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比较 探究 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11《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梳理了课文的文言知识,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先忧后乐”的胸襟。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提问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为理解本文内容做铺垫。
二、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朗读课文,小组合作,结合总结的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翻译,把握大意,理解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梳理课文的结构。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本文开篇点明滕子京是“谪守”,有什么作用?学生先根据注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2.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如何?作为一篇“记”文,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滕子京的内容?学生齐读课文第1段,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及写作意图。
【活动内容】3.第2段是怎样描绘岳阳楼的景色的?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具体句子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岳阳楼的。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先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的位置,教师强化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5.第3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学生齐读课文第3段,用自己的话描绘本段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6.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之景,“迁客骚人”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3段,同桌之间交流。
山东省枣庄四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游岳阳楼记》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课题:《游岳阳楼记》课型:比较·探究课时: 1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公安派)。
相关课程标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丰富知识面。
3.了解文章主旨,体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中的语句断句,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课文。
3.再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能不能试着将课文翻译出来,并能把握课文内容。
4.探究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5.比较一下,这篇课文与前几篇以岳阳楼为题材的课文有什么异同?教学过程:一、导。
(切入、引导、激发)同一个岳阳楼,一样的洞庭湖,由于观赏者的处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
本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前几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积。
(记忆、积累、巩固)指导语: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我们学习每一课,都要学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及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积累的情况。
教师出示练习题——多媒体投影。
1. 介绍作者。
学生活动: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绍填空。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并作简要评价。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号凫隐居士,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优秀3篇
课时篇一一、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
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游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
《游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学习文言文常识,掌握文言词语,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诗歌及写景散文的写法。
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想教育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文言文常识,掌握文言词语,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诗歌及写景散文的写法。
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岳阳楼和洞庭湖,我们已经读了几篇诗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作者简介:袁中道,(1570—1623)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号凫隐居士,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公安派”为明代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
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至“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
3、文题与文体题目表明作者游览的地点,作者凭借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抒发了内心痛苦之情。
《游岳阳楼记》是一篇游记,袁中道游岳阳楼触景而思古,由思古而伤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隐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 了什么问题?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 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 同。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 么?
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 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 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劝说君主要“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和它在内容上有何联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 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 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流利畅达,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 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那么 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呢?请小组思考、讨 论。
■骈句、散数相等的两句话。它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 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
★课文第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第3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4段 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 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了“迁 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 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 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 北师大版】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比较 探究 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展示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我们已经学了哪几篇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诗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这节课我们重点比较《游岳阳楼记》与前面几篇课文的异同。
二、对比阅读,交流研讨快速浏览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五篇诗文,比较其异同。
自学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话题就五篇诗文的内容、写法、思想境界的异同进行研读课文,先自己思考质疑并在书中作批注,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收获。
(教师巡回指导。
上课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时间多少灵活处理预设的话题):话题一:袁中道的思想与滕子京的思想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比较,思考回答)滕子京:虽遭贬谪,但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能笑对人生。
袁中道:官场不顺利,加上胞兄病故,内心抑郁难以排遣,流露消极倾向。
不论学生回答怎样,教师都可抛出如下预设的问题:你觉得袁中道应划归为范仲淹文章中的哪类人物里?你能否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话概括袁中道的此种情况?(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话题二: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诗歌和散文,你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谈谈诗歌的想像与散文的写实吗?(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明确: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在李白、杜甫和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永远是烟波浩渺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在李白笔下,这样的波澜还嫌不够过瘾,还要让它变成酒:“巴等九水之委。
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想像,忽略不同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可是在袁中道的笔下,就没有这么浪漫。
想像,是诗的优长;而散文则相反,以写实为优长。
写实就是把具体的差异强调出来。
话题三: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甫《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10岳阳楼记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游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游某某楼记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
2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重点难点1.重点:(1)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1)学习文章、抒情和议论、写景、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
学时重点(1)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学时难点(1)学习文章、抒情和议论、写景、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游某某楼记第一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某某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某某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某某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X。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教师X读3、学生自由朗读三、翻译四、结构分析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较探究《诗两首》《游岳阳楼记》教案
《诗两首》《游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诗两首》一、导入新课: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二)投影:孟浩然画像。
简介孟浩然生平与写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时代背景。
关于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有《孟浩然集》。
他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
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二、学习课文。
(一)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悟情感【第三部分(5)】 1. “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暗含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4.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有何用意?
表明与其一样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很少,表达了作者曲高 和寡的孤独之感;
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拓展提升 1.范仲淹慨叹知音难寻,然而纵观历史长河,秉持着这种 信念的人并不少。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岳阳楼记
第三单元
范 仲
淹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明背景【第一部分(1)】
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把岳州治理得欣欣向荣。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滕子京
谪守 逆境
不以 阔大胸襟 己悲 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作者所写的两种天气下的洞庭湖景各有什么特点?
