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和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和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章第—节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

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等。

教材通过“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教材对于我国经纬度位置特点的讲述是通过介绍我国领土的四段来完成的。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这是造成我国南北太阳辐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庞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则造成了我国东西时间、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庞大差异。

两者合起来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1—4〕班的地理。

全年级是八个班,我带了四个班,每个班级50个学生。

我们学校是新建学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的根底是参差不齐,对学生的认知、理解、掌握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只能从最根本的知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

3.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面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 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经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 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由于 2022-8-18 22:34 编辑教学环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材从几方面分析说明了我国在世界上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会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濒临的海洋,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我国的疆域四至点,了解我国领海宽度、国家管辖海域、内海以及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同时初步形成海洋大国的概念。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与评价。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从跨纬度广理解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从跨经度广理解东西时间的差异。

从而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通过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会地理评价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和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优越性,掌握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难点:建立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和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中国的具体位置及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判断仍然有限、不系统。

另外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对七年级所学基本知识有所遗忘,所以对本节课又要用到知识课件中提示学生复习,另外本节课空间概念的建立是难点,采用课件中填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断强化。

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学生能够评价一部分但不全面,所以采用分小组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设计思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启蒙教育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域知识方面,学生对中国的疆域了解有限,对疆域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2.教学难点:对中国疆域概念的理解,以及疆域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问解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教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疆域的特点,总结疆域相关知识点。

4.提问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知识。

5.知识拓展:介绍中国疆域的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疆域知识的重要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等基本地理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展现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和丰富地理特色。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各省份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在理解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分析地理问题时,仍需要具体的形象和实例作为支持。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兴趣,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地理信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等基本地理信息。

2.教学难点:对中国疆域范围的理解和各省区地理位置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省份为例,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中国地图、图表等课件,展示各省区的地理位置、特色等。

2.教学素材:收集各省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素材,用于教学展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省是哪个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入新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是本册的开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完整性、地理位置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疆域的相关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2.收集我国疆域的典型事例,如领土争端、行政区划调整等。

3.分组讨论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4.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我国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说课稿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说课稿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中国的疆域范围和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中国疆域的详细内容和地理位置的特点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的疆域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文字资料,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疆域的详细内容和地理位置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的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介绍中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展示中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疆域的范围。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利用地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我国的领海、海峡及较大的岛屿,明确我国的国土范围,树立维护国土完整的信念;3、运用地图和填充地图册,找到我们的邻国,探究我国与邻国之间处理关系的立场与政策。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的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的地理课堂我们要走进这样一个国家,她不光风景秀美、历史源远流长,更有众多的美食被世人所追捧,她被称之为东方的味道,她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地理课堂走进的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祖国。

二、新课学习1、自主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三个问题:1、我们的家在哪里,2、我们的家有多大,3、我们的邻居都有谁,请大家根据我们的学习目标开始今天的自主学习、探索之旅吧。

2、自学成果检测: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成果:谁来说一下我们的家在哪里。

3、探索新知: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总结如下: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她的位置:经纬度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主要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临海国。

这样的位置好不好呢?有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我们就比一比、看一看。

我听见我们北边的邻居蒙古说话了,他说:我四周都是陆地,踏实,我国家的位置最好。

你同意吗?有同学举手说不同意啦。

哦,这位同学说:蒙古属于内陆国,海洋运输不便,也缺少海洋资源。

而我们国家临海,海运便利。

所以,我们的位置比蒙古优越。

我又听见邻居日本说话了,他说:我是岛国,海运最方便。

所以我的国家最好。

有同学马上反驳了: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不足,而我国,面积辽阔,资源丰富。

我们比日本优越。

俄罗斯听到不干了:论面积还是我大,我资源丰富。

是,俄罗斯面积是大,可是气候过于寒冷。

巴西马上说话了:俄罗斯冷我热啊。

你怎么说:巴西大部分在热带,太热了,而我们国家,主要在温带,气候温和,更舒服。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是本学期开始的第一章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以及其相关知识。

内容涵盖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疆域范围、省级行政区划等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疆域范围的概念理解,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和特点,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范围,引发学生对疆域问题的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分析:分析疆域范围的概念,通过地图观察,让学生了解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和特点,分析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复习课)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即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行政区划。

该内容的课标要求为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及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此内容是学生对我国一系列相关地理知识学习的开篇,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习者展现了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另外,对于会考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打下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大体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地理学科思维。

然而,由于刚进入复习备考状态,很多学生对过去学过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遗忘程度较大,且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中国的邻国、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濒临的海洋及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图文材料梳理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通过组内合作竞争,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4.通过试题测验和讲评,掌握答题思维和解题方法四、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五、教学难点关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电影“战狼2”相应图片,问“同学们这是哪部电影?看过了吗?有什么感受?”口述:这部电影在2017年刷新了了国产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就像同学们说的,这部电影燃起了我炽热的爱国情感,也让我深感自豪。

