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的计算规律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将两个偶数相加,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两个数的乘法交换律,发现两个数的乘法结果不受它们交换顺序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还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主动探索和发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
而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性质的数学探究活动,如解数学谜题或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形 成 和 发现 新 的 问题 。
二 、 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 学习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强 调 理 论 与 生 活 实 际 相 联 系 ,要 引 导 学 生 关
生活 , 使学生感 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 学生感觉 自然、 让 亲切 、 真实。如在讲一元 一次方程 的应用时, 我讲 了一个小故事《 百岁 父子》 有 一户人家 , : 父亲 与儿子 同一天过生 日, 逢父子 俩过 每 生 日, 家里 总要热闹一番 , 一次庆贺生 日时, 有 父亲对 儿子说 :
@吉林教育
L E lN I I TA D K
研 宄性 学习在数 学教 学 中的应用
江 苏省 海安县 西场初 中 穆益 梅
在数 学的教学 中, 研究性学 习是学生学好数学 的一个 有效
方式 。学 生通 过 动 手 、 脑 、 动探 索 、 互 交 流 , 用 所 学 知识 动 主 相 运 解 决 有 关 数 学 问题 。下 面 本 人谈 谈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数 学 研 究 性学 习 的点 滴 体 会 。
从 而判 断商家的盈亏 。 总之 , 开展研究性学 习的 目的在 于改变学生 以单纯地接 受 教师传 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 学生 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 提 供获取知识的渠道、 并为 其提 供将学到 的知识加 以综合应用
于 实 践 的机 会 , 现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本 , 重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体 注 践 能力 的培 养 。
( ) 置 让 学 生 动 手操 作 的 习题 开 展 数 学 研 究 性 学 习 。 三 设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随着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那么到底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它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应用,本文试图用一个课堂教学案例与大家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分类(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概念教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概念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具有明确性.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所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概念最基础的,不但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可以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有深刻的理解.而不应该建立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记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毫无联系基础之上.2.“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
于2003年问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它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荷兰数学家h.弗赖登塔尔(han freudenthal)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认为数学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现实、数学化、再创造.他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我研究的仅仅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猜想、证明、应用等的全过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学生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案例(高二数列数学课研究性学习的摘录)问题1 某饮料厂搞促销,公开承诺,“凡购买本厂的某种饮料的顾客可用3只空罐换一罐饮料.”若购买10罐饮料,实际饮用多少罐饮料?购买20罐呢?购买100罐呢?若需饮用10罐,应购买多少罐?需饮用20罐呢?需饮用100罐呢?(注:不能借他人的空罐)学生们很快求得购买10罐,可饮用14罐,需饮用10罐,应购买7罐;购买20罐,可饮用29罐,需饮用20罐,应购买14罐.为解决100罐的问题,很多学生自然建立购买数n与实际应用罐数的关系.由此引出问题2 请你完成表格的填写,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生发现了不少规律:(1)实际饮用罐数an不是3的倍数,当n是奇数时,an是被3除余1的自然数;当n是偶数时,an是被3除余2的自然数.(2)剩余的空罐数bn只能是1或2,因为空罐数大于等于3时就可以3只空罐换1罐饮料.当n是奇数时,bn是1;n是偶数时,bn是2.(3)每多买2罐饮料,可多饮用3罐饮料.(4)n奇数时,an+an+1=1+3(n+1/2-1)+2+3(n+1/2-1)=3n;n是偶数时,an+an+1=2+3(n/2-1)+1+3(n+1/2-1)=3n.问题3 从上述规律中,能否猜想到an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上述规律(1):{an}的奇数项组成的子数列{a2n-1}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n}的偶数项组成子数列{a2n}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n奇数时,an=1+3(n+1/2-1)=(3n-1)/2n是偶数时,an=2+3(n/2-1)=3n/2-1由于这是从n=1到n=20中得到的结论,对于n∈n来说,此结论仅仅是猜想.