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大型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新理论及评价与开发
试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试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原油开发是支撑我国社会工业运转的重要领域,但是针对特殊断块来讲,油藏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便是以提升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质量为目的展开分析。
首先分析了复杂断块的基本特征。
其次,结合实际的开采项目分析了制约油藏开发的影响因素。
再次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意在能够进一步提升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辅助我国能源企业高效发展。
标签: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优化措施我国的地形结构受到板块挤压以及内部历史演变的影响,部分油藏区域处于复杂断块,这些断块的油藏开发行为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
而当前社会能源需求紧张,因此加强复杂断块能源开发优化研究不仅是解决原油开采问题的关键手段,也是迎合社会能源需求的重要任务。
而在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原油开采案例解析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落实优化措施的制定,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原油开采实力的核心方向。
1 复杂断块的特征复杂断块是原油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形结构,原油的储层结构主要以长石粉砂岩为主[1]。
石英含量较高为45%左右,黏土总含量较普通油田高出近11%,另外部分复杂断块中的地层结构也含有高岭石以及蒙皂石,这些结构的含量导致整体储层处于中等的极强水敏、酸敏以及中等偏强碱敏等特征。
另外,在复杂断块中的原油也具备一定的物性特征,综合我国当前部分对复杂断块的原油特性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常见的复杂断块油层中,原油的相对密度在0.84g/cm3,原油的整体粘稠度为10MPa·s,原油的体积系数为1.038左右,凝固点在40℃附近,油藏中的含蜡量高达31%,硫成分的含量为0.09%左右,同时处于复杂断块的油藏本身具备较高的胶质沥青含量,平均占比为11.6%左右,整体原油的平均出馏点在123℃。
就以上参数与常规原油的物性相比,处于复杂断块的原油为高凝油,这类性质的原油会对开采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开采困难,开发效率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第1卷总目次
复杂小断块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及展望 ………………………… …………………… 蒋永平 , 吴志 良, 张勇 腰英 台油 田注水见效规律分析 …………………………………………………………………… 杨正茂 , 孙秀武 考 虑非达西的半球面流气井产能公式推导 ………………………………………… 张庆辉 , 李相方 , 袁海菊 , 等 火 山岩 气藏储层综合评价与气藏工程优化 ………………………………………… 秦学成 , 段永刚 , 杨媛媛 , 等
………………… …… ……………………………… 王彦祺
{ ,; { { {
2 2 2 2
/; / ;
一
一
一
一
3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煤层含气量及工业组 分方 法研 4 7 1 6 1 3 7 2 6 王安龙 , 8 2 谢学恒 等 4 7 1 5 1 0 4 8 2 究 ……………………………… 5 5 6 5 5 5 6 4 5 5 6 4 4 5 5 6 O 4 3 6 4 孙小琴5 7 3 , 4 ,5 6
,;
……………… 黄蓬刚 , 晓娟 , 任 刘卫丽 , 等
卯
如
微观模型水驱前缘分形维 数的计算 方法 ……………………………………………… 张河 , 任晓娟 , 李坚定 , 等 乾安油 田剩余油分 布规律 及挖 潜研 究 ……………………………………………………… 陈栗, 王敬瑶, 陈茜 松南火成岩气藏测试 资料解 释处理 与应 用 ………………………………………………………… 杨怀成 , 张勇
一、项目名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doc
一、项目名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二、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项目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石油工业充满着挑战、机遇和竞争。
受世界油价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石油科技在近20年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与油气田评价和开发相关的技术也在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致密砂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得到日益关注与重视。
我国天然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相当一部分赋存于低渗-特低渗致密储层中。
“十五”期间,虽然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生产初见成效。
但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能接替与稳产,高效评价、开发、建设大气田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级难题。
为此,建立致密砂岩气开发地质理论、确立开发模式、研制制约评价开发的关键技术,意义特别重大。
本成果强调“产、学、研、企”一体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川西中江地区为靶区, 形成一套适合复杂致密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开发模式及关键技术,弄清致密砂岩气开发机理,达到迅速扩大致密砂岩气田探明储量和有效开发的目的,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该成果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及评价、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理论与开发模式研究、复杂致密河道砂岩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已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精细描述及预测。
本成果取得如下四项创新性成果:1. 研究中,我们把精准的数理计算方法带到天然气评价领域,在“无序”的强噪声环境中,找出“有序”的弱能量信号。
在数学与油气评价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油气评价中“从无序中探寻有序”的重大突破。
首次提出弱信号提取法则,开创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技术的先河,也对信号处理理论应用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
在各向异性去噪、小波子体分频、频变能量融合表征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河道外形、内幕刻画取得重要突破。
清晰刻画出地下3000米以上曲流河道平面展布特征、河道物源方向、河道内幕结构与现代沉积完全可以对比解释。
首次实现了中江气田沙溪庙11套砂组、18层砂体、113条河道的空间透视扫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年第9卷总目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年第9卷总目次【油气地质】期数页数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刘秀婵,陈西泮1(1)多属性储层参数反演方法在M油田中的应用……………………………………张晶玉,范廷恩,王宗俊,等1(8)甘谷驿油田L2区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层分布的影响…………………李明,戚楠,陈朝兵,等2(1)下扬子下古生界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区评价………………………………………………………………柴方园2(7)变有效应力条件下致密砂岩声波特性实验研究…………………………………………………………庞留法4(1)普光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泥岩分布地震预测…………………………………………………………晋达4(6)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8段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甜点”模式……………………李锦锋,杨连如,张凤博,等6(1)中坝气田须二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开发潜力再认识………………………张本健,王兴志,张楚越,等6(10)【油气藏评价】精控压裂薄差储层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于倩男,刘义坤,姚迪,等1(15)应力敏感性差异对天然裂缝储层直井产能的影响………………………………曹军,唐海,吕栋梁,等1(23)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效果影响参数分析…………………冯福平,雷扬,陈顶峰,等1(29)不同含水阶段合理产液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凌浩川,周海燕,石洪福,等1(34)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及其应用……………………………………………………李珂,胡书勇,张金庆,等2(13)一种试井模拟技术在南海高温高压气藏X1井产能评价中的应用………………雷霄,李树松,王雯娟,等2(17)窄河道普通稠油油藏见水规律研究…………………………………………………孙强,周海燕,石洪福,等2(21)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不同含水阶段剩余油动用比例研究………………………………房雨佳,杨二龙,殷代印4(12)注采单元地层结垢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李年银,康佳,张昊天,等4(19)聚合物驱牛顿—非牛顿—牛顿三区复合试井模型………………………………刘文涛,张德富,程宏杰,等4(26)三维大尺度非均质油藏模型下的剩余油水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熊钰,钟浩,刘成,等6(16)流线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在断块油藏开发调整中的应用………………………………刘家军,金忠康,蔡新明6(24)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方法及应用……………………………………………邹春梅,汤勇,晏军,等6(30)封闭断层复合油藏压裂井压力动态特征………………………………………………………姬安召,王玉风6(35)储层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路径影响的实验研究…………………………………翁振,张耀峰,伍轶鸣,等6(42)ZW12断块E2s16砂组老井水淹快速评价初探……………………………………………………黄帅,梅海燕6(47)【石油工程】高含水高温油藏W/O型乳化剂OB-2性能评价及驱油研究………………………蒲万芬,梅子来,杨洋,等1(38)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堵水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曹伟佳,卢祥国,张云宝,等1(44)DMF新型超分子暂堵剂研发及性能评价…………………………………………徐昆,李达,郭玉杰,等1(51)电潜往复泵举升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钱坤,胡文瑞,孙延安,等1(56)压裂水平井水电模拟实验边界修正方法…………………………………………………………………李琳琳1(61)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周期注入强度优化方法………………………………………冯祥,宫汝祥,李敬松1(64)废弃钻井液调剖堵水剂的制备与研究…………………………………………………沐永青,王波,孙致学1(68)闭合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拟研究…………………………………………………赵立强,缪尉杰,罗志锋,等2(25)