初中地理_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开始。

教材首先讲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上把握好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学生今后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然后以面积大小、领土四端、辽阔的海域、众多邻国为重点,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面积,说明我国拥有辽阔的疆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听音乐看图片,欣赏祖国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中国的疆域》(设计意图: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承转语: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掌握中国的位置吧!活动一:探究中国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一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自学成果,从中找出有疑问的题目。

(设计意图:“以学为主、为学而教”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学、自悟,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检查反馈:学生上台指图说出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在纬度位置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指图说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日本海陆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识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转语: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那么我国领土的最东、西、南、北分别在什么地方呢?活动二:探究中国领土四至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二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自学成果,从中找出有疑问的题目。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

教案:中国的疆域【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6。

主要包含“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邻国”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我国领土范围和面积。

能够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或地区。

学会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地图上正确表示出我国的四至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疆域完整和统一的责任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其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

通过对这些基本国情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以及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或地区。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地图准确识别和描述我国的四至点,以及在地图上正确标注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或地区。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世界的哪个位置吗?”二、讲授新课1.伟大的祖国解释中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强调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或地区,幅员辽阔,东西横贯62个经度,南北纵跨49个纬度,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2.辽阔的疆域介绍我国的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最南端(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最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市黑瞎子岛)、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认识中国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中国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国疆域广阔,地理位置复杂,学生对部分内容可能仍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等基本信息。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提高地理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中国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划分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位置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讲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及意义。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我国疆域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及相关资料2.PPT课件3.教学视频或图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疆域的范围,提问:“你们对中国疆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同时,通过PPT展示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及意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行政区划的概念。

3.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地图,找出中国的四个四至点,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10分钟)教师以具体地区为例,讲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及意义。

例如,分析四川省的行政区划特点,让学生了解行政区划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疆域广阔,地理位置复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学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地理空间观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辽阔,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行政区划的具体内容仍较模糊,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实际事例来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事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难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际事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和概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我国行政区划图、各省级行政单位地理位置图等。

2.图片:准备各省级行政单位的标志性建筑、特色景观等图片。

3.案例:准备与各省级行政单位相关的事例,如经济、文化、历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实际事例了解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特点。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理文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概念的理解尚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2.难点: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概念理解,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问题。

2.运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3.引入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省份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色和文化。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我国地图、省份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各个省份的特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景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和省份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细节,提高观察能力。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基础,但也是后续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的疆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位置的记忆不够准确,对一些省区的特点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省区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疆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个省区的地理位置。

2.难点:省区的特点以及地理位置的记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个省区特点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省区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各个省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省区的地理位置。

同时,呈现一些省区的典型特点,如西藏的高原、四川的盆地等。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是本册教材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情况。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实例和问题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和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范围,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行政区划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行政区划的情况,给出实例解释行政区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如:“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疆域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了解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疆域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实例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

2.难点:地理位置的特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的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地图:准备我国疆域图、行政区划图等相关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实例材料:收集一些与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相关的实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地图,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初步的了解。

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材从几方面分析说明了我国在世界上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会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濒临的海洋,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我国的疆域四至点,了解我国领海宽度、国家管辖海域、内海以及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同时初步形成海洋大国的概念。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与评价。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从跨纬度广理解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从跨经度广理解东西时间的差异。

从而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通过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会地理评价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和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优越性,掌握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难点:建立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和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中国的具体位置及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判断仍然有限、不系统。

另外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对七年级所学基本知识有所遗忘,所以对本节课又要用到知识课件中提示学生复习,另外本节课空间概念的建立是难点,采用课件中填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断强化。

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学生能够评价一部分但不全面,所以采用分小组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设计思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学会绘制中国轮廓图,提高绘图能力,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5.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和兴国之志,以及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部分)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4个方面来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上。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可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

例如,通过与俄罗斯、巴西比较,可凸显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哈萨克斯坦、日本比较,可凸显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什么显出“优越”,还需要从地理位置对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来说明。

例如,地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界贸易。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伟大的祖国”的正文内容简洁,用主要篇幅呈现了一幅“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并设计了一组“活动”,着重引导学生据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我国与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的地理位置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介绍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方法,这是因为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只要将这些方法进行迁移即可。

在“辽阔的疆域”部分,教材P.5设计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是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辽阔的疆域”、“众多的邻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千米2,这是课程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的数据。

从增强国土意识的角度看,在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的同时,还应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

我国还有12海里范围的领海。

我国有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陆上有14个邻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虽然不要求记住,但应能在地图上指出来。

学习的方法是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如顺时针或逆时针),分成几个方位,并逐个指出。

这样不仅能熟悉我国的邻国,而且能明确它们分别在我国的什么方位。

通过我国辽阔的陆上国土和海洋国土、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众多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可以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辽阔的疆域”通过“中国的疆域”图生动地呈现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国领土跨越的经纬度,以及我国领土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来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此外,教材正文介绍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排序,以及我国辽阔的海洋国土等内容,并安排了一幅“中国濒临的海洋”图,以引导学生将我国濒临的海洋、重要的岛屿等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在“中国濒临的海洋”图中,教材通过玲玲、贝贝的对话内容,对学生进行国土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本部分内容的最后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