需要证明结论的正确性.问题4 请同学们考虑数列{an+2-an}是什么数列?有的学生从表格计算出a3-a1=3,a4-a2=3,a5-a3=3,…,a20-a18=57,由此猜想{an+2-an}是常数列.得到了关键的关于{an}的递推式:an+2-an=3(n∈n), (二)课外“应用实践”研究性学习“应用实践”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体现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或研究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被应用的事例,从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一般可有这样几种方式:①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实践性的作业).②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在贴近自己生活的事物中,发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被应用的例子具体操作: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实践作业(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小论文;②教师检查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情况;③组织交流和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议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研究性学习”最初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提出的,它是该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高中课程项目之一。
它一般在课下和校外进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但教学过程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教学特性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主体研究合作交流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竞争空前激烈。
利用人才、重视人才已为国家和社会所注重的重点,因此要求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目的。
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特征。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途径(一)在数学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方式,它是在不破坏数学学科知识逻辑性和交流性的同时,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数学学科教学有关系的专题研究课题或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 次 ,研 究 性 学 习 有 利 于 教 师 转变 教 学 观念 , 改变 教 学行 为 ,从 而更 好地 进 行 常规 教学 。要 改 变学 生 的数 学学 习方式 、更 好 地 促进 学 生 的发 展 ,教 师 首 先 要 转 变 教 学 观 念 , 改 变 教 学行 为 。进 行数 学研 究 性学 习 ,教 师就 必 须克 服 旧 的教学 思想 所 形成 的 思维 定势 ,要教 师 学习 先进 的 教育 思想 ,重新 审视 自己的教 学 行 为 。在 进 行 数 学 研 究 性 学 习 的开 始 ,教 师 就 必 须 重 新钻 研 教 材 ,把 教材 内容 转 化成 研 究课 题 ,在 实施 教 学 的具体 过程 中, 要 不 断地 探索 教学 策 略 。数 学研 究性 学 习使 教 师在 作 为教育 者 的 同
一
、
有较 高 的要 求 。数 学研 究 性 学习 的开 设 ,弥 补 了常规 教 学在 满足 信息 时 代知 识 经济 社会 对 人 的要 求方 面 的局 限和 不足 ,给 学生 一 片真 正 属于 自己 的时 间和 空 间, 让他 从 中得 到锻 炼和 提 高 , 以适 应未 来 社会 的需要 。 因为 数 学研 究性 学 习需 要学 生 “ 然后 知 不 用 足 ” ,学生 常 常 自觉地 或 是 加深 或拓 宽 了对 与课 题相 关 知识 的 学 习 ;有 的学 生通 过 自己的 亲 身实 践 ,加深 了对 常 规教 学 中所 学 知 识 的理 解 。常 规教 学 是数 学研 究 性学 习 的基 础 ,而数 学研 究 性 学 习 的开 展也 将促 进 学 生主 动加 深对 常 规教 学 知识 的学 习,有 利 于 进一 步 拓展 学 生在 常规 教 学 中的 视野 和 能力 。 因此 ,数 学 学习和 常规 教 学这 两者 之 间 ,并 不是 互相 否 定和 对 立 的关系 ,而是 相辅
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自从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口诛笔伐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对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寄予厚望。
这个重托终于在高中教学新大纲的授课计划中,落实到了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上。
举国上下,无不对“研究性学习”推崇备至,尽管没有高考指挥棒对这个课程的考试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少广大热心改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热情。
著书立说为它鸣锣开道者有之,出版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者有之,开设网站召集学生志愿者进行研究辅导者有之……纵览“研究性学习”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地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性学习”这颗“盛夏的果实”,并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我们禁不住要说:“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发现学习”对“获得学习”的叫板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
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不应该是以全盘否定获得接受知识为前提。