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流线数值模拟识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闫坤,韩培慧,曹瑞波,等2(33)考虑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压裂液滤失研究………………………………………游先勇,赵金洲,李勇明,等2(38)三相泡沫体系堵水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张云宝,徐国瑞,邹剑,等2(44)钻遇断层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特性正演研究………………………………………杨勇,李亨,杨多,等2(50)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程大勇,李彦来,房娜,等2(56)BZ油田注水井调剖酸化联作体系研究……………………………………………刘平礼,张峰超,高尚,等2(60)石英砂在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压裂的适应性……………………………………寇双锋,陈绍宁,何乐,等2(65)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施雷庭,朱诗杰,邹剑,等4(31)超细金属催化剂改善稠油火烧效果实验研究……………………………………张弦,车洪昌,刘以胜,等4(36)稠油低温氧化特性及行为研究……………………………………………………蒲万芬,王亮亮,彭小强,等4(41)关井井涌余量在钻井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伍葳,魏云锦,郭建华,等4(47)聚合物微球非均质调控能力研究…………………………………………………赵帅,蒲万芬,李科星,等4(51)东胜气田井下真空隔热油管工艺应用效果分析…………………………………………………………唐万举4(57)CO2萃取作用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实验研究…………………………………………………………齐桂雪6(51)超深碳酸盐岩复合高导流酸压技术………………………………………………耿宇迪,周林波,王洋,等6(56)CCL油田老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王艳玲6(61)纤维暂堵转向酸压工艺设计方法与应用…………………………………………罗志锋,吴林,赵立强,等6(65)不同粒径组合支撑剂在裂缝中运移规律模拟……………………………………张矿生,张同伍,吴顺林,等6(72)【非常规油气】基于反常扩散模型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李勇明,吴磊,陈希1(72)射流泵工艺在常压页岩气排水采气中的研究与应用……………………………王玉海,夏海帮,包凯,等1(80)水中脉冲放电压裂抽采煤层气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鲍先凯,曹嘉星,段东明,等2(71)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延川南致密砂岩气层………………………………………………………王安龙2(75)织金工区煤层气水平井压裂砂堵分析与应对措施………………………………………………………祝贺2(80)川东南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何顺,秦启荣,范存辉,等4(61)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储层高产区定量评价………………………………王镜惠,梅明华,梁正中,等4(68)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比研究……………………………………………………唐建信4(73)可溶桥塞在南川页岩气田的应用研究……………………………………………………………………夏海帮4(79)平桥南区块页岩气井井下节流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袁航,谷红陶,李佳欣4(83)页岩气藏“井工厂”模式下水平井裂缝分布优化…………………………………段永刚,张泰来,魏明强,等6(78)CO2驱提高采收率专辑【专家论坛】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李士伦,汤勇,侯承希3(1)【方法理论】黄3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提高CO2驱波及对策研究………………………………汤勇,廖松林,雷欣慧,等3(9)低渗透油藏混相气驱生产气油比预测……………………………………………王高峰,姚杰,王昊,等3(14)基于改进体积法的高含水水平井CO2吞吐注入量计算模型…………………………金勇,王智林,金忠康3(19)超临界CO2萃取致密油的数值模拟研究……………………………………………施雷庭,朱诗杰,马杰,等3(25)系线法研究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杨光宇,汤勇,李兆国,等3(32)长庆姬塬油田黄3区CO2驱对采出原油物性影响…………………………………刘笑春,黎晓茸,杨飞涛,等3(36)【矿场应用】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技术及应用…………………………………………曹绪龙,吕广忠,王杰,等3(41)草舍泰州组油藏CO2混相驱效果及二次气驱可行性研究…………………………陈祖华,孙雷,杨正茂,等3(47)板桥油田特高含水期水平井CO2吞吐参数优化及实施……………………………张涛,李德宁,崔轶男,等3(51)低渗透油藏CO2吞吐选井条件探讨………………………………………………………………………王军3(57)【工艺技术】低渗非均质油藏CO2驱特征及水动力学封窜方法……………………………………赵清民,伦增珉,赵淑霞3(62)我国CO2驱油注采工艺技术现状及下步研究方向…………………………………钱卫明,曹力元,胡文东,等3(66)一种新型CO2驱油注气管柱的研制及应用………………………………………………………………曹力元3(73)【CO2封存】地质封存条件下CO2在模拟盐水层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金旸钧,陈乃安,盛溢,等3(77)CO2驱油与封存中时移地震监测AVO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为例……………………………………………………………………………………………………………李丹鹭,李琳,马劲风,等3(82)常压页岩气专辑【专家论坛】中国南方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方志雄5(1)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几个地质问题………………………………………………………………………郭彤楼5(14)湖北宜昌深层山地页岩气地质力学研究及应用…………………………………梁兴,张朝,张鹏伟,等5(20)【页岩气地质】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再认识………………………何希鹏,齐艳平,何贵松,等5(32)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成烃生物特征及意义………………………………杨振恒,翟常博,邓模,等5(40)海相高成熟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关系——以彭水地区龙马溪组为例…………肖佃师,卢双舫,房大志,等5(45)【方法理论】水—岩作用对富有机质页岩应力敏感性的影响——以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康毅力,白佳佳,李相臣,等5(54)页岩气井产能表征方法研究………………………………………………………刘华,王卫红,王妍妍,等5(63)基于微地震数据和嵌入式离散裂缝的页岩气开发渗流数值模拟………………戴城,胡小虎,方思冬,等5(70)【工程工艺】常压页岩气水平井低成本高密度缝网压裂技术研究……………………………蒋廷学,苏瑗,卞晓冰,等5(78)南川页岩气田岩石抗钻特性参数分布规律研究及应用…………………………朱亮,楼一珊,沈建中,等5(84)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19Vol.9【Reservoir Geology】No.Page Analysis o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in Chang-8reservoir of Fu County,Ordos Basin…………………LIU Xiuchan,CHEN Xipan1(1)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inversion method by using multi-attributes in M oilfield………ZHANG Jingyu,FAN Ting'en,WANG Zongjun,et al1(8)Ex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its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n L2area of Ganguyi Oilfield……………………………………………………………………………………………………………………………………………………LI Ming,QI Nan,CHEN Chaobing,et al2(1)Study on Paleozoic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avorable area evaluation in lower Yangtze basin………………………………………………CHAI Fangyuan2(7)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under different variable effective stress……………………………………………………………PANG Liufa4(1)Prediction of mudstone distribution on top of middle Triassic Xiaotangzi formation in Puguang area………………………………………………JIN Da4(6)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enrichment and sweet spot mode of tight sandstone oil reservoir in Chang-8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Xiasiwan Oilfield ……………………………………………………………………………………………………………LI Jinfeng,YANG Lianru,ZHANG Fengbo,et al6(1)Recogni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2nd member of Xujiahe gas reservoir in Zhongba Gas Field…………………………………………………………………………………………………………ZHANG Benjian,WANG Xingzhi,ZHANG Chuyue,et al6(10)【Reservoir Evaluation】Experimental study on seepage flow patterns of fine controlled fractured thin and poor reservoirs…………………YU Qiannan,LIU Yikun,YAO Di,et al1(15)Influence of stress sensitive differences on natural well productivity in fractured reservoirs…………………CAO Jun,TANG Hai,LYU Dongliang,et al1(23)Parameter analysis of SRV fracturing effect of tight reservoir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FENG Fuping,LEI Yang,CHEN Dingfeng,et al1(29)A new method of liquid production rate prediction with different water cut……………………………LING Haochuan,ZHOU Haiyan,SHI Hongfu,et al1(34)A new type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its application………………………………………………LI Ke,HU Shuyong,Zhang Jinqing,et al2(13)Application of a well testing simulation technique in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of well-X1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reservoir…………………………………………………………………………………………………………………………………LEI Xiao,LI Shusong,WANG Wenjuan,et al2(17)Research on water production rule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narrow channels………………………………SUN Qiang,ZHOU Haiyan,SHI Hongfu,et al2(21)Study on utilization ratio of remaining oil in