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最全的孔子故事【七篇】
最全的孔子故事【七篇】最全的孔子故事(篇1)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这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孔子在当时的行为,以及人们是怎样对待孔子的。
从中,我对孔子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贵族的后代,后来渐渐没落。
因为孔子的父母结婚不符合当时礼制,受人歧视,孔子渐渐养成一个谨慎小心、敏感、善于应付人、遇事有所思索的性格。
由于后来刻苦学习,孔子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
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妒忌他的才能排挤他。
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
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位弟子。
孔子一生历经磨难坎坷。
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
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我是一个年轻人,生长在一个传统文化十分浓厚的家庭中。
从小,我就被爷爷奶奶告诉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次,爷爷告诉我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故事中,孔子的学生们常常问他关于人生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他:“孔子,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孔子思索片刻后回答道:“诚实与正直是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实与正直,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听完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我明白了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并始终努力将这些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每年春节,我的家人都会隆重地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我记得有一年,我和家人一起做汤圆。
在制作汤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面粉揉成团,然后将这些面团搓成小圆球。
最令我高兴的是,我还学会了将这些小圆球放进开水里煮熟。
当我和家人一起品尝这些由自己制作的汤圆时,我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家庭团聚和温暖。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与家庭的纽带,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具体的故事,我还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尊重长辈和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我时常看到爷爷奶奶对待长辈的尊重和敬仰,他们从不说长辈的坏话,总是恭敬有礼地与他们交流。
这让我认识到尊重长辈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些故事和价值观,它还是我与爷爷奶奶之间的纽带。
每当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时光,听他们讲述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故事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传统文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传承和传统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
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
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2、学而时习之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
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
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
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
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
孔子从小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由是,后人把孔子倡导的学说称作儒家。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
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
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
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
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
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1.孔子与项橐论道:孔子东游时遇到一位名叫项橐的七岁孩童挡道,项橐以其聪明才智向孔子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孔子对其智慧深感惊奇,并尊称其为“小老师”。
2.孔鲤过庭闻训:孔子的儿子孔鲤有一次在庭院中走过,孔子当时正在弹琴,见状便对孔鲤进行教育,告诫他要学习《诗》、《礼》,这一典故后来被称为“过庭之训”,体现了孔子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3.颜回好学: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生活简朴却专心致志于学问,孔子曾多次赞扬他的勤学不倦和德行高尚,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杏坛设教:孔子在鲁国讲学的地方相传是在一棵大杏树下,后世将此地称为“杏坛”,象征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非常刻苦钻研《易经》,以至于翻阅次数太多,以致于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6.诲人不倦:孔子对待弟子的教学态度始终如一,无论弟子资质如何,都能耐心教导。
