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重点词语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文言文复习讲义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文言文复习讲义

《屈原列传》文言文复习讲义一、主人公——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体诗歌新样式,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抒情长诗《离骚》。

主要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等。

汉代刘向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二、官职【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屈原列传》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

三、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通“罹”,遭受)2.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人穷则反本(通“返”,返回 ||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

)4.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无不透彻明白。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自动地远离污浊。

)6.屈原既绌(通“黜”,被罢免官职)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 ||联合抗秦)8.乃令张仪详去秦(通“佯”,假装)9.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

委,呈现)10.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 亡走,逃跑)(二)一词多义1.闻:(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名词,学识 ||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2)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

宰,泛指地方官吏。

)(3)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何况乡间没有名气的人呢?草野,乡野,民间。

与“朝廷”相对。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3)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在一篇诗词中再三流露这种意愿。

《屈原列传》《过秦论》《苏武传》《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知识复习

《屈原列传》《过秦论》《苏武传》《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知识复习

《屈原列传》《过秦论》《苏武传》《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知识复习《屈原列传》1、重点实词:志、治乱、娴、列、害、属、夺、伐、疾、离、穷、称、条贯、靡、指、迩、推、从、详、币、质、如、竟、当、顾、卒、咎、存、致、举、分、短、之徒、祖、适、吊、爽然2、翻译:⑴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⑵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⑶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⑷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3、文化常识:同姓、币、《诗经》、《楚辞》属zhǔ①连接。

《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跟着。

《垓下之战》:“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撰写。

《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④通“嘱”。

托付。

《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劝;劝请。

《赤壁赋》:“举酒属客。

”shǔ①归属;隶属。

《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

”②管辖。

《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③部属。

《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

’”④类;辈。

《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伐①砍伐。

《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②敲打。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

”③讨伐;攻打。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④攻破;破坏。

《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⑤功劳;功业。

《魏公子》:“此五霸之伐也。

”⑥夸耀,自夸。

《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冰之家】指贵族豪门之家。

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伐冰即凿痧窖取冰。

《过秦论》1.重点词:固、蒙、因、爱、致、与、之属/徒/伦、延、追亡逐北、因利乘便、奋、振、御、履、隳、践、信、陈、揭赢、抗、向、絜、序2.通假字:从景3.文化常识:崤函河关享国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六合、九州、八州);敲扑;百姓(黔首、氓隶、布衣、黎民);山东;七庙2、翻译:(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屈原列传中的重点虚词解释

屈原列传中的重点虚词解释

屈原列传中的重点虚词解释《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

本文将针对《屈原列传》中的重点虚词进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屈原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虚词的概念。

虚词是一类在句子中主要用作连接词、助词或虚词等功能,在语义上相对空洞的词语。

在《屈原列传》中,各种虚词的使用对于理解文本的整体意思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表示时间、程度、方式等的虚词1.乃:此字用于虚词的特指等,在《屈原列传》中多用于故事的时间转折,表示"于是"、"然后"的意思。

例如:“屈原既没,楚怀王欲贵公子申,公子申辞曰。

”这里的“乃”意思是“于是”。

2.其:在《屈原列传》中,这个字既可以作代词使用,也可以作连词使用。

作代词时,表示“他”的意思。

例如:“屈原,名平,本名白,楚之巫山也,其先遗襄之后也。

”这里的“其”指的是屈原。

作连词时,用来连接一个词或短语与前文的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当是时,吴楚之间,贾谊之言曰:‘楚有太山之阳,阳九江之洲,洲则有太室之先,平原之野,其东南江南,其西南属蜀;‘”这里的“其”用来指代上文中的“阳”。