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渲染出“悲”的气氛。
雨风浪虎猿
动
悲 “淫”“阴”“浊”“啸”“啼”
日星 山岳 墙 楫
静
“隐曜”“潜行”“倾”“摧”
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描绘了一幅天昏地暗、浪 黑风高的画面。
201X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新课讲解
学习第5段
2.思考讨论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 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 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怎样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内涵。 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
三、归纳小结
《岳阳楼记》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 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 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二、新课讲解
学习第3-4段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重点句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 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 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二、新课讲解
学习第3-4段
2.思考论
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 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 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四、强化训练
1.解释下面句子蓝色字体的词的意思。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②去国怀乡 离开。 ③把酒临风 持、执(端、拿)。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2.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 情。
二、新课讲解
学习第3-4段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岳阳楼的画面,形、声、色俱备,引发学生的观赏兴趣。
)每次读《岳阳楼记》,或是讲《岳阳楼记》,我的心中都充盈着一种激动,一种豪迈,甚至是一种敬畏……这篇文章让我心胸开阔,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也让我获得无比的愉悦。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激动与快乐。
二、作业检查1.指名两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2.找两名学生分别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三、合作探究(一)让学生们试着在熟读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洞庭湖阴晴景象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学习第1段。
1.学生朗读。
2.这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仅仅交代了写作缘由吗?提示:向学生介绍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包含的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板书:一、叙缘由,寓劝勉之意。
)(三)学习第2段。
1.学生齐读。
2.品味写景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明确:写出了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2)“浩浩汤汤”,明确:写出了水势浩大。
(3)“横无际涯”,明确:显示了洞庭湖的宏伟气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是怎样另辟蹊径的呢?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四)学习第3、4段。
1.哪两句话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应该怎样读?明确:“登斯楼也,则有……感极而悲者矣。
”降调,稍慢,表现苦闷与忧伤。
“登斯楼也,则有……其喜洋洋者矣。
”升调,略快,表现欢乐与陶醉。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的?明确:分别描写了阴、晴之景来烘托、渲染。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较探究《诗两首》《游岳阳楼记》课件1(第2课时)
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
资料,调动想象,写成了这篇散文(参见汪曾祺《蒲桥 集·湘行二记》,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
楼的景观比范仲淹笔下的更为细致具体?
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 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 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宏伟,不过像一匹 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 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 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李寿和选注《袁小修小品》,文化艺术 出版社1996年版。万历三十九年(1611),有旧交来 吊袁宏道,袁中道感其意,送至岳阳,并同游君山,
写下了《游君山记》《游岳阳楼》这两篇文章。
基础字词
浩淼 裣衽 汩汩 增堞 miǎo liǎn rèn 屏息 妖蒨 愀然 皤 bǐnɡ qiàn qiǎo pó
“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 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 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 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 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 自已也。 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
ɡǔ
dié
通假字
九水方奔腾皓淼 政须君山妖蒨 边垂以安 “皓淼”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政”通“正”,正好 “垂”通“陲”,边地
一词多义
故直以千里一壑
以 以穷其吞吐之变态 为毛锥子所窘 介词,凭借 连词,来 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 动词,做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比较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完成第1~5题。
【甲】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重修岳阳楼记(节选)张德容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
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
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
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
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释】①坼(chè):分裂,裂开。
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
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
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展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我们已经学了哪几篇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诗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这节课我们重点比较《游岳阳楼记》与前面几篇课文的异同。
二、对比阅读,交流研讨
快速浏览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五篇诗文,比较其异同。
自学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话题就五篇诗文的内容、写法、思想境界的异同进行研读课文,先自己思考质疑并在书中作批注,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收获。
(教师巡回指导。
上课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时间多少灵活处理预设的话题):
话题一:袁中道的思想与滕子京的思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比较,思考回答)
滕子京:虽遭贬谪,但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能笑对人生。
袁中道:官场不顺利,加上胞兄病故,内心抑郁难以排遣,流露消极倾向。
不论学生回答怎样,教师都可抛出如下预设的问题:你觉得袁中道应划归为范仲淹文章中的哪类人物里?你能否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话概括袁中道的此种情况?(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
话题二: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诗歌和散文,你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谈谈诗歌的想像与散文的写实吗?