冉求曾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孔子鼓励他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
7.子见南子:南子是卫国的夫人,名声不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并应南子之邀相见。
此事引起弟子们的非议,孔子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发誓说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天厌之!天厌之!"。
8.割不正不食:孔子主张饮食礼仪,有一次他的弟子发现祭祀用的肉切割得不够方正,于是孔子拒绝食用,以示对礼制的尊重和坚守。
9.孔子观于周庙:孔子在参观周公庙时,看到一种叫做“欹器”的器具,当它空的时候会倾斜,水装到一半就直立起来,满了就会倾覆。
孔子借此教育弟子,人要谦虚自省,不能骄傲自满。
10.孔子论志向:孔子曾与弟子们讨论各自的志向,其中颜渊表示愿意安贫乐道,而子路则表示愿能治理一个中等国家使其百姓勇武善战。
孔子赞扬了他们不同的志向,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以上皆出自《孔子家语》,这本书是晋朝的王肃所写,历来被认为伪造的成分大于真实情况。但最近出土的资料证明,该书并非完全杜撰。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里面有许多生动的小故事。
第二个故事:
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再补充两则:
Hale Waihona Puke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摘要:一、孔子的生平简介二、孔子的重要思想三、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1.孔子弟子颜回捡柴2.孔子论孝道3.孔子与子贡论仁4.孔子论君子四、小故事的启示正文:一、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一生致力于倡导道德伦理、教育改革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孔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重要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强调关爱他人、以人为本;义则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要有正当的行为准则;礼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智即是智慧,提倡求知识、明理性;信则强调诚信为本,做到言行一致。
三、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1.孔子弟子颜回捡柴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有一次,颜回在街上捡到一根金棒,他想起了孔子教导他要廉洁自律,于是将金棒归还了失主。
失主为了感谢颜回,送给他一头牛。
颜回又将牛归还,并表示不能因自己的善行而接受报酬。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孔子弟子的高尚品质。
2.孔子论孝道孔子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一次,他的弟子子贡问他:“父亲犯了罪,儿子要不要举报?”孔子回答:“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意味着在孝道的面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包庇、互相谅解。
3.孔子与子贡论仁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
”子贡又问:“所有人都爱,够了吗?”孔子说:“还不够,还要善于对待他人。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孔子对仁的诠释,强调要关爱他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孔子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他说:“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这意味着君子要在言行举止、为人处事方面有所节制,具备谦逊、勇敢和正直的品质。
四、小故事的启示这些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传达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如廉洁自律、孝道、仁爱、人际关系处理和君子品质等。
孔子故事心得体会(共8篇)
孔子故事心得体会〔共8篇〕第1篇:孔子的故事_孔子的故事读书心得《孔子的故事》_《孔子的故事》读书心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学习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话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后,我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故事》一书从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长开场讲起,主要讲述他创始杏坛教育,招收弟子,广推“周礼、六艺”之道,周游列国___年,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暮年的孔子,因为抱负不能施展,开场编撰《春秋》,他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写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很多举止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
从他初习周礼,到下定决心学习圣贤,造福于民,孔子的虚心好学、务实上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学易”。
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渐渐地,母亲没有才能教诲他了,就把他交给了外公。
“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扎马凝神,一会儿又俯卧在地练双臂腕……”,读到这里,我想:“孔子才十岁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读。
原来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时候,有一些疑问,见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气寒冷,于是就练武强身一下。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学好问,热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孔子。
