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忆我的父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思念逝去亲人的季节,每个人都会凭吊先辈的亡灵,我深深的思念我的父亲,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父亲,却留给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朴实的情感、正直的性格、勤劳的身影、无怨的奉献。

今年是父亲80岁诞辰,也是父亲离开我们第一个清明节,父亲离开我们的8个月的时间里,常常回想起儿时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往事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的生活,父亲的形象随着这种往事回忆的增加而渐渐地清晰起来。

父亲1936年3月29日生于新疆奇台县老奇台镇,听父亲讲祖父是1932年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原绥原省武川县),随祖父的叔叔到的新疆奇台,祖母是奇台本地人,祖母在1939年因病去世,父亲原来兄弟两个,当时父亲只有2岁多,父亲的弟弟才几个月,祖父无法带,就将我的叔叔送给了当地孙姓人家,给祖母换回来了一幅寿材,才把祖母安葬,祖母去世后,因父亲还小,祖父忙于生计到处给别人打工,无法带父亲,把父亲送到奇台东地父亲姨奶奶(祖母母亲的妹妹)家里,父亲岁数小,根本记不得自己父亲长什么样,是干什么的,到了5岁时祖父才把父亲接到老奇台他打工的地方,和打工的长工一起吃住,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在那是给别人赶马车,7岁时父亲进了当地私塾上学。1944年秋东地的姨爷爷去老奇台卖瓜,又把父亲带回了东地。祖父自己买了马车跑运输,后来一场经济纠纷祖父不在跑运输,祖父把欠他钱的人告到了当地法院,

官司打赢后祖父留下两匹马,带着10岁的父亲到了老奇台吴家湾种地。到了秋天祖父和另外2人合伙开了洒房,因管理不善不到一年就倒闭,第二年祖父把父亲留在当地阮姓的人家,和别人去了巴里坤,阮家人和父亲家并没有亲戚关系,父亲管他们叫大佬、大妈,他家有两个儿子,父亲和两个哥哥一起在七户上私塾,大妈对父亲很好,走那里都带着他,后来父亲在他写的自传里说到他特别想那个大妈,永远也忘不了。

1947年秋阮家来了一个人,说是祖父让他把父亲带到巴里坤去,阮家大妈听说祖父已经给父亲找了继母,就不想让父亲去,想让父亲留下,父亲很犹豫,但因为很想念自己的父亲,想了半天还是跟着带他的人离开了阮家,搭乘国民党队伍的车离开奇台去了哈密转坐马车走了20余天到了巴里坤奎苏,祖父骑马到奎苏去接,第二天中午到了巴里坤县城,父亲见到了继母和她家娘家人,从此我父亲就和祖父和新祖母一起生活,祖父还是重操旧业,当起了酒大师。给刘家烧酒,父亲则和刘家儿子一起去学校上学,1948年祖父和别人合伙开了烧酒房,父亲退了学帮祖父在酒房干杂活、记账。

1949年9月新疆解放,政府不让私人开设酒房,酒房不能开了,50年春,父亲跟着祖父一起去了巴里坤红山农场九队去种地,第二年又去祖母的老家奎苏乡柳沟种地,奎苏多半是靠天吃饭的地,当年因天旱种下去的庄稼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没法子祖父又去给别人家打工了,父亲回到了家里,去国家办的学堂上学。53年祖父家已经添了3口人,家里有6口人吃饭,生活也很困难,加之继母常说上学也

不饱,又和祖父因为父亲上学的事长闹意见,开学十几天父亲被分到班里最后一排,老师讲的什么也听不到。父亲感觉学是无法上了,家也不能呆了,就出去给别人家打工放驴跑运输,后来父亲也买了四头驴往返哈密做生意,上山驼柴禾卖。56年10月公私合营,祖父加入了运输合作社,父亲去了外贸局工作,19岁的父亲一天要干10个小时的活,57年外贸局人员调整,让父亲去皮毛加工厂,父亲不喜欢那工作,正好兽医站需要人,就去了兽医站工作,3个月后又去了哈密学习了兽医技术,学习回来在一次去萨尔乔克防治羊痘病路上,天气很冷疫苗怕冻,父亲把疫苗揣在怀里,等到了防治点进毡房解腰带时疫苗掉落打破了两只疫苗,站上要让父亲赔,父亲当时有点想不通,于是请了假就不干了,以后父亲为了生计先后做了学徒、运输合作社放骆驼、赶马车、骆驼、打土坯。

