 力 , 于 益 处颇 多 : 想 . 了 自身 的需 要 而广 泛 获 试 为 取 信 息 、 实 提 高 自己 的行 为 . 为 了应 充 与 付工 作 的被 动 行 为 相 比 ,其 效 果 岂 能 同 日而语 ? 因此 , 只有 切 实 提 高 专业 水平 和 写 作 能力 . 能 克 服 眼 高手 低 的弊 端 , 才 从 而在 编 辑 活 动 中 驾轻 就 熟 . 刃 有 余 游 “ 米 下锅 ” 行 为误 区: 目前 , 当 等 的 相 多的编辑是依靠 自然来稿 ,“ 等米下锅” , 被动 地 从来 稿 中进 行 选择 和 编排 : 的编 有 辑甚至按来稿的时间顺序列表造册 , 内 将 容 的轻 重缓 急 放 在一 边 。 种传 统 的编 辑 这 行为, 养成 了 编辑 手懒 、 懒 、 想也 懒 的 腿 思 习惯 , 编辑 放 弃 了 自己 的主 体选 择 性 , 导 致 出版 物整 体 质量 不 高 。 “ 加 砍 杀 ” 心理 误 区 。老 作 家 巴 乱 的
协同治理理论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协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是自然科学中的协同论和社会科学中的治理理论综合而成的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理论,对于解释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协同学是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诸如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力学元、光子、器官、动物乃至人类)所构成的各种系统。
研究这些子系统是通过怎样的合作才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
尤其要集中研究以自组织形式出现的那类结构,从而寻找与子系统性质无关的支配着自组织过程的一般原理。
”。
根据哈肯创立的协同学理论,不沦是在宏观系统还是在微观系统,只要具有开放性,那么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有序的结构。
不同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协同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机制和规律.因而具有明显的方法论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概念不仅在政治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谓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民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俞可平认为,治理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等四个方面。
陈振明将庞杂的治理理论研究途径概括为三种方式:基于政府管理的治理、基于社会自组织的治理、基于网络化的治理,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所谓协同治理,是指多元主体间通过协调合作,形成相互依存、共同行动、共担风险的局面.产生合理、有序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与编辑的主体意识
随着 我 国教育 体 制不断 深化 , 高教 事 业得 到 了较 快发 展 , 为高校 学 术理论 刊 物 的社 科学 报 如何 办 作 刊、 如何 办好 , 为教育 工作 者尤 其是 学报 工作 者 的研 究 探 索 的课 题 。我 们 认 为 , 好社 科 学 报关 键 是 成 办 要 有 自己 的特色 。学报 只有 有 了特 色 , 能显示 出 自身 的风 格和 与众 不 同 , 而得 到读 者 的认 同。 特色 才 从 化 是社科 学报 发展 的动力 , 把握 其特 征 。学报 编 辑 要切 实 强 化 主 体意 识 , 照 学报 的定 位 , 特 色化 应 按 在 理 念 的引领 下 , 立相 应 的办刊 意识 。 确
治的制约。江泽民同志在关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关 于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 的重要讲话 中指出:
建设 有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 要 在实 践和 理论 上不懈 地进 行探 索 , 断地在 实践 的基 础上提 出创 新 的理 需 不
论, 用发展着的理论 指导新 的实践。在实践和理论 的双重探索 中,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 的重要力量。这对高校社科学报既是充分肯定 , 又是充满期望。
l 社 科 学 报 特 色 化 与 '校 a J
C=,
I
思 音 编 辑 的 主 体
z 口
r/ 、
,I ・ :
陆 经 伟
( 宁波教育学 院学报编辑部 , 浙江 宁波 35 1 ) 100
摘
要: 高校社科学报 的特 色化 , 是推动 高校教学科研 的需要 , 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和学报 自身可 持续发
1 特色 化是 高校社 科 学报发 展 的平 台与 动力
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强化编辑的社会责任感
主体, 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那么编辑就承担着对 民族文化
进行继承、 积累和创新的使命, 对社会文化传播进行控制 , 具
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 的理论、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 , 以促进文化事业 的繁荣 为己任 。这就需要编辑
责任 , 这是当今编辑 出版业应深思的一个 问题 。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 , 一切以市场为 主导 、 以经济效益为 目标 , 使得 一些编 辑对这些 问题 的认识有失偏颇 , 如在组稿 、 选稿 、 稿时往往 用
二、 发挥编辑的主体作 用 , 强化编辑社 会责任感的
意 义及作用
何为编辑?《 辞海》 的解 释为 :指新闻 出版机构从事 组 “
作 品的观点 和思想倾 向都会影 响人们 的精神世 界。一篇带 有错误认识或错误思 想的作 品 , 在未 发表 之前 , 只是某个 它
转型时期 , 信息量巨大 , 传播媒介丰富, 信息内容庞杂的情况
下, 编辑更应充分发挥 自身的主体作 用 , 肩负起社会 责任 , 为 社会的发展和人类 的进步发挥应有的纽带作用 。
21 0 1年 2月 第3 0卷第 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e og agC lg f d ct n or l f i njn o eeo uai n H l i l E o
Fe 2 1 b. 01
V0 . 0 No 2 13 .