我想:“孔子真是勤奋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也不休息,仍然在学习,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外公,怕打搅外公,又挤时间来强身健体,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回首前文,其实孔子从那次“庙宇祭祀”之后就已经在心中扎下了学习礼道的决心啊!他宣传礼道,就是希望所有的国君都能用仁义德心治理天下,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居然心怀天下,真让人佩服!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小树立人生的目的,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要虚心请教别人。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孔子是非常出名的哲学家,他所倡导的做人行为准则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发扬。
那么,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分享的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篇一:为善知度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女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子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
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
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
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
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
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
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
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有以下几个:
1、礼乐仁义:孔子非常重视礼乐制度,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他曾说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意思是礼的作用,贵在使整个社会通过礼实现和谐。
过去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之道,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是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2、孔子问礼: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知识。
据《史记》记载,孔子年轻的时候到周朝去,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老子说:“礼之所以存在,就是在于它能给人们带来和谐的利益。
如果时移世易,礼也不能适应了,那就是圣人也要随着改变。
”孔子说:“您说的这个道理真是精妙呀!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不是以和谐为宗旨的。
”
3、孔子教子:孔鲤是孔子的独子。
在他很小的时候,孔子就教他学习《诗》、《礼》。
孔鲤死后,孔子的学生们向孔子请教孔鲤在学问上是否有自成一体的独特见解。
孔子回答说:“他也没有什么独立的见解。
我教给他《诗》、《礼》,他能够听从我,按照这两门学问去实行,这就对了。
”。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体现了孟子的母亲对教育的重视。
2.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故事。
孔子在学琴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听老师的指导,还不断琢磨、研究,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个故事表明了孔子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3. 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而想要放弃的故事。
但是,他的学生冉有鼓励他继续前进,并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
这个故事表明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孔子对困难的态度。
4. 见贤思齐: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看到一个叫季札的人很有才华,就向其学习。
这个故事表明了孔子对才华的欣赏和对学习的追求。
5.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讲述了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每天卧在薪上尝胆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明了勾践的坚韧不拔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都与孔子孟子有关,它们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理念。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故事非常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孔子的儿子已经成年,他们分别担任了不同的职务。
孔子的一位朋友对他说:“你的儿子成为官员后非常傲慢,不时在人前炫耀他的职务和权力。
作为他的父亲,你为此是否感到自豪呢?”孔子深思熟虑后回答道:“如果他善良正直,并以诚实和公正为荣,我将非常自豪。
但如果他只是因为职务和权力而傲慢自大,那我将深感羞耻。
”有一天,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问道:“大师,我听说你很聪明,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孔子微笑着点了点头。
年轻人接着说:“请问,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闪烁?”孔子思考了片刻,回答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星星是不会闪烁的。
当时,人们在半夜时分通常感到孤独和寂寞。
于是,神明让星星开始闪烁,以此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欢乐。
”年轻人听后愉快地笑了起来,他觉得孔子的回答很有道理。
有一次,孔子来到一家农民的家中。
农民对他说:“大师,我们养了一只鹿,但它常常偷吃菜地里的蔬菜,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您能教教我们怎么办吗?”孔子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了一个建议:“将鹿关在一个临时围栏里,给它足够的食物和水。
过几天后,将临时围栏逐渐移动到离菜地较远的地方。