否则,各门学科开设就没有“不知为那般了”,只要从小学直至中学、大学一路“研究性学习”下来,便可以在大学阶段顺理成章地培养出一大批经过”研究性学习”锤炼出来的研究生了。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取舍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看成高考状元或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他们确确实实是学生中的精英,那么,他们在学生中的比例肯定是少得可怜,以他们的成绩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肯定就像“管窥全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让广大普通学生成为绿叶,把精英学生衬托得“分外妖娆”。
而新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精英来引领时代潮流,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素质提高做支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题, 主动地提 出问题 , 极地 寻求 解决 问题 的方 法 , 积 探
求结 论 的 自主 学 习 过 。 比 如 , 进 行 “ 三 点 的 圆 ” 在 过 的 教学 时 , 发 给 每 位 学 生 一 个 破 碎 乐 得 圆 形 硬 纸 片 。 我 同 时 指 出 , 位 同 学 拿 到 的 是 一 台 机 器 上 破 碎 了 的皮 每 带轮 , 因为 皮 带 轮 坏 了 , 器 只 能 停 转 , 产 只好 停 下 。 机 生
3 社会实践中的研究性学 习 新 课 标 强 调 : 好 的 数 学 教 育 应 该 从 学 习 者 的 生 活 “ 经验 和 已有 的 知 识 背 景 出 发 , 供 给 学 生 充 分 进 行 数 提 学 实践 活 动 和 交 流 的机 会 。 研 究 性 学 习强 调 理 论 与 社 ” 会 、 学 和 生 活 实 际 的 联 系 , 够 克 服 传 统 教 学 中脱 离 科 能 学 生 自身 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倾 向 ,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为
B ?A . 生们 注意 到这几 个式 子很 有 美感 , 正是 D B学 这
今天要介绍 的新 内容—— 射影定 理。再提示学 生进 一 步观察后 面两 个 式子 , 加后 得 到什 么结 论?A 2+ 相 C
B 2=A 2, C B 是勾 股定 理 。 学 生 发 现 了 证 明 勾 股 定 理 的
学生 由三角形相 似导 出: C △A D” △B D - D: A = C -C + D B : C - C 2=A ? B , D D- D + D D 同理 A 2=A ? A B 2: C D B,C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课 中要 用 到 的数 学知 识 为 主 , 都是 书上 有 的基 本 的 概 念 、 公 式及 其 简单 应 用 . .试 题 背景 可 来 自学 生所 能 理 解 的生 活现 实 , 引导 学 生更 多地 着 眼 于对 实际 问题 的探 索。 这样 将基 本 的 知识 点 自然地 融 于不 同的数 学 背景 并 与所 学专 业相 结 合 , 既 可 以提 高 学 生的 数 学 学 习兴趣 , 又 可 以培 养 学 生 用数 学 的意 识 ,提 高 学 生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
, ' ' ' , ’ l ' l , , l , ' ● ' ' , l ’l ' ' l ' l , , ' ' , ’ ) l l , l , , l
3 .培 养 学 生分 享与 合 作 的意 识 。合 作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是 现 代 人 所 应 具备 的基 本 素 质 。研 究 学 习的 开展 将 努 力创 设 有利 于人 际 沟通 与 合 作 的教 育 环境 . 使 学生 学
★教 学 信 息 ★
如何在数 学教 学 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 究性 学习能力
江西省 南康市 第五小学 蔡建华
小学 数 学教 学 , 一 方 面要 传 授 数 学 知 识 , 使 学 生具 备数 学基础知识 的素养 : 另一 方 面 , 要通过 数学知识 的 传授 , 培养学生能力, 发 展 智力 , 这是 数 学教 学 中一 个 非 常重要的方面. 应 引起 高度 重视 。通 过 多年 的 教 学 实践 和 理 论 学 习. 我认 为 有 两项 重要 的能 力 对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和 生 活非 常 重要 ,就是 创 新 思 维 意识 和 研 究性 学 习能
高中数学研究性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能力的培养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常规教学方法更全面、更先进些,常规教学需要更新,不是彻底抛弃。
在某些方面,例如在使学生牢固地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上,常规教学仍有很强的效力。
所以我们提倡吸取常规教学的优点,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
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它关注的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1、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情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质量也高;主动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就好。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强烈需求。
2、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样的问题存在疑惑,想去研究。
其次,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选择研究的内容,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自己实现学习目标。
在目标的导引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研究活动中,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主动参与中酝酿了创造的契机。
3、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孩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
而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知识用上一辈子。
人们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所必需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
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