d i1 .99 ji n 10 7 3 .0 0 .7 o:03 6/.s .0 1— 86 2 1 .2 0 6 s 1
型编辑组织 的真谛和核心 特征是所 有编辑 人员在编 辑实践 中持续 自主学习 , 进而 实现 自我 管理 , 且善 于将学 习成 果转
论科技期刊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
体参 与了这 一过 程 ,诸如 主编 、编辑 、 发 展道 路 ,也 事 关期 刊 创 办得 成 功与 具 体 实施 、完成 组 稿和 编 稿等 编辑 出 审稿专 家 、 作者 等等 , 些 主体 因为 其 否 。因此 , 这 主编 只有 对期 刊 全局 把握 、 版 全 流 程
o难 组建 强 一 潞 1 0嫱 一 0 l 芎 5 明 ,优 秀 的科 技期 刊 主编 应 该着 重 发 关 注期 刊 的创 新 问题 。科 技 期 刊本 身 靠 自发 来 稿很1 夸 有 特 色 、高水 平 0 Ⅲ庄
挥 如 下作 用 :
有计 、 目的地组 织 划 有 就是 承载 、 播 新知 识 的学 术平 台 , 的栏 目。 因此 , 传 因
无 所 理 和编 辑 出版 的 重任 。主编 的综 合 素 期 刊 的策 划 、期 刊 的质 量控 制 和期 刊 自发 来稿 的无计 划性 、 目标 性 , 投 质 决定 着 期 刊的 水平 和质 量 。事 实证 的人 力 资 源配 置 等 方 面。 主编 要 经常 稿 件 的质 量 和水 平 良莠 不 齐 ,编辑 依
不 同的 角 色身份 而在科 技 期 刊编 辑 出 精 准 定 位 ,才 能使 办 刊之 路 走得 更 长
科技 期 刊 编辑 是科 技 期 刊编 辑 出
版过程 中发挥 着不 可替代 的作用 。 任何 远 、 更持 久 。 刊方 向确定 后就 要确 立 版 中 的重要 主体 ,是 期 刊发 展 的 中坚 办
一
谋 划 、 筹 统
最 一 科 技期 刊 主 编是 科技 期 刊 的掌 舵 事情 的统筹 上 。要 抓大 放小 、抓 主放 思路 的最重 要 、 具体 的工 作之 一 。 发 主 人 , 负责 期刊 发展 的 总体 规划设 计 、 次 , 挥宏 观 调控 作用 。 编纳 入 整体 般 而 言 ,期 刊 的稿件 包 括 自发性 的来 他 重 大决 策 、 体统 筹 , 负着 领 导 、 整 肩 管 统 筹 管 理 的 主 要 工 作 有 期 刊的 创 新 、 稿 和 自觉 组织 来 的稿 件 两部 分 。 由于
浅论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提高途径
◆潘 京
( 胜利油 田高培 党校
山东
Hale Waihona Puke 东营2 5 7 0 4 5 )
读 者 意 识 是编 辑主 体意 识 的根 本 。读 者 意 识 是 指 编 辑 在 学报 辑 主 体 意 识 的提 高主要 取 决 于编 辑 自身的 知 识 积 累 ,取 决 于 编辑 的编 辑 、 出版、 发行全 过程 中, 明 确 自己 的 服 务 对 象 , 将 自 己 的 感 思维等各种心理行为全部集中在如何服 务读者上 。 编辑工作的 团队精神 的培育。 学术期刊编辑不应该成 为被动 的文字加 工的机 觉、 器。 而应 体 现 较 强 的主 体 意识 和 再创 作 能 力 。 因 而 , 编 辑 主 体 意识 最终 目标和评价标 准应 该在读者 。编辑 的一切具体 工作及其 出发 点都必须最终服务于读 者。学报质量如何, 读 者说了算 : 学报 社会 的提 高是 办好 刊 物 的前 提 。
【 摘要 】学术期刊质量 的高低 与学报 编辑 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 , 编
【 关键词 】 编辑素质 主体 意识 学术期刊
反响如何, 读者 说了算 。因此, 学报编辑 的一切 工作 必须紧紧 围绕 读者来开展 : 必须树立“ 一 切为 了读者, 为 了读者 一切 ” 的办 刊 理 念 。树立 读 者 意识 , 首 先 必 须树 立 为读 者 服 务 的观 念 。 编 辑 缺 乏 读 编辑 的主体意识蕴涵于 编辑的工作态度和工 作作风之 中, 它 者意识 的具体表现是 : 坐等来稿 、 “ 等米下锅 ” , 来什么稿, 就发什么 是编辑人员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和完善党 的出版事业所应 文章 , 这是 以作者为“ 中心 ” , 全面服务作者的工作模式 。这是 目前 该具 有 的思 想 觉 悟 学 术 期 刊质 量 的高 低 与 学 报 编 辑 的 主体 意 识 许 多 期 刊社 面 临 的 困境 。 我们 必须 改变 这 种 片 面 服 务 作 者 的 局 面 , 密切相关 , 编辑对待事物 的态度 、 喜好 、 理论基础、 思维习惯 都会直 形成既为作者服务又注重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 在科学选题、 栏目 接影 响着编辑 的信息收集、 取舍和编辑加工的水平。 编辑主体意识 设置等方面必 须倾 听读者 的声音、 兼顾读者 的需要, 从而要求编辑 根据读者 的需求 组稿 、 审稿、 编 稿。其次, 及时 了解读者 的阅读 需 培育 。 学 术 期 刊 编辑 不应 该 成 为 被 动 的 文 字 加 工 的机 器 , 而应 体现 求 。 许 多名 牌 刊 物 之 所 以拥有 众 多读 者 , 其 主 要 原 因 就 是 读者 意识 较 强 的主 体 意 识 和 再 创 作 能 力 。 因而 , 编 辑 主体 意 识 的提 高 是 办好 强 , 能 够 及 时 了解 读 者 。 刊 物 的前 提 。 二、 提 高编辑主体意识的途径 编 辑 主 体 意 识 的 内涵 不 断 培 养 学 科 专 业 知 识 能力 。编 辑 学 者 化 就 是 要 求 编 辑 成 为 创新意识是编辑主体意识 的灵魂 。科学研 究的本质就是不断 某一方面的专家 。 学报质 量主要体现在稿件 的学术水平上 。 学报编 探索 、 不断创新, 而 学 报 正 是 展 示 科 学 研 究成 果 的 载 体 和 窗 口, 这 辑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 水平,才 能了解所编辑 学科 的研究现 就 需 要 学报 不 断创 新 , 需 要 学报 编辑 具备 创 新 意 识 。 编 辑 的创 新 意 状, 把握学科发展前沿 : 才能塑造 良好 的学报形象, 才能对作者 、 读 识是学报 办出特色 的前提和基础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造性思维的 者产生较强的长期相对稳定的吸 引效应 才能团结一批相对稳定 出发 点 , 也 是 编 辑 主 体 从 事 创 造 性 活 动 的 出发 点 。 学报 编 辑 如 果 没 的作 者 队伍 , 才 能从 根 本 上 保 证 学 报 的 质 量 。 