fracture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t different water cut stages……………………………………………………………………………………………………………………………………………………………………FANG Yujia,YANG Erlong,YIN Daiyin4(12)Study on mechanis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ormation scaling in injection-production unit…………LI Nianyin,KANG Jia,ZHANG Haotian,et al4(19)Well test model of three parts composite reservoirs with Newton/non-Newton/Newton for polymer flooding……………………………………………………………………………………………………………………………………………………………LIU Wentao,ZHANG Defu,CHENG Hongjie,et al4(26)Water driving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of remaining oil based on3D large-scale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model…………………………………………………………………………………………………………………………………………………………XIONG Yu,ZHONG Hao,ZHOU Wensheng,et al6(16)Streamline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of streamline adjustment in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LIU Jiajun,JIN Zhongkang,CAI Xinming6(24)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damage 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ZOU Chunmei,TANG Yong,YAN Jun,et al6(30)Pressur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d wells in closed fault composite reservoirs…………………………………………JI Anzhao,WANG Yufeng6(35)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s of caves in reservoirs on hydraulic fractures propagation………………WENG Zhen,ZHANG Yaofeng,WU Yiming,et al6(42)Rapid evaluation of old wells in the6th sand group of first member of Sanduo Formation in ZW12fault block under water flooded condition…………………………………………………………………………………………………………………………………………………HUANG Shuai,MEI Haiyan6(47)【Petroleum Engineering】Evaluation of OB-2system for W/O emulsifier and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research at high temperature reservoir in high water cut period………………………………………………………………………………………………………………………………PU Wanfen,MEI Zilai,YANG Yang,et al1(38)Study on water plugg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tarch graft copolymer gel…………………………CAO Weijia,LU Xiangguo,ZHANG Yunbao,et al1(44)Design and property evaluation of a novel supermolecule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DMF………………………………XU Kun,LI Da,GUO Yujie,et al1(51)Optimiz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ifting technology of electric submersible reciprocating pump………QIAN Kun,HU Wenrui,SUN Yanan,et al1(56)A boundary modification for water and electricity analogy experiment of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LI Linlin1(61)Optimization method for injection intensity of multi thermal fluid huff and puff in multiple cycles……………FENG Xiang,GONG Ruxiang,LI Jinsong1(64)Preparation and study of waste drilling fluid profile control water plugging agent…………………………………MU Yongqing,WANG Bo,SUN Zhixue1(68)Simulation study on conductivity of closed acid cracks…………………………………………………ZHAO Liqiang,MIAO Weijie,LUO Zhifeng,et al2(25)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ominant seepage channels after polymer flooding…………………………………………………………………………………………………………………………………………YAN Kun,HAN Peihui,CAO Ruibo,et al2(33)An investigation into fracturing fluid leak-off considering the clustered distributed natural fractures YOU Xianyong,ZHAO Jinzhou,LI Yongming,et al2(38)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plugging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ree phase foam system……………ZHANG Yunbao,XU Guorui,ZOU Jian,et al2(44)Forward simulation of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ray lateral logging in drilling process of fault……………YANG Yong,LI Heng,YANG Duo,et al2(50)Experimental study on variation law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polymer flooding……………………CHENG Dayong,LI Yanlai,FANG Na,et al2(56)Study on combined system of profile control and acidification of injection wells in BZ oilfield…………LIU PingLi,ZHANG Fengchao,GAO Shang,et al2(60)Adaptability of quartz sand for fracturing of Sulige tight sand gas reservoir………………………………KOU Shuangfeng,CHEN Shaoning,HE Le,et al2(65)Study on effective mobility control time ram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lymer flooding………………………SHI Leiting,ZHU Shijie,ZOU Jian,et al4(31)Improved efficiency of in-situ combustion by application of submicro metal oxides particles…………ZHANG Xian,CHE Hongchang,LIU Yisheng,et al4(36)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heavy crude oil…………PU Wanfen,WANG Liangliang,PENG Xiaoqiang,et al4(41)Analysis of applying kick tolerance of shut-in in drilling engineering design……………………………………Wu Wei1,Wei Yunjin,Guo Jianhua,et al4(47)Study on profile control ability of polymer microspheres to heterogeneous formation……………………………ZHAO Shuai,PU Wanfen,LI Kexing,et al4(51)Analysis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downhole vacuum insulated tubing in Dongsheng gas field…………………………………………………TANG Wanju4(57)Effect of CO2extraction on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QI Guixue6(51)High conductivity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ultra-deep carbonate reservoir…………………………GENG Yudi,ZHOU Linbo,WANG Yang,et al6(56)Repetitive 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old wells in CCL oilfield………………………………………………………………………………WANG Yanling6(61)Desig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emporary plugging by fiber and diverting acid fracturing…………………LUO Zhifeng,WU Lin,ZHAO Liqiang,et al6(65)Simulation of proppant transport in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article size………ZHANG Kuangsheng,ZHANG Tongwu,WU Shunlin,et al6(72)【Non-conventional Reservoir】Research on productivity of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n shale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anomalous diffusion model……LI Yongming,WU Lei,CHEN Xi1(72)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jet pump technology in drainage gas recovery of shale ga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WANG Yuhai,XIA Haibang,BAO Kai,et al1(80)Mechanis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BM extraction by pulsed discharge fracturing in water……BAO Xiankai,CAO Jiaxing,DUAN Dongming,et al2(71)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ense sandstone gas layer in southern Yanchuan area based on conventional logging data…………………WANG Anlong2(75)Analysis of sand plug and measures of fracturing of CBM horizontal wells…………………………………………………………………………ZHU He2(80)Shal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Dingshan area,Southeast Sichuan…………………………………………………………………………………………………………………………………………………HE Shun,QIN Qirong,FAN Cunhui,et