3.然:在《屈原列传》中,这个字多用作连词使用,表示转折或衔接的关系。

例如:“夫固知尝以其势之盛,其兼二川之地高丘山之固。

”这里的“然”用来表示前文所说的情况是理所应当的。

二、表示逻辑关系的虚词1.若:在《屈原列传》中,这个字用作连词使用,表示假设、条件。

例如:“然犹以其虚位素名诱之也。

是以公子纠身死,国破为楚患者,其后数世虽有材能之士,莫敢正言以护其罪。

”这里的“若”表示假设的前提条件。

2.所:这个字在《屈原列传》中用作连词、代词和副词。

作连词时,表示所指前面一段话所讲述的对象或情况。

例如:“及阖闾怒客之诈,背书刑以法四邻,设孤山之瘞,吊请驷都尸之道,所以却秦吴师也。

”这里的“所以”表示通过前文所述的行动来达到前面所提到的目的。

离骚重点词语解释

离骚重点词语解释

离骚重点词语解释
《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诗作,其中有很多重点词语,以下是它们的解释:
1. 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 谇:謇朝谇而夕替,谏争。

3. 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 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 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 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 遥诼:谣诼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 偭:偭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 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 溘: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 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 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 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 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 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 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 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 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 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 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 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这些词语在理解整篇《离骚》的文意时具有关键作用。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离骚》的解析,建议查阅古诗文网等网站或咨询语文老师获取帮助。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

战国时楚国诗人,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

1。

相关词语:①屈子怨天〔反义〕:天高地厚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近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举世皆浊我独清〔反义〕:身居高位,随波逐流2。

用法示例: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许多仁人志士虽然已经走向历史深处,但他们的事业、理想、操守和精神都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后人。

3。

文言句式:名词作状语。

“竟”是表示强调的意思,“在古代…已是尽头”,这里与现代汉语一致,不再翻译。

4。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可以说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因此司马迁又有“《离骚》者,犹离忧也”之说。

5。

“两次入狱”中的“两”字,一般表示两次,本句表示两件事,这样理解更准确。

6。

传说春秋时楚国的男女有别,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由于“年十五而嫁”是贫穷的表现,所以秦国商人便用大竹筒装米给妇女,用布袋盛盐给寡妇,作为嫁妆。

因为秦人谓嫁女为“嫁郎”。

2。

指令人感到很悲痛的消息。

4。

指大家知道并且都赞同的主张或言论。

5。

结构助词。

1。

指君王直接任命的官吏。

2。

泛指为某一方面服务的人。

3。

借指诸侯或其他封国。

4。

亦用为对朋友的美称。

5。

用于名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事物。

1。

泛指长江中下游各地。

2。

专指从南京到上海一段长江的下游部分。

3。

专指湖北省的下游部分。

4。

泛指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1。

指长江水利工程。

2。

专指江南水利工程。

3。

比喻保证或担保。

1。

春秋时楚国郢都至于鄂。

2。

楚国都城的门名。

3。

泛指门槛。

4。

单指门外之地。

5。

比喻边远之地。

1。

统治全国各诸侯国。

2。

主持祭祀宗庙社稷之事。

3。

帝王占卜吉凶的大典。

4。

执掌政权。

5。

执掌兵权。

1。

自己认为对的。

2。

指君王允许臣下说的话。

3。

指君王要求臣下做的事情。

4。

特指先王遗留下来的教导。

1。

怀才不遇。

2。

屈原列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屈原列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屈原列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力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两千四百多字。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列传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

屈原列传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

屈原列传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屈原,是春秋时期南方部族齐国的国君,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古代传说屈原曾投入洞庭湖浴尸而亡,他的哀情故事被记载在《屈原列传》中,被誉为“中国最瑰丽的离别诗”。

《屈原列传》是春秋时期诗人司马相如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记叙了屈原离乡背井、谋反被发配到外地边塞,结识外族采编乌夷民歌,前去谏言,反对盗法被迫自杀,最后以投湖自尽的传奇故事。