有勇于探索、 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 必然会安于现状 、 因循守旧, 产 不 断 增 强 编 辑 的 业 务 知 识 能 力 。业 务 素质 是 编 辑 应 有 的基 本 生 思 维 定 势 。 因此 , 学 报 编 辑 必 须 以 饱满 的精 神状 态 、 不 断 进 取 的 素质 。 编 辑 的专 业 学术 素 养 必 须 经 过 长 期 的 积 累 , 而 编 辑 学 除具 有 事业心投 入到工作 中, 使 刊 物 从栏 目设 置 、 科学选题 、 编 辑 出刊 等 般 学 科 的理 论 性 外 , 还 具有 可 操 作 性 。 通过 训练 和 实 践完 全 有 可 方面 , 都能立足 于不断创新, 从 而 达 到“ 人无我有, 人有我 新, 人 新 能较好地掌握编辑学原理和编辑技巧。 为了胜任学报编辑工作, 编 我优 ” 的 办 刊物 目标 , 体 现 办 刊特 色 。 辑应该系统 学习编辑史 、 编辑美学 、 编辑文 学、 编 辑 伦 理 学 和 社 会 策划 意 识 是 编 辑 主 体 意 识 的 关键 。策 划 意 识 是 编辑 主 体 的 一 学 、 辞 书 文 献 等 相 关 的 编 辑 学 知识 。 编 辑 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必须 运 用 到 种 能动 意 识 , 它 是编 辑 部 对 学 报 发 展 的 未 来 进 行 整 体 性 思 考 、 创造 具 体 的 编辑 活 动 中, 理 论 指 导 实践 , 不 断提 高 学报 的编 辑 质 量 。 性设计 的一种意识 。 学报编辑要做好策划工作, 首先要有 良好的策 编 辑 要 具有 团 队精 神 。 团 队精 神 体 现 在 大 局 意 识 、 协 作 精 神 和 划意识 。 编 辑 策 划 是 编 辑 主 体 意 识和 创 造 意 识 的集 中体 现 。 良好 的 服 务精 神 等 方 面 。核 心 是 协 同合 作 , 最 高 境 界 是 全 体 成 员 的 向心 策划 意识 和 策 划 能 力 得 益 于 编 辑 的 系统 学 习和 经 验 积 累 。 为此 , 编 力 、 凝 聚力, 反 映 的 是 个 体 利 益 和 整 体 利 益 的统 一 , 并进 而 保 证 组 辑 人 员 必 须认 真 学 习 出版 传 播 策 划 学 的相 关 知 识 , 系 统 学 习 掌 握 织 的 高 效 率运 转 。 团队 精 神 的 形 成 并 不 要求 团 队成 员 牺 牲 自我 , 相 策划 理论和策划技 巧, 并付诸 实施进而转化形成 良好 的策划能力 。 反, 挥 洒个性 、 表现特长保 证了成员共 同完 成任 务 目标, 而 明确 的 因此, 策 划 意 识 是 编 辑 主 体意 识 的关 键 , 是 期 刊 富有 生命 力 的 重 要 协 作 意 愿 和 协 作 方 式 则产 生 了真 正 的 内心 动 力 。 保证。 学 报 一 般 是 综合 性 学 术 刊 物 , 设有 多个 栏 目, 每 个 栏 目都 围 绕 学术意识是编辑主体意识 的核心 。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 是 个学科进行研 究。 而学报面 向的读者群知识层 次较 高, 要求栏 目 种 知 识 层 次较 高 的理 论 刊 物 , 以 学术 性 为主 要 特 色 。 学 报 的主 要 刊 发 的文 章 学 术 性 、 理 论 性强 ,但 任 何 一 个 编 辑 都不 可 能 样 样 精 作用是研究学术、 传播学术、 促 进 学 术 交 流 并 推 动 学 术发 展 。 因此, 通。 这 就 要 求 学 报 编 辑 要 处 理好“ 精” 与“ 杂” 的关 系 。 这 是 一 个 称 职 学 报 编 辑 必 须 具 备 良好 的学 术 意 识 , 这 是 做 好 编 辑 工 作 的基 本 要 编 辑 开 展 工 作 的 基础 。 当前 , 我 国 处 在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求。 编辑主体 的学术意识一方面取 决于 自身 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 学 术 期 刊 作 为 重 要 的 出版 物 ,其 质 量 的高 低 不 仅 关 系 到 自身 的 生 取 决 于 知 识 涵 养和 学术 修 养 。 编辑 主体 的知 识 涵 养 丰 富 、 学术 修 养 存与发展 , 还关 系到 国家文化 、 科技 、 教育乃至经 济建 设和发展 。 做 高, 自然会 以创 新的、 科 学的思维方式考虑每 一个 问题, 鉴别每一 好学术期刊工作是一个期 刊编辑责无旁贷 的使命 。编 辑人 员要高 篇文稿 。编辑在大量来稿中, 要选择出学术 水平 高的稿件 , 除具备 扬主体意识 , 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与时俱进 , 创新观念 , 打造个人
论学术期刊编辑活动主体间性的调适
关键词 : 学术 期 刊 ; 编辑行为 ; 主 体 间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Z 6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1 7 3 4 ( 2 0 1 5 ) 1 1 — 0 0 7 6 —0 5
主客体 是哲 学认识 论 领域 的一 对基本 范 畴 , 表示 活 动 者和 活 动对 象 之 间 的特 定关 系 。关 于 主 客体 及 其 两者 之 间关 系的研 究一 直是 学界 各领 域讨 论 的焦点 问题 。在编 辑 学研 究 兴起 和 不 断 发展 的过程 之 中 ,
辑行 为客 体 文稿 的基本 属性 。一 方面 , 有 的文稿 是在 作者 完成后 , 由编辑人 员组 稿而 来 或作者 自动 投稿 而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1 0 —1 2
基金项 目: 湖州师范学 院 2 0 1 5年 科 研 项 目“ 学 术 期 刊 编辑 行 为 主 体 、 客体关系的调适” ( 2 O 1 5 x J wK1 9 ) 的结 题 成果 。 作者简介 : 杨敏, 编辑 , 硕士 , 从 事 编 辑 出版 理 论 与 实 务 研 究 。
客体 之 间 存 在 着认 识 与 被 认 识 、 改 造 与被 改造 关 系 , 这 种 关 系 贯 穿 编 辑 活 动 的 始 终 。编 辑 活 动 过 程 中 , 编 辑 人 员
要加强与作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实 现 编辑 活 动 主 体 间 性 的 统 一 , 以更 好 地 实 现 编 辑 行 为 主 客 体 关 系