al4(61)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igh production areas of CBM with high coal rank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WANG Jinghui,Mei Minghua,LIANG Zhengzhong,et al4(68)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han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s of shale of Longmaxi formation in Pengshui area……………………………TANG Jianxin4(73)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oluble bridge plug in Nanchuan shale gas field…………………………………………………………………XIA Haibang4(79)Research and field application of downhole throttling technology for shale gas wells in south block of Pingqiao area YUAN Hang,GU Hongtao,LI Jiaxin4(83)Optimization of fracture layout of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multi-well pad mode of shale gas reservoirs…………………………………………………………………………………………………………………………………………………………DUAN Yonggang,ZHANG Tailai,WEI Mingqiang,et al6(78)Special Issue for“CO2EOR”【Specialist Forum】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2injec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LI Shilun,TANG Yong,HOU Chengxi3(1)【Methodological and Theory】Study on improving the sweep efficiency of CO2flooding in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Huang-3block………………………………………………………………………………………………………………………………………………………TANG Yong,LIAO Songlin,LEI Xinhui,et al3(9)Prediction of produced GOR of miscible gas flooding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WANG Gaofeng,YAO Jie,WANG Hao,et al3(14)A new calculation model of CO2huff and puff injection volume in high water-cut horizontal wells based on improved volume method…………………………………………………………………………………………………………………………………………JIN Yong,WANG Zhilin,JIN Zhongkang3(19)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ight oil extraction with supercritical CO2…………………………………………………SHI Leiting,ZHU Shijie,MA Jie,et al3(25)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of CO2flooding by tie-line analysis……………YANG Guangyu,TANG Yong,LI Zhaoguo,et al3(32)Effect of CO2flooding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roduced crude oil in Huang3block of Changqing Oilfield………………………………………………………………………………………………………………………………………………………………LIU Chunxiao,LI Xiaorong,YANG Feitao,et al3(36)【Field Application】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O2flooding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beach-bar sand reservoir…………Cao Xulong,Lyu Guangzhong,Wang Jie,et al3(41)Effects of CO2miscible displacement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secondary gas flooding of Taizhou formation in Caoshe oilfield……………………………………………………………………………………………………………………………………………CHEN Zuhua,SUN Lei,YANG Zhengmao,et al3(47)Optim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2huff and puff parameters of horizontal wells in Banqiao Oilfield during extra high water cut period…………………………………………………………………………………………………………………………………ZHANG Tao,LI Dening,CUI Yinan,et al3(51)Dicussion on well selection conditions of CO2huff and puff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WANG Jun3(57)【Technology】CO2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dynamic suppression channeling method in low permeabilit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ZHAO Qingmin,LUN Zengmin,ZHAO Shuxia3(62)Present situ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2flooding injec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n China………………………………………………………………………………………………………………………………………………………QIAN Weiming,CAO Liyuan,HU Wendong,et al3(66)Research on a new kind of CO2flooding injection st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bei oilfield…………………………………………………CAO Liyuan3(73)【CO2Storage】Study on the solubility of CO2in simulated saline solution under geological storage condition………………JIN Yangjun,CHEN Nai'an,SHENG Yi,et al3(77)Study on AVO model of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 for CO2flooding and storage:Taking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LI Danlu,LI Lin,MA Jingfeng,et al3(82)Special Issue for“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Specialist Forum】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FANG Zhixiong5(1)A few geological issues in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GUO Tonglou5(14)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eomechanics of shale gas in deep mountain of Yichang,Hubei………LIANG Xing,ZHANG Chao,ZHANG Pengwei,et al5(20)【Shale Gas Geology】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 enrichment and high yield in the area with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southeastarea of Chongqing………………………………………………………………………………………………HE Xipeng,QI Yanping,HE Guisong,et al5(32)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hydrocarbon-forming organism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Pengshui and its adjacent areas………………………………………………………………………………………………………………………………YANG Zhenheng,ZHAI Changbo,DENG Mo,et al5(40)Pore connectivity of marine high-maturity shale gas reservoirs:A case study in Longmaxi formation,Pengshui area…………………………………………………………………………………………………………………………………………………XIAO Dianshi,LU Shuangfang,FANG Dazhi,et al5(45)【Methodological and Theory】Influence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on stress sensitivity of organic-rich shales:A case study from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ast area of Chongqing …………………………………………………………………………………………………………………KANG Yili,BAI Jiajia,LI Xiangchen,et al5(54)Productivity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f shale gas wells…………………………………………………LIU Hua,WANG Weihong,WANG Yanyan,et al5(63)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eepage of shale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based on microseismic data and embedded fracture modeling………………………………………………………………………………………………………………………………………DAI Cheng,HU Xiaohu,FANG Sidong,et al5(70)【Engineering Process】Network fracturing technology with low cost and high density for normal pressure shale gas………………JIANG Tingxue SU Yuan,BIAN Xiaobing,et al5(78)Distribution rule of formation anti-drillability parameters in shale gas block of Nanchuan and its application……………………………………………………………………………………………………………………………………………………………ZHU Liang,LOU Yishan,SHEN Jianzhong,et al5(84)。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油气田评价成为石油开发战略规划、改造重大决策制定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油藏开发方案通常包括生产开发技术、开采参数、资金投资、投入回报等,需要通过综合评价各项组成因素,以便确定最优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多种方法交替出现,其中最常用的有货币价值法、经济可行率分析法(Risk Analysis Method)、多层次综合评价法(MCA)等。
货币价值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技术,该方法根据投资成本、油气累积产量和出厂价格等重要变量,建立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投资货币价值模型,从而计算得出开发方案的实际性质的经济投资价值。