作者为“穷途末路”的屈原振聋发聩,展现了他一路上的苦难和强大的精神活力。

诗中描绘的屈原,既是一个热衷谋改的政治家,又带有歌颂传统的艺术气息,表达了反对南北朝文明冲突的理想和憧憬,深受后来学者们的赞誉。

《屈原列传》曾多次被翻译,现在有多种译本,每种都有不同的风格。

本文以其中一种知名的译本---张大崴翻译的译本为例,进行内容解释及对有重要意义的词语作出详细的解释。

《屈原列传》开头描述了屈原“出身社稷”,这里“社稷”是指“国家”,表达了屈原来自一个正统的家庭,其家庭将为其子孙后代树立了一个光荣的家族名声。

司马相如继续描述屈原的政治才能,将他比作“抵御祸害”的猛虎和“计策智慧”的谋士,这里“祸害”指的是他所面临的叛乱局面,“计策智慧”是说屈原能够制定聪明的计划来抵御叛乱。

司马相如描述屈原“诗篇延展,川泽出群”,字面意思是他的诗比其他人写得更好,把人们带到众不同的地方,这里“诗篇延展”表明屈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川泽出群”表明他的诗在抒发情感上胜过其他人,令人折服。

屈原离乡时,“泪落洞庭”,这里“洞庭”是“洞庭湖”的意思,表达了屈原对家乡的思念和深深的恋爱之情。

接下来,屈原“遍求外乡,千树百树”,这里“遍求外乡”表明屈原到处寻找安身立命的地方,“千树百树”表明他走到哪里,所有的树都向他致敬。

“采编乌夷”,指屈原在外地采集民歌,这也反映出乌夷文化在齐国的强大影响力。

屈原前去谏言,“从后闻言,拥矛镝”,这里“拥矛镝”是指屈原拿起矛,将面前的镝柱破坏,表示自己的抗议。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1.咆哮páo xiào : 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guǐjué: 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shòu xuē: 形容非常瘦。

4.鞠躬jūgōng :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 shōu lǎn: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fēi nàn : 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pìnì: 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wūhuì: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xīlì: 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 jǐng yǎng : 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 nüèdài :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léi ting : 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huázhòng qǔchǒng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1.词义的推测:
在《屈原列传》中,有许多古代词语的出现,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
其准确的词义。

例如,“建德不偷,言益而居官数邑”,这里的“邑”可
解为“城市”。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出“邑”的具体含义。

2.典故的解读:
在《屈原列传》中,出现了一些典故,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楚灭陈而头虏获屈原”中的“头虏”就是指楚怀王的义卒。

了解
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列传》中屈原的生平遭遇。

3.古代行政制度:
在《屈原列传》中,提到了一些古代的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需要了
解其具体含义。

例如,“召公窃位而据之”的“召公”就是指楚国的国君。

通过了解这些古代行政制度和职位名称的含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屈原列传》中不同人物及其职责的关系。

4.古代礼仪习俗:
《屈原列传》涉及到了一些古代的礼仪习俗,需要了解其规范和具体
操作方法。

例如,“乃立蓍龟于房中”,这里的“蓍龟”是古代占卜的工具,是一种用来卜筮的祭器。

了解这些古代礼仪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
所描述的情节和行为。

5.文学修辞手法:
总的来说,阅读《屈原列传》可以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词义、典故、行政制度、礼仪习俗和文学修辞手法的学习,可
以更好地解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

〈屈原列传〉词语辨析《屈原列传》中,作者从人物外貌描写入手,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下面,我们来看几组词语的辨析。

①把持、固执:把持、固执是动宾短语结构,把持偏重于“把”和“执”;固执侧重于“执”,固执一词更强调这种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态度。

②神色、颜色:神色指人的脸色,由于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而表现在脸上的各种体态,说明屈原对前途悲观失望。