正因为如此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设置“课题研究”,即“研究性学习”,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具体一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
”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
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
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学生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能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
结合初中数学学习,学生的能力包括数学创造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设计、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要用现代启发式进行教学,启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景,将常见的知识设计成非常规的问题,即一种具有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与创造的热情,并不断调控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进行学习。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常用手段,简便易行,适用广泛,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经常要从不同的角度、形式、方式进行提问,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造力有显著的效果。
教师在这过程中稍加点拨,指导学生从通过讨论、分析,来揭露本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寓知于乐,以趣激学。
因此,在教学中必需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
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学习能力[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能力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
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作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在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确定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增强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增强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
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而没见过或背景陌生的题型却无从下手,这是数学意识淡薄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原有的思维模式,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 问题 的“ 研究 ” , 这就要求 教师应根 据教 材 内容 , 结 合学生 的
这样 的教 学使学生 的研 究性学 习向课外延 伸 , 将“ 知识 巩
智能水平 , 选择 和设计有 利于学生 “ 研究 ” 的教 学内容 , 创造性 固 ” 与“ 应用研 究” 整合 优化 , 让学生把 课堂学 习的成果应用 于 地将教 材 中的知识结 论变 成 “ 研 究” 的 问题 , 让学 生置 身于 问 生活实 际 , 在手、 脑并 用的开放性 实践活动 中真正培 养了学 生 题情 境之 中 , 使学 生 明确 “ 研究” 目标 , 产 生强 烈 的“ 研究 ” 欲 的探索及 动手动 口能 力 , 同时加深了所 学知识 的理 解和掌 握 , 望, 主动地 参与到探索发 现科学知 识的 “ 研究 ” 活动过 程 中去 。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 , 体会了创造的乐趣。
1 给学 生提供轻松平 等的学 习环境
时“ 研究 ” 小组 , 共 同合作 , 这样 每堂课 的伙伴 会不 同 , 就能 多 元优 势互 补 。 课外 的“ 研 究” , 学生更 愿与 自己喜欢的 同伴共 同
心 理学 家研 究表 明 : 快乐 、 兴奋 的情绪 与温和 、 宽松 的学 “ 研究” , 探 讨一个大 家都感兴趣的 问题 。 第三要将 “ 小组研 讨 ” 习环境 , 对 认知 创新思维活 动具有扩 散 、 强化 的功能 。平等宽 与“ 个体探索 ” 适 时结合 。学生 通过独立 “ 研 究” 能够解 决 的问 松的学 习环 境 , 有利于唤起学 生的 “ 研究学 习” 的热 情 , 调动学 题 , 让学生个体探 索 , 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个性 和 自主 意识 。对 生主动参 与“ 研 究” 的积极性 , 激发学 生“ 研 究” 的欲望 , 使学 生 于独立研 究有 困难 的课题 , 可 采取 “ 小组研 讨 ” 与“ 个 体探索 ” 敢想敢 问敢 做敢 于展现 自我 , 保 证“ 研究 ” 活动顺 利 、 高效 地进 相结合 , 通过 必要 的组 织 、 引导 、 探讨、 交 流和 归纳 , 使优 势互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囡
素 质 教 育
趋, 千篇一 律 , 人一面的传统 思维模式化 中跳 出来 , 千 敢 思维 ,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 。例如 在 于“ 骄傲 自大” 敢于怀疑 , , 敢于 否定前人 , 否定 已经存在 的东西 , 敢于创 新。即使 老师统一 研究 某个 方面的问题 , 生在这个方面 内自由选择确定 。 总之 , 要尽可能给学生 以 学习了“ 不在同一条直 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这一结 论以后 , 可以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 经过不在 同一条直
素 质 教 育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口文 / 露芬 邱
【 摘
做 法。
要 】 文章从 当今 学校 教育的任务与 当前 实际状 况所 面临的严峻挑 战谈起 , 分析 了传统 数学教 学中所存在
的严重弊端 , 有针对性地提 出开展研究性 学习, 构建新型教 与学的体 系, 拓展 思维空 间, 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的认 识 以及
对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已引起 广大数学教 师的高度 重 的主体 意识 , 引导他 们开展 自我学 习 , 以实现 学生发展的
视。 那么 , 如何在学 习过程 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 意识 和创新 能力 呢?