(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明确: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在李白、杜甫和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永远是烟波浩渺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在李白笔下,这样的波澜还嫌不够过瘾,还要让它变成酒:“巴等九水之委。
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想像,忽略不同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可是在袁中道的笔下,就没有这么浪漫。
想像,是诗的优长;而散文则相反,以写实为优长。
写实就是把具体的差异强调出来。
话题三: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甫《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学生浏览相关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提示: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
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
“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
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诗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
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
诗歌是想象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话题四: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
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孟浩然、袁中道两人的思想境界显然无法和杜甫、范仲淹相提并论。
话题五:阅读下列材料,比较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和范仲淹笔下的景观,哪一个更为细致具体?
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象,写成了这篇散文(汪曾褀《蒲桥集·湘行二记》)
明确: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
话题六: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
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其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话题七:袁文关于岳阳楼、洞庭湖景观的介绍,哪些方面胜过范文?
描写更为细致具体,许多内容有着使事物的本质豁然洞见的新颖性、知识的趣味性。
不是一般地谈烟波浩渺,而是指出它有“匹练”之状,描述了其季节、长江倒灌、洞庭为低洼之地等奔腾浩渺的成因,描述了岳阳楼立于江湖交会处,“得水而壮,得山而妍”的奇观。
话题八:比较袁中道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的异同。
袁文描述更为细致,且许多内容有着使事物的本质豁然洞见的新颖性,知识的趣味性,与实地游历考察有重要的关系。
1.一般诗文多谈其烟波号渺,袁文有两点不同:一是它有匹练之状;二是解释,描述了它何以奔腾浩渺的成因。
(一因季节,二因长江倒灌,三因其为低洼之地,受水为湖。
在这里,吞长江一说也可得到具体细致的描绘,给予读者以知识性)
2袁文写出了岳阳楼景观具体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3.袁文具体描绘了当日游历的景观。
范文的景观描写不仅没有那么具体细致,而且许多描写,特别是悲、喜两段的描写,缺乏个性,放到别的地方也一样,这与作者未到实地有关,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和运用的技巧不同有关,而这也恰恰是范文的成功之处。
4.范文抒情言志胜过袁文,与并未到实地考察有一定关系同有关,而这也恰恰是范文的成功之处。
文学的特点就是要把客观对象(如洞庭湖景观)的特点与作者主体情志的特点很好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是以作者的情志去同化取舍重塑前者。
范文抓住洞庭湖的一个主要特征,进行的是概括性的描写,而概括性的描写是诗歌描写的基本方式;同时,从具体描写中超脱出来,也方便议论言志的展开。
袁文是写实性为主的游记,描写具体生动,但中间过渡生硬,有有意为文的感觉。
三.检测点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息敛衽妖蒨泫然玄鬓已皤增堞籍兵
愀然以悲坎窦投箸而起小舫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第以束发登朝
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为毛锥子所窘政须君山妖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②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③第以束发登朝。
答案及点拨:
1. bǐnɡ liǎnrèn qiàn xuàn pó diéqiǎo dòu zhù fǎng
2.汇积但是特,只荡涤困住通“正”,正好
3. ①所以岳阳楼的景色,因有水而显得雄伟壮阔,因有君山而显得美丽。
②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奏弹劾。
③但是他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大官
四.反思总结
反思:学了几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文后,你有何感悟?
示例:
①我们只有笑对人生的心态,那么就一定能克服更多的困苦,就能更有能力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②学了几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文,瑰丽优美、各具千秋。
我感到:写文章只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是好文章,就是佳作。
总结:本节课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歌与散文不同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魅力,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这些诗文将吸引我们不断地去探究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应汲取这些文化精髓,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借景言志的写法,以“我手写我心”,创作出有独特感受的佳作来。
五.作业布置
1.阅读其他与岳阳楼和洞庭湖相关的诗文,如滕子京《临江仙》、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一篇对比阅读感悟。
2. 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游记。
请以《游××山记》《登××楼记》为题写一篇感悟性游记或散文。
要求:⑴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⑵要写出景色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
⑶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⑷可借鉴运用文中的写法,从游山玩水中写出获得人生哲理的感悟。
板书设计: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触景————思古————伤己
洞庭湖水奇追溯古人怀才不遇
描写游之景引用典故手足相失之痛
(写景)(议论)(抒情)
写法:借景言志
教学反思:
本文与李白、孟浩然的诗构成同主题或同题材的互相借鉴,呼应比较的关系。
李、孟的诗歌与袁文都是以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观为主要内容。
其中的比较点很多,如孟诗、袁文的思想境界与杜诗、范文的不同。
这节课的重点任务就是比较这几篇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诗文的思想境界和写法、格调的高下。
本课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延伸阅读,都围绕着比较阅读这一主要目的开展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各篇的思想境界和写法,并在与前面几篇诗文的对照解读中,发现它们的相同之点和独异之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