经济可行率分析法(Risk Analysis Method)是将油气田开发过程看作一个投资过程,他能够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审批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即在风险计算等计算结果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最大化货币价值,确定最终开发方案。
多层次综合评价法是根据项目成本、投资报酬、投资实现时间、开发方式、技术可行性等指标,结合经济可行率分析法得到的风险判断及货币价值法等方法,形成一个模拟性综合评价模式,从而比较不同的开发方案,最终确定最佳开发方案。
但目前使用的各个方法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注重的是各项指标的独立分析,无法从技术与经济、投资和投产性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容易陷入偏重某项指标的片面化;另一方面,累积产量的变动、评价期长度和利率变动等因素量化权重还不够理想,模型计算结果也不够准确。
为此,提出新的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即通过改进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更加灵活、全面的评估模型,由本文结合经济可行率分析法和货币价值法提出的标准,从技术、经济、投资等多方面考量;另外,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彻底解决累积产量和评价期长度等量化权重比例变化导致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有效提高计算准确率。
由此可见,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是倾向于针对现有方法局限性而提出,不仅能从技术、经济、投资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油气田开发方案,而且能够解决累积产量和评价期长度等量化权重比例变化导致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偏低的问题,更有助于科学决策制定最优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储层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对于合理探明油气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了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其中,油气藏的勘探是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勘探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油气藏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勘探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勘探,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分布范围和产层特征等信息。
在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勘探、地质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探测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藏等信息。
测井勘探是指利用钻井设备在钻进井筒的过程中,通过测量井壁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电性等特征,确定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和产层特征等信息。
地质勘探则是通过对地质地貌、地层分布、岩石组成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特征等信息。
除了勘探之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还涉及到油气藏的评价和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油气藏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确定油气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油气藏的开发则是指通过钻井、采油和输送等工艺过程,将油气资源从地下开采到地表,并输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加强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石油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岗位职责职位要求
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岗位职责职位要求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是石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职位。
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储层描述和评价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机架的储层进行描述和评价,了解储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孔隙度、渗透性、含油饱和度等,分析储层的物性参数。
并通过实验和计算,评价储层的产能和储量,确定采油方案。
二、井位筛选和井眼设计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需要对井位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钻井位置,同时设计井眼的种类和井深。
在设计井眼时,要考虑到储层物性、井身材料、钻井液、工具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控制井岩屑和钻井液在井眼钻进过程中,岩屑和钻井液的选择、添加量、排泥速度均受到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的控制。
其任务是确保井眼的清洁,避免岩屑和钻井液的渗入储层导致污染和储层损伤。
四、井壁稳定控制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井壁不稳定,井眼将容易坍塌,给后期的钻探和以后的采油带来较大的隐患。
因此,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需要掌握井壁稳定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井壁在钻井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五、实施产能试井油气藏开发地质工程师需要实施产能试井,来评估油气藏的产能,确定后续的开采方案。
产能试井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细的过程,需要准确掌握各种物理和化学测试方法,并从数据中得出准确的结论。
岗位要求:1.熟悉油田地质学和储层学知识,熟悉石油开采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2.了解钻井、完井技术、较强的技术分析和技术研发能力;3.具备一定的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经验,能够独立制定井位、钻进工艺流程;4.熟悉测井、裸眼评价、微波评价、地震评价等相关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地质工作;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积极配合并与不同专业人员合作,推动项目的顺利推进。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摘要:油田复杂断块油藏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高含水低效井多,为控制含水上升,减缓产量递减,以精细剩余油认识为中心,精细注采调整,通过地下认识的逐步加深、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提升了断块油藏精细开发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本文对近年来复杂断块精细挖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复杂断块;精细开发;浅谈1、复杂断块的特点此类构造带的共同特点是:断块面积小。
断层分布密集、相互交叉切割;断点位置难以确定,断层组合困难;地震资料品质差,各种干扰严重,目的层同相轴反射弱且连续性差;地层产状变化剧烈。
层位闭合难度较大等。
为构造的精细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多次处理解释才能确定构造。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发展使得重新处理地震资料品质得以改善,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应朋使得地质认识及地质分层更加合理准确,地震地质结合为重新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奠定了基础。
2、油藏开发存在问题随着措施挖潜工作的持续强化,措施挖潜受到了来自油藏、工艺、地面、成本等多方压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小层多,高含水井多,整体潜力不清该断块共发育67个含油小层,含油井段达到500米,由于具有较强的边水,经过多年的开发,随着边水的日益推进,油层水淹状况严重,高含水井逐年增多。
油、气、水关系复杂,加之高部位注水、气顶采气导致剩余油潜力认识不清,综合含水达96%,实施整体调整的难度较大。
平面上主力层大面积高度水淹,只有局部存在部分剩余油富集区。
层内上受沉积韵律和渗透率的影响,总体上每一沉积韵律中下部水淹严重。
2.2事故报废井多,井况较差,局部井网完善程度较差该断块馆陶组油层为正韵律沉积的中一细砂岩,而油层为反韵律沉积的粗-细砂岩,由于气顶广泛发育,生产时套压高,再经历多年的高速开发携砂能力增强,以往可以光油管生产的井现在需防砂生产。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西南油气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志章, 刘成川, 刘忠群, 曹思远, 韩秀梅, 黎平, 高青松, 张国印, 刘绪刚, 黎化继, 秦学菲, 冉令波, 陈奎, 葛中伟, 王鹏项目简介: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是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东部盆地深层砂岩输导体预测及定量表征、大牛地气田多层叠合岩性气藏描述;十二五重大专项致密砂岩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及评价技术(2011ZX05008-004-64)、大牛地气田(大66)致密砂岩气藏描述及预测(2011ZX05045);中石化西南分公司新场气田、川西凹陷,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油气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集成与总结。
研究成果以实现扩大勘探开发领域、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技术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大型复杂致密砂岩气藏从油气田评价、开发地质到气藏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应用技术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与开发的技术关键,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 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实现信号去噪的方法以及基于HHT的点谱白化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数学跟石油勘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薄层识别符合率由传统的60%,提高到85%。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的地震资料的去噪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并基于“皮尔森体系”已有的相关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地震去噪”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本项专利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既无须大量的观测样本,也无须信号的先验信息,就可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应用方便灵活。