一
多样 化和最大 的可能性 。 只有如此 , 创新 的火花才能不断
成长 、 再生 。 当然 , 我们 的求新一定要务 实 , 不能舍本逐末 地放弃了基本要求 , 要在教学过程 的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究教 学 必 须满 足 三 个 条 件 : 一 , 一 个 集 中学 生 注 意 的 第 有
二、 拓展 思 维 空 间 , 现 学 生 研 究 性 学 习的 凸 创新 能 力
1 学生研 究 课题 的选择 要 遵循 自由性与 指导 性原 .
高中数学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策略论文
⾼中数学教学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策略论⽂⾼中数学教学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策略论⽂ 在⽇常学习和⼯作⽣活中,许多⼈都有过写论⽂的经历,对论⽂都不陌⽣吧,论⽂是进⾏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种说理⽂章。
你写论⽂时总是⽆从下笔?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中数学教学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策略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各⾏各业都在迅速发展之中,对于教育业来说更是如此。
⾼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们来说是⾮常重要的⼀个教学环节,其能够为学⽣们提供良好的数学知识从⽽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学⽣们应当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综合能⼒,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标,教师也应当对传统的教学⽅式进⾏改善。
本⽂也就侧重于对当前⾼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进⾏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
关键词:⾼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策略探究; ⾼中数学对于学⽣们来说是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能掌握⼀个良好的教学⽅法,从⽽导致了教学的效果⽆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该情况之下开展教学,学⽣们⾃⾝的能⼒⽆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标准。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善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应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就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将研究性教学模式运⽤于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学⽣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同时还能够培养学⽣们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能⼒、研究能⼒,从⽽促进学⽣们成为⼀个更加全⾯的⼈才。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当前⾼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先应当清楚和明确的内容应当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清楚地掌握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制定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先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是对应的应试教育思想。
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之下,⼤部分的教师都更加侧重于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些涉及到教材之外的内容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学⽣们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之下,也只会对教材中的内容进⾏掌握,若是在后续遇到其他类似问题时就⽆法有效地进⾏转变,从⽽导致了⽆法解决此类问题。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广东省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广东中山528400)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索性学习。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精神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仍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课本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关键是挖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以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开发和张扬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基本概念比较集中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课本应该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料;现行数学教材,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表达规范,而且注重启发性,让学生亲自去阅读理解,并借助于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成效,其意义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身。
特别是华师大和北师大版教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很适合学生自学。
虽然学生的原有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部读懂,但有老师适时的指导,读懂并不困难。
当然,可以事先设计几道思考题,作为“导读”,“读”后集体交流,这是“兵教兵”的过程,有利于全体同学“读懂”教材,掌握重点。
(重过程)二、在验证推广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的,老师在讲乘法公式时都是介绍公式,然后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但公式的来由、公式的合理化解释很少讲的,但我就公式的几何意义上的解释做了一节课的时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课似乎落实不够,从a×a、a×b到a×(b+c)、(a+b)×(c+d)、(a+b)×(a-b)以及(a+b)的平方,学生拾级而上,用面积逐一地进行了验证,这里潜藏着创造发明的机会,学生去发明一个计算公式已经成为可能。
小度写范文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小度写范文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数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精确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其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主体地思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导向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态度。
然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多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最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思维的激励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 把学生置于学 习的主体位置 , 在教与学的各个环 节处于主动参与过程中, 使学生 的各种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