1961年我父亲经人介绍与我母亲结了婚,和祖父他们住一起,祖父又添了4个孩子,祖父家里全部有10口人吃饭,祖母也没有生活收入,生活过的也很艰辛,63年父母有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就和祖父分了家单过了, 64年父亲所在的运输公司倒闭,人员分流时分配到了巴里坤煤矿,当了一名矿工,65年大女儿出生。煤矿效益一直不太好,父亲随大部分人被借到哈密地区化工厂工作,期间炼过硫化碱、烧锅炉、生产元明粉、瓦工、养过鱼。

1988年9月父亲光荣退休。父母共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5个,母亲是家属,没有固定的收入,为了生计父母都很辛苦,父亲为了多挣点总是选择劳动强度大煤矿、化工厂这样工作单位,放弃到水利、

邮电这样的单位工作的机会。

家里生活比较拮据,七口之家基本靠父亲几十元工资维持,为了让兄弟姐妹吃的好点,父亲工作之余经常带领我的兄弟姐妹,去给在副业队参加劳动的母亲打砖坯、烧砖、装卸火车、种菜帮忙挣工分。父亲退休以后,仍然在外面打零工、种蔬菜、卖菜补贴家用。

父亲不光能吃苦耐劳,而且非常聪明,不管学什么东西,都能很快学会,在我很小的时间,家里的家具很多都是父亲自己做的,从改木头,创板子,凿卯到组装刷漆都是自己动手,到现在家里还保存着好多父亲制作的家具和木工用的工具。小时候过正月十五和春天父亲都会和我们一起糊灯笼和风筝。从来没有学习过电子技术的父亲,70年代末家里有台电子管收音机,我们经常用它来听《小喇叭》广播节目,从我记事起就看见父亲经常自己修理,到了后来家里的小电器出现毛病都是自己琢磨的维修,从小受父亲熏陶,我以后上高中时也选择上了职业高中学习无线电技术。从66年我家从巴里坤搬到哈密后,又先后搬过3次家,为了改善家里居住条件,像盖房子、做门窗、粉刷、修修补补这样的活,父亲都是自己动手,带领我们兄弟一起干。父亲样样家务都会干,家里条件虽然简陋,但总是保持清洁整齐。父亲还烧得一手好菜,每当子女回到父母家,他都是亲自下厨做饭,总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现在父亲走了,我们再也没有那个口福了。

从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对我们兄妹都很严厉,平时很少发脾气,父亲在为人处事方面很重视,尤其是礼节礼貌

方面,在家里对比自己大的不能直呼其名,家里来了客人,要求我们兄弟姐妹先要去见过客人后,才能办自己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和大姐发生争执,气头上我直呼了大姐的名字,父亲听到狠狠的训斥了我。在父亲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5人不但遗传了父亲的生物基因,更是继承了他做人干事的品德,不管以后在那里居住,邻里对我们兄妹都很赞赏,夸我们有礼貌。我家里的亲戚很多,父亲姊妹9个,母亲姊妹8个,家里经常会有亲戚之间走动,父亲是长子,因为岁数相差较大,从小父亲对他们很关心,听我几个姑姑给我说过,她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领她们玩,给她们梳头辫缏子。两个姑姑、一个叔叔成家后,离开了巴里坤到外地工作,每年过年都要从四面八方回巴里坤看望父母,往返都要在哈密我父母家里停留中转,父亲都要为他们准备好吃的、住的地方,迎来送往,当时家里粮食都是凭粮票定量供应,而且杂粮比例占到60%以上,口粮就紧张起来,为了不减少家里主食供应,到了小麦收割时期,我们都会去收割完的麦地捡麦穗,回来父亲会用手工方法把它加工成面粉增加主食来源。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不像现在有很多水果和零食,到了秋收季节父母带着我们兄妹到附近农村、农场捡拾别人收获后留下的苹果、沙枣储存起来,使得我们平时能有不少零食可吃。在他小的时候听祖父说自己有一个一奶同胞的弟弟在他2岁的时候送人了,这一直是父亲心里一个心病,以前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有心想找没有条件,就被搁浅了,到了八十年代,父亲从单位请了假期,只身一个人返回奇台,辗转乌鲁木齐、昌吉经过十几天走访近百户人家,终于在昌吉庙尔沟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