如此一来,鹿就不再能够偷吃你们的蔬菜了。
”农民照着孔子的建议做,果然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一位贫穷的村民。
村民对孔子说:“大师,我家里非常贫穷,生活很困难。
您能告诉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吗?”孔子看着他慈祥地微笑着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人在路上捡到了一颗石头,他并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
但是他将这块石头卖给了一个富人,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村民听后感悟颇深,他明白了孔子的意思,要主动去寻找机会,而不仅仅等待机会的降临。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孔子睿智的思想、智慧的引导和渊博的人生哲学。
孔子强调道德修养、知识学习、谦虚宽容以及为他人着想。
与孔子孟子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子孟子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
一、孟子的马
孟子的故事最着名的可能就是他的“马”故事了。
传说孟子的经济状况贫困,但他总是义务地给当时的部长出席朝会,所以没有马车只能步行,久而久之他的穿着也比较破旧,有一回孟子去见部长,有人嘲笑他:“你以为自己是谁,以为有马可以骑?”孟子在此间有了一想法,他说:“虽然没有马,我却有“心马”可以骑!”,他把“心马”想象得如同现代的超人一般,穿梭于秦朝的五色神火之间,不断地自律、精进,最终才能晋级到做宰相的位置,由这个故事也可以得知,孟子把自律和自信放在了第一位。
二、孔子的乡行
孔子乡行的故事描述的是孔子返乡的故事。
传说孔子在刘公望政策下,从学院里回到故乡,到达故乡时,由于长期处在学究之中,精神有些高兴,走到街上,就起身来舞蹈,街上众多的人都望着孔子不解的看着,心里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孔老师?”正当他担心时,突然有一个老人走上前来对孔子说:“孔子,一位君子舞蹈应该拜有次序,不可乱的舞蹈!”孔子当即认真的调整舞步,和节奏里拍,重新起舞。
街上的众人看到此情此景,此刻她们再也没有看孔子不解里有怀疑了,能找出这个老人,孔子一定是个很伟大的人物。
和孔子有关的6个故事,尽显智慧
和孔子有关的6个故事,尽显智慧1、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失人失言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与孔子有关的小故事
目录故事一少年孔子习礼(礼仪,适用于儿童少年) : (2)故事二不闻过庭语 (礼仪,适用于儿童少年) (2)故事三孔子学琴(学习,适用于学生) (2)故事四麒麟传说(适用于成人): (3)故事五曲阜的来历(适用于所有人) (3)故事六夫子过世(适用于所有人) (4)故事七:磨难见信义(适用于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 (4)故事八子路问剑(适用于所有人) (5)故事九问玉(适用于所有人) (5)玉与君子 (6)故事十智者寿仁者寿(适用于成人) (6)故事十一君子无忧(适用于成人 (7)故事十二曾子受杖(适用于儿童少年) (7)故事十三东野毕驾马(适用于父母及企业管理者) (8)故事十四鲁男子拒妇 (9)故事十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0)故事十六诤谏之益 (11)故事十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11)故事十八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12)故事十九欲迷忘身 (12)故事二十君子不可不学 (13)故事二十一三恕三思 (14)故事二十二子欲养而亲不待 (14)故事二十三行己之道 (16)故事二十四礼不非议 (16)故事二十五择人需智慧 (17)故事二十六忠孝 (17)故事二十七君子以行言 (18)故事二十八君子德风 (19)故事二十九宥坐之器 (19)故事三十孔子观水 (20)故事三十一能屈能伸 (20)故事三十二存亡祸福皆己而已 (21)故事三十三三缄其口 (22)故事三十四尊贤而贱不肖 (22)故事三十五君子无所不慎 (23)故事三十六凤生虎养鹰打扇 (23)故事三十七叔梁纥 (24)故事三十八穷通皆乐 (24)故事三十九鲁班考孔圣 (25)故事四十齐鲁夹谷会盟 (26)故事四十一孔鲤过庭 (26)故事四十二孔子孔鲤子思 (27)故事四十三 (27)故事四十四:孔子与子路比射箭 (27)故事四十五黄帝活了三百岁 (28)故事一少年孔子习礼(礼仪,适用于儿童少年)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精选41篇)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读《孔子的故事》有感读《孔子的故事》有感(精选4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孔子的故事》有感(精选4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我读了一本有关政治和思想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写孔子一生所经历的故事,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很大,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历代人说了又说。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会见》故事一开始,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块儿去洛阳京城观光。
鲁昭公答应了。
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那里历史悠久,还有丰富的文化宝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住在那儿。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套上车,到郊外去迎接。
又让僮仆把路打扫干净。
孔子也依照当时的礼节,把见面礼大雁捧着送给老子。
老子的年纪比孔子的年纪大得多,经验阅历也丰富的多,他所接触的文物历料也远比孔子这时。
所接触的广博的多。
这一次会见,对孔子来说是极其有益的。
老子来说他缺少了什么朝气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合起来,就构成宝贵的一种东西。
几天后,孔子要离开洛阳了。
老子依依不舍的送行,并根据自己的处事状态送给了孔子几句话。
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嘱,怀着感激回到了鲁国。
它建造自己的弟子时,还不住地赞美老子:“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常被人钩起来。
兽,我知道他会走,可会走还常落了网。
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他,他爱在云里来就云里来,爱在风里去就风里去,他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摸到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要像孔子一样好学。