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估
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估在现代社会中,能源资源的供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油气资源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掌握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估为主题,探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油气资源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能源,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它在燃料、能源和化工原料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掌握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估技术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气资源勘探技术1. 地表地质方法:地表地质方法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油气资源勘探方法之一。
通过对地质地貌、地表岩层和地质构造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油气储层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2. 非地震探测技术:非地震探测技术以地电、磁、重力、电磁这些非声波方法为主要手段,可以探测油气隔层、密度、电阻率等特征参数,从而推测油气资源的赋存情况。
3.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当前最主要、最有效的油气资源勘探方法之一。
通过放置地震探测仪器,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情况,并利用地震反射、折射等特性,推断油气储层的存在与分布。
三、油气资源评估技术1. 复原储量法:复原储量法是最常用的油气资源评估技术之一。
根据油气田地质特征和探明储量,通过地质概率分析、动态评价等方法,估计油气田的剩余可采储量。
2.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建立多参数统计模型,研究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与规模,提高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储层储量评估技术:储层储量评估技术是针对油气储层特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出储层的有效储量。
四、挑战与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勘探难度增加、资源开发环境复杂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开拓新的勘探技术和评估方法,以满足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总结: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估是现代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法研究
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法研究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法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是石油工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油气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和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合理的开发方案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然而,由于油气田开发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方案设计和评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创新的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将梳理现有的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方法,并分析其局限性。
接着,我们将引入多学科交叉,结合现代工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一个综合的研究方案。
具体方法包括:1.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模型建立:油气田开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构建一套全面的模型,考虑油气田的地质、工程、经济等多个因素,并进行系统性分析。
2.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我们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油气田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通过分析数据间的关联性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油气田的特征和规律,并优化开发方案。
3. 风险评估与优化:考虑到油气田开发所面临的风险,我们将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地质风险、工程风险和经济风险等。
通过优化开发方案,降低风险,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在实施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将收集大量的油气田开发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
通过运用多种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将形成全面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将为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与评估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复杂系统理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并优化开发方案。
通过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该方法能够为油气田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油藏评价技术规范
油气藏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藏评价的涵义、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及应提交的成果.本标准适用于大庆探区的油气藏评价及其成果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492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SY/T 5367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T 5842 砂岩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开发地质油藏工程部分SY/T 5970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要求SY/T 6021 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SY/T 6041 石油天然气勘探效益评价方法SY/T 6098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109 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式SY/T 6510 稠油油田注蒸汽开发方案设计技术要求SY/T 6583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细则DZ/T 0217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Q/SY 179 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Q/SY DQ×××× 盆地评价技术规范Q/SY DQ×××× 区带评价技术规范Q/SY DQ×××× 圈闭评价技术规范3 油气藏评价涵义油气藏评价是从圈闭预探获工业油气流开始,直到探明整个油气田的全过程。
它以现代油气藏地质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震、井筒、试油、试采、分析化验和试验区开发动态等资料,对油气藏的构造、储层岩性、物性、微观特征,以及油气水分布等三维空间形态进行精细描述,查明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产能,完成油气探明(或控制)储量计算,论证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进行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油气储量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
油气储量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一、概述油气储量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领域的重大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油气储量评价相关技术油气储量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进行地质储量评价,了解油气储层的组成、类型、厚度、含量、流动性等指标。
其次,要进行采收率预测,预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可采储量。
最后,还需要进行经济评价,考虑成本、收益等因素,以判断开发该储层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
目前,常用的油气储量评价技术包括测井、地震勘探、地质模拟和数值模拟等。
其中,测井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可以通过测量地下岩层物性参数来预测油气藏的存在和储量。
地震勘探则通过探测地下波速、密度等物理参数,来绘制地震剖面图,得出油气藏储量分布和形态。
地质模拟和数值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预估油气储量和采储率,尤其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油气开发技术相关研究油气开发技术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目前,石油开采主要有油田开发和油藏开发两种方式。
油田开发指的是对已发现的油田进行开发,油藏开发则是对新发现的油气藏进行研究和开采。
而天然气开发主要包括筛选、测试、设计、建设和调试等多个环节。
在油气开发技术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新的开发技术必须与地方环境、法规和政策一致。
此外,如何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也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重要课题。
当前,油气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进行:1.提高油气勘探效率。
开发新的地球物理技术和成像技术,提高油气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2.优化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提高现有工艺流程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油气田的寿命,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
3.开发新的油气资源。