③谆谆:形容老师的话语恳切。

④武陵人:指屈原。

武陵源即湖南省西北部的沅陵县西南,今常德市。

⑤闾:古代居住在里巷内的单门独户。

⑥裾( jue):衣服的大襟。

⑦颓唐:松散,懒散的样子。

⑧行吟:走着吟诵。

⑨殆:疑问词。

⑩去:离开。

①有礼貌的样子:热情而不冷淡,接待客人非常周到,很有礼貌。

②憔悴:面容憔悴。

③徇:顺从,听从。

④中情:对事物的感受。

⑤恣:放纵,尽情。

⑥由:因为。

⑦揽:抱着。

⑧《九歌》:《国殇》、《礼魂》等十一首祭祀乐歌的总称。

⑨怊怅:忧伤懊恼的样子。

⑩洞庭:洞庭湖。

比喻神仙洞府,亦泛指隐居之地。

11未可以为荣:不能当作光荣的事。

12吴:楚国。

在今湖北秭归东南,依长江南岸,山险水急,行船极危险。

13黄鹄:大雁,秋天南飞,春天北还,停在高树上。

这句话暗示,屈原虽然品德高尚,却没有被重用,有志难展,无法施展才干,有如黄鹄飞不过泰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11迟暮:晚年,年纪大了。

13穷山:指屈原隐居的地方。

14厥:其,他的。

厥,他的,指自己。

用以表示自谦。

15其:他的,指屈原。

16梦幻:佛家语,原为迷惑虚妄之义,后指空虚不真实。

《九歌》原本是九个篇章,此指其中一篇,这句话意思是说《九歌》篇章美妙,只是荒诞离奇。

17归:往回返。

18国风:《诗经》十五国风的简称。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19日夕:早晚,白天黑夜。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屈原列传》翻译及文言知识点归纳
翻译:
文言知识点归纳:
1.时序词:作为一篇古文,文中使用了很多表达时间顺序的词语,如「终日」(整天)、「曩者」(往昔)、「吴之东门下者」(东门下的人)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经历。

2.双音词:文中使用了很多双音词,这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比如
「愄愄」(忧伤)、「泠泠」(清凉)、「骚骚」(忧伤不安)等。

这种
用法可以增加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表达的感情色彩。

3.用典:屈原列传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典型的成语,这在文言文中非
常常见。

比如「飞龙乘云」(形容速度快)、「投袂而起」(形容愤怒)、「故园之心」(形容对家乡的思念)等。

4.修辞手法:屈原列传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用来表达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文中
的「踊跃若飞」(形容跳跃的快速)和「视听焕发」(形容精神振奋)。

5.顺序词:文中使用了一些顺序词来表达事件的发生顺序,如「遂」(于是)、「乘」(然后)等。

这些词语在文中起到连接和衔接的作用,
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5.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二、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古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颜色憔悴古义: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槁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三、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活用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厚币委质事.楚2.其后楚日.以削3.内.惑于郑袖4.短.屈原于顷襄王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明.道德之广崇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0.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11.蝉蜕..于浊秽..12.时秦昭王与楚婚.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志:1、博闻强志2、聊斋志异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寻向所志5、其志洁,其行廉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闻:1、博闻强志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害:1、争宠而心害其能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有情人终成眷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5、举酒属客为: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竟为秦所灭3、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闻秦王善为秦声6、我为赵将7、为刎颈之交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4、其后楚日以削5、传以示美人6、皆以美于徐公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无以,则王乎9、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今君乃亡赵走燕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家祭无忘告乃翁7、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姜氏欲之,焉辟害3、而惴惴焉摩玩不已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文言词句知识

《屈原列传》文言词句知识

《屈原列传》词句知识一、重要词语释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学实)强志(记),明于治乱,娴(熟悉)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制定)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占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同意),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同义连用)'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恨)王听(动作名,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形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蒙蔽圣明的人)也,邪曲(形作名,奸佞小人)之害(损害)公也,方正(形作名,正直的人)之不容(容纳)也(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苦闷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同“稚”,遭受)忧也。