指 的是 具 体承担 编辑 出版 任务 的集 团或 组织 , 如 高校学 报界 的学 报编辑 部 、 出版社 的出版集 团等 ; 三是, 编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重构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重构一、引言竞逐经济利益,是编辑主体意识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2年以来,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乱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轨迹。
互联互通、免费、共享等现象的产生,一系列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诸多新老读者读屏,甚至借助声频听读的习惯广为流行,阅读介质的丰富,使传统的书报刊纸质阅读不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
新闻出版业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时代。
有学者阐述,“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纸媒应该对自身的优势与弱势进行重新审视,并且正视自身的短板,用积极向上的形态迎接新媒体时代,实现互动经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双赢的目标”。
[1]与势头正旺的新媒体相比,很多传统期刊不但发展遇到瓶颈,甚至因亏损面临停刊的窘境。
日渐式微的局面,让人感叹往日不再。
更关键的是,传统媒体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一些从业人员对书报刊等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把关意识。
一些人(包括新媒体)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追求短平快,打破原则,不仅纸质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出现问题,新媒体的内容质量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许多新媒体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字编校程序都省略或忽视了。
2022年5月,有新媒体在网上刊出一则信息,题目是《伊朗被美国全面封锁第4天,真有国家敢力挺他吗?现实惊人的残酷》。
文章不但题目出现错误,“现实惊人的残酷”中的“的”,应为“地”字,而且文章中这样一段文字也十分雷人:“伊朗是中东石油大国,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之一,石油生产能力世界第四,石油出口量第二,2022年时石油产业纯利润就超过2500元。
”如果编辑稍细心一下就会看出其中的谬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年产石油纯利润只有2500元?如果说纯利润有2500亿美元,或许还说得过去。
《仅仅17分钟!俄国和伊朗就彻底明白》也是这家媒体刊登的信息。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其实也和我国一个优势有关,就是东亚人在手速,反应等两个方面的基因优势。
人口众多,选材面比较大,还有高训练强度都有关系。
[专题]期刊主编的四种意识
期刊主编的四种意识1.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问题即是我们的“惑”。
期刊主编要有充分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如同危机意识一样,是每一位主编时时刻刻要锁定在脑子里的东西。
“问题意识”不只是一个学术期刊的问题,它是所有人文期刊都要遇到的问题。
大问题是一期刊物怎么策划,小问题是一个栏目怎么策划。
所以,从根本性意义上说,问题就是需要主编去破解的难题。
许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源于期刊内部逻辑的延伸。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期刊编辑过程中,一个问题可能引出另外一个问题的延伸。
报道青年创业的事迹可能引出人才问题,评论某部电视剧可能引出导演和演员。
每位主编都在期刊内部范式里工作,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后面潜伏着的另外的现实。
毫无疑问,具有问题意识的主编是眼光犀利的主编。
编辑出版史正如一部哲学史,也是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问题论辩的历史。
主编在终审工作中,预设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为,因为它可以快捷地捕捉主要目标,避免终审的差错,同时可以不断拓展终审的内涵。
2、独立意识独立意识一直被看作期刊主编的一种梦想。
独立意识不是无知无畏,更不是无知才无畏。
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
像纳米,不过是一个尺度概念。
各种尺度的材料都有各自的用处,比如,为什么要把泥土拿来做成砖,砖的尺度比沙泥要大得多,因为小的沙粒没有强度。
我们怎么能把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只说成是一个纳米呢?纳米在前几年炒得很厉害,什么“纳米冰箱能防霉”,连真正搞纳米的科学家都弄不明白:一个是生物学与卫生学的概念、一个是材料尺寸的纳米怎么会防霉?所以,无知的人骗起人来不得了,因为他胆子大,什么都敢说,所以说“无知才无畏”。
这种思维绝不是“独立意识”。
什么是期刊主编的独立意识呢?独立意识不是自行其是,不是要摆脱通行的期刊检查制度,而是一位主编对于刊物整体性独立思维。