开发新的油气藏类型,应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4.利用非传统能源。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油气田开发是石油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确保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有效性,是否合理,以及评估发展开发成功率,需要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为了提高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探索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分析,目的是提供一个更高效精确地评价开发投资绩效的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是一种基于多因素的复杂分析方法,它采用多种评价因素,如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控性等来综合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准确地表达油气田开发的绩效。
该方法的核心是将多个子系统的多个评估因素的评估结果组合起来,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以数字分值显示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绩效水平。
首先,从投资可行性上综合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收集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并进行评估。
对于投资可行性评估,分析项目的经济环境因素,包括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分析项目的经济性(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益等),以及项目的市场性(市场需求、市场定价等)。
其次,从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上综合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
对于可操作性,可以采用一种表示能够操作开发油气田的技术、设备、材料和服务等资源情况指标,分析投资者具有的合理设计、合理投资、有效运行技术、合理使用和管理资源的可操作性。
对于可控性,可以根据投资方对油气田的实施的管理及管理能力,衡量适当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可控性。
最后,综合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绩效。
为了综合评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绩效,需要分析该开发方案在资源投入消耗、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在绩效,并将这些因素组合到一个综合绩效指数中,以更好地衡量投资绩效的高低。
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和有效的评价技术,能够准确反映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绩效水平,并分析出其发展潜力。
然而,在采用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可能还需要考虑油气田利用率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等其他因素。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中的设计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工程师都意识到这一点,有没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呢?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帮助技术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在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设计质量、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其中,设计质量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关键标准,安全性则涉及井口安全与工程环境安全,而成本效益则表明设计方案的总体经济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综合评价”。
该方法主要围绕经济分析、安全性与质量进行,旨在帮助技术人员实现目标,并向公司及关联机构提供最可靠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确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安全指标以及业务指标;第二步,根据指标进行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的评价,从技术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以及从经济和安全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第三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解决方案,优化方案要素,达到安全、高效、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判断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还可以有效地评估安全性和技术质量。
此外,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项目设计不当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
另外,该方法也可以将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公司获得最大的回报。
以上就是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它兼具技术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有效地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
希望这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有助于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发油气田,提高效率,实现目标。
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
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
南大西洋两岸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包括一些复杂的油气藏。
如何有效地定量表征这些复杂油气藏的特征,以及如何优化油气藏的开发,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问题。
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是针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研究。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复杂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开展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工作,以获取储层的基本特征参数。
其次,对采集
到的数据进行数值模拟,构建数值模型,以模拟油气藏内部流动状态、产油机理等。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深入了解油气藏的内部特征,并进行多种开发方案的比较和优化。
最后,结合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实际勘探开发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实际油气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学、岩石学、地质学、数值模拟等。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油气藏的特征及开发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总之,南大西洋两岸复杂油气藏定量表征与开发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难题,提高油气产量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油气田开发概述分析
油气田开发概述分析
油气田开发是指从已知油气藏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气的工程,它是一个
复杂的、全过程系统的工程,用以调查、评价、开发、建设、投产、运行
维护油气藏,需要综合考虑、集成解决采油工艺、采油设备、注水抽油工艺、管输系统、蓄气系统、油气组成调节系统等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以产
能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经济高效率、环境友好等目标实现油气藏的开发;它属于油气行业的关键领域,也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田开发过程包括至少两部分内容:调查与评价、开发与生产。
首先,需要进行油气藏的地质调查与勘探,以便收集大量的地质资料,以及
探讨油气藏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制约因素等;其次,要进行油气
藏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以此来评估油气田开发的可能性和收益;最后,需
要准备设计与施工,准备工作包括石油勘探工艺、采油工艺、采油设备、
注水抽油工艺、管输系统等,以及开展投产运营、维护记录等,都是开发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油气田开发是一项关键性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需要经历岩性勘查、地质调查、设计、勘探、开发等复杂程序,避免在设计和实施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
为确保开发效果,需要对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传统的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人为判断,产生了明显的主观偏见,不利于准确的结果,并且有一定的时间消耗。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和复杂系统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开始出现,被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推广使用,其主要使用的是模糊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中,会根据企业开发油气田时考虑的实际因素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同时将不同的模式模糊化,最后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比传统评价方法更加快捷、准确,为企业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抉择和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模糊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的应用,在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特点是可以将石油企业开发油气田中有关的实际因素,比如资源丰富程度、勘探效果、开发方案经济绩效等,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然后形成多维度的模糊评价体系,最后使用规则权衡的方式,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加速企业油气田开发的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参数化模型,以更好的评价油气田开发方案。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油气田资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精确的资源财富。