(判断句)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处境困顿)则反(同“返”,返回)本,故劳苦倦极(疲惫),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困窘)矣。

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大概)自(由)怨生也。

《国风》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淫(过度),《小雅》怨诽(怨愤发牢骚)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及)帝誉,下道(提及)齐桓,中述汤、武,以刺(讥讽)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太平、作乱)之条贯(条理),靡(没有)不毕见(同“现”,显现)。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形作名,小的方面)而其指(同“旨”,主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近)而见(表达)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描述事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同“浊”,污浊)淖污泥之中,蝉蜕(名状,像蝉蜕壳一样)于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被辱)世之滋(黑)垢,解然(洁白的样子)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 (11)、明道德之广崇( )
• (12)、治乱之条贯( )
• (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 (2) 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 (3)、屈平属草稿(写作) • (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
是同义复用)
• (5)、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 (6)、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 • (8)、 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 (9)、 其文约(简约) • (10)、其词微(含蓄精深) • (11)、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 (12)、治乱之条贯( 条理,规律 )
介词,替,给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因为
闻秦王善为秦声
弹奏
我为赵将
表判断
为刎颈之交
成为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糜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 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亡走赵,赵不内(

(9)、乃令张仪详去秦(

(10)、使于齐顾反(

(11)、 厚币委质事楚(

•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 (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 (3)、糜不毕见(“见”通“现”) •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 (6)、 屈平既绌(“绌”通“黜”) • (7)、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 (8)、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 (9)、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 (10)、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 (11)、 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5.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二、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古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颜色憔悴古义: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形容枯槁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三、指出下列加点加点词语的活用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厚币委质事.楚2.其后楚日.以削3.内.惑于郑袖4.短.屈原于顷襄王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明.道德之广崇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0.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11.蝉蜕..于浊秽..12.时秦昭王与楚婚.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志:1、博闻强志2、聊斋志异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寻向所志5、其志洁,其行廉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闻:1、博闻强志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害:1、争宠而心害其能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有情人终成眷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5、举酒属客为: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竟为秦所灭3、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闻秦王善为秦声6、我为赵将7、为刎颈之交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4、其后楚日以削5、传以示美人6、皆以美于徐公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8、无以,则王乎9、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今君乃亡赵走燕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家祭无忘告乃翁7、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姜氏欲之,焉辟害3、而惴惴焉摩玩不已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离骚”者,犹离忧也。

九下屈原课文笔记

九下屈原课文笔记

以下是《屈原》的课文笔记:
1.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2. 《屈原》这篇课文通过屈原和渔夫的对话,展现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对正义的追求。

3. 屈原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罪的人,但却被冤枉而遭受惩罚。

他对此感到愤怒和无助,但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坚定不移的立场。

4. 渔夫对屈原表示理解和同情,但也指出他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信念,需要更加灵活地处理问题。

5. 课文中还提到了屈原的一些诗歌,如《离骚》等,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6.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同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如坚定信念、追求正义、面对挫折等。

希望这些笔记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屈原》这篇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节选)
【读读写写】
(1)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guǐ jué________地由右侧登场。

(2)俄顷,一shòu xuē________而阴沉的老人,左手提灯,随卫士乙由左侧门入场。

(3)(jū gōng________)收到了。

上官大夫,我正想来见你啦。

(4)那家伙惯会shōu lǎn________人心,把他囚在这里,都城里的人很多愤愤不平。

(5)待消息传到国外,还会引起关东诸国的fēi nàn________。

(6)他其实只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huá zhòng qǔ chǒng____________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本领。

(7)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pì nì________,目中含有怒火。

(8)啊,电!你这宇宙中最xī lì________的剑呀!
(9)光明呀,我jǐng yǎng________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10)我们只有léi tíng________,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答案
(1)诡谲(2)瘦削(3)鞠躬(4)收揽(5)非难(6)哗众取宠(7) 睥睨(8)犀利(9)景仰(10)雷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