文化界一直流传着“北有《读书》,南有《天涯》”的说法,两者都以思想、文化见长,相比之下,《天涯》的特色是什么?《天涯》主编说,特色主要是关注现实,注重独特的个人感觉与感受力,相对来说更有原创性。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重构 (2)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重构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的重构是指编辑在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变化时,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职责使命以及价值取向,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下,期刊编辑主要扮演着选择、筛选、编辑和发布学术研究成果的角色。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学术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革,这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期刊编辑需要加强对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的敏感性。
随着学术造假、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增加,期刊编辑需要更加警惕和敏锐地辨别出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们应该用更加严谨的审核和审稿制度来筛选和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和真实性。
其次,期刊编辑需要更加关注研究社区的需求。
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和学术领域的细分,期刊编辑需要更加了解研究者的需求和关注点,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期刊编辑还需要采用开放获取的方式,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并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
另外,期刊编辑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期刊编辑模式正在逐渐失去对学者和读者的吸引力。
期刊编辑需要积极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术信息服务。
同时,他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来传播学术成果,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期刊编辑需要保持专业素养和学术追求。
作为学术传播的中介和组织者,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广博的学术知识和深入的行业洞察力,确保期刊的学术导向和持续发展。
他们需要与学术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热点,引导期刊发展方向和关注点。
总而言之,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的重构需要从学术伦理、研究社区需求、创新变革和专业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和信息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浅析编辑的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
论编辑主体的责任与思维意识出版物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承载人类文明,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的,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又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
因此,要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必须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持。
编辑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境界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是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力量。
因此,编辑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这不仅仅是新世纪编辑业务的需要,也是编辑在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编辑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治责任意识编辑应该牢固树立把关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意识。
出版物应更好地、更加主动地、更富创造性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完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
出版的图书一定要对人民有益,对社会主义有利,决不能让那些低劣的图书问世,这是每个编辑人员的职责。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编辑更应该自觉地学习、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加社会责任感,加强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坚守社会主义阵地,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把关意识,不能违背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新闻编辑在政治素养方面,特别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分清是非,旗帜鲜明。
其二、开放思想,传播新知。