其次,通过联合各个评价因子,设置合理的计算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实际可操作的参数模型,保证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基于模糊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模拟出各个油气田开发方案分析结果,大大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为判断带来的主观性偏见,有效地提升了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而在油气田的实际开发中,有助于企业更加快捷、准确地选择出合适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总之,基于模糊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技术的应用,对于油气田的开发和企业的投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西南油气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志章, 刘成川, 刘忠群, 曹思远, 韩秀梅, 黎平, 高青松, 张国印, 刘绪刚, 黎化继, 秦学菲, 冉令波, 陈奎, 葛中伟, 王鹏项目简介: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是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东部盆地深层砂岩输导体预测及定量表征、大牛地气田多层叠合岩性气藏描述;十二五重大专项致密砂岩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及评价技术(2011ZX05008-004-64)、大牛地气田(大66)致密砂岩气藏描述及预测(2011ZX05045);中石化西南分公司新场气田、川西凹陷,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油气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集成与总结。
研究成果以实现扩大勘探开发领域、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技术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大型复杂致密砂岩气藏从油气田评价、开发地质到气藏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应用技术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与开发的技术关键,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 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实现信号去噪的方法以及基于HHT的点谱白化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数学跟石油勘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薄层识别符合率由传统的60%,提高到85%。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的地震资料的去噪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并基于“皮尔森体系”已有的相关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地震去噪”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本项专利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既无须大量的观测样本,也无须信号的先验信息,就可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应用方便灵活。
东海陆架盆地复杂天然气藏地震勘探判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海陆架盆地复杂天然气藏地震勘探判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意义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水、复杂构造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逐渐成熟,但在东海陆架盆地复杂天然气藏的勘探中,由于天然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勘探难度较大,需要开发新的勘探技术。
本研究将研究在东海陆架盆地复杂天然气藏地震勘探中的判别技术,以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和勘探条件,以及地震波反演技术的基础知识。
2.地震勘探判别技术的理论研究,包括信噪比分析、地震反演、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对东海陆架盆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天然气藏地震勘探的判别模型。
4.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勘探结果进行分析。
技术路线:1. 文献综述,了解相关文献,掌握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2. 设置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分析。
3. 收集东海陆架盆地地震勘探的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4. 进行地震波反演,获得图像,分析地震成像质量。
5. 分析地震反演结果,进行判别,并建立判别模型。
6. 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实验结果。
7. 进行结论总结和讨论。
三、研究预期结果1.建立可行的天然气藏地震勘探判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2.提高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3.积累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方面的研究经验,并为我国其他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立项:2020年10月文献综述: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地震数据收集和处理:2021年3月~2021年6月地震波反演:2021年7月~2021年10月模型建立和验证:2021年11月~2022年2月结果分析和总结:2022年3月~2022年6月报告撰写和论文发表:2022年7月~2022年10月五、研究团队和经费来源本研究团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经费由学校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大型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新理论及评价与开发重大关键技术
二、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三、项目简介
进入21世纪以后,石油工业充满着挑战、机遇和竞争。
受世界油价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石油科技在近20年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与油气田评价和开发相关的技术也在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得到日益关注与重视。
我国油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相当一部分赋存于低渗-特低渗致密储层、砂砾岩等复杂储层中。
“十五”期间,虽然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及准噶尔盆地的勘探、生产初见成效。
但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能接替与稳产,高效评价、开发、建设大油气田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级难题。
为此,建立复杂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确立开发模式、研制制约评价开发的关键技术,意义特别重大。
本成果强调“产、学、研、企”一体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川西中江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靶区, 形成一套适合复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新理论、开发新模式及重大关键技术,弄清复杂油气藏开发机理,达到迅速扩大复杂油气藏探明储量和有效开发的目的,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该成果主要包括复杂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及评价、复杂油气藏开发理论与开发模式研究、复杂致密河道砂岩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已开发复杂油气藏智能表征及预测。
本成果取得如下四项创新性成果:
1. 研究中,我们把精准的数理计算方法带到天然气评价领域,在“无序”的强噪声环境中,找出“有序”的弱能量信号。
在数学与油气评价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油气评价中“从无序中探寻有序”的重大突破。
首次提出弱信号提取法则,开创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技术的先河,也对信号处理理论应用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
在各向异性去噪、小波子体分频、频变能量融合表征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河道外形、内幕刻画取得重要突破。
清晰刻画出地下3000米以上曲流河道平面展布特征、河道物源方向、河道内幕结构与现代沉积完全可以对比解释。
首次实现了中江气田沙溪庙11套砂组、18层砂体、113条河道的空间透视扫描。
2.首次将深度学习法应用于复杂油气藏研究,解决了致密储层八性参数(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孔隙结构、岩石脆性、非均质性参数)准确计算的世界级难题;
3. 首次将致密砂岩气渗流场与地球物理信息结合于一起,提出了波形差异理论,发现了致密砂岩储层品质取决于“有效可流动储集空间”的规律;解决了致密砂岩气藏优质储气层(甜点)预测难的问题,发现了上百条高产富集带。
4.研制了水平轨迹优化部署设计与跟踪调整技术、形成了致密低渗气田水平井经济有效开发模式。
创建了考虑应力敏感和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的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动态无阻流量计算方法。
形成了复杂气藏类型差异化储层改造技术。
该成果获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38项,标准6项,行业国际顶级期刊SCI文章23篇、总引用224次,EI检索76篇,专著5部,应邀参加著名国际大会51人次。
近三年总收入170.5122亿元,利润34.06166亿元。
上交税收8.2845亿元。
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突出,效益显著,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五、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
2.复杂致密砂岩河道气藏开发精细描述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
3.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开发模式,石油工业出版社
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5.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水平井整体开发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6.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using kerne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ith well log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 Seismic Time-Frequency Analysis via 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8. One-Step Slope Estimation for Dealiased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via Iterative Seislet Threshold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9. 盖层封盖能力对天然气聚集的影响--以大牛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0. SVD-Constrained MWNI With Shaping Theory,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