提高 , 知识学得更好 。
无论概念、 公式、 例题 , 都是前人或者编者的思想 再现 。教 与 学的过程, 实际是一种交流的过程 , 是师 生之间的交流 、 是今 人和前人的交流 、 是人和书本的交流 、 是学生之问的交流 、 是 读者和笔者的交流 。因此, 在教学过程 中, 尽可能引导学生
和体系, 数学中很 多定理、 公式 、 例题证 明过程 都很复杂 , 谁 能做到过 目不忘 。不要把背抄分开, 要把抄背结合起来, 如 此背来抄去 , 自然就熟 了, 而且从中悟 出了道理, 出创见。 得 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本 的同时去读大量 的参考书摄 取大量的知识营养。
二 、 试 回忆 教 学 过 程 尝 回 忆 教 学 过 程 就 是 把 老 师 讲 过 的 内容 在 大 脑 中重 复 再 现。闲暇时, 上学 的途 中 , 交 车 上 , 课 堂上 的知 识 内容 包 参考答案 ,以
试 题 质 量 给 出学 生 成 绩 。这 样 , 学生 处 于 主动 的状 态 , 出 在
括上课的情 景在大脑中尽 可能再现。老师的言谈举止 , 同学
的提 问、 教师的解 答与及教学中幽默语言 。待有时问坐下来 再翻翻笔记、 翻翻课本, 检查有什么遗漏。这种学 习方法 能 帮助你进一步巩 固所学知识, 节约时间, 提高记忆能力, 能 还 帮助你养成动脑 的好习惯。 三、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交流
又养成 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抄书和背书能够集 中学 习的注 意力, 并能有效磨练学生的意志 品质, 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所 谈的背书和抄书, 不是全 背全抄, 么背什么?背公 那 式、 背定理、 背概念; 通过背诵让数学中的公式、 定理、 概念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以中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开展中学数学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主线,旨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解决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学习能力中学数学
一、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力即是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力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扮演研究者、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2.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以往的教学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可以仅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搞好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还要博览群书,为自己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1.抽象性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
但抽象性并非数学所独有的,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抽象。
首先,数学的抽象性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保留了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
其次,数学的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它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
2.严谨性
数学的严谨性也可以理解为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严格的演绎证明。
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
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要经过不完全归纳、试验、猜测等探索与合情推理的过程。
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遵从数学规律,而且也要合乎逻辑,在逻辑上无误。
3.广泛应用性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
如精密科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化学通常都是以一些数学公式来表达自己定律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及生产实践活动中无时不在地应用数学。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1.学习动机策略,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生动机的基础。
教师应该让学生坚信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时,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要他们学的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技能?用什么方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哪些知识,查阅哪方面的资料?怎样考试?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之后,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与方向,在心理上就会比较乐于学习。
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可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关键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2.主体意识策略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自主活动”。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
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
从而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
如在新授课中,把定理、公式、例题等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检验、论证甚至是推广,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3.加强研究性学习策略指导
在“数学实验”中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即便是抽象的数学都是与生活中的实例密切相关,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以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其中,亲手实验,才能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的历史,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前人创造数学的人生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通过课后作业来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是通过内容的多元、题型的多元、方式的多元等实现的。
其立意在于演绎数学来自生活的草根本色,亲近学生,激发学生作业练习的情趣,适应学习个体差异需要,置学生于自主参与的境地,有效地牵引学生对知识“反刍”,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另外,变作业练习的过程为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得到智慧的启迪、问题思维模型的构建、丰富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2\]郑金洲.研究性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金延风,吴希江.研究性与引导: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