其三、注意原则,讲究方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新闻编辑应牢牢把握这一基本任务。
严格把关,不让错误的言论和报道在媒体上露面,同时对一些混乱的现象和错误的做法,要大胆出来说话,表明立场。
(二)文化责任意识出版物是以生产和传播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活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出版物一样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辛俊武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2)006
【摘要】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稿都是作者的科研成果.编辑对作者文稿的处理,实际上是对作者科研成果的一种再认识.这一认识过程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对作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能动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正是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为了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充分发挥把关与创造的双重作用,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超强的主体意识.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辛俊武
【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创新 [J], 刘芳
2.浅谈西部党校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J], 唐旻星
3.学报编辑主体意识论 [J], 吴志慧
4.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特色 [J], 孙书平;;
5.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特色 [J], 孙书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广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江苏高教》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36)论社会科学期刊编辑主体的协同意识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它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静态的结构系统,而是一种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符号创造性的活动。
”[1]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编辑担负着组织社会文化和引进文化变异因素等多项职能,因而具有渗透性、交叉性、综合性 、选择性、跨越性、覆盖性等特征。
同时,区别于一般性文化活动,编辑活动又具有中介性 、隐匿性、社会接受性和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
这一切就决定了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协同能力,应善于在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中,密切配合、相互帮助,最大限度地促进编辑效率和编辑质量的提高。
所以,协同意识应成为每一个编辑主体必备的素质。
协同是指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
《后汉书·吕布传》曾记载“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共存大计”。
所以,“协同”一词起先主要是运用在军事战略中的术语,后来逐渐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进而成为管理学的专有名词。
协同从其过程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向协同,另一种是双向协同。
单向协同是指协同主体从自身位置出发,主动配合或帮助系统内的其他主体;双向协同是指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例如,在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要主动、自觉地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编辑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单向协同;同时,编辑人员之间,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又存在相互配合和共同协调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双向协同。
从协同主体的关系来看,协同又可分为平行协同、垂直协同和交叉协同。
平行协同是指平行主体间横向的配合和协调,如编辑人员之间就共同的选题要相互协商、讨论,要有利于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垂直协同是指上下级之间纵向的配合和协调,如主编和编辑、助理编辑之间应强调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工作效率;交叉协同是指横向和纵向间多方主体的交叉配合和协调,如编辑人员在制订编辑计划时,既要与上下级相互沟通,又要与其他编辑人员共同协商,同时也要听取作者、读者等多方面的【摘要】编辑担负着组织社会文化和引进文化变异因素等多项职能,因而具有渗透性、交叉性、综合性 、选择性、跨越性、覆盖性等特征。
同时,区别于一般性文化活动,编辑活动又具有中介性 、隐匿性、社会接受性和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