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就不会放过。
他和老子一样也是一条龙,我无法摸到他。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2《孔子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的是孔子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
其中我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被鲁昭公建议去洛阳观光,于是孔子到了洛阳。
写出一个与孔子相关的故事
写出一个与孔子相关的故事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那么你想了解关于孔子这位圣人的故事吗?如果你感兴趣就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了!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
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
跟孔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孟孙何忌推荐大司寇孔丘当相礼。
孔丘就是天下闻名的孔子。
他父亲是个地位并不高的武官,叫叔梁纥[he二声]。
叔梁纥已经有了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
他儿子的腿有毛病,也许是个瘸子。
叔梁纥虽然上了年纪,可是还想生个文武双全的儿子。
他又娶了个小姑娘叫颜征在。
他们曾经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求求老天爷赐给他们一个儿子。
后来他们果然生了个儿子,他们觉得这个儿子是尼丘山上求来的,给他取名叫孔丘,又叫仲尼[“仲”就是“老二”的意思]。
孔子三岁上死了父亲。
母亲颜氏受人歧视,孔家的人连送殡也不让她去。
她跟小孩儿以后的日子不用说多么难过。
颜氏挺有志气,她带着孔子离开老家陬邑[陬zou一声]的昌平乡,搬到曲阜去住,靠着自己一双手来抚养孔子。
孔子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他好几次见过他母亲祭祀他亡过的父亲,也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玩着祭天祭祖那一套东西。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母亲死了。
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在哪儿,只好把他母亲的棺材埋在曲阜。
后来有一位老太太告诉他,说他父亲葬在防山[在曲阜县东],孔子才把他母亲的坟移到那边。
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季孙氏请客招待读书人。
孔子想趁着机会露露面,也去了。
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瞧见他,就骂着说:“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之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只好挺扫兴地退了出去。
他受了这番刺激,格外刻苦用功,要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
他住在一条叫达巷的胡同里,学习“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
这是当时一个全才的读书人应当学会的本领。
达巷里的人都称赞他,说:“孔丘真有学问,什么都会。
”孔子很虚心地说:“我会什么呐?我只学会了赶车。
”孔子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职司叫“乘田”,工作是管理牛羊。
他说:“我一定把牛羊养得肥肥的。
”果然,他所管理的牛羊都很肥。
后来他做了“委史”,干的是会计的工作。
他说:“我一定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
”果然,他的账目一点不出差错。
孔子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名声大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孔子的故事
作者:周灵
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5年第41期
;雨丝轻飘,巷子里几乎没有人在走,只听得秋叶在雨打声中簌簌飘落。
我匆匆地走着,远远地望见庭院,门廊下挂着几条干肉。
“您来了。
”门童道。
“啊,夫子开始讲了吗?”我把油伞立在墙边,秋风吹得我打了个寒战。
“别提了!”门童一咂舌,“刚才夫子居然生气了。
宰予上课打瞌睡,夫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
“是曾参回来了吧?”夫子的声音穿过雨帘。
“是!”我应道,走进门去。
桌子上像往常一样堆着厚厚的书简,子路在一旁。
夫子正微笑着,似乎很高兴的样子,一点儿也看不出刚刚动过气。
窗户未关,雨丝细细的,偶尔飘进屋里,便浸入地上的竹席中了。
我向夫子行过礼,便在侧旁坐下。
夫子很慈祥地望向我,恍然间我觉得窗外菊花灿然。
“参啊,你这次出游有什么收获呢?”
“遇见一些人和事,更验证了老师您的…恕道‟啊!”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门童的话,于是问:“老师,听说您因为宰予偷懒而动了肝火,为什么不宽恕他呢?您常常是宽以待人的啊!”
夫子听后叹了口气:“话虽这样说,可他所犯的错误实在让人气愤。
上课时间,是提升自我、修身养性的好时机,他却浪费时间去睡觉,让人不能不痛心啊!”夫子喟然叹道,“只有颜回达到了我的标准……只可惜……”
三个人都沉默了。
雨打着屋檐。
泥土清新的芳香,从不大却别致的庭院中飘散。
颜回的馨德也应是这样流传着吧。
想起老师再三称赞颜回的言语,令人在追忆时倍感欣慰。
子路忽然发问:“那么,老师,颜回是智者中的智者吧?他可以举一反十,我只能举一反三罢了!”
“可是,”我问道,“智者与仁者哪个更优秀呢?”
“智者与仁者,”夫子合目道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说罢,起身向雨后初晴的室外走去。
“智者动,仁者静。
”我恍然大悟,人,应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应外动而内静!智与仁本不是作为比较而存在的啊!而山与水,本属自然,本性不同,但水环山行才是美景啊!夫子寥寥数语,就点破了我长久的困惑。
窗外,斜阳穿过树枝,照耀着被雨滴润泽的一切,晶莹闪亮。
光芒间,漫步着一位智者与仁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点】
;文章大胆“穿越”,虚构“和孔子讨论…恕道‟、讨论智者和仁者”的故事,构思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文首雨景的描写,营造静谧氛围,“我”从外面匆匆赶回,故事就此展开。
两个场景,三人对话,颇似当年孔子和弟子间的论道,语言贴近人物身份,人物对话中穿插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全文灵活穿插景物描写,巧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宁静的氛围,使文章笼罩在诗意的氛围中。
需要指出的是,门童的设置不合理。
周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