这一切决定了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协同能力,协同意识应成为每一个编辑主体必备的素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主体应在编辑实践中着重培养编辑思想、编辑计划、编辑选稿、选题策划、编辑流程以及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六种协同意识。
【关键词】社会科学期刊 编辑主体 协同意识【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19)4-081-07【DOI】 10.13786/14-1066/g2.2019..013作者信息:沈广斌(1969—),男,江苏南京人,《江苏高教》常务副主编、副编审,中国矿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大学文化研究。
52019.5实 务081意见,然后综合考虑,最终方可形成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优质计划。
应该说,在当前强调编辑主体协同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特立独行,很难听进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不善于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使得编辑工作的内耗力加大,严重影响了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的编辑人员不善于听取作者和读者的建议,协同意识薄弱,从而使得自己的选题常常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还有的编辑人员不注意工作中的配合和协调,自成一家,守着自己的“小摊子”苦心经营,到头来也是事倍功半,并且又影响了整体的工作绩效。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编辑主体受传统管理理论的影响比较深刻,难以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意识也一度使某些人片面夸大个体的“自我”作用,忽略了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
古典的管理理论注重深思熟虑地设计程序,而较少考虑那些不协调行动的消极影响。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机构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由办公工作说明书和组织结构图表来规定。
其基本概念是分工、操纵广度和层次结构,在层次结构的金字塔顶点有一位最高行政长官(如主编或社长)。
为了达到本组织(如编辑部或杂志社)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做法是清楚划分责任,并在一切情况下运用广泛的管理总则。
韦伯的管理理论认为,合法合理的科层结构是一种理想的类型,强调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度和管辖权。
为增强合理性与可靠性,注重在在职人员之间、在职人员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超然的、非个人之间的关系,以保证任何在职人员的个人影响降到最低。
这一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个人作为组织中的机械的、被动的一个元素或一个因子,忽视了“自我”的主体作用。
[2]这种思维模式的直接恶果就是使得广大编辑人员囿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安于自己的“小天地”,跳不出自己的“三分自留地”,不善于处理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协调、综合各方的建议,因而使编辑工作也显得过于呆板,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另外,尽管市场竞争意识带来编辑竞争意识的强化,一定程度上确实使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但编辑实践中抢热门选题造成的“撞车”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期刊由于编辑人员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同,使得同期刊物中不同编辑人员编发的同类型稿件或观点雷同、论述相似;或观点相对,且论证漏洞百出,常使读者弄不懂刊物的导向和意图。
因此,重视编辑主体协同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由编辑工作这一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是改进现阶段编辑水平的重要途径。
[3]笔者在此强调的编辑主体协同意识的培养主要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以下简称社科类期刊)编辑主体的六种协同意识。
一、以编辑思想的协同引领编辑任务和目标编辑思想广义上包括编辑目的、编辑设计的思想、编辑方法的思想,而编辑思想的核心就是编辑目的,因而编辑目的也就是狭义的编辑思想。
处于某一特定编辑群体中的编辑主体,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编辑思想的差异。
编辑思想的差异则影响编辑主体选题的角度、编辑方法的选择和编辑态度。
编辑群体为了完成既定的编辑任务和目标必然要求每个编辑人员在已有编辑思想和编辑个性的基础上讲求编辑思想的统一和协调,这就需要编辑主体强化协同意识,追求共同目标,合理协调编辑思想上存在的分歧。
从价值观念来看,不同的编辑主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编辑主体对待编辑工作的态度,决定了编辑主体对编辑价值的认识,反映到具体的编辑实践中,也就代表了他们各自的编辑思想。
例如,“为人做嫁衣”的思想一直是受到广大编辑工作者广泛认同的编辑思想,也是许多老一辈编辑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
它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编辑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
郭沫若在为张元济先生90寿辰所作《贺诗》中高度评价了张先生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
张元济一生传播他人著作,所做工作不可胜数,然而他所掌握的出版机器却极少用来印刷自己的作品。
正是这一高尚的编辑思想才使得他在保存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和其他学术著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而现实中,许多年轻的编辑人员认为,“为人做嫁衣”的思想早就过时了,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编辑人员创造性劳动的思想。
他们片面强调奉献与索取的同等重要,强调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在编辑思想上忽视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进而在编辑工作中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来,无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态度上漫不经心,被动应付,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工作方法上因循守旧,不讲科学;选稿、用稿上无法把好“三关”,甚至0822019.5实 务“以稿谋私”,关系稿、人情稿泛滥成灾,从而严重影响了出版物的质量。
笔者认为,传统的编辑思想仍应成为当下编辑思想的主流,编辑主体必须始终树立服务意识,以甘愿作人梯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切不可被名利思想冲昏了头脑。
编辑工作作为一项精神生产活动,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而编辑主体无论其工作领域拓展得多宽广,究其实质依然是一项中介性劳动,因此必然会烙上“为人做嫁衣”的服务性印记。
过分地渲染和强调编辑主体, 只会使编辑工作失去其应有的题中之意,进而会将编辑活动演化为“著述”活动。
可以这么说,编辑工作本身是一项寂寞的工作,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克己奉献的精神,又怎能完成这一独特的工作任务呢?当然,强调编辑思想中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并不等于否认编辑劳动的创造性。
我们提倡先做好“编辑匠”,再力争做编辑家。
在这里,编辑思想的协同主要是指编辑主体应端正编辑态度,纠正编辑思想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真正把握编辑的职责,做到服务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埋头做好文字编辑工作,另一方面做好稿件组织工作;一方面专心于案头工作,磨炼耐性,培养坐“冷板凳”的精神,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学术活动,广结朋友,培养公关意识;一方面对文稿反复推敲,字斟句酌,采取谨慎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开阔视野,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打破陈旧框架的束缚;一方面细化引文核对、资料查询、文字加工等技术性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抓住重点,宏观把握,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从心理结构来看,编辑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编辑动力、编辑智能两方面组成。
编辑心理动力主要是编辑动机的作用,表现为编辑对所从事工作的积极性和关注程度。
编辑动机是一定的社会和教育背景对编辑的客观要求和社会意义在编辑头脑中的反映。
它属于编辑主体精神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编辑动机对编辑活动有发动和维持作用,主要解决编辑主体愿不愿编、 勤不勤编、乐不乐编的心理矛盾,是编辑活动的内部动力。
编辑动机的外部表现是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注意状态、意志状态、理智感状态。
编辑动机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不同层次的编辑心理状态组成,编辑心理状态从其层面来看可分为外表层动力——好奇心理状态,过渡层动力——主动心理状态,稳固层动力——习惯心理状态,核心层动力——自觉心理状态。
[5]编辑智能是指编辑智力和能力的综合。
编辑智力是影响编辑主体的反映效率、反映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编辑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深度、广度、速度及准确度。
它的最基本的认识力主要有观察力、表象力、思考力、创见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
编辑能力是受编辑智力支配的、在编辑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影响编辑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编辑主体从事编辑活动的效度、速度及精确度。
编辑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定向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编辑的组织能力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计划能力、选稿能力、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创造能力又是这些基本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